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被沖水庫
㈠ 為什麼河流沖刷泥沙,水庫竣工會導致沖擊力減弱
水庫竣工,水庫會對上游的水起到攔截作用,那麼流到下游的水量會減少,從而導致下游侵蝕減弱,使得下遊河道淤積。
㈡ 三峽傾淤減輕了下游防洪壓力這么多泥沙沖倒下游,勢必讓河床抬高啊
不會的,三峽泄淤的同時雖然加大了水中的輸沙量,但同時也增加了水流速度專。
水流速度的影屬響很明顯,以水沖沙,沙濁而不沉,以至於結果反而是會使下遊河道因沖刷而河床降低。起到調水調沙的作用。
其實,真正下遊河床升高的時候是在三峽正常運行(不泄洪泄淤)的時候,這個時候上游來水被攔截在三峽水庫,下游水量變少,水流速度變慢,導致泥沙淤積比不建三峽大壩的時候更嚴重。
以黃河流域的調水調沙最為典型。
請參見網路—調水調沙
http://ke..com/view/1112149.htm
㈢ 水庫如何清理淤泥
1、水力學方法清淤主要是指採用水力學方法疏浚水庫。這種方法是最為常用的,而且一般是在水庫修建之初就由設計單位將其考慮在了主體工程之中。其形式有這么幾種:用異重流排沙、設沖沙孔沖沙、用泄水底孔排沙。水力學方法的優點是:清淤工程不需要預先排空水庫,也不需要停止運行。在清淤過程中,水庫可以照常運行。該方法的缺點是:疏浚只能對挖淤進行有限控制,在洪水期間,已開挖的都分可能再淤塞。採用這種方法進行挖淤需要淤泥運輸裝置和堆料場。
因此,必須在淤積物中預先設置排水系統。用水力沖沙法排沙通常是行之有效的,但這些方法的缺點是耗水量大,此外還須保證水庫的重新蓄水量。
干清淤法顧名思義,就是在將水庫完全排空後進行清淤。而且這種方法弊多於利。該方法優點:易於掌握清淤方量(可見坑底,也能准確了解邊坡的清淤量)。清除的淤積料可直接運走和堆放。缺點:這種清淤方法本身沒有弊端,只存在不可估算的風險,下雨時,現場機械裝置無法操作;很難估計淤泥深處的排沙速度,這會導致工程開工時間的不確定性;在整個清淤過程中水庫必需停止運行。本方法適合於個別條件特殊的小型水庫。
2、虹吸式清淤指虹吸式放水涵管工作時,先排除管內空氣,使管內形成真空,此時涵管起虹吸作用,使水庫的水沙從涵管進口上升到涵管的頂部,從而源源不斷向下游涵管出口流出。虹吸式清淤一般設計成放水涵管的形式。虹吸清淤裝置( 水力吸泥裝置) 的優點在於:不需泄空水庫 , 不必專為清淤消耗水量,清淤不受來水季節限制,可以結合各季灌溉常年排沙。缺點在於: 依靠上下游水位差決定輸出流量的大小,清淤范圍局限在壩前一定范圍,且耗水量大,本方法適用於較大壩高的水庫。
3、橫向沖蝕是利用死庫所特有的高灘深槽形態,依靠強烈的重力侵蝕與水力沖刷作用對淤灘進行破離與輸移。其具體做法是在庫首河床或庫區支流溝口,設低壩(閘)擋水,截引河水到沿庫周修建的渠道或管道內,居高臨下,對淤灘進行沖蝕。橫向沖蝕輔助工程包括三部分:一是取水設施,主要形式有低壩(閘)或揚水機械,其作用在於抬高水位,滿足沖蝕所需要的流量,二是輸水設施,一般形式有渠道,明槽或管道,其作用在於輸送水流至待沖庫段,三是沖灘設施,主要包括泄水口與集流槽,其作用在於將輸水設施中水流有計劃地分配和導引至淤灘表面,以利沖灘拉淤。
實踐證明,橫向沖蝕技術具有以下特點:
(1).清淤效率高;
(2).清淤成本低廉;
(3).耗水量少;
(4).應用范圍廣。對泥沙淤積嚴重,且水資源貧乏的乾旱與半乾旱地區水庫較為適用。
4、引水沖灘法清淤
引水沖灘,其實質就是利用庫區高灘深槽的淤積形態,截引河水到沿庫周修建的引水渠內,人為地增大水流勢能,依靠重力侵蝕與水力沖刷作用對淤灘進行破壞與輸移。
在中小型水庫內進行引水沖灘,首先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1)要有放空水庫或低水位運用的機會。以使灘面能夠充分暴露;
(2)要有較低的排沙底洞;
(3)要有一定的清水基流;
(4)下游最好有渾水淤灌的條件,使出庫渾水和泥沙能充分得到利用。
引水沖灘的工程設施主要包括三部分:
(1)擋水低壩或水閘,它位於水庫末端或靠近水庫末端的地方,其作用在於調蓄一定的水量,抬高水位,導水入渠;
(2)引水渠或輸水管道,它的作用是將水流輸送到灘面上;
(3)沖刷溝沿灘面的最大坡降方向布設在灘面上,從引水渠延伸到主槽,其作用是集中水流,加大單寬流量,提高沖蝕效果。本方法適合於中小型尤其是小型水庫。
㈣ 三門峽水庫因泥沙淤積造成洪水位抬高多少米
不同地區河床抬高情況不同。
據悉,三門峽水庫蓄水後的第二年即1961年10月下旬,從上游沖下來的泥沙就達36億噸(三門峽防汛辦公室主任張冠軍語),泥沙淤積堵塞在三門峽至潼關的河道里,使渭河水流不出去,渭河流域水位連同地下水位全面升高。當庫水位到332.5米時,渭河的一場小洪水即在河口形成較嚴重的攔門沙。洪水淹地30萬畝,有5000群眾被困,其上游的河槽也受到淤積。1962年3月起,三門峽水庫雖改為低水位滯洪排沙運行,但因潼關河底淤高,回水倒灌現象更為頻繁嚴重。1964、1966、1967年都發生倒灌。其中1967年將8.8公里河口段全部淤塞,抬高水位2.5米,淹耕地30萬畝。即使在三門峽水庫兩次增建泄洪排沙措施後的1971年和1977年,也發生比較嚴重的倒灌淤積。由於近年黃河及渭河中上游大量調蓄和用水的影響,來水減少,河道萎縮,潼關河床繼續淤高,現已到海拔328米,渭河淤積也繼續發展,淤積末端離河口已超過200公里。為抵禦河床嚴重淤積而抬高的洪水位,在渭河、北洛河及南山諸支流,不得不修建堤防,並已兩次加高。但標准較低,防汛困難,並且堤外澇水無法自排入渭河,加重了洪澇災害,威脅堤外170萬人和灘區10萬水庫返遷移民的安全和生產、生活。
㈤ 水庫泥沙淤積與沖刷有哪些不同類型
水庫淤積主要是河水挾帶的泥沙在水庫回水末端至攔河建築物之間庫區的堆積。攔河築壩後抬高了水位,形成了在建築物前近似水平、而在上游末端與天然河流原水面線相切的水面曲線,稱回水曲線。
㈥ 三峽在解決庫區泥沙淤積方面採取的應對措施是什麼
泥沙與水庫使用壽命息息相關。由於泥沙的長年淤積,古代的雲夢澤消亡了,近代的洞庭湖逐步萎縮,黃河的三門峽水庫也差點淤廢,三峽水庫會不會面臨同樣的命運?
據測算,三峽水庫年平均入庫泥沙量達5億噸左右,如處理不好,不僅會影響水庫正常效益的發揮,縮短水庫使用壽命,而且會影響長江「黃金水道」的通暢。
「三峽大壩不會成為淤滿泥沙的死壩!」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委總工程師鄭守仁肯定地說。
原來,專家們已找到了對付泥沙的妙方——「蓄清排渾」,這一招已讓三門峽水庫起死回生。
「蓄清排渾」,就是汛期來沙較多時,在下游防洪承受能力范圍內降低三峽水庫水位運行,讓含沙量較大的洪水順利排到下游;汛期過後,水中的含沙量少了,10月份水庫開始存蓄清水,保證發電和航運。
鄭守仁介紹,三峽工程的泥沙問題已研究了近半個世紀,目前在北京、南京、武漢、重慶四地仍建有泥沙模型。
根據泥沙專家的計算,採取「蓄清排渾」的運用方式,三峽水庫運行100年後、水庫沖淤基本達到平衡時,防洪庫容仍能保持86%,興利調節庫容仍能保留92%,這意味著三峽水庫可以長期使用。
而在水庫建築物的布置上,更充分考慮了泥沙問題,他們已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加排沙出庫量。
如,三峽工程船閘、泄洪閘高程比兩岸電站低18米,下面布設了沖沙孔,保證了電站不會被淤積。還借鑒了葛洲壩的經驗,設置了沖沙閘。
鄭守仁說,要減少入庫泥沙量,必須加強壩址上游流域內水土保持工作。同時,三峽水庫的泥沙60%來自長江金沙江段,在長江上游干支流建造大型水庫可以攔截相當比例的泥沙。
據悉,長江上游金沙江上即將興建溪洛渡與向家壩兩座大型水庫,工程建成後,將減少金沙江流向下游的泥沙量達46%以上。
㈦ 水庫是有壽命的 到三峽水庫按設計 被泥沙填滿後
樓主有點杞人憂天了,黃河小浪底用了那麼久,也沒被泥沙填滿,何況三峽?長江水的含沙量比黃河低多了。再者,水庫可以用大流量沖砂的方法排走庫區的泥沙的。
㈧ 三峽大壩的泥沙問題什麼叫沖淤平衡,三峽
解決三峽大壩的泥來沙問自題,水利專家們提出1、「定期蓄水」用以增加枯水期的下泄水量,在有控製作用的河段中鋪設護底防沖工程以避免河床進一步下切。2、改建大江船閘,提高船閘的通航效率。3、調節水庫水位,當洪水流量超過一定標准時,將壩前水位下降並控制支流的流量,在洪水到達大壩之前水庫內泥沙將被沖刷,然後水庫水位將升高到攔洪需要的高度。4、為了確保通航船舶的安全和航道的暢通,在上、下引航道的外側,布置修建防淤隔流堤和沖沙閘。
「沖淤平衡」是水土保持學術語。
沖淤平衡包括三種——縱向平衡、斷面平衡、平面平衡。
縱向平衡:就是來水含沙量與支流挾沙能力的平衡問題,包括不沖不淤平衡和沖淤平衡兩種情況。
斷面平衡:就是水庫或河流床面上水流的作用流速與床面土質的抗沖能力以及斷面內的橫向輸沙都能相互平衡,不致引起斷面形狀的改變。
平面平衡:主要是指水庫或游盪型河流的穩定問題。
㈨ 水庫什麼時候沖淤
解決三峽大壩抄的泥沙問題,水利專家們提出1、「定期蓄水」用以增加枯水期的下泄水量,在有控製作用的河段中鋪設護底防沖工程以避免河床進一步下切。2、改建大江船閘,提高船閘的通航效率。3、調節水庫水位,當洪水流量超過一定標准時,將壩前水位下降並控制支流的流量,在洪水到達大壩之前水庫內泥沙將被沖刷,然後水庫水位將升高到攔洪需要的高度。4、為了確保通航船舶的安全和航道的暢通,在上、下引航道的外側,布置修建防淤隔流堤和沖沙閘。
「沖淤平衡」是水土保持學術語。
沖淤平衡包括三種——縱向平衡、斷面平衡、平面平衡。
縱向平衡:就是來水含沙量與支流挾沙能力的平衡問題,包括不沖不淤平衡和沖淤平衡兩種情況。
斷面平衡:就是水庫或河流床面上水流的作用流速與床面土質的抗沖能力以及斷面內的橫向輸沙都能相互平衡,不致引起斷面形狀的改變。
平面平衡:主要是指水庫或游盪型河流的穩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