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生態環境
1. 陝西引漢濟渭對周邊城市的生態影響 比如對漢中還有下游的湖北省
《引漢濟渭工程周邊生態環境及其可持續性發展研究》,文章不錯,自己看下。
權全 李智錄 席思賢 【摘要】:陝西省關中地區嚴重缺水的狀況不容忽視,經多方論證,實施省內調水工程是緩解關中地區水資源供需矛盾的唯一出路。環境保護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省內實施引漢濟渭工程必然會對周邊的環境有所影響。本文就省內"引漢濟渭"工程對環境以及生態的影響做了分析,進一步闡述了在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該工程實施的必要性。
【作者單位】: 西安理工大學 西安理工大學 西安理工大學
【關鍵詞】: 引漢濟渭 南水北調 生態環境 《西北水力發電》 2004年02期
2. 為什麼陝北與陝南在生態環境上的差距那麼大
陝北在黃土高原上,屬於北方,由於植被減少變成現在的樣子,陝南在秦嶺以南,地理上屬於南方,陝南的漢中、安康自然條件方面具有明顯的南方地區特徵,有漢江、丹江等大河,且植被茂盛。所以差距大
3. 漢中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的特點
一、地理環境復雜多樣
漢中市位於漢水上游,漢中盆地中部,東經106°'-107°10'、北緯33°2'-33°22'之間。
地形特點南低北高,市內有平壩、丘陵和山地等三種地貌,平壩為漢江沖積平原的一二階梯,海拔500-600米之間,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佔全市面積的34.62%;丘陵為山前洪積扇形成的寬谷淺丘地帶,約佔全市面積的28.1%;山區是秦嶺南坡形成的淺山和中山地區,地勢較為復雜,約佔全市總面積的37.2%。
本區域的河流均屬長江流域,漢江東西橫貫,嘉陵江南北縱穿,米倉山南坡有渠江上遊河源區的部分河流。同時河流密布,每平方公里平均河流長度為1.4-2公里。
漢中氣溫的地理分布,受地形影響較大。西部略低於東部,南北山區低於平壩和丘陵。海拔600米以下的平壩地區年均氣溫在14.2-14.6℃;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區年均氣溫低於12℃;西嘉陵江河谷年均氣溫高於13℃。
二、歷史文化源遠流長
先秦時期,漢中地區在傳說和史料中皆有部分涉及,但由於年代久遠,均無法查證。
秦漢時期漢中郡西起沔陽陽平關,東至鄖關和荊山,綿延千里。秦朝時設漢中郡,郡治南鄭,在今天漢中市南鄭縣附近。秦朝末年,各股政治勢力角逐中國大地,劉邦在漢中時期韜光養晦。劉邦最終取得軍事勝利,因其原封地在漢中,稱漢王,故遷都長安並建立中央統一封建王朝後,國號稱「漢朝」
三國時期,在劉備入蜀後很快成為曹操和劉備激烈爭奪的地區。後來劉備取勝,稱「漢中王」,蜀漢即獲得此地,現今仍遺留有大量三國古跡,如武侯墓(諸葛亮墓地)、沔縣武侯祠、馬超廟、定軍山、虎頭橋(魏延斬首之處)等。
唐初,改漢川郡曰梁州,開元中因梁、涼聲近,更名曰褒州。不久重新改回梁州。天寶初年,又改為漢中郡。唐德宗於興元六年(874年)三月避亂漢中,六月,叛亂平定後返長安,並以其年號改漢中為興元府,領五縣。
明洪武三年,改為漢中府。1863年春,太平天國扶王陳得才、遵王賴文光、瑞王藍成春、啟王梁成富等率部西進,與清軍交戰,同年8月攻克漢中,殺南鄭知縣周蕃壽,後被清軍鎮壓。
國民政府時期,漢中成為入蜀交通樞紐進行重點建設,中日局勢緊張後,成為戰略物資的轉移站,在戰前物資人力以及故宮博物院文物轉移入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風土人情豐富多彩
漢中市居住人口以漢族為主,其餘有回族、苗族、羌族、蒙古族,壯族,土家族,朝鮮族,白族,彝族,侗族,藏族,畲族,土族,哈薩克族、傣族、高山族、錫伯族等。
截止2018年末漢中市戶籍總人口380.6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35.58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0.51%。
中盆地是油菜花的故鄉,油菜花的天堂。漢中是我國傳統的油菜種植生產基地,每年油菜種植面積超過120萬畝,現已成為我國油菜種植面積規模最大的地區之一。
漢中麵皮陝西漢中當地最有名的小吃,被譽為漢中風味小吃的「四絕」之首,其製作工藝於2011年列入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漢中洋縣盛產黑米,也是黑米的原產地。相傳為西漢著名外交家張騫在洋縣、城固交界處發現並選育而成。史載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由於珍稀名貴,故又有「黑珍珠」之美稱。
(3)漢中生態環境擴展閱讀
漢中市的經濟發展狀況
2018年, 漢中市實現生產總值1471.88億元,比上年增長9.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5.47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702.15億元,增長13.1%;第三產業增加值564.26億元,增長7.4%。人均生產總值42754元,增長9.7%。
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3.0%。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2.5%,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增加值佔比分別為14.0%、47.7%和38.3%。與2017年相比,第一產業增加值佔比下降1.8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增加值佔比分別提高1.4個、0.4個百分點。
截至2018年,漢中市財政總收入完成120.14億元,同口徑增長10.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49.96億元,增長9.5%。財政支出342億元,增長9.7%。
4. 從地理的角度分析漢中生態環境好適宜人類居住的原因
位置
陝西漢中是中國南北氣候分界線、江河分水嶺,四季分明、氣候溫潤、冬無嚴寒、夏 無酷暑,並因此造就了物種的多樣性。
氣候
漢中屬於亞熱帶氣候區,北有秦嶺屏障,寒流不易侵入,氣候溫和濕潤。
漢中北依秦嶺,南頻巴山,中間為漢中盆地。漢中盆地是中國著名的糧倉,也承載著漢中絕大多數的人口。漢中的森林覆蓋率為52%,林草的植被率達60%,這在中國也是不多見的。漢中境內有漢江、嘉陵江等567條河流,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
5. 漢中怎麼樣環境好不好
中國的魚米鄉,北方的小江南
6. 漢中的氣候和環境怎麼樣
漢中市簡稱「漢」,美譽「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位於陝西省西南部,漢江上游,北倚秦嶺、南屏大巴山,地勢南北高,中間低,中部是漢中盆地。
漢中屬於亞熱帶氣候區,北有秦嶺屏障,寒流不易侵入,氣候溫和濕潤。
漢中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地區、全國雙擁模範城。漢中主產水稻、小麥,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等珍稀動物,洋縣為國家稀有動物保護區。
氣溫:區內氣溫的地理分布,主要受制於地形。年均氣溫14℃。西部略低於東部,南北山區低於平壩和丘陵。海拔600米以下的平壩地區年均氣溫在14.2~14.6℃;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區年均氣溫低於12℃;西嘉陵江河谷年均氣溫高於13℃。
降水:漢中地區地處北半球中緯度,形成全年降水的暖濕空氣,主要來自印度洋孟加拉灣,其次是西太平洋。夏季,在副熱帶高壓影響下,孟加拉灣水汽沿西南低渦下部的西南季風北上,經西藏、雲南及四川西北部到達本區上空;西太平洋水汽隨副熱帶高壓邊緣的東南氣流輸入本區上空。冬季,受極地大陸冷氣團(主要是蒙古高壓)控制,多西北季風,形成寒冷乾燥少雨的天氣。春秋為過渡季節,春暖少雨,秋涼多雨,氣候濕潤。地面植被、水庫、河流、田園等所蒸發於空間的水汽參與降水甚微。來自西南、東南的暖濕氣流受巴山、秦嶺阻隔,使得區內雨量充沛,但由於兩山位於西南氣流的路徑上,由於中低層雲系的水汽系統輻合,以及地形抬升和山地垂直影響,使本區南北承接水汽不等,降水量分布懸殊,多年平均降水量為700-1700mm之間。其中南部米倉山最為豐富,成為陝西之冠。
濕度:整個漢中地區年平均相對濕度分布態勢,基本呈南大北小。漢江平壩、巴山山地70-80%;秦嶺山地73%。一年中冬春兩季較小,夏秋較大。9、10月為全年之冠,均在80%-86%;冬季(12、1、2月)三個月漢江平壩、巴山山地為75%-80%;秦嶺山地58%-66%。
風:區內年均平均風速介於1-2.5米/秒之間。鮮見大風天,年均不到2天,周邊郊縣則有不同。
7. 廣元環境好還是漢中環境好
廣元。
廣元具有重要的節能減排和二氧化碳異地貯存功能,發展潛力巨大。大力發展木本糧油是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必然選擇,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改善山區人民生活的惠民之舉,能有效改善和保護廣元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據目前來看, 廣元在工業潛力方面發展很大。而漢中的地產和餐飲都有潛力,就現在來看西漢高速一開通,漢中成好地方了,正處於發展中。雖然兩城市都在發展, 但是廣元要技高一籌。而且廣元是「北大門」
,她在西南地區的交通地位舉足輕重。
看樣子, 下面的全是漢中人樂。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
8. 漢中地區自然地理環境
自然地理環境:
1、位置:漢中市地處中國版圖地理幾何中心,位於陝西省西南部。它在行政區劃上屬於西北地區,而地理自然環境屬於西南地區。
2、地貌:漢中市境北部秦嶺勢如屏障,最高峰在洋縣昏人坪梁頂,海拔3071米。
3、氣候:漢中屬於北亞熱帶氣候區,北有秦嶺、南有大巴山脈兩大屏障,寒流不易侵入,潮濕氣流不易北上,氣候溫和濕潤、干濕有度。
社會環境:
1、人口:截止2018年末漢中市戶籍總人口380.6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35.58萬人。
2、民族:漢中市居住人口以漢族為主,其餘有回族、苗族、羌族、蒙古族,壯族,土家族,朝鮮族等。
(8)漢中生態環境擴展閱讀
1、傳統民居:
陝南地區,有山坳、河沿和平壩,居民根據地勢、原料等條件,建有各種民居,傳統的住房有石頭房、竹木房、吊腳樓、三合院及四合院等。石頭房:多建於山區,鎮巴、西鄉山區很普遍。
2、礦產:
漢中市位於秦嶺構造山帶域揚子板塊兩大構造單元的接合部,是中國西部有利成礦帶之一,是陝西省重要的礦產富集區。
3、著名人物:
傑出的政治、軍事人物張良、韓信、蕭何、張魯、諸葛亮、曹操、劉備、夏侯淵、黃忠等。
9. 陝西漢中這個城市怎麼樣
漢中是陝西省西南部的一個歷史悠久、如詩如畫、時尚現代的城市。「天府之國」說的是這里,「西北小江南」說的是這里,「中國最美油菜花海」說的也是這里。這里的山川形勝、人文歷史、氣候生態、特產珍寶等等,無不在用事實告訴你——漢中是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
10. 漢中南湖的環境特點
南湖,景區山勢優美,由七溝八梁、六十八個山嶺組成了風景區的主要框架。景區綠樹成蔭、四季長青,松、柏、竹、杉、桂、茶樹等遍布山坡,與碧綠的湖水相呼應,形成了青山抱碧水,碧水繞青山的自然美景。2003年完成了景區整體綠化:羅漢島、大壩、主要景點及道路兩旁獨具匠心的綠化方案,表現出了極好的效果。綠化中採用的桂花、丁香、菊花、太陽花、麥冬、紅杜鵑和紅葉小檗等相互搭配,相互映襯,起到美化、亮化景區的效果。景區不但環境優美,而且生態保護良好,為各類植物、鳥類、獸類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生物資源十分豐富,共有野生植物近千種,素有「天然葯庫」之稱。動物近百種,在湖面、林間隨處可見鳥雀飛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