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宮水庫
A. 北京周邊野釣的地方,求推薦!n
海淀區:上庄水庫
上庄水庫坐落在北京西北郊,距離城區30公里。上庄水庫是由舊河道築攔水而成的,全長約4公里左右,庫區彎彎曲曲,寬窄不一。上庄水庫與稻香湖本是一橋之隔的同一水道,水體相連。由於上游湖段水較淺,下游庫段水較深,因而常年有魚從上游藝機來到庫區窩居繁衍,魚的密度較其他大型水庫自然也大些。庫中魚種類繁多,有鯽、鯉、草、鰱、鱅、鯰、黑和鱖魚等,其中最大的鯉魚可達5公斤以上,500克左右的鯽魚也不少見。
特色:離市區最近,野釣天堂
周邊景點:百望山森林公園 圓明園
公交:北宮門坐303路公交車到水庫南口下車;或在安河橋北乘512路公交車到水庫南口下車。前行100米即可見水庫大橋。自駕從八達嶺高速路北安河出口出,沿北清路向西,見到上庄的指示牌右轉前行即可。
京郊釣魚燒烤相關推薦:
北京釣魚好去處 通州六大垂釣地推薦(圖)
北京周邊釣魚好去處 隱在青山綠水間(圖)
北京五一燒烤好去處盤點 周邊8大自駕燒烤風景勝地(組圖)
北京水庫燒烤露營好去處 在京郊享受一份悠閑
豐台區:青龍湖公園
北京青龍湖公園,是距京城最近的「一盆清水」,集健身、休閑、娛樂、度假於一體,為人們提供了一處理想的郊野休閑場所。北京青龍湖公園,位於京郊豐台區王佐鎮境內,園區以郊野休閑為特色,依山傍水,林木茂盛,綠草如茵,綠化面積達到80%,多年生植被蔥綠,樹木品種繁多。遠觀青山如畫,群峰峻秀,近看湖面平靜寬闊,碧波盪漾。清晨朝霞映翠,傍晚龍湖夕照。春季來臨常有成群的天鵝、白鷺/野鴨在湖中嬉戲,生態環境十分優美。負氧離子的含量比市區要高出幾倍,是人們假日休閑度假的好地方。
特色:交通方便,設施完備
周邊景點:八一影視基地 千靈山
公交:乘978路(大紅門橋北-青龍湖)青龍湖終點站下車。自駕京石高速王佐南宮出口,出口向北第二個紅綠燈左轉向西直行即到達青龍湖公園。車行40分鍾左右,不包含堵車時間。
懷柔區:神堂峪
神堂峪自然風景區位於懷柔縣境內,距北京65公里,融山川、河流、奇峰、怪石長城及民俗為一體,是供人們旅遊、娛樂、休閑和周末度假的綜合性游覽區。
特色:虹鱒魚、服務成熟
B. 南宮的自然資源
南宮是全國缺水最嚴重的縣(市)之一。 南宮湖位於城區西北角,為古洚水河道,後改造建成人工湖,水庫面積2780畝,蓄水面積2400畝,庫底高程21米,最大蓄水量800萬立方米,是南宮地上水資源主要地表水水源地。
全市地下水資源量3500萬立方米左右,地下水質良好,淺層淡水水質礦化度不到2g/L,pH值在7.5—8.0之間,屬中性水,灌溉系數大於8。深層淡水水質礦化度在0.8—1.1之間。南宮地下水庫位於清涼江以北,溹滬河以東的黃(河)、清(河)、漳(河)故道帶上,庫區面積206平方公里,年可存儲水量1.12億立方米。 太陽能資源
南宮為太陽能資源的中等類型區,常年日照總時數平均2668.5小時,年日照率為60%,太陽幅射量平均年總量127.2千卡/平方厘米,其中春、夏、秋、冬四季分別為39.5千卡/平方厘米、39.9千卡/平方厘米、26.9千卡/平方厘米、20.8千卡/平方厘米。
風能資源
南宮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為風能季節利用區,春季多風,冬季次之。風能密度在50-100瓦/平方米之間,可利用風力為49.86%。大於或等於3米/秒的風速,全年累計4386小時,大於或等於5米/秒的風速,全年累計3072小時。
C. 北京哪裡有可以釣魚的自然水域
大些的水庫應該算是自然水域了,我所知道的有密雲水庫、官廳水庫等。
D. 武漢,南宮,長沙中三角由於淡水漁業發達被稱為什麼
被稱為魚米之鄉
中國長江三峽以東的中下游沿岸帶狀平原。北接淮陽山,南接江南丘陵。地勢不低平,地面高度大部在50米以下。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漢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稱兩湖平原)和江西鄱陽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長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以及江蘇、浙江、上海間的長江三角洲,其中長江三角洲地面高度已在10米以下。平原上河汊縱橫交錯,湖盪星羅棋布。著名的洞庭湖、鄱陽湖、太湖、高郵湖、巢湖、洪澤湖等大淡水湖都分布在這一狹長地帶。向有「水鄉澤國」之稱,盛產魚、蝦、蟹、菱、蓮、葦。氣候溫和,無霜期240~280天,江南可種植雙季稻,糧、棉、水產在全國占重要地位,素稱「魚米之鄉」。
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油菜氣候大部分屬北亞熱帶,小部分屬中亞熱帶北緣。年均溫14~18℃,最冷月均溫0~5.5℃,絕對最低氣溫-10~-20℃,最熱月均溫27~28℃,無霜期210~270天。農業一年二熟或三熟 ,年降水量1000~1400 毫米 ,集中於春、夏兩季。地帶性土壤僅見於低丘緩岡,主要是黃棕壤或黃褐土。南緣為紅壤,平原大部為水稻土。農業發達,土地墾殖指數高(上海62.1%,江蘇45.6% ),是重要的糧、棉、油生產基地。盛產稻米、小麥、棉花、油菜、桑蠶、薴麻 、黃麻等。
河汊縱橫交錯 ,湖盪星羅棋布 ,湖泊面積2萬平方千米 ,相當於平原面積 10% 。兩湖平原上 ,較大的湖泊有1300多個,包括小湖泊例如鄂東南地區策湖,共計1萬多個,面積1.2萬多平方千米,占兩湖平原面積的20%以上,是中國湖泊最多的地方 。有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等大淡水湖,與長江相通,具有調節水量,削減洪峰的天然水庫作用,產魚 、蝦、蟹、蓮、菱、葦,還有中華鱘、揚子鱷、白暨豚等世界珍品,水產在中國占重要地位,素稱魚米之鄉。是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有上海市、南京市、武漢市、南昌市、蘇州市、連雲港市、無錫市、常州市、鎮江市、揚州市、泰州市、南通市、鹽城市、上饒市、蕪湖市、長沙市等城市。
長江中下游平原在長江三峽以東,淮陽山地和黃淮平原以南,江南丘陵及閩浙丘陵以北,由長江及其支流沖積而成.跨贛,鄂、湘、皖、蘇、浙六省和上海市,是我國三大平原之一。它包括兩湖平原、鄱陽湖平原、皖中平原、長江三角洲等四部分。中游平原地區比較寬廣;下游地區的平原多沿江伸展,形狀狹長,這里地勢平,河道彎曲,湖泊密布,向有「水鄉澤國」之稱。是我國主要農業區,平原上的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和巢湖是我國著名的五大淡水湖。
E. 我想知道地下水庫的知識,誰能告訴我一下謝謝了。
0 前言
地下水庫不同於地下水人工補給,它不是地下水資源超采後的一種補救措施,而是一種有目的、主動性的儲存、調節和利用地下水資源的一種工程措施。本文在總結山東地下水庫實踐的基礎上,並結合國內外其它的地下水庫,分析探討地下水庫的基本問題,初步構造了地下水庫設計理論框架,最後簡單介紹了山東王河地下水庫的設計情況。
1 地下水庫的發展簡史
地下水庫的發展離不開地下水人工補給的歷史,美國、荷蘭、俄羅斯等國家自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就開始了大規模的人工補給地下水實踐。如美國加州沿海岸線一帶的注水井,每年回灌處理後的幾十億方地下水,阻止了海水的繼續入侵。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濱海砂丘人工補給設施,利用洪水季節淡化萊茵河水,注進天然入滲井和大井,年回灌量達4000萬立米。俄羅斯編制了地下水回灌系統設計及工程運行指南。可以說國外地下水人工補給的技術是比較成熟和先進的。我國大規模的地下水人工補給始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上海為解決地面沉降問題,進行了深井回補地下水的實踐。
隨著地下水人工補給的發展,地下水庫由設想變為現實。日本於1972年在長崎縣野母崎町樺島建成了第一座地下水庫,盡管僅9000立方米的庫容,畢竟是世界上早期的地下水庫。1975年在河北省興建的具有深井回灌系統和開采系統的南宮地下水庫,卻標志著我國地下水庫的開始。近年來,我國北方地區為解決乾旱和海水入侵問題,又興起了建造地下水庫的高潮,北京進行了西郊地下水庫的試驗,山東從1990年開始,先後興建了黃水河地下水庫、王河地下水庫和大沽河地下水庫等,遼寧省也修建了龍河地下水庫、三澗地地下水庫,南方貴州省也興建了普定縣馬官地下水庫等。可以說我國的地下水庫建設技術和水平達到和超過了世界先進水平,地下水庫將是我國繼地表山區水庫、平原水庫之後興起的又一類重要的蓄水水利工程。
2 地下水庫基本概念和分類
2.1 地下水庫的基本概念
在國外上,地下水庫(groundwater reservoir)是一個水文地質學術語,除指地下水庫意思外,還含有地下含水層(aquifer)的意思,地下水庫(groundwater reservoir)與地下含水層(aquifer)具有相似的意思。而我國早期的「水文地質學」中,沒有地下水庫的概念,只有含水層、含水構造等專業術語。
我國學者提出的地下水庫定義:林學鈺1984年提出「地下水庫是一個便於開發和利用地下水的儲水地區,具有多種功能,包括水的供給、儲存、混合和輸送」[1]。趙天石2002年提出:「地下水庫是利用地殼內的天然儲水空間,儲存水資源的一種地下水開發工程。」[2]。杜漢學2002年提出:「地下水庫就是指存在於地下的天然大型儲水空間。」[3]。水文地質術語中,將地下水庫定義為地下儲水層。而有些學者認為:將一些地區的厚大含水層或大型儲水構造應命名為「地下水庫」。
可見,國外沒有將地下水庫和地下含水層的概念區別開來,國內雖將地下水庫與地下含水層的概念區別開來,但沒有一個嚴格的定義,有時又將地下含水層與地下水庫混為一談。
地下水庫的概念是相對地表水庫而言的。地表水庫不同於地表湖泊,在於地表水庫具有人為地攔蓄和調節地表水流的功能。與此類似,地下水庫不同於地下含水層,在於人為地干預了地下水流的天然調節能力和擴大了地下含水層的蓄水能力。籠統地將厚大含水層或大型儲水構造命名為「地下水庫」是不科學的,從水利工程的角度來講,可將天然的厚大含水層或大型儲水構造命名為地下湖。
從水利工程定義地下水庫的概念:地下水庫是利用天然地下儲水空間興建的具有攔蓄、調節和利用地下水流作用的一種水利樞紐。這個地下水庫的定義包含三層意思:一是地下水庫位於天然地下儲水空間中,這里的天然地下儲水空間一般指地下含水構造,地下儲水空間由岩體和鬆散堆積層中的孔隙、裂隙和溶隙組成;二是強調地下水庫具有人為地攔蓄和調節地下水流的作用;三指明地下水庫是一種水利樞紐,說明地下水庫是具有多種用途的水利工程。
2.2 地下水庫的分類
我國地下水庫的分類,最初由林學鈺按工程構築形式將地下水庫分為有壩、無壩和混合類型三種。趙天石結合遼寧省的特點,根據地下水庫的介質、地貌成因、位置、人為開采情況將遼寧省的地下水庫劃分為五種類型:調蓄型、開采漏斗型、河谷型、陸地岩溶型、濱海岩溶型。下面提出另外幾種分類方法。
從地下水庫分級管理的角度,按地下水庫有效庫容的不同,可將地下水庫分為大型(大於1億m3)、中型(0.1~1億m3)、小型地下水庫(小於0.1億m3)。應該強調這里的庫容指有效地下庫容,即地下水庫中參與調節的那部分地下庫容。與地面水庫不同,地下儲水空間的深度可超過幾百米,深層地下水有可能占據大部分庫容,而從經濟、環境和生態學的角度出發,僅能讓有限深度內的地下水參與水庫的調節,用總庫容難以真實地反映地下水庫的實際規模。
根據儲水介質的不同,可將地下水庫分為鬆散介質、裂隙介質、岩溶介質和混合介質地下水庫。這是強調的是,由於儲水介質的不同,地下水的分布特徵也不同,地下水動力性質也不同,所採用的地下截滲、回灌、開采工程也會不同。如對於鬆散介質地下水庫,庫區內含水層分布相對均勻,一般採用板牆、防滲膜截滲,對回灌及開采工程布局限制較少;對於裂隙介質地下水庫,庫區內含水層隨斷裂構造分布,灌漿截滲、回灌及開采工程布置受限於斷裂構造;對於岩溶介質地下水庫,庫區內含水層分布由岩溶發育特點決定,一般採用級配灌漿、築壩(地下河)截滲,回灌及開采工程布置受限於岩溶構造。
根據地下水埋藏條件,又可將地下水庫可分為潛水、承壓水和潛水—承壓水混合地下水庫。這是考慮地下水壓力水頭的差異會影響到地下水回灌工程和地下水開采工程。此外,還可以根據地下水庫的用途進行分類等。
綜上所述,從不同的角度,地下水庫分類也不同,但按照儲水介質進行分類,最能反映地下水庫特徵,具有實用性,上面提到山東、遼寧已建成的地下水庫大部分屬於鬆散介質地下水庫,而貴州馬官地下水庫則屬於岩溶介質地下水庫。
3 建立地下水庫的基本條件
建立地下水庫最基本的條件有兩個:一是需要有足夠的天然地下儲水空間;一是需要有充足的水源。這也是建立地下水庫的兩個必要條件。此外,還應考慮可持續條件、環境條件和生態條件等,特別是環境條件有時會成為建立地下水庫的決定因素。
地下儲水空間構成地下水庫庫容,天然地下儲水空間一般指各種地下含水構造,如洪積扇、沖積扇、地下岩溶等,地下水庫的庫容由庫區內岩體和鬆散堆積層中的孔隙、裂隙和溶隙等組成。地下水庫庫區由庫區邊界所圍成的相對封閉的地下空間組成,庫區邊界包括進水邊界、泄水邊界以及由地下水分水嶺、地下壩或不透水帶組成的隔水邊界。
水源是形成地下水庫的決定性條件。水源通常指本流域或跨流域調水引來的沒有污染的地下水、地表水,以及由廢水的再利用得到的中水、礦坑排水等。地下水庫最主要的特徵就是實現了人工調節地下水流,它包括三種調節措施:一是通過建造地下截滲工程抬高地下水位,截住和多蓄地下水;二是通過人工入滲補源工程,增強了地表水轉化為地下水的能力;三是通過地下水開采,預留了地下蓄水空間,相應地增大了地下水的蓄水量。
環境因素是決定地下水庫能否興利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指庫區污染、地表水回灌等環境因素對地下水水質的影響,被污染的地下水庫是沒有經濟效益的;另一方面是指建立地下水庫後地下水位變化是否帶來不利的環境問題,地下水過高、過低都會影響庫區內作物的生長,地下水位的大幅降低會產生地面沉降等。
可持續條件是指建立地下水庫不是一次性的,應滿足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生態條件指建立地下水庫是否會對植物、生物的生存帶來不良的生態問題。
3.1 地下水庫設計理論框架
地下水庫的設計理論可稱為地下水庫工程學。它是研究如何利用地下儲水構造蓄水、興利和防止災害的一種水利工程學。水利工程學、地下水動力學、水文地質學、地下水水文學等學科的發展為地下水庫工程學的建立奠定理論基礎,國內外陸續興建的地下水庫工程為地下水庫工程學的建立提供了豐富的實踐基礎。
地下水庫工程學是水利工程學、地下水動力學、水文地質學和地下水水文學等專門學科在地下水庫領域的應用和發展,既有別於各專門學科而自成系統,又不能代替各專門學科作用,更不能完全脫離各專門學科而單獨發展。地下水庫工程學的設計理論框架有:
(1)地下水庫的建庫理論。主要研究適宜建造地下水庫的儲水構造、水源,以及研究適宜建庫的環境、生態、可持續發展條件。
(2)地下水庫地下水水文學計算理論。主要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和運動規律,地表水、包氣帶水和地下水的三水轉化規律,地下水的動態特徵和水均衡理論,地下水資源的計算和評價。
(3)地下水庫回灌和開采理論。回灌理論主要研究地下水回灌的機理、地下水回灌優化理論、回灌量的計算理論、回灌補給條件下地下水動態的規律等。開采理論主要研究地下水的開采機理、地下水開采優化理論、地下水開采量計算理論、開采條件下地下水動態的規律等。
(4)地下水庫建築物設計。包括①地下截滲工程,又稱地下壩,用於截斷地下潛流,形成庫區不透水邊界,可採用各種地下防滲牆、地下防滲薄膜、灌漿帷幕(岩體灌漿),築壩(對岩溶地下河而言)等方法進行截滲。②地表水回灌工程,主要指滲井、滲渠、回灌池(坑)和其它形式的入滲建築物。③地下水開采工程,主要指開采井和集水廊道等。④地表水攔截工程,主要指閘、堰、壩等擋水建築物。⑤地下水泄水工程。主要指用於排泄庫區內多餘地下水和殘留物等。⑥地表排污工程。⑦潮水攔截工程。⑧庫內殘留鹹水體的處理工程。⑨地下水監測設計等。
(5)地下水庫環境影響和生態保護設計。包括庫區環境因素評價,因建立地下水庫而引起的生態、環境問題評價,如地表水回灌對地下水水質的影響等。
(6)地下水庫經濟效益分析和評價。
3.2 地下水庫設計實例
王河地下水庫位於山東萊州市王河下游,是依王河興建的鬆散介質地下水庫,建庫的主要目的是補給持續消耗的地下含水層,防止海水入侵和三山島鎮城市供水。地下水庫組成詳見圖1。
圖1 王河地下水庫工程布置圖
建庫條件分析:庫區內分布的沖洪積形成礫質粗砂層形成地下儲水空間,穿過庫區的王河是地下水庫的主要補給水源。
地下水庫的組成:(1)、地下壩,包括地下截滲西壩、北壩和副壩,全長13.6公里。(2)、回灌工程包括三部分:由王河河道內機滲井、人工滲井滲渠組成的河道地下回灌工程,由引水渠道內機滲井、回灌坑(尹家人工湖)組成的渠道地下回灌工程,由西由閘、院上閘和過西橡膠壩組成的河道表面蓄水入滲工程。其中機滲井為穿透整個含水層的濾水管井,人工滲井滲渠為挖穿表層弱透水層的井渠組合,回灌池為一廢棄的砂石坑。(3)、地下水開采工程由兩部分組成:沿庫區分布的灌溉用機井和水源地井群。(4)、地下水監測系統由兩部分組成:用於監測地下壩防滲效果的地下水位測壓管和用於監測庫區地下水位、水質狀況的監測井。
王河地下水庫是鬆散介質地下水庫的典型代表。它包含了地下水庫最主要的四個組成部分:即地下截滲工程、地表水回灌工程、地下水開采工程和地下水監測系統。
4 結語
以上初步討論了地下水庫基本概念、分類、建庫基本條件,以及地下水庫設計理論框架,並通過實例加深了對地下水庫基本概念和設計理論的認識。隨著地下水庫工程實踐的日益豐富,人們對地下水庫的認識會不斷深化,地下水庫的設計理論也會不斷地豐富和完善。
F. 人工水庫水抱山的墳地好嗎
我認為人工水庫高山本地是非常好的,因為在墳地周圍有水系,這樣才能夠養水系和墳墓中的一些氣息。
G. 連江有什麼地方好玩
連江
定海古城
定海古城:定海古城位於連江縣東部海邊,為明清時期的沿海邊防重鎮。古城周圍有十三沙灘、三十六礁嶼和馬祖眺勝等自然景觀,還有元代烽火台,明代九龍禪寺、古城堡、抗倭五忠墓、抗倭記事碑、倭頭坡、古琉球商人墓、波斯摩尼教石刻、明清古宅、天後宮、城隍廟、真武殿、三官堂等歷史文化古跡。此外還有那些「備戰年代」遺留下來的幾十公里長,縱橫交錯的掩體、坑道和炮台,別具奇觀。去定海最好先乘車到連江,然後換車到筱埕,再雇車去定海。
青芝寺
青芝山位於連江縣涫頭鎮西側,又名百洞山,相傳因山上盛產青色靈芝,又因山勢奇偉,岩洞眾多而得名。海拔150米。由青芝、閩海觀日、青峰、龜山4個景區組成的青芝百洞山風景區,總面積11.37平方公里。山上岩秀石奇,樹深林幽,有一湖、二室、二台、四泉、五峰、十洞、三十九石、四十四岩等108個景點。而青芝寺是明萬曆四十年(1612)工部左侍郎董應舉在山中所建寺院,1931年毀於火災,1934年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重建。青芝山是歷代名人墨客聚會之所,至今還保存明代以來摩崖石刻72處,還有林森公館「嘯余廬」和他的藏骨塔。
五里亭—連江魁歧村----南宮水庫----覆釜寺----覆釜山(534M)----青峰寺----青芝寺—琯頭鎮乘車返。
費用: 11元。
五里亭—連江魁歧村車費6元,琯頭—福州車費5元。
攻略:
五里亭省腫瘤醫院乘到連江縣的車,在過琯頭嶺隧道約兩三公里,公路右邊有座大廟(屬連江魁歧村)下車,對面一條小路上行。沿土路走近40分鍾擦過南宮水庫,一路上行90分鍾到覆釜寺,可在此午餐。覆釜寺在往上走幾分鍾有座亭子,是個三叉路口選擇右邊石板路往上走10分鍾翻過山凹,下石板路30到分鍾青峰寺,再走一小時到青芝山景區,青芝山又名百洞山,景區遊玩兩三小時。出景區大門兩公里到琯頭鎮104國道邊乘車返福州。
羅源
碧岩寺
碧岩寺:位於羅源灣內碧里鄉近海的嶺頭山腰處,巉岩巨石突兄面起,高數十丈,勢欲撐天,其下有天然洞室,宏敞幽藏。洞室高二十餘米,廣約六百平方米,碧岩寺就構築其中。洞內外名勝古跡甚多,寺史悠久,前人題詠多有佳句。數百年來,一直是羅源縣的一處風景勝地,馳名遐爾。
洞戶正上方高處,仰面可見一樹倒懸,卷校垂干。據寺僧說此樹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雖久歷塵劫,依然繁茂,四季不凋,生機鬱勃。此樹至今未能明其種屬,因恰巧位於山洞中央佛龕之前,特別是九月間開滿白花,其形狀就象是佛前的蓮花燈,俗稱「千葉寶蓮花」。
洞內石縫中,還斜生著一株怪樹。此樹自古以來不沾外界雨露而仍能成活並每年開花結果,果實狀象小梨,味道甜美,名曰「仙果」。
洞頂高高穹隆之上,時時滲出滴滴瀝瀝的泉花,晝夜不絕,微風動處,拋灑如殊,冷然飄墜,素稱「匹岩飛雪」。據說能用嘴接到此水的做生意會發財,但遊客一般都接不到。
匹岩對面一山名卧虎。登臨卧虎山巔,眺望匹岩全貌,恰如醒獅張口銜寺,如鯁在喉,欲吞不下。體育中心有車去碧里,到碧里再雇摩托車去碧岩。
古稱匹岩,在羅源縣城東17公里的雙貴山(俗稱嶺頭山)上。因山上洞額有「回仙岩」三字,隱約可辨,又稱回仙岩;因狀若雄獅怒吼,亦稱獅岩。岩高百餘米,拔地而起,勢欲撐天。岩下有天然洞室,高20多米,廣約600平方米,碧岩寺建在洞室中。寺始建於北宋景德年間(1004~1007年),重修於明清。分為正廳大殿和兩廂僧寮,不施片瓦而雨露不濡。洞內上方縫隙倒生一藤,粗過拇指,長十五、六米,藤尾分枝對稱上翹,狀如蓮花寶座。藤葉四季常綠,九月間開滿白花,俗稱「千葉寶蓮花」。洞左側石罅中,斜生一樹,高僅丈許,終年不沾陽光雨露,卻年年開花結果,果若小梨可食,人稱仙果樹。洞頂清泉飄然而下,日夜不絕,微風動處,拋灑如珠,有「匹岩飛雪」之譽。洞左側一穴曰「金雞籠」。舊時傳聞,「天色將曉,穴中輒聞雞鳴」。左側一石曰「留米岩」。神話傳說,古時每日石縫中都有大米流出,足夠寺僧食用。一日,和尚嫌米流得太慢,把石縫鑿大,結果石縫就不流米了。和尚不死心,把「流米石」改稱「留米石」,希望還有米留在石縫里
陳太尉宮
陳太尉宮:陳太尉宮位於羅源縣北部離城30公里的中房村,建於南宋嘉熙三年(1239年),明嘉靖間毀於倭患,隆慶間(1567—1570年)仍按原結構形式重建。廟宇由正殿、兩廡、戲台、宮門四部分組成,建築面積700平方米,飛檐巍棟,雄偉堂皇。柱之上拱斗相連,構成藻井二米高,圖案優美,設計精巧,造型獨特,歷數百年,飽受風雨侵凌,至今完好,為明代建築藝術傑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