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東上澗水庫

東上澗水庫

發布時間: 2021-03-08 22:42:29

㈠ 洋河上游東洋河上的水庫叫什麼

友誼水庫
位於張家口尚義縣與內蒙興和縣交界處

㈡ 濰坊市峽山水庫位置及簡介

峽山水庫是山東省第一大水庫,位於濰坊市濰河中游的昌邑、高密、諸城、安丘四縣市交界處,總庫容 14.05億立方米,興利庫容5.03億立方米。水庫始建於1958年11月,1960年9月建成蓄水,是一座防洪、灌溉、發電、水產養殖、城市及工業供水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水庫灌區設計灌溉面積153萬畝,有效灌溉面積104萬畝。峽山水庫管理局是濰坊市市屬正處級事業單位,實行企業化管理,下設13個職能部門,共有幹部職工385人。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7-15 14:23 濰坊市峽山生態經濟發展區濰坊市峽山生態經濟發展區位於濰坊市東南部,北部和昌邑市交界,西部同安丘市接壤,南部毗鄰高密、諸城兩市,東部與青島市相望,經坊子區與市區連為一體。全區總面積490平方公里,其中峽山水庫水面面積144平方公里。區內省道下小路縱穿南北,濰膠路環區而過,膠濟鐵路和濟青高速公路橫貫東西,沿水庫大壩108公里環庫觀光道路正在籌建,四通八達、順暢便捷的交通網路和路網框架基本形成。礦產資源、淡水資源及漁業資源得天獨厚,標准化種植、特色養殖初具規模,所產稻米香飄四方,石制工藝品暢銷全國,聞名遐邇。中部擁有山東省最大的水庫——峽山水庫,碧波萬頃,水天一色,庫心小島精巧別致,狀如黛螺鑲嵌水中;峽山、草山、鞋山抱水而立,山水相依,景色秀麗;劉伯溫洞、鄭公祠、袁紹墓等人文景觀星布周邊,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旅遊開發潛力巨大。
二、旅遊資源
(一)自然風光
1、峽山。峽山位於峽山水庫北岸,象一隻猛虎傍水而卧,俗稱卧虎山、斜山。海拔171.1米,前後均為峭壁,東南稍坡,山勢雄偉,風光綺麗。山上建有玉皇廟、娘娘廟,山腰有呂祖洞、伯溫洞,相傳明朝劉伯溫在此隱居。
2、野溝河。野溝河源於太保庄鎮永望屯村,向東經丈嶺、北孟流入膠新河,全長約15公里,是一條保護較好的原生態河流。目前,在丈嶺以西1000米處開發建設了漁池湖休閑娛樂風景區,修建了攔河壩、漁池湖山莊,湖面拓展到200畝,目前已初具規模。
3、石坑河。西連濰河,東接膠新河,全長20公里,流經太保庄鎮、北孟的部分村莊。因河道比較窄,部分河段被填平或改造。有些河段原生態面貌保護比較好。
4、七里蘭島。七里蘭島位於峽山水庫南端,總面積約100畝(水位高時約60畝)。島上樹木叢生,具有很大的開發價值。
5、渠河、濰河下游水面寬闊,濰河新老河道之間的夾河套面積較大,風景秀麗,具有開發旅遊的良好條件。
(二)水利風景
峽山水庫。峽山水庫1958年11月動工興建,1960年9月基本建成,是一座集防洪、工業及生活用水、灌溉、發電、水產養殖等綜合利用的大(Ⅰ)型水庫,素有「齊魯第一庫」之稱。水庫樞紐工程主要由大壩、溢洪閘、放水洞、水電站組成。大壩總長32.91公里,壩頂高程為44米,興利庫容5.50億立方米,相應水位37.40米。水庫水面面積144平方公里,水域廣闊,碧波萬頃,水天一色,景色壯觀。
(三)人文景觀
1、太保庄萬畝生態林。位於濰河與引黃濟峽工程之間的夾河套,土地面積約12000畝。目前,林木種植總面積達到5000多畝,真正形成了「遙望一碧萬頃,近看綠樹成蔭」的美麗景象。
2、王家莊萬畝生態林。位於水庫西岸淺灘地帶,總面積10000畝,目前已建成6000畝,林帶與水庫相映,庫內碧波萬頃,庫外綠樹一望無際。
(四)歷史文化名人與文物古跡
1、 四公
在濰水沿岸,自古就流傳著冰雹不打四公之說。這四公系指黃公、蓋公、鄭公、狄公。後是指這四公所在的四座山,即趙戈鎮的黃公山、蓋公山、礪埠山和狄山。
黃公,名黃石公,戰國時著名兵家。在朱子村後隱居此山,去世後人們把他安葬在該山的最高處,並把該山改稱「黃公山」,以茲紀念。之後,又在他講學的舊址建黃公祠(祠內黃公偶像端坐其中,韓信、張良置身其兩側,均為木雕),並派人看管。現不復存在。
蓋公,生於本鎮,是秦漢間有名的大賢,創立了「蓋公之道」。晚年隱居朱子村南之山,逝後人們將其安葬在該山之巔,並將該山定名為「蓋公山」,後又立祠紀念。現不復存在。
鄭公,名玄,字康成,東漢時人,著名經學大師。鄭晚年被袁紹脅迫去隨軍,半道而亡,葬在他母親的家鄉,即現在的青州市鄭母村,後又移葬其家鄉濰水東岸的礪埠山上(此山在鄭公管區鄭公後殿村。)東漢末年,在其墓前立鄭公祠,後經唐、清、民國和1987年四次整修,供遊人瞻仰。現佔地5畝多,有三間二層結構房屋,另有偏房,有人看護。
宋渭春墓 (縣級) 民國 岞山鎮張百戶屯
於蔭堂故居 (縣級) 清--民國 岞山西下灣村
膠濟鐵路岞山站(縣級)近代 岞山鎮岞山村
岞山遺址 (縣級) 商周 岞山鎮岞山山前
西北院遺址 (縣級) 周 岞山鎮西下灣村西北
明鎬冢 (縣級) 王家莊子鎮朱子村
祖塋碑刻群 (縣級) 清 岞山鎮西下灣村東
龍柏 2棵 樹圍1.2米 岞山鎮東章村
國槐 1棵 樹圍3.9米 岞山鎮東章村
國槐 1棵 樹圍2.62米 昨山鎮馬家屯村
小葉朴 1棵 樹圍3.85米 丈嶺鎮下坡村
國槐 1棵 樹圍3.65米 丈嶺鎮牛脊埠村
原安邱市的王家莊子鎮朱子村附近與趙戈鎮石頭崖村交接地段有法林寺遺跡;蓋公山、黃公山、韓信濰水戰,朱子祠等遺跡;黃旗堡鎮杞城一帶,汶河,濰河沿岸是原始社會文物密集區;原王家莊子鎮李家古城村一帶有故城遺跡、墓葬群。金線村抗戰戰場,諸城市的前涼台一帶,特別是靠濰河地段,是文物重點調查地域。
(2)部分文物古跡簡介
孫猛冢、昌安故城和鄧襲墓,朱子村的三寶塔、法林寺、朱子祠和明鎬冢等。
孫猛冢。孫猛是秦朝的一員大將,在與齊國的軍隊作戰時戰死。作戰地點就在本鎮孫孟村。孫猛戰死後,葬於此地。後受人尊敬,其墓漸大,稱為孫猛冢。現不復存在。
昌安故城和鄧襲墓。現李家古城村為原昌安縣故城遺址。昌安縣,漢置,唐初省入安丘。唐乾元二年,安丘縣治徙此。北宋初安丘縣治遷走,城遂廢。昌安城作為縣城前後歷時八百餘年,現尚存土城牆遺址一段,長約五百餘米(後因村民建房屋用土被整平)。漢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封鄧襲(鄧禹之子)為昌安侯,食邑於此。李家古城村北半里許有古冢,相傳即昌安侯鄧襲墓。現不復存在。
三寶塔、法林寺、朱子祠和明鎬冢,均在朱子村。朱子村很早即為塔寺並存的佛教聖地。三寶塔,何時所建,不詳。但從重修三寶塔記事碑得知,該塔在北周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周武帝宇文邕發起的滅佛運動中被毀,隋朝開皇八年重修。這個被毀的年代,比人們稱之為塔祖的西安大雁塔還早近百年。
法林寺。何時建的說法不一。明萬曆《安丘縣志》載,金崇慶元年(1212年)建,而清末《安丘鄉土志》載,明正德二年(1507年)建。究竟建於何時,沒有定論。
法林寺前面的石龜長2.8米,闊1.44米,高0.94米。其大,為全國廟宇石龜之冠,比孔廟內的石龜還大。因年久風化,其體多處裂璺,為搶救這一歷史文物,在濰坊市文化局暨安丘市文化局的支持下,於2003年6月29日將其北移至高處,並建亭等加以保護。
朱子祠。宋朝慶元三年,大儒朱熹曾在法林寺一古槐下講學,後為紀念朱熹,在槐之北建朱子祠。新中國成立後,這棵古槐依然奇特壯觀,其粗難以用抱計量。下部環樹有三個大枯洞,每洞可容人入出,上部繞樹有大小不等的九個小枯洞,人稱三門九窗。樹上枝葉茂密,樹下綠蔭宜人,與朱子祠渾為一體,珠聯璧合,相得益彰,不少文人曾來此憑吊。
明鎬冢。在朱子村後,為縣級文物。該冢與黃公山上的黃公冢和蓋公山上的蓋公冢,方位成品字形,人稱「三冢鼎立」。
三、下步旅遊發展規劃
一是發展環庫觀光旅遊業。突出觀水的主題,建設「一環」觀光路線。沿水庫大壩建設108公里環庫觀光路,水庫外側100米發展生態林帶,建成綠色觀光長廊。對水庫主壩兩側進行綠化改造,建設成綠色生態觀光大壩。在水庫上游建設萬畝蓮藕、萬畝濕地、萬畝林場、萬畝生態農業園四個觀光旅遊區。對水庫上游的島嶼進行開發,建成集餐飲娛樂垂釣於一體的水上樂園
二是發展休閑度假旅遊業。突出玩水的主題,建設「一線」觀光路線。在水庫下游從濰河到九龍澗之間建設橡膠壩,形成較大的水面,發展水上運動等體育娛樂活動。在濰河兩岸發展度假休閑娛樂區,配套建設高標準的商務、餐飲、住宿、休閑設施,聚集人氣,形成高層商務活動中心和度假中心。
三是充分挖掘歷史旅遊資源。突出歷史人文的主題,結合「一環」、「一線」旅遊路線,對峽山劉伯溫洞、鄭公祠、朱子祠等歷史旅遊資源進行挖掘和整合,增加歷史文化底蘊,打造精品旅遊路線,提高旅遊開發的檔次和水平

㈢ 下澗口水庫的介紹

下澗口,海拔720米,年平均氣溫17.8攝氏度,收水面積18.5平方公里,湖面3500餘畝,湖容水量1130萬立方米,可灌溉12萬畝農田,15解決萬人飲水,是重慶市都市的九區(渝中、巴南、九龍坡、沙坪壩、江北、渝北、南岸、大渡口、北碚)乃至南川、綦江、萬盛、永川、江津等區市縣最大的人工淡水湖泊。

㈣ 天津的水庫

我知道的有如下:
於橋水庫(武清)
鴨淀水庫 (西青)
大港水庫
山嶺子水庫(東麗湖)
黃港水庫(塘沽)
爾王莊水庫(寶坻)
上馬台水庫(武清)

㈤ 三門峽澗河上游是哪個水庫

山口水庫

㈥ (二)膠東半島沿海地區的地下水庫工程

1.地下水庫建設條件與效益分析

(1)地下水庫修建的必要性

山東省淡水資源雖然偏少,若適當提高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率,使有限的水資源發揮最佳經濟效益,自力更生,解決供水問題是可能的。解決供需矛盾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逐步提高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率,增加供水量;節約水資源;減少需水量。發展地下水庫,增加供水量。

膠東半島及萊州灣地區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現,全年有2/3集中在汛期的2~3個月,而該期的降水又有2/3集中在二十幾天內的幾場暴雨中;區內河道獨流入海,地形坡度大,源短流急,降雨後河水暴漲暴落,攔蓄利用不便,現狀平均攔蓄利用率僅40%左右,其中僅膠東半島平均每年就有約49億m3河川徑流量白白排入大海。與此相對應,該區長期以來依靠超采地下水維持全區逐年增長的工農業和城鄉生活用水,局部區域超采嚴重。

對於膠東半島這樣的缺水地區,提高水資源可利用量的主要途徑就是充分挖掘當地水資源潛力,提高地表徑流的攔蓄利用率。但要做到這一點僅靠地表攔蓄設施是遠遠不夠的,因為目前區內適於修建地表水庫的地方已經很少了,而且隨著人類技術經濟活動的不斷加劇,人口密度的增大,修建地表水庫造成的土地淹沒、居民搬遷、地表設施的拆遷等所需費用將會越來越高。同時地表攔蓄所造成的水面蒸發損耗很大,據淄博市太河水庫監測資料,太河水庫由於在修建過程中防滲處理較好,壩下沒有滲漏條件,當下游入庫流量4萬m3/d時,庫內水位穩定不變,這說明每日水庫蒸發消耗量與流入量相等,即水庫日蒸發量達4萬m3/d,等於一個中型水源地的開采量。修建地下水庫,利用地下庫容進行水資源的聯合調蓄,是提高地表徑流攔蓄率的重要手段。

(2)地下水庫建庫條件分析

膠東半島低山丘陵區濱海平原和山間河谷平原第四系厚度較大,含水層顆粒粗且厚度大,具有較大的調蓄空間,況且這些地區地下水開采強度也較大,並引發了海水入侵災害,使得已建水源地供水能力受到較大限制,修建地下水庫即可以阻止海水入侵的發展,又能提高水源地供水能力。所以濱海平原和河谷平原具備修建地下水庫的水文地質條件和較強的水資源和環境需求。

本次調查在分析了膠東低山丘陵區地質環境條件的基礎上,共選出了18處地下水庫庫址,其中5處已建成使用,4處已列入規劃(表7-2)。這18處地下水庫總庫容達11.10億m3,最大調節庫容之和為5.93億m3,最大調節庫容占總庫容的比例為53%;建庫前庫區地下水可開采量總和為3.27億m3/a,建庫後達到5.02億m3/a,可開采量增大54%,水資源效益相當明顯。另外,18處地下水庫中有13處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海水入侵問題,在這些地段修建地下水庫,可有效遏制海水入侵災害,取得顯著的環境效益。

表7-2 膠東半島地下水庫基本情況一覽表

續表

(3)地下水庫庫址選取的基本條件

根據膠東半島地區地質環境條件分析,區內地下水庫宜選在山前沖洪積平原、濱海河谷平原地區,在具體確定水庫庫址時主要考慮以下五個基本條件:

1)理想的地表攔蓄條件。地下水庫區首先應具備暫時性的地表蓄水場所,地形較平緩,以便為地表水下滲補給提供足夠的場地和時間。所以主要河流的河床及兩側沖洪積平原區是較理想的庫址,可以通過在河床上修建攔河閘攔蓄地表水。

工作區已建成的三處地下水庫均位於河流中下游平原,地面坡降小於2‰,天然河床較開闊,河床與河漫灘寬度一般250~800m,具有建壩後回水距離長、攔蓄能力強的特點,適於修建攔河壩。目前三處已建地下水庫建有河道攔河壩15處,總攔蓄庫容達1220萬m3

2)良好的地下水調蓄條件。庫區含水層儲水空間大,滲透性較強,埋藏深度不大;包氣帶岩性顆粒較粗,且沒有大面積分布的弱透水層,有利於降水入滲和地表水下滲補給;含水層產狀較平緩,具有相對較封閉的邊界條件,基底地層透水性較弱。

以擬建的膠州市洋河地下水庫選址為例,洋河下游冷家村以東河谷平原地下水為第四系孔隙承壓水,主要含水砂層以上有8~10m厚的砂質黏土和海相淤泥蓋層,是相對隔水層,不利於地表水和降水入滲,地下水調蓄條件差,該處庫址被舍棄,轉而選在河流中游、冷家村以西的較強富水地段。該區包氣帶岩性顆粒較粗,無相對隔水層,調蓄條件較好。

3)優越的補給水源條件。地下水庫庫區要求控制流域面積較大,以保證汛期有足夠多的地表徑流量,或者靠近跨流域調水線路,以保證枯水期尤其是連續枯水年出現時有充足的補充水源。補給水源除滿足數量要求外,還要滿足水質方面的要求,因為補給水會對含水層水質產生重要影響,一旦地下水因此而受到污染,治理起來難度相當大。

以即墨市鰲山衛—溫泉地區為例,該區濱海河谷平原從地表攔蓄條件、地下水調蓄條件、環境地質條件及供水需求方面比較適於修建地下水庫,但該區河流長度僅15km,流域面積僅92km2。由於流域面積小,河道即使在汛期也經常斷流,況且遠離西水東調輸水線路,很難獲得充足的補給水源,該處庫址被否定。

4)良好的環境地質條件。地下水庫庫區要求地質環境狀況良好,人口密度不大,工廠較少,無較大污染源,地下水現狀水質較好,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或盡管現狀水質較差,但通過地下水庫調蓄運行,水質狀況有逐步改善的可能。

黃水河地下水庫庫址選在了膠東半島人口密集區,區內有原龍口縣城,庫區的幾個鄉鎮駐地集體私營企業也較發達,這為水庫建成後庫區地下水質的惡化留下了隱患。結果由於庫區污水處理工程不配套,排污河溝密布,在地下水庫建成使用後的不到六年的時間內,海水入侵造成的地下水質惡化雖然通過修建地下水庫得到控制,但人為排污造成的地下水污染卻相當嚴重。目前庫區地下水TDS、總硬度、氯離子、「三氮」、硫酸根離子的超標區面積已經占庫區總面積的1/2以上。今後該水庫地下水環境的修復治理工作將是一項極為艱巨復雜的工程。

5)較強的供水需求,良好的供水和環境效益。要求庫區及附近地區水資源供需矛盾較突出,修建地下水庫可以解決當地工農業和生活供水不足,在保證安全運行的前提下,有利於改善環境,避免產生新的環境地質問題。

山東半島已建成的三處地下水庫區分布有龍口市、青島市、煙台市的主要供水水源地,地下水開采強度較大,建庫前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海水入侵,對水源地的正常使用構成了極大威脅。地下水庫的建成使用後,不但增大了水源地的開采能力,使三處地下水庫庫區地下水可開采量由43.6萬m3/d增長到72.5萬m3/d,而且有效遏制了海水入侵的發展,取得了良好的供水、環境效益。

(4)地下水庫修建的生態環境效益

地下水庫工程的修建對於緩解供水危急、改善山東半島地區生態環境狀況將發揮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攔蓄地表徑流。山東半島地區降水集中,河流源短流急,汛期大量地表徑流棄泄入海,如此大量的地表棄水與該區缺水態勢相違背,所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這部分棄水對解決受水區供水危急意義重大。已有實踐經驗表明,修建地下水庫工程可有效攔蓄地表徑流,減少入海棄水量。以龍口市黃水河為例,黃水河多年平均入海徑流量為9800萬m3/a,在地下水庫建成後,通過庫區的4座河道攔河閘及5000眼河床補源滲井平均每年可奪取地表徑流棄水2220萬m3/a。

蓄存引調江水。由於西水東調調水工程建成運行後,調水量在時間分配上將於受水區需水量不一致,農灌季節需水缺口將由冬季調水量補充,冬季調水量單靠地面水庫無法蓄存得下,需要利用地下水庫作為蓄水場所。山東半島23處地下水庫的最大調蓄庫容總和達25.73億m3,而作為區內的峽山水庫、王屋水庫、門樓水庫、米山水庫、沐浴水庫、棘洪灘水庫等八個大型骨幹蓄水水庫的興利調節庫容總和僅為13.5億m3,僅是這23處地下水庫最大調蓄庫容的52%,由此可見地下水庫巨大的調蓄潛力。

從根本上改善區內生態環境狀況。山東半島地區由於地下水超量開采引發了一系列生態環境地質問題,主要表現為區域地下水位持續下降、海(咸)水入侵和地下水質持續惡化等,治理上述問題需要從恢復與改善地下水環境狀況入手,地表水與地下水聯合調蓄是主要治理的手段之一。以萊州灣南岸山前沖洪積平原為例,由於近年降水偏少,河流上游地區水資源攔蓄利用量增大,使得下游沖洪積平原區地表徑流減少、河道乾枯,地下水常年入不敷出,已形成大面積區域水位下降漏斗,造成鹹水入侵、地下水質惡化,同時由於地下水位埋深加大,降水、地表水入滲補給量減小,又加劇了水資源不足。地下水庫工程建成運行後,可通過回補水源逐漸抬高地下水位,改變地下水水動力條件,加強地下水循環,增大地表水入滲補給能力,將能夠使區內較突出的環境地質問題得到徹底根除。

保護濱海河谷地區地下水水源地,增大地下水可開采量。山東半島濱海河谷地區第四系含水層厚度較大,顆粒較粗,為區內富水地段,已建的地下水水源地均處於這些地區。由於靠近海岸,且中、上游地區修建了大量的水庫、塘壩,將流域內地表徑流節節攔蓄,使富水區地下水補給量減少,出現地下水位負值漏斗,造成海水入侵,水源地供水能力受到極大遏制。在這些富水地段修建有壩地下水庫系統工程,可在阻止海水入侵的同時,增大庫區地下水可開采量。

2.膠東半島沿海地區地下水庫類型與主要水庫特徵

膠東半島自1995年始相繼修建了三處地下水庫,依次為黃水河地下水庫、大沽河地下水庫和大沽夾河地下水庫,這些地下水庫在實際運行中均取得了明顯的水資源和環境效益。

(1)黃水河地下水庫

1)地下水庫基本情況。黃水河地下水庫修建於1995年,主壩長5996m,壩體平均深度26.7m,庫區面積51.82km2(圖7-1),為提高庫區入滲能力,黃水河河道開挖了7000多眼人工滲井。

庫區南部分布變質岩,為隔水邊界;東部叢林寺河以南分布古、新近系砂礫岩、黏土岩,屬弱透水層,為良好的隔水邊界;西部羊嵐—宋家疃一帶,地貌上為山前傾斜平原區,據調查為貧水區,地層透水性較弱,應視為隔水邊界。庫區基底為古、新近系砂礫岩、黏土岩,為良好的隔水底板;隔水底板起伏較大,形成兩個低窪區,一個位於地下水庫中上游鎮沙村附近,一個位於地下水庫下游周家村東,其間的澗村—冶基—唐家集一線有一近東西向隆起,上覆第四系明顯變薄。

庫區包氣帶岩性分為砂質黏土、黏質砂土和砂,中下游有5.8km的河道表層分布了厚約3~17m,且分布穩定的黏性土層,透水性較差。庫區第四系含水層厚度10~30m,主要岩性為礫質粗砂,富水性強。各含水層之間及地表水與地下水之間存在良好的水力聯系(圖7-2)。

圖7-1 黃水河地下水庫庫區條件圖

2)地下水庫調蓄功能分析。地下水庫總庫容5288.8萬m3,死庫容1402.4萬m3,最大調節庫容3886.4萬m3

經多年調算(1960~1990年),建庫前庫區多年平均降水入滲補給量562.3萬m3/a,河流入滲補給量1270.5萬m3/a,地下徑流補給量230萬m3/a;建庫後河流入滲補給量為3518.8萬m3/a(圖7-3),較建庫前增大177%。庫區地下水補給量以河流入滲補給量為主,建庫前和建庫後分別占總補給量的62%和82%。

(2)大沽河地下水庫

1)庫區水文與地下水開采。大沽河是膠東半半島主要河流,全長179km,主要支流有小沽河、洙河、五沽河等,流域面積4162km2。據南村水文站資料,1981年以前基本常年有水,斷流時間很短;1981~1989年,除1985年外,大部分時間斷流,其中1981年、1983年、1984年和1989年全年斷流;1997~1999年一般徑流時間為7~9月份,以8月份最大,最大年徑流量為2.192億m3/a,最小為0.088億m3/a,不同降水年份徑流量差別較大。

大沽河流域內建有大型水庫2座,中型水庫6座,總攔蓄能力3.7億m3,另外還有眾多的小型水庫、塘壩,目前大沽河河道有攔河壩7處。

庫區農業開采程度較高,在平面上近於均勻開采,但在時間上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多集中在枯水季節。工業開采採用大面積分散井群相對集中的開采方式,在平面上近於不同強度開采地段內的均勻開采。庫區歷年地下水開采量為3133萬~11323萬m3/a(表7-3),開采強度7.43萬~26.85萬m3/(km3·a)。

圖7-2 黃水河地下水庫水文地質剖面圖

圖7-3 黃水河地下水庫建庫前後補給量組成圖

表7-3 大沽河地下水庫歷年地下水開采量統計表

2)地下水庫地質背景條件。地下水庫區第四系厚度一般5~17m,主要含水層為沖積—沖洪積砂及砂礫石層,大致沿大沽河現代河床發育的古河谷中,平原形態呈近南北向的狹長帶狀,寬度一般5~7km。垂向上第四系呈雙層結構,上部以黏質砂土為主,厚度一般2~5m,沿現代河床部分河段上部地層缺失,形成所謂「天窗」。黏質砂土之下為砂、砂礫石層,厚度一般4~8m,在縱向上南部最厚,平均5.89m,北部最薄,平均4.93m,中部介於兩者之間,平均5.03m。在橫向上,古河道中心部位厚度最大,向兩側砂層厚度變薄至尖滅,顆粒變細。

庫區基底地層為王氏組黏土岩、砂岩和青山組玄武岩,其中黏土岩占絕大部分面積。

地下水水力性質基本上屬於潛水,在「天窗」部位及開采狀態下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時呈現典型潛水性質。庫區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氣降水、河水補給,三者轉化關系明顯。由於近年庫區地下水位大幅下降,不具備地下水轉化為地表水的條件,但十分有利於地表水向地下水轉化,盡管河道長期斷流,一旦產流隨即轉化為地下水。

庫區地下水開采屬於大面積均勻開采,沒有形成明顯的地下水降落漏斗,水力坡度較小。

3)地下水庫基本情況。大沽河地下水庫建成於1998年,庫區面積421.7km2,儲水層在庫區邊緣逐漸尖滅,邊界為弱透水的黏性土或直接與不透水的黏土岩接觸,東西兩側邊界可視為隔水邊界。北界的大、小沽河出山口段、西北界辛庄—冷家莊段以及南界,因庫區內外儲水層連通,可視為透水邊界。

地下水庫總庫容38413.2萬m3,平均含水層厚度5.86m;死庫容14633.7m3,平均含水層厚度2.00m;最大調蓄庫容10236.0萬m3

大沽河地下水庫建庫後,「四枯一豐」降水周期內地下水庫合理運行情況下補給量構成如圖7-4所示。

建庫前庫區地下水可開采量為20萬m3/a,建庫後增加為30.2萬m3/a,可開采量增加51.1%。庫區地下水補給量主要是降水入滲和河流滲漏補給(含人工回灌補給),分別占總補給量的61%和36%。

圖7-4 地下水庫理想運行情況下補給量構成圖

(3)大沽夾河地下水庫

1)地下水庫修建的背景。煙台市是一座缺水型城市,10年一大旱,3年一小旱,特別是從1998年10月起,煙台市遭受了自1887年有資料記載以來降水量最小、持續時間長達32個月的大旱。至2000年年底,全市386座河流和5000多座水庫、塘壩全部乾涸,市區唯一地表水水源地門樓水庫蓄水量僅有700萬m3,僅占整庫容量的5%。這些水如供市區人口使用,僅夠支持40d左右。自來水廠各井群的地下水位已達到極限,55口水源井枯竭關閉。

2000年為延緩門樓水庫蓄水量急劇減少的局面,水利部門在門樓水庫西支流庫底向上挖滲水溝20多km,為防滲漏,用了最原始的土辦法,在滲溝底鋪了近7.1km塑料薄膜。地表水已經沒有挖潛餘地了,人們想到了地下水。

10年前就有人提出在夾河下游修建地下水庫的想法,但經過論證,專家發現上遊河流污染問題如得不到根本治理,修建地下水庫無疑會毀掉這片優質地下水源,於是煙台市政府開始加緊治理上游污染源,為日後修建地下水庫做好了前期准備。

2000年9月,當煙台市幾百萬市民面臨斷水危急時,市政府下決心修建地下水庫。

2)庫區地質背景條件。夾河地下水庫位於大沽夾河河谷平原,大沽夾河在庫區分兩支,西支稱內夾河,發源於棲霞小靈山,東支稱外夾河,發源於海陽牧牛山。內夾河中游建有門樓水庫,該水庫控制了上游來水的80%以上,總庫容1.97億m3,設計興利庫容1.33億m3。夾河河道有6處攔河壩,夾河入海口1處,內夾河2處,外夾河3處。大沽夾河入海口附近的夾河橡膠攔水壩,一次可蓄水250萬m3,年興利調節水量達1100萬m3,相當於一座中型地表水庫的調節水量。

庫區現有地下水集中開采區12個,包括自來水公司5個水廠及5個自備水源地,共有集中開采井100餘口,地下水設計開采能力24.4萬m3/d。

庫區第四系厚度10~80m,分布寬度1000~6000m。外夾河西牟以上,內夾河門樓水庫壩下至崇義,第四系厚度一般15~26m,多具二元結構,含水層岩性為砂礫卵石,潛水-淺層微承壓水,單井涌水量1000~3000m3/d。外夾河西牟以下,內夾河崇義以下至海邊,第四系厚度一般25~60m,呈三元結構,上部為粉細砂、亞砂土及亞黏土,中部為淤泥及淤泥質類砂土類,為相對隔水層,下部為砂礫卵石,自南向北厚度增大,沿海最厚達50m,上部賦存潛水,單井涌水量100~500m3/d,下部賦存承壓水,單井涌水量1000~3000m3/d。庫區基底地層為古元古界粉子山群變粒岩、片岩、大理岩及花崗岩類(圖7-5)。

圖7-5 大沽夾河地下水庫水文

庫區地下水除接受大氣降水補給外,還有河水滲漏補給和周邊基岩裂隙水側向徑流補給和農灌補給,其中承壓水還接受上層潛水的越流補給。地下水排泄主要為人工開采,其次為蒸發,從近年監測資料分析,地下水無徑流入海量。

3)地下水庫概況。夾河地下水庫工程於2001年10月竣工,地下壩建於宮家島—永福園—朱果山之間,全長3894m。主體工程是深30 余m的地下防滲壩,壩體厚1m左右,長3894m,平均壩高30m左右,採用高壓噴射灌漿法施工,灌注孔深入基岩1m。2000年11月東壩段一期工程施工,至2001年8月8日完工投入使用。

2001年水利部門進行庫區補源工程建設,施工補源滲井1000多眼,開挖補源滲溝38條。建成後的地下水庫庫區面積63.26km2,總庫容20520萬m3,最大調節庫容6500萬m3,建庫前庫區地下水可開采量為6500萬m3/a,建庫後可開采量達10930萬m3/a;河流入滲補給量(含人工回灌補給量)由建庫前占庫區總補給量的26%增大為建庫後的55%(圖7-6)。

圖7-6 建庫前後補給量構成圖

地下水庫建成後水利部門在大壩兩側的觀測井進行了水位和水質監測,結果表明大壩內側地下水位高出外側水位近1m,而且Cl-含量大大低於壩體外側監測井。

㈦ 孟州順澗水庫簡介

1、簡介:
位於河南省西北部,隸屬於焦作市的孟州,是一個集平原、丘陵、河灘三種地貌為一體的風景秀麗之地。
2、形成過程:
在槐樹鄉的古周城游覽區里,有一個多年形成的天然湖泊,上世紀五十年代因為生產灌溉需要圍了土壩,修建成了一個儲水二千萬立方米的中型水庫,因為在順澗村北,命名為順澗水庫。
3、風光特色:
這個南北走向的水庫水色如黃河一般呈黃色,但水面寬闊,波光粼動,周邊樹草雜生,蔥蘢繁茂。東岸邊的樹下有一座靜靜的墓冢,碑銘為千歲墳。相隔不遠約20米處有一口標明為烈女井的遺址和一座高約5、6米的土雕,如相擁的兩個戀人矗立著井旁。

㈧ 介紹湖南東江水庫

東江水庫位於湘水一級支流耒水上游,資興市東江鎮上游11公里的峽谷處。控制流域面積4719平方公里。占耒水流域面積39.6%,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645毫米,壩址多年平均流量144秒立米。多年平均徑流量45.4億立米,實測和調查歷史最大流量分別為 5310 和8400秒立米。
樞紐工程由攔河壩、鋼管引水道和壩後廠房、兩岸滑雪式溢洪道、一級放空兼泄洪隧洞、二級放空隧洞等建築物組成。攔河大壩為混凝土雙曲拱壩、壩頂高程294米,最大壩高157米,最大底寬35米,頂寬7米,厚高比為 0.223,壩頂中心弧長438米, 最大中心角95°7",最大內半徑302.3米;壩後式主廠房長106米,寬23米,最大高度56. 3米,安裝4台單機容量12.5萬千瓦機組,總容量50萬千瓦,由4條內徑5.2米、進口工作閘門門孔中心高程221.5米的鋼管引水道供水,單機引用流量123秒立米;右岸一孔、左岸兩孔滑雪式溢洪道順岸邊地形高低布置,堰頂高程266米,弧門潛孔啟閉,尺寸為10×7.5米,全長分別為117和147米,採用挑流消能,設計單孔流量1300秒立米,單寬流量130秒立米;一級放空兼泄洪隧洞布置在左岸,進口底板高程222米,全長527米,最大泄量1942秒立米,遇百年一遇洪水時參加泄洪;二級放空隧洞布置在右岸,全長 671.35米,進口底板高程170米,最大出流量1540秒立米,該洞在施工後期參加導流。兩洞放空時間均為一個月。
東江水庫是一個以發電為主,兼有防洪、航運、城鎮工業及生活用水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電工程。水庫壩高庫大,調節性能好。總庫容91.5億立米,當正常高水位285 米時,相應庫容有 81.2億立米(其中有效庫容56.7億立米)。庫容系數1.25,為多年調節水庫。電站多年平均發電量13.2億千瓦小時,在華中電力系統中主要擔負調峰任務;水庫建成後可使耒水下游1.07萬畝農田免除洪水危害,同時可以提高下游已建白漁潭、遙田等水電站的保證出力和京廣鐵路的防洪標准;水庫回水總長 150公里對改善上下游航運都十分有利。為避免機組停機或長時間低負荷運行影響下游工農業用水,在其下游9 公里處修建一座小東江水電站,進行反調節。
東江工程曾於1958年動工,至1961年初停建。1978年4月復工,1980年11月截流合龍,1986年8月下閘蓄水,1987年11月第一台機投產發電,1992年樞紐工程全面竣工。

㈨ 天津最大的水庫是哪個

天津最大的水庫是 翠屏湖

翠屏湖,又名於橋水庫 。位於天津市薊縣城回東,距縣城4公里,因南依翠屏山而得名,是答治理薊運河主要工程項目之一,水庫壩址建於薊運河左支流州河出口處,1960年7月建成,大壩全長2222米,高24米,庫容量15.59億立方米,是天津市最大的淡水湖。控制流域面積2060平方公里,占整個州河流域面積的96%。

由沙河、淋河、黎河三大支流匯合而成,各支流上游溝澗甚多,支流分散成輻射狀匯集於州河盆地,水庫庫區即位於該盆地,是天津市唯一的水源地,可謂天津市的大水缸。翠屏湖水面寬闊,東西長35公里,南北寬8公里。流域境內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750毫米。登翠屏山俯瞰,煙波浩渺,水天一色;盪舟湖上,鷗浮上下,魚戲東西。翠屏南岸,葡萄壓枝,花果滿園;西岸大堤橫卧,綠樹緣堤,遠山如黛。翠屏湖盛產魚蝦,尤以金翅鯉魚聞名天下。水質優良的翠屏湖湖域內有120多種鳥類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