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保的新聞
A. 近幾年來中國比較嚴重的環境污染事件
近幾年中國比較嚴重的環境污染事件有哪些?
近年來中國比較嚴重的環境污染事件有以下五件:
1、太湖水污染事件
2007年5月, 江蘇省無錫市城區的大批市民家中自來水水質突然發生變化,並伴有難聞的氣味,無法正常飲用。無錫市民飲用水水源來自太湖。因此,無錫市民紛紛搶購超市內的純凈水,街頭零售的桶裝純凈水也出現了較大的價格波動。
此次事件,市政府稱是持續高熱造成的,國家環保總局認為既是天災也是人禍。民間普遍認為是政府為了經濟業績大量興建排污嚴重的化工廠,卻對太湖污染治理不力造成了今天的惡性事件,而政府的弄虛作假,使得太湖污染問題日益嚴重。有研究顯示,無錫水污染事件主要是由於水源地附近藍藻大量堆積,厭氧分解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NH3、硫醇、硫醚以及硫化氫等異味物質。
B. 求最近關於環境污染的新聞
由於人為因素使環境的構成或狀態發生變化,環境素質下降,從而擾亂和破壞了生態專系統和人們的正常生活和生屬產條件,就叫做環境污染。
具體的說,畫境污染時指有害物質對大氣、水質、土壤和動植物的污染,並達到致害的程度,生物界的生態系統遭到不適當的干擾和破壞,不可再生資源被濫采濫用,以及因固體廢棄物、雜訊、振動、惡臭、放射線等造成對環境的損害。
C. 關於環境污染的新聞資料
環境污染及其後果
如前所講,環境污染是指由於對生態系統有害的物質進入環境後對生態系統造成的干擾和損害的現象,簡稱污染。具體來說就是,有害物質或有害
因子進入環境並在環境中發生擴散、遷移、轉化,並跟生態體統的諸要素發生作用,使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發生變化,對人類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
發展產生不利影響。例如,因化石燃料的燃燒,使大氣中的顆粒物和SO2濃度的增高,危及人和其他生物的身體健康,同時還會腐蝕材料,給人類社
會造成損失;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水體質量惡化,危及水生生物的生存,使水體失去原有的生態功能和使用價值。環境污染除了給生態系統造成直接的破壞和影響外,污染物的積累和遷移轉化還會引起多種衍生的環境效應,給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造成間接的危害,有時這種間接的環境效應的危害比當時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難消除。例如,溫室效應、酸雨、和臭氧層破壞就是由大氣污染衍生出的環境效應。這種由環境污染衍生的環境效應具有滯後性,往往在污染發生的當時不易被察覺或預料到,然而一旦發生就表示環境污染已經發展到相當嚴重的地步。當然,環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後果是使人類環境的質量下降,影響人類的生活質量、身體健康和生產活動。例如城市的空氣污染造成空氣污濁,人們的發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環境質量惡化,飲用水源的質量普遍下降,威脅人的身體健康,引起胎兒早產或畸形等等。嚴重的污染事件不僅帶來健康問題,也造成社會問題。隨著污染的加劇和人們環境意識的提高,由於污染引起的人群糾紛和沖突逐年增加。目前在全球范圍內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環境污染問題,具有全球影響的方面有大氣環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環境問題等。隨著經濟和貿易的全球化,環境污染也日益呈現國際化趨勢,近年來出現的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問題就是這方面的突出表現。
② 環境污染的原因總的來說,環境污染可以是人類活動的結果,也可以是自然活動的結果,或是這兩類活動共同作用的結果。如火山噴發,往大氣中排放大量的粉塵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同樣也造成大氣環境的污染。但通常情況下,環境污染更多地是由人類活動,特別是社會經濟活動引起的。我們平常所指的就是這類源於人類活動的環境污染。人類活動之所以會造成環境污染,是因為人類跟其他生物有一個根本差別:人類除了進行自身的生產外,還進行更大規模的物質生產,而後者是其他所有生物都沒有的。由於這一點,人類活動的強度遠遠大於其他生物。例如,對生態系統中水的利用,其他生物僅取用滿足其生存要求的量,而人類對水的利用則不知道要比其他生物多多少倍,多到有的局部生態系統所有的水都不夠用。污染物的排放源稱為污染源。各種污染源的情況將在第四節講述。對環境污染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根據受污染的環境系統所屬類型或其中的主導要素,可分為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按污染源所處的社會領域,可分為工業污染、農業污染、交通污染等等;按照污染物的形態或性質,可分為廢氣污染,廢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以及雜訊污染、輻射污染等。
③ 污染物在環境中的遷移轉化
污染物進入環境後,會發生遷移和轉化,並通過這種遷移和轉化與其他環境要素和物質發生化學的和物理的,或物理化學的作用。遷移是指污染物在環境中發生空間位置和范圍的變化,這種變化往往伴隨著污染物在環境中濃度的變化。污染物遷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物理遷移、化學遷和生物遷移。化學遷移一般都包含著物理遷移,而生物遷移又都包含著化學遷移和物理遷移。物理遷移就是污染物在環境中的機械運動,如隨水流、氣流的運動和擴散,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等。化學遷移是指污染物經過化學過程發生的遷移,包括溶解、離解、氧化還原、水解、絡合、螯合、化學沉澱、生物降解等等。生物遷移是指污染物通過有機體的吸收、新陳代謝、生育、死亡等生理過程實現的遷移。有的污染物(如一些重金屬元素、有機氯等穩定的有機化合物)一旦被生物吸收,就很難排出生物體外,這些物質就會在生物體內積累,並通過食物鏈進一步富集,使得生物體中該污染物的含量達到物理環境的數百倍、數千倍甚至數百萬倍,這種現象叫做富集。污染物的轉化是指污染物在環境中經過物理、化學或生物的作用改變其存在形態或轉變為另外的不同物質的過程。污染物的轉化必然伴隨著它的遷移。污染物的轉化可分為物理轉化、化學轉化和生物化學轉化。物理轉化包括污染物的相變、滲透、吸附、放射性衰變等。化學轉化則以光化學反應、氧化還原反應及水解反應和絡合反應最為常見。生物化學轉化就是代謝反應污染物的遷移轉化受其本身的物理化學性質和它所處的環境條件的影響,其遷移的速率、范圍和轉化的快慢、產物以及遷移轉化的主導形式等都會變化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D. 保護環境的新聞200字以內對我們的啟發
環境與我們的生來活息息相關;好的源環境可以讓我們精神愉悅,身心健康;差的環境,危害身心,阻礙社會經濟的發展.當下,環境問題雖然已得到重視,部分已得到解決;但仍然比較嚴重如城市霧靄.北方的沙塵暴,南方的酸雨等.
環境問題包括生態破壞與環境污染;不合理的經濟活動如圍造田;過度開墾.過度放牧,過度樵採,大水漫灌,植被破壞等造成嚴重的生態問題,如土地荒漠化;次生鹽漬化;水土流失嚴重等;環境污染的情況更是嚴重,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氣污染,雜訊污染等已危及到我們每個人的健康;我們既需要快速發展的經濟.更需要健康的生活;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保護環境從我們自身做起;購物時自帶購物籃,減少購物袋,減少白色污染;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飯盒;不用賀卡;出門步行或騎自行車,坐公交車,等.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保護環境做出自己的貢獻
E. 保護環境的新聞100字以內
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在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的加快的時候,同時我們也內不能忽視我們身邊的容環境問題,不是亂排廢氣,不是亂砍亂伐,而是去保護它,要植樹造林,要分類回收等等。更是為我們的子孫後代,要時時刻刻記住:地球是我家,環保靠大家。
F. 關於環境污染的新聞、資料
環境污染及其後果
如前所講,環境污染是指由於對生態系統有害的物質進入環境後對生態系統造成的干擾和損害的現象,簡稱污染。具體來說就是,有害物質或有害
因子進入環境並在環境中發生擴散、遷移、轉化,並跟生態體統的諸要素發生作用,使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發生變化,對人類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
發展產生不利影響。例如,因化石燃料的燃燒,使大氣中的顆粒物和SO2濃度的增高,危及人和其他生物的身體健康,同時還會腐蝕材料,給人類社
會造成損失;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水體質量惡化,危及水生生物的生存,使水體失去原有的生態功能和使用價值。環境污染除了給生態系統造成直接的破壞和影響外,污染物的積累和遷移轉化還會引起多種衍生的環境效應,給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造成間接的危害,有時這種間接的環境效應的危害比當時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難消除。例如,溫室效應、酸雨、和臭氧層破壞就是由大氣污染衍生出的環境效應。這種由環境污染衍生的環境效應具有滯後性,往往在污染發生的當時不易被察覺或預料到,然而一旦發生就表示環境污染已經發展到相當嚴重的地步。當然,環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後果是使人類環境的質量下降,影響人類的生活質量、身體健康和生產活動。例如城市的空氣污染造成空氣污濁,人們的發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環境質量惡化,飲用水源的質量普遍下降,威脅人的身體健康,引起胎兒早產或畸形等等。嚴重的污染事件不僅帶來健康問題,也造成社會問題。隨著污染的加劇和人們環境意識的提高,由於污染引起的人群糾紛和沖突逐年增加。目前在全球范圍內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環境污染問題,具有全球影響的方面有大氣環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環境問題等。隨著經濟和貿易的全球化,環境污染也日益呈現國際化趨勢,近年來出現的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問題就是這方面的突出表現。
② 環境污染的原因總的來說,環境污染可以是人類活動的結果,也可以是自然活動的結果,或是這兩類活動共同作用的結果。如火山噴發,往大氣中排放大量的粉塵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同樣也造成大氣環境的污染。但通常情況下,環境污染更多地是由人類活動,特別是社會經濟活動引起的。我們平常所指的就是這類源於人類活動的環境污染。人類活動之所以會造成環境污染,是因為人類跟其他生物有一個根本差別:人類除了進行自身的生產外,還進行更大規模的物質生產,而後者是其他所有生物都沒有的。由於這一點,人類活動的強度遠遠大於其他生物。例如,對生態系統中水的利用,其他生物僅取用滿足其生存要求的量,而人類對水的利用則不知道要比其他生物多多少倍,多到有的局部生態系統所有的水都不夠用。污染物的排放源稱為污染源。各種污染源的情況將在第四節講述。對環境污染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根據受污染的環境系統所屬類型或其中的主導要素,可分為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按污染源所處的社會領域,可分為工業污染、農業污染、交通污染等等;按照污染物的形態或性質,可分為廢氣污染,廢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以及雜訊污染、輻射污染等。
③ 污染物在環境中的遷移轉化
污染物進入環境後,會發生遷移和轉化,並通過這種遷移和轉化與其他環境要素和物質發生化學的和物理的,或物理化學的作用。遷移是指污染物在環境中發生空間位置和范圍的變化,這種變化往往伴隨著污染物在環境中濃度的變化。污染物遷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物理遷移、化學遷和生物遷移。化學遷移一般都包含著物理遷移,而生物遷移又都包含著化學遷移和物理遷移。物理遷移就是污染物在環境中的機械運動,如隨水流、氣流的運動和擴散,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等。化學遷移是指污染物經過化學過程發生的遷移,包括溶解、離解、氧化還原、水解、絡合、螯合、化學沉澱、生物降解等等。生物遷移是指污染物通過有機體的吸收、新陳代謝、生育、死亡等生理過程實現的遷移。有的污染物(如一些重金屬元素、有機氯等穩定的有機化合物)一旦被生物吸收,就很難排出生物體外,這些物質就會在生物體內積累,並通過食物鏈進一步富集,使得生物體中該污染物的含量達到物理環境的數百倍、數千倍甚至數百萬倍,這種現象叫做富集。污染物的轉化是指污染物在環境中經過物理、化學或生物的作用改變其存在形態或轉變為另外的不同物質的過程。污染物的轉化必然伴隨著它的遷移。污染物的轉化可分為物理轉化、化學轉化和生物化學轉化。物理轉化包括污染物的相變、滲透、吸附、放射性衰變等。化學轉化則以光化學反應、氧化還原反應及水解反應和絡合反應最為常見。生物化學轉化就是代謝反應污染物的遷移轉化受其本身的物理化學性質和它所處的環境條件的影響,其遷移的速率、范圍和轉化的快慢、產物以及遷移轉化的主導形式等都會變化
G. 關於環保方面的整段新聞
緊緊抓住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環保類的熱點、難點、疑點問題,挖掘環保類新聞背後的新聞,事實背後的事實,剖析事理,切中時弊,直逼要害,能起到振聾發聵的作用。這是深度報道受歡迎的民意基矗
H. 急!!求一則有關環保的新聞
新華網銀川8月24日電(記者 姜雪城)正在此間召開的寧夏防沙治沙大會透露,最近十年,這個回自治區的答沙化面積凈減少5.3萬公頃,減幅達4.3%,其中,流動沙丘和半固定沙丘分別減少了37.9%和59.7%。
寧夏位於西北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周圍分布著毛烏素沙地、騰格里沙漠和烏蘭布和沙漠,全區近六成人口長期遭受風沙危害。多年來,當地幹部群眾依託「三北」防護林等國家重點生態建設工程,採取一系列綜合治理措施,有效地遏制了生態惡化趨勢。
據2004年第三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結果顯示,寧夏已累計治理沙化土地46.7萬公頃,全區沙化面積由上世紀70年代的165萬公頃減至118.3萬公頃,占國土總面積的比重下降為22.8%,實現了治理速度大於沙化速度的歷史性轉變。
環保優先是科學發展理念,必須貫穿於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全過程。一是以人為本的發展需要將環保作為優先目標。二是全面協調的發展必須將環保放在優先地位。三是發展的可持續性要將環保定為優先標准。
I. 十大環保新聞
2006年度「石葯集團杯」中國十大環境新聞和世界十大環境新聞評選近日揭曉。評選揭曉新聞發布會於1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第六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召開」等十條新聞獲得中國十大環境新聞,「有毒廢液污染引發象牙海岸政壇地震」等十條新聞獲得世界十大環境新聞。
獲選的中國和世界十大環境新聞在2006年度國內外環保領域中產生了深遠影響,深刻反映了2006年度國內外環保領域的重大變革和發展全貌,具有深刻的新聞價值和廣泛的社會影響,在反映世界及中國環保事業發展進程方面具有標志性、突破性、導向性、創新意義。
「2006年度中國十大環境新聞和世界十大環境新聞」評選活動由國家環保總局批准,中國環境報社主辦,石葯集團有限公司獨家贊助。評選活動從2007年1月1日正式啟動,到1月15日結束。評選期間,評選活動組委會共收到了全國各地近十萬份選票。
評選揭曉新聞發布會上還對公眾參與將及優秀組織獎各獎項進行了表彰。全國人大環資委、國家環保總局及北京各大學的NGO代表參加了新聞發布會。
附
中國十大環境新聞:
1、第六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召開
2、環境保護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約束性指標
3、《環評公眾參與暫行辦法》正式發布
4、我國發布第一份綠色GDP核算研究報告
5、最高法公布環境犯罪定罪量刑標准最高檢公布環境監管失職立案標准
6、我國排查化工石化業環境風險
7、我國政府「綠色采購」制度開始實施
8、國家環保總局成立5大督查中心
9、甘肅湖南發生危害群眾健康的重大環境事件
10、青藏鐵路開通,成為環保典範
世界十大環境新聞:
1、有毒廢液污染引發象牙海岸政壇地震
2、WHO公布空氣質量新標准
3、「亞太清潔發展與氣候新夥伴計劃」啟動
4、第四屆世界水論壇呼籲全球應對水危機
5、《斯特恩評估報告》凸顯氣候變化危機
6、黎巴嫩燃油泄漏致地中海面臨環境災難
7、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計劃正式啟動
8、世界環境日關注沙漠與荒漠化
9、全球3500萬人參加「清潔世界周末」活動
10、全球海洋環保亟待提速
J. 環保的新聞
新華網銀川8月24日電(記者 姜雪城)正在此間召開的寧夏防沙治沙大會透露,最近十年,這個自治區的沙化面積凈減少5.3萬公頃,減幅達4.3%,其中,流動沙丘和半固定沙丘分別減少了37.9%和59.7%。
寧夏位於西北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周圍分布著毛烏素沙地、騰格里沙漠和烏蘭布和沙漠,全區近六成人口長期遭受風沙危害。多年來,當地幹部群眾依託「三北」防護林等國家重點生態建設工程,採取一系列綜合治理措施,有效地遏制了生態惡化趨勢。
據2004年第三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結果顯示,寧夏已累計治理沙化土地46.7萬公頃,全區沙化面積由上世紀70年代的165萬公頃減至118.3萬公頃,占國土總面積的比重下降為22.8%,實現了治理速度大於沙化速度的歷史性轉變。
環保優先是科學發展理念,必須貫穿於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全過程。一是以人為本的發展需要將環保作為優先目標。二是全面協調的發展必須將環保放在優先地位。三是發展的可持續性要將環保定為優先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