板嶺水庫前期
Ⅰ 六安市4大水庫是什麼
梅山 響洪甸 佛子嶺 龍河口 磨子潭
聞名全國的六安五大水庫
佛子嶺水庫是建國初期我國自行設計具有當時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型連拱壩水庫,以防洪為主,結合灌溉、發電、航運,系治淮委員會佛子嶺水庫工程指揮部設計。指揮汪胡禎,政委張雲峰。
1952年1月動工,1954年11月建成,歷時2年又10個月。水庫位於淠河東源上游,壩址在巴山縣城西南17公里處,漫水河、黃尾河徑流入庫。壩下東淠流至兩河口與西得河上的響洪甸水庫泄水合流,經橫排頭、六安市、正陽關注入淮河,實際控制面積1270平方公里。水庫總庫容 4.96億立方米,相應洪水位130米,汛期興利庫容1.2億立 方米,死庫容 1.25億立方一米,防洪標准為千年一遇。
樞紐工程由攔河壩、溢洪道、輸水鋼管和發電廠四個部分組成。攔河列為鋼筋混凝土連拱壩,東岸端為重力壩,西岸端為平板壩,全長半5窪拱壩段長 413. 5米,有20個垛和21個拱組成。1983年大壩加高1.5米,並加做防浪牆高1.1米後,壩頂高程由原來128.46米增至129.96米;防浪牆頂高程由原來129.56米增至131.06米;最大壩高由原來74.4米,增至75.9米。溢洪道位於東岸山凹,開敞式,1984年由原來5孔擴建為6孔,堰頂凈寬63.6米,孔寬10.6米,最大泄量7540立方米/秒。泄洪鋼管3道,管徑l.975米,分別布設在13,14,15號垛內,最大泄量225立方米/秒。發電引水鋼管6道,供新老兩座電。廠輸水發電,合計發電流量98.25立方米/秒。
水庫工程是在既無經驗、條件又十分困難的情況下進行的,參加施工隊伍來自四面八方,幹部和工程技術人員來自治淮委員會、六安幹部學校和大專院校應屆畢業生;軋鋼、灌漿、起重、運輸等技術工人來自上海、蚌埠、合肥;民工來自六安、阜陽兩專區農民,中國人民jie fang jun改編的第一水利師咱始至終參與最艱苦的工程,工地最多上工人數達一萬餘人。工程耗用鋼材8010噸,水泥 6.3萬噸,共做土方99萬立方米,石方82萬立方米,混凝土23.9萬立方米。水庫大壩垛拱澆築到頂後,當年經受洪水和6月17日10時15分5.25級地震考驗,安然如故。
龍河口水庫:
龍河口水庫,即現在的國家級AAAA風景區萬佛湖,位於安徽舒城境內
龍河口水庫1958年動工業興建,1960年建成受益,以後陸續興建配套設施,1969年最後竣工,歷時十一個春秋。「修水庫實現千年理想,鎖蛟龍造福萬代子孫」。它是舒城人民所書寫的戰惡龍、降旱魔的煌煌歷史篇章。這座水庫大壩為「粘土心牆沙殼壩」,全長1000多米,海拔高度75.4米,總計完成土石方160萬立方米,巍巍然聳立在龍河寨和栲栳山之間。令人驚嘆的是,它完全是以人工肩挑手推的土法而築成,堪列「世界之最」。見多識廣的原聯合國大壩委員會主席蘭希先生,稱贊龍河口水庫大壩是一項「非常了不起的工程」。
龍河口水庫為何又稱萬佛湖?
原來龍河口水庫納曉天河、龍河和滑水河之水,庫區流域面積達1111平方公里。諸河流源自千山萬壑,最高峰便是萬佛山的「老佛頂」,海拔1359米,系舒城、桐城、廬江、潛山等縣境內的眾山之祖。老佛頂下丹峰上有一座高2米、寬1米的「自生石碑」。系舒城縣級保護文物。碑上有刻於清光緒年間的「萬佛名山」四個大字,歷百餘年雨雪風霜而未湮滅,至今仍以蒼勁、秀逸的面容昭示遊人。
依萬佛山東北而下,群山聳峙,高峰山最為拔尖。它與春秋山、華蓋山、鹿起山並列,為古代舒城的「四大名山」。載於《舒城縣志·藝文》的無名氏所作的《高峰山記》,開頭便說「有村曰『高峰』。」東距高峰山不遠,舊有「萬佛寺」,有說建於元末明初者,香火繁盛。前人有《過萬佛寺》詩,從中可覓一斑:
蒼山歷列留夕陽,古寺踞崖閱滄桑。
浸浸曉霧濡綠瓦,沉沉暮靄掩紅牆。
遠客有懷論成敗,近僧無心道興亡。
祗園自古藏真跡,難覓如煙一夢鄉。
這萬佛寺屢經兵焚,逐漸頹圯,在興建龍河口水庫時,它淹沒於碧波之下。古寺消失了,但寺中的菩薩神祗沒有消失。它們都到哪兒去了?你看,萬佛湖周圍群山環列,重重疊疊,明明滅滅,眾星拱月般地守護著碧浪綠波,群山不就是萬佛的化身么?你看,萬佛湖水面上群島棋布,疏疏離離,隱隱渺渺,白雲托日般地裝扮著萬佛湖的容顏,群島不就是萬佛的化身么?你再看,龍河寨下將要竣工的萬佛禪寺,踞崖穿林,巍然而起,面臨萬佛湖的滾銀碧波,遙相呼應舊日的萬佛古寺,似乎正在如喚眾神的皈依,這里正有一方香煙繚繞的家園……
人們稱這50平方公里的水面為「龍河口」。因為這兒是舒城人民顯示人定勝天偉大實績的歷史豐碑。
人們稱這50平方公里的水面為「萬佛湖」,因為這兒深藏禪機,是黎民百姓祈求豐樂和幸福的一種寄託。
龍河口——萬佛湖,萬佛湖——龍河口,我們錦綉的江山,我們美麗的公園!
磨子潭水庫 磨子潭水庫的建設地點在安徽霍山,控制流域面積57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7.6秒立米,設計洪水流量7250秒立米,總庫容3.39億立米,設計灌溉面積660萬畝(與響洪甸、佛於嶺兩水庫聯合運用),裝機容量1.6萬千瓦。
主壩壩型為混凝土雙支墩壩,最大壩高82 米,壩頂長度331米,壩基岩石為片麻岩,壩體工程量29.4萬立米,主要泄洪方式為岸邊溢洪道。
六安梅山水庫 梅山水庫是繼佛子嶺水庫建成後六安地區境內興建的第二座連拱壩大型水庫。1953年12月,成立梅山水庫工程指揮部,1954年3月動工,1956年4月除遂洞工程外,主體工程基本完成。施工人員絕大部分來自佛子嶺水庫,高峰時工地有2.5萬人。工程總投資9268萬元,做土方50萬立方米,石方1.2萬立方米,混凝土35.2萬立方米。 水庫位於史河上游,壩址在金寨縣梅山鎮大小梅山之間。水庫上游主要支流有竹根河、白沙河、麻河、白水河等 11條山溪河流。庫區流域面積1970平方公里,占史河全流域面積6880平方公里的28.6%,總庫容23.37億立方米。相應洪水位140.77米,防洪庫容11.39億立方米,興利庫容7.96億立方米,死庫容4.02億立方米,汛期限制水位125.27米,防洪標准萬年一遇。 樞紐工程由攔河壩、溢洪道、泄洪遂洞、泄水底孔和發電廠房五個部分組成。攔河壩包括連拱壩、重力壩、空心重力壩三個部分,全長443.5米。中間壩段由15個垛、16個拱組成連拱壩,長311.5米。東西兩端連接重力壩,連同東壩端的空心重力壩共長132米,壩頂高程140.17米,防浪牆頂高程141.27米,最大壩高88.24米,頂寬1.8米,防浪牆高1.1米。溢洪道位於大壩東岸,西接攔河壩,開敞式,全長101.6米,堰頂凈寬84米,高程129.87米,分7孔,孔寬12米,最大泄洪量614o立方米/秒。泄洪遂洞位於大壩東岸,為馬蹄形壓力洞,全長249米,洞徑6.3米,進口底高程72.70米,最大泄量630立方米/秒。泄水底孔設在第9號拱內為2.25米正方形壓力洞,進口底高程66.78米,最大泄量165立方米/秒。發電廠為壩後式,位於5—8號垛後,安裝水輪發電機4台、4萬千瓦。 水庫建成後,運行正常。 1962年來水較豐,9月28日最高水位125.56米。11月6日,右岸山坡壩基大量滲水,12—15號垛頂向左傾移,垛拱發生多條裂縫,當即放空庫水。1963年至1965年進行多項目的加固處理後,經 1969年洪水考驗,證明質量良好,達到預期效果。 水庫綜合效益;1956年水庫竣工,當年汛期即將入庫洪峰流量5014立方米/秒削減到440立方米/秒。1969年7月14日最大洪峰流量13978立方米/秒,最高水位133.35米,而最大下泄流量僅1560立方米/秒,對於減輕庫下史河沿岸洪災和削減淮河洪峰起了重要作用。灌溉史河灌區金寨、霍邱、六安三縣農田285萬畝和河南省梅山灌區農田98萬畝。庫區養魚水面71000畝,已養水面59500畝;水庫內已開發航道長153公里,可通木船,其中主航道從黃泥庄到水庫大壩,長66公里,可通客輪。
響洪甸水庫
響洪甸水庫(Xianghongdian Reservoir)坐落在西淠河上游,齊雲山畔,這里一湖碧水,綠得透底,群山迭翠,侄映水中,隨著水面的漣漪顫顫悠悠,裊裊依依,山水交融,美前極了。盪舟湖上,齊雲山上的茶園飄來陣陣茶香。駕舟轉過一座山麓,駛進一灣湖岔,千畝竹海掀起層層綠色波浪。湖心冒出一座小山,酷似少女對鏡梳妝。由此而上,便到了張沖磅眼,凡是到過這里的人,都知道附近有兩處著名的瀑布;一是以氣勢雄偉著稱的磅眼,一是饒有詩意的龍潭。
響洪甸水庫是淮河支流西淠河上的一座大型水庫,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治理淮河水患的樞紐工程之一,是以防洪灌溉為主,結合發電、城市供水、航運、水產養殖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水電工程。位於東經115º31¹~116º30¹,北緯30º~31º31¹,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境內,距六安市58.0千米,合肥市137.0千米。水庫大壩建在響洪甸鎮,水庫依地命名。
響洪甸水庫是多年調節水庫,總庫容26.32億立方米,水庫五百年設計洪水位141.30米,五千年校核洪水位143.37米。防洪高水位132.60米時,對應蓄水17.25億立方米。死水位為100.00米,對應蓄水2.34億立方米。水庫水位達汛限水位125.00米高程時,蓄水12.27億立方米,水庫水面面積達59.21平方千米。水庫正常蓄水位為128.00米,蓄水14.13億立方米。水質優良,為Ⅱ類水質,來水靠降雨補給。
入庫水含沙主要在洪水期,枯水期含沙量接近於零,1954年8月6日實測含沙量為2.07千克每立方米。1959年和1964年兩次測量比較,五年間水庫共淤積1000萬立方米,淤積地段都在上游各支流河口,距大壩17千米范圍內基本上沒有淤積。1972年11月對庫區進行全面地形測量,1964~1972年8年間水庫淤積了388.45萬立方米。2005年大壩除險加固前期測量,淤積 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