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生態斑塊理論

生態斑塊理論

發布時間: 2021-03-15 07:03:13

A. 簡述景觀生態學的重要理論有哪些

1、生態進化與生態演替理論

達爾文提出了生物進化論,主要強調生物進化;海克爾提出生態學概念,強調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系,開始有了生物與環境協調進化的思想萌芽。

應該說,真正的生物與環境共同進化思想屬於克里門茨。他的五段演替理論是大時空尺度的生物群落與生態環境共同進化的生態演替進化論,突出了整體、綜合、協調、穩定、保護的大生態學觀點。

2、、景觀異質性與異質共生理論

景觀異質性的理論內涵是:景觀組分和要素,如基質、鑲塊體、廊道、動物、植物、生物量、熱能、水分、空氣、礦質養分等等,在景觀中總是不均勻分布的。由於生物不斷進化,物質和能量不斷流動,干擾不斷,因此景觀永遠也達不到同質性的要求。

(1)生態斑塊理論擴展閱讀

主要表現:

第一是從景觀的直觀景象來認識。這是景觀的最原始和最普通概念,它主要應用於景觀建築學,這里寓有美學因素。盡管現代景觀建築學對景觀的理解不限於此,但它依然是景觀建築學的主要目標。

第二是從個體的屬性結構上理解景觀。在地質學、地貌學、土壤學和植被科學中,景觀原理用以說明個體各屬性在地表的結構格局,這個屬性是這些學科的研究對象,如岩石、地表形態、土壤個體、植物群落等。地質景觀、地貌景觀、土壤景觀和植被景觀常被用來描述格局。

第三種觀點是景觀為一復合生態系統,這是最為綜合的概念,包括了上述兩種觀點。這種觀點認為:景觀是地球表層自然的、生物的和智能的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復合生態系統。景觀這一生態系統有別於一般生態系統,它們有著不同的邊界。

一般生態系統是生物和環境以及生物各種群之間長期相互作用形成的繼往開來整體,著重研究生產者、消費者和環境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而景觀生態系統是地表各自然要素之間以及與人類之間作用、制約所構成的統一整體。

B. 斑塊與生物多樣性的關系

斑塊是生物可以生存的環境范圍,是構成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斑塊是景觀格局的基本組成單元。是指不同於周圍背景的、相對均質的非線性區域。

在旅遊區,斑塊主要指遊客的各種消費場所,如景點、宿營地、旅館等。從旅遊景觀資源上講,指自然景觀或以自然景觀為主的地域,如森林、湖泊、草地等。斑塊是有尺度的,與周圍環境(基底)在性質上或外觀上不同的空間實體。斑塊還可指在較大的單一群落中散在分布的其他的小群落,是由自然因素造成的。

(2)生態斑塊理論擴展閱讀:

生物多樣性的意義:

1、生物多樣性為我們提供了食物、纖維、木材、葯材和多種工業原料。我們的食物全部來源於自然界,維持生物多樣性,我們的食物品種會不斷豐富。人民的生活質量會不斷提高,從溫飽型向小康型轉變。

2、生物多樣性還在保持土壤肥力、保證水質以及調節氣候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黃河流域曾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搖籃,在幾千年以前,那裡還是一片十分富饒的土地。樹木林立,百花芬芳,各種野生動物四處出沒。

但由於長期的戰爭及人類過度地開發利用,這里已變成生物多樣性十分貧乏的地區,到處是黃土荒坡,遇到刮風的天氣便是飛沙走石,沙漠化現象十分嚴重。由於人工植樹,大搞"三北防護林"工程,生物多樣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復,沙漠化進程得到了抑制,森林覆蓋率逐年上升,環境不斷得到改善。

3、生物多樣性在大氣層成分、地球表面溫度、地表沉積層氧化還原電位以及pH值等方面的調控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4、生物多樣性的維持,將有益於一些珍稀瀕危物種的保存。我們都知道,任何一個物種一旦滅絕,便永遠不可能再生。

如今仍生存在我們地球上的物種,尤其是那些處於滅絕邊緣的瀕危物種,一旦消失了,那麼人類將永遠喪失這些寶貴的生物資源。而保護生物多樣性,特別是保護瀕危物種,對於人類後代,對科學事業都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C. 你好,請舉例子說明斑塊的生態學意義。謝謝。

你好。斑塊一般分為兩種,一種動物斑塊,一種是植物斑塊,動物斑塊附居於動物表皮,吸收動物體內營養生長,但並不是做為個體存在,植物斑塊一般生長於植物莖部,吸收陽光水分。並且參與植物的生命活動,也不是做為個體單獨存在。

D. 關於景觀生態學的,說明下圖涵義及解釋斑塊類型及特點

該圖示意4種典型斑塊類型及其持久性時間、干擾強度、干擾范圍。從圖中可知4種斑塊類型的特點如下:
1.環境資源斑塊
這是一種相當穩定且與干擾無關的斑塊,主要是由於環境條件或資源的不同,斑塊內的生物與周圍基質有所不同。如沙漠中的綠洲,火山口處的天池,甚至海洋中的島嶼等等。確切地說,這種斑塊是由於環境資源在空間上的異質性引起的。
環境資源斑塊與周圍基質之間的交界有時不太明顯,如草原上局部的濕草甸斑塊就是這樣;並且由於資源的分布相對持久,所以斑塊的壽命較長,斑塊內的物種周轉率較低。
2.干擾斑塊
干擾斑塊主要是由於基質內的局部干擾引起的,如森林火燒、採伐,草原過牧、燒荒,以及局部植被暴發病蟲害等。其特點是干擾發生的頻率和影響范圍往往難以預料,持續時間也長短不同,因此造成的後果也就有所不同。
一般說來,干擾的發生可能會引起斑塊內的物種組成、物種相對豐度和變化速率與基質之間產生明顯差異。首先是物種種群發生很大變化,有的會造成個體大量傷亡,有的物種甚至會局地滅絕,而有些物種則在干擾條件下更加繁盛,有時還伴隨著新物種的遷入和原有物種,特別是動物物種的遷出。如黃河改道新形成的低濕窪地,使原來的鹽生植被大量消失,而以蘆葦、香蒲等為主的水生、濕生植被會趁機蔓延;如果再次發生改道,淡水補給量減少,甚至全無,鹽生植被又會重新在這里定居。這時就可以認為干擾斑塊已經消失。
干擾斑塊通常是壽命最短的一類斑塊,一般隨干擾的消失而消失,但如果幹擾反復發生或持續時間過長,或者干擾過重,以至超過了原生態系統恢復能力的極限,這種斑塊往往能持續很長的時間。如毀林開荒、長期過牧、人工採石等活動形成的斑塊,持續時間就較長。
3.殘存斑塊
殘存斑塊是由於基質受到廣泛干擾後殘留下來的部分未受干擾的小面積區域,其成因機制與干擾斑塊正好相反。典型例子就是火燒後留下的小片植被,這在林區和草原地區都是比較常見的。還有嚴冬過後在背風區留下的一些草木群落,以及免遭蝗蟲襲擊的小片農田等等。動物群落也有殘存斑塊,如棉區未打農葯的小塊棉田裡,就可能殘存有大量蚜蟲或其它害蟲,為下次的蟲汛提供蟲源。
殘存斑塊和干擾斑塊之間也有不少相似之處:1) 二者都起源於自然或人為干擾;2) 二者都具有較高的物種周轉率;3) 種群大小、遷入和滅絕的速度都在干擾發生之初變化較大,隨後進入演替階段;4) 當基質和斑塊溶為一體時,兩者都將消失。
殘存斑塊很難保持未受干擾前的基質狀況。在景觀基質受干擾後,某些物種會遷移至殘存斑塊,有的甚至定居下來,從而改變了這里原來的物種組成。隨著基質的演替,殘存斑塊內的物種也會發生一系列變化,最終與周圍基質融為一體,但這種新的景觀可能與干擾前的景觀大相徑庭。如沙漠化發展過程中,最初會在水源較好的地方殘存一些綠洲,但隨著風沙推進,水分補給減少,最終綠洲消失,完全變成了沙漠。
還有一種與殘存斑塊相似的再生斑塊,是在大面積干擾區內未受干擾而發生演替的小面積區域,其外貌酷似殘存斑塊,但演替中物種的動態卻與干擾斑塊相似。如農業景觀中局部的新「天然」林地,以及有些新成立的「自然保護區」或森林公園
4.引進斑塊
這是由於人為活動將某些物種(動物、植物或人類自身)引進某一地區時所形成的斑塊,實際上也是一種干擾斑塊,只不過其分布面廣量大,遍及全球,影響深遠,故單獨劃為一類。它主要包括種植斑塊和聚居斑塊兩大類。
種植斑塊主要是由人類引種植物形成的,如稻田、麥田、柑桔園、蘋果園、人工紅松林、人工刺槐林等等。這類斑塊的壽命取決於人類的管理活動。一旦人為管理停止,野生或半野生物種很快就會侵入這類斑塊,從而進入自然演替過程。這一點非常類似於干擾斑塊,不同之處在於,引進物種可能在很長時間內占據優勢,如人工林,也可能周轉很快,如輪作的農田,這些都延緩了自然演替過程。
種植斑塊的形成緣於有目的的人類活動,即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得所需要的產品,所以人類種植之後一般都要採取措施防止自然演替的發生,如除草、殺蟲、修剪、翻耕、施肥、灌水等等,這樣就可以使種植斑塊長期延續下去。在中國廣大的農村地區,這樣的斑塊有的持續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我國做為一個農業大國,農田景觀生態學研究有著豐富內容,而農田斑塊作為最基本的景觀結構單元,其形態、功能和變化更應成為研究的重點。
還有一類種植斑塊是以刀耕火種的形式形成的,主要分布於亞洲、非洲和南美的潮濕熱帶地區,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也有。首先在林中開辟一塊空地,種植2-3年後撂荒,使之發生自然演替,然後在另一處重復同一過程。這類種植斑塊保留期較短,而且周轉較快。
種植斑塊的物種動態包括與干擾和種植相關的急劇變化的初始時期,管理期間相對穩定的長久時期,以及撂荒和演替期間的又一短暫重大變化時期。當斑塊與周圍基質融為一體時,這種變化序列也就結束,但要恢復到斑塊形成前的狀態是相當難的。
將某些動物引進某一區域也會形成動物引進斑塊。比如在廣闊的草原地區,原來單一的、散布著野生動物的草地上,可能會由於人為引進畜群而形成動物引進斑塊。還有沿海水產養殖業發達的地方,往往有一系列的魚塘、蝦塘、蟹塘,都可以認為是動物引進斑塊。
聚居斑塊是當今地球上最明顯而又普遍存在的景觀成分之一,它是由人類定居形成的,大到城市、郊區,小到村落、庭院及其毗鄰環境,持續時間往往較長,短則數年,長則幾十年,甚至幾個世紀,取決於人類管理的程度和恆定性。聚居地內的自然生態系統幾乎全部被破壞,代之以人工建築物和人工種植、養殖的物種,或者自然富集一些伴人物種,如家鼠、跳蚤之類,有時還會從異地遷入一些物種。
聚居斑塊是高度不穩定的生態系統,它與周圍環境之間在物質、能量和信息的輸入-輸出上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並高度依賴於周圍環境。在聚居地內,人類是最大的消費者,所需要的糧食、原材料、能源等絕大部分要靠外界供給,而生產的產品和消耗之後產生的廢棄物又要輸出到周圍環境中去。
聚居斑塊大小相差懸殊,大型斑塊如城市和郊區本身就可以獨立成為景觀,這里人和非當地物種是主體;而大部分小型斑塊則以多住所聚居地的形式鑲嵌在農業景觀中,有些地方,獨立房舍、場院形成的斑塊也很常見,這種斑塊更多地受到周圍基質影響,以人和當地物種為主體。

E. 什麼是景觀生態學理論

一般認為,景觀在自然等級系統中比生態系統高一層次,是指在一個相當大的區域內由許多不同的生態系統所組成的整體,景觀生態學(Landscape Ecology)則是研究這個由許多不同生態系統所組成的整體即景觀的空間結構、相互作用、協調功能及動態變化的一門生態學新分支。景觀生態學興起於20世紀60年代的歐洲,早期歐洲傳統的景觀生態學主要是區域地理學和植物科學的綜合。直到80年代景觀生態學才在北美受到重視,並迅速發展成為一門很有生氣的學科。景觀生態學以整個景觀為研究對象,強調空間異質性的維持與發展,生態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大區域生物種群的保護與管理,環境資源的經營管理,以及人類對景觀及其組分的影響,土地利用規劃和決策一直是景觀生態學的重要研究內容。景觀生態學給生態學帶來了新的思想和新的研究方法,成為當今北美生態學的前沿學科之一。

景觀結構是景觀的組分和要素在空間上的排列和組合形式,景觀生態學用斑塊(patch)、廊道(corridor)、基質(matrix)這些基本模式來對其描述。斑塊是內部具有相對勻質性,外部具有相對異質性的景觀要素,是景觀尺度上最小的均質單元,它的大小、數量、形態和起源等對景觀多樣性有重要意義;廊道是指與兩側景觀要素顯著不同的線狀或帶狀的景觀要素,是聯系斑塊的紐帶,不同景觀有不同類型的廊道;基質是景觀中面積較大、連續性高的部分,往往形成景觀的背景。

F. 請問各位高人,斑塊的生態學意義是什麼

斑塊大小與形狀的生態學本身沒有單體聯系,但是在生物學中,有些生物如變形蟲等,利用其斑塊與其周圍的環境的類似性而起到保護作用。

G. 利用景觀生態學中「斑塊--廊道--基質」分析任何一種景觀形式的論文。

1.先列提綱不列提綱,上來就寫,是壞習慣。幾百字沒問題,幾千字勉強,幾萬字就內難了。必須列出寫作提容綱,再充實完善,以保證思路的連貫和字數的均衡。
2. 平時多寫及時總結階段性的工作,多寫文章多投稿。到最後階段,把這些文字有機地組合起來,就是一篇很好的畢業論文。
3. 不要羅列所有數據為了保證畢業論文的分量,研究生往往會觀測較多的指標。但畢業論文並非數據越多越好。一定要舍棄那些與主旨關系不大的數據。否則,要麼顯得累贅鬆散,要麼成為破綻。
4. 列印修改在電腦上直接修改,會遺漏很多錯誤。要盡可能地減少任何錯誤,一定要列印出來修改。
5. 讓別人指出錯誤自己修改,仍然受個人習慣的局限。錯誤擺在那裡,卻熟視無睹。讓別人給你指出錯誤吧,不管他與你是不是同一專業。

我有參考文章,可以發你。

H. 斑塊,廊道的生態學意義

廊道:幾乎所有的景觀都為廊道所分割,又被廊道聯系在一起。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內①某些物種容的棲息地,某些物種以廊道作為棲息地,而很少出現在基質中;②物種遷移通道,如河流是許多魚類和其他水生動物的遷移通道;③分隔地區的屏障和過濾器,如抵擋自然災害或外來物種的入侵,與梯田平行的植被對水土流失的控製作用等;④影響周圍基質的環境和生物源,如農田林網的防風、改善氣候等方面的作用。廊道的功能不僅體現在物種上,也體現在能量和礦物質的流動上。如經過廊道的影響,土壤或水域中的養分含量會有明顯的差異。
斑塊主要對景觀的物種流動、演化過程具有較大意義。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