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基金會
Ⅰ 薛健談到的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和阿拉善SEE基金會有關系嗎
肯定有的,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每年拿到企業家支付的會費之後會選擇一部分錢打到基金會上,兩邊有各自的團隊和分工,但是目的都是為了保護生態環境,薛健是其中的一個會員。
Ⅱ 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的工作內容
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將關注國內外生態環境保護事業,利用智慧,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並將積累的經驗分享給全球從事自然保護的機構,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生態保護當中來。
Ⅲ 如何創建「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
由於曲格平在參與和領導中國的環境保護事業中作出了卓越貢獻,1992年6月,曲格平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獲得了「聯合國環境大獎」和10萬美元獎金。獲獎後,他建議,以這筆獎金為基礎成立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促進中國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他的這一建議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的贊譽和支持,在黨和國家有關領導和部門的支持下,1993年4月,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成立了。這是中國第一個專門從事環境保護事業的基金會,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非營利性的社團組織。
曲格平成為第一個捐款者並出任理事長,在他的領導下,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本著「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造福人類」的原則廣泛籌集資全,並將之用於獎勵在環境保護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資助與環境保護有關的活動和項目。
中華環保基金會成立以後,在曲格平的帶領下開展了一系列活動:
1993年,出資表彰和獎勵了120名為環境保護事業做出顯著成績的先進工作者。
1994年,組織舉辦了青年環境論壇並表彰100名優秀環保企業家。
1995年,組織舉辦了首次在中國召開的(第五屆)太平洋環境會議。
1995~1996年,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公民環境意識調查」。
1996~1997年,組織了長江源區環境與生態考察。
1998年,組織召開了「長江源環境與生態保護國際研討會」、「全國防治汽車排氣污染研討會」和「國外垃圾處理新技術報告會」等會議,與全國婦聯等單位共同發出了提倡綠色消費人人參與「減卡救樹環保行動」的倡議書等活動。
1999~2000年,舉行了「消除白色污染,提倡綠色消費」系列宣傳活動,組織召開了我國環保非政府組織與挪威環境大臣弗耶蘭格女士和美國國家環保局局長卡羅布蘭娜女士的座談會,舉辦了「中美水處理技術研討會」和中英「企業與中國環境」高級研討班等國際會議。
2001~2002年,組織了首屆中華環境獎的評選和全球500佳的推薦工作,組織開展了「綠色版圖工程」、「綠色使者」等環保公益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Ⅳ 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的成立背景
在中國,隨著社會公眾對自然環境重視程度的加深,越來越多公眾人物積極行動起來,投入財富和智慧,以身作則,倡導公眾一同參與生態環境的保護。
Ⅳ 世界自然基金會是什麼
世界自然基金會概述
世界自然基金會(簡稱WWF,過去叫做World Wildlife Fund Intenational——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現在更名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於1961年9月11日成立於瑞士一個風景秀麗的小鎮——莫爾各斯(Morges),創始人是英國著名生物學家,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一任總幹事朱立安·赫胥黎先生。其基本目標是保護地球的生物資源。40多年來,在多方的支持下,WWF成長為一個極具影響力的獨立性非政府國際環境保護組織。
WWF(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世界自然基金會是世界最大的、經驗最豐富的獨立性非政府環境保護機構。在全球我們擁有470萬支持者以及一個在96個國家活躍著的網路。從1961年成立以來,世界自然基金會在6大洲的153個國家發起或完成了12000個環保項目。目前世界自然基金會通過一個由27個國家級會員、21個項目辦公室及5個附屬會員組織組成的全球性的網路在北美洲、歐洲、亞太地區及非洲開展工作。
世界自然基金會的使命
WWF's mission
WWF是在全球享有盛譽的、最大的獨立性非政府環境保護機構之一,在全世界擁有將近500萬支持者和一個在90多個國家活躍著的網路。1980年,WWF正式來到中國,1996年在北京設立了辦事處,此後陸續建立了七個項目辦公室;發展至今,共擁有70多名員工,開展了包括物種、森林、淡水、能源與氣候變化、環境教育和野生物貿易等多方面的工作。世界自然基金會最終目標是制止並最終扭轉地球自然環境的加速惡化,並幫助創立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未來。為達到目標,世界自然基金會意欲通過以下途徑以達到保護自然及生態進程的目的。為此WWF致力於:
保護世界生物多樣性;
確保可再生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推動減少污染和浪費性消費的行動。
Ⅵ 什麼是TB基金會
總中標金.(社保基金會 在正文中)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維保服務項目中標公告 附件1 KK*-*全國社會保障...
Ⅶ 中國綠化基金會怎麼樣
簡介:中國綠化基金會是一個籌集民間綠化資金的公益組織,通過開展主題募捐活動、社會公眾勸募、國際合作援助、申請政府資助等活動籌集民間資金,用於植樹、治理水土流失、保護瀕危野生動植物、生態扶貧等。
注冊資本:800萬人民幣
Ⅷ 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的世界自然基金會與中國
1979年 世界自然基金會總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簽署了一份特殊的協議。協議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成立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六人委員會,三名成員來自世界自然基金會,另外三人來自新組建的中國環境科學協會。這個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協調中國環境保護組織和機構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環境保護工作的聯系。它在中國開始了重點優先項目,其中第一個就是大熊貓的保護。世界自然基金會也因此成為在中國開展實地工作的第一個國際非政府組織。1980年 美國科學家喬治·夏勒博士受世界自然基金會和中國政府邀請來到中國開展熊貓研究。
1985-1988年 國家林業部(現為國家林業局)和世界自然基金會共同組織了全國范圍內的關於大熊貓以及其棲息地的調查。根據這一調查,大約有1000隻大熊貓在野外棲息。
1992年 國家林業部(現為國家林業局)和世界自然基金會聯合啟動了大 熊貓及其棲息地管理計劃,計劃新建14個新的熊貓保護區,提高原有的13個保護區的管理能力,創建15個生態走廊促進不同熊貓種群間的基因交流。等到這個計劃結束,60%的熊貓棲息地將得到保護。
1989-1995年 世界自然基金會支持了一系列的熊貓保護工作,包括培訓,巡護和科研設備提供等,支持建立卧龍熊貓繁育中心,支持卧龍保護區五一棚區域的每月監測工作等。
1995年 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能源與氣候變化項目成立。該項目旨在降低中國溫室氣體排放量。
1996年 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環境教育項目成立。該項目旨在宣傳可持續發展的概念,以使人口對於資源的需求不會造成對於環境的破壞;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森林項目成立。該項目旨在森林的保護、恢復和可持續經營,以提供森林產品和生態服務功能;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項目辦公室成立;TRAFFIC開始在中國開展與野生動植物貿易相關的研究與保護工作。
1997年 世界自然基金會和中國政府開始平武綜合保護與發展項目,強調在保護項目中考慮當地社區發展,以實現如何緩解熊貓與人之間的沖突;「中國中小學綠色教育行動」在中國發起。該項目旨在將可持續發展教育融入中國中小學課程中。 1996-2000年 世界自然基金會在平武培訓了300多名自然保護員工和當地政府官員,培訓內容包括自然保護區管理、監測、反盜獵及社區如何參與保護等。
1998年 四川省林業廳在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支持下開始岷山區域的11個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監測。
1999年 第三次全國熊貓調查開始,世界自然基金會提供了技術與資金支持;香格里拉可持續社區項目開始實施。該項目旨在通過白馬雪山和香格里拉地區可持續社區的建設,與當地群眾共同努力恢復和弘揚藏區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並推動青藏高原乃至全國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2000年 中國新的房間空調器能效標准在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支持下通過。該標準的實施將有助於節約大量電力資源,防止低於 最低能效標準的空調器在市場上銷售。
2001年 開展2001濕地使者行動,主題為「把知識帶回家鄉」,10個高校環保社團到長江項目示範點接受培訓後到長江中下游地區宣傳濕地可持續利用的經驗;世界自然基金會在大熊貓分布的最北區域-秦嶺山脈開始實施保護與發展共進項目;森林認證工作組成立,並在北京召開第一次會議,以制定中國的森林認證政策;TRAFFIC中國項目成立;600多隻天鵝返回青山垸越冬;西畔山洲替代產業初現成果,戶均增收500元以上。
2002年 14塊濕地被列為國際重要濕地,並被世界自然基金會確認為全球第71份獻給地球的禮物,這也是中國大陸第一份「禮物」;世界自然基金會和陝西省林業廳簽署協議,新建13個自然保護區及5條生態走廊。該項目旨在將秦嶺區域破碎的熊貓種群重新聯系起來;在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支持下,四川大熊貓保護通訊創辦,成為四川省各熊貓保護區間的一個有效交流平台;中國國有林首次獲得FSC認證,共計420,000公頃;包括長江項目在內的世界自然基金會、匯豐銀行「投資大自然」 項目正式啟動。這個新啟動的長江項目主要工作區域在湖北,目標是恢復沿岸湖泊與長江的聯系。
2003年 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流域綜合管理課題組正式在北京啟動並舉行首次工作會議,計劃在未來的二年裡給中央提供一個關於中國如何加強流域綜合管理的建議書;在世界自然基金會秦嶺項目的推動下,陝西省政府批准新建5個熊貓自然保護區和5條生態走廊,使秦嶺的熊貓保護區域超過15萬公頃。這被世界自然基金會總部確認為「獻給地球的禮物」;
岷山的17個熊貓保護區都定期開展生物多樣性監測;中國頒布《中小學環境教育實施指南》。該指南是中國教育部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密切合作完成的。它的頒布將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教育融入中國50萬所中小學校基礎教育課程中;TRAFFIC成立傳統中醫葯咨詢專家組。專家組的建立旨在為中葯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提供信息交流平台。
2004年 世界自然基金會組織首次長江中下游水鳥普查;國務院第三次全國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狀況調查結果,結果顯示目前有1596隻野生大熊貓;香格里拉可持續社區項目開始實施。該項目旨在通過白馬雪山和香格里拉地區可持續社區的建設,與當地群眾共同努力恢復和弘揚藏區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並推動青藏高原乃至全國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2005年 作為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森林和貿易網路的一部分,中國森林和貿易網路也在這次會議上正式宣告成立。該網路旨在促進承諾負責任的森林經營單位和購買林產品公司之間的市場聯系;9塊濕地加入國際重要濕地,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總數達到30個;由世界自然基金會推動創建的 「長江論壇」在武漢啟動。來自水利部、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國家林業局、交通部、農業部、長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以及長江幹流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的高層代表首次共聚一堂,共商長江流域保護與發展大計。
Ⅸ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是哪年成立
成立時間:1997年4月14日。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最早起源於中國麋鹿基金會。中國麋鹿基金會是由麋鹿重引進項目開始,該項目的背景是,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大肆劫掠,加之永定河水泛濫,使當時北京南郊皇家獵苑中世界上僅有的200多頭麋鹿種群在中國消失殆盡。
1992年聯合國巴西世界環璄發展大會上簽訂了《生物多樣性公約》,我國是簽約國之一。會後,時任中國麋鹿基金會理事長的呂正操同志和一批專家認為麋鹿的重引進項目已獲得成功,應將單一物種保護擴展為整個生物多樣性保護,這將有利於與國際接軌,推動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事業、加強國際間交流與合作。
此建議經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溫家寶同志批示,於1997年報中國科協批准,由國家民政部登記注冊正式將「中國麋鹿基金會」更名為「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
生物多樣性是指地球上動物、植物、微生物的紛繁多樣性和它們的遺傳及變異,包括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遺傳多樣性。人類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總目標是:實現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確保生物多樣性的豐富程度,實現生物資源的永續利用。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的宗旨:廣泛動員全社會關心和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事業,保護國家戰略資源,推動綠色發展事業,保障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人與自然和諧,構建人類美好家園。
Ⅹ 有沒有人被湖北西部生態健康基金會秘書長桑湉或者北京安信醇實生物技術研究院總監張綱騙過
這些東西,是個人一聽就知道假的沒譜。
為啥?你還要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