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生態學
① 殷名稱<<魚類生態學>>
www.xunlei.com
裡面有個資源搜索,你可以搜一下,裡面東西很全
都能下
② 生態學的基本內容與分類
按所研究的生物類別分
有微生物生態學、植物生態學、動物生態學、人類生態學等。
生物系統的結構層次分
有:個體生態學、種群生態學、群落生態學,生態系統生態學等。
生物棲居的環境類別分
有陸地生態學和水域生態學;前者又可分為森林生態學、草原生態學、荒漠生態學、土壤生態學等,後者可分為海洋生態學、湖沼生態學、流域生態學等;還有更細的劃分,如:植物根際生態學、腸道生態學等。
生態學與非生命科學相結合的,有數學生態學、化學生態學、物理生態學、地理生態學、經濟生態學、生態經濟學、森林生態會計等;與生命科學其他分支相結合的有生理生態學、行為生態學、遺傳生態學、進化生態學,古生態學等。
應用性分支學科有:農業生態學、醫學生態學、工業資源生態學、環境保護生態學、環境生態學、生態保育、生態信息學、城市生態學、生態系統服務、景觀生態學等。
表2生態學的分類
Table 2 Classification of ecology 生態學名稱
Name of Ecology 外文生態專著舉例
Examples of ecology books in foreign language 中文生態專著舉例Examples of ecology books in Chinese 1. 生命層次 分子生態學Molecular ecology Freeland 2005 祖元剛等1999 種群生態學Population ecology Begon et al. 1996 徐汝梅1987(註:昆蟲種群生態學) 空間生態學Spatial ecology Tilman & Kareiva 1997 — 集合種群生態學Metapopulation ecology Hanski 1999 — 群落生態學Community ecology Diamond & Case 1986 趙志模和郭依泉 1990 植被生態學Vegetation ecology van der Maarel 2009 姜恕和陳昌篤1994 系統生態學System ecology Om 1983 蔡曉明2000 流域生態學Watershed ecology Naiman 1992 — 景觀生態學Landscape ecology Forman & Godron 1986 傅伯傑2011 全球生態學Global ecology Rambler et al. 1989 方精雲2000 2. 學科交叉 生理生態學Physiological ecology Townsend & Calow 1981 蔣高明 2004(註:植物生理生態學) 營養生態學Nutritional ecology Slansky & Rodriguez 1987 — 營養(級)生態學Trophic ecology Mbabazi 2011 — 代謝生態學Metabolic Ecology Sibly et al. 2012 — 生物物理生態學Biophysical Ecology Gates 1980 — 化學生態學Chemical ecology Sondheimer & Simeone 1970 閻鳳鳴 2003 進化生態學Evolutional ecology Pianka 1978 王崇雲2008 地理生態學Geographical ecology MacArthur 1972 — 地生態學Geoecology Huggett 1995 — 古生態學Paleoecology Dodd & Stanton 1981 楊式溥1993 第四紀生態學Quaternary ecology Delcourt & Delcourt 1991 劉鴻雁 2002 環境生態學Environmental Ecology Freedman 1989 金崗等1992 污染生態學Pollution ecology Hart & Fuller 1974 王煥校1990 水文生態學Hydro-ecology Wood et al. 2007 — 歷史生態學Historical ecology Crumley 1994 — 穩定同位素生態學Stable isotope ecology Fry 2006 易現峰2007 理論生態學Theoretical ecology May 1976 張大勇2000. 數學生態學Mathematical ecology Pielou 1977 陳蘭蓀1988 數字生態學Numerical ecology Legendre & Legendre 1998 — 數量生態學Quantitative ecology Poole 1974 張金屯2004 統計生態學Statistical ecology Young & Young 1998 — 實驗生態學Experimental ecology Resetarits & Bernardo 2001 — 3. 生物類別 植物生態學Plant ecology Warming 1895 張玉庭和董爽秋1930 作物生態學Crop ecology Loomis & Connor 1992 韓湘玲1991 動物生態學Animal ecology Elton 1927 費鴻年1937 昆蟲生態學 Insect ecology Speight et al. 1999 鄒鍾琳1980 鳥類生態學Avain (bird) ecology Perrins & Birkhead 1983 高瑋1993 魚類生態學Fish ecology Wootton 1992 易伯魯1980 漁業生態學Fisheries ecology Pitcher & Hart 1982 陳大剛1991(註:黃渤海漁業生態學) 野生生物(動物)生態學Wildlife ecology Moen 1973 陳化鵬和高中信 1992 雜草生態學Weed ecology Radosevich & Holt 1984 — 寄生蟲生態學Parasite ecology Huffman & Chapman 2009 — 微生物生態學Microbial ecology Alexander 1971 夏淑芬和張甲耀. 1988 疾病生態學Disease ecology Learmonth 1988 — 4. 生境類型 森林生態學Forest ecology Spurr & Barnes 1973 張明如2006 草地生態學Grassland ecology Spedding 1971 周壽榮. 1996 海洋生態學Marine ecology Levinton 1982 李冠國和范振剛. 2011. 河口生態學Estuarine ecology Day et al. 1989 陸健健2003 潮間帶生態學Intertidal ecology Raffaelli & Hawkins 1996 — 海岸生態學Coastal ecology Barbour et al. 1974 — 淡水生態學Freshwater ecology Macan 1974 何志輝2000 湖泊生態學 Lake ecology Scheffer 2004 — 河流生態學River ecology Whitton 1975 — 溪流生態學Stream ecology Allan 1995 — 濕地生態學Wetland ecology Keddy 2010 陸健健等2006 水庫生態學Reservior ecology Tundisi & Straškraba 1999 韓博平等2006 城市生態學Urban ecology Bornkamm et al. 1982 於志熙 1992 道路生態學Road ecology Forman 2003 — 廊道生態學Corridor ecology Hilty et al. 2006 — 土壤生態學Soil ecology Killham 1994 曹志平2007 5. 動植物行為與功能 行為生態學Behavioral ecology Krebs & Davies 1997 尚玉昌1998 擴散生態學Dispersal ecology Bullock et al. 2002 — 繁殖生態學Reproctive ecology Bawa et al. 1990 張大勇2004 攝食生態學Feeding Ecology Gerking 1994 — 認知生態學Cognitive Ecology Friedman & Carterette 1996 — 功能生態學Functional ecology Packham et al. 1992 — 6. 環境擾動與脅迫 擾動生態學Disturbance ecology Johnson & Miyanishi 2007 — 火生態學Fire ecology Wright & Bailey 1982 — 脅迫生態學Stress ecology Steinberg 2011 — 7. 產業與應用 工業生態學Instrial ecology Graedel & Allenby 2002 鄧南聖和吳峰2002 農業生態學Agricultural ecology Azzi 1956 曹志強和邵生恩 1996 資源生態學Resource ecology Prins & van Langevelde 2008 — 恢復生態學Restoration ecology Jordan III et al. 1990 趙曉英和陳懷順 2001 應用生態學Applying (or Applied) ecology Beeby 1993 何方2003 8. 組合或疊加 傳粉與花的生態學Pollination and floral Ecology Willmer 2011 — 陸地植物生態學Terrestrial plant ecology Barbour et al. 1989 or 1999 — 理論系統生態學Theoretical ecosystem ecology Ågren & Bosatta 1998 — 微生物分子生態學Molecular microbial ecology Osborn & Smith 2005 張素琴2005 鳥類遷移生態學The migration ecology of birds Newton 2008 — 應用數學生態學Applied mathematical ecology Levin et al. 1989 — 應用野外生態學Practical field ecology McLean & Ivimey Cook 1946 — 數量植物生態學Quantitative Plant Ecology Greig-Smith 1957 — 10. 人文社會與人體健康 深生態學Deep Ecology Devall & Sessions 1985 雷毅2001 人類生態學Human ecology Hawley 1950 陳敏豪1988 社會生態學Social ecology Alihan 1964 丁鴻富1987 人口生態學Population ecology Davis 1971 潘紀一1988 政治生態學Political ecology Cockburn & Ridgeway 1979 劉京希2007 組織生態學Organizational ecology Hannan & Freeman 1989 劉樺2008 文化生態學Cultural ecology Netting 1986 鄧先瑞和鄒尚輝. 2005 嵌套生態學Nested ecology Wimberley 2009 — 道教生態學Toaism ecology 樂愛國2005 語言生態學Linguistic ecology Mühlhäusler 1996 — 健康生態學Health ecology Hunarī et al. 1999 — 葯物生態學Pharma-ecology Jjemba 2008. —
③ 簡述生態學的幾種主要定義以及評價
生態學(Ecology)是研究生物與環境,及生物與生物之間相互關系的生物學分支學科。
生物的生存、活動、繁殖需要一定的空間、物質與能量。生物在長期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對周圍環境某些物理條件和化學成分,如空氣、光照、水分、熱量和無機鹽類等的特殊需要。各種生物所需要的物質、能量以及它們所適應的理化條件是不同的,這種特性稱為物種的生態特性。
任何生物的生存都不是孤立的:同種個體之間有互助有競爭;植物、動物、微生物之間也存在復雜的相生相剋關系。人類為滿足自身的需要,不斷改造環境,環境反過來又影響人類。
隨著人類活動范圍的擴大與多樣化,人類與環境的關系問題越來越突出。因此近代生態學研究的范圍,除生物個體、種群和生物群落外,已擴大到包括人類社會在內的多種類型生態系統的復合系統。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等幾大問題都是生態學的研究內容。
按所研究的生物類別分,有微生物生態學、植物生態學、動物生態學、人類生態學等;還可細分,如昆蟲生態學、魚類生態學等。
④ 什麼是生態學特徵
生態學(Ecology)是研究有機體及其周圍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 生物的生存、活動、繁殖需要一定的空間、物質與能量。生物在長期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對周圍環境某些物理條件和化學成分,如空氣、光照、水分、熱量和無機鹽類等的特殊需要。各種生物所需要的物質、能量以及它們所適應的理化條件是不同的,這種特性稱為物種的生態特性。 任何生物的生存都不是孤立的:同種個體之間有互助有競爭;植物、動物、微生物之間也存在復雜的相生相剋關系。人類為滿足自身的需要,不斷改造環境,環境反過來又影響人類。 隨著人類活動范圍的擴大與多樣化,人類與環境的關系問題越來越突出。因此近代生態學研究的范圍,除生物個體、種群和生物群落外,已擴大到包括人類社會在內的多種類型生態系統的復合系統。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等幾大問題都是生態學的研究內容 二,生態學的基本內容 按所研究的生物類別分,有微生物生態學、植物生態學、動物生態學、人類生態學等;還可細分,如昆蟲生態學、魚類生態學等。 按生物系統的結構層次分,有個體生態學、種群生態學、群落生態學生態系統生態學等。 按生物棲居的環境類別分,有陸地生態學和水域生態學;前者又可分為森林生態學、草原生態學、荒漠生態學等,後者可分為海洋生態學、湖沼生態學、河流生態學等;還有更細的劃分,如植物根際生態學、腸道生態學等。 生態學與非生命科學相結合的,有數學生態學、化學生態學、物理生態學、地理生態學、經濟生態學等;與生命科學其他分支相結合的有生理生態學、行為生態學、遺傳生態學、進化生態學古生態學等。 應用性分支學科有:農業生態學、醫學生態學、工業資源生態學、環境保護生態學、城市生態學等。 生態學的一般規律大致可從種群、群落、生態系統和人與環境的關系四個方面說明。 在環境無明顯變化的條件下,種群數量有保持穩定的趨勢。一個種群所棲環境的空間和資源是有限的,只能承載一定數量的生物,承載量接近飽和時,如果種群數量(密度)再增加,增長率則會下降乃至出現負值,使種群數量減少;而當種群數量(密度)減少到一定限度時,增長率會再度上升,最終使種群數量達到該環境允許的穩定水平。對種群自然調節規律的研究可以指導生產實踐。例如,制定合理的漁業捕撈量和林業採伐量,可保證在不傷及生物資源再生能力的前提下取得最佳產量。 一個生物群落中的任何物種都與其他物種存在著相互依賴和相互制約的關系。常見的有: 食物鏈,居於相鄰環節的兩物種的數量比例有保持相對穩定的趨勢。如捕食者的生存依賴於被捕食者,其數量也受被捕食者的制約;而被捕食者的生存和數量也同樣受捕食者的制約。兩者間的數量保持相對穩定; 競爭,物種間常因利用同一資源而發生競爭:如植物間爭光、爭空間、爭水、爭土壤養分;動物間爭食物、爭棲居地等。在長期進化中、競爭促進了物種的生態特性的分化,結果使競爭關系得到緩和,並使生物群落產生出一定的結構。例如森林中既有高大喜陽的喬木,又有矮小耐陰的灌木,各得其所;林中動物或有晝出夜出之分,或有食性差異,互不相擾; 互利共生。如地衣中菌藻相依為生,大型草食動物依賴胃腸道中寄生的微生物幫助消化,以及蟻和蚜蟲的共生關系等,都表現了物種間的相互依賴的關系。以上幾種關系使生物群落表現出復雜而穩定的結構,即生態平衡,平衡的破壞常可能導致某種生物資源的永久性喪失。 生態系統的代謝功能就是保持生命所需的物質不斷地循環再生。陽光提供的能量驅動著物質在生態系統中不停地循環流動,既包括環境中的物質循環、生物間的營養傳遞和生物與環境間的物質交換,也包括生命物質的合成與分解等物質形式的轉換。 物質循環的正常運行,要求一定的生態系統結構。隨著生物的進化和擴散,環境中大量無機物質被合成為生命物質形成了廣袤的森林、草原以及生息其中的飛禽走獸。一般說,發展中的生物群落的物質代謝是進多出少,而當群落成熟後代謝趨於平衡,進出大致相當。 人們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須注意到物質代謝的規律。一方面,在生產中只能因勢利導,合理開發生物資源,而不可只顧一時,竭澤而漁。目前世界上已有大面積農田因肥力減退未得到及時補償而減產。另一方面,還應控制環境污染,由於大量有毒的工業廢物進入環境,超越了生態系統和生物圈的降解和自凈能力,因而造成毒物積累,損害了人類與其他生物的生活環境。 生物進化就是生物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產物。生物在生活過程中不斷地由環境輸入並向其輸出物質,而被生物改變的物質環境反過來又影響或選擇生物,二者總是朝著相互適應的協同方向發展,即通常所說的正常的自然演替。隨著人類活動領域的擴展,對環境的影響也越加明顯。 在改造自然的話動中,人類自覺或不自覺地做了不少違背自然規律的事,損害了自身利益。如對某些自然資源的長期濫伐、濫捕、濫采造成資源短缺和枯竭,從而不能滿足人類自身需要;大量的工業污染直接危害人類自身健康等,這些都是人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是大自然受破壞後所產生的一種反作用。 三,分支學科 ①按所研究的生物類別分,有微生物生態學、植物生態學、動物生態學、人類生態學等;還可細分,如昆蟲生態學、魚類生態學等。②按生物系統的結構層次分,有個體生態學、種群生態學、群落生態學、生態系統生態學等。③按生物棲居的環境類別分,有陸地生態學和水域生態學;前者又可分為森林生態學、草原生態學、荒漠生態學等,後者可分為海洋生態學、湖沼生態學、河流生態學等;還有更細的劃分,如植物根際生態學、腸道生態學等。④生態學與非生命科學相結合的,有數學生態學、化學生態學、物理生態學、地理生態學、經濟生態學等;與生命科學其他分支相結合的有生理生態學、行為生態學、遺傳生態學、進化生態學、古生態學等。⑤應用性分支學科有:農業生態學、醫學生態學、工業資源生態學、污染生態學(環境保護生態學)、城市生態學。
⑤ 求答案,中科院水生所的動物學的漁業生態學和魚類生態學中的導師,哪些更好呢都有多少人報考呢萬分感謝
水生所的網站上有導師介紹,裡面一般都是博導級別,所以都很牛插。報考的人不是很多,只是錄取的比例比較少而已,一般每個導師最多能招2個,大多為1個名額。漁業生態的分數線在水生所不是最高的,應該在330以上。
⑥ 魚類學的教材建設
在教材建設方面,上海海洋大學教師在1958年編著或編譯的《魚類學講義》、《魚類分類學》和《分門魚類學》是我國最早出版的3本魚類學專業教材。後來,又陸續主編了8本魚類學水產高校全國通編教材,並編著了《白鰱的系統解剖》、《魚類分類學》等20部與專業教學密切相關的專著或辭書。其中,《魚類比較解剖》在1992年被評為「第二屆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全國優秀獎」,《魚類生態學》獲1997年上海市高校優秀教材二等獎,為推進我國魚類學的專業教學起了積極作用。
在努力推進專業教學的同時,上海海洋大學教師也積極開展魚類學研究。先後出版了《東海魚類志》、《南海諸島海域魚類志》、《福建魚類志》、《中國動物志》(圓口綱、軟骨魚綱)、《中國動物志》(硬骨魚綱魨形目、海蛾魚目、鮟鱇目)等專著20餘部,其中,「中國軟骨魚類側線管系統以及羅倫瓮和羅倫管系統的研究」獲1987年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南海諸島海域魚類志》等7項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在魚類的物種多樣性調查與資源評價、形態多樣性與類群系統演化等多個領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
⑦ 生態學都包括哪些學科
按所研究的生物類別分,有微生物生態學、植物生態學、動物生態學、人類生態學等;還可細分,如昆蟲生態學、魚類生態學等。
按生物系統的結構層次分,有個體生態學、種群生態學、群落生態學生態系統生態學等。
按生物棲居的環境類別分,有陸地生態學和水域生態學;前者又可分為森林生態學、草原生態學、荒漠生態學等,後者可分為海洋生態學、湖沼生態學、河流生態學等;還有更細的劃分,如植物根際生態學、腸道生態學等。
生態學與非生命科學相結合的,有數學生態學、化學生態學、物理生態學、地理生態學、經濟生態學等;與生命科學其他分支相結合的有生理生態學、行為生態學、遺傳生態學、進化生態學古生態學等。
應用性分支學科有:農業生態學、醫學生態學、工業資源生態學、環境保護生態學、城市生態學等。
⑧ 養殖水域生態學是干什麼的
養殖水域生態學主要是研究養殖水域內生物與其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內科學,目的是在人與容自然和諧的前提上取得養殖效益最大化。
養殖水域生態學作為生態學的分支學科之一,主要是研究養殖水域內的生態系統類型,結構與功能,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天然生產力和環境保護等內容。研究對象包括水域內個體、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 通過對養殖水域內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研究,闡明其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特點及生態系統演替和平衡規律,為合理利用養殖水域內生物資源、挖掘生物生產潛力,構造養殖水域內生態系統平衡等方面提供科學依據。
養殖水域生態學的最終目的之一是優化水產養殖效益;目的之二是維持水生生態自然平衡,便於可持續發展。
⑨ 魚類生態學的學科發展
A:魚類棲息環境的調查
B:經濟魚類生物學研究
C:種群生態研究
D:實驗生態學研究
魚類生態學的發展為漁業生產提供了必要的環境數據,提出了合理開發和利用魚類資源的途徑和方法,為制定漁業法、繁殖和保護條例、開展漁情預報、池養家魚人工繁殖、湖泊水庫增養殖和新品種引進、馴養等工作提供了魚類生態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