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內因生態演替

內因生態演替

發布時間: 2021-03-08 06:32:35

Ⅰ 導致生態系統演替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主要有內因和外因。
內因是生態系統內部各個組成成分之間的相互作用。
外因有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

Ⅱ 為什麼說演替的內因在於群落內部

注意了問題中說是「內因」,也就是演替所發生的內部催化因素,是有群落內部的矛盾發展決定的。

Ⅲ 生態學的問題!關於演替!

環境沒有變化也會發生演替的,比如一片裸地(從來沒有生物進入的所謂處女地,例如地質活動造成的新露出的地面)上,首先發生了一些物理風化和化學風化,造成地面上的岩石裂開了一點點小縫或者顆粒逐漸變小(注意,這時候還沒有土壤),這樣,就可能在一些偶然的情況下(比如風的傳播)傳來了一些苔蘚地衣的孢子在這里,長成了一片苔蘚地衣。當然同時也會有別的更高等的植物的種子落在這里,但是這里還沒有土壤,因此那些種子還不能生根發芽。苔蘚和地衣在岩石上存在,也就在物理和化學風化的基礎上增加了生物風化。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地真正意義上的土壤形成了。這時候,有些更高等植物的種子也可以生根發芽了。這些最先進入一片裸地「定居」下來的物種稱為「先鋒物種」。例如在森林中,一片地方被火燒過,形成一片空地,叫做「林窗」,這時候往往最先進入的是楊樹,白樺等。(當然火燒過也不能完全算作是裸地,因為可能有些種子沒有被燒毀,而且火燒過的地方的土壤也算是相對肥沃的。)回到環境變化和演替的關系問題,植物在一片地方生存,不但受到環境的制約,也會改變環境,這個作用是相互的,比如楊樹在火燒過的地方生長一端時間後,土壤和水的條件變得不但適宜楊樹,也適宜別的樹種生存,但是別的樹種在這種新的環境條件下在與楊樹的競爭中占優勢,那麼楊樹就會漸漸減少,讓位給新的樹種。這也是演替的一部分。

我想造成混亂的是「環境變化」這個概念。在經典的演替理論中,其主要和關鍵的環境因子是「氣候」,有一個概念是「氣候頂級」。是指在某一個不變的氣候條件下,植物的演替最終最發展到一個最適應這種氣候的狀態,例如秦嶺以北就是落葉闊葉林,等等。這有點類似於進化,當然這樣類比可能不太恰當。

但是我還想說明的是,這個氣候頂級的概念也是很概括性的,因為現實條件下,氣候並不是長時間不變的,一個地方的植被在一個氣候條件下,本來是向著和這種氣候配套的頂級演替的,但是這個過程中,氣候發生變化,頂級也發生變化,於是演替的「方向」和「目標」也發生了變化。

氣候是一個有點模糊的概念,包括溫度,降水等等因素。但是,土壤與植被的關系是植被決定土壤而不是土壤決定植被,這可以從苔蘚地衣的例子看出來,因此,土壤條件不是造成演替的原因,而是演替過程中造成的土壤變化。

至於內因和外因的問題,內因應該是指不同物種之間的競爭,共生等關系,而外因應該是指氣候和地質等環境因子的變化。內因和外因沒有誰更重要的問題,都是很重要的。

Ⅳ 演替的演替類型

①群落發生演替。見於植物新侵佔或尚未被占據的地區,在原生裸地上開始的群落演替稱原生演替,在次生裸地上開始的演替稱次生演替。實際上是在裸地上植物群落發生發展的過程;
②內因生態演替。因植物群落改變了生態環境,群落本身也發生了變化;
③外因生態演替。指外界環境因素變化所造成的,如火成演替、氣候性演替、動物性演替和人為演替等。了解植物群落的演替規律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①快速演替。即在時間不長的幾年內發生的演替。
②長期演替。延續的時間較長,幾十年或有時幾百年。雲杉林被砍伐後的恢復演替可作為長期演替的實例。
③世紀演替。延續時間相當長久,一般以地質年代計算,常伴隨氣候的歷史變遷或地貌的大規模改造而發生。 旱生基質演替系列:粘土生演替系列,砂土演替系列,石生演替系列
水生演替系列 ①自養性演替。光合作用所固定的生物量積累越來越多。例如由裸岩→地衣→苔蘚→草本→灌木→喬木的演替過程。
②異養性演替。如出現在有機污染的水體,由於細菌和真菌分解特別強,有機物質是隨演替而減少的。 ①時間演替。是「地點相同而時間不同」發生的演替,或稱群落發生系列。
②空間演替。是「時間相同而地點不同」發生的演替。
③植被類型發生演替。其實質也是時間演替。但不是植被的演替,而是指從古時(指地質時期的第三紀後期到第四紀)到現在的植被的演替,這是歷史植被演替。

Ⅳ 概述生態演替的過程

生態演替分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初生演替:裸岩階段——地衣階段——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

Ⅵ 植被的演替過程是什麼

這個問題涉及面很大,類型也很多,對於您的提問很難給出對應的答案。所以將相關資料提供給您參考一下。

植物群落的演替是指在植物群落發展變化過程中,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一個階段接著一個階段,一個群落代替另一個群落的自然演變現象。

分類

一、按決定演替的因素分為:

①群落發生演替。見於植物新侵佔或尚未被占據的地區,在原生裸地上開始的群落演替稱原生演替,在次生裸地上開始的演替稱次生演替。實際上是在裸地上植物群落發生發展的過程;

②內因生態演替。因植物群落改變了生態環境,群落本身也發生了變化;

③外因生態演替。指外界環境因素變化所造成的,如火成演替、氣候性演替、動物性演替和人為演替等。了解植物群落的演替規律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二、按演替發生的時間進程可以分為3種:

①快速演替。即在時間不長的幾年內發生的演替。

②長期演替。延續的時間較長,幾十年或有時幾百年。雲杉林被砍伐後的恢復演替可作為長期演替的實例。

③世紀演替。延續時間相當長久,一般以地質年代計算,常伴隨氣候的歷史變遷或地貌的大規模改造而發生。

三、按照基質的性質劃分的演替類型

①A 粘土生演替系列 B砂土演替系列 C 石生演替系列 D水生演替系列

②旱生基質演替系列 A 粘土生演替系列 B砂土演替系列 C 石生演替系列

四、按群落代謝特徵來劃分有自養性演替和異養性演替

①自養性演替中,光合作用所固定的生物量積累越來越多。例如由裸岩→地衣→苔蘚→草本→灌木→喬木的演替過程。

②異養性演替如出現在有機污染的水體,由於細菌和真菌分解特別強,有機物質是隨演替而減少的。

五、我國植物學家劉慎諤教授把演替劃分為時間演替,空間演替和植被類型發生演替

①時間演替。是「地點相同而時間不同」發生的演替,或稱群落發生系列。

②空間演替。是「時間相同而地點不同」發生的演替。

③植被類型發生演替。其實質也是時間演替。但不是現在的植被的演替,而是指從古時(指地質時期的第三紀後期到第四紀)到現在的植被的演替,這是歷史植被演替。

Ⅶ 影響生態系統演替變化的因素有哪些

生態系統演替是短時間尺度上的變化,是在生態系統內部因素的驅動下生態系統類型的演變和替代過程,在相對穩定的地質和氣候環境下,生態系統的自然演替主要表現為植被群落的演化,同時將伴隨著相應的生物地球化學、水文格局氣候等多種過程的改變。
一、生態系統是動態的,會為了適應壓力而持續變化。這一過程也叫做生態演替。隨著時間過去,生態系統達到一個穩定或頂點狀態。然而,這種穩定不斷經受考驗。生命和非生命因素都會影響生態系統。都市化和經濟發展等人類活動會蠶食或摧毀生態系統。洪水或乾旱等極端天氣條件也會挑戰生態系統的適應能力。
二、生態系統是一個能量產生和營養再生的自然系統,包括所有生命形式和非生命單元。生態系統是由生產者,消費者,以及非生物或無生命物質三大要素組成。所有的生態系統都由這些部分組成。生產者是社區植物。植物從陽光捕捉光能源,生產食物並將氧氣釋放進空氣。消費者使用植物產生的食物,最終分解它並融入系統循環。非生物元素包括不活動或死亡的有機質,它們為社區提供基礎結構。
三、生態系統可以廣泛的歸類為草原,沙漠,森林,苔原,淡水和海洋生態系統。每個大類都有更明確的細分系統。例如,草原可以進一步劃分為長草,混合草和短草草原。森林包括針葉林,溫帶和熱帶森林等,每一種還可以基於土壤和氣候條件進一步分出更多子分類。下面讓我們看看溫帶森林,以及影響它的因素。
四、擾亂來自自然或人為。大多數森林是在地上,因此很容易遭受外部因素攻擊。風吹雨打會導致樹木虛弱或生病。如果植物不能適應,還會因為動物損害和蟲害而改變社區結構。此外, 閃電造成的火災還會增加耐火物種,並因此而改變森林構成。
五、人類是影響森林最快並且最徹底的因素。根據調查,每天都有100多個植物種類因為森林砍伐而滅絕。發展與耕作已影響到每一個主要的生態系統。生態系統的破裂影響野生動植物,並因此而造成大量物種滅絕。
六、影響森林生態系統的另一個因素是森林本身。植物和樹木會改變土壤化學成分,並影響植物鹽基。例如,松樹會產生酸性土壤,限制森林地面的植物生長。在樹木成熟時,它們還會更改林冠覆蓋,因此而改變土壤溫度。需要更高溫度的種子可能難以發芽。
在人類造成最大影響的同時,天氣和火災等其它自然因素也對生態系統有影響。生態系統自身的因素也會因社區成分變化而改變。生態系統存活的關鍵是適應能力。如果一種生態系統保持平衡,就能生存下來。

Ⅷ 研究群落的生態演替的現實意義和如何研究演替

先來物種抑制後來物種,使後者難以入侵和發育,因而物種替代沒有固定的順序,版各種可權能都有,其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哪一種先到。演替在更大程度上決定於個體的生活史對策,因而難以預測。在該模型中沒有一個物種可以被認為是競爭的優勝者,而是決定於先到該地,所以演替往往是從短命種到長命種,而不是由規律、可預測的物種替代。
現實意義可以聯繫到個人,企業,國家的生存發展問題。

Ⅸ 生態演替理論概述

生態系統是生物與非生物、群落與生境相互作用的統一體,群落中進行的一系列過程必然對生境產生影響並導致整個生態系統的定向變化,這種變化稱為演替 (succession) 。生境在很大程度上可決定演替的性質,一般不是演替的主要原因 (大連水產學院,1989) 。生態演替的原理同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是解決當代人類環境危機的基礎 (Om E P.,1971) 。

生態演替的基本理論和機制研究,主要分為兩個階段: 傳統演替理論機制階段和現代演替 理 論 機 制 階 段。前 面 已 提 到,Clements (1916) 創 立 了 「單 元 頂 極 學 說」(mono-climax theory) ,成為經典演替理論的奠基人和創始人。Tansley (1939) 提出了「多元頂極學說」 (poly - climax theory) 和 Whittaker (1953) 的 「頂極 - 格局假說」(climax pattern hypothesis) 。他們將生態演替比擬為個體發育過程,認為演替有嚴格規律,演替中的先到種通過改變環境促進後續種的移入,頂極是演替的終點,是自我永存的群落。Connell 和 Slatyer (1977) 等學者普遍認為經典理論過分嚴密,近似僵化。他們通過實驗與觀察,認為群落的變化主要取決於不同物種的特點如生活方式等,因而存在種種偶然性,先到的物種未必總是促進後續種的移入,甚至對後來者有抑製作用,頂極也不是一成不變。因而,提出了演替機制的三種模型即促進、抑制和忍耐(Connell J H et al.,1977) 。促進模型相當於 Clements 的經典途徑; 抑制模型認為初始入侵者 (或演替早期) 調控演替,以致演替的後來種不能侵入和健康地生長; 忍耐模型認為物種的變化可能是不同生命史特徵的功能,是演替後來種忍耐初始環境條件的不同能力,它強調競爭在群落形成中的作用。他們還指出大多數演替途徑是三種模型之一或三種模型的結合。雖然這三種模型被廣泛應用於實驗和描述性研究,但 Connell和 Slatyer 模型不能解釋多物種的演替序列。Pickett (1987) 針對這種需要提出了一種綜合原因框架演替機制,這是一種三層等級結構,第一層次是演替的一般原因,即裸地的可利用性,物種對裸地利用能力的差異以及對不同裸地的適應能力; 第二層次是以上的基本原因分解為不同的生態過程,比如裸地可利用性決定於干擾的頻度和程度,對裸地利用能力決定於種繁殖體生產力、傳播能力、萌發和生長能力等; 第三層次是最詳細的機制水平,包括獨立的一種因素和行為及其相互作用,這些相互作用是演替的本質。這一演替機制最重要突破是認識到群落的非平衡性以及演替方向和途經的多重性,這很大程度上要歸於對干擾的普遍性和重要性的認識。大量的研究都強調了種的生命史特徵和進化對策在演替過程中的重要性 (L.Benedetti-Cecchi,2000) ,但是,作為演替理論基礎的物種屬性與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的關鍵區別和氣象學聯系 (D.Straile,2000) ,以及種的進化與生態系統或群落的進化差異性還沒有解決。季節性浮游生物的生長和演替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 生物因素如競爭,牧食和寄生,以及物理和化學因素如氣候、流量、水溫、光強、電導率、pH 值、溶解氧和營養可用性等(Reynolds,1984a) ,尤其降雨和流量的擾動強度與頻率是調節浮游生物 (生長與演替)動力學的重要因素 (Reynolds et al.,1988; Sommer,1989; Reynolds et al.,1993) 。一般湖泊中主要浮游植物種群的演替顯示: 甲藻通常出現在冬季,春秋季硅藻占優勢,綠藻在晚春大量出現,藍藻多出現在夏季和早秋 (Reynolds,1984; Harris,1986) 。

國內學者對生態演替的研究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劉建康等 (1999) 通過對淡水生態的研究,提出淡水生態演替趨勢:

(1) 群落中種的多樣性逐步增大,至中期最大,隨後又開始下降;

(2) 由 r - 對策者占優勢過渡到 K - 對策者占優勢;

(3) 群落代謝率 (P/R) (P 是群落的初級生產量,R 是呼吸量) 由顯著大於 1 到接近於 1;

(4) 群落的抗干擾能力不斷增強。

Gause 假說指出,由於競爭的結果,生態位接近的兩個種不能永久共存。Hutchinson(1957) 對生態位的定義是: 「由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環境條件組成的 n 維空間中該生物得以繼續生存的范圍」。張德全等從生態理論的發展過程、生態演替實驗和現實,都較好地證實了生態演替螺旋式上升理論的正確性與可行性。

生態演替的理論和機制研究盡管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是一個更宏觀的完整的、概括性的理論和機制模型尚待建立。生態演替是生物群落的信息流 (本質上是遺傳信息流) 在時間尺度和空間尺度上的動態變化。因此,演替模型應該是時間、空間和信息共築的三維構架,其中信息流是維系這種構架的靈魂。可見,這是一個宏觀模型頂極。要構建這種宏觀模型,首先是構建其下方各子模型系統,因為宏觀模型中任何一維的差異如生境空間的不同均應有相應的演替模型。水生態系統向頂級的演替過程中 (大連水產學院,1989) ,在結構和功能上產生一系列定向變化,其中主要表現在下列幾方面:

(1) 種的多樣性增大;

(2) 群落中層次分化增強;

(3) 系統的穩定性增加;

(4) 小型種的優勢逐漸由大型種所取代;

(5) 群落的毛產量和呼吸量趨於一致;

(6) 腐屑鏈的作用增大。

馬加耳列夫觀察維哥 (Vigo) 灣的浮游植物時發現有 3 個演替階段: 小型硅藻占優勢階段 、大型硅藻占優勢階段和甲藻占優勢階段。在淡水浮游植物的演替中,初期多是增長迅速的小型硅藻或綠球藻類,後期多是競爭能力較強的藍藻或甲藻。近年來,國內許多學者在生態演替方面提出許多新的理論,並且開展了很好的應用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有關內容參見第 1 章。

Ⅹ 生態演替的生態系統演替的原因

生態系統演替的原因可分為內因和外因。 內因是生態系統內部各組成成分之間的相互作用,它是生態系統 演替的主要動因。以內因為動因的演替,稱為內因演替。外因是外界加給生態系統的各種因素。以外因為動因的演替稱為外因演替。外因演替雖然是由外界因素引起的,但演替過程本身是一個生物學過程,即外因只能通過使生能系統各組成成分及其相互關系發生改變,進而使系統發生演替。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