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生態建築
① 什麼是可持續建築,和綠色建築有什麼區別,還有啥是智能建築
智能建築:
指通過將建築物的結構、系統、服務和管理根據用戶的需求進行最優化組合,從而為用戶提供一個高效、舒適、便利的人性化建築環境。智能建築是集現代科學技術之大成的產物。其技術基礎主要由現代建築技術、現代電腦技術現代通訊技術和現代控制技術所組成。
區別:
1、概念不同
可持續建築是查爾斯·凱博特博士1993年提出的,旨在說明在達到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中建築業的責任,指以可持續發展觀規劃的建築,內容包括從建築材料、建築物、城市區域規模大小等,到與這些有關的功能性、經濟性、社會文化和生態因素。
綠色建築是在全壽命周期內,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高效的使用空間,最大限度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建築。
2、理念不同
可持續建築的理念就是追求降低環境負荷,與環境相接合,且有利於居住者健康。其目的在於減少能耗、節約用水、減少污染、保護環境、保護生態、保護健康、提高生產力、有利於子孫後代。
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資源能源短缺、生態環境惡化的挑戰,人類正在遵循碳循環的概念,以低碳為導向,發展循環經濟、建設低碳生態城市、推廣普及低碳綠色建築。
3、原則不同
可持續建築樹立建築材料蘊藏能量和循環使用的意識,避免使用高蘊能量、破壞環境、產生廢物以及帶有放射性的建築材料、構件。
綠色建築在建築設計、建造和建築材料的選擇中,均考慮資源的合理使用和處置。要減少資源的使用,力求使資源可再生利用。節約水資源,包括綠化的節約用水。
② 節能建築與綠色建築的關系與區別
節能建築和綠色建築從內容、形式到評價指標均不一樣。具體來說,節能建築是符合內建築節能設計標准容這一單項要求即可,而綠色建築涉及六大方面,涵蓋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室內環境和物業管理。
綠色建築是指在建築物建造和使用過程中,消耗的資源少,消耗的能源低,對環境的影響小的建築。
生態建築是指盡可能的利用當地的環境和自然條件,不破壞當地的環境,確保生態體系健全運行的建築。
可持續建築是指達到或者超過節能設計標准要求的建築。著重滿足建築物能耗指標的要求。
綠色建築、生態建築和可持續建築都應該是節能建築。人們往往把綠色建築、生態建築理解為小區綠化和景觀,這種認識是不正確的。
③ 綠色建築與智能建築有什麼區別
綠色建築是指在建築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提供健康適用、高效使用,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築。綠色建築的基本內涵可歸納為:1減輕建築對環境的負荷,即節約能源及資源;2提供安全、健康、舒適性良好的生活空間;3與自然環境親和,做到人及建築與環境的和諧共處、永續發展。綠色建築的「綠色」並不是指一般意義的立體綠化、屋頂花園,而是代表一種概念或象徵,指建築對環境無害,能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並且在不破壞環境基本生態平衡條件下建造的一種建築,又稱為可持續發展建築、生態建築、回歸大自然建築、節能環保建築等。
④ 綠色環保建築有什麼好處
一、節約能源和資源,減少CO2污染。
築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戶,同時對環境也有重大影響。據統計,全球有50%的能源用於建築,同時人類從自然界所獲得的50%以上的物質原料也是用來建造各類建築及其附屬設施。另外,建築引起的空氣污染,光污染,電磁污染占據了環境總污染的1/3多,人類活動產生的垃圾,其中40%為建築垃圾。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由於大量人口湧入城市,對住宅,道路,地下工程,公共設施的需求越來越高,所耗費的能源也越來越多,這與日益匱乏的石油資源,煤資源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另外,在建築過程中使用的能量,如電能,汽油,柴油等都附屬有CO2的產生。我國處在經濟快速發展時期,人們對高水平生活的追求越來越強烈,這種消費升級使得人們對建築的要求越來越高,人均耗能也越來越高,產生的CO2廢棄物越來越多,這與全球倡導的保護環境理念相違背。以火電為例, 全世界火力發1度電能排放約0.5kg的CO2。我國的火力發電技術不高,初步估算1度電約排放0.7kg的CO2,而我國火力發電量占發電總量的75%左右。建築過程中,還有一些能量是以間接電能的形式出現的,據估算至2020年我國建築能耗將達到10.89億t標准煤,也意味著產生20億tCO2。但是如果推進建築節能,以現在的速度和技術看,屆時將減少1/4的標准煤燃燒,這將大大緩解地球溫室效應產生的壓力,也極大的保護了其他資源。
二、綠色建築提供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
綠色建築是生態建築、可持續建築。綠色建築能夠提供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是由其本身的性質決定的。其內容包括以下幾部分:建築本體、建築內部、建築外部以及其環境生態功能系統、建構社區健康安全的穩定生態服務與維護系統。
a.室外環境。綠色建築在整體設計上講究科學,集成綠化配置、通風和採光的設計上都強調自然化,對於圍護結構採用低耗能材料,在太陽能利用、地熱利用、中水利用、綠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術的使用上,具有選址規劃合理、資源利用高效循環、廢物排放減量無害、節能措施綜合有效、建築功能靈活適宜、建築環境健康舒適六大特點,充分展示人文與建築、環境及科技的和諧統一。
b.室內環境。這些環境本質上決定著人們的舒適度,而通過綠色建築,可以充分利用一切資源,因地制宜,從規劃、設計、環境配置的建築手法入手,通過各種綠色技術手段合理地提高建築室內的舒適性,同時保障人的健康生活,給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質量。
來源於問問我
⑤ 綠色建築指的是什麼
綠復色建築是指在建築制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 、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提供健康適用、高效使用,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築。綠色建築的基本內涵可歸納為:
1減輕建築對環境的負荷,即節約能源及資源;
2提供安全、健康、舒適性良好的生活空間;
3與自然環境親和,做到人及建築與環境的和諧共處、永續發展。
綠色建築的「綠色」並不是指一般意義的立體綠化、屋頂花園,而是代表一種概念或象徵,指建築對環境無害,能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並且在不破壞環境基本生態平衡條件下建造的一種建築,又稱為可持續發展建築、生態建築、回歸大自然建築、節能環保建築等。
⑥ 生態建築的經典案例
簡介:
1. 建築師:楊經文
2. 建成日期: 1992年8月
3. 地點:馬來西亞
4. 建造費用: 590萬英鎊
5. 主要特徵:
30層(163米)高圓柱體塔樓
6. 氣候區:亞熱帶
主要(生態)設計特徵:
1. 空中花園從一個三層高的植物綠化護堤開始,沿建築表面螺旋上升。 (平面中每三層凹進
一次,設置空中花園,直至建築屋頂)
2. 中庭 使涼空氣能通過建築的過度空間。
3. 綠化種植為建築提供陰影和富氧環境空間
4. 曲面玻璃牆在南北兩面為建築調整日輻射得熱量。構造細部使淺綠色的玻璃成為通風濾過器,
從而使室內不至於完全被封閉
5. 每層 辦公室都設有外陽台和通高的推拉玻璃門以便控制自然通風的程度
6. 所有樓 電梯和衛生間都是自然採光和通風
7. 屋頂露台由鋼和鋁的支架結構所覆蓋,它同時為屋頂游泳池及頂層體育館的曲屋頂(遠期有安
裝太陽能電池的可能性)提供遮陽 和自然採光
8. 被圍和的房間形成一個核心桶,通過交流空間的設置消除了黑暗空間
9. 一套自動檢測系統被用於減少設備和空調系統的能耗 大別山主峰景區的建築以全新的生態理念設計出了目前世界上規劃最大的綠色生態建築群,由於景區的設計者希望它能夠成為人類文化遺產,因此這組建築已經超越了某種單一文化的限制,對於來源不同的遊人來說,景區的建築成為他理想中的文化差異性建築。度假村建於海拔950米,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含量極高,這里的建築物彷彿都是從大別山深山裡長出來的房子,當然不是長出來的土裡土氣的房子,度假村的建築以前衛建築的風格和原生態的環境相互映襯,建築物和天然物的融為一體,樹從屋頂破出,石在牆中生衍,水從房中潺流。整個度假村三面環山,實現了山、石、木、竹、水、玻璃和鋼鐵的完美結合,凡來此一游的人,無不流連忘返,稱贊備致。
度假村也遵循了「在保護前提下的開發」的原則,只不過「景觀保護 環境保護 文化保護」在這里現得更加充分。
度假村的總台,門口的二個立柱是天然的園木,據說若干年前,當地村民砍下後嫌材質太硬,無法加工,也就沒有使用,在門口路邊的水溝里腐爛了十幾年,其精細優美的紋理了也因此自然顯露出來。進入總台,讓人覺得進入了一個石頭和木頭的世界,為了體現這里的原始生態環境,總台的檯面、房屋立柱等也使用了原木,為了讓原木展現出真實的木感,保留了木材自身的原始形狀,甚至連樹木本身的裂紋也未加修飾,就是這些供遊客休息的木凳也都是由天然樹樁做成的。
總台內的壁爐設計也獨具匠心,既保持了人們所熟悉的壁爐造型,也融入一絲現代化造型元素。她讓我們在試圖追溯山頂洞人生活的同時,不失現代審美的坐標。
總台里的這棵樹,它從房中穿頂而出,扶搖屋脊,讓有生命的植物穿過了無生命的建築物,可為巧奪天工,但它更是一個保護生態的符號,提醒人們要保護自然。 度假村客房的設計,也有類似快捷酒店一樣的簡易客房,所不同的是,走出窗外,你看到的不是林立的高樓,而是風景如畫的原始生態大別山。
連接每棟樓的是迴廊,雖布局為中式傳統,但做法簡約時尚。
有的客房區入口是玻璃展櫃區,裡面陳列的是大別山人曾經使用過的勞動工具和生活用品。樓與樓之間,偶爾會有一塊大石橫卧廊中,稜角鮮明的大石,濕潤天氣時,綠色苔蘚鋪於表面,推開房門,剎那間,會有誤入密林深處,身處巨石林立的錯覺。憑欄處,小橋流水,情趣盎然。房屋結構隨山勢高下起伏,連接山頂。客房掩映於山水竹林之間,進退起伏.錯落有致。山石兀立,澗壑隱現。水聲、蟲鳴、鳥叫,觀星星,遠離喧囂、享受獨處.。
由於度假村位於海拔950米的高山上,因此氣溫要比平原地區低十度左右,夏天這里是避暑勝地,在房間內,基本不用空調,僅有的一台風扇,炙熱夏季午間時刻,也僅需開十分鍾足矣。冬天,客房內的配有取暖設備,室外冰天雪地,室內溫暖如春。大別山莊度假村還擁有野營基地一處,可以同時容納150人。大別山野營基地群山環繞,夜晚降臨之際,東面可欣賞山莊的夜景,西方可欣賞群山朦朧中,鄉鎮村莊的燈火闌珊,遠眺群山疊嶂,遊客可根據自身情況,入住軍營帳篷或者租賃情侶帳篷,也可自帶帳篷。開完會,享受完燒烤聚會之後,約上三五好友,在公共帳篷里盡情玩耍,游戲娛樂。盡情感受友誼間的快樂,享受人生,品味自然! 大別山莊度假村擁有完備的會務設施。獨立的會議中心樓層,具有前衛建築的風格,前有水面,似漂浮在水上,後有靠山,使得會務中心掩映在山水之間,透過會議室的全景玻璃,看窗外的風景,就是一副讓人身臨其境的風景畫。
會務中心共有四個不同的會議廳,如果同時開會,可以容納五百多人。其中35人的課桌式會議室一間,45人的洽談式(環形)會議室一間,130人的多功能會議室一間,300人的休閑劇場一間,此外,在客房區,還配有10-14人的分組討論式會議室七間。 大別山莊度假村餐廳,分為兩個部分,一樓是餐飲大廳,可容納200人同時就餐,餐飲大廳格局和布置,類似於一間天然的博物館,兩邊是「展廳專櫃」,「專櫃」內陳列的是大別山根雕,形態各異的根雕以最原始的形象呈現在顧客面前,大廳的中間是「展台」。根據需要,度假村的餐廳提供桌餐或自助餐,餐飲二樓有雅座包廂五間,大包廂一間,可容納25人就餐,被譽為「大別山第一桌」。此外,還有形式多樣的各種露天和走廊餐廳,設計風格別具特色,充分地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
隨著華電萊州發電有限公司第二台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機組投產,我國首座智能化生態電廠一期工程全面投產,年發電量將達110億千瓦時,有效地填補了我國東部沿海電力缺口。同時,以此為標志,華電集團發電裝機容量突破1億千瓦。
中國華電集團公司總經理雲公民介紹,萊州項目共規劃裝機容量8×100萬千瓦,一期工程共兩台100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機組。項目的設施全部依靠三維數字化設計予以實現,對生產、經營全過程在線可控,可實現無人值守,是國內首座智能化生態電廠。
⑦ 如何理解綠色智能建築的內涵樓宇智能化技術的發展趨勢如何
綠色智能建築是指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動空間,同時實現高效率地利用資源、最低限度地影響環境的建築物。
「智能與綠色建築」將環保技術、節能技術、信息技術、網路技術滲透到居民生活的各個方面,即用最新的理念,最先進的技術和最快的速度去解決生態節能與居住舒適度問題。這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概念,這一概念應貫穿於建築物的規劃、設計、建築、使用以及維護的全過程,覆蓋建築物的整個生命周期。其內容包括:綠色建材,建築設施,建築智能化系統,智能化家居及小區管理系統,建築和交通監控管理系統,建築環保,管理和輔助決策系統。總之「智能與綠色建築」不僅僅是遮風避雨,享受環境和振作精神的場所,也不光是與周圍環境相隔絕的包廂,而是成為環境的一部分,與之共同構成和諧的有機系統,不管是城市還是郊區都是如此。
樓宇智能化技術的發展趨勢:
1、 模擬技術向數字技術的過度
2、傳輸系統從專有網路向IP網路轉變
3、系統集成度更高
4、外觀更加美觀
5、操作更加簡便
⑧ 我打算自考專科本科,以後想設計建造智能生態建築、垂直城市就像英國無盡城、東京X-SEED這樣的擁有
首先,這是建築學專業的設計成果……但你說的這些生態智能城市完全在設想狀態,只存在於國外某些設計競賽或課題中……不管你上哪個本科都不會教這個要到研究生,知識儲備才可能到……其次,這是建築學專業的范疇,也包括市政、規劃等專業的交叉支持……自考建築學、城市規劃專業較為合適這個理想
⑨ 什麼是生命建築
如今,建築物智能化、仿生化的程度越來越高,學術界新近出現的生命建築構想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何謂生命建築?1994年,15個國家的科學家在美國聚會,提出運用新材料和新技術,建築與生物界相仿的、能感受外界和自身變化並作出反應的建築物,這就是生命建築。
生命建築的基本特徵有:
生命建築具有「肌肉」,對外界變化能很快作出反應。橋梁損壞的主要原因,是車輛在行駛中產生的共振,損壞的薄弱環節是用不同材料合成的梁。而用能自動收縮和舒張的智能材料,如電熱控制的記憶合金,就可改變梁內部的力和形狀,使梁的振動頻率變化,使橋梁承受振動的能力增高10倍。正在研究中的其他「肌肉」材料還有壓電陶瓷、磁致伸縮材料、電磁流變液體等,它們已經在一些建築上試驗成功。
生命建築有能獲得「感覺」的「神經」。加拿大和美國科學家將光纖維或壓電聚合物製成厚僅200~300微米的壓力感應薄膜,並把這種「神經」埋在房屋、道路、橋梁中。這種「建築神經」不僅能「感覺」到整座建築或橋梁內部的受力變化,甚至能感應檢測到一輛汽車開過時,橋梁所受的震動和橋的變形。如果橋梁產生裂縫,「神經」信號就會中止,從而便於預防,並能及時查出建築的隱患所在。
生命建築要有能自動調節控制的「大腦」。在一座大型生命建築或橋梁內,會有許許多多的「神經」和「肌肉」材料埋在關鍵部位,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也十分繁復,需要有一個控制和協調的中心,這就是生命建築的「大腦」——一台大型電腦,它具有能判斷、決策並進行協調的程序,對重要程度不同的部位所傳遞的信息,作出迅速的反應和處理。
這便是由系統控制、人工神經網路和大腦所代表的未來生命建築的主要特徵。建築設計師指出,如果沒有人工生命的控制中心,由無數光纖感測器、驅動執行器堆砌起來的建築很可能是一座「代價昂貴,行為愚蠢的結構」、「像一個患腦溢血的病人」。
當地震和風暴造成建築物大幅振動進而摧毀建築物時,生命建築就能在災害發生時保護自己,生存下來。近年來,日本發展了智能化的質量阻尼技術。地震發生時,生命建築中的驅動器和控制系統會迅速改變設在建築物內的阻尼物(如流體箱)的質量,從而改變阻尼物的振動頻率,以此來抵消建築物的振動。這種方法也可以減小超高大廈和懸掛式橋梁因風力引起的搖擺。
美國正在研究地震發生時怎樣讓生命建築之間能自動伸出各自的驅動阻尼器,並連接在一起,就像人在搖晃的船甲板上手拉手一樣,不易傾倒。
地震造成的建築振動往往有若干個振動周期,美國科學家用化學混沌動力去干擾和破壞這樣的周期振動,使建築物的破壞性大幅振動轉變為無序的能量分散的混沌運動。這如同一個振動著的音叉與一個率亂運動的小物體相遇,音叉的有序振動會變成雜亂無章的振動。這是一種以少量能量去影響和減少巨大能量對結構破壞的有效途徑。
生命十分可貴,康復對於生命而言十分重要。美伊利諾斯大學已研製出生命建築自我康復的方法。它的執行元件是充有異丁烯酸甲酯粘結劑和硝酸鈣抗蝕劑的小管;當生命建築出現裂縫時,小管斷裂,管內物質流出,形成自愈的混凝土結構。這個方法已獲成功。這完全像人體血液中的血小板,能夠自動堵塞創口,使肌體康復。
生命建築是模擬生命而設想的,它具有生命的基本模式和功能,是一種地地道道的未來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