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海南生態圖

海南生態圖

發布時間: 2020-12-12 16:18:05

Ⅰ 海南省瓊海縣幅生態地質環境質量評價技術方法探討

薛桂澄 徐忠勝 夏長健

(海南省地質調查院,海口570206)

摘要:本文探討了海南島東北部生態地質環境質量評價體系,研究了生態適宜性評價體系,確定評價原理與評價方法,探討如何評價技術標准和評價技術方法等問題。

關鍵詞:生態地質環境質量;評價指標;評價方法

海南省瓊海縣幅1:25萬生態環境地質調查項目是國土資源部2000年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由海南省地質調查院承擔,於2003年完成。通過生態地質環境調查,從地質環境條件、地質災害、地質資源、人類活動等環境要素出發,分析評價了海南島東部地區的生態地質環境質量狀況,為海南「生態省建設」供了科學依據。

1 生態地質環境質量評價系統

根據瓊海縣幅研究區的地質環境特徵,確定的主要環境要素有地質環境條件、地質災害、地質資源、人類活動等4個子系統和7個環境因子,按其主次及相關性建立評價系統網路如圖1。

10 評價步驟

根據評價體系,第一步在研究區1:25萬圖幅上按坐標網進行劃分評價單元,評價單元面積為5×5km2,共劃分669評價單元(網格),並進行編號,以網格中心的坐標代表該評價單元;第二步對每個評價單元的九個評價因子進行賦值,其資料來源X1來自1:5萬地形圖,X2來自第四紀地質地貌圖,X3來自地質圖,X4來自海南地圖冊,X4來自潛水水文地質圖,X5來自生態地質環境圖,Y1來自土壤元素等值線圖(全K),Y2來自土壤元素等值線圖(全P),Y3來自土壤元素等值線圖(全N);第三步先計算二級評價因子的綜合值作為該因子的值,然後再計算一級評價因子的綜合評價值;第四步通過綜合評價值進行分區和計算機上作圖。

11 生態地質環境質量評價結果

評價結果,全區669個評價單元,綜合評價值在1~6之間,缺少>6的綜合評價值,因此,研究區缺少生態地質環境質量差等區和極差區,只有3個生態地質環境質量份區,即生態地質環境質量優等區、良好區、中等區。

研究區生態地質環境質量總體上是好的,Ⅰ級區(生態地質環境質量優等區)區內零星分布,面積1358.5km2,占研究區8.9%;Ⅱ級區(生態地質環境質量良好區)整個區內都有分布,面積12442.8km2,是區內大部分,佔81.6%;Ⅲ級區(生態地質環境質量中等區)主要有分布人口密集和有地質災害存在的區域,面積1442.5km2,僅佔9.5%,評價結果與實際情況相符。

12 生態地質環境質量控制因素

生態地質環境質量影響主要因素是地質災害和人類活動,海南處於熱帶,光、熱、水充足,土壤極為發育,岩石和土風化分解的礦物質豐富,利於植物的生長發育。

研究區生態地質環境質量大多都在良好級以上,然而受人類活動(墾荒、采礦、地面建設)的影響,土地沙化、土地荒漠化等地質災害的發展,勢必造成生態地質環境質量的下降,如東北部的海岸帶由於開礦的影響,生態地質環境質量將繼續下降,海岸侵蝕、崩塌等自然災害的影響,也會造成海岸生態地質環境質量下降,這主要集中分布在文昌市東郊和澄邁縣玉包角等地區。

控制地質災害的發生、發展,對生態地質環境質量起到關鍵性作用。限制人為對地質環境的破壞,減少水土污染,開展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海岸侵蝕、崩滑流等地質災害的治理,將有利於生態地質環境質量向好的方向發展。

13 結論

(1)生態適宜度是指某一區域內環境因素對生態影響程度,生態地質環境質量評價依生態適宜度進行評價。

(2)生態地質環境質量評價分4步進行:一是確定評價系統;二是確定影響生態因子,篩選和確定評價因子;三是根據各評價因子對生態地質環境的影響程度確定評價因子的賦值及權重;四是評價單元的綜合計算和進行地質環境質量分區評價。

(3)研究區生態地質環境質量大多都在良好級以上,全區生態地質環境質量分3個區,即優等區、良好區、中等區。

參考文獻

[1]周愛國,蔡鶴生.地質環境質量評價理論與應用.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8

[2]廖香俊,丁式江,張本仁等.海南省東北地區土壤環境地球化學研究.地質與勘探,2004,39(6):68~70

[3]廖香俊,丁式江,吳丹等.瓊東北地區土壤微量元素地球化學特徵.中國農業通報(地球化學版),2004,20:64~67

[4]廖香俊,馮亞生,丁式江等.海南島東北部地質環境評價.吉林大學學報,2005,35(5):646~652

[5]丁式江,廖香俊,馮亞生等.海南省瓊海縣幅1:25萬生態地質環境調查報告.2003

[6]丁式江,廖香俊,馮亞生等.海南島熱帶地區生態地質環境質量評價技術方法.2003

The Discussion on Quality Appraisal Technology Method of Ecology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 Qionghai, Hainan

Xue Guicheng, Xu Zhongsheng, Xia Changjian

( Hainan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Haikou 570206)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quality assessment system and the suitabi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eco-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north-east of Hainan Island and determines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assessment.

Key words: Eco-ge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Evaluation method

Ⅱ 富饒美麗的海南島有潔白的沙灘、湛藍的海水和蔚藍的天空,還有神秘的原始叢林.據專家稱:五指山間那片神

負氧離子是由氧原子得到了兩個電子形成的,氧原子的核內有8個質子,所以負氧離子含有8個質子;負氧離子的核內有8個質子,核外有10個電子,其結構示意圖

Ⅲ 讀圖,回答下列問題。(24分) (1)描述海南島交通線的分布特點,並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10分)(2)海


(1)分布特點:高速公路呈環狀,(2分)公路呈網狀;(2分)北部公路線較密集,中南部較稀疏。(2分) 主要自然原因:受島嶼形狀限制;(2分)地形中南部高,北部低。(2分)
(2)對輸入區(北京):解決蔬菜品種少、供應不足的問題,滿足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質量。(2分)
對輸出區(海南):使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促進經濟發展;(2分)提高農民收入,增加就業機會;(2分)拉動相關產業發展。(2分)
(3)經濟可持續:積極開發多種海洋資源,提高經濟效益;利用科技,提高海洋資源的綜合利用率。(2分)生態可持續:保護性(適度)開發,防止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實行休漁制度 ;建立海洋自然保護區;建立海洋管理保護法規等。(2分)社會可持續:增加就業機會,提高人民收入及生活水平。(2分)

Ⅳ (2014海南模擬)如圖為某生態系統的碳循環示意圖,其中甲、乙、丙、丁為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A、B、C、

(1)從抄題目圖中找到突破口,甲乙丙丁為生態系統的成分,碳在甲和乙之間雙向傳遞,所以甲乙為無機環境和生產者,而乙傳遞到丙,所以甲為無機環境,乙為生產者,丙為消費者,丁為分解者.碳在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傳遞形式為含碳有機物,①過程為呼吸作用,其中能量流動的形式主要以熱能散失.
(2)A是以乙為食物的植食性動物,屬於初級消費者,第二營養級.BD均以A為食物,構成競爭關系,而D也以B為食物,所以BD也存在捕食關系.若B生物滅絕,D一方面減少了競爭者,另一方面,從A到B再到D這條食物鏈與直接從A到D相比較,在相同的生產者提供的情況下,後者獲得的能量更多,所以短時間內D的數量增加.
(3)記憶考點:蓄洪防旱、調節氣候生態系統的功能屬於間接價值.
故答案是:
答案
(1)丁有機物熱能散失
(2)第二捕食和競爭增加
(3)間接

Ⅳ 海南省的氣候,地理位置,經濟

海南省地理地形 海南省地圖(陸地)海南島四周低平,中間高聳,以五指山、鸚歌嶺為隆起核心,向外圍逐級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構成環形層狀地貌,梯級結構明顯。 河流海南島的河流大多發源於中部,北部的南渡江長314千米;西部的昌化江長230千米;東部的萬泉河長162千米。海南島上真正的湖泊很少,人工水庫居多,著名的有松濤水庫、牛路嶺水庫、大廣壩水庫和南麗湖等。 面積中國第二大島嶼,陸地面積35354平方千米,海域面積約210萬平方公里。 氣候資源:海南島地處熱帶北緣,屬熱帶季風氣候,素來有「天然大溫室」的美稱,這里長夏無冬,年平均氣溫22~26℃,≥10℃的積溫為8200℃,最冷的一、二月份溫度仍達16℃—21℃,年光照為1750—2650小時,光照率為50%—60%,光溫充足,光合潛力高。海南島入春早,升溫快,日溫差大,全年無霜凍,冬季溫暖,稻可三熟,菜滿四季,是我國南繁育種的理想基地。 海南省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為1639毫米,有明顯的多雨季和少雨季。每年的5—10月份是多雨季,總降雨量達1500毫米左右,佔全年總降雨量的70—90%,雨源主要有鋒面雨、熱雷雨、和台風雨,每年11月至翌年4月為少雨季,僅佔全年降雨量的10—30%,少雨季乾旱常常發生。 位置與疆域海南省位於中國最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民主共和國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相望,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海南省的行政區域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全省陸地(包括海南島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島)總面積3.5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海南島形似一個呈東北至西南向的橢圓形大雪梨,總面積(不包括衛星島)3.39萬平方公里,是我國僅次於台灣島的第二大島。 海南島與廣東省的雷州半島相隔的瓊州海峽寬約18海里,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是我國最南端的領土。是我國跨緯度最大的省級行政區。

Ⅵ 海南的綠化面積

海口晚報(光明)報道:

凡新上建設項目都應實行「綠色圖章」管理,達不到綠地規劃建設指標要求的不得開工建設,達不到綠地建設要求的工程不予驗收,這是記者今天從省建設廳了解到的。據介紹,該廳日前給各市縣下達今年園林綠化任務,其中海口今年須增加綠地面積91萬平方米,新增公共綠地15萬平方米。

我省城鎮綠化面積不足

據省建設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十五」以來我省城鎮園林綠化建設雖然取得了長足發展,但總的看來城鎮園林綠化面積總量仍顯不足,發展極不平衡。有1個城市(區)公共綠地人均不足5平方米,有兩個城市(區)綠地率不足20%,有3個縣城公共綠地人均不足3平方米,有6個縣城綠地率不足10%。

省建設廳要求,各市縣都應高度重視城鎮綠地系統規劃編制工作。各市縣在全面推動園林綠化建設中,盡可能用成本低、適應強、特色突出的鄉土樹種,用最少的錢建更多的綠;要充分利用自然與人文條件,發掘城鎮綠地資源,利用原自然水域、自然景物和原生植被,堅決制止違背自然規律,破壞自然生態資源建綠的錯誤做法。

海口新增公共綠地15萬平方米

根據該廳對我省城市園林綠化工作任務分解要求,今年海口須增加綠地面積914200平方米,新增公共綠地152640平方米。據介紹,近年來,海口加大財政對園林綠化的資金投入,積極探索「開發建綠」「捆綁建綠」等模式,逐步形成多主體建綠的格局。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城鎮園林綠化建設,形成全民動手建綠,依法護綠的良好氛圍。去年11月前建成區綠地率已達33.5%,森林覆蓋率35%,綠化覆蓋率39.5%,人均公共綠地8.3平方米。

Ⅶ 土壤類型及生態特徵

3.1.1 土壤類型

海南島東北部的土壤分類是根據《全國第2次土壤普查工作分類暫行方案》及海南省第2次土壤普查成果《海南土壤》等有關資料,採用土類、亞類、土屬三級劃分的。

(1)土類:土類是在一定的生物氣候條件和人為因素的作用下,經過一個主導或幾個相結合的成土過程產生了與其相適應的土壤屬性的一群土壤。土類之間在性質上有明顯的差異性,海南島東北部的地帶性土類有磚紅壤、赤紅壤、黃壤3個;非地帶性土壤有水稻土、紫色土、新積土、火山灰土、石質土、風沙土、濱海鹽土、酸性硫酸鹽土8個。

(2)亞類:土壤亞類是土類范圍內的進一步劃分,是同一土類的不同發育階段,在成土過程和剖面性態上互有差異。

海南島東北部土壤土類、亞類見表3.1、圖3.1。

表3.1 海南島東北部土壤分類表

3.1.2 土壤生態特徵

土壤的生態特徵,受到母質、氣候、地形、生物等自然因素的共同影響。海南島東北部屬熱帶季風氣候,地帶性土壤為磚紅壤;受西南、中部地形高和東、北部地形低的影響,土壤呈環帶狀圍繞西南部山地分布。

東、北部近岸濱海階地為近代海相沉積物(Qh),一般為濱海風沙土,成土年代短,受淋溶作用微弱,富鋁化過程不明顯;次環帶為濱海平原、台地、丘陵,為第四紀海相沉積物(Qp2 b)、火山岩(Qpβ、N)、侵入岩(γ)等,是典型的地帶性磚紅壤;西南部中、低山地區,雨量多,濕度大,土壤含水量高,土壤類型為黃壤;水稻土分布於河流兩岸和低窪地區,散布於海南島東北部。

土壤的分布在海拔上呈現垂直分帶性,垂直分布規律與自然地貌的分布規律相一致。800m以上為黃壤,400~800m之間為赤紅壤,400~500m以下為磚紅壤(見圖3.2)。

圖3.1 海南島東北部土壤圖

圖3.2 海南島東北部土壤生態剖面示意圖

3.1.2.1 磚紅壤

分布於海口、瓊山、文昌、瓊海、定安、屯昌、臨高、澄邁、儋州、瓊中等市縣,分布面積9162km 2,占海南島東北部面積的61%,是海南島東北部的地帶性土壤,成片分布。磚紅壤所分布的區域,降水量1340~2000mm,年日照時間1900~2100h。地貌類型從濱海平原—台地—丘陵均有分布,海拔高度一般小於400~500m。

(1)玄武岩磚紅壤:分布於海口、瓊山、文昌、瓊海、定安、澄邁、臨高等市縣玄武岩台地區,分布面積約900km 2。其成壤母岩為第四系更新統玄武岩和新近繫上新統玄武岩。土體土層厚度較大,一般大於1m,屬厚層(據土壤普查規定,土層大於80cm劃為厚層,下同)。土壤顏色呈暗紅色、暗紅棕色至暗棕紅色。土壤質地為中壤土至中粘土,土體多含鐵錳結核。氮元素含量較高,銨態氮、全氮含量分別達23.298 ×10-6、0.080%,磷元素含量較缺乏,有效磷含量為3.5 ×10-6。玄武岩磚紅壤分布於台地,植被以次生灌木草叢及人工林為主,如木麻黃、桉樹、橡膠。土地利用已逐漸轉向果林地,如種植荔枝、龍眼、楊桃、胡椒、香蕉等熱帶作物。

(2)淺海沉積物磚紅壤:分布於文昌、瓊山、海口、澄邁、臨高的濱海平原、山前平原區。成土母質為第四紀淺海沉積物(Qp2b、Qp1x)。質地為沙土至沙壤土,含較多細沙粒,土層深厚、土壤顏色有紅棕色、淡黃棕色、紅灰色、灰白色。淺海沉積物磚紅壤養分缺乏、質地輕、含沙量大,自然植被多為稀樹灌叢或灌叢草地,人工植被為桉樹林、木麻黃林、椰子林。農業土地利用為果菜種植,如西瓜、蔬菜等。

(3)花崗岩磚紅壤:主要分布於文昌、瓊海、定安、屯昌、瓊中、儋州、白沙等市縣的丘陵—中、低山地區。成土母質為花崗岩風化物。土層深厚,大多數厚於lm,富含石英沙粒,土壤質地為沙壤至壤土。土壤顏色為棕色、棕黃色至紅棕色。土壤自然植被主要為稀樹灌叢、灌木草叢,人工植被為橡膠林、胡椒等。

(4)砂頁岩磚紅壤:分布於文昌、瓊山、定安、儋州等市縣的丘陵、低山地區。砂頁岩磚紅壤的成土母質為砂頁岩的風化物,土層深厚,厚度一般大於lm。土壤顏色為灰黃、淡棕色,土壤質地為沙壤土至輕壤土。養分含量中等。其自然植被為次生灌木林和草,人工植被為橡膠林等。

3.1.2.2 黃色磚紅壤

分布於文昌、瓊海、瓊中、屯昌、定安、臨高、澄邁等市縣的丘陵地區,分布面積1854km 2。該區高溫高濕,年降雨量1800~2400mm,土壤濕度較大,土體逐漸水化而使土色帶黃。黃色磚紅壤的成土母岩有玄武岩、淺海沉積物、花崗岩、砂頁岩(包含砂岩、頁岩、礫岩、變質岩)。不同成土母岩之間的黃色磚紅壤的養分不同,以玄武岩黃色磚紅壤的養分最高。

(1)玄武岩黃色磚紅壤:分布於瓊海市大路鎮、定安縣的南海農場及澄邁縣的白蓮鎮,面積70km 2。土壤含較多的褐鐵礦、鐵礦,土壤顏色暗紅、黃棕色。其自然植被為稀樹灌叢,人工植被為橡膠、香蕉等。

(2)淺海沉積物黃色磚紅壤:主要分布於瓊海一帶濱海平原。土壤質地以沙壤為主,顏色為灰黃、灰白色。其土壤養分與其他黃色磚紅壤相比為最低,銨態氮、有效磷、速效鉀含量分別為7.363 ×10-6、7.3 ×10-6、21.9 ×10-6,有機質、腐殖質、全氮、全磷、全鉀含量分別為0.75%、0.375%、0.031%、0.0111%、0.348%。其自然植被為灌叢草地,主要分布人工植被,如桉樹、木麻黃等。

(3)花崗岩黃色磚紅壤:分布於瓊海、瓊中、定安、屯昌、澄邁等市縣的丘陵地區。成土母質為花崗岩風化物,土層深厚,土體以粉質粘土為主,含較多石英沙粒。土壤顏色為黃灰色、棕黃色。其土壤養分銨態氮、有效磷、速效鉀含量分別為10.316 ×10-6、8.7 ×10-6、67.7 ×10-6。有機質、腐殖質、全氮、全磷、全鉀含量分別為1.06%、0.386%、0.051%、0.0285%、1.511%。與其他黃色磚紅壤相比,其鉀含量最高。其天然植被為稀樹灌叢、常綠季雨林,人工植被為胡椒、橡膠等。

(4)砂頁岩黃色磚紅壤:分布於瓊海西部、瓊中、澄邁等市縣的丘陵地區。土層深厚,土體含較多的礫石及石英沙粒。土壤顏色為黃棕、黃紅色。其土壤養分銨態氮、有效磷、速效鉀含量分別為8.873 ×10-6、9.3 ×10-6、40.8 ×10-6。有機質、腐殖質、全氮、全磷、全鉀含量分別為1.13%、0.499%、0.056%、0.0297%、0.892%。養分含量中等。其天然植被為稀樹灌叢、常綠季雨林等。人工植被為胡椒、橡膠等。

3.1.2.3 黃色赤紅壤

分布於瓊中縣的低山地區,分布面積388km 2。年平均氣溫20℃,年降雨量2200mm,高濕多雨。土層深厚,土壤顏色為淡棕紅或黃棕色,土壤質地黏重。黃色赤紅壤養分含量中等,但K 元素含量較高,其緩效鉀含量高達1086.5 ×10-6、全鉀達2.250%。黃色赤紅壤的成土母岩為花崗岩。其天然植被為常綠季雨林、落葉季雨林等熱帶雨林。

3.1.2.4 黃壤

分布於瓊中縣的鸚哥嶺、萬寧市的白石嶺一帶,分布面積120km 2。土壤所處地貌為中山地區,年降雨量大於2400mm,年平均氣溫22℃。成壤母岩為花崗岩和砂頁岩,土層深厚。本次調查未採到黃壤的樣品,據海南省第2次土壤普查的成果資料,黃壤的土體呈黃棕色或蠟黃色,物理成分以粘土礦物為主,有機質、全氮、全磷、全鉀含量分別為4.15%、0.211%、0.048%、2.08%。其天然植被為原始熱帶雨林、常綠季雨林。

3.1.2.5 沖積土

分布於南渡江、萬泉河、文瀾河的中、下遊河流階地、三角洲平原。分布面積129km 2。由河流沖積洪泛而引起。成土母質為玄武岩、花崗岩、砂頁岩等,與河流上游的地質條件相關。土層深厚,土壤顏色為灰黃色。沖積土養分較為缺乏。其天然植被為矮草群落,人工植被為水稻、蔬菜等。

3.1.2.6 濱海風沙土

分布於東、北部濱海平原。分布面積305km 2。濱海風沙土的成土母質為第四紀沉積物(Qh),經潮汐波浪、風力的分選堆積作用而成。土層深厚,土壤質地為石英沙、粘粒、粉粒,土壤顏色為灰色、灰白色、灰褐色。濱海風沙土的養分貧乏,土壤瘦瘠,是鹼性土壤。其植被為人工防護林、木麻黃。

3.1.2.7 基性岩火山灰土

分布於瓊山區的永興、十字路鎮和定安縣的翰林、龍門鎮一帶。分布面積437km 2。土壤顏色為棕色、暗棕色。土層薄,土體以黏性土為主,含玄武岩風化碎塊。其成土母岩為第四紀玄武岩(Qpβ、Qh1s)。基性岩火山灰土養分較豐富,氮、磷、鉀、有機質、腐殖質養分含量都較高,其有機質含量是所有土壤中最高的。其植被為果林、次生灌木、有刺灌叢等。

3.1.2.8 酸性紫色土

分布於西南部鸚哥嶺、瓊中縣黎母山林場的低山地區。分布面積130km 2。土壤顏色為紫色或紫棕色,土層薄,土體含母岩風化碎塊。土壤質地以黏性土為主。其成土母質為砂頁岩風化物(K)。酸性紫色土土壤養分含量中等,但K元素含量較高,緩效鉀含量405.0 ×10-6、全鉀含量為1.590%。其天然植被為稀樹灌木、草叢等。

3.1.2.9 火山灰石質土

分布於瓊山區的石山、永興、遵潭鎮一帶,分布面積124km 2。火山灰石質土的成土母岩為第四紀火山岩(Qh1s)。土層較薄,厚度一般小於10cm。土體含大量的石塊和碎屑,土壤顏色為棕灰色。土壤的有機質、腐殖質、全氮、銨態氮含量較高,總的養分水平與其他土壤相比較高。其天然植被為稀樹灌叢、有刺灌叢。

3.1.2.10 酸性硫酸鹽土

分布於文昌市清瀾灣的灘塗地帶,分布面積4km 2。土壤顏色為灰黑色,土體以黏性土為主,含較多石英沙粒。土壤的緩效鉀、有機質、腐殖質含較較高,其他養分缺乏。其植被為鹽蒿、雜草等。

3.1.2.11 瀦育型水稻土

分布於海口、瓊山、文昌、瓊海、定安、屯昌、澄邁、臨高、瓊中等市縣低平處。分布面積1279km 2。土壤的有效磷、有機質含量較高。

3.1.2.12 淹育型水稻土

分布於海口、瓊山、屯昌等地台地邊緣高坡。分布面積15km 2。淹育型水稻土多為望天田。土壤顏色為灰色。據海南省第2次土壤普查成果,其養分有機質、全氮含量分別為1.67%、0.082%;速效磷、速效鉀含量分別為12 ×10-6、43.9 ×10-6。淹育型水稻土的成土母質主要為花崗岩、砂頁岩、淺海沉積物、玄武岩。

3.1.2.13 滲育型水稻土

分布於瓊山、文昌、澄邁、臨高等市縣區的台地、低坑地區。分布面積655km 2。滲育型水稻土的成土母質主要為淺海沉積物。土壤顏色為灰、灰褐色。其有效磷養分較高,其他養分含量較低。

3.1.2.14 潛育型水稻土

分布於瓊山、澄邁、臨高、瓊海、屯昌等市縣區的低窪處。分布面積114km 2。潛育型水稻土的有效磷、有機質、全鉀、全氮養分含量較高。其他養分中等。

3.1.2.15 脫潛型水稻土

分布於瓊山、文昌、瓊海等市縣區的蝶形低窪處。分布面積42km 2。其腐殖質含量較高。

3.1.2.16 漂洗型水稻土

分布於瓊山、文昌、瓊海等市縣區的低丘坡腳階地。分布面積74km 2。其養分含量中等,有效磷含量較高。

3.1.2.17 鹽漬型水稻土

分布於海口市長流以西地區的沙堤部位。分布面積7km 2。鹽漬型水稻土的成土母質為濱海沉積物或三角洲的沖積物(Qh)。據海南省第2次土壤普查的成果,土壤有機質含量為0.82%~2.92%,全氮0.046%~0.158%、速效鉀37 ×10-6~127 ×10-6,土壤養分中等。土壤含有較多的氯化鈉和硫酸鹽,影響水稻等作物的正常生長,屬低產田。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