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吾小水庫
⑴ 張家界和九寨溝那個地方好玩一些
九寨溝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境內,是白水溝上游白河的支溝,以有九個藏族村寨(所以又稱何葯九寨)而得名。九寨溝海拔在2千米以上,遍布原始森林,溝內分布一百零八個湖泊。九寨溝有五花海、五彩池、樹正瀑布、諾日朗瀑布,風景絕佳,五彩繽紛,有「童話世界」之譽;並有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梅花鹿等珍貴動物。九寨溝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並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5月8日,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旅遊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九寨溝藍天、白雲、雪山、森林、盡融於瀑、河、灘、綴成一串串宛若從天而降的珍珠;篝火、烤羊、鍋庄和古老而美麗的傳說,展現出藏羌人熱情強悍的民族風情。九寨溝,一個五彩斑斕、絢麗奇絕的瑤池玉盆,一個原始古樸、神奇夢幻的人間仙境,一個不見纖塵、自然純凈的「童話世界」!她以神妙奇幻的翠海、飛瀑、彩林、雪峰等無法盡覽的自然與人文景觀,成為全國唯一擁有「世界自然遺產」和「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兩頂桂冠的聖地。 九寨溝以原始的生態環境,一塵不染的清新空氣和雪山、森林、湖泊組合成神妙、奇幻、幽美的自然風光,顯現「自然的美,美的自然」,被譽為「童話世界九寨溝的高峰」、彩林、翠海、疊瀑和藏情被稱為「五絕」。因其獨有的原始景觀,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被譽為「人間仙境」。
這里藏胞的語言、服飾和習俗,與四鄰的藏胞有著明顯的差異。據考證,他們的祖先原來生活在甘肅的瑪曲,屬阿尼卿山腳下的一個強悍的部落,隨松贊干布東征松州時留在了白水江畔。<<唐書吐蕃傳>>中記載了唐初葉蕃東征時,松贊干布以勇悍善戰的河曲部為先鋒,一舉佔領松州,後部分人馬被留在了弓杠嶺下。他們將原河曲的俄洛女神山的傳說及部落出生傳說均帶到了九寨溝內。九寨溝的色嫫山名及蛾洛色莫的傳說都源於河曲。位於四川西北部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境內,地處岷山山脈南段尕爾納峰北麓,是長江水系嘉陵江源頭一條支溝,海拔2000-4300米。九寨溝一年四季均可旅遊,猶以秋季為最佳,過去人們都已為九寨溝的冬季不能旅遊,但是隨著成都-九寨溝旅遊公路的開通,才發現九寨溝冬季之美是養在深閨人未識。自98年首推九寨溝冬之旅以來,一年比一年火爆,特別是春節期間,若不提前訂房,根本就不能保證旅遊團隊的住房。
九寨溝已開樹正、日則、則查窪、扎如4條旅遊風景線,長60餘公里,景觀分布在樹正、諾日朗、劍岩、長海、扎如、天海六大景區,以三溝一百一十八海為代表,包括五灘十二瀑,十流數十泉等水景為主要景點,與九寨十二峰聯合組成高山河谷自然景觀。四季景色迷人。動植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原始森林遍布,棲息著大熊貓等十多種稀有和珍貴野生動物。遠望高聳雲天,加上藏家木樓、晾架經幡、棧橋、磨房、傳統習俗及神話傳說構成的人文景觀,被譽為「美麗的童話世界」。
九寨溝縱深40多公里,總面積6萬多公頃,三條主溝形成Y形分布,總長達60餘公里。由於交通不便,這里幾乎成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僅有九個藏族村寨坐落在這片崇山峻嶺之中,九寨溝因此得名。這里保存著具有原始風貌的自然景色,有著自己的特殊景觀。據說,在世界別的地方已經很難見到。九寨溝既是自然保護區,又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同時,被列入世界人類自然遺產名錄。
九寨溝以三溝一百一十八海為代表,包括五灘十二瀑,十流數十泉等水景為主景,與九寨十二峰聯合組成高山河谷自然景觀。景區面積62平方公里,現游覽區面積50平方公里。九寨溝景觀分布在成Y型的樹正、日則、則查窪3條主溝內,總長50餘公里。主要有樹正景區,長75公里,有盆景灘、樹正群海、樹正瀑布、雙龍海、火花海、卧龍海等景點組成;日則溝景區,有諾日朗、珍珠灘、高瀑布三大瀑布,有鏡海、熊貓海、芳草海、天鵝海、劍岩、原始森林、懸泉、五花海等景點;則查窪溝景區,有長75公里的長海和五彩池等景點;扎如景區,有魔鬼岩、扎如寺等景點。
黃山歸來不看山,九寨歸來不看水」。九寨溝的精靈是水,湖、泉、瀑、溪、河、灘,連綴一體,飛動與靜謐結合,剛烈與溫柔相濟,千顏萬色,多姿多彩。高低錯落的群瀑高唱低吟;大大小小的群海碧藍澄澈,水中倒映紅葉、綠樹、雪峰、藍天,一步一色,變幻無窮;水在樹間流,樹在水中長,花樹開在水中央。
九寨溝現已規劃的六個景區是:寶鏡岩景區 樹正景區 日則景區 劍岩景區 長海景區 扎如景區 九寨溝的森林2萬余公頃,在2000米至4000米的高山上垂直密布。主要品種有紅松、雲杉、冷杉、赤樺、領春木、連香樹等。在這里的原始森林中,棲息著珍貴的大熊貓、白唇鹿、蘇門羚、扭角羚、毛冠鹿、金貓等動物。海子中野鴨成群,天鵝、鴛鴦也常來嬉戲,是我國著名的自然保護區之一。
張家界市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地處雲貴高原隆起與洞庭湖沉降區結合部,介於東經109度40分至111度20分、北緯28度52分至29度48分之間,東接石門、桃源縣,南鄰沅陵縣,北抵湖北省的鶴峰、宣恩縣。市界東西最長167公里,南北最寬96公里。全市總面積9653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4.5%。張家界市的地層復雜多樣,造化了當地的特色景觀。
在張家界市區境內,由於受地理、地層、構造、氣候等諸多條件的影響,便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貌奇觀。從地勢上來看,張家界市西接雲貴高原,東臨洞庭湖,北與鄂西山區接壤,南又與雪峰山毗連。其總的地勢是:東南與中部低,四周高,沿澧水河流兩岸,又有一塊一塊的沖積土平原。我市境內一年四季,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溪流發育,各條溪流的均匯集到澧水河,然後從西向東,一直流進八百里洞庭湖。湖內,沉積著幾十米幾百米厚的泥沙。與洞庭湖相反,從東向西,地勢又逐漸升高,到市區中心地段,便出現了海拔高達1500餘米的天門山、七星山等高山峻嶺。有高山峻嶺,又有低谷平原,這就是本區獨特的流水侵蝕地貌。
武陵源景區內的巨厚的石英砂岩,產狀平緩,使岩層不能沿層面薄弱部位滑塌,覆蓋在志留系柔性的頁岩之上。重力作用,使得剛性的石英砂岩垂直節理發育,在水流強烈的侵蝕作用下,岩層不但解體、崩塌,流水搬運,殘留在原地的便形成雄、奇、險、秀、幽、曠等千奇百怪的峰林,是武陵源風景區的主體。慈利縣五台山風景勝地,同樣也是由同一層位的石英砂岩組成,岩層產狀也平緩。五台山頂部有黃綠色的頁石、泥灰岩覆蓋,它是隔水岩系,可以保護下伏砂岩免受流水侵蝕。
流水侵蝕地貌
在市域另一個突出的表現是由於地殼上升,溪流向下切割作用加大,來不及將河流拓寬,而使河谷形成隘谷、峽谷。河的谷底極竄成線形,兩壁陡峻,灘多水急。張家界市澧水源頭、婁水上游、茅岩河段,就是這種河谷地貌。
喀斯特地貌
近年來學術界也稱岩溶地貌,也是張家界地貌的另一突出的特點。約佔全市面積百分之四十左右,且種類,不論地表、地干,其堆積物均發育齊全,是我國湘西北喀斯特地形發育地區的一個組成部分。桑植縣、慈利縣大部,武陵源區、永定區東南部是這一地形發育的地區。地表喀斯特地形的溶溝、溶槽、石芽、干谷、石丘、石陵市內各地可見,唯石林在市區少見,在天門山風景區能見到一些單個石柱,但很少成林。湘西北地區只有在自治州花垣縣小排吾一地,有一片石林,俗稱「石欄柵」,頗引人注意, 也吸引了不少遊人學者觀光考察。
地下喀斯特溶洞、喀斯特堆積物形態。在張家界,更是堪稱一絕。其溶洞規模,桑植縣的九天洞能列入世界洞穴學會會員洞,也真不愧為亞洲地一洞的響亮稱號,可見不是一般。九天洞和位於武陵源區的黃龍洞,是張家界地下喀斯特地形的代表。它們集溶洞、溶洞河、暗河、落水洞、漏斗為一體。其洞內喀斯特堆積物,石鍾乳、石筍、石柱更是千姿百態,變化萬千,可以說,想什麼,像什麼,極大地拓展了遊人想像的空間,往往使人很難找到恰當的詞彙和語言來贊美她。
張家界市地處武陵山脈腹地,武陵山脈自貴州雲霧山分支 入張家界市,又分三支。北支由湖北來鳳龍山入市轄桑植縣歷山,桂英山,青龍山;中支沿澧水之北有天星山,紅溪山,朝天山,青岩山,茅花界。南支行於澧水,沅水之間,有七星山,崇山,天門山,延入慈利縣的大龍山,天合山。三支均到東到洞庭湖沖積平原而消失。
張家界市境內山巒重疊,地表起伏很大,最高點海拔1890.4米,最低點海拔75米。張家界,奇峰三千,秀水八百,張家界的山大多是拔地而起山,山上峰峻石奇,或玲瓏秀麗,或崢嶸可怖,或平展如台,或勁瘦似劍。張家界,既有千姿百態的岩溶地貌奇觀,又有舉世罕見的砂岩峰林異景。
武陵山脈
盤踞湖南的西北角,屬雲貴高原雲霧山的東延部分,山系呈北東向延伸,弧頂突向北西,新華夏構造帶之隆起,海拔在1000米左右,峰頂保持著一定平坦面,山體形態呈現出頂平,坡陡,谷深的特點,最高峰壺瓶山海拔2098.7米。武陵山脈山原土地地貌發育自關向南分為3支。北支:分布於湘、川、鄂邊境的八面山、八大公山、青龍山、東山峰、壺瓶山;中支:沿澧水幹流北側,有天星山、紅星山、朝天山、張家界、白雲山等;南支,從貴州省境延伸過來,進入湖南省有臘爾山、羊峰山、天門山、大龍山、六台山等,為武陵山脈的主脈,是澧水與沅水的分水嶺。上述三支山脈均消失於洞庭湖平原。武陵山脈縱貫湖南省西部,成為東西交通的屏障,但局部地段有較低的山隘、如洞口等地,構成東西交通的通道。
天門山
天門山古稱雲夢山,又名玉屏山。坐落在張家界市區以南10公里處。公元263年,因山壁崩塌而使山體上部洞 開一門,南北相通。三國時吳王孫休以為吉祥,賜名「天門山」。 天門洞,位於海拔1260多米的絕壁之上,門洞高131.5米,寬37米。據地質專家考證,門洞中央系東西岩層向 斜的交匯處,因擠壓而導致岩石破碎崩塌,最終於263年形成門洞。天門山海拔1517.9米,因與山下市區相對高差達1300多米,故尤顯偉岸挺拔,其天際線之美,堪為山的典型。
天子山
天子山位於武陵源境內北部,它東自深圳閣起,西至將軍岩止,綿延近40公里。南邊張家界,東南與索溪峪相接,屬開展陵源三大景區之一。 天子山面積67平方公里,最高點昆峰海拔1262米,最低佔領泗南峪海拔534米,天子山地處開展陵源腹地,地勢高,四面都可觀景,具有授視線長,畫面寬闊,景層豐富等特點有人評價:"誰人識源",她峰多、峰高、峰剞,真是峰外有峰,峰中有峰。天子山素有"雲霧、月 霞百、日、冬雪四大剞觀。
八大公山
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距桑植縣城85公里,雄踞武陵山脈北端,澧水源頭,其主峰斗篷山海拔1890米,為武陵山之巔,景區由斗篷山、杉木界、天平山五大林區組成,總面積4.49萬公頃,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長江南部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原始森林。
袁家界
袁家界位於杉刀溝北麓,地處張家界世界自然遺產的核心,海拔1000餘米,四周陡壁懸崖,矗立在武陵山區之中,恰似乎地突起高台。是以石英岩為主構成的一座巨大而較平緩的山嶽。
黃石寨
黃石寨亦名黃獅寨,原名黃絲寨,黃氏寨。因古有一道人名叫黃石公在此隱居而得名,是張家界旅遊區的精華,向來有"不登黃獅寨,枉到張家界"之說。它海拔1200多米,由諸多的懸崖峭壁共同托起而形成的一塊南高北低的台地,面積16.5公頃。其主要景點有:天書寶匣、定海神針、南天一柱、金海探龜等,是張家界美景最集中的地方,同時也是張家界最大的凌空觀景台。
河流水系
張家界市境內溪河縱橫,水系以澧水和溇水為主,澧水幹流在桑植縣南岔以上有北、中、南三源。北源為主幹,發源於桑植縣杉木界;中源出八大公山東麓;南源出永順縣龍家寨,三源在龍江口匯合後往南經桑植縣、永定區、慈利縣……最後流入洞庭湖,幹流流貫全市的長度是313公里,流域面積8135平方公里。境內修建了儲水庫多個,為當地用水,用電提供足夠的來源。
溇水是澧水的最大支流,發願與湖北鶴峰,向東南流經桑植、慈利注入澧水,幹流全長250公里,在全市鏡內的流域面積為2565平方公里河流穿行與石灰岩高山深谷之中,基岩裸露,坡陡流急,全河80%屬峽谷區。總落差400多米,是湖南省水流面積資源最豐富的河流。此外鏡內還有一部分河流流向沅水,流域面積1428平方公里。市境內大於5平方公里的河流212條,其中一級支流48條,二級支流101條,三級支流54條,四級支流8條。
澧水系
澧水是湖南省四大河流之一,位於湖南省西北部,流域跨湘鄂兩省。澧水幹流分北、中、南三源,以北源為主,北源源於湖南省桑植縣杉木界,中源源於桑植縣八大公山東麓,南源源於湖南永順縣龍家寨,三源於桑植縣南岔匯合後東流。沿途接?水、渫水、道水和涔水等支流,至津市市小渡囗注入洞庭湖。幹流全長388公里,流域面積18496平方公里(湖南1550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31.2億立方米。
降水量
張家界市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雨水集中,降水量較多,平均年降水日數150-180天,冬季常受西北利亞和蒙古南下的冷氣團所控制,寒流頻繁南下造成雨雪冰霜,夏季南方吹來的暖濕氣團被山脈阻擋和抬升,變成上升氣流,易凝雲致雨。夏秋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常造成高溫酷熱天氣,部分地區常因熱帶低壓台風天氣系統的影響而發生大的降水。春夏之交處於冷暖氣流交接的過渡時期,峰面和氣旋活動頻繁造成陰濕多雨。
(一)降水量的年內分配
降水量在年內分配懸殊很大,並往往集中在幾個月內,這幾個月降水量基本上決定了一年豐枯。連續最大四個月降水量出現在5-8月,佔全年58%,汛期(4月-9月)降水量佔全年的73%,最大月降水量佔全年的19%,最小月降水量出現在12月或1月,最大月平均降水量約為最小月平均降水量的10倍。
(二)暴雨
受地理環境和氣候的影響,全市境內暴雨年年發生,桑植縣涼水口以上是有名的暴雨中心,多年平均24小時雨量為1 35.9毫米,多年平均3日降水量達194.2毫米,在實測記錄中涼水口站24小時降水量達414.7毫米(1998年7月20日),3日降水量達671.4毫米(1998年7月20日)為目前最大的暴雨記錄。
張家界地處北中緯度,屬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性濕潤氣候,光熱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嚴寒期短,四季分明,歷年平均日照、氣溫和降水量分別為1440小時、16度和1400毫米左右,歷年平均無霜期在216天至269天之間。這樣的氣候有利於農、林、牧、副、漁業的全面發展。但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響,境內氣候復雜多變,乾旱洪澇、大風冰雹等自然災害也比較頻繁。
春季(3/5月) 氣溫:5.8℃,11.4℃,16.1℃ 春天妖冶而如笑-灌花、踏青
夏季(5/8月) 氣溫:19.7℃,23.3℃,22.2℃夏天蒼翠而如滴-避暑、漂流
秋季(9/12月)氣溫:17.9℃,13.9℃,8.7℃ 秋天明凈而如洗-賞果、登高
冬季(12/2月)氣溫:3.4℃,0.7℃,1.3℃ 冬天素潔而如睡-賞雪、尋梅
張家界市區海拔183米,景區平均海拔1000米,由於此差異,晝夜溫差可達10℃。
生物資源
張家界更是生物資源的寶庫,區內有木本植物106科320屬850種,脊椎動物146種。其中有國家級保護植物56種,國家級保護動物40種。珍奇樹種有銀杏、珙桐、紅豆杉、櫻花等;名貴葯材有靈芝、天麻、何首烏、杜仲等;珍稀動物有娃娃魚、獨角獸、蘇門羚、華南虎、雲豹、獼猴、靈貓等。
森林資源
張家界市森林資源豐富,全市有林業用地面積1012畝,佔71%。森林覆蓋率達64.61%,名列全省第一。城市實施了「美化、亮化、凈化」工程,人均擁有綠地1.55平方米,是理想的生態旅遊區、國際度假區。
礦產資源
地層和構造的特殊條件,使張家界的礦產以沉積形成的礦產為主,有煤、鐵、鎳、鉬,其次有低溫熱液形成的鉛、鋅、銅,非金屬礦產有石灰岩、白雲岩、大理石、營石、重晶石、硅石(石英)等,還有礦泉水。總之,從科學和工業的觀念上講,泥土石礦能燒制磚瓦,砂石礦能建造橋梁、高樓。能利用,能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的都是有用的礦產資源,都應該珍惜和保護,只是其價值大小不同罷了。形成武陵源景區奇特的砂岩峰林地貌的石英砂岩,本身也是一種礦產資源。其二氧化硅含量達百分之九十至九十九點零六,是生產石英玻璃的優質原料。是開采作為礦石,還是保存其峰林景觀,我想,人們肯定會毫不猶豫選擇後者,因為後者的價值簡直無法計算。
旅遊資源
張家界市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景區、景點繁多。有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自然保護區;天子山自然保護區;中國首批20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之一、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路首批45個網路成員之一的湖南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天門山、茅岩河鳳景名勝區;"地下明珠"黃龍洞;"人間瑤池"寶峰湖;被譽為世界溶洞之奇、亞洲第一洞的九天洞;"江南名剎"普光禪寺;"道教勝地"五雷山;賀龍紀念館、紅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紀念館等革命紀念地等等。
⑵ 張家界那個地方漂流,那個景點好玩
猛洞河漂流很刺激,夏天河水很冰涼 ,很好玩。
其他幾個還不錯,樓江漂流有點遠。
溫泉就不知道了,
黃龍洞作為世界溶洞奇觀很值得去看的,洞內的溫度平均16度,遊客要在裡面走兩個小時,但是一點都不會感覺累,因為很多好看的,太震撼了,一路上還有土家阿妹導游,挺好玩的。 芙蓉鎮的性質和鳳凰差不多,可以領略土家風土人情
⑶ 張家界怎樣
張家界簡介郵編:427000 代碼:430800 區號:0744
拼音:Zhāng Jiā Jiè Shì,Zhangjiajie Shi
張家界[2]市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北與湖北省鶴峰縣交界。總面積9518平方千米。總人口163萬人(2006年),以土家族、白族為主的少數民族約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二。全市轄2個市轄區、2個縣。市人民政府駐永定區。
地處武陵山脈東段,境內多山,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桑植縣境西北的斗蓬山海拔1890米為市境最高處。主要河流有澧水、婁水。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7℃,1月平均氣溫5.1℃,7月平均氣溫28℃,年降水量1400毫米。枝柳鐵路縱貫境內,干線公路縱橫過境,有張家界機場。旅遊景點有: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桑植縣九天洞、八大公山,永定區茅岩河漂流、天門山,慈利縣五雷山,永定區玉皇洞石窟、普光禪寺等。有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自然保護區、天子山自然保護區、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等。紀念地有紅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賀龍故居、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員會、省軍區舊址等。美國好萊塢曾到張家界來拍照取景,這些照片被卡梅隆導演看上,用在了電影《阿凡達》上了。
行政區劃表
行政區面積人口代碼郵編駐地鎮鄉永定區
武陵源區
慈利縣
桑植縣2174
398
3481
346544
5
69
45430802
430811
430821
430822427000
427400
427200
427100西溪坪街道
軍地坪街道
零陽鎮
澧源鎮9
1
13
912
3(1)
18(7)
29(7)合計9518163430800427000永定區3262(15)[編輯本段]基本概況張家界(zhāngjiājiè)市,地處北緯28°52′—29°48′、東經109°40′—111°20′之間,是湖南省西北部一個正在開發、建設,以發展張家界旅遊業為特徵的新興省轄地級市。
張家界市所在地,原名大庸。1988年5月18日,國家批准建立了地級大庸市;因「大庸」之名遠不及境內所轄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的知名度高,1994年4月4日,國務院批准大庸市更名為張家界市。全市轄永定、武陵源兩區和慈利、桑植兩縣。2008年總人口163.95萬人,總面積9563平方公里。市府設永定區,距省會長沙390公里,距長江三峽300公里。
武陵源境內岩溶地貌發達,石英砂岩峰林峽殼地貌發育更為世界罕見。1988年10月,國務院公布武陵源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992年12月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將武陵源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國內外專家學者贊譽武陵源是「大自然的迷宮」和不可思議的「地球紀念物」。《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技術評價報告》中指出:「武陵源在風景上可以和美國西部的幾個國家森林公園及紀念物相比。武陵源具有不可否認的自然美。因她擁有壯麗而參差不齊的石峰、鬱郁蔥蔥的植被以及清澈的湖泊、溪流。」
除武陵源核心景區外,武陵源區有「中華最佳洞府」黃龍洞、「人間瑤池」寶峰湖、國家激流迴旋基地,慈利縣有江埡溫泉、萬福溫泉、張家界大峽谷、「小三峽」婁水漂流、有「南五當」之稱的道教對地五雷山,市區所在地永定區有「張家界新傳奇」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百里畫廊」茅岩河漂流、土家風情園、老院子、大庸府城、「江南名剎」普光禪寺,桑植縣有「亞洲第一大洞」九天洞、賀龍故居紀念館、千年古鎮苦竹寨、峰巒溪國家森林公園、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等新興景區。張家界市還是土家族、白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的聚居地,少數民族佔全市總人口的69%。各種民俗風情,常令國內外遊客興趣盎然,遐思無限。環繞張家界市,還有桃花源、猛洞河等風景名勝,去三峽、桂林也很方便。
張家界市自開發以來,已基本形成水運、陸路、航空三位一體的交通網路,進出十分便捷。程式控制、微波通信隨時可直撥世界各地。風景區有配套的黃獅寨索道、天子山索道、百龍天梯、觀光小火車、索溪水庫及其水上娛樂中心、民俗文化村、購物中心等服務項目正抓緊籌建和施工。
市人民政府駐永定區,郵編:427000。代碼:430800。區號:0744。拼音:ZhangJiaJie Shi。
張家界市轄2個市轄區、2個縣。
張家界市面積9518平方千米,人口158萬人(2003年)。市人民政府駐南庄坪。
永定區面積2174平方千米,人口42萬。郵政編碼427000。區人民政府駐西溪坪。
武陵源區面積 398平方千米,人口 5萬。郵政編碼427400。區人民政府駐軍地坪街道。
慈利縣面積3481平方千米,人口68萬。郵政編碼427200。縣人民政府駐零陽鎮。
桑植縣面積3465平方千米,人口43萬。郵政編碼427100。縣人民政府駐澧源鎮。
在張家界市區境內,由於受地理、地層、構造、氣候等諸多條件的影響,便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貌奇觀。從地勢上來看,張家界市西接雲貴高原,東臨洞庭湖,北與鄂西山區接壤,南又與雪峰山毗連。其總的地勢是:東南與中部低,四周高,沿澧水河流兩岸,又有一塊一塊的沖積土平原。該市境內一年四季,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溪流發育,各條溪流的均匯集到澧水河,然後從西向東,一直流進八百里洞庭湖。湖內,沉積著幾十米幾百米厚的泥沙。與洞庭湖相反,從東向西,地勢又逐漸升高,到市區中心地段,便出現了海拔高達1500餘米的天門山、七星山等高山峻嶺。有高山峻嶺,又有低谷平原,這就是本區獨特的流水侵蝕地貌。
武陵源景區內的巨厚的石英砂岩,產狀平緩,使岩層不能沿層面薄弱部位滑塌,覆蓋在志留系柔性的頁岩之上。重力作用,使得剛性的石英砂岩垂直節理發育,在水流強烈的侵蝕作用下,岩層不但解體、崩塌,流水搬運,殘留在原地的便形成雄、奇、險、秀、幽、曠等千奇百怪的峰林,是武陵源風景區的主體。慈利縣五雷山風景勝地,同樣也是由同一層位的石英砂岩組成,岩層產狀也平緩。五台山頂部有黃綠色的頁石、泥灰岩覆蓋,它是隔水岩系,可以保護下伏砂岩免受流水侵蝕。
流水侵蝕地貌
在市域另一個突出的表現是由於地殼上升,溪流向下切割作用加大,來不及將河流拓寬,而使河谷形成隘谷、峽谷。河的谷底極竄成線形,兩壁陡峻,灘多水急。張家界市澧水源頭、婁水上游、茅岩河段,就是這種河谷地貌。
喀斯特地貌
近年來學術界也稱岩溶地貌,也是張家界地貌的另一突出的特點。約佔全市面積百分之四十左右,且種類,不論地表、地干,其堆積物均發育齊全,是我國湘西北喀斯特地形發育地區的一個組成部分。桑植縣、慈利縣大部,武陵源區、永定區東南部是這一地形發育的地區。地表喀斯特地形的溶溝、溶槽、石芽、干谷、石丘、石陵市內各地可見,唯石林在市區少見,在天門山風景區能見到一些單個石柱,但很少成林。湘西北地區只有在自治州花垣縣小排吾一地,有一片石林,俗稱「石欄柵」,頗引人注意, 也吸引了不少遊人學者觀光考察。
地下喀斯特溶洞、喀斯特堆積物形態。在張家界,更是堪稱一絕。其溶洞規模,桑植縣的九天洞能列入世界洞穴學會會員洞,也真不愧為亞洲地一洞的響亮稱號,可見不是一般。九天洞和位於武陵源區的黃龍洞,是張家界地下喀斯特地形的代表。它們集溶洞、溶洞河、暗河、落水洞、漏斗為一體。其洞內喀斯特堆積物,石鍾乳、石筍、石柱更是千姿百態,變化萬千,可以說,想什麼,像什麼,極大地拓展了遊人想像的空間,往往使人很難找到恰當的詞彙和語言來贊美她。
張家界市地處武陵山脈腹地,武陵山脈自貴州雲霧山分支 入張家界市,又分三支。北支由湖北來鳳龍山入市轄桑植縣歷山,桂英山,青龍山;中支沿澧水之北有天星山,紅溪山,朝天山,青岩山,茅花界。南支行於澧水,沅水之間,有七星山,崇山,天門山,延入慈利縣的大龍山,天合山。三支均到東到洞庭湖沖積平原而消失。
張家界市境內山巒重疊,地表起伏很大,最高點海拔1890.4米,最低點海拔75米。張家界,奇峰三千,秀水八百,張家界的山大多是拔地而起山,山上峰峻石奇,或玲瓏秀麗,或崢嶸可怖,或平展如台,或勁瘦似劍。張家界,既有千姿百態的岩溶地貌奇觀,又有舉世罕見的砂岩峰林異景。
河流水系
張家界市境內溪河縱橫,水系以澧水和溇水為主,澧水幹流在桑植縣南岔以上有北、中、南三源。北源為主幹,發源於桑植縣杉木界;中源出八大公山東麓;南源出永順縣龍家寨,三源在龍江口匯合後往南經桑植縣、永定區、慈利縣……最後流入洞庭湖,幹流流貫全市的長度是313公里,流域面積8135平方公里。境內修建了儲水庫多個,為當地用水,用電提供足夠的來源。
溇水是澧水的最大支流,發願與湖北鶴峰,向東南流經桑植、慈利注入澧水,幹流全長250公里,在全市境內的流域面積為2565平方公里河流穿行與石灰岩高山深谷之中,基岩裸露,坡陡流急,全河80%屬峽谷區。總落差400多米,是湖南省水流面積資源最豐富的河流。此外鏡內還有一部分河流流向沅水,流域面積1428平方公里。市境內大於5平方公里的河流212條,其中一級支流48條,二級支流101條,三級支流54條,四級支流8條。
澧水系
澧水是湖南省四大河流之一,位於湖南省西北部,流域跨湘鄂兩省。澧水幹流分北、中、南三源,以北源為主,北源源於湖南省桑植縣杉木界,中源源於桑植縣八大公山東麓,南源源於湖南永順縣龍家寨,三源於桑植縣南岔匯合後東流。沿途接?水、渫水、道水和涔水等支流,至津市市小渡囗注入洞庭湖。幹流全長388公里,流域面積18496平方公里(湖南1550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31.2億立方米。
降水量
翠綠的張家界張家界市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雨水集中,降水量較多,平均年降水日數150-180天,冬季常受西北利亞和蒙古南下的冷氣團所控制,寒流頻繁南下造成雨雪冰霜,夏季南方吹來的暖濕氣團被山脈阻擋和抬升,變成上升氣流,易凝雲致雨。夏秋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常造成高溫酷熱天氣,部分地區常因熱帶低壓台風天氣系統的影響而發生大的降水。春夏之交處於冷暖氣流交接的過渡時期,峰面和氣旋活動頻繁造成陰濕多雨。
(一)降水量的年內分配
降水量在年內分配懸殊很大,並往往集中在幾個月內,這幾個月降水量基本上決定了一年豐枯。連續最大四個月降水量出現在5-8月,佔全年58%,汛期(4月-9月)降水量佔全年的73%,最大月降水量佔全年的19%,最小月降水量出現在12月或1月,最大月平均降水量約為最小月平均降水量的10倍。
(二)暴雨
受地理環境和氣候的影響,全市境內暴雨年年發生,桑植縣涼水口以上是有名的暴雨中心,多年平均24小時雨量為1 35.9毫米,多年平均3日降水量達194.2毫米,在實測記錄中涼水口站24小時降水量達414.7毫米(1998年7月20日),3日降水量達671.4毫米(1998年7月20日)為目前最大的暴雨記錄。
張家界地處北中緯度,屬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性濕潤氣候,光熱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嚴寒期短,四季分明,歷年平均日照、氣溫和降水量分別為1440小時、16度和1400毫米左右,歷年平均無霜期在216天至269天之間。這樣的氣候有利於農、林、牧、副、漁業的全面發展。但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響,境內氣候復雜多變,乾旱洪澇、大風冰雹等自然災害也比較頻繁。
春季(3至5月) 氣溫:5.8℃,11.4℃,16.1℃ 春天妖冶而如笑-灌花、踏青
夏季(5至8月) 氣溫:19.7℃,23.3℃,22.2℃夏天蒼翠而如滴-避暑、漂流
秋季(9至12月)氣溫:17.9℃,13.9℃,8.7℃ 秋天明凈而如洗-賞果、登高
冬季(12至2月)氣溫:3.4℃,0.7℃,1.3℃ 冬天素潔而如睡-賞雪、尋梅
張家界市區海拔183米,景區平均海拔1000米,由於此差異,晝夜溫差可達10℃。
生物資源
張家界更是生物資源的寶庫,區內有木本植物106科320屬850種,脊椎動物146種。其中有國家級保護植物56種,國家級保護動物40種。珍奇樹種有銀杏、珙桐、紅豆杉、櫻花等;名貴葯材有靈芝、天麻、何首烏、杜仲等;珍稀動物有娃娃魚、獨角獸、蘇門羚、華南虎、雲豹、獼猴、靈貓等。
森林資源
張家界市森林資源豐富,全市有林業用地面積1012畝,佔71%。森林覆蓋率達64.61%,名列全省第一。城市實施了「美化、亮化、凈化」工程,人均擁有綠地1.55平方米,是理想的生態旅遊區、國際度假區。
礦產資源
地層和構造的特殊條件,使張家界的礦產以沉積形成的礦產為主,有煤、鐵、鎳、鉬,其次有低溫熱液形成的鉛、鋅、銅,非金屬礦產有石灰岩、白雲岩、大理石、營石、重晶石、硅石(石英)等,還有礦泉水。總之,從科學和工業的觀念上講,泥土石礦能燒制磚瓦,砂石礦能建造橋梁、高樓。能利用,能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的都是有用的礦產資源,都應該珍惜和保護,只是其價值大小不同罷了。形成武陵源景區奇特的砂岩峰林地貌的石英砂岩,本身也是一種礦產資源。其二氧化硅含量達百分之九十至九十九點零六,是生產石英玻璃的優質原料。是開采作為礦石,還是保存其峰林景觀,我想,人們肯定會毫不猶豫選擇後者,因為後者的價值簡直無法計算。
旅遊資源
張家界市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景區、景點繁多。有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自然保護區;天子山自然保護區;中國首批20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之一、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路首批45個網路成員之一的湖南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天門山、茅岩河風景名勝區;"地下明珠"黃龍洞;"人間瑤池"寶峰湖;被譽為世界溶洞之奇、亞洲第一洞的九天洞;"江南名剎"普光禪寺;土家人的"聖地"土家風情園;"道教勝地"五雷山;賀龍紀念館、紅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紀念館等革命紀念地等等。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張家界原名大庸,是古庸國所在地。早在原始社會晚期,先民就已開始在澧水兩岸繁衍生息。到了堯舜時代,「舜放歡兜於崇山,以變南蠻」,於是中國歷史上便有了「南蠻」一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設置郡縣,張家界一帶屬黔中郡慈姑縣,縣治在慈利縣官塔坪(即今蔣家坪鄉太平村)。三國吳景帝永安六年(公元264年),嵩梁縣被命名為天門山,設置了天門郡,至兩普、南北朝,均屬天門郡溇中、臨澧縣。1369年明朝設置大庸縣,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設永定縣。
旅遊特色
張家界四奇:聲、月、影、光
奇聲:在張家界的神堂灣旅遊,你會發現灣內深不見底,神秘莫測。更令人驚奇的是,只要人走近灣邊,耳際便會隱隱約約響起敲鑼擊鼓、人喊馬嘶的聲音,似有千軍萬馬正在鏖戰。
奇月:每逢春夏季的農歷月中,久雨初晴的晚上八九點鍾,在天子山月亮埡看到的圓月是紅色的,就像早晨初升的太陽,血紅血紅,發出紅色的光環,把賀龍公園、石家檐、神堂灣一帶照得通紅,這種現象可持續一個多小時。
奇影:如果你沿金鞭溪源上游覽,在秋高氣爽、晴空萬里時,你會驚訝地發現,你的影子會由一變二、由二變三,人動影隨,任你前進後退,左跑右竄,跟隨你的始終是三個影。
奇光:茫茫西海是一個奇特的石林世界,石峰數以千計。在神堂灣與賀龍公園之間,有一根高達200米的石柱,石柱頂部的兩個石峰之間嵌著一塊小石頭。這塊神奇的石頭和石峰每年發一次光,亮光就像燒電焊那樣,火花四射,光芒可照亮神堂灣一帶。
張家界的十大絕景
1.神鷹護鞭
2.御筆峰
3.采葯老人
4.仙女散花
5.將軍岩
6.天下第一橋
7.西海石林
8.神兵列隊
9.仙女照鏡(寶峰湖景區)
10.定海神針(黃龍洞景區)
張家界最佳旅遊季節(4月-10月)
張家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6.8°c,可謂四季如春,所以張家界旅遊最佳時間是每年的4月-10月,尤其是4月和10月這兩個月份,張家界的自然風光最美,當然是張家界的最佳旅遊時間。
張家界7月會經常下陣雨,下雨的時候山路較滑,並且有山中常起霧,登山的時候需要注意。而在雨後1-2個小時的時候,是張家界旅遊的最佳時間,只見煙霧繚繞,有如仙境,人置身於此,就像在雲霧中行走,突然太陽從霧中射出,金光萬丈,在陽光照耀和雲霧繚繞中的山,若隱若現...冬天的張家界有時候會下雪,由於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較為完整,所以不會封山,另由於張家界的山海拔普遍超過1000米,所以下雪厚,山上的氣候較為寒冷,遊客這時候旅遊,最好注意保暖,大雪中的張家界旅遊別有一番情趣,也是一個比較好的旅遊時間。
張家界旅遊時間中,每年以春節、暑假、國慶節為旅遊旺季,一旦旺季到來,所有吃、住、行價格會上漲50%到100%左右,建議遊客盡量避開這些時候去,另外張家界旅遊信息網會及時推出節假日特別旅遊線路,您可以早作準備,做到有備無患。
春季推薦游覽景點:金鞭溪、十里畫廊、黃龍洞、寶峰湖和天子山。金鞭溪穿行在峰巒幽谷雲間,溪水明凈,跌宕多姿,小魚游弋其中,溪畔花草鮮美,鳥鳴鶯啼,人沿清溪行,勝似畫中游。索溪峪景區內有水玉雕砌、美若仙境的黃龍洞,波平如寶鏡的「天上瑤池」寶峰湖,都是觀光游覽的好去處。
夏季推薦旅遊景點:天子山,金鞭溪,寶峰湖,袁家界,猛洞河漂流,茅岩河漂流,激流迴旋.
秋季推薦:天子山、袁家界、金鞭溪,鳳凰古城.雨過初晴時分的天子山最為壯觀,奔涌的雲霧形成各種連綿浩瀚的景觀,煞是好看。西海白雲向稱絕景,尤宜是登上天台觀賞。這一帶還有數以千計的石峰。步入西海,宛若置身於石林海洋之中。有詩曰,「西海之奇莫若雲,或聽之有聲,或嗅之欲醉,團團然若絮,蓬蓬然似海,裊裊然如煙」。
基本上可以說:張家界最佳旅遊時間其實也沒什麼特別的區別,張家界任何時候過來游覽,都可以把最好的旅遊景點看,只是各個季節的景色有所區別。
⑷ 鳳凰古城的經緯度
鳳凰古城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地理座標為東經109°10′-110°22.5′,北緯27°44.5′-29°38′。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於湖南省西北部,與湖北省、貴州省、重慶市接壤,面積15486平方公里,境內居住著土家族、苗族、回族、瑤族、侗族、白族等少數民族,人口265萬人,其中土家族105萬人,苗族86萬人,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72.9%。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域,戰國時屬楚黔中郡。西漢屬武陵郡。三國時初屬蜀,後屬吳。西晉、東晉屬荊州武陵郡。隋唐五代時期屬黔中道。宋為荊湖北路的辰州、澧州。元為湖廣行省恩州宣慰司、辰州路、澧州路和四川行省永順宣慰司,以及新添葛蠻安撫司地。明置永順宣慰司、保靖州宣慰司,其餘為岳、辰兩州地。清置永順府和鳳凰、乾州、永綏直隸廳,東北部為澧州地。1914-1922 年為辰沅道。1938-1949年為第八、九行政督察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1952年8月1日,成立湘西苗族自治區,轄乾城、鳳凰、花垣、瀘溪、古丈、保靖。1955年4月28日,改為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6日國務院第五十七次全體會議通過湖南省人民委員會關於設置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決定,9月20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正式成立。州府設吉首,轄吉首、瀘溪、鳳凰、花垣、保靖、古丈、永順、龍山、桑植、大庸10縣。1988年12月31日,所屬桑植、大庸被劃入張家界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由原轄8縣2市減為7縣1市,即:吉首市,瀘溪、鳳凰、花垣、保靖、古丈、永順、龍山縣。
湘西自治州地理座標為東經109°10′-110°22.5′,北緯27°44.5′-29°38′。 面積15468平方公里,占湖南省總面積的7.3%,地勢南東低、北西高,屬中國由西向東逐步降低第二階梯之東緣。全州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5-16.9℃,最高氣溫40.5℃,最低氣溫零下5.5℃。年降雨量1300-1500mm,無霜期250-280天。雨量集中春、夏,多見秋旱,對農業影響較大。
湘西自治州土地總面積為1546229.86公頃。其中:耕地面積193533.44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2.52%;建設用地709.02公頃,未利用土地163215.81公頃,待開發耕地後備資源約40000公頃,其中可開墾水田近10000公頃。林、牧用地寬廣,內涵潛力較大。經調查,全州現有林、牧用地面積1700多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75%。
歷經40多年的艱苦勘查找礦,在州域發現63個礦種,485處礦產地,其中大型礦床21處,中型礦床26 處,小型礦73處。已探明的主要礦產有鉛鋅、汞、錳、鋁、煤、磷、紫砂陶土、水泥炭岩等,位居全國前五名的有錳、汞。位居全省前十名的有鉛鋅、汞、錳、磷、紫砂陶土、鋁土、黑滑石、型砂、釩、含鉀頁岩、白雲岩、 石灰石、 硅石等 13種礦產,居全省前五名的有鉛鋅、汞、錳、磷、紫砂陶土、鋁土、型砂、釩、黑滑石、含鉀頁岩等10種礦產。主要礦產探明的儲量:錳3676萬噸、鉛鋅(金屬量) 700萬噸、鋁土512萬噸、磷37600萬噸、汞(金屬量)7000噸、紫砂陶土807萬噸、釩70萬噸、含鉀頁岩70000萬噸、煤3100萬噸。
州內有大小溪流1000餘條,溪河分布密度為35平方公里/條,其中長5公里以上、流域面積10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河445條,多由西北向東南匯入澧、酉、沅、 武四水。全州溪河徑流總量為133.3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徑流深760毫米。水能資源蘊藏量為168萬千瓦, 其中可供開發108萬千瓦,現已開發17. 8萬千瓦, 僅占可開發量的16.5%,年發電量6億千瓦小時。地 下水總量51.1億立方米。截止到1998年底,州內共有大中小型水庫612座,其中中型水庫龍塘河、黃石洞、岩門溪、小排吾、卡棚、松柏、杉木河、賈壩、卧龍 等9座,小型水庫躍進、山江一庫等603座。
州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共有脊椎動物區系28目、64科、201種以上;森林昆蟲21目、131科、640種。屬國家和省政府規定的保護動物有68種,其中一類保護動物有雲豹、金錢豹、金雕和白頸長尾椎4種,二類保護動物38種。州內野生植物資源繁多,共有植物209科、897屬、2206種以上,其中種子植物174科、820屬、1980種,蕨類植物35科、77屬、206種。在野生植物中,稀有、特有及國家保護種類多,一類保護植物有珙桐、光葉珙桐、銀杏、南方紅豆杉、伯樂、香果、水杉等7種,二類保護植物16種,三類保護植物11種,是國家保護植物高密度分布區。
州內重點風景名勝區共5處,其中省級的有猛洞河、吉首——鳳凰、棲鳳湖等3處。主要旅遊區是猛洞河風光、吉首德夯苗族風情、鳳凰古城、南方長城、棲鳳湖、龍山火岩溶洞等。名勝古跡有永順縣的五代十國後晉天福年間的溪州鋼柱,鳳凰縣的明代古建築的黃絲橋城堡。
進入90年代,湘西州初步形成了食品、輕紡、化工、冶金四大支柱產業,擁有釀酒、卷煙、食品、冶金、化工、建材、紡織、機械、電子、煤炭等行業,對外經濟貿易連年增長,出口產品不斷擴大,桐油、鮮凍畜肉、山野菜、再制蛋、電解金屬錳、金屬鋅等產品持續增加。枝柳鐵路縱貫南北,公路209國道、319國道及4條省道將各縣市連成一片,99%的鄉鎮通了公路。科技興州推進了經濟和社會發展。擁有科研、教育、衛生等27個系列的專業科技人員4.4萬人。各級各類學校2974所,在校學生44萬人。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衛生、體育、旅遊等各項社會事業不斷進步。初步形成了具有現代牲的經濟社會發展格局。
⑸ 南吾水庫在什麼地方
南吾水庫離濰坊約70公里!山東省安丘市紅沙溝鎮南吾村
⑹ 璧山縣有哪些黃鱔養殖基地 公司 規模大小都行
黃鱔、泥鰍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都是名貴淡水魚中的佳品。近年來由於人為過度捕撈、農葯毒害和環境污染,天然野生黃鱔、泥鰍資源減少,市場供不應求。因此發展黃鱔、泥鰍的人工養殖,前景十分可觀。用配合飼料投喂黃鱔、泥鰍生長快,在黃鱔養殖池套養泥鰍,效益高,其高產養殖技術如下:
1.建好養殖池。
飼養黃鱔、泥鰍的池子,要選擇避風向陽、環境安靜、水源方便的地方,採用水泥池、土池均可,也可在水庫、塘、水溝、河中用網箱養殖。面積一般20平方米~100平方米,太大不好管理。若用水泥池養黃鱔、泥鰍,放苗前一定要進行脫鹼處理。若用土池養鱔、泥鰍,要求土質堅硬,將池底夯實。養鱔池的形狀依地形而定,能方則方,能圓則圓,池深0.7米~1米,無論是水泥池還是土池,都要在池底填肥泥層,厚30厘米,以含有機質較多的肥泥為好,有利於黃鱔和泥鰍挖洞穴居。建池時注意安裝好進水口、溢水口的欄魚網,以防黃鱔和泥鰍外逃。放苗前10天左右用生石灰徹底消毒,並於放苗前3天~4天排乾池水,注入新水。
2.選好種苗。
養殖黃鱔和泥鰍成功與否,種苗是關鍵。黃鱔種苗最好用人工培育馴化的深黃大斑鱔或金黃小斑鱔,不能用雜色鱔苗和沒有通過馴化的鱔苗。黃鱔苗大小以每公斤50個~80個為宜,太小攝食力差,成活率也低。放養密度一般以每平方米放鱔苗1公斤~1.5公斤為宜。黃鱔放養20天後再按1∶10的比例投放泥鰍苗。泥鰍苗最好用人工培育的。
3.投喂配合飼料。
首先安裝好飼料台,飼料台用木板或塑料板都行,面積按池子大小自定,低於水面5厘米。投放黃鱔種苗後的最初3天不要投喂,讓黃鱔適宜環境,從第4天開始投喂飼料。每天下午7點左右投喂飼料最佳,此時黃鱔採食量最高。人工飼養黃鱔以配合飼料為主,適當投喂一些蚯蚓、河螺、黃粉蟲等。人工馴化的黃鱔,配合飼料和蚯蚓是其最喜歡吃的飼料。配合飼料也可自配,配方為:魚粉21%、餅粕類19%、能量飼料37%、蚯蚓12%、礦物質1%、酵母5%、多種維生素2%、粘合劑3%。採用人工培育的深黃大斑鱔種苗,用配合飼料投喂,投喂量按黃鱔體重的3%~5%,每天投喂1次~2次,採用定時、定量的原則,飼養20克的黃鱔苗一年可長到200克~300克,養殖效益高。泥鰍在池塘里主要以黃鱔排出的糞便和吃不完的黃鱔飼料為食。泥鰍自然繁殖快,池塘泥鰍比例大於1∶10時,每天投喂一次麩即可。
4.飼養管理。
生長季節為4月~11月,其中旺季為5月~9月,在這期間的管理要做到「勤」和「細」,即勤巡池,勤管理,發現問題快解決。細心觀察池塘里黃鱔和泥鰍的生長狀態,以便及時採用相應措施。黃鱔、泥鰍的習性是晝伏夜出。保持池水水質清新,pH值為6.5~7.5之間,水位適宜。
5.預防疾病。
黃鱔一旦發病,治療效果往往不理想。必須無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於治。不能輕信「黃鱔不得病」的說法。要經常用1ppm~2ppm漂白粉全池潑灑。在黃鱔養殖池裡套養泥鰍,還可減少黃鱔疾病,因泥鰍在養殖池塘里,喜歡上下竄動,還吃掉水體里的雜物,能起到凈化水質和增氧的作用。
孟產抱未排吾擄羚怡仉溥強汶丘龔嘉轉瑞弓巍盲
⑺ 吉首到花垣縣排吾村小排吾怎麼坐車
直接走常吉高速,到吉首後不需要出高速,走吉茶高速,直接到茶洞出高速。常吉高速常德到吉首大致3個小時,吉首到茶洞大致30分鍾。
⑻ 湖南省海拔最高的大中型水庫在哪裡
湖南省最大水庫是東江水庫。位於湖南省郴州市東北部的資興市境內,是南嶺和羅霄山脈南部合圍的一個湖,是耒水的源頭之一,西距郴州市30公里。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區,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國家濕地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
湖南省共有大型水庫24座,按庫容量依次為東江水庫、五強溪水庫、柘溪水庫、江埡水庫、鳳灘水庫、皂市水庫、雙牌水庫、鐵山水庫、黃石水庫、水府廟水庫、白雲水庫、歐陽海水庫、碗米坡水庫、洪江水庫、株樹橋水庫、王家廠水庫、酒埠江水庫、蟒塘溪水庫、黃材水庫、竹園水庫。
(8)排吾小水庫擴展閱讀:
東江水庫湖面面積160平方公里,碧波萬頃,景象萬千,其水質達到了國家一級飲用水標准。東江水庫水位海拔為280米,比長沙50米的海拔高出230米,是個「地上水庫」,湖水可自流至耒陽、衡陽、衡山、株洲、湘潭。
境內主要景觀有:霧漫小東江、東江大壩、龍景峽谷、兜率靈岩、東江漂流、三湘四水·東江湖文化旅遊街(含東江湖奇石館、攝影藝術館、人文瀟湘館),還有仿古畫舫、豪華遊艇游湖及驚險刺激的的水上跳傘、水上摩托等。
景區是一個以森林和湖光山色為主,兼有豐富人文旅遊資源的旅遊勝地。境內峰青巒秀,溪幽湖闊,名勝古跡眾多。東江水庫景區以自然風光為主,集雄山、秀水、奇石、幽洞、島嶼、漂流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於一體,具有種類齊全,品位較高,綜合性較強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