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河水庫上游
❶ 水庫上遊河道歸水庫管理嗎
水庫上遊河道責任劃分要根據當地政府的職責劃分許可權而定的。
❷ 分析修建水庫後,大壩上,下遊河流水文特徵可能發生了哪些變化
大壩上游:受水庫影響,河流水位明顯上升,河流流速較修築前慢。
下游:受水庫的調節作用,河流徑流量季節變化較修築前平緩。
水庫的防洪作用
水庫是我國防洪廣泛採用的工程措施之一。在防洪區上遊河道適當位置興建能調蓄洪水的綜合利用水庫,利用水庫庫容攔蓄洪水,削減進入下遊河道的洪峰流量,達到減免洪水災害的目的。水庫對洪水的調節作用有兩種不同方式,一種起滯洪作用,另一種起蓄洪作用。
(1)滯洪作用
滯洪就是使洪水在水庫中暫時停留。當水庫的溢洪道上無閘門控制,水庫蓄水位與溢洪道堰頂高程平齊時,則水庫只能起到暫時滯留洪水的作用。
(2)蓄洪作用
在溢洪道未設閘門情況下,在水庫管理運用階段,如果能在汛期前用水將水庫水位降到水庫限制水位,且水庫限制水位低於溢洪道堰頂高程,則限制水位至溢洪道堰頂高程之間的庫容就能起到蓄洪作用。蓄在水庫的一部分洪水可在枯水期有計劃地用於興利需要。
當溢洪道設有閘門時,水庫就能在更大程度上起到蓄洪作用,水庫可以通過改變閘門開啟度來調節下泄流量的大小。
由於有閘門控制,所以這類水庫防洪限制水位可以高出溢洪道堰頂,並在泄洪過程中隨時調節閘門開啟度來控制下泄流量,具有滯洪和蓄洪雙重作用。
(2)潑河水庫上游擴展閱讀:
水庫的興利作用
降落在流域地面上的降水,由地面及地下按不同途徑泄入河槽後的水流,稱為河川徑流。由於河川徑流具有多變性和不重復性,在年與年、季與季以及地區之間來水都不同,且變化很大。
大多數用水部門(例如灌溉、發電、供水、航運等)都要求比較固定的用水數量和時間,它們的要求經常不能與天然來水情況完全相適應。
人們為了解決徑流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重新分配問題,充分開發利用水資源,使之適應用水部門的要求,往往在江河上修建一些水庫工程。水庫的興利作用就是進行徑流調節,蓄洪補枯,使天然來水能在時間上和空間上較好地滿足用水部門的要求。
❸ 河南分別是哪八個最大的水庫
今天本來想寫一寫河南十個最大的水庫,但由於可查閱和參考的資料有限,只能根據個人實地考察和僅有的資料數據,大致的把河南一些具有較大水域面積的八個水庫統計羅列出來,它們分別是:
(1)丹江口水庫丹江口水庫位於漢江中上游,位於和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和湖北省丹江口市之間,水域橫跨豫、鄂兩省,是亞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也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國家一級水源保護區、中國重要的濕地保護區。丹江口水庫由漢江庫區和丹江庫區(河南南陽淅川縣境內)組成。丹江口水庫多年平均入庫水量約為395億立方米,水庫多年平均面積約700多平方公里,2012年丹江口大壩加高,丹江口水庫水域總面積達到約1000平方公里,蓄水量達290.5億立方米,被譽為“亞洲天池”。
(2)小浪底水庫
小浪底水庫地跨洛陽、三門峽、濟源三市,水域總面積296平方公里,全長175公里。由於該大壩位於洛陽市孟津縣小浪底村,故而以小浪底命名了該工程。小浪底水庫地跨黃河南北兩岸,南岸為崤山的東北余支,西接汾、渭盆地,東臨華北平原,北岸有太行山和王屋山。小浪底風景區融小浪底工程文化、山水文化和歷史文化為一體。
(3)宿鴨湖水庫
宿鴨湖水庫始建於1958年,位於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羅店鎮東2公里處,北起玉皇廟,南至野豬崗,東臨桂庄,西到別橋。該水庫始蓄水面積達239平方公里,是中國人工修建的面積最大、堤壩最長的平原水庫,是一座以防洪為主,結合灌溉、發電、養殖、旅遊等多項目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有“人造洞庭”之美譽。
(4)三門峽水庫(暫無詳細資料)
三門峽水庫是黃河上的第一個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在地圖冊上查看,三門峽水庫水域面積較大,應該也在河南八大水庫之列,但由於資料不詳,暫時放在這個位置吧。
(5)鴨河口水庫
故縣水庫位於河南省洛寧縣故縣鎮、黃河支流洛河中游,距洛陽市165km。工程以防洪為主,兼有灌溉、發電、工業供水和生產飲用水等綜合效益。故縣水庫大壩高達125米,長達315米,水域面積達到35平方公里,總庫容12億立方米,庫區狹長34公里,被眾多網友們稱為“豫西三峽,北國灕江”。
另外,我省平頂山舞鋼石漫灘水庫、駐馬店泌陽板橋水庫、確山薄山湖水庫、洛陽嵩縣陸渾水庫、信陽商城鯰魚山水庫、光山潑河水庫等,都是我省較大型的水庫,由於可查閱的資料有限,在此不能一一詳細羅列和排序,還請見諒。
❹ 河流水庫水源保護區劃分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范
前 言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防治飲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證飲用水安全,制定本標准.
本標准規定了地表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地下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的基本方法和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文件的編制要求.
本標准為首次發布.
本標准為指導性標准.
本標准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科技標准司提出.
本標准起草單位: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本標准國家環境保護總局2007 年1 月9 日批准.
本標准自2007 年2 月1 日起實施.
本標准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解釋.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范
1 范圍
本標准適用於集中式地表水、地下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包括備用和規劃水源地)的劃分.農村及分散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分可參照本標准執行.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本標准內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條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適用於本標准.
GB 3838-2002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
GB 5749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GB 15618 土壤環境質量標准
GB/T14848 地下水質量標准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標准.
3.1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
指國家為防治飲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證水源地環境質量而劃定,並要求加以特殊保護的一定面積的水域和陸域.
3.2 潮汐河段
指河流中受潮汐影響明顯的河段.
3.3 潛水
指地表以下第一個穩定隔水層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3.4 承壓水
指充滿兩個隔水層之間的含水層中的地下水.
3.5 孔隙水
指賦存並運移於鬆散沉積物顆粒間孔隙中的地下水.
3.6 裂隙水
指賦存並運移於岩石裂隙中的地下水.
HJ/T338—2007
3.7 岩溶水
指賦存並運移於岩溶化岩層中的地下水.
4 總則
4.1 水源保護區的設置與劃分
4.1.1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分為地表水飲用水源保護區和地下水飲用水源保護區.地表水飲用水源保護區包括一定面積的水域和陸域.地下水飲用水源保護區指地下水飲用水源地的地表區域.
4.1.2 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包括備用的和規劃的)都應設置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一般劃分為一級保護區和二級保護區,必要時可增設準保護區.
4.1.3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設置應納入當地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和水污染防治規劃;跨地區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設置應納入有關流域、區域、城市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和水污染防治規劃.
4.1.4 在水環境功能區和水功能區劃分中,應將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設置和劃分放在最優先位置;跨地區的河流、湖泊、水庫、輸水渠道,其上游地區不得影響下游(或相鄰)地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對水質的要求,並應保證下游有合理水量.
4.1.5 應對現有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進行評價和篩選;對於因污染已達不到飲用水水源水質要求,經技術、經濟論證證明飲用水功能難以恢復的水源地,應採取措施,有計劃地轉變其功能.
4.1.6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水環境監測與污染源監督應作為重點納入地方環境管理體系中,若無法滿足保護區規定水質的要求,應及時調整保護區范圍.
4.2 劃分的一般技術原則
4.2.1 確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的技術指標,應考慮以下因素:當地的地理位置、水文、氣象、地質特徵、水動力特性、水域污染類型、污染特徵、污染源分布、排水區分布、水源地規模、水量需求.其中:
地表水飲用水源保護區范圍應按照不同水域特點進行水質定量預測並考慮當地具體條件加以確定,保證在規劃設計的水文條件和污染負荷下,供應規劃水量時,保護區的水質能滿足相應的標准.
地下水飲用水源保護區應根據飲用水水源地所處的地理位置、水文地質條件、供水的數量、開采方式和污染源的分布劃定.各級地下水源保護區的范圍應根據當地的水文地質條件確定,並保證開采規劃水量時能達到所要求的水質標准.
4.2.2 劃定的水源保護區范圍,應防止水源地附近人類活動對水源的直接污染;應足以使所選定的主要污染物在向取水點(或開采井、井群)輸移(或運移)過程中,衰減到所期望的濃度水平;在正常情況下保證取水水質達到規定要求;一旦出現污染水源的突發情況,有採取緊急補救措施的時間和緩沖地帶.
4.2.3 在確保飲用水水源水質不受污染的前提下,劃定的水源保護區范圍應盡可能小.
4.3 水質要求
4.3.1 地表水飲用水源保護區水質要求
4.3.1.1 地表水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的水質基本項目限值不得低於GB 3838-2002 中的Ⅱ類標准,且補充項目和特定項目應滿足該標准規定的限值要求.
4.3.1.2 地表水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的水質基本項目限值不得低於GB 3838-2002 中的Ⅲ類標准,並保證流入一級保護區的水質滿足一級保護區水質標準的要求.
4.3.1.3 地表水飲用水源準保護區的水質標准應保證流入二級保護區的水質滿足二級保護區水質標準的要求.
4.3.2 地下水飲用水源保護區水質要求
地下水飲用水源保護區(包括一級、二級和準保護區)水質各項指標不得低於GB/T14848 中的Ⅲ類標准.
5 河流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分方法
5.1 一級保護區
5.1.1 水域范圍
5.1.1.1 通過分析計算方法,確定一級保護區水域長度.
5.1.1.1.1 一般河流型水源地,應用二維水質模型計算得到一級保護區范圍,一級保護區水域長度范圍內應滿足GB 3838-2002Ⅱ類水質標準的要求.二維水質模型及其解析解參見附錄B,大型、邊界條件復雜的水域採用數值解方法,對小型、邊界條件簡單的水域可採用解析解方法進行模擬計算.
5.1.1.1.2 潮汐河段水源地,運用非穩態水動力-水質模型模擬,計算可能影響水源地水質的最大范圍,作為一級保護區水域范圍.
5.1.1.1.3 一級保護區上、下游范圍不得小於衛生部門規定的飲用水源衛生防護帶1) 范圍.
5.1.1.2 在技術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可採用類比經驗方法確定一級保護區水域范圍,同時開展跟蹤監測.若發現劃分結果不合理,應及時予以調整.
5.1.1.2.1 一般河流水源地,一級保護區水域長度為取水口上游不小於1000 米,下游不小於100 米范圍內的河道水域.
5.1.1.2.2 潮汐河段水源地,一級保護區上、下游兩側范圍相當,范圍可適當擴大.
5.1.1.3 一級保護區水域寬度為5 年一遇洪水所能淹沒的區域.通航河道:以河道中泓線為界,保留一定寬度的航道外,規定的航道邊界線到取水口范圍即為一級保護區范圍;非通航河道:整個河道範圍.
5.1.2 陸域范圍
一級保護區陸域范圍的確定,以確保一級保護區水域水質為目標,採用以下分析比較確定陸域范圍.1)衛監發[2001]161 號文 生活飲用水集中式供水單位衛生規范
5.1.2.1 陸域沿岸長度不小於相應的一級保護區水域長度.
5.1.2.2 陸域沿岸縱深與河岸的水平距離不小於50 米;同時,一級保護區陸域沿岸縱深不得小於飲用水水源衛生防護2) 規定的范圍.
5.2 二級保護區
5.2.1 水域范圍
5.2.1.1 通過分析計算方法,確定二級保護區水域范圍.
5.2.1.1.1 二級保護區水域范圍應用二維水質模型計算得到.二級保護區上游側邊界到一級保護區上游邊界的距離應大於污染物從GB 3838-2002Ⅲ類水質標准濃度水平衰減到GB3838-2002Ⅱ類水質標准濃度所需的距離.二維水質模型及其解析解參見附錄B,大型、邊界條件復雜的水域採用數值解方法,對小型、邊界條件簡單的水域可採用解析解方法進行模擬計算.
5.2.1.1.2 潮汐河段水源地,二級保護區採用模型計算方法;按照下游的污水團對取水口影響的頻率設計要求,計算確定二級保護區下游側外邊界位置.
5.2.1.2 在技術條件有限情況下,可採用類比經驗方法確定二級保護區水域范圍,但是應同時開展跟蹤驗證監測.若發現劃分結果不合理,應及時予以調整.
5.2.1.2.1 一般河流水源地,二級保護區長度從一級保護區的上游邊界向上游(包括匯入的上游支流)延伸不得小於2000 米,下游側外邊界距一級保護區邊界不得小於200 米.
5.2.1.2.2 潮汐河段水源地,二級保護區不宜採用類比經驗方法確定.
5.2.1.3 二級保護區水域寬度:一級保護區水域向外10 年一遇洪水所能淹沒的區域,有防洪堤的河段二級保護區的水域寬度為防洪堤內的水域.
5.2.2 陸域范圍
二級保護區陸域范圍的確定,以確保水源保護區水域水質為目標,採用以下分析比較確定.
5.2.2.1 二級保護區陸域沿岸長度不小於二級保護區水域河長.
5.2.2.2 二級保護區沿岸縱深范圍不小於1000 米,具體可依據自然地理、環境特徵和環境管理需要確定.對於流域面積小於100 平方公里的小型流域,二級保護區可以是整個集水范圍.
5.2.2.3 當面污染源為主要水質影響因素時,二級保護區沿岸縱深范圍,主要依據自然地理、環境特徵和環境管理的需要,通過分析地形、植被、土地利用、地面徑流的集水匯流特性、集水域范圍等確定.
5.2.2.4 當水源地水質受保護區附近點污染源影響嚴重時,應將污染源集中分布的區域劃入二級保護區管理范圍,以利於對這些污染源的有效控制.
5.3 準保護區
根據流域范圍、污染源分布及對飲用水水源水質影響程度,需要設置準保護區時,可參照二級保護區的劃分方法確定準保護區的范圍.2)衛監發[2001]161 號文 生活飲用水集中式供水單位衛生規范
6 湖泊、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分方法
6.1 水源地分類
依據湖泊、水庫型飲用水水源地所在湖泊、水庫規模的大小,將湖泊、水庫型飲用水水源地進行分類,分類結果見表1.
表1 湖庫型飲用水水源地分類表
水源地類型 水源地類型
水庫 小型,V<0.1 億m3
湖泊 小型,S<100km2
中型,0.1 億m3≤V<1 億m3 大中型,S≥100km2
大型,V≥1 億m3
註:V 為水庫總庫容;S 為湖泊水面面積.
6.2 一級保護區
6.2.1 水域范圍
6.2.1.1 小型水庫和單一供水功能的湖泊、水庫應將正常水位線以下的全部水域面積劃為一級保護區.
6.2.1.2 大中型湖泊、水庫採用模型分析計算方法確定一級保護區范圍.
6.2.1.2.1 當大、中型水庫和湖泊的部分水域面積劃定為一級保護區時,應對水域進行水動力(流動、擴散)特性和水質狀況的分析、二維水質模型模擬計算,確定水源保護區水域面積,即一級保護區范圍內主要污染物濃度滿足GB 3838-2002Ⅱ類水質標準的要求.具體方法參見附錄B,宜採用數值計算方法.
6.2.1.2.2 一級保護區范圍不得小於衛生部門規定的飲用水源衛生防護3) 范圍.
6.2.1.3 在技術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採用類比經驗方法確定一級保護區水域范圍,同時開展跟蹤驗證監測.若發現劃分結果不合理,應及時予以調整.
6.2.1.3.1 小型湖泊、中型水庫水域范圍為取水口半徑300 米范圍內的區域.
6.2.1.3.2 大型水庫為取水口半徑500 米范圍內的區域.
6.2.1.3.3 大中型湖泊為取水口半徑500 米范圍內的區域.
6.2.2 陸域范圍
湖泊、水庫沿岸陸域一級保護區范圍,以確保水源保護區水域水質為目標,採用以下分析比較確定.
6.2.2.1 小型湖泊、中小型水庫為取水口側正常水位線以上200 米范圍內的陸域,或一定高程線以下的陸域,但不超過流域分水嶺范圍.
6.2.2.2 大型水庫為取水口側正常水位線以上200 米范圍內的陸域.
6.2.2.3 大中型湖泊為取水口側正常水位線以上200 米范圍內的陸域.3)衛監發[2001]161 號文 生活飲用水集中式供水單位衛生規范
6.2.2.4 一級保護區陸域沿岸縱深范圍不得小於飲用水水源衛生防護范圍.
6.3 二級保護區
6.3.1 水域范圍
6.3.1.1 通過模型分析計算方法,確定二級保護區范圍.二級保護區邊界至一級保護區的徑向距離大於所選定的主要污染物或水質指標從GB 3838-2002Ⅲ類水質標准濃度水平衰減到GB 3838-2002Ⅱ類水質標准濃度所需的距離,具體方法參見附錄B,宜採用數值計算方法.
6.3.1.2 在技術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採用類比經驗方法確定二級保護區水域范圍,同時開展跟蹤驗證監測.若發現劃分結果不合理,應及時予以調整.
6.3.1.2.1 小型湖泊、中小型水庫一級保護區邊界外的水域面積設定為二級保護區.
6.3.1.2.2 大型水庫以一級保護區外徑向距離不小於2000 米區域為二級保護區水域面積,但不超過水面范圍.
6.3.1.2.3 大中型湖泊一級保護區外徑向距離不小於2000 米區域為二級保護區水域面積,但不超過水面范圍.
6.3.2 陸域范圍
二級保護區陸域范圍確定,應依據流域內主要環境問題,結合地形條件分析確定.
6.3.2.1 依據環境問題分析法
6.3.2.1.1 當面污染源為主要污染源時,二級保護區陸域沿岸縱深范圍,主要依據自然地理、環境特徵和環境管理的需要,通過分析地形、植被、土地利用、森林開發、地面徑流的集水匯流特性、集水域范圍等確定.二級保護區陸域邊界不超過相應的流域分水嶺范圍.
6.3.2.1.2 當水源地水質受保護區附近點污染源影響嚴重時,應將污染源集中分布的區域劃入二級保護區管理范圍,以利於對這些污染源的有效控制.
6.3.2.2 依據地形條件分析法
6.3.2.2.1 小型水庫可將上游整個流域(一級保護區陸域外區域)設定為二級保護區.
6.3.2.2.2 小型湖泊和平原型中型水庫的二級保護區范圍是正常水位線以上(一級保護區以外),水平距離2000 米區域,山區型中型水庫二級保護區的范圍為水庫周邊山脊線以內(一級保護區以外)及入庫河流上溯3000 米的匯水區域.
6.3.2.2.3 大型水庫可以劃定一級保護區外不小於3000 米的區域為二級保護區范圍.
6.3.2.2.4 大中型湖泊可以劃定一級保護區外不小於3000 米的區域為二級保護區范圍.
6.4 準保護區
按照湖庫流域范圍、污染源分布及對飲用水水源水質的影響程度,二級保護區以外的匯水區域可以設定為準保護區.
7 地下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分方法
地下水飲用水源保護區的劃分,應在收集相關的水文地質勘查、長期動態觀測、水源地開采現狀、規劃及周邊污染源等資料的基礎上,用綜合方法來確定.
7.1 地下水飲用水水源地分類
地下水按含水層介質類型的不同分為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三類;按地下水埋藏條件分為潛水和承壓水兩類.地下水飲用水源地按開采規模分為中小型水源地(日開采量小於5 萬立方米)和大型水源地(日開采量大於等於5 萬立方米).
7.2 孔隙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方法
孔隙水的保護區是以地下水取水井為中心,溶質質點遷移100 天的距離為半徑所圈定的范圍為一級保護區;一級保護區以外,溶質質點遷移1000 天的距離為半徑所圈定的范圍為二級保護區,補給區和徑流區為準保護區.
7.2.1 孔隙水潛水型水源保護區的劃分方法
7.2.1.1 中小型水源地保護區劃分
7.2.1.1.1 保護區半徑計算經驗公式:
R = α × K × I ×T / n …………………………(1)
式中,R—保護區半徑,米;
α —安全系數,一般取150%,(為了安全起見,在理論計算的基礎上加上一定量,以防未來用水量的增加以及乾旱期影響造成半徑的擴大);
K—含水層滲透系數,米/天;
I—水力坡度(為漏斗范圍內的水力平均坡度);
T—污染物水平遷移時間,天;
n—有效孔隙度.
一、二級保護區半徑可以按公式(1)計算,但實際應用值不得小於表2 中對應范圍的上限值.
表2 孔隙水潛水型水源地保護區范圍經驗值
介質類型 一級保護區半徑R(米) 二級保護區半徑R(米)
細砂 30~50 300~500
中砂 50~100 500~1000
粗砂 100~200 1000~2000
礫石 200~500 2000~5000
卵石 500~1000 5000~10000
7.2.1.1.2 一級保護區
方法一:以開采井為中心,表2 所列經驗值是指R 為半徑的圓形區域.
方法二:以開采井為中心,按公式(1)計算的結果為半徑的圓形區域.公式中,一級保護區T 取100 天.
對於集中式供水水源地,井群內井間距大於一級保護區半徑的2 倍時,可以分別對每口井進行一級保護區劃分;井群內井間距小於等於一級保護區半徑的2 倍時,則以外圍井的外接多邊形為邊界,向外徑向距離為一級保護區半徑的多邊形區域(示意圖參見附錄C).
7.2.1.1.3 二級保護區
方法一:以開采井為中心,表2 所列經驗值為半徑的圓形區域.
方法二:以開采井為中心,按公式(1)計算的結果為半徑的圓形區域.公式中,二級保護區T取1000 天.
對於集中式供水水源地,井群內井間距大於二級保護區半徑的2 倍時,可以分別對每口井進行二級保護區劃分;井群內井間距小於等於保護區半徑的2 倍時,則以外圍井的外接多邊形為邊界,向外徑向距離為二級保護區半徑的多邊形區域(示意圖參見附錄C).
7.2.1.1.4 準保護區
孔隙水潛水型水源準保護區為補給區和徑流區.
7.2.1.2 大型水源地保護區劃分
建議採用數值模型(參見附錄D),模擬計算污染物的捕獲區范圍為保護區范圍.
7.2.1.2.1 一級保護區
以地下水取水井為中心,溶質質點遷移100 天的距離為半徑所圈定的范圍作為水源地一級保護區范圍.
7.2.1.2.2 二級保護區
一級保護區以外,溶質質點遷移1000 天的距離為半徑所圈定的范圍為二級保護區.
7.2.1.2.3 準保護區
必要時將水源地補給區劃為準保護區.
7.2.2 孔隙水承壓水型水源保護區的劃分方法
7.2.2.1 中小型水源地保護區劃分
7.2.2.1.1 一級保護區
劃定上部潛水的一級保護區作為承壓水型水源地的一級保護區,劃定方法同孔隙水潛水中小型水源地.
7.2.2.1.2 二級保護區
不設二級保護區.
7.2.2.1.3 準保護區
必要時將水源補給區劃為準保護區.
7.2.2.2 大型水源地保護區劃分
7.2.2.2.1 一級保護區
劃定上部潛水的一級保護區作為承壓水的一級保護區,劃定方法同孔隙水潛水大型水源地.
7.2.2.2.2 二級保護區
不設二級保護區.
7.2.2.2.3 準保護區
必要時將水源補給區劃為準保護區.
7.3 裂隙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方法
按成因類型不同分為風化裂隙水、成岩裂隙水和構造裂隙水,裂隙水需要考慮裂隙介質的各向異性.
7.3.1 風化裂隙潛水型水源保護區劃分
7.3.1.1 中小型水源地保護區劃分
7.3.1.1.1 一級保護區
以開采井為中心,按公式(1)計算的距離為半徑的圓形區域.一級保護區T 取100 天.
7.3.1.1.2 二級保護區
以開采井為中心,按公式(1)計算的距離為半徑的圓形區域.二級保護區T 取1000 天.
7.3.1.1.3 準保護區
必要時將水源補給區和徑流區劃為準保護區.
7.3.1.2 大型水源地保護區劃分
需要利用數值模型(參見附錄D),確定污染物相應時間的捕獲區范圍作為保護區.
7.3.1.2.1 一級保護區
以地下水開采井為中心,溶質質點遷移100 天的距離為半徑所圈定的范圍作為水源地一級保護區范圍.
7.3.1.2.2 二級保護區
一級保護區以外,溶質質點遷移1000 天的距離為半徑所圈定的范圍為二級保護區.
7.3.1.2.3 準保護區
必要時將水源補給區和徑流區劃為準保護區.
7.3.2 風化裂隙承壓水型水源保護區劃分
7.3.2.1 一級保護區
劃定上部潛水的一級保護區作為風化裂隙承壓型水源地的一級保護區,劃定方法需要根據上部潛水的含水介質類型並參考對應介質類型的中小型水源地的劃分方法.
7.3.2.2 二級保護區
不設二級保護區.
7.3.2.3 準保護區
必要時將水源補給區劃為準保護區.
7.3.3 成岩裂隙潛水型水源保護區劃分
7.3.3.1 一級保護區
同風化裂隙潛水型.
7.3.3.2 二級保護區
同風化裂隙潛水型.
7.3.3.3 準保護區
同風化裂隙潛水型.
7.3.4 成岩裂隙承壓水型水源保護區劃分
7.3.4.1 一級保護區
同風化裂隙承壓水型.
7.3.4.2 二級保護區
不設二級保護區.
7.3.4.3 準保護區
必要時將水源的補給區劃為準保護區.
7.3.5 構造裂隙潛水型水源保護區劃分
7.3.5.1 中小型水源地保護區劃分
7.3.5.1.1 一級保護區
應充分考慮裂隙介質的各向異性.以水源地為中心,利用公式(1),n 分別取主徑流方向和垂直於主徑流方向上的有效裂隙率,計算保護區的長度和寬度.T 取100 天
7.3.5.1.2 二級保護區
計算方法同一級保護區,T 取1000 天.
7.3.5.1.3 準保護區
必要時將水源補給區和徑流區劃為準保護區
7.3.5.2 大型水源地保護區劃分
利用數值模型(參見附錄D),確定污染物相應時間的捕獲區作為保護區.
7.3.5.2.1 一級保護區
以地下水取水井為中心,溶質質點遷移100 天的距離為半徑所圈定的范圍作為一級保護區范圍.
7.3.5.2.2 二級保護區
一級保護區以外,溶質質點遷移1000 天的距離為半徑所圈定的范圍為二級保護區.
7.3.5.2.3 準保護區
必要時將水源補給區和徑流區劃為準保護區.
7.3.6 構造裂隙承壓水型水源保護區劃分
7.3.6.1 一級保護區
同風化裂隙承壓水型.
7.3.6.2 二級保護區
不設二級保護區.
7.3.6.3 準保護區
必要時將水源補給區劃為準保護區.
7.4 岩溶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方法
根據岩溶水的成因特點,岩溶水分為岩溶裂隙網路型、峰林平原強徑流帶型、溶丘山地網路型、峰叢窪地管道型和斷陷盆地構造型五種類型.岩溶水飲用水源保護區劃分須考慮溶蝕裂隙中的管道流與落水洞的集水作用.
7.4.1 岩溶裂隙網路型水源保護區劃分
7.4.1.1 一級保護區
同風化裂隙水.
7.4.1.2 二級保護區
同風化裂隙水.
7.4.1.3 準保護區
必要時將水源補給區和徑流區劃為準保護區.
7.4.2 峰林平原強徑流帶型水源保護區劃分
7.4.2.1 一級保護區
同構造裂隙水.
7.4.2.2 二級保護區
同構造裂隙水
7.4.2.3 準保護區
必要時將水源補給區和徑流區劃為準保護區.
7.4.3 溶丘山地網路型、峰叢窪地管道型、斷陷盆地構造型水源保護區劃分
7.4.3.1 一級保護區
參照地表河流型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的劃分方法,即以岩溶管道為軸線,水源地上游不小於1000米,下游不小於100 米,兩側寬度按公式(1)計算(若有支流,則支流也要參加計算).同時,在此類型岩溶水的一級保護區范圍內的落水洞處也宜劃分為一級保護區,劃分方法是以落水洞為圓心,按公式(1)計算的距離為半徑(T 值為100 天)的圓形區域,通過落水洞的地表河流按河流型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劃分方法劃定.
7.4.3.2 二級保護區
不設二級保護區.
7.4.3.3 準保護區
必要時將水源補給區劃為準保護區.
8 其他
8.1 如果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或二級保護區內有支流匯入,應從支流匯入口向上游延伸一定距離,作為相應的一級保護區和二級保護區,劃分方法可參照上述河流型水源地保護區劃分方法劃定.根據支流匯入口所在的保護區級別高低和距取水口距離的遠近,其范圍可適當減小.
8.2 完全或非完全封閉式飲用水輸水河(渠)道均應劃為一級保護區,其寬度范圍可參照河流型保護區劃分方法劃定,在非完全封閉式輸水河(渠)道、及其支流可設二級保護區,其范圍參照河流型二級保護區劃分方法劃定.
8.3 湖泊、水庫為水源的河流型飲用水水源地,其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范圍應包括湖泊、水庫一定范圍內的水域和陸域,保護級別按具體情況參照湖庫型水源地的劃分辦法確定.
8.4 入湖、庫河流的保護區水域和陸域范圍的確定,以確保湖泊、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質為目標,參照河流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分方法確定一、二級保護區的范圍.
9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最終定界
9.1 為便於開展日常環境管理工作,依據保護區劃分的分析、計算結果,結合水源保護區的地形、
地標、地物特點,最終確定各級保護區的界線.
9.2 充分利用具有永久性的明顯標志如水分線、行政區界線、公路、鐵路、橋梁、大型建築物、水庫大壩、水工建築物、河流汊口、輸電線、通訊線等標示保護區界線.
9.3 最終確定的各級保護區坐標紅線圖、表,作為政府部門審批的依據,也作為規劃國土、環保部門土地開發審批的依據.
9.4 應按照國家規定設置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標志.
10 監督實施
本標准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監督實施.
❺ 依安縣雙陽河水庫一級支流上游,具體指是那條河叫什麼名字
雙陽河水庫一級支流應該就是雙陽河。
依安縣主要河流有烏裕爾河、雙陽河、寶泉河等,均為季節性河流。
雙陽河發源於拜泉縣新生鄉,由東北向南經依安縣,流入林甸縣境內,流域面積4028平方公里,自然情況下在林甸縣李縣長窩棚處分為西、南兩支。南支已經封閉,洪水全部由西支經林甸北部,穿越依林、四合、林齊和301國道四條公路,在北引總干54公里處交叉,在75公里處與林甸蘆葦灌區總乾渠交叉後漫散泄入烏欲爾河。雙陽河在林甸縣境內現有堤防93.1公里,其中西支南堤56.4公里,西支北堤36.7公里,保護面積368.8萬畝,其中耕地81.6萬畝,保護人口22.1萬,保護城鎮3個,村屯67個,洪水泛濫淹沒總面積169萬畝。防洪設計標准為:西支南堤50年一遇,堤防工程級別為4級。50年一遇設計流量258 M3/S,20年一遇設計流量175 M3/S,98年特大洪水最大流量700 M3/S。
❻ 信陽好玩的
1、雞公山桃花寨
桃花寨位於信陽雞公山風景名勝區內,位於雞公山西8公里處,距離信陽市區42公里,交通便利,是雞公山風景名勝區內又一個重要的生態席假景區。桃花寨以傳說中的桃花仙子而得名,在明間也流傳著許多優美的民間故事。
桃花寨主峰:海撥869米,是區域內最高峰,景區佔地面積9800畝。有樹齡30年以上成材杉木林、竹林、茶園、板栗園、核桃園、獼猴桃林等。其中植物物種和名貴中草葯材1000多種。其中還有著名的景點桃花溪,桃花七潭,桃花女浴池,仙人洞,桃花湖等,另外桃花寨牆600多米,千年古剎遺跡一處。此外,歷史上有名的劉海戲金蟬的故事也發生在桃花寨。
出行路線:
1、從信陽出發→107國道雞公山方向直行→經東雙河→柳林鄉→李家寨→快到達雞公山風景區門口時右邊有路牌,按路牌向右轉進入小路→沿小路直行即可到達桃花寨山下。
2、從信陽出發→雞公山大街右轉進入省道S224譚家河方向直行→途徑譚家河加油站時往左邊的岔道口左轉進入南灣村→過左側的南灣約130米後,右後方轉彎→然後沿路直行8公里後即可到達。
2、小南海宗教公園
潢川縣小南海公園是國內罕見的五大宗教集中活動地,公園以東西兩個湖為基礎,依湖而建的有清真寺、南海觀音禪寺、天主教堂、基督教堂、三義觀等五大宗教活動場所,為將南海公園建成一個集觀光、宗教、文化、居住、娛樂為一體的綜合區,潢川縣老城區辦事處擬引資對五大宗教場地進行修繕開發。現存的清真寺院、南海禪寺、清朝商會鐵旗桿等被列入河南省級重點保護文物。
出行路線:從信陽出發→沿國道312進潢川後→於國道106交叉口右轉直行→左轉沿環城路向東,行駛643米→沿國道106向南即可到達。
3、潑陂河水庫風景區
潑陂河水庫風景區以潑陂河水庫為依託。潑陂河水庫地處大別山北麓,座落在淮河水系潢河右支潑陂河上,距光山縣潑陂河鎮3公里,是淮河上游以防洪、灌溉為主,兼顧養魚、發電、城鎮供水和水利風景旅遊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控制流域面積222平方公里,總庫容2.35億立方米。潑陂河水庫地理位置獨特,南北分別距新縣、光山縣城各25公里,依傍213省道,北接312國道,東鄰106國道,京九鐵路和在建的「大廣」高速與水庫擦肩而過,「大廣」高速潑河入口距水庫4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出行路線:從信陽出發→沿高速G40往向東光山縣方向行駛至G45環島轉入高速G45→行駛約20多公里下高速轉S213行駛即可到達。
❼ 2019年瀑河水庫什麼時候放水
水庫放水,一般有這幾種情況下才進行的。第一是下游缺水,比如天氣乾旱,下游生活用水、農業用水等都需要時,水庫就會放水,保證下游生產生活。第二是水庫庫容緊張。比如說水庫上游雨水量大,庫容飽滿是,需要先行泄掉一部分,保證來水安全。
❽ 依安縣雙陽河水庫一級支流上游段,具體指是那條河叫什麼名字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依安縣雙陽河水庫上游段就是雙陽河。
❾ 大綏河水庫游記作文400字
周末,天高雲淡,秋風送爽,爸爸、媽媽和我騎車到十三陵水庫遊玩。
騎在干凈、平坦的水庫路上,只見馬路兩邊綠草如茵,繁花點點,高大的行道樹枝繁葉茂,臨風搖曳,我的心情頓時變得無比愉悅。終於在騎過一個長長的大斜坡後,眼前豁然開朗,我們來到了水庫大壩。大壩起點迎面是一個巨大的石塊,上面有毛主席親筆題寫的鮮紅的「十三陵水庫」五個大字,熠熠生輝。大壩上修築了美麗而具有古典建築風格的長廊,雕梁畫棟。站在此處的觀景石欄桿邊向遠處遙望,只見四周群山環繞,重巒疊翠。更遠一些,高低錯落的山影,如一幅潑墨山水畫。再看庫中水面寬闊,碧波盪漾,那清清的湖水,像綠綢、像碧玉……山外有山,景外有景,湖光山色,美不勝收,讓人彷彿來到了世外桃源。
沿著護坡的層層石梯,我們下到了水邊。抬頭向上仰望,再一次看到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的「十三陵水庫」五個大字,鑲砌於高大的護坡上,十分壯觀。燦爛的陽光灑在沙灘上,閃著耀眼的白光。三三兩兩遊人,或在沙灘上嬉戲、或漫步,或在岸邊閑坐,一副閑適景象。我在水邊高興地玩起打水漂的游戲,小石頭輕快地在水面跳躍,泛起層層漣漪……
聽爸爸媽媽介紹,十三陵水庫建於1958年,是首都各界勞動者近40萬人、僅僅用了160天的緊張勞動建成的,期間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來工地視察、參加義務勞動,並同時為水庫題詞,這在全國是僅有的,水庫也因此舉世聞名。想不到水庫還有這么光榮的歷史。
我這一天過得非常開心,我為生活在昌平這個美麗的地方感到自豪。
望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