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網
A. 人民網如何評建設一支生態環境保護鐵軍
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一方面,藍天白雲、繁星閃爍,是民之所願;清水綠岸、魚翔淺底,是民之所盼;鳥語花香、田園風光,是民之所望。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我們黨的奮斗目標,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是我們黨的使命所在。另一方面,如果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解決不好,則會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生產生活,老百姓意見大、怨言多,甚至成為誘發社會不穩定的重要因素。因而,各地區各部門都要擔負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履行好生態環境保護職責。
打造好這樣一支生態環保鐵軍,離不開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關心支持。眾所周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得罪人的事。「命不好、干環保」,在基層經常能聽到環保執法隊伍這樣的吐槽。有人總結,他們的酸,在於壓力大、風險高,有時還面臨恐嚇和人身威脅;他們的苦,在於執法靠「奇襲」、取證要「偽裝」;他們的辣,在於執法常遭抗拒、出現場屢求警察壓場;他們的甜,在於鬥智斗勇「破案」帶來的成就感、群眾支持幫助的鼓勵。由此而言,欲穩定這支隊伍並發揮強大戰鬥力,愈發需要各級黨委和政府主動為敢幹事、能幹事的環保幹部撐腰打氣,愈發呼喚各部門「一崗雙責」、科學考評體系的配套支持,嚴格用制度管權治吏、護藍增綠。
以隊伍建設開創新局面,以再建新功彰顯新氣象。廣大生態環保幹部唯有矢志當好生態「護旗手」、環保「守門員」,通過強化執法監管築牢生態環境「安全網」,深化改革創新激活生態文明「新動能」,才能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這一場大仗、硬仗、苦仗,重塑中國生態「高顏值」,讓美麗中國的擘畫早日走進百姓的生活。
來源:鳳凰網綜合
B. 濱州黨員幹部網路學習必修課科學發展主題案例之四--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為啥進度總是99%
系統的事,沒關系的。到時候更正。你放心行了。最後算你學完了。
C. 通過哪些方式可以統籌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 發展互聯網產業
製造景點。
D. 綠色生態的詩句
1、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出自:北宋詩人林逋《山園小梅》。
譯文:梅花疏疏落落,斜橫枝幹投在水中的影子。黃昏後的梅花散發的清幽香味在飄動。
2、獵人箭底求傷雁,釣戶竿頭乞活魚。
出自:唐朝王建《寄舊山僧》。
譯文:獵人拿箭獵大雁,漁家直接用竿釣鮮魚。
(4)生態文明網擴展閱讀:
人們為了安坦地生活,會儲糧存錢;企業為了順利開展生產,會儲存資金和資源;人類為了維護生態安全,則要儲存「綠色資本」。 因為綠色既是生命與健康的象徵,也是文明與環保的標志,更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基色。
如果沒有了綠色,就會威脅到我們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地球也將面臨物種滅絕。所以,攜手共存「綠色資本」,已成為世界各國應對生態危機的共識和責任。
儲存「綠色資本」,就是植樹護綠,擴展綠化。要儲存更多的「綠色資本」,最有效的直接方法就是植樹造林。植樹造林,不僅能美化生活環境,預防水土流失,而且還能更有效地減少地球臭氧層的二氧化碳,為人類提供清潔、新鮮的空氣,改善生態環境和調節氣候。
人類已意識到了儲存「綠色資本「的重要性。世界上很多國家為此設立了植樹節,通過植樹護綠等活動,增強人們的環保和綠化意識,促進人們植樹護綠的激情,以此達到儲存「綠色資本」、保持生態平衡的目的。
E. 如何認識生態文明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由之路
認識生態文明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由之路,首先要認識到生態文明的頂層設計與基礎建設的理念與邏輯關系。
明道、運勢、優術。人文生態、人居生態、自然生態。
第一組頂層邏輯:全的哲學理念+全生態世界觀、人類共同體文化、美麗新世界。
第二組動力底座:生的哲學展望+人格精神、互聯網思維、共享主義。
第二組基礎建設:態的哲學進程+人學教育、互聯網+、智能製造、特色小鎮、新型城鎮化、智慧城市、美麗中國。
建設生態文明需要哪些頂層設計
生態文明的頂層設計思想早在2007年就基本上完備呈現了,在當代生態思想家張榮寰的《全息人學》、《共享論》、《文化論》、《生態文明》、《生態文明論》《互聯網思維》《大數據在線模式》《中國復興的前提是什麼》當中,已經呈現的頂層設計思想:
總綱:全然有生、萬物互聯、道驗大象、人格成全。以協和、聯動、共享、賦能打造全球價值鏈為路徑,以建設生態文明為使命、以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為願景。
一、全息人學思想;
二、全生態世界觀;
三、人類共同體文化;
四、共享主義;
五、互聯網思維;
六、互聯網+;
七、共產經濟;
八、生態文明發展觀;
九、生態文明發展模式;
十、生態文明方法論;
十一、生態文明精神;
十二、生態文明目的論等。
生態文明的基礎建設思想也隨之異彩紛呈,張榮寰給出了顛覆性的邏輯與方法:
總綱:生態是生產力之父,思想是文化力之父。走向聯動、走向生態、走向智能、走向共享!以全生態思想觀觀世界,踐行生態文明發展模式,運用世界倫理社會化秩序指針,結合互聯網思維、資本精神,集結統和文明的力量,互聯網+共享理念+聯動能力,以開放、包容、共享建平台;以生態、聯動、賦能建系統,積極構建和優化全球價值鏈,推動文明走廊模式,讓政策規則的聯動、基礎設施的聯動、利益共贏的聯動,創新出更多的增長方式、營收方式、帶動方式,貫通聯動的理念、聯動的智慧、聯動的力量實現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政策溝通、民心相通,共同打造開放合作平台,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新動力。
一、人學:人是全息潛能的物種、人學是人格及其生態修養的實踐工程;
二、全生態世界觀:全生態文明之路就是以「全生態世界觀」做為全邏輯的參照系,宇宙就是全息的網路、世界就是全息的能量、人就是全息的物種。用以提升人類生命科學應用層次,完善世界倫理道德體系,推動人類共同體生態文明。
三、人類共同體文化:文化是人的人格及其生態的狀況反映。文化是人的生存狀態及其價值取向。文化是植根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人文精神的質量決定文化力量的強度。以「全生態世界觀」做為全邏輯的參照系,將人定位在全生態世界中最高全息潛能的物種,將形而上學上升為全生精神文明形態;將客觀世界上升為世界倫理社會化文明形態、將人類整個時空上升為全生態世界觀文明形態,以文明環流的方式為人類保健、醫治、養生和上升,以實現人來到世界上就是為了人格文明、生態文明、產業文明的不斷上升,到達人幸福的目的地,成全人類共同體的幸福。
四、共享主義:眾生賦能,眾生平等,眾生共享。共享主義基本特徵:人格社會,君子自覺,奉獻互助,慈善生態。內容產業正迎來發展的黃金二十年,誰能拿到最大份額,取決於用戶運營、IP儲備、創新基因三大戰場的表現。同時,內容產業四大發展趨勢,網路化、自製化、客制化、類型化!讓知識的價值變現,讓有才能的人更有財能。
五、互聯網思維:範式(成全範式)萬物皆可以互聯,人皆可以成全,互聯成全生態。以此成全科學範式思想引發出自然觀、科學觀、價值觀和思維方式的變革,因此是科學範式的更替和革命,依據全生精神和全生態互聯網思維孕育出的大數據技術及其大數據在線模式將徹底擊潰混雜學的誤區,因為大數據確認的不是簡單因果關系,而是相關關系,即全體數據的消息關系。人工智慧產業化逐步來臨:人工智慧被賦能,賦予其更高維的深度神經網路學習、機器學習的能力,具備了語音、圖像等的識別、認知、理解和交互的能力,多年累積後將發生突變。互聯網改造的是傳統行業,互聯網+改造的是互聯網,人工智慧改造的是物聯網。在深度應用信息物理融合把數字結合進入實體,軟體信息化加上智能新硬體的自動化融合逐步形成智能社會,基於信息物理系統實現智能工廠、智能電網、智能建築、智能家庭、智能社會。
六、 互聯網+:互聯網+本質是傳統產業的在線化、視線化、數據化、生態化。互聯網+具有跨界融合、創新驅動、重塑結構、尊重人性、開放生態、連接一切的特徵。互聯網+是以互聯網為載體的一整套信息技術,在經濟、社會生活各部門的應用、擴散過程。
七、共產經濟:互聯網+、移動互聯、萬物互聯、生態互聯的進程將催生出一個新的經濟體系,叫共享經濟。移動聯動、萬物聯動、智能聯動、生態聯動的進程也將催生出一個新的經濟體系,叫共產經濟。互聯網的發展並不是共享經濟的頂點,而只是起點,它的出現和迅速發展,把人類帶入了一個聯動的年代、顛覆的年代。聯動顛覆的年代只有一個目標:構建一個新的經濟體系——共享經濟,創造一個新的社會——共享主義社會。人類經濟活動的目標指向從有形、可見的價值,逐漸轉向無形、虛擬的價值。重要原因是物質財富的創造已經退居次要,精神無形財富的創造已經成為首要並對物質財富生產起著支配作用。
八、生態文明發展觀:世界倫理社會化的文明形態將以人格文化、生態文化、產業文化向全生態文化發展和上升。人權立國,憲行中國;人權立世,憲行世界;扶富助貧、持強幫弱;以德育國、依憲輔政是文明社會的通則,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前提條件。走人格尊嚴化、價值全息化、使命和諧化的發展道路。走人權生活化、新型城鎮化、產業自優化的發展道路。
九、生態文明發展模式:中華民族的復興必將啟動中華民族生態文明發展模式,主要走人權生活化、新型城鎮化、產業自優化的發展道路。特色小鎮是基於生態文明+地理分工+新型城鎮化+互聯網思維的頂層設計.特色小鎮是基於人格、生態、產業合理布局的基礎建設。特色小鎮是新型城鎮化的綜合探索,利用自身的信息經濟、塊狀經濟、山水資源、歷史人文等獨特優勢快速提升核心競爭力。特色小鎮的創建必然要摒棄行政化的思維定勢、路徑依賴和體制束縛,用改革與創新的精神推進規劃、建設和運營,借勢、明道、優術,走出新路。
十、生態文明方法論:生態文明是依據人、世界存在、事物存在的全能、全息、全邏輯關聯的全息性、還原性、演化性、再生性而發展出共通、共一、共榮、共生的生態文明環流的方法論在融通人學文明、神學文明、哲學文明、科學文明的方法論不斷提高新認知、新境界。
十一、生態文明精神:生態文明具有全生精神,可以分四個部分描述:生態文明是全息再生;生態文明是多維度文明的集合;生態文明與全生態同在;生態文明與世界倫理合一。
十二、生態文明目的論:生態文明以「全生態世界觀」做為全邏輯的參照系,將人定位在全生態世界中最高全息潛能的物種,還原全生態價值主體性,還原道德的全生精神,和諧自然秩序,生生不息,人與自然全息關聯,助益人共同生活的需要和德行培養,以順應整體和諧演化原則,將形而上學上升為全生精神文明形態、將客觀世界上升為世界倫理社會化文明形態、將整個時空上升為全生態世界觀文明形態、以文明環流的方式來實現人類文藝復興與人類共同體的生態福利。
建設生態文明還需要哪些頂層設計:
一、AI變成服務;
二、 大健康;
三、虛擬現實;
四、生命神學;
五、 能源再生;
六、能量久儲;
七、生命潛能;
八、時空轉換;
九、真理實相;
十、未來通道。
F. 十四個堅持的內容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堅持全面深化改革。
堅持新發展理念。
堅持人民當家作主。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
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
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
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
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堅持全面從嚴治黨。
以上十四條,構成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全黨同志必須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更好引領黨和人民事業發展。
「十四個堅持」,它主要是回答怎樣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際上就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它告訴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目標、路徑、方略、步驟等等。
(6)生態文明網擴展閱讀: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次概括的不僅是理論體系,而且提出了基本方略,這個是很大的理論創新,十四個方面涵蓋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要內容。
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合為一體,這在以前的理論發展中是少見的,甚至可以說是這一次最大的一個理論亮點。
是一個整體性的對三大規律的認識,也是對從1917年十月革命到現在一百年的整個世界社會主義的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和教訓的總結。所以,十四個基本方略確實是一個非常重大的理論判斷和理論創新。
G. 2013年7月30日,在聯合國全球契約中國網路主辦的「生態文明·美麗家園」關注氣候中國峰會上,中國
碧水藍天,希望能夠幫到您
H. 互聯網生態圈的概念是誰提出來的
2015年8月8日,「中國中小企業互聯網+全國普及工程」啟動儀式在京舉行,在活動中首次正式提出「互聯網生態圈」引起與會人士的關注。
中國中小企業互聯網+全國普及工程」負責人,鴨梨科技董事長吳金軍表示:互聯網生態圈是用互聯網來完善企業的生態。企業內所有跟互聯網有關的元素都屬於互聯網生態圈。具體包括企業PC互聯網網站、手機智能網站、移動APP、微信平台、OA辦公系統、終端智能交互機、後台大數據以及在線互聯網培訓。這些模塊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良性的、有效的企業互聯網生態圈。
I. 請你從政府和消費者角度為綠色移動互聯網建設提出幾條合理化建議
請你從經濟生活角度為網路購物企業的經營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運用經濟生活版的有關知權識為如何實現社會公平提幾條合理化建議運用《經濟生活》中有關知識,從公民和政府角度就做好「節...生態文明:經濟 生態文明:建設做貢獻 生態文明:調查問卷 生態文明:作文 生態文明:教育基地談談如何建設生態文明,促進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的發展近一周反映我國經濟發展的、科技成就的、教育文化的、生態...生態文明新理念 經濟建設不關鍵 全面進步與發展 美麗中...循環經濟是建設生態文明的有效路徑 翻譯 傻傻傻_傻瓜_��8-15 07:48 建議:1公民要轉變落後的消費觀念,樹立保護環境,綠色消費的正確消費觀,為建設生態文明作出貢獻;\x0d2企業要提高社會責任感,加強科技研發推行綠色生產,減少污染排放保護生態環境;\x0d3國家要調整產業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積極發展第三產業,推動環境友好型經濟的發展;
J. 貴陽學院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研究中心的網路生態文明與安全研究所
現有人員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博士後1人,博士1人,博士生1人。
貴陽學院生態城市建設研究中心「網路生態文明與安全研究所」的目標明確、人員齊備,主要有4名成員,分別是張牧博士,賀忠博士,梁昱博士,張桂玲博士。圍繞網路生態文明與網路安全提出了幾項切實可行的研究目標,詳細內容如下:
1、開發具有我市自主知識產權的貴陽市生態城市地理信息綜合分析系統,為我市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提供直觀可靠的圖像數據分析決策系統。
該系統以Google Earth為基礎,目的就是實現我市各類生態信息在GIS上的體現,我市的生態信息包括我市境內森林、綠地、河流、湖泊等自然資源的分布信息;各工業企業的分布情況以及其排污數據;各居民小區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等等一系列可以反映我市生態環境的圖像與數據,這些大量的信息需要在GIS系統上體現才能清楚地認識。我們的系統可以Virtual NET實現上述類似MIS部分的功能和GIS部分我市各地區的地理信息,這樣一來,可使我市的各種大量數據載入,使政府的規劃和決策更加准確、更加可靠,更有說服力。
2、網路信息流量識別與監控管理技術研究。
網路空間生態環境的保護重在防患於未然。因此,加強網路空間的技術管理手段,以技術防治信息污染,通過採用給網路設置過濾器、裝上防毒卡等技術過濾手段,對海量信息加以甄別,以清除信息垃圾、識別信息病毒,阻止有害信息的直接威脅,達到凈化網路環境的目的,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目前互聯網路信息內容過濾選擇的技術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網路層上,採用路由器過濾法,通過在互聯網路的國際出入口上設置路由過濾功能,將境外有害信息源的IP地址在路由器上設為「拒絕通過」得以實現;二是應用層面上,採用在伺服器上安裝專門的軟體作為過濾網關,依靠網關進行篩選和過濾,將有害信息摒除在外,而讓無害信息順利通過網關到達用戶終端。
我們主要針對VOIP網路的特點,深入研究分布式大規模網路環境下IP網路業務服務質量(Qos)的管理和監測技術,探索建立下一代網路的業務感知模型和Qos監測管理體系結構,將網路的業務級別定義與網路QoS的監測數據進行對比驗證,利用基於策略的網路管理技術、移動代理技術和主動網技術,構建VOIP網路QoS的配置、實施、獲取、分析、關聯和反饋機制,從而實現基於業務感知的VOIP網路QoS的分布式主動監測和管理。通過研究開發,我們可以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下一代通信網路監控、管理與優化技術,可藉此機會培育出面向下一代網路的監測、管理系列高技術產品群,確保我市網路通暢、安全、健康,創造我市文明的網路生態環境,同時可以提升我市信息產業的技術水平,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
3、網路生態環境的法律法規建設研究。
網路生態環境危機是世界性難題,尤其是我國剛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出現一些問題是必然的。但應認識到,網路行為雖然是在「虛擬環境」進行,但這卻是社會行為,不良行為、不法行為危害的是整個人類社會。「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網路環境也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一樣,要有法律、法規和道德規范去約束和治理。國家相關部門快針對當前網路環境危機中存在的問題,應盡制定有關法規,加大監管力度,保護網路環境的純潔。
4、信息產業與文化產業和諧發展中的轉變機制問題,增強貴陽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軟硬實力,營造和諧貴陽的良好網路氛圍。
在推進社會信息化的進程中,要把握網路傳播的特點和規律,大膽創新,在推進互聯網物理層面建設的同時,注重從網路文化消費引導、網路文化趣味培養、網路文化價值弘揚等方面,加強引導、管理和服務,實現網路文化產業與信息產業的統籌協調發展。增強網路文化的社會服務功能,改進網路文化的建設和管理。加強網路文化管理,是完善社會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網路文化的教育、服務和引導功能,為完善社會管理、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有力的網路文化支撐,這是一個亟待深入研究的嶄新課題,是建設和諧貴陽的必然趨向。
首先,網路文化要增強社會服務功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文化建設的支撐作用日益凸顯。網路文化在社會服務領域中大有可為。比如,建設誠信度高、安全性強的電子商務網站,服務經濟交往;建設收集民意、政民互動的網路論壇,暢通民眾訴求渠道;建設社會服務類組織和商業信息的資源站點,實現網上搜索,方便群眾生產生活,等等。總之,要增強網路文化的社會服務功能,為完善社會管理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基礎。
其次,網路文化的管理必須走法治化道路。應本著依法、科學、有效的原則,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教育、行業自律等手段,形成依法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規范有序的互聯網信息傳播秩序。政府網站要發揮表率作用,規范運轉,提供優質的網路服務。我們要從國情出發,借鑒國外互聯網管理的先進經驗和有效做法,使網路管理文化的發展更上層樓。
近五年承擔課題:
主持人 來源 項目名稱 時間
張牧 省科技廳 VOIP網路業務流量識別與安全主動監控系統 2008
張牧 省信息產業廳 NGN業務綜控儀應用與推廣 2008
張牧 省教育廳 特定信息流的實時識別和過濾系統原型機的研究和實現 2007
張牧 貴陽市人才辦 下一代通信網路流量識別、分析與控制系統原型機研究和實現 2007
張牧 貴陽市科技局 貴陽市網路生態安全監控關鍵技術研究 2008
張牧 貴陽學院 下一代通信網路中自適應多播擁塞控制方案關鍵技術研究 2007
賀忠 貴陽市社科聯 唐代宮廷詩歌與唐代社會生活史研究 2007
賀忠 省教育廳 《王陽明的文學形象——以〈皇明大儒王陽明先生出身靖亂錄〉為中心》 2008
賀忠 貴陽學院 《沈從文鄉土小說與湘西方言研究》 2008
張桂玲 省科技廳 靶向拓撲異構酶I抗癌雙核配合物的設計、合成及構效關系研究 2008
張桂玲 貴陽學院 高度不對稱配合物的合成、結構、性質及其在手性分離中的應用 2008
梁昱 省教育廳 生物質制氣-柴油雙燃料發動機燃燒及排放三維模擬研究 2008
梁昱 江蘇省動力機械清潔能源與應用重點實驗室 柴油機燃用小油桐油料燃燒排放及應用研究 2008
梁昱 省科技廳 柴油機燃用小油桐壓榨油的性能研究 2008
梁昱 貴陽學院 雙燃料發動機燃燒過程三維模擬研究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