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漢場水庫
A. 瀾滄江的主要支流
瀾滄江水系主要由幹流和眾多的支流組成,流域面積大於100平方千米的支流有138條,流域面積大於1000平方千米的支流有41條,較大的支流一般分布在上游和下游。一般支流較短,多為20-50千米,天然落差特別大,一般在2000-3000米。主要支流有:子曲、昂曲、蓋曲、麥曲、金河、漾濞江、西洱河、羅閘河、小黑江、威遠江、南班河、南拉河等。瀾滄江支流特點是落差大、水資源豐富,上中游降水量少,有雪水補給,水量穩定,下游地處熱帶、亞熱帶氣候區,降水量大,水量充沛,但缺乏調節水庫,以引水式開發為主。
昂曲是瀾滄江最大支流,發源於青海省雜多縣結多鄉唐古拉山北麓瓦爾公冰川,海拔5664米。南流入西藏巴青縣境稱松曲,又東流入青海省境稱解曲,轉東南流聖囊謙縣吉曲鄉8公里後進入西藏,稱昂曲,改向偏南在昌都匯入瀾滄江。河長約500千米,流域面積16774平方千米,天然落差1898米,平均比降3.8‰,多年平均流量186立方米/秒,理論水能蘊藏量116.91萬千瓦。
漾濞江是瀾滄江在雲南境內最大的支流,瀾滄江第二大支流,全長334千米,落差1402米,平均比降4.2‰,流域面積11970平方千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為155立方米/秒,水能理論蘊藏量為82.5萬千瓦。
子曲是瀾滄江上游扎曲的支流,流經青海、西藏,河長286.7千米,流域面積12645平方千米,落差1540米,平均比降5.37‰,多年平均流量137立方米/秒,水能理論蘊藏量為39.04萬千瓦。
威遠江是雲南境內較大的支流,全長290公里,流域面積8800平方千米,落差1700米,平均比降5.86‰,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93立方米/秒,理論水能蘊藏量43萬千瓦。
南班河(又稱補遠江)位於雲南境內,長282千米,流域面積7750平方千米,落差1245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為185立方米/秒,水能理論蘊藏量為58萬千瓦。
西洱河是支流中水能資源利用條件最優越的河流,上游有洱海作為較大調節水庫(總庫容約29億立方米),河長22千米(洱海出海口以下),下游有600餘米落差,河口流量約30立方米/秒,水能理論蘊藏量達27萬千瓦。 扎曲在西藏自治區的昌都與昂曲匯合後始稱「瀾滄江」,流經昌都、察雅、左貢和芒康縣,幹流總長度465千米,在德欽縣下鹽井流入雲南。
西藏河段規劃的水電站一共7級,包括扎曲的果多水電站,以及昌都以下的側格、約龍、卡貢、班達、如美和古學六級。
舍曲瀾滄江支流。又名類烏齊河、紫曲。位於西藏東北部昌都地區境內。發源於他念他翁山南麓,名格曲,自巴青縣東隅流至類烏齊縣,匯合紫曲後,繼續向東南流經昌都縣西南部、察雅縣的吉塘,在卡貢匯入瀾滄江。全長319千米,流域面積6954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53.3立方米/秒,天然落差1805米,水能理論蘊藏量42.86萬千瓦。主要支流有學曲、熱曲、格由和抽曲。 雲南境內經迪慶藏族自治州、怒江僳僳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保山市、臨滄市、思茅市、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等七地級市、自治州,由勐臘縣出境成為寮國和緬甸的界河,幹流總長度1216千米。
雲南河段規劃的水電站一共15級。其中上游7級分別是古水、烏弄龍、里底、托巴、黃登、大華橋和苗尾;下游8級分別是功果橋、小灣、漫灣、大朝山、糯扎渡、景洪、橄欖壩和勐松。 九河:在麗江縣境內,發源於老君山南麓的羅鳳山及鐵甲山,是瀾滄江水系黑穗河的源頭,流經白漢場、九河壩,在甸尾坪流人劍川縣。境內流程20公里,集水面積223.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0.50億立米。
螳螂河:發源於汝寒坪、天紅、高山腳,流經汝南、紅麥,在松坡山附近流人劍川縣,境內流程15公里,集水面積127.4平方公里。
漾濞江,為瀾滄江的主要支流,流經縣境西部的江段稱為黑惠江,是巍山與西面鄰縣的天然界河,境內全長約119千米,江寬50—100米,年出入水量6億多立方米,水量比較充足,但是河床深切,利用率低。樂秋河發源於青華鄉民強村委會小雞足山,自西北向東彎曲而下,境內河長約40千米,河寬5—10米,是青華鄉的主要灌溉河道。 黑惠江(中游段叫漾濞江) 威遠江 補遠江(羅梭江) 流沙河 沘江,源於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 漾濞江 南允河 羅閘河,永德縣 小黑江,景谷縣、普洱縣、雙江縣 南碧河 保山市 臨滄市 思茅市 大理市 景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