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生態系統物質循環

生態系統物質循環

發布時間: 2020-11-22 20:13:18

A.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是什麼

舊人教版的話可以參考。因為本來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進行的。物質循環就是組成生物體的各種化學元素在生態系統中的循環過程,包括在生物群落中和在無機環境中兩方面。主要在考試中會涉及到的就是碳循環,氮循環。也有可能會考到硫循環,不過可能性不大。

B. 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主要類型有哪些

物質循環按循環物質的活性或者狀態可以分為:氣體型循環(碳循環與專氮循環)與沉積型循屬環(硫、磷、鈣等),另外由於水是很多其它物質循環的載體,所以將水循環通常單獨列出(嚴格來講水循環主要是氣體型循環)。
另外根據物質的毒性也可分為:重金屬循環與有機難降解物質(如多氯聯苯)的循環。

C.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有哪些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是指無機化合物和單質通過生態系統的循環運動,可以用庫和流通兩個概念來加以概括。庫是由存在於生態系統某些生物或非生物成分中的一定數量的某種化合物所構成的。對於某一種元素而言,存在一個或多個主要的蓄庫。物質在生態系統中的循環實際上是在庫與庫之間彼此流通的。在單位時間或單位體積的轉移量就稱為流通量。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可分為三大類型:水循環、氣體型循環、沉積型循環。

D. 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具有什麼特點

物質循環的特點:1、全球性;2、往復循環;3、反復利用。
物質循環的特點
生態系統除了需要能量外,還需要水和各種礦物元素。這首先是由於生態系統所需要的能量必須固定和保存在由這些無機物構成的有機物中,才能夠沿著食物鏈從一個營養級傳遞到另一個營養級,供各類生物需要。否則,能量就會自由地散失掉。其次,水和各種礦質營養元素也是構成生物有機體的基本物質。因此,對生態系統來說,物質同能量一樣重要。
生物有機體在生活過程中,大約需要30—40種元素。其中如C、O、H、N、P、K、Na、Ca、Mg、S等元素的需要量很大,稱為大量元素;另一些元素雖然需要量極少,但對生命是不可缺少的,如B、Cl、Co、Cu、I、Fe、Mn、Mo、Se、Si、Zn等,叫做微量元素。這些基本元素首先被植物從空氣、水、土壤中吸收利用,然後以有機物的形式從一個營養級傳遞到下一個營養級。當動植物有機體死亡後被分解者生物分解時,它們又以無機形式的礦質元素歸還到環境中,再次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這樣,礦質養分不同於能量的單向流動,而是在生態系統內一次又一次地利用、再利用,即發生循環,這就是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或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物質循環的特點是循環式,與能量流動的單方向性不同。
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都是藉助於生物之間的取食過程進行的,在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是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同時進行的,它們把各個組分有機地聯結成為一個整體,從而維持了生態系統的持續存在。在整個地球上,極其復雜的能量流和物質流網路系統把各種自然成分和自然地理單元聯系起來,形成更大更復雜的整體——地理殼或生物圈。

E. 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概念

生態系統除了需要能量外,還需要水和各種礦物元素。這首先是版由於生態系統所需要的權能量必須固定和保存在由這些無機物構成的有機物中,才能夠沿著食物鏈從一個營養級傳遞到另一個營養級,供各類生物需要。否則,能量就會自由地散失掉。其次,水和各種礦質營養元素也是構成生物有機體的基本物質。因此,對生態系統來說,物質循環同能量一樣重要。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是指無機化合物和單質通過生態系統的循環運動。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可以用庫)和流通兩個概念來加以概括。
庫是由存在於生態系統某些生物或非生物成分中的一定數量的某種化合物所構成的。對於某一種元素而言,存在一個或多個主要的蓄庫。在庫里,該元素的數量遠遠超過正常結合在生命系統中的數量,並且通常只能緩慢地將該元素從蓄庫中放出。物質在生態系統中的循環實際上是在庫與庫之間彼此流通的。在單位時間或單位體積的轉移量就稱為流通量。

F. 什麼是自然界的物質循環

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物質循環,地球上的一切生靈將不復存在?物質循環是指無機化合物和只有一種元素的單質通過生態系統的循環運動?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可分為三大類型,即水循環?氣體型循環和沉積型循環?

生物有機體大約由40多種元素組成,其中碳?氫?氧?硫?磷等是最主要的元素,它們都來源於環境,構成生態系統中所有的生物個體和生物群落?

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植物把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給消費者動物消耗;消費者產生的廢棄物及生產者的殘體被分解者微生物消化,又轉化為無機物,返回環境,供植物重新利用?地球上無數個這樣的物質循環,匯合成生物圈的總的物質循環?

以生物圈的碳循環為例?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從大氣中取走,然後合成碳水化合物貯存在體內,食草和食肉動物再分別通過食物鏈來吸收這種營養物質?

動物的呼吸和微生物對動植物殘體的分解,又將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排到大氣中?

沒有被完全分解的有機殘體被埋在地下,堆積在海底,又轉化成煤炭?石油和天然氣?人類開采燃料,燃料在燃燒的過程中也向大氣排入大量的二氧化碳?

像碳一樣,生態系統中幾乎所有的營養物質都在生物與非生物環境之間不停地做循環流動?物質循環的順利進行使生態系統的各部分協調一致,對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人類大規模地進行干擾,物質循環就不能暢通地進行,就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破壞,導致生態失衡?

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人類的活動不斷地加劇,將大量的礦產從地下開采出來,並且人工創造了一些自然環境中本來不存在的物質,使物質循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響?

某些物質在局部地區富集或者缺乏,產生了不利於生物和人類生存的環境效應?比如,人們大量燃燒石油?煤炭等燃料,加上森林面積的大量減少,就會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逐年升高?大氣中二氧化碳聚積在近地表的上空,就像溫室的隔膜一樣,以阻止地面的熱量向外層空間散失,從而產生溫室效應?

據估計,到2050年,全世界的平均氣溫將要升高3度,到了那時,海平面將升高,對整個地球上的生物來說,後果不堪設想?

物質循環在自然的狀態下,一般是處於相對穩定的平衡狀態?自然界里所有的物質循環都是在水循環的推動下完成的,沒有水的循環就沒有生態系統的功能,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也將難以維持?

大自然

G. 何為自然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

在自然生態系統中,生物為了生存不僅需要能量,也需要物質。物質是化學能量的運載工具,又是有機體維持生命活動所進行的生物化學過程的結構基礎。假如沒有物質作為能量的載體,能量就會自由散失,不能沿著食物鏈轉移;假如沒有物質滿足有機體生長發育的需要,生命就會停止。

生物有機體維持生命所必需的化學元素有40多種,其中氧、碳、氫、氮被稱為基本元素,佔全部原生質的97%以上,是生物大量需要的;鈣、鎂、磷、鉀、硫、鈉等被稱為大量營養元素,生物需要量相對較多;銅、鋅、硼、錳、鈷、鐵等被稱為微量營養元素,在生命過程中需要量雖然很少,但卻是不可缺少的。所有這些化學元素,不論生物體需要量是多是少,都是保證生命活動正常進行所必需的,是同等重要、不可代替的。

生物從大氣圈、水圈、土壤岩石圈獲得這些營養物質,而這些營養物質在生態系統中都是沿著周圍環境→生物體→周圍環境的途徑做反復運動。這種循環過程又稱為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簡稱生物地化循環。根據物質循環路線和周期長短的不同,可將循環分為生物小循環和地球化學大循環。

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周圍環境(氣、水、土)之間進行的物質周期性循環,稱為生物小循環,主要是通過生物對營養元素的吸收、留存和歸還來實現。其特點是,在一個具體的范圍內進行,以生物為主體與環境之間進行迅速的交換,流速快、周期短。生物小循環為開放式循環,受地球化學大循環所制約。

地球化學大循環,是指環境中的元素經生物吸收進入有機體,然後以排泄物和殘體等形式返回環境,進入大氣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及生物圈的循環,形成地化大循環的動力有地質、氣象和生物三個方面。地化大循環與生物小循環相比較,有范圍大、周期長、影響面廣等特點。生物小循環和地化大循環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小循環置於大循環之中,大循環不能離開小循環,兩者相輔相成,在矛盾的統一體中構成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是地球表面自然界物質運動的一種形式,有了這種物質的循環運動,資源才能更新,生命才能維持,系統才能發展。例如生物在不停的呼吸過程中,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氧氣,可是空氣中氧的含量並沒有明顯的改變;動物每年都要排泄大量的糞便,動植物死後的殘體也要遺留地面,經過漫長的歲月後,這些糞便、殘體並未堆積如山。正是由於生態系統中存在著永久不斷的物質循環,人類才能有良好的生存環境。

下面將分別簡述水、碳、氮和磷四種循環。氧與氫結合成水,又和碳合成二氧化碳,已包括在水和碳的循環中,故不再另述。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