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生態政策

生態政策

發布時間: 2020-11-22 23:01:27

1. 浙江如何推行生態葬政策

近年來,溫州大力推廣海葬、樹葬等不保留骨灰的安葬形式,但由於參與海葬、樹葬等不保留骨灰安葬後其後人沒有一處可以弔唁的地方,所以,政府在推廣過程中受到很大的阻力。每年參與海葬、樹葬等不保留骨灰安葬人數不到全部死亡人數的0.5%。「不少市民都表示,先人選擇了「生態葬」之後,每年的清明節他們都變得「無處可去」了。」

據悉,此次開工建設的「義園」位於翠微山最高點,毗鄰烈士陵園,紀念園長約50米,寬約20米,佔地面積1000㎡。工程預計2018年底竣工,屆時在百年之後選擇「生態葬」的市民均可以在該園區立碑供後人緬懷。

殯葬改革是破千年舊俗、樹一代新風,重在轉變人們根深蒂固傳統觀念和習俗的社會革新。開工建設的「義園」將溫州殯葬禮俗改革和移風易俗工作推向新高潮。

此次「義園」的揭碑儀式上,還有90多名市民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動,他們都是海葬宣傳的志願者,也是承諾百年之後選擇海葬的行動者。根據溫州市鹿城區生態回歸協會提供的信息,他們在此前的各社區調研中,已經徵集了300多名海葬的支持者,和行動者,且有越來越多的人表示可以接受海葬這種更文明、更環保、更節省資源的殯葬方式。

2. 我國土地生態政策有哪些

第一,我國土地分為兩大類,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你鄉下的建房使用的土地應為村民集體所有的土地,故為宅基地使用權,如果辦理了宅基地使用權證,其性質類似為劃撥,無使用年限的限制。
第二,我國人口多地少,按人口分灘要比美國少得多。另一方面,我國是農業大國,國家國策要求我們要保護耕地總量不減少,保障社會經濟的發展。從這里可以看出,一方面保護耕地,一方面搞建設,是很矛盾的。因此,國家在對我國實施城市化進程中實施的政策是,以建設多層、高層商品房為主,嚴格控制別墅用地。同時還要求提高容積率,節約集約用地,通過這樣也是為國保護國策的落實及減緩我國耕地總面積的減少。

3. 生態農業國家扶持政策有哪些

生態農業國家扶持政策有哪些:

引導有機生態農業發展的相關經濟政策

包括生態補償、綠色補貼政策、項目基金扶持、減稅、免稅、貼息、政府補助等多種經濟支撐手段。支持生態產業的發展,使其綜合競爭能力增強。

綠色補貼

綠色補貼是政府給予經濟主體以激勵其進行環境保護或污染削減活動的某種形式的財政支付

綠色補貼的內涵主要包括四個基本要素:

首先,它是一種旨在促進環境保護的財政鼓勵措施;

其次,它是通過對經濟主體的經濟激勵機制來實現政策目標的;

再次,既包括對環境保護投資的補貼,也包括對污染削減行為的補貼;

最後,補貼方式是多樣的,不僅僅限於現金支付,還包括信貸優惠、稅收減免方面的形式。

按補貼內容不同,綠色補貼分為生態服務類補貼和公共服務類補貼。

生態服務類補貼是指對生態環境直接服務行為的補貼,既包括森林保護、植被養育、水土保持方面的補貼,又包括環境友好型技術採納補貼、化學農葯減用補貼等等,對有機生態農業都著很好的補貼。

公共服務類補貼主要是指政府的一般性公共服務支出,如環境科技研究、環保教育及培訓、病蟲害防治、動植物檢疫、農村清潔能源推廣、農田灌溉系統、鄉村道路等方面的支出,這些政府支出對生態環境保護具有間接的作用。

按補貼對象不同,綠色補貼分為環境改善類補貼和污染削減類補貼。

環境改善是相對於環境「自然狀態」而言的,環境改善類補貼是對創造正外部性的經濟主體的補貼,能實現外部收益內部化。對植樹造林、生物多樣性保護、防範有害生物入侵的補貼均屬此類,一般生態農業旅遊觀光園這方面涉及比較多一些。

污染削減是相對於環境「污染狀態」而言的,污染削減類補貼是對減少負外部性的經濟主體的補貼,能激勵生產者主動採用污染控制技術。對工業企業採用煙氣脫硫設備的補貼、對畜禽養殖戶採用沼氣技術的補貼、對農戶減量使用農葯或化肥的補貼屬於此類

按補貼方式不同,綠色補貼分為一次性補貼和連續性補貼。

通常,一次性補貼是分攤生產者採納親環境技術的經濟成本,從而激勵採納技術或提供生態環境服務。比如對採納沼氣技術的補貼,補貼只發生在技術採納當年,一旦技術設備投入使用,政府就不給予後續的補貼。

連續性補貼通常是連續數年對生產者進行經濟補償,以彌補由於環保而造成的收入損失,進而達到環境保護的激勵效果。比如政府對農戶減量使用化肥而造成作物減產的補貼,這種補貼每年都有,只要農戶減少化肥用量就能獲取補貼。

綠色補貼與生態補償、環境賠償

綠色補貼一般是政府對經濟主體的在國家政策層面上的環境經濟關系,比如退耕還林補貼、休耕補貼等;

生態補償是政府對政府、政府對經濟主體在某一具體事務上的環境經濟關系,比如,流域生態補償是下游地方政府對上游地方政府在流域水質保護上的經濟補償,征地補償是政府對土地產權人在征地事務上的經濟補償;

環境賠償是經濟主體對經濟主體之間的圍繞環境事故的權責關系而產生的經濟行為關系,如排污企業對受污染居民的經濟賠償。

關於具體的補貼數額,根據地方的不同,額度也各不相同,需要咨詢當地的農業部。

4. 形勢與政策: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有什麼重大意義

一、建設生態文明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
二、建設生態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回的客觀要求答
三、建設生態文明是促進社會和諧的基礎和保障
四、建設生態文明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 五、建設生態文明是提高中國國際競爭力的重大舉措也是中國對世界發展所作的貢獻。

5. 堅持什麼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政策

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中文名
生態文明建設
外文名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歷史起點
黨的十八大2012年11月
長遠目標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發展模式
中華民族生態文明發展模式
中國夢
美麗中國
文化復興
世界觀、價值觀、倫理觀、發展觀
宗 旨
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
發展方向
人格文明、生態文明、產業文明
發展路徑
新型城鎮化、智慧城市、智慧地球
動力底座
全生態世界觀、智能製造模式
環流發展
絲綢之路經濟帶、文明走廊
發展內核
完善生態社會主義制度
互聯網思維
大數據在線模式、人類共同體
范 式
萬物皆可以互聯,互聯成全生態
目錄
1簡介
▪ 十八大報告原文: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 十八屆三中全會
2國家意義
3根本要求
▪ 重要地位
▪ 重大意義
▪ 嚴峻形勢
▪ 思想理念
4本質特徵
▪ 政策方針
▪ 途徑方式
▪ 重要目標
5戰略任務
▪ 一是優
▪ 二是節
▪ 三是保
▪ 四是建
6根本目的
▪ 各省情況
▪ 山西

1簡介編輯
[1]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做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決策,從10個方面繪出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藍圖。十八大報告不僅在第一、第二、第三部分分別論述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成就、重要地位、重要目標,而且在第八部分用整整一部分的宏大篇幅,全面深刻論述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各方面內容,從而完整描繪了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藍圖。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認真貫徹落實,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2]
十八大報告原文: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八、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及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做出貢獻。
(一)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國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必須珍惜每一寸國土。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
(二)全面促進資源節約。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要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強節能降耗,推進水循環利用。
(三)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良好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擴大森林、湖泊、濕地面積,保護生物多樣性。加快水利建設,增強城鄉防洪抗旱排澇能力。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提高氣象、地質、地震災害防禦能力。
(四)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積極開展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交易試點。
我們一定要更加自覺地珍愛自然,更加積極地保護生態,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十八屆三中全會
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要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

6. 生態文明的政策解析

十八大報告的內容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2015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闡明了我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理念、原則、目標、實施保障等重要內容,提出要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為我國生態文明領域改革作出了頂層設計。
方案分為十個部分,共56條,明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是,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方針,立足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新的階段性特徵,以建設美麗中國為目標,以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為核心,以解決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為導向,保障國家生態安全,改善環境質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課題研究分析
在遙遠的歐洲,英國國際環境與發展研究所主任如此理解中國的生態文明理念:「生態文明的概念關繫到每一個人,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如何在地球上以一種新方式生活。」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改革開放以來,長期實行主要依賴增加投資和物質投入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導致資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費,同時也讓中國的生態環境面臨非常嚴峻的挑戰。實際上,黨和政府也意識到尊重和維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明確要求「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推廣綠色建築、綠色施工,發展綠色經濟,發展綠色礦業,推廣綠色消費模式,推行政府綠色采購……「綠色發展」被明確寫入「十二五」規劃並獨立成篇,表明我國走綠色發展道路的決心和信心。十八大報告再次論及「生態文明」,並將其提升到更高的戰略層面。由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由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拓展為包括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這是總攬國內外大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新部署。
環保、資源節約、循環經濟等概念在十八大報告中被納入「生態文明」。生態文明不僅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一並成為五大建設主題,而且在整個報告中被列為第八部分單獨進行闡述。這在過去的報告中是從來沒有過的。細節上,「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兩條首次出現在報告中,凸顯出政府對這兩部分的重視。
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該文件是自黨的十八大報告重點提及生態文明建設內容後,中央全面專題部署生態文明建設的第一個文件,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高度進一步凸顯。

7. 我國創造良好生態環境的政策有哪些

經過近二十年的努力,我國的環境保護法律體系已經基本形成。它包括:
一、憲法。我國憲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國家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它的規定為我國環境保護法制建設提供了最重要的憲法依據。
二、環境保護法。1979年9月13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原則通過了試行的環境保護法,並於當日公布試行,這是我國第一部單行的環境保護法律。十年後,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了全面修訂後的環境保護法,並於當日公布後正式施行,它作為我國環境保護方向的基本法,對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與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建立健全環境保護法律體系,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都發揮了重大的影響和作用。
三、針對特定的污染防治領域而制定的單項法律。包括:
1.水污染防治法。該法於1984年5月11日由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自1984年11月1日起施行。1996年5月15日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對該法作了修改,修改後的水污染防治法自修改決定公布之日起施行。
2.大氣污染防治法。該法於1987年9月5日由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自1988年6月1日起施行。1995年8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對該法作了第一次修改;2000年4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對該法作了第二次比較全面的修改,修訂後的大氣污染防治法自2000年9月1日起施行。
3.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該法於1996年10月29日由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自1997年3月1日起施行。
4.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該法於1995年10月30日由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自1996年4月1日起施行。
5.海洋環境保護法。該法於1982年8月23日由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自1983年3月1日起施行。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對該法作了比較全面的修改,修訂後的海洋環境保護法自2000年4月1日起施行。
此外,在環境保護方面國務院還制定了相當數量的行政法規,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單獨或者與其他有關部委制定了大量的部門規章。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人民政府以及有地方立法權的城市,也制定了大量的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因此,從環境保護方面來說,已經不是無法可依了。

8. 生態危機的生態政策

「文明若是自發地發展,而不是在自覺地發展,則留給自己的是荒漠」。這是馬克思在100多年前對人類突飛猛進的工業文明發出的忠告。自工業革命以來,尤其是20世紀的後50年全球環境遭到空前破壞和污染,相繼出現「溫室效應」、大氣臭氧層破壞、酸雨污染、有毒化學物質擴散、人口爆炸、土壤侵蝕、森林銳減、陸地沙漠化擴大、水資源污染和短缺、生物多樣性銳減等十大全球性環境問題。生態學家指出:全球十大環境問題已直接威脅著全人類的生存和文明的持續發展,正殘酷地撕毀人類關於未來的每一個美好願望和夢想,這一影響不僅會殃及一代、兩代人,而且將影響幾代、甚至幾十代人的生存和發展。
生態危機日趨嚴重、惡化,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確信,整個地球的環境問題,僅靠技術上的修修補補是無濟於事的,要保護地球家園,解決生態問題必須要有政治關注,這意味著局限於技術和科學視野的生態思維遭遇到了政治的挑戰。人們逐漸發現,生態問題離開政治的參與,不被組織在政治框架內,問題本身難以得到根本的解決。
所謂生態政治,其實質是把生態環境問題提到政治問題的高度,進而使政治與生態環境的發展一體化,把政治與生態有機辯證地統一起來,最終促進全球政治與生態環境持續、健康和穩定發展,即把生態危機問題納入到全球戰略規劃、政府決策、法製法規、公民政治參與、國際政治行為和公民意識教育等過程中。生態政治所遵循的是公平性、持續性、協調性以及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循環再生、生態平衡等生態學基本原則和原理。
近年來,絕大多數國家政府一改過去制定政策時完全不考慮環境的做法,制定和實施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社會發展戰略以及有關環境保護的法規,並將環境保護目標列入國家社會經濟發展規劃,通過環境保護機構,負責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做好綜合平衡。如中國1984年成立的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即是專事環境保護的領導、決策部門。此後,短短的20年間,中國先後制定了《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等環境法律和《草原法》、《森林法》、《水法》、《土地管理法》等相關資源法律,確定環境影響評價、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污染物總量控制等環境管理制度,初步形成了生態保護及管理的法制體系。但從總體上看自然生態保障的法制仍不健全,因而使各部門的管理職責不明確,缺乏具體的可操作的法律依據國家應盡快完善生態環境法律體系,以保障生態環境建設順利進行。解決環境問題還要健全環境管理體制。從上到下,要有強有力的環境管理機構,監督環境法規和政策的貫徹執行,同時從上到下,直到各行各業,都要有環境保護法規和目標,有明確分工,要了解自己的責任。其次要加強執法力度。只有嚴格依法行事,才能達到法律制定的目的。
通過生態政策的建立和實施,必可以使全社會形成一種新的生態倫理觀、生態價值觀,實現人類、社會、自然的新和諧。

9. 十八大提出生態文明建設應採取什麼政策和措施

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努力完善並加強社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最主要的政策和措施是上述的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以及四大戰略之一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10. 國家支持生態農業的政策

紐西蘭紐西蘭是世界上發展有機農業最好的國家之一,有機農業的發展水平位居世界有機農業發展的前列。現在,紐西蘭有機農業總產值,出口,有機土地在世界都佔有一席之地。紐西蘭農場主的文化程度都較高,對農業技術人員的要求也很嚴格。在紐西蘭,無論是農業科研人員還是技術推廣人員或者是普通勞動者,都需滿足各自的市場需求,提高自身競爭力。有機農業在紐西蘭的發展,通過科技創新,資源高效利用等,除專業的農業咨詢公司外,紐西蘭科研機構、私人等也從事部分的農業技術的推廣和咨詢,生態農業在紐西蘭已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望採納。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