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江水庫流向
⑴ 新安江的流域地理
地形地貌
新安江發源地及上游地區位於黃山山脈與白際山脈之間,包括休寧、屯溪、歙縣、績溪的全部或一部。盆谷由盆底平原(休歙(徽州)盆地、績溪盆地)、台地和盆緣丘陵、低山地貌類型組成。盆底是長期發育的斷陷帶,隨著斷陷中心不斷向北遷移和擴大,盆谷的規模日益增加,東部最寬處20~25公里,西部最寬達12~18公里。新安江主支流流經其中,形成了寬廣的平原。平原後緣有狹長台地,平原上散落一些由紫紅色砂岩、粉砂岩組成的渾圓狀低丘。盆緣由丘陵、低山組成,海拔分別為300~400米,500~600米,坡度陡峻,25°~30°左右。多由千枚岩、片岩和板岩等組成。
率水源頭六股尖:在休寧縣五城鎮西42公里,馮村鄉境內。東段為近東西走向,而西段則轉為南西向。長6公里,寬3公里。海拔1629.8米,為縣內最高峰,比高1200米。山勢峻峭,切割破碎,山脊線上兀立六座尖削高峰,坡度陡急,大都在35°以上。由變質砂岩、板岩、片岩等組成。植被覆蓋率76%,盛產松、杉、竹和茶葉。山溪性河流水力資源豐富。
氣候特點
該區處於北亞熱帶,是省內水熱帶最優越的區域。全區面積大,地貌類型多樣,平原、崗地、丘陵和山地俱全,各個副區間差異顯著。區內年平均氣溫除個別地段外,均在15℃以上,1月平均氣溫1~4℃,7月平均氣溫27~29℃,平均年極端最低氣溫在-6.5~-12℃。≥10℃積溫4750~5300℃(皖西山區腹地略低),≥10℃天數221~240天。越冬期不明顯,無霜期大都為220~260天。年雨量900~1700毫米,春季佔25~35%,夏季佔35~45%,秋季佔10~20%,冬季佔10%以上。全年而言,除江淮之間部分地區外,水分收大於支。有旱澇、低溫、冰雹、暴雨等災害性天氣出現。
〔Ⅲ4副區〕包括南陵、涇縣、青陽、貴池、東至、石台、祁門、黟縣、休寧、屯溪、旌德、績溪、歙縣、徽州、黃山等區、縣、市以及銅陵市的大部、宣州市、廣德縣的南部。年平均氣溫15.4~16.4℃,1月平均氣溫2.6~3.8℃,平均年極端最低氣溫-7.5~-10.5℃,最冷候平均氣溫2.1~2.3℃,暑寒指數0.86~1.20℃。≥10℃積溫4850~5250℃,≥10℃天數230~240天。年降雨量1280~1700毫米,春雨占年降雨量30~38%,汛期雨佔56~60%。該副區多中山,地勢高聳,熱量條件較Ⅲ8略差,但雨水充沛,為全省之冠。雨量以5~6月最多,又多暴雨,初夏受梅雨影響,夏秋多台風,梅雨和台風帶來大量降雨,易引發山洪危害。在梅雨和台風影響少的年份,則易出現伏秋旱。 地形地貌
新安江水系在杭州市境內地貌以丘陵低山相間河谷平原為主。幹流主要在在建德市境內,市境地處浙西丘陵山地和金衢盆地毗連處,地表以分割破碎的低山丘陵為特色,大部分地區地質構造屬錢塘江凹槽帶,山嶺屬天目山、千里崗和龍門山系。千米以上主峰有12座,主要分布在境域西北和東南。山脈大致呈北東向西南走向。整個地勢為西北和東南兩邊高、中間低,自西南向東北傾斜。水系由周邊向中間匯集,主要河流由西南流向東北,與山脈走向基本一致。
氣候特點
杭州市地處亞熱帶季風區,冬夏季風交替明顯。年平均氣溫15℃~17℃,全年一月份最冷,平均氣溫3~5℃;七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8℃~29℃。無霜期230~260天。年平均降水量1100~1600毫米,以春雨、梅雨和台風雨為主。常年梅雨量350~550毫米,約佔全年的25~31%,這對各種春播作物的生長,特別是對喜溫濕的早稻和茶、桑、竹、麻以及多種瓜果的生長十分有利。同時,充沛的降水也給杭州市提供了一個常年蔥郁、四季飄香的優美生態環境。但由於季風強度出現的時間年際變化較大,也會出現旱、澇、洪漬、高溫、低溫等自然災害。 齊雲山,古稱白岳,以「一石插天,直入雲端,與碧雲齊」而得名,明嘉靖年間改名為齊雲山。齊雲山海拔585米,佔地面積約為110平方公里,整個景區可分為月華街、樓上樓、雲岩湖、橫江、南山五大景區,風格迥異,各具特色,「危崖神奇峰,絕壁布幽洞,岩額瀉銀瀑,幻景變無窮。」整合起一幅大寫意、多色調、斑斕恢弘的山水畫卷。在這幅美麗神奇的畫卷中,矗立著36座奇峰,散布著72處怪岩,隱藏著諸多幽洞、澗池,其中卓立玲瓏的香爐峰、巧奪天工的天橋岩、幽幻莫測的真仙洞、清秀靜逸的雲岩湖、拋金灑玉的珠簾泉、精緻小巧的小壺天。
新安江山水畫廊,位於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歙縣境內,全長約百里,是黃山——歙縣——千島湖黃金旅遊線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新安江是徽商的母親河,她以中國獨特的徽文化與自然風光、古村落的美妙結合著稱於世。兩岸生態環境極佳,呈現「高山林、中山茶、低山果、水中魚」立體生態格局,與掩映其間的古村落、古民居交相輝映,構成一幅秀麗的世外桃源圖。山水畫廊新安江激發了詩仙李白的靈感,他邊游邊吟:「清溪清我心,水色異諸水。借問新安江,見底何如此。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里。」
雙塔凌雲,在浙江建德縣城東36公里三江口。兩塔隔江相望,聳立雲天。南為南峰塔,北為北峰塔,均為八角七級磚塔,有盤梯可登塔頂。建於隋末唐初,重建於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宋宋維藩詞:「雁剎盤空聳秀,突兀碧雲間,百尺棲頭上,煙霧鎖欄桿。」北塔下有方臘點將台、碧波並、刀劈岩;南塔中有明嘉靖都御史胡宗憲撰文的《兩峰建塔記》石碑。為「產陵八景」之一。
龍門港,在浙江建德縣東38公里,七里瀧上游入口處南岸。瀑布高50餘米,在石崖上跌成六級,崖壁陡險,頂端巨岩已沖成深槽。瀑布從石槽中湧出,吼聲如雷。附近有瓜子石、龍門寺、龍門塔等遺址。瀑布距江1.5公里,沿途峽谷橫斜,巨石闌干,幽靜奇秀。
白沙大橋,在浙江建德縣城南新安江上。為青石大橋。建於1960年。橋長362米,高24米,面寬11米,正橋六孔,主孔各跨50米,略成弧形。欄桿上雕有大小石獅二百五十六隻,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橋堍有迎客亭,亭中「白沙橋」三字漢白玉石碑為郭沫若題。此橋建築技術總結了我國古代趙州橋和盧溝橋的結構特點而有所創新,輕巧明快,氣勢雄偉。
朱池,在浙江建德縣城東8公里,傳為漢會稽太守朱買臣讀書處。因朱鑿池滌硯得名。其東有朱太守洞,南宋紹興九年(1139年)增葺,今毀。其西2.5公里幽徑山,松柏成蔭,曲徑通幽。有朱買臣墓,墓碑為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建德知縣俞汝為所立,上刻「漢右相朱公諱買臣之墓」。墓東北有滌硯池。
靈棲洞天,在浙江建德縣城南32公里鐵帽山麓。是一組石灰岩溶洞,由彼此相連的靈棲、清風、靄雲、靈潭、靈泉五洞組成,總面積2萬多平方米。洞內除千姿百態的石筍、石乳、石花、石柱、石幔等奇麗景色外,清風洞盛夏寒不可御,靄雲洞入冬霧氣彌漫,靈潭洞潭水清澈見底,靈泉洞碧水四季長流,靈棲洞多古人墨跡,有宋元兩朝題字三十餘處。清晰可讀。遊人可漫步而入,泛舟而出山、水、風、雲結成一體,饒有情趣。
落鳳山,俗稱平山。在浙江建德縣城東15公里,新安江畔。為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農民起義女領袖陳碩真與官兵大戰處。傳陳突圍時,有彩鳳飛落山頂,負陳西去,因名。山高370米,岩壁如削,卓立江畔。山頂平坦,廣八百畝,松林茂密,古柏成蔭。山半有亭,名落鳳亭。 休寧縣城,在海陽鎮,位於縣境東北部、休屯盆地的西端,東北倚小山,南臨橫江,西瀕夾源水,面積約6.15平方公里,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唐天寶九年(750年)始,這里一直是縣治駐地。宋築城後,習稱為「城」。至民國28年(1939年)撤銷聯保,設區、鎮、鄉,以舊縣名命名為「海陽鎮」,沿用至今。城池宋始築城。
休寧縣溪口鎮,西距縣城24公里,位於沂源河匯入率水的河口,故名。這里地處率水上游,是經新安江、錢塘江至杭州的起點碼頭,竹筏可上溯江潭等地。陸路東通縣城、府治,南經龍灣接浙江開化,西往江西婺源,北達黟縣、祁門,有皖、蘇、浙、閩、贛、湘、鄂「七省通衢」之稱。本縣西部地區出產的杉木、茶葉以及婺源的表芯紙,甲路的油紙、雨傘,樂平的仔豬、肉豬,鄱陽的雞蛋、鴨蛋、菜油等多匯聚此處,轉銷江浙一帶。
屯溪城區,屯溪是由水碼頭逐漸發展成為鎮市的。屯溪橋東頭緊連的一段曲尺形街道原名「八家棧」,就是屯溪市區的發祥地。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屯溪橋建成,與黎陽連為一體,市鎮日趨繁榮,天啟年間,已為「一邑總市」。到清朝末年,市區已基本形成了屯溪街、河街、西鎮街的三大塊布局。民國18年4月,一場人為的大火使市區損失慘重,大部分店鋪化為焦土。經過4年多時間重建,屯溪街基本恢復原貌。抗日戰爭爆發後,江蘇、浙江一帶黨政機關、學校和難民大批浦進屯溪,屯溪一度畸形發展,市區及四郊人口總數近20萬,時有「小上海」之稱。建國後,屯溪已成為新興的開放的旅遊城市。
歙縣縣城徽城,支流練江下游,自民國設鎮以來,鎮區范圍屢有變更。皖贛鐵路經過城西,在百花台設有車站;蕪屯、杭徽等干線公路在城區交會。水陸交通方便。由徽城向東,水路走新安江,陸路過昱嶺關,半天可抵達浙江淳安、杭州;向西南乘火車或汽車,可抵達屯溪、白岳(齊雲山)、景德鎮;向西北乘汽車,可抵達黃山、九華山;向東北乘火車或汽車,可抵達蕪湖、南京、蘇州和上海。由徽城向四方都辟有旅遊線,尤其是從杭州經富春江、千島湖、走新安江抵歙縣、屯溪,然後上黃山、游太平湖,終九華山這條旅遊線已成為國內外旅遊熱線。
淳安縣城,位於千島湖鎮,原名排嶺,明《嘉靖淳安縣志》載為「牌嶺」,自清起易名「排嶺」,以自然地理實體得名。民國亦稱排嶺。建鎮前,排嶺上下嶺3里多路,荊棘叢生,唯嶺端有座庭院式的「排嶺庵」,杳無人煙。1958年,因建新安江水電站水庫開始蓄水,原淳安縣治賀城、遂安縣治獅城為碧波涌濤所吞沒成水域,縣治遷至排嶺重建。幾經劈山填壑,大興土木,闢建淳安縣新縣城。
建德市區,在新安江鎮,市府駐地。風景旅遊城鎮。1958年置新安江鎮,1961年為白沙鎮公社,1981年改鎮,1992年白沙、洋溪、更樓3鎮合並,建立新安江鎮。位於市境中部。面積205平方公里,人口8.5萬。320國道穿境,金(華)千(島湖)鐵路在所轄嶺後村終止,新安江穿城而過,水陸交通便捷。
建德市梅城鎮,距建德白沙鎮35公里。三國吳黃武四年(225年)置建德縣,設縣治於此。唐萬歲通天二年(697年)睦州州治由雉山移建德,後一直為睦州、嚴州府治,1960年前為建德專署、建德縣人民政府所在地。今為建德縣梅城區梅城鎮人民政府所在地。因舊城城堞形似半朵梅花而得名。梅城鎮背靠烏龍山,三面峰巒環拱,一面臨新安江,清水回繞、如練似帶。城東南為新安江、蘭江與富春江匯合處。清查慎行《嚴州》詩:「過城灘更急,直下匯分流。樹色含雙塔,山形豁一州。」清許正綬《南關》詩:「崚嶒雙塔衛嚴州,下抱長江丁字流。城郭彈丸偏扼險,雲山如畫況經秋。」梅城古跡眾多,現仍存的有新安江山頭的南峰寶塔和北峰寶塔,巍巍對峙,似出鞘雙劍衛護著梅城。中共建德小組就誕生在梅城。歷史上有名而今已湮沒的人文古跡有千峰榭、瀟灑樓、賞春亭、環翠亭、玉泉亭、碧澗別墅、龍門塔等。
⑵ 新安江泄洪的水去哪裡了
新安江泄洪的水先到新安江(上游),再到富春江(中游)再到,然後到錢塘江(下游),最後再流回大海。
新安江水庫水位從2020年7月2日22時的104.48米開始起漲,7月6日12時,水庫水位到達106.51米,已超過汛限水位0.01米,且仍在持續上漲。
考慮到新安江水庫自從2011年以來已有9年沒有開閘泄洪,結合下游沿線防洪准備工作,第一次開閘泄洪流量不宜太大,從3孔開始,後面再根據實際降雨情況的變化和後期降雨預報的變化再進行調整。
(2)新安江水庫流向擴展閱讀:
新安江水庫泄洪不同於一般水庫的泄洪,是一件大事情。根據調度原則,面對新安江水庫防洪嚴峻形勢,省水利廳駐廳專家組和駐現場專家組動態分析了171種開閘及關閘方案。
對比各方案逐小時庫水位變化過程和下游主要河道斷面的水位變化趨勢,研究提出57種調度方案,並提出優選建議,最大限度保障新安江水庫泄洪安全、有序、平穩。
⑶ 嚴州的新安江水域
新安江發源於安徽黃山,經淳安縣,流至建德市;江水再往東流,經桐廬,流入富陽市境,曰富春江;再往東,到了蕭山區的聞家堰,稱錢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風景區就位於上起淳安,下至富陽的一段區域內,是浙江省的一個重要風景區。
新安江位於皖境最南端,屬錢塘江水系,居流域的上游。西、北以黃山山脈與長江水系為鄰,東南以天目山脈和白際山脈與浙江、江西兩省接壤,白際山以嘯天龍高程最高,為1395米。區域面積6500平方公里,純屬山區,山脈之間,諸峰對峙,形成許多大小不一的山間盆地和谷地,如黟縣、休寧、屯溪、歙縣、績溪盆地,以休寧、屯溪、歙縣盆地為最大,一般在50~70平方公里范圍。新安江以率水為正源,從源頭起流經祁門、屯溪、歙縣,至皖、浙省界街口,注入新安江水庫,出庫後匯入錢塘江,皖境江道長242公里。兩岸支流眾多,具山區河流特徵,源短、坡陡、流急,各河集水面積除橫江、練江大於1000平方公里外,其餘均在100~500平方公里范圍,左岸有橫江、練江、棉溪、昌源、大洲源等;右岸有小源河、新嶺水、蘭水、汊河水、琅河、桂溪、賢源河、街源河等。
這一段風景區的特點是兩岸山色青翠秀麗,江水清澈碧綠,而在山水之間還分布著許多名勝古跡。唐朝詩人孟浩然有詩贊美新安江的清澈:「湖經洞庭闊,江入新安清」。李白當年游覽後則描繪道:「清溪清我心,水色異諸水,借問新安江,見底何如此,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里。」南宋學者沈約曾以《新安江水至清見底》為題,賦詩紀勝:「洞澈隨深淺,皎鏡無冬春。千仞寫喬樹,百丈見游鱗。」還有一位不知名的文人更把它刻畫得溫媚無比,秀色可餐:「皺底玻璃還解動,瑩然綠卻消醒。泉從山谷無泥氣,玉漱花汀作佩聲。」新安江之水,不論深淺,都清澈見底;也不管春夏秋冬,都皎潔如鏡。這是新安江的一大特色。
新安江向有「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之稱,今有「清涼世界」的美譽,是一條聞名中外的「唐詩之路」。因得益於千島湖的形成,新安江水常年保持在12-17攝氏度的恆溫,形成「冬暖夏涼」的獨特小氣候,而在炎炎夏日之中,新安江就象一隻巨大的「冰箱」一般,晶瑩冰涼,頗有奇趣。
千島湖即新安江水庫。這座水庫建於50年代,水庫壩高105米,長462米;水庫長約150公里,最寬處達10餘公里;在正常水位情況下,面積約580平方公里,比杭州西湖大104倍,蓄水量可達178億立方,比西湖大3000多倍。這座大型水庫,不但氣魄雄偉,而且景色壯觀秀麗。水庫內島嶼星羅棋布,常見的島嶼有398個,還有數百個小島隨著庫水的漲落而時浮時沉,因此人們稱它為「千島湖」。
游千島湖,遊艇在碧波浩淼、島嶼點點的湖面上曲折行駛,別有一番風味。島嶼都不大,但島上鬱郁蔥蔥,並點綴著紅色、黃色的山花。有的島上飛鳥成群,整日鶯歌燕舞,稱為鳥島。從千島湖往下,沿江的名勝有梅城雙塔、七里瀧、嚴子陵釣台、瑤琳仙境、鸛山等。
新安江西自淳安入,右納艾溪,東北流,合洋溪、下涯溪、西溪,側城南。蘭港東南自蘭溪入,合三合溪、大小洋水來會,是為浙江南源,一名丁字水。又東北合佘浦、苔溪,逕七里瀧,左合胥溪,又東北合岔柏溪。清渚港東北自桐廬錯入,會杜息溪,並入桐廬注之。東湖出烏龍山,合建安山水,由佘浦出口。康熙十一年築壩,水漲,繞江家塘注西湖入江。有安仁、乾潭、三都、洋溪、大溪五鎮。東烏石關,東南三河關。有富春驛,淳安簡。府西北六十五里,東:龜鶴山;南:雲蒙山;西南:雉山。前溪出西北塘塢山。新安江自歙縣入,一名徽港,左得蜀口溪,東南流,合富至源、雲源溪,又東合桐梓溪,折南合景溪。逕南山東麓,左得東溪上流進賢溪,匯諸山水注之,逕城南,合雲蒙溪。又東南,右得武強溪。又東南,合商家源、洋溪、錦溪,入建德。羅伍溪出東北白坑嶺,羅溪出東塢山,龍溪出西北官山尖。鎮四:威坪、茶園、街口、港口有汛。桐廬簡。府東北九十五里。東北:桐廬山,縣以此名。西北:雞籠山。西:富春山。新安江西自建德入,為七里瀨,即富春渚,合蘆茨溪,逕麻車山麓,左得清水港,西北自分水入,合琴溪,錯出復入,逕桐君山下,西會分水港,是為桐江。又東曰下淮,江流扼要處。又東北合窄溪,東梓溪。湖源溪東南自浦江入,仍入之。有芝、舊縣、柴埠、窄溪、翽岡五鎮。桐江驛。遂安簡。府西南百八十里。西南:洪洞山。西:白石山,又百漈嶺,界安徽休寧。武強溪出,合雙溪、仙溪、華溪,東南流,左合大連嶺水,右合前後溪,側城南,合連溪、靈岩溪。折東,右得龍溪,北自淳安注之。逕寺前村,有鳳林港合東西港注之。又東北,合罟網、東亭二溪,入淳安。有鳳林、橫沿、郭村、安陽、東亭五鎮。壽昌簡。府西南九十里。南:硯山,亘金、衢二郡。西:萬松山。壽昌溪出鵝籠山,合大小源、松坑二溪,東北流,合交溪,為大同溪。又東北,合梅溪、曹溪,自城西而東,曰艾溪,東北逕城南,至淤堨,為淤堨溪。又東北至湖岑,為湖岑溪,北抵羅桐埠,入建德。有大同、新巿二鎮。分水簡。府西北百二十三里。東:獅、象二山。南:胥嶺、設。西南:雲梯嶺、銅橋山,最險要。天目溪一名分水港,上流虞溪,東北自於潛入,逕印渚渡,為印渚溪。右得前溪,西南自淳安入,合羅伍溪及羅溪,匯於雛溪。東南流,合塘源水、夏塘溪,抵畢浦,左合文嶺、良梅諸山水,右合斜尖山水。其南歌舞溪,出歌舞嶺,會直塢、海高塢諸水,下流入建德,為清渚港。有畢浦、百江二鎮。
桐廬府。桐江在南,即浙江也,亦曰睦江。自建德縣流入,經富春山之釣台下,曰七里瀨,又東經桐君山下,曰桐江。有桐溪自縣東北流入焉,謂之桐江口,其上源即分水縣之天目溪也。有桐江巡檢司,後遷桐君山,又遷窄溪埠。
淳安府南有新安江,自南直歙縣流入,亦曰青溪。西有街口、又有永平、南有港口三巡檢司,後廢。東有錦溪關,嘉靖中置。
遂安府西,少南。西有武強溪,有雙溪流合焉,曰三渡口,經城南,東北注於淳安之青溪。南有鳳林巡檢司,後廢。
壽昌府西有壽昌溪,東北流至建德縣,入新安江。南有常樂溪,東南流至蘭溪縣,入東陽江.西有社田、西南有上梅二巡檢司。
分水府東有天目溪,上源既於潛縣之紫溪及昌化縣柳溪也,下流為桐廬縣之桐溪。又東南有前溪,自淳安縣流入,東注於天目溪。東有吳村巡檢司,後廢。
⑷ 千島湖的水流向哪裡啊
千島湖的水流向富春江。
千島湖位於北緯29°'~30°02',東經118°34'~119°15'之間,地處浙江西部與安徽南部交界的淳安縣境內,小部分連接建德市西北。
千島湖地區屬浙江西部山地丘陵區,由中低山、丘陵、小盆地、谷底組成。地勢呈四周高、中間低,由西向東傾斜,形成四周中低山逐漸向中部丘陵區過渡的地貌形態。
(4)新安江水庫流向擴展閱讀
千島湖的年平均氣溫為17℃。千島湖的雨季在6月上旬~7月上旬,7月中旬~8月下旬是伏旱季節,天氣比較悶熱,午後最高溫度升至36℃。
千島湖從水面到以下10米處,水溫在10℃-30℃之間來回變動,為變溫層,10-25米之間為溫躍層,水溫隨深度發生變化,以7-8月變化最顯著。
大約從26℃降到10℃,水深每降1米,水溫下降1℃,1月水溫變化不顯著,從水面到25米都為10℃,從水深25米至湖底為滯溫層,水溫常年保持穩定,其中上半年滯溫層為25米以下,下半年35米以下,水溫常年保持在10℃左右。
環境保護部發布的2011年上半年環境保護重點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狀況與重點流域水環境質量狀況報告,在監測的10個主要水庫中,千島湖水庫級別最高,為Ⅰ類水質,也是10個水庫中唯一一個Ⅰ類水質的水庫。湖水天晴時能見度最高達12米。
⑸ 新安江水庫在哪和千島湖有什麼關系
這一次,新安江水庫開啟9孔泄洪,不僅讓我們重新記住了新安江水庫這個名字,同時,也讓大家明白了新安江水庫,其實功能很強大,不僅僅只是旅遊開發。
⑹ 新安江在哪個方向
因新中國興建第一座大型水電站而聞名於世的新安江,發源於皖南山區,在安徽黃山市的休寧、屯溪、歙縣境內穿谷越峽,蜿蜒百餘公里後向東瀉入浙江省境內,成富春江,成錢塘江,從杭州灣入東海。
今黃山市行政區域,15年前為徽州地區,880年前為徽州府,再上溯1721年稱新安郡。新安郡之得名是因為境內有新安江呢,還是新安江因新安郡而得名?吾生也晚,不得而知。然而,淵遠源長的徽文化得益於新安江的滋潤,嫵媚動人的皖南風光離不開新安江的映襯,這是肯定的。因而,新安江被徽州人民視為自己的母親河。
新安江上游稱率水,豐樂河,練江,在古徽州府府冶所在地──歙縣境內匯合漸江後始稱新安江。新安江千曲萬繞於歙縣的深山幽谷之間,水流或奔騰直瀉,或一平如鏡,深潭與淺灘相連,加上點綴在兩岸的一個個徽派古村落,形成了新安江獨特的山與水相溶、人文與自然兼具的風光。唐朝詩人李白游完新安江後,吟出了「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里」的佳句,後人為之傾倒。明朝大戲劇家湯顯祖多次欲往歙縣一睹新安江風采,卻因故未能成行。至晚年不能長途跋涉時,寫詩悔恨道:「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可見新安江山水韻味,千百年來醉倒了無數文人騷客。
也不知是這里的山重水復阻礙了近代工業文明向皖南的進軍步伐,還是因為近代工業文明在博大精深的徽文化面前顯得蒼白無力,反正,新安江至今未受到工業污染的威脅,仍象這里的村姑一樣,在自然狀態下顯示出她的純情健康之美。
這里的一折青山就是一扇屏﹔這里的一灣碧水就是一條琴。請讀者隨著我們的畫面,一起置身新安江畔,去尋找那無聲詩與有聲畫,去追回夢中的香格里拉,去體味在現代文明社會中已顯得鳳毛麟角的那份自然美。
⑺ 新安江的主要支流
新安江流域地處安徽省多雨中心,正常年降水量1752毫米,居全省首位,河系發育健全,河網密度大,亦居全省首位。尤其是左岸其河系發育程度和密度都優於右岸。在匯入新安江的各級支流中,河流長度在10公里以上有57條;在10公里以下達586條。可見其河網密度之大。
率水,又名南港。發源於休寧縣六股尖,為馮源河;至棣甸附近會梅溪源、用畲河,為大源河;至流口會小源河,經祁門縣鳧峰,會琅溪河;再入休寧縣,會磣溪河;經冰潭,會杭溪河、桐子溪;經江潭至上溪口會沂源河;經陳霞,會回溪河;經首村,會汪溪河,經月潭至龍灣會顏公溪;再經洪里至雁塘村附近會藍水入屯溪區境,然後經梘忠、黎陽至陽湖與橫江會流,注入新安江。主河道全長148.2公里,休寧縣縣境內124.4公里;流域面積1522平方公里,休寧縣縣境內1391平方公里。為休寧縣第一大河。源頭至上溪口河岸,兩岸山勢陡峭,河道多彎曲,河床基岩裸露,彎曲凹岸灘地發育,多由砂及卵石沉積而成。河床較為穩定,一般河寬25~35米,河道落差大,具有興建中、小型水電站的良好條件。上溪口以下至陳霞河段,地勢逐漸開闊,河寬60~100米。陳霞至首村一帶,河流進入峽谷,山勢險峻,河道曲折迂迴,自月潭以下,兩岸多為低坡丘陵,地勢開闊,河道平順,河寬120~200米,河漫灘較發育,河岸為沖積物構成,不夠穩定,且植被欠佳,有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
橫江,又名吉陽水、東港、白鶴溪。源於黟縣漳嶺的白頂山,經漁亭東流入休寧縣境,至東亭會東亭河;經岩前,至藍渡會龍源河;至楊村會紫溪河;又至川湖萬全山會夾源水;繼續東流至萬安鎮,在富來橋會柳州河、松蘿水,在觀音橋會琅源水;再經潛阜,至梅林附近會陳坑水入屯溪區境。然後經新潭,隆阜至陽湖與率水匯流,注入新安江。主河道全長69.8公里,休寧縣縣境內長40.2公里;流域面積997平方公里,休寧縣縣境內556平方公里。主河道上游流經齊雲山,中下游兩岸地勢開闊,是休屯盆地的主要組成部分,河道平順,河漫灘較發育。
練江,也是新安江上游的一條比較大的支流,位於左岸,發源於黃山之東麓,由豐樂水,富資水、布射水、楊之水(練河)4條河於歙縣匯合後始稱練江,至浦口入新安江。為一扇狀水系,練江的主幹為楊之水(又名練水),先後納雙源河、臨溪河來水。練江長65公里,流域面積1576平方公里,佔新安江流域(安徽境內)面積的24.4%。 新安江左岸支流主要有:
錦溪,發源績溪縣銅坑嶺西側,流經孔川入境,至棉溪口注入新安江。境內流經和溪、里方、紅旗、鴻飛、洪琴、七賢、北岸、五渡、安梅、洪濟、棉溪、揚村等村莊,沿途接納大小支流10條,呈梳齒狀布列於右岸。主河道全長46.8公里,流域面積125.80平方公里;境內長37.25公里,流域面積120.39平方公里,河寬4—25米,坡降5.02‰,河床淤積砂、卵石。
昌溪,發源於天目山脈西側,有昌、華二源。昌源(主源),出清涼峰至擱船尖一帶山峰西麓,流經竹鋪、三陽、杞梓里、蘇村、唐里等鄉,至石潭鄉匯華源,沿途接納柏川、英坑、小溪、周川等河流;華源,出績溪縣逍遙岩西南麓,流經石柱坑入境,再經水竹坑、西村、橫溪、金山、庄川、上干、河政、霞坑、進豐等村莊,至石潭匯昌源,沿途接納小溪流9條。昌、華二源匯合,再流經昌溪、定潭至深渡,注入新安江。河道長70公里,寬12—75米,坡降4.19‰,流域面積452.40平方公里。昌源中村以上、華源西村以上河段岩石多裸露,堆積砂礫、卵石、礫石和大石,水流湍急,中村、西村以下河段,水流稍緩,河床堆積砂、卵石。
大洲源,有大、小二源。小源,出楊樹尖、上路尖,流經井潭,至岔口匯大源;大源,出仙人降、流經周家村,至岔口匯小源。大、小二源匯合後,再流經洽河、武陽,至大川注入新安江。河道長41.2公里,寬40—48米,坡降2.07‰,流域面積158.5平方公里。岔口以上河段,河床岩石多裸露,下游多砂、卵石淤積。
太平源,發源於本縣青山尖,流經太平至新溪口,注入新安江。河長11公里,河寬8.5—14米,坡降18‰,流域面積24.15平方公里,河床淤積砂、卵石。
新安江右岸支流主要有:
小洲源,源出黃備嶺、盤嶺、仙人尖,流經小洲、聯盟、汪米灘、臨家塢,至小川注入新安江。河道長19公里,寬15—19米,坡降3.88‰,流域面積57.4平方公里。沿河為兩山夾一谷,河床淤積砂卵石,有裸露礁石。
街源,源出白際山脈的連嶺、大峰尖、石耳山等山嶺,流經南源口、長標口、胡埠口、小橋頭、巨川至街口,注入新安江。沿途接納長陔源、長標源、茶園、胡埠源、璜蔚源、巨源等水。河道長43公里,寬30—34米,坡降7.3‰,流域面積205.4平方公里,河床岩石多裸露,淤積砂、卵石、大塊石。 蟾溪,源於休寧縣秀陽鄉西部,主要流域在屯溪區境內,流長達19.1公里,河道流經蟾川、隆阜、黎陽3個鄉,經西鎮橋入率水。
榆村河,源於歙縣石門鄉,於屯溪區陽湖鄉上長湖頭入境,由下洽陽入新安江,境內流長約6公里。
汊水,源於休寧縣璜源村,於屯溪區梘忠鄉新江村小里入境,自汪塘干入率水,境內流長不足3公里。 武強溪,源於安徽休寧縣璜尖。流經淳安余家、中洲、汾口,注入新安江水庫。流域面積420平方公里,其中在淳安的面積221平方公里,主流長41公里,水位落差642米,平均坡降16.4‰,屬山溪性河流。
楓林港,源於淳安、衢縣、常山、開化四縣交界的千里崗主峰磨心尖,由白馬溪、銅山溪兩支溪流匯合而成。楓林港流經大墅鎮後,注入新安江水庫。流域面積292平方公里,主流長48公里,落差742米,屬山溪性河流。
進賢溪,又名東源港,源於淳安大嶺塔,它由富強溪(瑤山溪)和梅川(秋源溪)在臨岐大橋以上地段匯合,後注入新安江水庫。臨岐大橋以上的流域面積397平方公里,其中富強溪流域面積203平方公里,主流長49公里;梅川流域面積194平方公里,主流長36.6公里。
雲源港,源於淳安嚴家鄉與安徽歙縣交界的擱船尖,水流向南,經過嚴家、王阜、鄭中等鄉,在宋村鄉注入新安江水庫。流域面積249平方公里,主流長61公里,落差742米。
壽昌江(溪),源於建德長林鄉大坑源村,水流經過上馬、大同與勞村溪匯合,至航頭鄉顏公橋納小江溪、烏龍溪,至壽昌鎮宋公橋有童家溪匯入,至黃泥墩與甘溪合並後於羅桐埠注入新安江。流域面積691平方公里,主流長64公里,流域植被復蓋較差、水土流失嚴重,洪水期江水黃濁。
蘭江,為錢塘江最大支流(一說衢江、蘭江為錢塘江幹流)。源於安徽省休寧縣青芝埭尖的北坡,上源稱馬金溪,下接常山港,與江山港匯合後稱衢江,沿途接納烏溪江、芝溪、靈山港等溪流,至蘭溪與金華江匯合後稱蘭江,自南向北流,至建德三河鄉入杭州市境,經麻車、大洋、洋尾、南峰,在梅城與新安江匯合。蘭江流域面積19350平方公里,主流長300公里,其中在建德的流域面積419平方公里,河段長23.5公里。
分水江,從臨安紫水鄉紫溪村上溯有昌化溪、天目溪兩支源流。昌化溪為主源,發源於安徽績溪縣荊州之西飯蒸尖,海拔1349米,在新橋鄉西舍塢之西流入臨安境內,經過新橋、呼日、魚跳、到龍崗接納頰口來水,再經過昌化、河橋等鄉(鎮),到紫溪匯合天目溪(浮溪)。主流長72公里,流域面積1430平方公里,其中在臨安境內面積1376平方公里。天目溪發源西天目山,流經紹魯、於潛、堰口、塔山、紫水等鄉鎮,主流長57公里,流域面積788平方公里。昌化溪與天目溪匯合後的河段稱之為分水江。分水江在印渚鄉賀州村進入桐廬境內,經過分水、橫村等地,沿途接納後溪、前溪等支流來水,至桐廬鎮入富春江。分水江幹流長165公里,流域面積3430平方公里。河道曲折、灘多流急、水位暴漲暴落,具有山溪性河流的特點,水力資源豐富。分水江一度為桐廬鎮、分水、於潛、昌化水路運輸要道,由於水土流失嚴重,特別是1969年7月5日特大洪水後,河床抬高,除桐廬鎮至橫村尚通舟楫之外,其餘河段已不能通航。
⑻ 新安江的水源來自哪裡
新安江的水源來自安徽徽州(今黃山市)休寧縣境內。
新安江,古稱漸江、浙江,又稱徽港,錢塘江水系幹流上游段,發源於安徽徽州休寧縣境內,東入浙江省西部,經淳安至建德與蘭江匯合後為錢塘江幹流桐江段、富春江段,東北流入錢塘江,是錢塘江正源。
幹流長373公里,流域面積1.1萬多平方公里。新安江水利資源較為豐富,流域內有豐樂、新安江兩座水庫。解放前其航運由屯溪直達杭州,解放後水庫截斷航線,航運幾乎停頓。
(8)新安江水庫流向擴展閱讀:
新安江幹流在安徽省境內,由屯溪向東北流入歙縣境內,經深度至省界街口注入新安江水庫。屯溪以上多為峽谷,屯溪至深度,河形彎曲,右岸靠山,左岸河谷平原,河面寬窄不一,枯水寬100~350米。深度以下至街口又是狹谷河段。
省境內河床總落差49.9米,平均比降0.64‰,屯溪至深度平均比降0.73‰。河床多為卵石夾沙和岸石,平均2公里長度內就有1座攔河碾壩,從而形成灘多、水淺、流急的河道特點,淺灘處水深僅0.2~0.4米。
⑼ 新安江的幹流概況
安徽省段
新安江發源於安徽省休寧縣與江西省交界處的五股尖山(休寧縣馮村鄉南部,與婺源縣交界,海拔1618.4米。為懷玉山脈向西北延伸部分五龍山脈的主峰之一。另說為六股尖:在馮村鄉東南,與婺源縣交界,海拔1629.8米,為懷玉山脈主峰,也是休寧縣的最高峰,其東北坡是錢塘江正源新安江的發源地。 ),有兩大支流,南支稱率水(現代水文作為正源),北支稱橫江,於屯溪區附近的老橋下匯合後,始稱新安江,傳統上以黟縣南端的橫江作為新安江之正源。其幹流經休寧縣、歙縣,至街口入浙江省新安江水庫。在安徽省境內的新安江幹流長242.3公里,面積6500平方公里,占錢塘江流域面積的11.9%。
其中:
在休寧縣境內,新安江兩大支流(河源)率水與橫江,分別在南部和北部,自西向東橫貫全境。
在歙縣境內,以新安江命名的幹流段,自本縣浦口,流經南源口、坑口、漳潭、深渡、小川、三港、溪口至街口入浙江。縣境內長54.6公里,流域面積2585平方公里,江面寬90—180米,坡降0.1‰,多年平均流量236立方米/秒,年徑流總量74.55億立方米(1953—1957年街口站側),河床淤積砂卵石。據新安江水庫水文站資料載:「1974年對新安江街口斷面河床測定,比1959年淤積增高8.84米、小金山以上河段,總淤積量達1971.6萬立方米。」
在屯溪區境內,新安江幹流境內流長7.53公里,自屯溪橋率水合橫江水而東下。率水與橫江匯合後稱漸江,今習稱為新安江。新安江流經市區,由下草市出境,境內河道長9.83公里,流經盆谷平原,地勢平坦,河床落差小,水流較平緩。河面開闊,洪水期可達300~800米。
浙江省段
新安江由歙縣街口鎮流入浙江省淳安縣境內,至建德市梅城鎮與蘭江匯合始稱桐江,至桐廬縣桐廬鎮與分水江匯合,始稱富春江(其中桐廬縣段稱桐江)。富春江流經富春縣至聞家川與浙江省的浦陽江匯合後,方稱錢塘江。新安江舊名徽港、青溪、歙港,流域面積為11047平方公里,主流長365公里,其中在杭州市內的流域面積為5718平方公里,河段長128公里。
浙江省淳安縣境內,新安江,又名徽港,1985年浙江省錢塘江河源河口調查考察確認新安江全長373公里,境內長82.69公里,主要河段為新安江庫區,主要支流有桐溪、六都源、鳩坑源、梓桐源、雲源港、清平源和商家源。
在建德市境內,有支流壽昌江和蘭江匯入。新安江在市境西部的芹坑埠入境,由西向東流經新安江城區、洋溪、下涯、馬目、楊村橋,在梅城與蘭江匯合後流入富春江;境內全長41.4公里,流域面積1291.44平方公里。 新安江幹流在安徽省境內,由屯溪向東北流入歙縣境內,經深度至省界街口注入新安江水庫。屯溪以上多為峽谷,屯溪至深度,河形彎曲,右岸靠山,左岸河谷平原,河面寬窄不一,枯水寬100~350米。深度以下至街口又是狹谷河段。省境內河床總落差49.9米,平均比降0.64‰,屯溪至深度平均比降0.73‰。河床多為卵石夾沙和岸石,平均2公里長度內就有1座攔河碾壩,從而形成灘多、水淺、流急的河道特點,淺灘處水深僅0.2~0.4米。
⑽ 新安江的水文特徵
新安江正常年份每年入新安江水庫徑流量為72.3億立方米,占錢塘江流域總水量(467.99億立方米)的15.4%,單位面積總產水量為112萬立方米,居錢塘江流域之首位。匯入新安江各支流的水量以率水每年18.08億立方米最多,其次為練江,再次為橫江。在最豐水年份入庫水量高達106.52億立方米(1954年),最枯水年份入庫水量也有38.74億立方米(1978年)。據屯溪站實測資料,新安江最大年平均流量199秒立方米,年總徑量為62.78億立方米,徑流深2351毫米,出現在1954年;最小年平均流量為48.1億立方米,年總徑流量為13.59億立方米,徑流深509毫米,出現在1978年;其年際變幅4.62倍,這在全省各河流中是較小的河流之一。
徑流的年內分配,與全省各條河流相比屬於較均勻的。月最大值出現於5~6月(干支流有所不同,支流多在5月,幹流多在6月),占年總量的20%左右,洪水年份可佔到年總量的35~45%,自6月份以後顯著減少,因此新安江的最大水量比較集中,其持續時間亦短。在下半年的6個月中,月平均水量均低於年水量10%,月最小值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占年總量2~3%。
新安江為山區河流,雨期集中在4~7月,洪水暴漲暴落,洪峰持續時間短,但在一年中出現多次,每一次洪水過程時多在3~5天。汛期與降水量一致,其水量要佔年總量的65%。據屯溪站實測期最大洪峰流量5780秒立方米(1969年5月5日),最小洪峰流量為965秒立方米(1968年5月7日),年際變幅為6倍。正常年份的洪峰流量為2760秒立方米。洪水年份實測各時段最大洪量均小於正常年總量,在全省各河流中實屬少見,僅有15天和30天的最大洪量,分別接近和大於其枯水年份的年總量,但大的倍數,亦為全省各河之最低值。
枯水期為9月至翌年3月,枯水季節的水量在全省各河流中亦屬最大的河流之一。屯溪站在35年的實測資料中,均未見斷流(除1978年沿河逐段築壩抽水灌溉而人為形成斷流外),最小流量為1.09秒立方米,旬平均最小流量1.5~11.4秒立方米,全年有一半的天數日平均流量在15~60秒立方米之間。這在全省的各條河流中亦是絕無僅有的,這顯然是新安江流域內植被覆蓋率高涵養水源的作用。
新安江原為少沙的河流,水清可見底。從1958年起,由於片面抓糧食生產,盲目提出「山區口糧自給」的口號,出現小山開荒到頂,大山開荒至腰,使新安江泥沙逐年增大。尤以歙縣南鄉地區,水土流失極為嚴重,面積達257.9平方公里,境內的昌源、楊之水、豐樂水及錦溪河的部分河段已較1958年前淤高2米。新安江上游的橫江亦是如此。水土流失嚴重,一方面使群眾的生活貧困,在70年代人民公社化集體生產時,工分值僅5分錢,當時群眾流行的歌謠「堂堂六尺男子漢,不如老母雞下個蛋」最生動說明水土流失給群眾生活帶來的危害性;另一方面,河床淤高,使新安江的航運損失慘重。1958年前,從漁亭可以一船到杭州,輪船隻能在中水位以上可達屯溪。從1984~1985年起新安江幹流實行三級渠化,分別在湖邊、木石林、妹灘三級設活動攔河壩,並建燈泡式電站和水坡過船設施,以期達到既通航又發電的目的。活動壩壅水少,使用靈活,適用山區河流泄洪、蓄水要求,解決防洪與發電的矛盾;燈泡式電站適合低水頭發電;水坡過船耗水少,要以解決發電用水和過船耗水的矛盾,待新安江電站的高壩升船機建成後(正在施工),以屯溪到杭州即可一船到達。這一方案尚未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