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禾生態
① 無錫祥禾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無錫祥禾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是2018-09-19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江陰市長涇鎮環南路東側電商產業園8202室。
無錫祥禾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20211MA1X7HAU28,企業法人潘燕雲,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無錫祥禾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一般項目:技術服務、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交流、技術轉讓、技術推廣;環保咨詢服務;生態環境監測及檢測儀器儀表銷售;環境保護專用設備銷售;智能水務系統開發;環境保護監測;水環境污染防治服務;普通機械設備安裝服務;農林牧副漁業專業機械的安裝、維修;五金產品批發;家用電器銷售;機械零件、零部件銷售(除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外,憑營業執照依法自主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無錫祥禾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② 求關於山東大旱的詳情,要是能寫成文章就更好了,越多越好!!好的話再加分!
山東省是我國資源性嚴重缺水省份,旱災是各種自然災害中的第一大災,已對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構成嚴重威脅。針對山東省水利水資源結構特點,可通過建設平原水庫、地下水庫等,充分利用水資源;同時實行水資源統一管理,優化配置水資源,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山東省位於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降水集中,溫差變化大,旱澇頻度高。全省多年平均淡水資源僅佔全國水資源總量的1.09%,人均水資源量344m3,僅為全國人均佔有量的14.7%,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4.0%,全省畝均水資源量307m3,也僅為全國畝均佔有量的16.7%,為資源性嚴重缺水地區。
一、旱災成因分析
1.水資源地域分布不合理,年際變化大,年內分配不均
山東水資源量地區分布極不均勻,多年平均降水量由東南沿海的 850mm向魯西北遞減到550mm;年際變化劇烈,存在明顯的豐、枯水年和連續豐、枯水年,最大年徑流量是最小年徑流量的12.8倍。年內分配不均,汛期降水量約佔全年的70%~80%。
2.經濟社會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
2000年山東省工業取水量11.7億m3,1994年達到29.4億m3,1995年達到38.48億m3,2010年達到43.63億m3,2000~2010年平均年取水量39.93億m3。農田灌溉面積由1949年的24.77萬hm2增加到446.37萬hm2,農業灌溉年用水量由4億m3增加到近180億m3。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600萬m3/年增加到9.3億m3/年(2000~2010年平均值)。
3.水污染加劇了供需矛盾
據2002年水質檢測資料,共評價河道66條,總評價河長為 4389.4km,無一處監測河段達到I類水標准,Ⅱ類水質占評價河道的6.1%,Ⅲ類水質占評價河段的7.6%,Ⅳ類水質占評價河道的9.1%,劣V類水質占評價河段的63.6%。共評價水庫30座,無一座水庫符合I類水標准,Ⅱ類水質占評價水庫的6.7%,Ⅲ類水質占評價水庫的40%,Ⅳ類水質占評價水庫的33.3%,V類水質占評價水庫的10%,劣V類水質占評價水庫的10%。
4.水資源浪費嚴重
工業生產方面,山東省2002年萬美元產值用水量2030m3,美國是514m3,日本208m3,耗水量是美國的4倍。日本的10倍。工業生產水的重復利用率65%,比國際水平低10%~20%。農業灌溉方式落後,耗水量大。城市供水管網、用水器具陳舊落後,跑冒滴漏現象嚴重,損失率占供水量的20%。機關、學校、工礦、企業等公共場所浪費水的現象隨處可見。
5. 人類活動導致地表水儲存量減少
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末,為了多打糧食,圍庫圍湖造田,向荒山荒灘進軍,縮河造地,使蓄水面積減少,生態環境惡化。改革開放以來,城
市建設、開發區建設大量佔用湖泊、窪地,造成蓄水能力下降,不僅使大量的水資源流失,也加劇了洪澇災害的發生。如濟南市北園區窪地現已全部被城區佔用,昔日「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景象已不復存在,小清河流域的青紗湖已被改造成萬畝良田,羊絹窪滯洪區也面臨同樣的命運。
6.視洪水如猛獸,只看到水的危害,而忽視其利
在治水的指導思想上,只注重排,忽視調、蓄、滯,思路單一,一旦發生暴雨洪水,總是千方百計使其盡快人海為安。沂河、沭河和南四湖流域是山東省水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過去只注重排水,而忽視了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大量的洪水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同時也加重了兄弟省的防洪壓力。
7.水資源管理政出多門,不能優化配置
水資源管理城鄉分割,地表水、地下水分割的管理體制,人為地增加了水資源管理的難度,無法實現各種水源的聯合調度和優化配置。1998~2002年,山東省連年乾旱,膠東半島旱情尤為嚴重,地表蓄水接近枯竭,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煙台市城市供水的主要水源地是大沽夾河流域的地下水及門樓水庫蓄水。按照先用地表水後用地下水的原則,應先用水庫水,後用地下水。但由於城市供水歸城建部門管理,地下水價格又較地表水低,實際是先用地下水,後用水庫水,用完地下水,才用水庫水。門樓水庫流域面積大,來水量多,多數年份都要棄水人海,如果對水資源統一管理,就能避免水資源浪費。
二、水資源短缺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旱災居山東省各種自然災害第一位。據統計,1949~1990年的42年間,除1964年外,有41年發生程度不同的旱災,全省平均每年受災面積
173.72萬hm2,成災面積106.54萬hm2。其中1989年受旱面積最大,為422.53萬hm2。20世紀90年代以來,因降雨量減少,黃河斷流,旱情日趨嚴重。
1991~2003年的13年間,全省平均每年受災面積236.16萬hm2,1997年、2001年、2002年3年受旱面積都在350萬hm2以上。特別是1999-2002年,連續4年大旱,造成農業減產,工礦、企業停工停產,城鄉供水危急。乾旱災害波及工業、農業、服務業和人民生活方方面面,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2001年全省受旱面積353.3萬hm2,占播種面積的53%,重旱133.3萬hm2,663萬hm2土地因旱不能按時播種,有14.67萬hm2農作物出現乾枯死苗,245萬人出現吃水困難。煙台、威海兩市缺水日趨嚴重,給兩市供水的門樓、米山、崮山等水庫基本枯竭。上半年乾旱造成200多家企業停產、半停產,經濟損失 110多億元。全省因乾旱造成工業經濟損失151億元,糧食損失401萬t,經濟作物損失67億元。
2002年全省受旱面積361.33萬hm2,其中重旱117.3萬hm2,23.1萬hm2農作物因缺水無法播種,67.2萬hm2乾枯死苗,792萬人飲水困難。全省有500多家工業企業實行定量供水、限量生產或停產,有60個縣級以上城市供水不足,影響人口207萬人,年創利稅1.4億元的濱州棉紡廠因缺水被迫關閉,京杭運河濟寧段累計斷航100多天,200萬t煤炭不能及時外運。南四湖乾涸,微山縣經濟損失高達13.3億元以上。全省因旱自接經濟損失260億元以上。
大量提取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形成大面積漏斗區。1975年全省地下水漏斗面積不足1000km2,1979年達到2831km2,1989年達到
1.69萬km2,2002年末地下水漏斗區面積2.7586萬km2。1980~1988年,因地下水位下降,報廢機井3778眼,1980~1985年共更換深井泵、潛水電泵2537台,打新井3486眼,總投資5106萬元。機井越打越深,單井出水量越來越少,效益降低。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引起大面積海水侵染災害。1979年海水侵染面積只有lOkm2左右,現經普查,山東半島19個縣(市、區)海鹹水侵染面積達1006km2。海水侵染導致耕地發生次生鹽鹼化,造成糧食減產,農村飲水困難。
地下水嚴重超采,造成地面沉降,已危及城市建築、鐵路、堤防的安全。20世紀80年代,青島市在大沽河兩岸大量提取地下水,導致100多km
大堤裂縫,縱橫裂縫5200多條,塌空150處,使大堤失去擋水作用。泰安市郊鐵路路基發生沉陷,也是過量開采地下水造成的。
三、對策措施
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制約山東省可持續發展的瓶頸,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支撐和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山東省面
臨的重大戰略問題。根據水資源現狀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應當進一步挖掘水資源潛力。黃河是山東省重要的客水資源,多年平均入境水量近400億m3,近十幾年來,因黃河流域降水量小和上游引水量增加等原因,黃河人境水量減少為220多億m3,多次發生斷流,1997年斷流長達226天,黃河水變得可用不可靠了。黃河入境水量減少,主要是黃河水量的豐枯變化引起的,從2003年開始,黃河來水情況轉好,2003年入境水量255.85億m3。2004年1~6月份,入境水量123.19億m3,山東省引用黃河水量還有較大的空間。對乾旱災害也要進行科學分析。山東的氣候特徵決定了乾旱災害不可避免,但並不完全取決於水資源的多少,降水量地域分配不均、時間分配不均、年際變化大是旱災的主要原因。因此,解決水資源緊缺和乾旱問題,須因地制宜地採取綜合措施。
1.加快對水庫、湖泊的除險加固,最大限度地攔蓄洪水
山東省已建成大型水庫32座,中型水庫152座,小型水庫4965座,總庫容154億m3,其中興利庫容80多億m3。這些水庫多興建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工程先天不足,為保證防洪安全,在調度運用上,預留出了一定的防洪庫容,規定了起調水位(稱為汛中限制水位)。這一規定對於確保水庫防洪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對蓄水有一定影響,減少了興利庫容。20世紀90年代以來,山東省對部分大中型水庫進行了除險加固,同時氣象預報准確率有了較大提高,全省雨水情自動測報基本普及,大大提高了洪水預見期,為水庫按設計水位運用提供了條件。大中型水庫全部按設計水位運行後,將增加蓄水能力14億m3。因此,要進一步加快大、中型水庫除險加固進度,已完成除險加固的水庫應盡快按設計蓄水位運行,增加蓄水。
2.充分利用黃河水
山東省引黃范圍達11個市的68個縣區,在黃河兩岸建有引黃涵閘63座,設計引水能力2423m3/s,設計灌溉面積23.28萬hm2,引黃實灌面積180萬hm2。已建引黃蓄水平原水庫88座,設計總庫容7.8億m3,引黃蓄水能力20多億m3。魯西北地區是山東省糧食主產區和商品糧基地,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糧食產量穩步增長,靠的是黃河水的支撐,青島市經濟的高速發展,引黃濟青功不可沒。近年來,沿黃地市相繼修建了平原水庫,黃河水由過去僅向農業供水,拓展為向城市、工業和居民生活多目標供水。濟南、聊城、德州、濱州、東營、淄博、青島等市的城市和工業用水主要是黃河水;濱州、東營等市把黃河水送到沿海各縣的鄉村,使長期飲用苦鹹水的群眾喝上了黃河水。1972年黃河山東段發生第一次斷流,1981年山東段首次全部斷流後,斷流頻繁發生。為保證黃河生態需要,國家作出重要決策,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保證一定的人海水量。黃河斷流和保證人海水量的事實提醒我們,黃河水不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必須科學引用黃河水。
3.合理開采地下水
前幾年連續乾旱,因大量開采地下水,山東省地下水漏斗區達2.7萬km2。2003年山東省進入相對豐水期,全省平均降水量925mm,地下水補給
量大,漏斗區減為1.4萬km2。2004年的降雨量較充沛,漏斗區將會進一步減少。山東省地下水儲存量較大,調蓄能力較強,補給量有保證,是最可
靠、最優質的水源。按照水利部地下水應該「開發中保護,保護中開發」的要求,對地下水要合理開發。在地下水潛力較大的地區,要進一步加大開
發力度,保持采補平衡,特殊年份可適度超采;對地下水漏斗區要限采或先補後采;嚴重漏斗區、海鹹水入侵區禁采地下水。
4.構築調水網路,實施跨流域調水
正在實施的南水北調工程,把南四湖、東平湖、引黃濟青、膠東調水工程等連接了起來,形成了一條橫貫東西的輸水大動脈,把長江水、黃河水、當地水連結為一體,為水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優化配置提供了條件。實現水的跨流域調度,必須構築全省輸水網路,把山東省的主要河流、大型蓄水工程連接起來,豐枯調劑,互為補充。在此基礎上,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按照當地水和黃河水、長江水的次序,依次分配使用。
5.科學調度洪水,實現洪水資源化
實現洪水資源化的前提條件是能留住的洪水就要留住,這首先需要有蓄水的工程設施,其次是要有跨流域調水的工程設施。要充分利用現代科
技手段科學調度洪水。雨水情自動測報系統的普及,使降雨和洪水隨時處於我們的監控之下,根據來水情況盡量採取小流量泄洪,以延長泄洪時間,
增加河流人滲水量,補充地下水源。有條件的地方要恢復湖泊、澇窪、濕地,給水以棲息之地,這樣不僅能減少洪澇災害危害,而且可改善生態環境。沂河、沭河、南四湖流域雨量豐沛,防洪壓力較大,尤其是南四湖出口不暢,是山東省防洪的重點、難點。南水北調工程的實施,使南四湖的洪水資源化成為可能。2003年南四湖下泄水量20多億m3,仍蓄水27億m3。南水北調工程竣工通水後,將南四湖、東平湖水調入中、東部,將大大緩解山東省的水資源壓力,也減輕了江蘇省的防洪壓力。沂河、沭河的洪水也是山東省寶貴的洪水資源,要盡快研究洪水資源化的方案。
6.攔明流,截滲流,節節攔蓄
山東省河流眾多,在大中小各類河道已建大中型水閘900餘座。過去,由於河道蓄水對防洪有不利影響,也易產生次生鹽鹼化,對是否應該建閘
爭論不休,影響了攔河閘的建設。橡膠壩的出現,從根本上解除了河道建閘蓄水對防洪的影響。因此,在有條件的地方應大力提倡在河道中建設蓄水工程,特別是橡膠壩蓄水工程。封堵河道人海口,興建地下水庫,是近年來攔截河道潛流、減少水資源流失的新的探索。建設地下水庫,有投資少、不佔耕地、不需移民、蒸發量低等優點,但如何防止地下水污染應進一步研究、觀察。山東省的黃水河、大沽河、大沽夾河都在河口修建了地下水庫,庫區地下水位大幅度提高,不僅緩解了水資源緊缺的矛盾,也防止了海水入侵。
7.提高全民節水意識,建設節水型社會
農業是用水大戶,約占水消耗量的75%,節水的潛力最大。要通過減少輸水過程中的損失、加強水的計量、推廣先進的節水灌溉方式等環節降低水的消耗。要通過媒體,大力宣傳節水的重要意義,增強群眾的節水意識,倡導「節水光榮,浪費可恥」的社會公德,推廣節水器具,提倡一水多用,把節水變成全體公民的自覺行動。同時,還可通過調整水價,用經濟杠桿來約束人們的用水行為。
8.實行水務一體化,地表水、地下水統一管理
實行水務一體化,對水資源進行統一管理,是水資源優化配置的前提條件。實行水資源統管,有利於對水資源進行統一規劃,綜合治理,實現水資源的開發、利用、配置、節約、保護一體化。按照先地表水、後地下水的原則,優先利用當地水,充分利用黃河水,合理開采地下水,科學調引長江水,達到水資源的合理開發,科學配置,全面節約,高效利用,有效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