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石板烙鍋
A. 潮州風景
哈哈,一樓介紹地那麼仔細,還是沒有我專業!我復制一下我回復別人的那一段給你吧。這些一天內可以走完
先玩老市區吧——開元寺、甲第巷(民間藝術展覽館)、牌坊街(太平路)、饒宗頤學術館、濱江長廊、廣濟橋(又名湘子橋)、北閣景區。過韓江對岸有一個韓文公祠。此外在橋東郊區有個淡浮院。這些是我給你推薦的潮州特色景點!這些是文化旅遊景點,你可以先查一查資料,了解文化底蘊,該欣賞什麼……
景點門票啊,一般都是10元以內。淡浮院20元、湘子橋60元
美食在開元路、牌坊街(太平路)、下水門街、西馬路(這些路都緊挨著)附近找,路邊很多。潮州的食品不是很貴,看你要多少咯
B. 獨龍族的風俗習慣(作文400字左右)
風俗習慣:
獨龍族人叫「卡雀哇」。是獨龍族一年裡唯一的節日。他們以十二月二十九日為除夕,三十日為新年之首。
相傳很久以前,獨龍江畔生活著兄弟二人。他們自幼失去父母,以深山老林為家,以弩射獵,苦度光陰。一天,兄弟倆身背長刀,手執硬弩,來到擔打力卡雪山上的必拉桶打獵。這天天空烏雲密布,禽獸不出巢穴。待到午後,才見到一隻瘦小的岩羊。兄弟二人,分頭包抄。哥哥迷失了方向,攆進了一個群峰競秀,危岩兀立的高山深谷。
當夜幕籠罩山巒時,弟弟到事先約好的地方等候。可是,等呀等,一彎月亮掛上了高黎貢山的山尖,也不見哥哥的蹤影,弟弟帶著一顆焦慮的心,鑽進深山峽谷,去找自己唯一的親人。不知翻過多少個山頭,穿過多少條急流深澗,整整找了九年零十一個月又二十九天。就在十二月三十日這天,哥哥突然回來了。兄弟倆見面,悲喜交集,哥哥悲切地對弟弟說:「我的好弟弟,不是哥哥忍心把你丟下,自從我們弟兄失散,我被一個惡魔困在龍潭虎穴。惡魔見你尋找哥哥心切,自今天開始,讓我每年十二月三十日回來與你見面。」哥哥接著說,「我們相會的這一天就是歲尾年首,就把它稱作過年吧。」弟弟為了慶賀弟兄散失後的團聚,特地為哥哥准備了用各種珍禽異獸做成的菜餚和用各種穀物做成的米飯。吃罷晚飯,弟弟為能與哥哥相會激動萬分,敲起鍩鑼,燃起火把,請出山寨里的父老兄弟,把這個喜訊告訴大家,讓哥哥和鄉親們一起歡歌樂舞。從此,兄弟相會這一日就成為獨龍族人的獨龍年。
節日里,每個氏族和部落都要集體獵取野物;殺豬羊,獵物分給各家各戶。部落主婦則將年食分送給每個家庭。他們稱為「分食」。過去,在除夕就餐時必須等部落的每一個成員到齊,缺少一人,則不開鍋。歲首清晨,曙光初照,山寨里就響起了鍩鑼。迎接新的一年的來到。早餐過後,人們隨著鍩鑼的敲響,不約而同地來到山寨的曠地,用古樸的習俗,歡慶新年。人們不分年歲、性別、家庭,大家手牽著手,跳起本民族的傳統舞蹈。長老們用編制精巧的獨龍藤器,盛著可口的菜餚,以傳統的方式給每個人分食。一時間,歌唱聲、歡呼聲、舞步聲交織在一起。
無論飲酒、吃飯和吃肉,獨龍族家庭內部都由主婦分食。客人來臨也平均分給一份。
入夜後男子在火塘邊喝酒念祝詞,然後將酒碗拋在火塘上的竹架上,以碗口朝天為吉兆。
獨龍族非常好客,如遇獵獲野獸或某家殺豬宰牛,便形成一種遠親近鄰共聚盛餐的宴會。此外,獨龍族還有招待素不相識過路人的習俗,對過路和投宿的客人,只要來到家中都熱情款待。認為有飯不給客人吃,天黑不留客人住,是一種見不得人的事。他們有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良好傳統習尚,視偷盜為最可恥的行徑。在獨龍族進行一些原始的祭祀活動時,遊客不能參觀祭祀活動。
C. 獨龍族日常飲食習俗有哪些
獨龍族是雲南特有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主要聚居在滇西北的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河谷地帶,一部分散居在怒江兩岸福貢、維西縣。史稱獨龍族為「俅人」或「曲人」。獨龍族內部分為50多個父系氏族,每個父系氏族中又劃分成若干個兄弟民族。獨龍族的傳統生活方式是以家族公社為中心的原始共產制,共同生產,共同佔有生產生活資料。家族長負責處理協調,族人共耕,兒媳輪流煮飯,吃飯時由主婦按人頭平均分配。族人之間親善友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獨龍族青年男女結婚時,習慣喝同心酒,表示白頭到老,永不分離。
獨龍族每年臘月擇吉日過年,是傳統的節日,稱「卡雀哇」。過節時剽牛祭天,敲起銅鑼,跳「牛鍋庄」舞蹈慶祝。
獨龍族的傳統服裝一般穿黑白直條相交的麻布或棉布衣,男子下穿短褲,習慣用麻布一塊從左肩腋下斜拉至胸前,坦露左肩右臂。女子多在腰間系戴染色的油藤圈作裝飾,有紋面的習俗。男女不戴帽,多披頭散發、赤足。現在服飾已有了較大改觀,婦女仿僳僳族穿長袖衣裙,並佩戴彩色料珠鏈串,男子喜歡挎腰刀、弩箭。
獨龍族以農業,採集和狩獵為生。節日里,每個民族和部落都要集體獵取野物,殺獵宰羊,部落主婦將食物分給各個家庭,他們稱為「分食」,也有剽牛活動....
D. 石板上烙餅有點面生是什麼生肖
小時候外婆給我講一個故事,叫猴屁股失火,講述的是猴子屁股上沒毛,坐在燒紅的石磨上燙的,所以,你問的是猴子
E. 石板烙鍋鍋具哪裡能買到
中國、新崛起的兩大種族、鍵盤君、彈幕黨。他們無所不能、無所不在、所向披靡。。沒有天敵、說什麼
F. 木里人的風俗習慣
一、婚俗
在木里境內,居住著藏族的一個分支「旭米」人,他們除了語言上與當地其他藏族稍有差異外,其裝扮、宗教信仰等並無兩樣。他們一妻多夫或一夫多妻的奇特婚俗,至今仍保留相當完整。
二、走婚制風俗
在木里的屋腳鄉境內,至今仍保留著母系氏族的社會形態,家中由女性主事,家庭成員中只有母系的姐妹兄弟和子女。父親是另一個家庭的成員,只有在夜晚才能過門,在清晨則要離去。這便是傳統的「走婚制」形成的家庭格局。
三、燃燈節
木里的藏族人民,在每年的藏歷十月二十五日的燃燈節,都會點燃明燈、念誦經文,來紀念緬懷雪域智者頂嚴、文殊化現、第二佛陀宗喀巴大師。
四、布扎舞
木里的藏族人民都會跳布扎舞。布扎舞的上身有鹿頭、下轉指、獅子頭、雙飛燕、雙擺手、雙繞推手等手勢變化;動作有彈腿縱身前跳、跳十字、跳喜旋、正反跨腿旋轉、拉弓射箭及高舉腿(勾腳外開)等等。
五、彝族換裙禮
木里的彝族姑娘進入成年時依俗要舉行隆重的換裙禮,即「換裙子、梳雙辮、扯耳線」,標志著該少女已經長大成人。彝族少女在「沙拉洛」之前,穿的是紅白兩色的童裙,梳的是獨辮,耳朵掛的是穿耳線。
六、彝族火把節
「火把節」也是木里彝族人民的傳統節日,一般多在夏歷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每到火把節,彝族男女老少,身穿節日盛裝,打牲畜祭獻靈牌,盡情跳舞唱歌、賽馬、摔跤。夜晚,手持火把,轉繞住宅和田間,然後相聚一地燒起篝火,翩翩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