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移民項目
① 蘭州新區搬遷政策有首陽鎮嗎
今天咨詢石雞壩鎮領導,關於8.17洪災受災居民搬遷蘭州新區安置事項解答如下:搬遷區域只限險崖壩、陰平寨、張家溝、徐家山(也就是說安昌河房屋倒塌受災嚴重的不能搬遷蘭州新區異地安置)。特向領導咨詢是否屬實?
文縣委辦公室:
中共文縣委辦公室關於網民在人民網《縣委書記留言板》留言反映「關於災後重建及蘭 州新區異地安置政策咨詢」情況的答復:
網友您好:
您在人民網上給縣委書記留言已收悉,經核查現回復如下:
一、補助政策
遷往蘭州新區重建戶可享受國家、省、市、縣「6+5+4」的補助政策(即每戶6萬元建房補助和5萬元貼息貸款的基礎上,省、市、縣再補助4萬元)。
二、其他政策
遷往蘭州新區的災民分農村和城鎮兩種安置方式,農戶可自行選擇。
農村安置:住房方面,在新區農業公司選址新建住房,由搬遷戶和新區農投公司簽訂代建協議、統一代建,新區按每平方米1500元向安置群眾優惠銷售;產業方面,根據群眾意願,人均劃分2畝水澆地或300平方米日光溫室(產權歸新區所有);就業方面,新區農投公司等提供就業崗位4000餘個,便於群眾就近務工。戶口遷入新區後,享受新區農戶子女上學、就醫及社會保障相關政策。
城鎮安置:以新區保障性住房(公租房、經適房)和團購商品房作為安置房源,可採取租賃或購買兩種方式,租賃價格每平方米5-7元/月,經濟適用房購買起價,按地域分3200元、3800元兩種;就業方面,對有勞動力的每戶至少協調提供1個穩定就業崗位。戶口遷入新區後,享受新區市民子女上學、就醫及社會保障相關政策。
三、享受政策條件
1、必須是列入「8.12」暴洪泥石流災害重建規劃的房屋倒塌及嚴重受損的重建戶。
2、必須整戶戶口遷往蘭州新區。
之後,縣重建辦將對出台的重建政策和補助標准做好宣傳,消除災區搬遷群眾心中疑慮。
中共文縣委辦公室
2020年10月26日
尊敬的領導:
您好!
百忙之中打擾您,還望領導予以諒解,給與答復和解決困惑,我是甘肅省慶陽市慶城縣玄馬鎮李溝堖村村民,從兒時記事起,我的祖輩就住在這黃土窯洞中,走著泥濘的土路,吃著窖水,種地也靠天吃飯,一年的收成就靠老天爺救濟,雖然現在條件能好點了,但還是靠天吃飯的這種情形,我們夫妻家人也常年在外靠打工收入貼補家用,水也很不方便,而且常年住在黃土高原上,冬季取暖也很可憐,我們一家很想申請異地搬遷到蘭州新區,改變晚輩們靠天吃飯的這坎坷命運,希望領導能給我們留個名額,讓我們能搬遷戶口過去那裡,脫貧致富,改善生活條件!不知具體申請流程是怎麼去進行,希望領導們給與考慮,謝謝你們!
② 四川川旅文投公司投資同安生態移民安置項目 施工單位有哪些
西部簡介西部大開發的范圍包括重慶、四川、貴州、雲南...包括續建項目在內,今年國家對西部地區安排的投資要...102萬貧困人口實行了生態移民,解決了969個無電鄉通...9531
③ 湖北省恩施市縣城市建設怎麼樣
《湖北省支持建始縣建設恩施自治州副中心城市的實施方案》初擬稿
建議支持建始縣建設恩施自治州副中心城市,建立合作聯絡機制,從政策、規劃、項目和資金上給予建始支持。
在規劃方面,從6個方面給予支持
一是建議在全省產業發展規劃中,將建始納入全省「點軸」狀工業空間格局中的重要節點規劃建設、將下壩工業園區納入省級化工園區規劃建設。
二是建議將建始縣天然氣保障工程、風力發電工程和500千伏輸變電工程等項目納入全省能源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項目優先布局建始。
三是建議在全省物流規劃中,圍繞建始構建武陵山區綜合交通樞紐,提升小埡門現代物流基地定位,支持建始打造武陵山區的區域性現代物流樞紐。
四是建議將建始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職教中心)創建高職層次院校——湖北建始工業職業學院。建議將建始縣人民醫院創三級甲等、中醫院創三級乙、民族醫院創二級甲等等綜合醫院等重大項目納入在全省社會事業相關專項規劃建設。
五是建議根據建始縣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和發展需要,積極協調其他省級部門,保障建始縣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的空間需求。
六是建議協調國務院及其部委推進《武陵山經濟協作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實施,力爭建始成為武陵山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示範區。圍繞加快建始建設恩施州副中心城市,在重大交通、水利、能源、特色產業、生態環保和中心城市功能項目上布局建始。
在項目方面,對9類項目給予支持
在項目方面,建議對產業、鐵路、公路、水利、港口、商貿物流、城市建設、社會民生、生態環保等九類項目給予建始支持。
產業項目。支持建始培育發展食品、新材料、電子機械、醫葯化工、循環經濟產業鏈項目,在農副產品深加工、礦電聯產項目上給予傾斜支持。積極協調武漢中國光谷和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將相關產業配套基地規劃布局在建始,支持建始建設中部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基地。
鐵路項目。支持建始2013年開工建設建始—巫山鐵路(鄭渝高鐵恩施連接線)。加快推進安康—恩施—張家界鐵路建始段、建始—恩施城際鐵路(或輕軌)前期工作,力爭「十二五」期開工建設。支持建始建成最高聚集人數2000人的宜萬鐵路新客站和貨運量300萬噸/年的小埡門貨場。
航空項目。支持建始發展通用航空,,建設建始通用機場,不斷開辟連接國內重要城市或旅遊景區的航線,建成武陵山區重要航空門戶和旅遊中轉港。
公路項目。支持建成銀北高速公路(建始—恩施、建始—巫山段)、建始—巴東高速公路。支持建設銀北高速公路和滬渝高速公路連接線(兩條一級公路),形成城市外環快速通道。支持建始完成建始至奉節、巫山、巴東、鶴峰、恩施等縣際公路升級改造,完成國道318、209升級改造,完成石柱—慈利二級公路建始段建設。支持建始農村公路建設,力爭「十二五」末行政村通暢率達到100%。
水利項目。在新一輪水利改革發展中繼續給予建始傾斜支持。支持加快建成閘木水電站和五家河水電站工程。支持將農村引水等重點水利工程納入國省專項規劃,力爭「十二五」期間開工建設。支持完善新城供水管網,建設下壩水廠、小埡門水廠、紅土坪水廠。支持建始建成全國飲水安全示範區。支持加快推進中小河流治理、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等工程建設。
商貿物流項目。支持建始建設武陵山區農副產品商貿物流園區、物流配送中心、鐵路貨運中心和武陵山國際會展中心。支持建始小埡門現代物流基地項目建設。推進建始「十二五」期間建設武陵山區重要物流樞紐。
州域中心城市建設項目。指導幫助開展建始-恩施城鎮群規劃研究,支持建始與周邊縣市縣際快速通道建設,打造「1小時城鎮群」。支持建始開展城市空間發展戰略研究,加快推進下壩、紅土坪、小埡門、松樹坪、七里坪、隴里、紅岩寺等城市組團建設,力爭2020年建始城市建設完成雙「20」目標,形成20平方公里、20萬人口的恩施州副中心城市框架。支持建始城市環線快速通道建設,2016年前完成西環大道(209繞城線)、下壩大道(建始大橋至下壩)、迎賓大道(火車站至工業園)、建陽大道(建始大橋至火車站)等項目建設。支持建始行政服務中心北移,力爭「十二五」末主要縣級部門及業州鎮政府搬遷至下壩新城。支持建始建設一批特色城市公園和城市廣場。
社會民生項目。支持建始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建設標准化,率先在武陵山區普及學前三年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繼續支持建始縣職教基地建設。支持建始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創建成為湖北建始工業職業學院。支持建始人民醫院創建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建始中醫院創建三級乙等綜合醫院、建始民族醫院創建二級甲等綜合醫院,支持婦幼保健院建設二級達標。支持建始建成建始縣科技館、建始縣民族文化影視中心、新城體育場、建始大劇院、建始縣綜合應急中心等。支持建始建成公租房建設30萬平米,完成生態和扶貧移民搬遷2萬人。
生態環保項目。協調國家將廣潤河納入「十二五」濕地保護工程規劃並啟動建設。繼續爭取國家支持實施退耕還林工程。支持建始加快推進新城污水處理廠、鄉鎮垃圾收運系統(二期)、鄉鎮污水處理廠工程、次級河流整治和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建設。
在資金和政策方面,每年在國省補資金安排上給予重點傾斜支持
在資金和政策方面,爭取在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省預算內統籌基本建設項目等國省補資金申報和安排上給予重點傾斜支持,加大對建始支持力度。
同時,支持將建始列為全省扶貧生態移民示範區和以工代賑扶貧開發示範區,在財政預算內以工代賑資金、以工代賑易地扶貧資金和以工代賑示範項目資金安排上予以重點傾斜。支持建始縣優質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債券等方式融資。支持建始利用國際金融組織貸款促進統籌城鄉發展。支持建始加快推進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推進建始花坪鎮省級公共服務標准化改革試點示範建設。支持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指導完善戶籍准入、土地、社保等配套政策和引才工作機制,促進周邊縣市人口向建始城區轉移。
④ 精準扶貧具體幫扶計劃
實施精準扶貧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千家萬戶,情況千差萬別,為確保精準扶貧工作成效,應從貧困村、貧困戶實際出發,因村因戶制宜,制定切實可行的「一村一業」、「一戶一策」幫扶措施,實行扶貧對象「雙向全覆蓋」,做到每位幹部都參與幫扶貧困戶,每戶貧困戶都有幹部幫扶服務。
一是結對幫扶。堅持以「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下簡稱「三送」)為抓手,積極開展「三送」幹部結對幫扶。駐點「三送」幹部每名幹部幫扶3-5戶,積極開展領導幹部結對幫扶扶貧對象活動。即在職的市級領導幹部、各縣(市、區)在職正副縣級領導、市直、駐市單位「一把手」分別結對幫扶貧困戶3戶;市直、駐市單位副縣(處)級領導幹部、縣(市、區)直和駐縣(市、區)單位及各鄉(鎮)在職的正副科級領導幹部結對幫扶貧困戶2戶;市、縣(市、區)直及各鄉(鎮)在職的黨員、幹部結對幫扶貧困戶1戶。
二是產業幫扶。對有勞動能力和勞動積極性的扶貧對象,採取以獎代補、提供種苗、提供小額貸款或貼息,提供信息、技術、服務等方式,通過「公司+基地+農戶」、「企業+農戶」、「合作組織+農戶」等模式,動員扶貧對象以土地、山場、水面及勞動力等生產資料入股的形式參與到扶貧經濟實體中來,有針對性地引導他們發展1-2項種、養殖業或旅遊服務業,依靠自身力量脫貧致富,特別注重同步發展專業合作社,以提高貧困群眾的組織化水平,提高抵禦市場風險能力。
三是移民搬遷幫扶。按照自願原則,積極推進易地扶貧搬遷,整合生態移民、地質災害搬遷等項目,對居住在生存環境惡劣、基礎設施極差、自然災害頻發地區的貧困人口和村落實施移民搬遷。結合「進城進園」、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項目,重點把居住在生存條件惡劣的貧困人口安置在工業園區、中心鎮或中心村等生產生活條件較好的地方,改善生活環境和就業條件,提升發展能力。通過對口培訓、定向定點招工等形式,引導貧困人口向中心鎮、工業園區轉移,把發展特色產業與招工就業有機結合,切實解決好搬遷戶的後續發展問題。
四是技能培訓幫扶。以農民知識化工程和勞務輸出崗前培訓為載體,以提高農民應用果業生產先進技術水平、提高農民謀生手段為主要內容,整合勞動力轉移培訓、「雨露計劃」以及職業教育等培訓資源,為幫扶對象提供免費技能培訓,使每戶扶貧對象至少掌握1項就業技能或實用技術,促進穩定就業和增收脫貧。
五是基礎設施幫扶。對貧困村每村每年安排10萬元以上整村推進扶貧資金,有效整合相關涉農資金,重點對貧困人口比較集中,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條件嚴重滯後的地方,幫助改善通路、通電、通水條件,改善農田水利設施和信息基礎設施,改善村容村貌。結合新農村建設和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建設,打造一批整村推進扶貧示範村,解決產業發展難、行路難、飲水難等問題。
六是合作社帶動幫扶。通過合作社、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的示範帶動,貧困戶以土地、山林、草地、水域、勞動力等資源入股或流轉的方式,引導貧困戶參與發展產業。對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的合作社、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給予一定的貸款貼息或產業資金扶持。通過示範帶動實現脫貧。
七是保障幫扶。對幫扶對象中符合農村低保、醫療救助、臨時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條件的,及時落實相關政策,給予相應救助。對符合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的幫扶對象,優先安排土坯房改造,做好「一對一、全覆蓋」的幫建工作,提高幫扶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實施精準扶貧,應當落實幫扶到戶責任
1、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實施扶貧對象「一對一」脫貧是一項系統工程,又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民生工程,更是重要的政治任務。為確保扶貧到戶目標任務的實現,各地應成立實施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主要負責精準扶貧的組織、領導和協調。實行分級負責制,把工作責任逐級分解,落實到單位和個人。做到分級負責,責任到人,不脫貧不脫鉤。
2、強化資金管理,確保安全運行。一是嚴格扶貧到戶資金管理。進一步完善扶貧資金運行和項目管理機制,規范扶貧資金投向和使用范圍,實行扶貧資金專戶管理、封閉運行,確保資金專款專用;二是實行扶貧到戶資金「一卡通」制度。扶貧到戶資金實行實名制「一卡通」管理,確保資金及時足額安全到位;三是建立扶貧到戶資金使用管理公開、公示制度,接受群眾和社會的監督,做到公開透明,程序規范、手續完備、發揮效益。四是確保扶貧到戶資金用於扶貧對象發展生產和增加收入。
3、建立考評機制,確保工作落實。為抓實抓好扶貧到戶的實施,應建立健全扶貧到戶考核評比激勵機制。一是督促檢查機制。建立市對縣(市)、縣(市)對鄉(鎮)督促檢查機制,做到「半年檢查、年度考核」。二是考核評比激勵機制。制定考核評比獎勵辦法,將扶貧到戶納入到當地縣(市)、鄉(鎮)黨政班子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進行考核。各地應把實施精準扶貧的資金落實、目標任務、完成進度等進行細化分解,逐項落實,綜合評比,獎懲激勵。對組織實施完成任務好的給予獎勵,對未完成任務的給予通報批評。
⑤ 寧夏寬口井移民養殖項目
新華社銀川9月27日電(記者何晨陽)「以前老想著這輩子什麼時候能不用拉水吃,娃娃和老人能在家門口上學、看病。現在看來,這不是一個時間問題,而是距離問題。」剛從寧夏西海固地區海原縣草窪鄉冶套村移民搬遷至中寧縣寬口井社區的20歲小伙馬子忠在他的QQ空間里寫道:這個距離是130公里。
130公里,是冶套村到寬口井社區的地理距離,卻給生態移民馬子忠和他數千名鄉親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
55歲的移民馬彥清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在老家種10畝地,一年到頭能收入500多元,而走15里路,拉上一方水成本是30元。「辛辛苦苦幹一年還買不到20方水,平時連給小孫女買個零食也不捨得。」馬彥清說,種糧靠天吃飯,冬天沒青菜吃,村裡沒幾家捨得到鄉上買的。
除了自然環境的制約,交通不便是以往村民最大的「心病」。「去鄉里太遠,車費也貴,以前為買農資,春、秋、冬天才各去一次。」43歲的馬彥俊掰著手指給記者說,由於學校遠,大人不放心,村裡孩子十六七歲還讀小學三、四年級的大有人在,看病要到幾十公里外的鄉上,「來回太折騰」,村民頭疼腦熱沒人願去醫院。
如今,醫院、學校就在馬彥清剛搬進兩天的新家旁邊,出行還有公交車。為確保移民「穩得住,能致富」,寧夏中寧縣還一改往日設置移民新村的慣例,將寬口井移民項目區命名為「寬口井社區」,社區中心地帶是由中石油寧夏石化公司捐建的建築面積達1.1萬平方米的九年制學校,社區里自來水入戶、幼兒園、郵電所和文化廣場一樣也不少,還引進了6MW的光伏發電項目,通過屋頂的太陽能電池板,不僅能源源不斷地向電網輸送清潔能源,更能為每家每戶帶來每年600元的收益。
此外,中寧縣縣委書記陳建華告訴記者,通過土地流轉,村民今後每年平均能拿到每畝700元的租地收益,還可就地務工從事枸杞採摘和田間管理,僅此一項,每年每戶收入就可達1萬元以上。下一步還要舉辦22期培訓班,對村民進行枸杞種植方面的培訓,爭取實現穩定就業。
在外人看來,「新家」跟「老家」相比,最明顯的變化是柏油路、自來水等物質條件的改善,但對移民來說,最大的變化是看不見的「觀念」——以往勞碌一年求果腹,如今,雖然也辛苦,但卻是為致富,苦中有甜,生活有盼頭。
記者走訪時看到,不大的村子裡,到處都是忙碌的人們。一些精明的村民將以往鄉上才有的農資商店和超市「復制」過來,不大的社區里就開了10多家商店。一些村民還貸款買了農用車,准備利用離縣城近的條件跑運輸。隨著幼兒園的開學,以往在家裡帶孫子、孫女的中年人「被解放了」,他們正希望在城裡找到一份工作。年輕村民則報名參加了技術培訓,希望通過縣里組織的培訓班,成為技術工人。
而他們也只是數十萬寧夏移民群眾的代表。根據2300元的新扶貧標准,寧夏仍有100萬貧困人口,其中近35萬生活在不適宜居住、不適宜發展的環境里,尤以西海固地區群眾居多。
為拔除西海固窮根,寧夏從2011年開始,將用5年時間把近35萬貧困群眾搬遷出來,再用5年時間幫助他們脫貧致富。「十二五」期間,寧夏將按照規劃陸續完成生態移民安置任務,到2020年,使貧困人口與全國基本同步實現小康。
「以前受自然條件制約,靠雙手辛勤勞作不一定能致富,現在路通了、條件好了,要是不想著多掙點錢,不謀劃著奔小康,還真對不起這么好的條件。」馬彥清說。(完)
何晨陽
⑥ 有別的計算方法
寧夏耕地質量等別計算處理方法
根據項目類型確定的初步方法如下:
1、國土重大項目要根據項目建設內容,更新屬性信息,重新計算自然質量分、自然等指數:
(1)若指數小於上輪成果指數,則沿用上輪數據,考慮更新利用系數。保證國家等別跳動在0-2等之間(在同一個項目內不能出現直接跨兩等的,即沒有跳一等,全部是兩等的情況)
(2)若指數大於上輪成果數據,則用計算後的數據,但是在等別跳動較大時,需要查明原因,利用系數可根據具體情況考慮是否需要更新。保證國家等別跳動在0-2等之間。
2、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根據情況更新利用系數,具體更新幅度,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一般按照作物種類調整產量,保持在0-100KG,保證國家等別跳動在0-1等之間。
3、農田小水利項目,根據實際建設情況,確定是否沿用上輪數據或更改利用系數。保證國家等別跳動在0-1等之間。
4、生態移民項目、增減掛鉤項目,在新增耕地圖斑上則保留項目,其他則刪除。新增耕地等別採用臨近賦值。確保等別不高於周圍地塊等別。對於同一個縣出現跨三級指標區的情況,在臨近賦值時需注意,不能跨區賦值,如已經賦值需檢查修改。
5、若上輪數據成果利用等別出現較明顯的人為改動,則考慮沿用上輪成果。不作更改(待定)
6、部分項目的自然等、利用等、經濟等計算後等別出現降低的,可直接沿用2010年成果等別數據。不做更改。
⑦ 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搬遷移民項目中,人均做多少平方算是標準的,吵出多
被列為精準扶貧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可獲建房購房補助2萬元/人,符合易回地扶貧搬遷移民對象條答件的非貧困戶,可獲建房購房補助1.2萬元/人。移民對象遷入新居後進行舊房拆除、宅基地復墾後,按移民戶宅基地面積給予500元/平方米獎勵。扶貧生態移民住房要統一規劃設計,做到與城鎮規劃、旅遊景區規劃有機銜接,房屋設計要符合防災減災、節能減排要求,體現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安置點規劃獨棟建設的移民房,嚴格「一戶一宅」,原則上建房佔地戶均不得超過80平方米。依託城鎮、產業園區,引導和扶持移民從事農產品加工、商品經營、餐飲、運輸等二、三產業。政府設立易地扶貧搬遷移民創業投資引導資金,加大對易地扶貧搬遷移民從事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對新增就業崗位優先安排易地扶貧搬遷移民的農畜產品深加工企業和產業化項目,在專項資金上予以重點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