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
❶ 淮安在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經濟,文化,政治,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的建設成就有哪些
經濟快速發展了,文化素養改善了,政治意識增強了,社會越見穩定了,生態開始重視了。
❷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歷史性成就,原因是什麼
第一,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5年來,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世界主要國家中名列前茅,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增長到80萬億元,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位,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
第二,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社會大局保持穩定。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一大批惠民舉措落地實施,人民獲得感顯著增強。
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60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4%以下,貧困地區發展步伐加快。教育事業全面發展,中西部和農村教育明顯加強。高度重視就業工作,就業狀況持續改善,城鎮新增就業年均1300萬人以上。
第三,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黨全國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忽視生態保護的狀況明顯改變。
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強調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全面加強生態環境整治,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在生態文明建設上的重視程度、投入力度前所未有。
從經濟發展長周期和全球政治經濟的大背景出發,作出了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提出了新發展理念,明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工作主線,加快完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體制機制,推出一系列新的重大戰略,推動我國發展加快從速度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不斷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前進。
❸ 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
——修復陸生生態,還人間以更多綠色。五年來,我國年均新增造林超過9000萬畝。森版林質量提升,良種使權用率從51%提高到61%,造林苗木合格率穩定在90%以上,累計建設國家儲備林4800萬畝。恢復退化濕地30萬畝,退耕還濕20萬畝。118個城市成為「國家森林城市」。三北工程啟動兩個百萬畝防護林基地建設。
——防治水土流失,還大地以根基。五年來,我國治理沙化土地1.26億畝,荒漠化沙化呈整體遏制、重點治理區明顯改善的態勢,沙化土地面積年均縮減1980平方公里,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修復水生生態,還生命以家園。全國地表水國控斷面I-III類水體比例增加到67.8%,劣V類水體比例下降到8.6%,大江大河幹流水質穩步改善。
❹ 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黨的十八大報告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全面戰略部署,其中最顯著的亮點有三個:一是確立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突出地位,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的總布局;二是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就是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三是指明了建設生態文明的現實路徑,就是「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節(全面促進資源節約)」、「保(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建(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這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理念的重要升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整體布局頂層設計的科學完善,意義重大而深遠。
生態文明建設的地位: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
生態文明作為人類文明的基礎,延續了人類社會原始文明、農耕文明、工業文明的歷史血脈,承載了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設成果,貫穿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因此,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
生態文明之所以擺上如此重要地位,有其歷史的必然性和重大的現實意義。人類自從進入工業文明以來,在創造輝煌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時,也帶來了難以承受的資源危機、生態災難、環境危機,以致發展不能持續,民生不能有效改善,人類的生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生態文明是工業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超越工業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正在積極推動、逐步形成的一種社會形態,是人類社會文明的高級形態。以生態文明取代工業文明成為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這是全人類智慧的結晶,也是克服危機的明智之舉。
多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建設生態文明,注重節約資源,注重產業結構的調整,注重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黨的十七大作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部署。5年來,舉國上下在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推進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國近半數的省份積極開展了生態省(區、市)創建活動,生態文明建設的形勢喜人。但是,我們也應看到,生態文明建設任重而道遠,需要下大力氣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理論體系和實踐模式。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生態文明建設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有機組成部分,這是很有遠見、很有深意的重大戰略舉措。
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選擇這樣一個宏大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就是針對我國面臨的生態環境狀況。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資源環境制約越來越明顯,環境狀況總體惡化趨勢沒有根本遏制,生態系統退化,自然災害頻發。
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就是要盡快消除生態環境危機,推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為主要標志的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生態文明建設的路徑:轉方式、調結構、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制度
按照黨的十八大報告要求,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應當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兩型社會」、搞好制度建設。
第一,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個源頭上抓起。在我國現階段的產業結構中,第二產業比重較大,第三產業比重始終沒有突破50%。第二產業消耗了全國70%的能源資源,而重化工又消耗了這70%中的70%。加上一些地方和行業「三高一低」的粗放式生產方式,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危機。所以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
第二,建設生態文明必須搞好「兩型社會」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既是生態文明的本質特徵,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兩者是一個有機整體:資源節約了,有利於環境友好;環境友好的社會,資源的產出率一定是高的。所以我們必須節水、節地、節能,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大力保護和治理生態環境,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第三,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加強制度建設。一要改革幹部考評制度,堅決摒棄以GDP論英雄的考核標准,代之以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考評標准,也就是黨的十八大報告要求的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二要完善資源環境經濟政策,健全並嚴格執行資源環境法律法規。三要強化公民生態道德教育,提高廣大幹部群眾的生態道德文化水平,在全社會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
如今,我們已經取得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初步成效。可以預見,未來的中國,在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的征程上,一定會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
❺ ①現階段貴州省的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情況、面臨的問題以及所取得的成果
現階段貴州省的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情況,面臨的問題及取得的成果,貴州省的生態文明建設在不斷的發展,隨著旅遊業的不斷開發,面臨的情況也是不斷的好轉,所以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
❻ 談談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生態文明取得了哪些成就
一是確立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突出地位,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回的總布局;二是明確了答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就是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三是指明了建設生態文明的現實路徑,就是「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節(全面促進資源節約)」、「保(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建(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這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理念的重要升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整體布局頂層設計的科學完善,意義重大而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