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東水庫簡介
清早,陽光明媚。小草從枯葉底下探出了頭,在微風吹拂下發出「沙沙」的響聲;小鳥從天空輕快地飛過,留下銀鈴般的歌聲,好像在一起演奏春的序曲,迎接春姑娘的到來。沐浴在暖洋洋的春風里,我和媽媽迫不及待地趕往玉淵潭,想一探春天的蹤跡。
一進公園大門,我們就感受到濃濃的春天的氣息。過去一片灰黃的土地已經無影無蹤了,旁邊的小山悄悄脫下冬裝,換上淺綠色的衣裳。樹上長滿了芽苞,有的剛剛打開,露出嫩黃色的葉片;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在枝上探頭探腦。迎春花在陽光照耀下隨風擺動,就像是一群黃色的小精靈在跳舞。
我走著走著,突然聽見一陣流水聲,轉眼一看,原來旁邊有一條小溪正在歡快地流動,在亂石上濺起一串水花。湖面上的結冰早已全部融化了,水面在微風中留下一道道細細的水紋。柳樹把碧綠的枝條垂到水面,彷彿是要清洗她那長長的辮子。幾只野鴨在水面上游來游去,嬉戲玩耍,真是「春江水暖鴨先知」呀!
往遠處看,一棵百合樹立在山項,好像一名堅守崗位的士兵。原來枯黃色的草坪正在慢慢變綠,中間還點綴著星星點點的紅色、藍色、紫色……我飛速地跑過去,想追尋那多姿多彩的春意。在雨水滋潤下,草坪像一塊碧玉,小花迎風搖曳,如同用一顆顆五顏六色的珍珠寶石裝點著它。我爬上山頂,輕輕地撫摸百合花,又靠近聞了聞,一股清香撲面而來。百合像是染上了一層晶瑩的雪,又像是春姑娘的白裙。
我突然明白了,春天不僅有色彩、形狀,還有聲音、氣味,所到之處,充滿生機,真的像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呀!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玉淵潭,但它那滿園春色卻留在了我的心中。
Ⅱ 茅山的金沙灣鄉村俱樂部
金沙灣鄉村俱樂部項目主要利用金壇市薛埠鎮茅東水庫北側部分山地、荒地、行洪低窪地、部分村莊及村民自留地、部分耕地、建造一個集運動、休閑、養生、娛樂於一體的現代化旅遊度假中心,項目將以生態學理論作為規劃指導思想,充分貫徹「以人為本,與自然共存」的設計理念,將樹木、草地、水面等組成觀賞性、娛樂性為一體的整體生態系統。
項目將充分依託茅山地區自然咬合的山水格局、連綿起伏的低山丘陵、生長良好的灌木植被、幽靜怡人的鄉野田園,著力挖掘 「天人和諧」的文化內涵。
該項目總投資為8億元人民幣,其中外資1200萬美金,銀行融資1.5億,其餘自籌,建設周期為8年。根據金壇市及薛埠鎮人民政府、金壇市有關部門與江蘇茅山置業投資有限公司簽訂的協議,項目採取分步實施,土地出讓與出租相結合的辦法推進。
項目主要包括體育場館、會議中心、賓館、植物園、休閑度假中心、多功能俱樂部、花卉園等,這些項目大多根據丘陵地區自然地形及山水合一的自然格局依勢而建。項目的立項、可行性報告、環保評價及審批工作已於05年底前先後完成。該項目在07,08年度被評為常州市優秀旅遊項目,並在07年10月成為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永久會址,並得到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同意。
Ⅲ 王震將軍的生平和簡介 謝謝!
王震(1908年4月11日-1993年3月12日),湖南瀏陽人。1924年參加工作。1927年加入共青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上將軍銜。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軍委委員、中央軍委常委、中共中央黨校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等職。
王震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他在六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為中國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國的建立,為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深受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尊敬和愛戴
擴展資料:
1908年4月11日,王震出生在湖南瀏陽一個農民家庭。幼年讀過幾年私塾和小學,後因家貧而輟學,放過牛、練過武、流浪過街頭,一直生活在最底層。1922年,14歲的王震到長沙尋求出路,當了鐵路工人。1923年,參加京漢鐵路大罷工,被郭亮派去散發傳單。1925年春,成為長沙新河車站鐵路工人糾察隊小隊長。
這個「小隊長」的職位使王震有機會與毛澤東結識。從那以後,兩人在長達半個世紀的革命生涯中,結下了深厚情誼。
1925年8月的一天,工人糾察隊長王應典派王震帶3名精乾的糾察隊員,用鐵路上的手搖車護送一位叫毛潤之的先生到長沙的韭菜園。那時王震還叫王正林,後來才知道,他護送的毛潤之就是大名鼎鼎的毛澤東、毛委員。
Ⅳ 浦陽江的水利概況
諸暨境內,浦陽江下游低窪,宣洩不暢,歷代官民注重疏浚。民國18年(1929),諸暨成立疏浚浦陽江委員會,籌集資金,疏浚沙灘。浙江省賑務會撥款1.3萬元,作浚江之用。1949年10月,諸暨縣人民政府制訂《整治浦陽江流域計劃綱要》,實施停墾造林、浚江開狹、清江暢流等治江措施,撈沙疏江,拓寬江槽。1950至1984年間,先後完成浦陽江蘭召角分流工程,江西湖灣截直工程,霞巨至姚公埠上村河段截直工程,黃潭角灣截直分流工程;拓寬姚公埠河段,下趙至甲塘江段,浪干山至江下湖河段,潭頭至浪干山河段,湄池江河段,趙家埠河段,王家堰以下河段,倪家河段。經歷年整治,浦陽江河槽平均拓寬20至25米,河床挖深1.5至2米,恢復斷航河道21公里。至1990年,浦陽江諸暨境內王家井至城關鎮河段49公里,可通40噸以上機船。丫江口至茅渚埠段,可通船筏。茅渚埠以下西二江航道,可通40噸機船。支線均不通航。
湄池港,位於浦陽江中游的諸暨湄池鎮。港區總面積8.05萬平方米,其中陸域1.05萬平方米,水域7萬平方米。岸線總長1公里,碼頭總延長285米。港內有泊位14個,其中貨運碼頭11個、客運碼頭3個,佔地20250平方米,最大靠泊能力為100噸。港區處於浦陽江感潮河段,最高潮位11.67米,最低4.07米。港區倉庫面積60平方米,貨運年吞吐量20至50萬噸,客運年吞吐量36萬人次。凰桐港,位於諸暨市凰桐村。總面積27221平方米,其中陸域16221平方米,水域11000平方米,岸線長0.5公里,最高水位8米,泊位10個,最大靠泊能力40噸,年吞吐量達5萬噸。
白塔湖船閘,1979年建成。鋼筋混凝土結構,電動提升,以防洪泄水為主,並溝通白塔湖與浦陽下東江之水運,可通20噸級船隻。 浦陽江是錢塘江下游的一條主要支流,流域面積3452平方公里,幹流長150公里,流經浦江、諸暨、蕭山三縣市;中下游沿江兩岸處於洪水位以下的耕地67萬畝(不包括西江塘),人口95萬人,浙贛鐵路穿越流域與河道平行長達104公里,都憑藉堤防保護。
浦陽江流域洪水災害頻繁,有「小黃河」之稱,一向流傳「沿江人家一夜窮」的民謠。建國後,採取「上蓄、中分、下泄」的治理方針,上游興建了石壁、陳蔡、安華、通濟橋等大、中型水庫8座,中游興建了高湖分洪工程,下游進行了河道疏浚、拓寬、裁彎、退堤以及加高、加固堤防,使中下游大片農田和沿江城鎮鄉村擺脫了連年受災的局面,並保障了浙贛鐵路的行車安全。
但從20世紀60年代起,沿江湖畈大量發展電力排水,電排機埠的裝機總容量已達1.6萬千瓦,最大排水流量200立方米每秒;還有25條沿山排澇渠道將集水面積390平方公里的山水直接排入浦陽江,這些來水與浦陽江洪峰疊加,抬高了中下游洪水位;此外,原來的天然滯洪區,紛紛築堤圍田,滯洪面積大大減少,諸多因素導致流域平均日雨量僅100毫米時,湄池即出現歷史最高水位的新情況。80年代末,中下游堤防在不啟用高湖分洪工程的情況下,一般只能防禦5~10年一遇的洪水;在啟用高湖分洪工程的情況下,遇到10~20年一遇洪水,仍難保證不潰堤。洪水防治,任務仍很艱巨。 通濟橋水庫,位於浦陽江幹流上游浦江縣前吳鄉,集雨面積104.5平方公里,水庫性質為灌溉結合防洪,受益面積10萬畝。大壩為粘土心牆砂殼壩,原設計按100年一遇洪水位112.8米設計(相應庫容7320萬立方米),1000年一遇洪水位113.52米校核(相應庫容7731萬立方米),壩頂高程114.0米,最大壩高35米。工程於1958年12月動工,1960年9月竣工,1983年,水庫實行保壩措施。按萬年一遇洪水位114.15米標准加高加固大壩,壩頂加高到115米高程,再加防浪牆高1米。114.15米水位時相應庫容為8076萬立方米。保壩工程於1986年完成。
安華水庫,是浦陽江流域也是浙江最早興建的攔洪工程。水庫建於浦陽江幹流諸暨城關以上安華鎮附近,控制集水面積635.2平方公里。大壩為粘土斜牆砂礫石壩,防洪標准原來按50年一遇設計,洪水位35.05米(相應庫容5200萬立方米),3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36.3米(相應庫容6748萬立方米),壩頂高程37.0米。1958年,因庫區淹沒等問題,省水利廳決定將設計標准降為20年一遇,設計洪水位34.25米,壩頂高程降為35.4米,另加防浪牆,牆頂高程為36.3米。泄洪閘設在大壩右端,5.3米×3.75米4孔,閘底高程20.0米,最大泄量960立方米每秒。工程於1957年9月24日動工,1958年6月底竣工,水庫自建成至1989年共泄洪削峰31次。
石壁水庫,位於浦陽江支流開化江上游的石壁村,壩址以上集雨面積108.8平方公里,總庫容1.1億立方米,正常庫容0.39億立方米,是治理浦陽江流域水旱災害的一項大型水利骨幹工程。水庫以防洪為主,結合灌溉發電。防洪方面,與陳蔡水庫聯合調度,提高下游浙贛鐵路諸暨段、諸暨城關和23萬畝農田的抗洪能力;灌溉方面,與陳蔡水庫配合,灌田15.1萬畝;電站裝機1460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390萬千瓦時。
陳蔡水庫,水庫位於浦陽江支流開化江上游陳蔡江上,壩址以上集雨面積187平方公里,總庫容1.164億立方米,正常庫容0.619億立方米,是治理浦陽江水患的又一大型水利骨幹工程。水庫以防洪為主,結合灌溉、發電。防洪方面,與石壁水庫聯合運用,可提高下游浙贛鐵路諸暨段、諸暨城關和23萬畝農田的防洪能力;灌溉方面,可直接灌溉農田1.5萬畝,補充石壁水庫灌區水量不足的13.6萬畝農田的灌溉水量;電站裝機3200千瓦,年發電量785萬千瓦時。
永寧水庫,位於諸暨市楓橋鎮,浦陽江流域的楓橋江上,工程任務以防洪為主,結合供水、灌溉等綜合利用,總庫容2308萬m3,防洪庫容1028萬m3。它是改革開放以後諸暨建造的第一個綜合性大中型水庫,也是「十一五」期間單體投資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靜態總投資約7.2億元,受益人口達33.5萬。規劃2015年竣工。
五泄水庫,位於諸暨市五泄鎮泄溪村夾岩寺,屬浦陽江水系五泄江支流,水庫集雨面積31.5km2,主流長度15.6km,壩型為漿砌塊石重力壩,設計洪水標准為50年一遇,校核洪水標准為500年一遇,總庫容1001萬m3,正常庫容757萬m3,壩頂長度126m,壩頂寬5.0m,最大壩高43.2m,是一座以灌溉為主結合旅遊、防洪、發電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庫。水庫始建於1969年3月,建成於1973年7月,1978年完成配套工程,2000年1月至2001年11月完成除險加固,根據有關規定,需進行安全鑒定,且該水庫安全鑒定工作已列入省2013年度安全鑒定實施計劃,因此,對五泄水庫大壩進行安全鑒定是十分必要的。
青山水庫,壩址位於諸暨南山鄉嶺上畈村,五洩江支流瀆溪上。集雨面積50平方公里,總庫容1713萬立方米,興利庫容780萬立方米,防洪庫容933萬立方米,以灌溉為主,結合防洪、發電、養魚等綜合利用。1958年11月22日動工興建,1963年12月建成。共完成土石方83.5萬立方米,干砌塊石3.61萬立方米,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7800立方米,投工90.72萬工日,投資227.37萬元。大壩高27米,長285米,為粘土心牆沙殼壩。灌溉面積1.2萬畝,電站裝機600千瓦。
石壁水庫,壩址位於諸暨浦陽江支流開化江上游的石壁村,集雨面積108.8平方公里,占開化江流域面積的17.5%,總庫容1100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3931萬立方米,防洪庫容7530萬立方米,屬大(二)型水庫。工程以防洪為主,結合灌溉、發電等綜合利用。水庫始建於1958年9月,1960年3月9日堵口,1962年4月蓄水,1964年8月大壩竣工。大壩高38米,庫容0.72億立方米。1978年開始保壩工程施工,1987年底大壩加高完成,壩高至45.5米。大壩為粘土心牆沙殼壩,壩高45.5米,頂長255米。輸水隧洞長271米,最大泄流量48立方米每秒。泄洪洞長345米,最大泄流量284立方米每秒。大壩左端的非常溢洪道寬15米,最大溢洪流量480立方米每秒。電站裝機1460千瓦。水庫防洪保護土地面積20萬畝,灌溉面積10萬畝。 新亭閘,位於諸暨紅門鄉新亭村,浦陽江左岸,為筏畈渠道出水控制閘。1961年12月動工,翌年9月建成。國家補助3.6萬元。閘設3孔,總凈孔寬8米,閘底高程9.11米。最大泄流量100立方米每秒。高湖南渠控制閘,位於諸暨高湖鄉大埂村,浦陽江右岸,1962年冬動工,翌年建成。國家補助7.17萬元。閘設5孔,總凈孔寬12米,閘底高程8.63米。最大泄流量150立方米每秒。新聯湖控制閘,位於諸暨直埠鄉直上村,浦陽江左岸,為萍溪渠道出水控制閘。1971年冬動工,翌年9月建成。國家補助2萬元。閘設3孔,總凈孔寬6.6米。閘底高程4.63米。最大泄流量130立方米每秒。晚浦閘,位於諸暨直埠鄉晚浦村,浦陽江左岸。1973年動工,翌年1月建成。國家補助5.2萬元。閘設3孔,總凈孔寬7.8米。閘底高程2.93米,最大泄流量130立方米每秒。
楊柳堰堰壩,位於諸暨越山鄉長潭街村側浦陽江上,始建年代不詳。工程初為臨時捺築沙堰,1960年2月建成固定活動堰。壩長117.5米,設活動門26扇,引水溉田10000畝。王家堰堰壩,位於諸暨大侶鄉王家堰村側浦陽江上,始建年代不詳。工程初為臨時捺築沙堰,1960年2月建成固定活動堰。壩長81.4米,設活動門33扇,引水溉田17597畝。1976年在壩右端建成40噸升船機站。小江堰堰壩,位於諸暨紅門鄉新樂村側五洩江上,始建年代不詳。初為臨時捺築沙堰,1964年3月建成固定活動堰。壩長51米,設活動門20扇,引水溉田16300畝。討飯堰堰壩,位於諸暨大侶鄉袁家村側東浦陽江上,始建年代不詳。工程初為臨時捺築沙堰,1965年4月建成活動堰。壩長49.3米,設活動門23扇,引水溉田28636畝。
Ⅳ 天津的簡介
法人代表只萬民目無法律欺壓善良的員工
-----天津市西青區張家窩鎮津津制葯廠
天津市津津制葯廠位於天津市西青區張家窩鎮,成立於1993年,企業性質:集體企業,於2005年9月改為私有制,企業性質:民營企業,法人代表:只萬民。
1999年7月,在天津市西青區張家窩鎮政府的幫助下,天津市津津制葯廠開始招聘本科以上學歷大學生,為留住人才,只萬民口頭承諾,本科以上學歷大學生只要結婚就給房子,干滿8年房子歸個人。雙職工分偏單,單職工分獨單。至2004年底,企業陸續招聘本科以上學歷40人,在他的許諾下,結婚後的大學生確實分得了房子,並為自己的房子增添了所需的傢具。
2005年9月只萬民通過運作將企業改制為民營企業,在此之前,2005年4月他打著大學生的名義,協同張家窩鎮房建共同建樓房一棟,聲稱:為了公平將舊房子收回,給大家分新房子。同時,他徹底否定了干滿8年房子歸個人的說法,(因為到2005年有很多人已幹了6、7年了,房子成為個人的馬上就可以變成現實了)並要求大學生個人出錢將房子買下,無奈之下,大學生們只好拿錢將房子買下。同時簽訂了購房協議,從張家窩鎮政府領取了房屋所有權證。
2006年1-3月,三個月的工資僅有200元,由於公司和個人之間都並未簽訂勞動合同,因此基本生活無法保證,陸續有4人(熊寧波、張海峰、鄧淑艷、周長娣)提出辭職,公司同意解除工作關系。辭職人員願意按照購房協議,返還公司房子升值資金的50%,而只萬民卻不講信用,企圖廢除已簽訂的購房協議,要求已離職和在廠的大學生重新簽訂購房協議。
2005年3月17日,只萬民單方提出了第二份購房協議,陳雅婷、侯文峰、劉艷輝、劉雲波、萬仲柏、鄭愛紅、展曉飛7人由於對第二份協議有異議,所以離職,願意按照購房協議,返還公司房子升值資金的50%。
以上11人與公司已事實解除勞動關系,要求調動人事關系及檔案,只萬民以「房子問題」為借口不予開證明,並不準調動人事關系。
無奈之下,2006年4月份,共11人向西青區勞動仲裁委員會請求勞動仲裁。要求將人事關系及檔案調出,誰知仲裁結果是一塌糊塗,明顯偏袒於只萬民,仲裁結果是:待雙方「未盡事宜」解決完畢後方可調檔。我們詢問西青區的勞動仲裁委員會:「未盡事宜」指的是什麼?西青區的勞動仲裁委員會的回答竟是:「不予解釋」
對於公司未和我們簽訂勞動合同他不予追究,對於我們與公司事實解除勞動關系,卻不承認。只要不存在勞動關系就不應該扣留我們的檔案,有任何其他糾紛,可以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和檔案無任何關系。
至今,這11人也分別找到了新的工作單位,但由於我們的人事關系未能調出,同時被新單位視為不穩定人員,影響個人待遇,各種勞動保險及住房公積金未能繳納,這些損失誰來承擔?
Ⅵ 翼城四中簡介
翼城四中是一所抄寄宿制學襲校,位於城內木坊街4號,學校佔地面積14130.99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0062.68平方米。學校地處縣城、位置優越,環境優美、設備先進,與翼城縣最高學府翼城中學相鄰,方圓1公里內有歷史悠久的木牌坊、石牌坊、關帝廟,還有全縣唯一的敬老院。翼城四中最早創立於1912年(民國元年),抗日戰爭時期,日軍佔領縣城後,該校更名為「新民一高」;抗戰勝利後,學校又更名為翼城縣民主第一高校;1949年改名為翼城縣第一完全小學;文革期間,該校改名為城內五·七學校。1979年,東關、城南、西梁三處七年制學校合並於該校,更名為城內七年制學校。
1995年由城內、封比、東石橋三校合並改名為城關鎮初級中學校,2001年更名為唐興鎮初級中學校,2005年又改名為翼城四中學校。
Ⅶ 去茅東水庫春遊作文
剛到中水庫來,那美源麗的景色能使你陶醉,碧波盪漾的水面,在陽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水上的遊艇點點,不時傳來陣陣歡聲笑語。水清澈見底,能看見水中的鵝卵石,活潑的小魚游來游去。蹲在水邊,閉上眼睛,能感覺自己輕飄飄的,清涼的水載著我飛過水庫,這種感覺真是棒極了!
許多人帶上小凳子和魚竿魚餌,坐在湖邊釣魚。湖裡的魚小巧活潑,有黑的、灰的、灰藍的……偶爾有一倆個人釣到一條小魚,便高興得不成樣子。
我站在小山坡上,頭頂是一片湛藍的天,腳下是一湖清澈透明的水。遠處是淺綠色的山,山上有各種各樣不知名的野花,顏色絢爛奪目,飄來陣陣花香,引來了一群群蜜蜂在忙碌的采蜜,而蝴蝶卻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好像在比誰的衣服漂亮。我和小夥伴來到花叢中,追呀,打呀,採花呀。我特別喜歡把采來的花瓣撒在夥伴的身上,做天女散花。嘴裡還大聲嚷道:新娘下轎!
沒有看到細雨中水庫的煙雨迷濛,然而陽光普照下的水庫更加的美麗、澄凈,那是我這笨拙的筆,怎麼也描繪不出的。
老師、同學們,你們有空一定要去鎮雄蘋果園中水庫遊玩,不去會後悔的噢!
Ⅷ 薛埠鎮的自然資源
薛埠鎮自然條件優越,經濟發展迅速。鎮域內蘊藏著大量的石灰岩、澎潤土、凹凸棒土、花崗岩等礦產資源,已探明石灰岩儲量就有2億噸。鎮城內有百十里水庫、新浮水庫、茅東水庫、金山水庫且庫水清澈,是開發水上旅遊的好場所。現已在茅東水庫投入2600多萬元,新建了茅山度假村。茅東水庫上游泉山洞流出的天然泉水,終年不斷,開發利用價值較高。茅山道院、乾元觀道院、華陽洞、茅山索道、陳毅紀念館等已成為省級茅山崗景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糧食作物以水稻和小麥為主,建國村依託百十里小流域獨特地理環境生產出國家級優質米。薛埠鎮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多種經營生產初具規模,並逐步形成特色。全鎮有茶園14500畝,年產值2420多萬元;薛埠鎮又種植了板栗8000畝、毛竹6000畝、銀杏1800畝、桑樹700畝、山桅葯材200畝、無花果500畝,肉鴿50萬羽,彩豚鴨、貴妃雞、七彩山雞、野鴨等珍特禽50萬只。2000年多種經營收入12000萬元。其龍頭企業有:金壇區江南白羽王鴿繁殖中心:存欄種鴿20000對;每年可出口香港乳鴿25萬只。常州市珍特禽繁育中心:總投資650萬元,建成彩豚鴨養殖場、鷓鴣園、七彩山雞園、珍珠雞園,年飼養珍特禽20萬羽,可提供珍特禽種苗80萬羽,種植銀杏230畝。
Ⅸ 金壇薛埠茅山東麓海底水庫地圖
江蘇常州金壇市薛埠茅東水庫旁 電 話:0519-82661055 傳 真:0519-82663058 下面...【喜客泉】 與茅山齊齡的喜客泉,位在大茅峰西北麓,盤山公路 句曲橋右側,...
Ⅹ 曲靖水城暗河地表—地下水庫工程
4.4.1.1 工程概況及效益
水城水庫位於曲靖市越州鎮水城東北部3km的水城河上,水城暗河地表—地下水庫是利用天然岩溶谷地,在暗河出口下游水城河上建壩蓄水形成的一座中型水庫,水庫總容量4927×104m3,水庫樞紐由主壩、副壩、導流泄洪隧洞、輸水隧洞和溢洪道組成。主壩為碳質頁岩風化料心牆碾壓堆石壩,壩頂長621.5m,壩高59.2m。壩體總填築方量132.4×104m3。度汛壩填築總方量36×104m3。水庫主體工程投資約6000萬元,引水渠投資3178.18萬元,總投資約9178.18萬元。水城水庫屬舊庫擴建工程,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兼顧水庫附近廠礦工業用水等綜合利用的水庫,擴建前向曲靖城市工業供水總量346.61×104m3/a,實現灌溉面積3500畝,擴建灌溉渠系後,可增加工業用水供給量300×104m3/a,增加灌溉面積7.92萬畝。水城暗河地表—地下水庫的修建為岩溶盆地邊緣暗河開發利用提供了可行的示範方案。
4.4.1.2 水源地地質環境
水城暗河流域處於南盤江支流水城河源頭,屬構造溶蝕中山,為岩溶山地向盆地的過渡地帶,總體地勢由北向南傾斜,海拔在1927~2447m之間。補給區地貌類型為岩溶中山峰叢窪地、石芽原野,主要接受大氣降水的入滲補給,年平均降水量787.5mm,年平均氣溫14.5℃,據多年平均降水量統計,雨季地表水直接灌入地下,約65%的降水轉化為地下徑流,入滲系數0.65,平均地下水徑流模數16.11L/s·km2。
暗河流域含水層主要為二疊系下統棲霞組(P1q)、茅口組(P1m)灰岩、泥晶灰岩、生物灰岩、泥晶灰岩夾白雲岩。隔水層為二疊系下統梁山組(P1l)石英砂岩、泥岩,中統玄武岩組(P2β)玄武岩夾粉砂岩,新近繫上新統茨營組(N2c)細砂夾粘土,古近系漸新統小屯組(E3x)泥岩、鈣質泥岩。區內構造以NE向斷層為主,規模相對較大,其次發育少量近東西向小斷層,沿斷層帶岩石破碎,裂隙發育。暗河系統北、東、西三面以地下分水嶺或梁山組、玄武岩組泥岩、粉砂岩、玄武岩等為邊界,南面集中排泄點暗河出口下游處,由於大幅度的斷陷,沉積了厚達959.05m的茨營組含煤粘土層,構成了隔水邊界(圖4-7)。區內岩溶發育受岩性、構造制約明顯,岩溶發育不均勻,暗河上游出露大面積棲霞組、茅口組強富水含水層,溶蝕作用強烈,地下岩溶表現為岩溶管道發育,溶蝕作用集中發生在裂隙中,並逐漸擴大裂隙通道,形成不均勻的地下溶蝕管道;地表岩溶表現為沿暗河通道岩溶窪地、落水洞發育。
圖4-7 水城暗河流域水文地質圖
1—純碳酸鹽岩;2—不純碳酸鹽岩;3—碎屑岩;4—上升泉群,流量(L/s);5—下降泉,流量(L/s);6—暗河出口,流量(L/s);7—暗河天窗,流量(L/s);8—落水洞;9—岩組類型界線;10—正斷層;11—逆斷層;12—性質不明斷層;13—地表分水嶺
4.4.1.3 岩溶水資源特徵及開發技術條件
水城水庫多年平均來水量7600×104m3,平均調蓄水量935.5×104m3,動態較不穩定。暗河出口位於盆地邊緣谷地中,高程1900m,偶測流量2136L/s,多年平均流量1627.82L/s,枯季流量1210.47L/s。理論計算多年平均補給量20.43×104m3/d,儲存量2134.39×104m3。按暗河枯季流量匯總計算,可開采量為10.46×104m3/d。
暗河流域面積178km2,呈近南北向分布。暗河管道總長約47.2km,由2條主幹管道和1條支管道組成,平面上沿徑流方向呈樹枝狀由北向南集中,平均坡降約7‰,其中,2條主幹管道長約43.8km,沿NE向斷層發育;支管道1條,僅3.4km,走向近南北,直接延伸至出口。區內岩溶水賦存於碳酸鹽岩溶隙、洞管內,以管道流為主,系統儲存調節能力較弱,水位、流量隨季節變化大,雨季流量劇增。
水城水庫地表徑流較弱,地下水補給充足,暗河在庫尾出口集中排泄。壩址區為不對稱「U」型河谷,河寬60~90m,沖洪積物厚4.6~9.0m,主要為淤泥質粘土、砂礫石層,河流流向北東至南西,與岩層走向基本一致,河床以下灰岩中溶隙、溶孔和溶洞發育。河谷內地下水常以泉水形式出露。主壩壩址位置出露的棲霞組、茅口組灰岩,出露面積90%,岩性單一,塊狀結構,結構面間距大,結合力強,變形較小,岩體完整性好,能滿足築壩工程要求,但岩體岩溶發育強度為中等—強烈,存在明顯的壩基滲漏問題,壩基為中等—嚴重滲漏;左岸山坡梁山組砂頁岩岩質軟弱,易產生表面滑動,右壩肩茨營組細砂夾粘土,出露面積4%左右,含水量大,中—強膨脹性土,穩定性差,皆存在不良工程地質問題。庫區右岸因河流切割形成河間地塊和下游低鄰谷,左岸碎屑岩地層受斷層帶影響,並且河床兩岸岩溶發育較強,水庫蓄水後的側向滲漏、繞壩滲漏和向下游低鄰谷滲漏是主壩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
4.4.1.4 岩溶水勘查及開發技術
勘查及開發工程建設程序為:①水文地質測繪,庫區外圍開展1:5萬水文地質測繪,進行洞穴調查測量、暗河流量觀測,庫區開展1:1萬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測繪;②可行性論證;③工程地質勘查:壩址樞紐區進行鑽探、壓水試驗、灌漿試驗、取樣測試;④工程、施工設計;⑤壩基防滲帷幕灌漿;⑥築堆石壩截流,蓄水成庫。
採用水文地質測繪、動態觀測、工程地質勘查等方法進行綜合勘查,查明流域內主要含水層的富水性,補給邊界,岩性變化規律,水資源綜合利用基本條件,暗河流量、動態變化穩定性,壩基岩溶發育特徵、岩土體類型、地質構造,地下水埋藏條件及滲漏狀況。主要採用帷幕灌漿、回填灌漿等技術建壩蓄水。
(1)帷幕灌漿:壩基滲漏和繞壩滲漏是水庫能否蓄水的關鍵問題,根據岩層的滲漏性,採用灌漿進行防滲處理,以提高岩體抗滲能力。共設置1排主帷幕和上、下游2排副帷幕,帷幕孔距皆為2.5m。主帷幕布置在壩軸上游1.5m處,全長675m,共布置271孔。副帷幕距主帷幕2.165m,上游排副帷幕全長470m,共布置192孔,下游排副帷幕布置分兩段,全長270m,共布置110孔。
(2)泉水引排:壩基開挖後,壩址區河床及近河床部位有60 余處泉水出露,流量0.07~6.6L/s,根據其出露位置的不同,對心牆上游的泉水進行了封堵,心牆下游的泉水進行了引排。
(3)回填灌漿:棲霞組、茅口組地層分布區,開挖後壩基面溶蝕率達50%~90%,岩體質量差,若全部清至相對完整的基岩上,開挖和回填量大大增加,很不經濟,綜合各種因素考慮,為使該段壩基的承載力和抗滑穩定性能滿足壩體荷載的要求,達到設計高程後,對溶溝、溶槽中的充填物均進行清挖,並用毛石混凝土回填,對溶洞清除充填物後,再用毛石混凝土封堵,同時預埋管對其進行回填灌漿,所有豎井狀溶隙,多無充填,均預埋管對其進行回填灌漿,左右兩岸共設置預埋管40 根,共灌入水泥砂漿1794.045噸。
(4)鑿毛處理:河床清基後,基岩面光滑,為提高壩基與混凝土蓋板間的抗滑穩定性,混凝土蓋板澆築前,光滑的基岩面用鋼釺鑿毛處理。
(5)膨脹土處理:右壩肩茨營組地層分布區,其承載力和抗滑穩定性能滿足壩體荷載要求,為防止水分變化而引起膨脹土性質改變,開挖後隨即用粘土進行鋪蓋保護。
(6)設置混凝土蓋板:為使心牆壩基有較均勻的承載力和抗滑抗滲性能,防止心牆料與基岩直接接觸,對壩基表層進行處理後,在其上設置了平均厚約0.5m的混凝土蓋板與心牆料過渡,同時利用該混凝土蓋板作為壩基固結灌漿和帷幕灌漿的蓋板,對提高壩基岩體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