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配生態學
Ⅰ 生態學分哪幾個層次 分別講什麼
研究生物的層次有11個,而生態學是其中一個分支包括:全球生態系統(即生物圈)、區域生態系統、生態系統生態學、群落生態學、種群生態學、分子生態學。
全球生態系統:是地球上凡是出現並感受到生命活動影響的地區。是地表有機體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環境的總稱,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層。它也是人類誕生和生存的空間。生物圈的范圍是:大氣層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表面。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
生物圈是一個復雜的、全球性的開放系統,是一個生命物質與非生命物質的自我調節系統。它的形成是生物界與水圈、大氣圈及岩石圈(土圈)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生物圈存在的基本條件是:
第一,可以獲得來自太陽的充足光能。因一切生命活動都需要能量,而其基本來源是太陽能,綠色植物吸收太陽能合成有機物而進入生物循環。
第二,要存在可被生物利用的大量液態水。幾乎所有的生物全都含有大量水分,沒有水就沒有生命。
第三,生物圈內要有適宜生命活動的溫度條件,在此溫度變化范圍內的物質存在氣態、液態和固態三種變化。
第四,提供生命物質所需的各種營養元素,包括氧氣 二氧化碳 氮 碳元素 鉀元素 鈣元素 鐵元素 硫元素等,它們是生命物質的組成或中介。
總之,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地方均屬生物圈。生物的生命活動促進了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並引起生物的生命活動發生變化。生物要從環境中取得必需的能量和物質,就得適應環境,環境發生了變化,又反過來推動生物的適應性,這種反作用促進了整個生物界持續不斷的變化。
Ⅱ 為什麼要學習生態學
1、掌握普通生物學、生態學等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能;
2、掌握生物信息學資料的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得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結果分析、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3、熟悉國家生態信息產業政策、知識產權及生物安全條例等有關政策和法規;
4、了解生態信息學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
5、具有較好的科學人文素養和較強的英語應用能力,具備較強的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化素養,身心健康;
7、具有較好的科學素質、競爭意識、創新意識和合作精神。
(2)AD配生態學擴展閱讀
生態學的基本原理,通常包括四方面的內容:個體生態、種群生態、群落生態和生態系統生態。
一個健康的生態系統是穩定的和可持續的:在時間上能夠維持它的組織結構和自治,也能夠維持對脅迫的恢復力。健康的生態系統能夠維持它們的復雜性同時能滿足人類的需求。
生態學的基本原理的應用思路,是模仿自然生態系統的生物生產、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而建立起人類社會組織,以自然能流為主,盡量減少人工附加能源,尋求以盡量小的消耗產生最大的綜合效益,解決人類面臨的各種環境危機。
Ⅲ 在生態學上的分配原理指的是什麼可以和最佳捕食原理相聯系。
作為一門科學,生態學研究的是自然界中生物在分布、多度和動態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模式(或稱規律、現象)(MacArthur 1972)。模式(pattern)即意味著可重復的一致性(repeated consistency)。生態學研究這些自然模式是怎樣出現的,它們又怎樣在時間和空間上發生改變。由於自然界的極端復雜性,從大量的觀察數據中識別模式經常是生態學家所面臨的非常困難的挑戰。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往往需要藉助數學和統計學方面的知識。識別模式是極為重要的,但我們不能僅停留在對模式的描述上。我們需要理解這些自然模式是怎樣產生的,或者說,是哪些生物學和生態學過程導致了我們所觀察到的模式(即內在機理問題),這是理論研究的最終目的。
Ⅳ 有關生態學的定律
范霍夫定律:溫度每升高10℃,化學過程的速率即加快2~3倍。
阿朔夫規律:對於夜行性動物而言,恆黑使其似晝夜周期縮短,恆光使其似晝夜周期延長,並且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強,其似晝夜周期延長的就更明顯;而對日行性動物而言,恆黑使其似晝夜周期延長,恆光使其似晝夜周期縮短,並且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強,其似晝夜周期縮短的就顯著。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長取決於那些處於最少量狀態的營養成分。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個生態因子在數量或質量上的不足或過多都將使該種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貝格曼規律:內溫動物,在比較冷的氣候區,身體體積比較大,在比較暖的氣候區,身體體積比較小。
阿倫規律:內溫動物身體的凸出部分在寒冷的地區有變小的趨勢。
喬丹規律:魚類的脊椎數目在低溫水域中比在溫暖水域中多。
哈-溫定律:在無限大的種群中,每一個體與種群內其他個體的交配機會均等,並且沒有其它干擾因素(突變、漂移、自然選擇等),各代的基因頻率不變,無論其基因型頻率和基因頻率如何,只經歷一代,即達到遺傳平衡。
阿里規律:動物種群有一個最適的種群密度,因而種群過密或過疏都是不利的,都可能對種群產生抑制性的影響。
十分之一定律(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食物鏈結構中,營養級之間的能量轉化效率大致為十分之一,其餘十分之九由於消費者採食時的選擇性浪費,以及呼吸和排泄等而被消耗掉,這就是所謂的「十分之一定律」,也叫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
Ⅳ 請問無性繁殖與有性繁殖各自的生態學意義
現存動物中進行無性生殖的只佔少數,但這種繁殖方式在動物生殖中有獨特作用,因而能在長期進化中得到保留和發展。
無性生殖有利於處在適宜環境下的個體快速增殖,擴大種群數量。在原生動物中,這種生殖僅是以細胞分裂方式產生新個體。多細胞動物由於細胞和組織的分化程度越來越高,其無性生殖必須由成群的細胞或動物身體的特定部位來承擔。
有性生殖中基因組合的廣泛變異能增加子代適應自然選擇的能力。有性生殖產生的後代中隨機組合的基因對物種可能有利,也可能不利,但至少會增加少數個體在難以預料和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存活的機會,從而對物種有利。
有性生殖還能夠促進有利突變在種群中的傳播。如果一個物種有兩個個體在不同的位點上發生了有利突變,在無性生殖的種群內,這兩個突變體必將競爭,直到一個消滅為止,無法同時保留這兩個有利的突變。但在有性生殖的種群內,通過交配與重組,可以使這兩個有利的突變同時進入同一個體的基因組中,並且同時在種群中傳播。
此外進行有性生殖的物種其生活周期中都有二倍體的階段。二倍體的物種每一基因都有兩份,有一份在機能上處於備用狀態。如果這個備用的基因發生突變,成為有新的功能的基因,但此時新功能還是潛在的。通過自發的重復和有性生殖中的遺傳重組,這個新基因可與原有基因先後排列,這樣便產生一個新的基因。二倍體物種可以用這樣的方法使其基因組不斷豐富。
由於上述原因,有性生殖加速了進化的進程。在地球上生物進化的30餘億年中,前20餘億年生命停留在無性生殖階段,進化緩慢,後10億年左右進化速度明顯加快。除了地球環境的變化(例如含氧大氣的出現等)外,有性生殖的發生與發展也是一個主要的原因。現存150餘萬種生物中,從細菌到高等動植物,能進行有性生殖的種類佔98%以上,就說明了這一點。
Ⅵ 什麼是生態學
你好。生態學(Ecology)是研究生物與環境,及生物與生物之間相互關系的生物學分支學版科。權
生物的生存、活動、繁殖需要一定的空間、物質與能量。生物在長期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對周圍環境某些物理條件和化學成分,如空氣、光照、水分、熱量和無機鹽類等的特殊需要。各種生物所需要的物質、能量以及它們所適應的理化條件是不同的,這種特性稱為物種的生態特性。
http://bk..com/view/71787.htm
Ⅶ 如何理解生物繁殖方式的生態學意義
有性生殖中基因組合的廣泛變異能增加子代適應自然選擇的能力。有性生殖產生的後代中隨機組合的基因對物種可能有利,也可能不利,但至少會增加少數個體在難以預料和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存活的機會,從而對物種有利。
有性生殖還能夠促進有利突變在種群中的傳播。如果一個物種有兩個個體在不同的位點上發生了有利突變,在無性生殖的種群內,這兩個突變體必將競爭,直到一個消滅為止,無法同時保留這兩個有利的突變。但在有性生殖的種群內,通過交配與重組,可以使這兩個有利的突變同時進入同一個體的基因組中,並且同時在種群中傳播。
此外進行有性生殖的物種其生活周期中都有二倍體的階段。二倍體的物種每一基因都有兩份,有一份在機能上處於備用狀態。如果這個備用的基因發生突變,成為有新的功能的基因,但此時新功能還是潛在的。通過自發的重復和有性生殖中的遺傳重組,這個新基因可與原有基因先後排列,這樣便產生一個新的基因。二倍體物種可以用這樣的方法使其基因組不斷豐富。
Ⅷ 各種生態學法則
1利比希的「最小因子定律」
中心內容:植物的生長取決於那些處於最小量狀態的營養成分。
簡介:利比希德國有機化學家1840年提出,是研究各種營養因子對植物生長影響的先驅者。他認識到營養因子對植物生長的限製作用,認為,作物的增產與否是與作物從土壤中所能獲得的礦物營養多少成正相關的。每種植物都需要一定種類和一定數量的營養物質,如果環境中缺乏任何一種,植物的生長就會受到限制甚至死亡,如果這種營養物質處於最少量狀況,植物的生長就最少。
2布萊克曼的「限制因子定律」
中心內容:當一個過程的速率被若干個不同的獨立因子所影響時,這個過程的具體速率受其最低量的因子所限制,最低量的因子稱為限制因子。
簡介:布萊克曼英國生態學家1905年提出,研究環境因子對光合作用影響時提出。對營養物質、溫度、光等生態因子適用。
3、謝爾福德的「耐受性定律」
中心內容:任何一個生態因子在數量上或質量上不足或過多,即當其接近或達到某種生物的耐受限度時,這種生物就會衰退或不在生存。
簡介:謝爾福德美國生態學家1913年提出。是前面兩大定律的發展:①它不只考慮了因子量的過少,而且也考慮了因子量的過多;②它不僅估計了環境因子量的變化方面、並且也估計了生物本身的耐受性問題,即生物的耐受性隨著種間不同,同種不同個體之間以及同一個體在不同的年齡和發育時期等表現出差異;③該定律可以允許生態因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每種生物對每個生態因子才有一定的耐受性范圍,這個范圍稱為生態幅。生態幅廣的生物稱為廣生性生物,反之就是狹生性生物。
4、霍普金斯的生物氣候定律
中心內容: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條件下,在北美溫帶內每向北移動緯度1度,向東移動經度5度,或上升海拔400英尺,植物的開花、結實、昆蟲的活動等物候日期在春季要延後4天,在秋季則相反,提前4天。
簡介:只適用於北美。
5、貝格曼規律
中心內容:內溫動物在寒冷的氣候條件下,體型趨向於大,在溫暖的氣候條件下,體型趨向於小。
簡介:此規律的基礎為德國學者魯勃納爾所發現的「體表面積定律」。即有機體的散熱與面積有關,而產熱又與體積(體重)相關。也就說個體大的動物在低溫條件下對於維持恆溫是有利的。
6、阿倫規律
中心內容:內溫動物身體的突出部分在氣候寒冷地區有變短的趨向,而在氣候溫暖地區有變長的趨向。
簡介:在寒冷地區動物身體的突出部分變短有利於減少散熱。
7、喬丹定律
中心內容:棲息於冷水水域中的魚類,比棲息於溫暖水域中的同一種魚的脊椎骨數目多。
簡介:很多生物適合這一規律,無明顯的適應意義。但有個別例外。如鱈魚。適用魚類可解釋如下:低溫使魚類的生長和發育速度變慢,因而延長了其性成熟的時間,從而產生更大的個體,其脊椎骨的數目也增多。
8、阿朔夫規律
中心內容:對於夜出性動物而言,恆黑使其似晝夜周期縮短,而恆光則使其晝夜周期延長,並且光照強度的增強,其似晝夜周期的延長就更明顯。相反,對晝出性動物來說,恆黑使其似晝夜周期延長,面恆光則使之縮短,並且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強,其周期就縮短得更顯著。
簡介:生物體的似晝夜節律是指生物體內自運的接近於24小時的周期性節律。是生物鍾決定動物的生理和行為變化的節律,而外部因素只是在調整內部生物鍾時起定時因素的作用。自運節律不有受外界條件影響,不能保證准確無誤的24小時。
9、葛洛格爾規律
中心內容:一般來說,在乾燥而寒冷的地區,動物的體色較淡,而在潮濕而溫暖的地區,其體色較深。
簡介:溫熱地區動物毛色深可能與色素產生和酶活動有關。
10、阿利氏規律
中心內容:動物有一個最適宜的種群密度,種群過密或過疏都可能對自身產生不利影響。
簡介:在某些種群增長中,種群小時存活率高,另一些種群中在種群中等大小時最有利。
先只找到這些,回頭剩的有時間給你
Ⅸ 生態學專業都學什麼
我是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生態學專業的在讀學生,希望我的回答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首先從生態學的概念和分支、研究方法上來解釋一下。生態學是研究「生活所在地」的生物,即研究生物和它所在地關系的一門學科;而學科分支主要有個體生態學(對個體生物或某一物種的生活史以及它們對其環境的反應進行研究的學科)、種群生態學(對單物種種群的多度、分布、生產力或動態進行研究的學科)、群落生態學(對由不同生物種形成的某一自然集合的某些方面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有關學科)、生態系統生態學(同時研究生物群落及其非生物環境的有關學科);從研究方法上來看,主要方法如有:野外觀察和定位站、實驗方法、數學模型和數量分析方法。以上表明生態學其實是相當龐大的一個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