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臨滄
㈠ 臨滄的四季 散文
臨滄是中國內地經雲南昆明通往緬甸仰光、進入印度洋的陸上捷徑,在全省、乃至全國對外開放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臨滄2012年被確定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2013年被評為「中國十佳綠色城市」。2013年9月,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
臨滄堅持「生態立市,綠色崛起」的發展理念,以「構築生態高地、成就大美臨滄」為奮斗目標,以「世界佤鄉、天下茶尊、恆春之都、大美臨滄」為品牌定位,著力打造 「微笑之城、創業之城、森林之城、潔凈之城」四城一體的美麗邊城,全力建設「森林繁茂、水系發達、空氣清爽、人文薈萃、經濟循環」天地人高度和諧的「大美臨滄」。
臨滄四季溫差不大,干濕季分明,形成冬暖夏涼的宜居氣候,年平均氣溫18.5℃,濕度75%。特別是立春後,全國很多地方還在冰天雪地時,臨滄已春暖花開,氣候舒適度9級,是全國少有的避暑避寒雙宜的城市。優美的環境、生態的食品、恆春的氣候,使臨滄成為遊客選擇的理想旅遊目的地。
臨滄市海拔1460米,森林覆蓋率達66.5%,水資源豐富,是環境、氣候、溫度、濕度都較為適宜居住和生活的城市。作為雲南新興的旅遊目的地,臨滄以四季恆春的氣候品質,激情火熱的佤族風情,深厚博大的茶葉情懷、和諧原生的人文環境構築了「世界佤鄉、天下茶尊、恆春之都、大美臨滄」的城市品牌,以身處「兩洋分水,太陽轉身」為一體的獨特地理標識,造就了「避寒避暑避霾,宜居宜游養生」和「春遊四季」的資源天賦。
近年來,臨滄市圍繞「森林臨滄」建設目標,堅持「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發展理念,生態修復和產業發展兩手抓,城市和鄉村綠化同步發展,努力構築滇西生態安全屏障。「十二五」末,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7.5%,森林蓄積量10599.5萬立方米,森林生態服務功能總價值達1110.94億元,臨滄主城區負氧離子濃度超過2000個/立方米,滇西生態安全屏障效應正逐漸顯現。
臨滄注重做好民俗文化活動的打造,先後成功打造了中國佤族司崗里摸你黑狂歡節、雲縣瀾滄江啤酒狂歡節、耿馬水文化旅遊節、永德芒果節等一批文化旅遊節慶品牌;推出了佤文化摸你黑狂歡之旅、秘境邊關風情之旅。未來5年,臨滄力爭森林覆蓋率將達70%以上;空氣質量優良率達100%;建成滄源國際旅遊度假區,打造滇西南生態養生旅遊圈,接待國內外旅遊者年均增長20%以上,旅遊業總收入年均增長2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