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生態文明建設總結

生態文明建設總結

發布時間: 2020-11-22 19:36:12

Ⅰ 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有什麼重大意義

一、建設生態文明是我們黨創造性地回答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關系問題所取得的最新理論成果,為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和認識的不斷深化,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形成了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思想。黨的十七大把「建設生態文明」列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作出戰略部署。強調要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使人民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均衡發展指明了路徑。在這一戰略思想指導下,我國扎實推進節能減排、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持續下降,超額完成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十一五」減排任務,全面實施退耕還林等重點生態工程,為促進綠色增長、推動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可靠基礎。
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們黨積極主動順應廣大人民群眾新期待進行的重大部署,進一步豐富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內涵。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們黨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特別是環境權益的集中體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應有之義。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對干凈的水、新鮮的空氣、潔凈的食品、優美宜居的環境等方面要求越來越高。建設生態文明,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不僅是改善民生的需要,而且拓展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領域和范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是經濟發達、政治民主、文化先進、社會和諧的社會,也應該是生態環境良好的社會。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都搞好,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只有把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原則、目標等深刻融入和貫穿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才能全面推進現代化,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三、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道路,是我們黨深刻把握當今世界發展新趨向作出的戰略抉擇,將為推進人類文明進步作出重大貢獻。
自20世紀60、70年代人類生態環境意識開始覺醒以來,人類對生態環境問題的認識,以1972年聯合國首次人類環境會議、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2002年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以及今年6月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為標志,不斷深化和拓展。當今世界,可持續發展已成為時代潮流,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正成為新的趨向。
我們黨清醒把握這一發展新趨向,深刻反思傳統工業文明發展模式的不足,認真總結落實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實踐經驗,充分吸納中華傳統文化智慧,提出並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從文明進步的新高度認識和解決資源環境等問題,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科技等領域全方位審視和應對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資源、環境方面的嚴峻挑戰,致力於在更高層次上實現人與自然、環境與經濟、人與社會的和諧,為增強我國可持續發展能力提供了更科學的理念和方法論指導。

Ⅱ 請說說如何正確理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並結合實際談談怎樣為生態文明建設做出

對生態文明重要性的理解:
1、生態文明與「經濟建設」 推動經濟綠色轉型、實現綠色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在經濟領域的核心體現。因此,加強 生態文明建設,就是為經濟建設提供源頭活水,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而一個好的生態環境 必然可以促進經濟建設的發展, 反之只有擁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才能更好地發展生態文明建 設, 所以我們大致可以這樣看待生態文明與經濟建設的關系: 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絕不 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關系,而是相互促進和互補的關系。
2、生態文明與「政治建設」 進一步加強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領導力,以強有力的政治領導力保障生態文明政 策創新,是目前的緊迫需要。生態危機雖然發軔於生態領域,但是它直接波及人類的政治領 域。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保障生態安全,有利於政治穩定和政治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民主和 法治進程。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生態文明建設為政治穩定和政治發展提供生態基礎, 為政治建設提供豐富的生態滋養。生態建設與政治建設緊密聯系,兩者具有緊密的互饋性。
3、生態文明與「文化建設」 逐步完善建設生態文明的道德文化制度,形成廣泛、持久的社會意識形態,將生態價值 觀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形成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執政觀、政績觀。生態文化是生 態文明建設和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建設生態文明離不開生態文化,而生態文化也是文化建 設的一部分。生態文明在建設良好的自然關系的同時,建設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並 在此基礎上促進社會文明的發展。 所以總結說來,生態文明與文化建設是相輔相成,不可 分離的關系。
4、生態文明與「社會建設」 民生問題是社會建設的核心問題,而民生問題與生態問題息息相關。生態文明建設是 促進民生改善和社會和諧的重要條件。 無論是發展社會事業化社會結構,還是完善社會服務 功能促進社會組織發展,都離不開生態文明建設。只有發展良好的生態文明,擁有一個良好 的生態環境, 才能增進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健康體質,才能為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成小康 社會提供基礎條件,所以生態文明的建設是社會建設的基礎。
個人對生態文明所做的貢獻:
首先,請理解生態文明的含義,態文明是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倫理形態。 另外了解生態文明的構成:一是生態經濟方面,主要分產業結構、主要污染物排放、資源消耗與資源節約等二是生態環境方面,主要分空氣質量、水環境質量、土壤質量、綠化和環境基礎設施等。三是生態文化方面,主要分環保知識普及、生態文明認知程度、生態素質提高、生態創建活動等。四是生態制度方面,主要分投入保障、科學執政、信息公開。 作為大學生,有些高度是達不到的,但可以從點滴做起: 1、從自身文明習慣做起:路邊的野花不要采,哈哈,不要破壞生物、植物。 2、保護動物: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不捕殺動物,肉食主義者也盡量少吃。 3、參加公益活動:植樹、保護動植物協會組織的活動 4、防止資源浪費從自身做起,再去感染身邊的人: 不要用方便筷子,對食物不要浪費,對人民幣也要合理消費等。 5、關心社會弱勢群里:福利院、老人院需要你的關心和一份力量的風險。 6、保護環境衛生:減少污染,垃圾分類。

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建設生態文明,實質上就是要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准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這深刻揭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內涵和本質。

生態文明是人類為建設美好生態環境而取得的物質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總和。建設生態文明,並不是放棄對物質生活的追求,回到原生態的生活方式。

而是超越和揚棄粗放型的發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費模式,提升全社會的文明理念和素質,使人類活動限制在自然環境可承受的范圍內,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

建設生態文明,以把握自然規律、尊重自然為前提,以人與自然、環境與經濟、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為宗旨,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建立可持續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消費模式以及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為著眼點,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本質要求。

(3)生態文明建設總結擴展閱讀:

生態文明的內涵可以歸為生態價值觀念、生態生產生活方式、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等內容。首先,生態文明源於生態學、哲學的融合,是適應生態文明時代要求的價值觀念。

其次,生態文明強調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再次,生態文明要求制度體系作為保障,生態文明建設也是制度、法規、政策等確立和實施的過程。生態文明具有以下三個特徵:一是價值觀念的生態性,二是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性,三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是一種完整的理論形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發端於中國傳統生態倫理觀、馬恩生態觀等,並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的經驗總結和理論凝練。

蘊含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布局的理論實踐之中,具有十分豐富的實踐特色和時代內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既具有生態文明的一般特徵,又是中國特色、中國智慧、中國實踐的結晶。

Ⅳ 如何理解十八大以來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

關於十八大生態文明建設的分析和理解
十八大報告:生態文明建設要堅持以人為本。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獨立成篇集中論述,並系統性提出了今後五年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強調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要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胡錦濤說,我們一定要更加自覺地珍愛自然,更加積極地保護生態,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一、生態文明的定義是:以尊重和維護自然為前提,以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為宗旨,以建立可持續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為內涵,以強調人的自覺與自律、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處共融為著眼點,在實現經濟、社會、自然環境可持續發展過程中所創造和體現的人類所取得的物質、精神和制度成果的總和。
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
(1)生態文明是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善和優化人與自然的關系,建設科學有序的生態運行機制,體現了人類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明理念。
(2)建設生態文明,樹立生態文明觀念,是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它有助於喚醒全民族的生態憂患意識,認清生態環境問題的復雜性、長期性和艱巨性,持之以恆地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盡最大可能地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3)生態文明建設,能夠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質基礎;生態文明觀念,作為一種基礎的價值導向,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建設生態文明任重而道遠。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題中應有之義。
三、生態文明建設的途徑:建設生態文明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對現行的生產方式進行生態化改造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生態文明就是人與自然和諧,是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文明境界和社會形態,應主要把握三點:
(1)是人與自然和諧。生態文明要求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在此基礎上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的現代化。
(2)是文明新境界。生態文明倡導的是人與自然和諧的文明,不是物質財富增加而自然受到傷害的文明。
(3)是社會形態。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文明的高級狀態,不是單純的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的問題,而是要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
四、總結:只有正確把握「生態文明」的科學內涵,充分認識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意義,才能進一步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才能進一步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弘揚生態文明建設。這樣我們的家園才能夠更美好,才能夠穩定持續的發展,才能更加繁榮昌盛。因此,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

Ⅳ 寫一篇學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總結1200字以上

書中引人共鳴、讓人不由拍手慶幸的總結陳述比比皆是。「山清水秀但貧窮落後,不是美麗中國;強大富裕而環境污染,也不是美麗中國。」「地球上生命豐富多彩,有的小的讓你看不到它的存在,有的大的讓你震撼;有的飛翔於藍天,有的遨遊於深海,有的出沒密林,有的賓士草原。」「中國自然風光最美麗的地方可能是我們從來沒有到過的地方,也可能就在我們自己的家鄉---江蘇。」
書中還講述了很多發人深省的故事。
其中『旅鼠的故事』中講到旅鼠為了給大自然和自己的子孫後代做打算而進行系統性的自殺,「低人幾等」、從來讓人認為沒腦子的動物竟能有如此的深思遠慮,甘願犧牲自我、舍小取大,實在讓人震撼。
『老鼠、貓和狗』中講到,大沙島上由於人類上島而破壞了原來的生物鏈平衡,貓吃完了老鼠後開始吃雞,人又養狗看貓,貓餓病死了,狗居然開始追雞了……。
『我是一粒種子「里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小種子的自述講了農民伯伯是如何辛辛苦苦澆水施肥將之養大並加工成食物,但人們卻不知珍惜,讓小種子都看不下去了,出來呼籲大家要珍惜糧食,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看到這里我不由慶幸平日里家裡長輩對我這方面的要求較嚴,我就算有小小腹誹但面上也不敢造反,故不算浪費。以後我要做到自覺珍惜所有資源,不僅僅是糧食,不然真是連小種子都不如了。
『生命生命』中講述了一個在山野中勞作的飛行員粗暴的對待了一隻僅是稍稍打擾了他進餐休息的蜜蜂,後被之頑強對待挫折的精神所感動,從而內疚自省,大自然中所有的生物應該是有同等的生存權力的,誰也不能簡單粗暴的剝奪誰的權力,哪怕是人對動物。
『世界著名的污染事件』講述的都是由於人們一味追求得益,不合理排放污染物,不顧生態,而造成的污染慘案,人員傷亡、財務損失,實在是得不償失呀。『挨餓的江豚』也是此類事件的受害者。
『女孩和丹頂鶴』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愛鶴如命的大姐姐,她對它們是精心飼養、細心照料,簡直是無微不致,看得我都想變成一隻鶴了,比媽媽對我照顧還要細致周到呢。最後她竟為了尋找走失的丹頂鶴而沉入了河底……媽媽說這個故事發生後,還有人為這個姐姐寫了一著歌,我於是央求媽媽找出了這首歌,聽著極其凄美動人。我想就因為有了徐秀娟姐姐及其他的愛動物、愛自然的人的不斷感染,人心畢竟是向善的,相信我們的世界會越來越美好。
書中最後倡議了舉手之勞——保護環境的一百件小事,作為一個小學生我現在所能做的可能有限,但我一定要把我能做的都做到並做好。我們書本中有學到「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人心齊,泰山移」,相信只要越來越多的人都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將自己都當做是生態文明的建設者、維護者,那麼美麗中國就在眼前,美麗世界任我們遨遊!

Ⅵ 結合實際,談談為什麼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黨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設生態文明」,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明建設、社會建設相提並論,提高到國家發展戰略高度,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十七屆五中全會上,國家進一步提出「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高生態水平」戰略決策;黨的十八大獨立成章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求「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黨的十八大報告將「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生態文明理念在全社會得以牢固樹立。建設生態文明,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務,為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下一步,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大力推進?筆者從親身基層環保工作中作過初步調研,總結如下,僅供參考,望能給社會同仁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什麼是生態文明

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首先得弄清楚什麼是「生態文明」。有學者認為,生態文明並不是指自然生態的「文明」狀態,而是指用文明的方式對待生態。生態是各種力量相互制約的結果,也是各種力量協調共生的結果;也有學者認為,生態文明不僅僅是人與自然的關系,還包括人與人的關系。綜合專家的看法,我們可以對生態文明作出初步界定:生態文明首先應該是人類文明的一種形態,以尊重和維護自然為前提,以人與人 、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為宗旨,以建立可持續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為內涵,以引導人們走上持續、和諧的發展道路為著眼點。生態文明強調人的自覺與自律,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處共融,既追求人與生態的和諧,也追求人與人的和諧,而且人與人的和諧是人與自然和諧的前提。可以說,生態文明是人類對傳統文明形態特別是工業文明進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類文明形態和文明發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進步。

二、為什麼要建設生態文明

「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弄清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意義。常話道:「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如果認識不到位,就不能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自覺投身於生態文明建設中。筆者認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

(一)生態文明建設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

工業文明改變了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財富。但是,工業文明也給人類帶來了無窮的煩惱,甚至是巨大的災難。例如:震驚全世界的「六大污染」( 義大利塞維索化學污染事故、美國三里島核電站泄漏事故、墨西哥液化氣爆炸事件、印度博帕爾毒氣泄漏事故、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德國萊茵河污染事故)、「八大公害」( 比利時馬斯河谷煙霧事件、美國洛杉磯煙霧事件、美國多諾拉事件、英國倫敦煙霧事件、日本水俁病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日本愛知縣米糠油事件、日本富山痛痛病事件)和「十大事件」( 北美死湖事件、卡迪茲號油輪事件、墨西哥灣井噴事件、庫巴唐「死亡谷」事件、西德森林枯死病事件、印度博帕爾公害事件、切爾諾貝利核漏事件、萊茵河污染事件、雅典「緊急狀態事件」、海灣戰爭油污染事件)。據有關數據顯示,1990年8月2日至1991年2月28日海灣戰爭期間,先後泄入海灣的石油達150萬噸。1991年多國部隊對伊拉克空襲後,科威特油田到處起火。1月22日科威特南部的瓦夫臘油田被炸,濃煙蔽日,原油順海岸流入波斯灣。隨後,伊拉克佔領的科威特米納艾哈麥迪開閘放油入海。科威特南部的輸油管也到處破裂,原油滔滔入海。1月25日,科接近沙特的海面上形成長16公里,寬3公里的油帶,每天以24公里的速度向南擴展,部分油膜起火燃燒,黑煙遮沒陽光,伊朗南部降了「粘糊糊的黑雨」。至2月2日,油膜擴散到長90公里、16公里的范圍,逼近巴林,危及沙特。迫使兩國架設浮攔,保護海水淡化廠水源。這次海灣戰爭釀成的油污染事件,在短時間內就使數萬只海鳥喪命,並毀滅了波斯灣一帶大部分海洋生物。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反應堆所在建築物爆炸後,在大地震中受損的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發生 「泄漏事故」,導致22人遭核輻射,21萬人緊急疏散,經濟損失非常慘重。

這些公害和污染事故,都對自然環境造成了極大污染,導致許許多多正常人及動物非正常死亡,殘廢,或患病,給人類和生態環境帶來災難性後果,人類對資源的利用已經大大超過地球的承載能力。人類從這些事件引起高度重視,並進行自我反思,於是生態文明觀念應運而生。隨著人類生存危機越來越嚴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成為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生態文明建設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中國雖然堪稱地大物博、資源富饒的國家,然而中國又是一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無論哪種資源,人均擁有量在全世界都是很低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環境保護工作在逐步加強。同時,人民群眾對生產生活環境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高。但是,由於中國的經濟增長基本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的傳統發展模式上,出現了比較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發達國家上百年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環境問題在中國集中出現,環境與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資源相對短缺、生態環境脆弱、環境容量不足,逐漸成為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如果中國不改變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不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放到突出的位置,不加大保護環境的力度,不改變先污染後治理、邊治理邊破壞的狀況,生產生活環境會越來越惡化,這不僅將直接影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順利實現,而且關繫到中華民族生存和長遠發展的根本大計。因此,「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三、如何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生態文明建設,關鍵是要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積極探索建設生態文明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十七大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改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兩個字的改動,寓意深遠,意義重大,針對性和指導性更強,有著深刻內涵。經濟增長方式是指通過不同要素投入和技術組合獲得經濟增長的方法和模式,強調的主要是提高經濟增長效益;而經濟發展方式除了涵蓋前者的含義外,還對經濟發展的理念、戰略和途徑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強調的不僅是提高經濟增長效益,還包括促進經濟結構優化、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相協調、發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內容。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二)加快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資源節約型社會,是指以能源資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進行生產、以節約的方式進行消費為根本特徵的社會。它不僅體現了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更是一種全新的社會發展模式,它要求在生產、流通、消費的各個領域,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以節約使用能源資源和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節能、節水、節材、節地、資源綜合利用為重點,以盡可能小的資源消耗,獲得盡可能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從而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環境友好型社會,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社會,通過人與自然的和諧來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具體說來,它是一種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目標,以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遵循自然規律為核心,以綠色科技為動力,堅持保護優先、開發有序,合理進行功能區劃分,倡導環境文化和生態文明,追求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社會體系。

(三)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

要充分考慮人口承載力、資源支撐力、生態環境承受力,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統籌考慮當前發展和長遠發展的需要,不斷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為此必須轉變關於發展的傳統觀念,從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轉變為保護環境與經濟增長並重,在保護環境中求發展;從環境保護滯後於經濟發展轉變為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同步,努力做到不欠新賬,多還舊賬,改變先污染後治理、邊治理邊破壞的狀況;從主要用行政辦法保護環境轉變為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辦法解決環境問題,自覺遵循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提高環境保護工作水平。

(四)發展循環經濟和保護生態環境

發展循環經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是一種新的經濟增長方式。循環經濟以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為原則,以提高資源利用率為核心,以資源節約、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為重點,通過調整結構、技術進步和加強管理等措施,大幅度減少資源消耗、降低廢物排放、提高勞動生產率。努力促進資源循環式利用,鼓勵企業循環式生產,推動產業循環式組合,形成能源資源節約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和消費方式,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護生態環境,關系廣大人民的切身利益,關系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必須充分認識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艱巨性、長期性,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加大保護生態環境的力度,更加科學利用自然為人類的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堅決禁止掠奪自然、破壞自然的做法,堅決摒棄先污染後治理、先破壞後恢復的做法。把祖國建設成經濟繁榮、環境優美、生態良好的美好家園,既是億萬人民的共同願望,也是每一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