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生態足跡

生態足跡

發布時間: 2020-11-22 15:42:00

❶ 幾個地球能承載人類的生態足跡

到目前為止,大概12個地球能承載人類的生態足跡。

❷ 生態足跡計算時需要哪些數據

EF=N·ef =N·∑(aai)=∑rjAi=∑(ci/pi) (1)式(1)中:EF 為總的生態足跡版;N 為人口數;ef 為人均生態足跡;ci為i 種商權品的人均消費量;pi為i 種消費商品的平均生產能力;aai為人均i 種交易商品折算的生物生產面積,i為所消費商品和投入的類型;Ai為第i 種消費項目折算的人均佔有的生物生產面積;rj為均衡因子。

❸ 人類需要幾個地球承載生態足跡

如果全球的居民都達到北美居民資源消耗的平均水平,人類將需要5個地球。就整個世界而言,全人類的生態足跡在1980年就已經與地球的生產能力持平;在2001年已經超過了20%,這意味著人類需要1.2個地球來滿足生產和生活對資源的需求;至2007年,這個需求已經超過了50%。據估計,最遲到2030年,人類將需要兩個地球才能滿足其每年的資源需求。

生態足跡較大的國家,表明其對資源的消耗強度超過了該區域自然生態狀況所能提供的被消耗量,這就意味著這些國家一直在過度消耗自然資源。據統計,北美地區人均消耗資源水平是歐洲的2倍,是亞洲或非洲的近7倍。

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第一次提出了「只有一個地球」的口號。可是此後的數十年間,科學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迅猛發展,給人類社會帶來空前的繁榮,也對自然界和生態系統造成了空前的破壞,導致了自然界和生態系統的種種災難:物種滅絕加速,大氣污染、白色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加劇,大氣臭氧層變薄,全球變暖,等等。

對科技和文明成果的不當使用和發揮,為人類的生存帶來了嚴重的生態危機。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如果地球資源被耗竭,生態環境被不可逆轉地破壞,到那時,人類留下的「足跡」將會是怎樣的呢?

❹ 「生態足跡」高好還是低好

「生態足跡」,越小越好。
「生態足跡」越小,對大自然的破壞越小。
「生態足跡版」也稱「生態佔用」,權是一種衡量人類對地球生態系統與自然資源的需求的分析方法。它顯示在現有技術條件下,指定的人口單位內(一個人、一個城市、一個國家或全人類)需要多少具備生物生產力的土地(biological proctive land)和水域,來生產所需資源和吸納所衍生的廢物。
生態足跡通過測定現今人類為了維持自身生存而利用自然的量來評估人類對生態系統的影響。
舉例說明:
原始人住山洞,打獵,摘果子,生活極端簡陋,對大自然的索取極少,
相應原始人的生態足跡很小,對大自然的破壞也極小;
現代人,住別墅,開汽車,享受奢華生活,對大自然的索取極大,
相應現代人的生態足跡很大,對大自然的破壞也大。

❺ 什麼是土地生態足跡

土地生態,即土地生態系統,是土地各組成要素之間,及其與環境之間相互聯專系、相互依存和制約所構屬成的開放的、動態的、分層次的和可反饋的系統。該系統是一個由土地、自然環境、技術、政策、人等生態因子組合而成的有機整體,系統中的任何一種因子的變化都會使自然界原有的土地生態平衡被打破,盡管土地生態系統自身具有一定的恢復功能,但這個功能是有他自身的限度的,超過了這個限度將不能恢復。

❻ 生態足跡方法

生態足跡方法作為度量人類活動對環境影響的評價工具得到了廣泛的關注與應用[36]。生態足跡理論認為,人類生存與發展需要消耗一定數量的自然資源和排放相應數量的廢棄物,而提供這些自然資源並消納相應廢棄物則需要一定面積的土地予以支持;在給定人口和經濟條件下,經濟發展所消耗的自然資源和排放的廢棄物越多,所需要的土地面積則越大,經濟發展對環境壓力也就越大。生態學家將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形象地以「生態足跡」來表示。換言之,生態足跡是支持一個地區的人口所需的生產性土地及水域和吸納其所產生的廢棄物所需要的土地面積之總和,簡稱生物生產性土地。一個地區所能提供的最大生物生產性土地面積,為該地區的生態承載力。如果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生態足跡超過了其生態承載力,就出現生態赤字;如果小於其生態承載力,則表現為生態盈餘。區域的生態赤字或生態盈餘,反映了該區域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

1992年,加拿大生態學家Rees提出了「生態足跡」的思想,認為區域生態足跡是為生產特定區域人口消費所需的資源和同化這些人口消費所產生的廢物,需要生態系統提供的生產性土地面積和水體面積[37]。1996年,Wackernagel和Rees出版了專著《生態足跡:減少人類對地球的影響》,系統提出了生態足跡理論及其計算方法[38]。Wackernagel等於1997年提出了國家與全球尺度的生態足跡評價框架,並對52個國家生態足跡進行了計算[39]。此後,生態足跡方法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得到研究與應用。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WWF)自2000年起每兩年公布一次世界各國的生態足跡。愛爾蘭、澳大利亞、菲律賓、韓國等國開展了長時間序列的生態足跡核算與分析。1999年生態足跡的概念被引入我國,隨後有關生態足跡的研究在國內迅速展開。在WWF的支持下,有關研究部門自2008年起每兩年發布一次《中國生態足跡報告》。近年來,我國越來越多的區域、城市開展了生態足跡實證研究,推動和豐富了生態足跡在我國的應用和發展[40]

由於生態足跡方法具有的概念清楚、計算方法簡便、涵蓋信息量大、所需數據易於獲得等優點,該方法應用領域廣泛,主要包括國家和地區的可持續性發展評估、城市建設過程中建築用地規劃、景區的旅遊生態足跡、能源生態足跡、地區的生態適度人口、水資源生態足跡以及國家的大型工程建設評估等。但是,一些研究者認為生態足跡方法存在著難以解決的問題:例如生態足跡方法是一種靜態分析方法,只能對區域的發展現狀進行評估;實際中土地功能具有多重性質,而生態足跡方法對土地的功能進行了簡化,造成了計算誤差等。這些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態足跡方法在政策規劃等方面的應用。

❼ 全人類的生態足跡與地球生產力持平要追溯到哪一年

全人類的生態足跡與地球生產能力持平,要追溯到20世紀什麼時候?(C)
A.六十年代
B.七十年代
C.八十年代
D.九十年代

❽ 生態足跡的簡介

生態足跡(ecological footprint)也稱「生態佔用」。是指特定數量人群按照某一種生活方式所消費的,自然生態系統提供的,各種商品和服務功能,以及在這一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棄物需要環境(生態系統) 吸納,並以生物生產性土地(或水域) 面積來表示的一種可操作的定量方法。它的應用意義是:通過生態足跡需求與自然生態系統的承載力(亦稱生態足跡供給) 進行比較即可以定量的判斷某一國家或地區目前可持續發展的狀態,以便對未來人類生存和社會經濟發展做出科學規劃和建議。
在20世紀90年代初由加拿大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規劃與資源生態學教授里斯(Willian E.Rees)提出。它顯示在現有技術條件下,指定的人口單位內(一個人、一個城市、一個國家或全人類)需要多少具備生物生產力的土地(biological proctive land)和水域,來生產所需資源和吸納所衍生的廢物。生態足跡通過測定現今人類為了維持自身生存而利用自然的量來評估人類對生態系統的影響。
比如說一個人的糧食消費量可以轉換為生產這些糧食的所需要的耕地面積,他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可以轉換成吸收這些CO2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農田的面積。因此它可以形象地被理解成一隻負載著人類和人類所創造的城市、工廠、鐵路、農田……的巨腳踏在地球上時留下的腳印大小。它的值越高,人類對生態的破壞就越嚴重。
該指標的提出為核算某地區、國家和全球自然資本利用狀況提供了簡明框架,通過測量人類對自然生態服務的需求與自然所能提供的生態服務之間的差距,就可以知道人類對生態系統的利用狀況,可以在地區、國家和全球尺度上比較人類對自然的消費量與自然資本的承載量。生態足跡的意義在於探討人類持續依賴自然以及要怎麼做才能保障地球的承受力,進而支持人類未來的生存。
生態足跡將每個人消耗的資源摺合成為全球統一的、具有生產力的地域面積,通過計算區域生態足跡總供給與總需求之間的差值——生態赤字或生態盈餘,准確地反映了不同區域對於全球生態環境現狀的貢獻。生態足跡既能夠反映出個人或地區的資源消耗強度,又能夠反映出區域的資源供給能力和資源消耗總量,也揭示了人類生存持續生存的生態閾值。它通過相同的單位比較人類的需求和自然界的供給,使可持續發展的衡量真正具有區域可比性,評估的結果清楚地表明在所分析的每一個時空尺度上,人類對生物圈所施加的加壓及其量級,因為生態足跡取決於人口規模、物質生活水平、技術條件和生態生產力。

❾ 生態足跡計算方法是什麼

生態足跡的計算是基於兩個簡單的事實:1、我們可以保留大部分消費的資源以及大部分產生的廢棄物;2、這些資源以及廢棄物大部分都可以轉換成可提供這些功能的生物生產性土地。生態足跡的計算方式明確地指出某個國家或地區使用了多少自然資源,然而,這些足跡並不是一片連續的土地;由於國際貿易的關系,人們使用的土地與水域面積分散在全球各個角落,這些需要很多研究來決定其確定的位置。

1.1 生物生產面積類型及其均衡化處理

在生態足跡計算中,各種資源和能源消費項目被折算為耕地、草場、林地、建築用地、化石能源土地和海洋(水域)等6種生物生產面積類型。耕地是最有生產能力的土地類型,提供了人類所利用的大部分生物量。草場的生產能力比耕地要低得多。由於人類對森林資源的過度開發,全世界除了一些不能接近的熱帶叢林外,現有林地的生產能力大多較低。化石能源土地是人類應該留出用於吸收CO2的土地,但目前事實上人類並未留出這類土地,出於生態經濟研究的謹慎性考慮,在生態足跡的計算中,考慮了CO2吸收所需要的化石能源土地面積。由於人類定居在最肥沃的土壤上,因此建築用地面積的增加意味著生物生產量的損失。

由於這6類生物生產面積的生態生產力不同,要將這些具有不同生態生產力的生物生產面積轉化為具有相同生態生產力的面積,以匯總生態足跡和生態承載力,需要對計算得到的各類生物生產面積乘以一個均衡因子,
即rk=dk/D(k=1,2,3,… 6)
式中rk為均衡因子,dk為全球第k類生物生產面積類型的平均生態生產力,D為全球所有各類生物生產面積類型的平均生態生產力。本文採用的均衡因子分別為:耕地、建築用地為2.8,森林、化石能源土地為1.1,草地為0.5,海洋為0.2。

1.2 人均生態足跡分量

Ai=(Pi+Ii-Ei)/(Yi · N)(i=1,2,3,… m)
式中Ai為第i種消費項目折算的人均生態足跡分量(hm2/人),Yi為生物生產土地生產第i種消費項目的年(世界)平均產量(kg/hm2),Pi為第i種消費項目的年生產量,Ii為第i種消費項目年進口量,Ei為第i種消費項目的年出口量,N為人口數,本文m=33。在計算煤、焦炭、燃料油、原油、汽油、柴油、熱力和電力等能源消費項目的生態足跡時,將這些能源消費轉化為化石能源土地面積,也就是以化石能源的消費速率來估計自然資產所需要的土地面積。

1.3 生態足跡

人均生態足跡(hm2/人):ef=∑rj/(Pi+Ii-Ei)/(Yi · N) (j=1,2,3,… 6;i=1,2,3,… m)
區域總人口的生態足跡(hm2/人):EF=N · (ef)

1.4 生態承載力

在生態承載力的計算中,由於不同國家或地區的資源稟賦不同,不僅單位面積耕地、草地、林地、建築用地、海洋(水域)等間的生態生產能力差異很大,而且單位面積同類生物生產面積類型的生態生產力也差異很大。因此,不同國家和地區同類生物生產面積類型的實際面積是不能進行直接對比的,需要對不同類型的面積進行標准化。不同國家或地區的某類生物生產面積類型所代表的局地產量與世界平均產量的差異可用「產量因子」表示。某個國家或地區某類土地的產量因子是其平均生產力與世界同類土地的平均生產力的比率。同時出於謹慎性考慮,在生態承載力計算時應扣除12%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面積。
ec=aj×rj×yj(j=1,2,3,… 6)
式中 ec為人均生態承載力(hm2/人),aj為人均生物生產面積,rj為均衡因子,yi為產量因子。

1.5 生態赤字與生態盈餘

區域生態足跡如果超過了區域所能提供的生態承載力,就出現生態赤字;如果小於區域的生態承載力,則表現為生態盈餘。區域的生態赤字或生態盈餘,反映了區域人口對自然資源的利用狀況。

❿ 生態足跡的優點

生態足跡分析方法首先通過引入生態生產性土地概念實現了對各種自然資源的統一描述,其次通過引入等價因子和生產力系數進一步實現了各國各地區各類生態生產性土地的可加性和可比性。這使得生態足跡分析具有廣泛的應用范圍,既可以計算個人、家庭、城市、地區、國家乃至整個世界這些不同對象的生態足跡,對它們的足跡進行縱向的、橫向的比較分析。
總之,生態足跡分析指標為度量可持續性程度提供了一桿「公平稈」,它能夠對時間、空間二維的可持續性程度做出客觀量度和比較,使人們能明確知曉現實距離可持續性目標尚有多遠,從而有助於監測可持續方案實施的效果。另外,生態足跡計算具有很強的可復制性。這使得將生態足跡計算過程製作成一個軟體包成為可能,從而可以推動該指標及方法的普及化。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