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價值觀
⑴ 生態文明核心價值觀的社會功能 是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堅持不懈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深入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建設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系,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廣大人民團結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之下。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和主導權,堅持正確導向,提高引導能力,壯大主流思想輿論。
⑵ 在景觀規劃中如何建立正確的生態價值觀與環境倫理觀
在景觀規劃中如何建立正確的生態價值觀與環境倫理觀由於對生態學和景觀生態學一知半解和望文生義,已經在公眾中造成了對生態學的誤解,在傷害著景觀設計學專業的發展。房地產樓盤,尤其是遍布各地的景觀大道大量引種非鄉土觀賞植物,採取高密度苗圃式種植方式獲取立竿見影的綠化效果,摧毀城市河流自然河床和岸線打造的濱河公園,製造的是反生態的'景觀生態'假象,完全違背了生態學的基本原理。」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副院長,城市生態學與景觀規劃專家李迪華略帶憂心的表示。 很多人認為所謂的景觀生態學就是「景觀」加「生態」,這犯了概念性錯誤。而導致這一系列錯誤的根本原因是業內對「景觀」概念理解混亂。關於景觀,目前主要有三種理解,一是作為視覺美學意義上的概念,與「風景」同義,作為審美對象,以人的美學體驗為評價依據和標准,因此對視覺效果尤為重視;二是地理學上的,指地球表面的地貌、氣候、土壤、生物和人類活動共同構成的綜合體,反映的是自然界和人類活動的特點,是用格局表述其空間的相互關系;三是生態學上的,指特定地域空間內由不同生態系統組成的復合體,通過對過程和格局的研究,揭示生態系統之間的相互關系。生態學是景觀設計學重要的學科基礎,景觀生態學學科發展為景觀規劃和景觀設計提供了與生態學知識相結合的途徑。人類遇到的問題不都是生態問題。生態學不能解決人類發展中的所有問題。現在很多人認為生態學的發展會使人類健康發展,會使天藍水綠,會使自然界鳥語花香,落英繽紛。人類大發展都是在一定的思想與價值觀指導下,朝著一定的方向進行。然而,盡管是有了生態學,但並沒有使我們的環境變好,相反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我們所處的世界環境與區域環境正在變得越來越糟。生態學越熱門,環境問題越大,相反相成。 利益驅動是人類生態系統發展的永恆動力,雖然我們正在提倡自然的權利與環境倫理。要我們善待自然,善待環境,善待生物,但是還沒有成為決策者的自覺行動。 從舊社會的石器時代發展到現在的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也是生態問題從舊社會到現代社會的突出的時代發展。我們要正視一切突出的生態問題,建立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社會。人與自然共存,我們在利用自然去獲得生態價值的同時,要建立正確的環境倫理觀,在創造人類生存環境的同時也要建立正確的生態價值觀。特別的對於我們景觀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在景觀規劃與設計中要建立好正確的生態價值觀與環境倫理觀,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同時動物的生存環境與人類生存環境並重,在大自然中,一切生物擁有同等權力。作為學生的我們怎麼樣才能在景觀設計中正確地建立生態價值觀與環境倫理觀呢。生態環境問題的解決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改變人類生存的價值觀,需要更新發展的理念;生態環境問題是一個區域概念,不是局部問題;生態問題涉及人類需要改變目前的生存方式,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 1 美學欣賞價值 園林是科學和藝術相結合的產物,是一種美的自然與美的生活環境。園林是自然景觀的再現與提煉,又是人工環境的創造。園林植物包括姿態美、色彩美、嗅覺美、聽覺美和意境美。使人感到親切、自在。園林意境使人們產生聯想,形成「景外之景,弦外之音」,融會了人們的思想情趣與理想、哲理的精神內容,激發人們熱愛自然、熱愛家鄉的激情。 2 游覽觀賞價值 對城市居民來說,回到大自然中去休閑度假,欣賞大自然的瑰麗風光是人民的迫切需要。國際現代建築協會發表的《雅典憲章》指出城市的四項基本功能是:居住、工作、遊憩、交通。遊憩是現代文明的產物,是網路時代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旅遊休閑是社會文明的表現,是人們再生產,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重要環節 3 社會價值 美化環境,改善投資環境;增加就業;提高人民生活質量。4 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 美國研究表明,70年代,僅空氣污染對人體的影響每年損失100億美元。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布的研究報告,1995年我國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1875億元,占當年GDP的3.27%。其中大氣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占總損失的16%。 印度一教授估算,一顆正常生長到50年的樹,其生態價值為19.62萬美元。其中,50年產生氧氣的價值為3.12萬美元,防治大氣污染的價值為6.25萬美元,防止土壤侵蝕,增加土壤肥力的價值為3.12萬美元,涵養水源,促進水分再循環的價值為3.75萬美元,為鳥類和其他動物提供棲息地的價值為3.12萬美元。 5 保健療養價值 園藝療法在國外一些大學已經成為一門學科在研究。城市園林綠地被稱為城市之肺。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可以釋放出殺菌素,有效的凈化空氣。綠地空氣中的負離子較多,能改善神經功能,調整代謝過程,提高人體免疫能力。 經常處在優美、潔凈、安靜的綠色環境中,皮膚溫度可以降低1~2℃,脈搏每分鍾減少4~8次,呼吸慢而均勻,血流減慢,心臟負擔減輕。 綠色植物絢麗的色彩以及釋放的芳香物質,能解除焦慮,穩定情緒,消除疲勞,有益健康。 建立人與資源(尤其是土地資源,水資源,空間資源,)合適的比例關系,適度發展速度,適度的消費量 是生態規劃的實質。要用生態足跡法計算生態承載力,以便確定各類土地利用的性質、強度與利用途徑問題。而不是武斷劃出「非建設用地」。 科學不可能解決人類的慾望問題,要用科學、宗教與倫理來解決消費壓力的問題。來合理確定人類發展目標,發展速度、發展強度與發展力度。 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就是對自然環境的佔有、開拓和改造過程,也是對區域生命支持系統的認同、協調與適應過程。 如果人類對自然利用與佔有,其的副作用與效果在人類的掌控制下,應該就是利用,不是破壞;人類總是要生存與發展。 環境倫理的實質含義:就是在道德意義上,處理人與自然,人與土地,人與生物的相互關系。就是反對人類中心主義,提倡生態中心主義。提倡在生態系統中人類與其他生物與生態系統一律平等。這個也遭到很多數科學家的質疑。也屬於在處理人與自然關系方面過於理想主義和矯枉過正。 討論環境倫理問題,必須解決科學技術創新與應用的人文價值定位問題。科技不是什麼凌駕於倫理和法律之上的事業,科技本身也負載著價值。科技服務於人的途徑不是為自己披上價值中立的外衣,而是自覺反省自己的價值導向。這並不是哲學家在一廂情願地為科技制定規范和指引方向,而是由當代人類生存境遇所顯示的結論。科技若不能來一次根本轉向,人類就會在生存危機中越陷越深。現代科技的強大救不了人類,根本方向不變,科技越強大,人類越危險。
⑶ 現實生活中我們如何從生活方式、價值觀念上促進生態文明,結合實際談談你的想
生活當中,我們應該從自己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上去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樹立起正確的生態價值觀。
⑷ 隨著人們生態價值觀的改變及對生活環境質量的關注,「綠色」作為一個概念成為一個很時尚的名詞。「綠色食
小題1:A 小題2:C ⑸ 靠山吃山是正確的生態價值觀嗎這不是體現了因地制宜嗎 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靠山吃山是一種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在現階段要辯證的去看待、靠山吃山是不是按照客觀規律,積極的正確發揮人類的主觀能動性,在保持維護山的生態基礎上的,而不是一味的索取,忽視山的生態保護,沒有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只看眼前利益,沒有辯證地用發展的眼光處理問題因地制宜不能簡單的等同於靠山吃山,因為二者是有很大區別的因地制宜是在充分尊重客觀規律和條件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如果靠山吃山做到了這一點,那麼就是因地制宜的一種體現,否則只是一種狹隘的唯物主義觀點 個人意見,無政治立場,不參與任何言論的討論所以匿名 ⑹ 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要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的觀念,人類活動必須在新的生態價值觀的指導下,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