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生態辯證法

生態辯證法

發布時間: 2020-12-14 23:34:56

❶ 從唯物辯證法角度分析如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從唯物主義辯證法角度分析,如和黃河流域生態的保護,向黃河流域的生態的保護,有很多的專家或學者他們,都曾經寫過這方面的內容,也分析過建議可以參考一下。

❷ 分析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用關於 唯物辯證法 永恆發展和普遍聯系的原理)

①從聯系的普遍性看,人類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破壞性利用自然,導致生態環境回惡化,與人類沒有重視事物答之間都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直接聯系。(3分)
②從聯系的客觀性看,地球生態系統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聯系。要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就必須事物客觀聯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奪、破壞自然。(3分)
③從聯系的多樣性看,生態環境問題表現千差萬別,人們往往從短期利益出發,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聯系,忽視間接的、本質的長遠的聯系,這加劇了地球生態環境的危機。(3分)

❸ 用唯物辯證法五大范疇解釋生態文明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自學考試大綱》規定,本課程考試的題型有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簡答題和論述題。滿分為100分。

❹ 運用唯物辯證法的相關原理分析下科技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關系

(1)
①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生態文明理念的確立有利於我國經濟的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4分)
②文化是經濟、政治的反映並反作用於一定的經濟、政治,給與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文化是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生態文明建設不僅是一個重大發展問題,也是一個重大民生問題,它有利於建設美麗中國、提高國家可持續發展能力。(4分)
③文化影響人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生態文明理念的確立有利於人們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觀念,規范人們的日常行為。(4分)
(2)
①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這要求我們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2分)
②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我國進行生態文明建設要一切從實際出發,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3分)
③意識對人們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我國進行生態文明建設就要堅持正確的的思想意識為指導,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3分)
④意識具有能動作用。建設生態文明,必須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努力建設美麗中國。(3分)⑤事物發展是具有規律性的。建設生態文明要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按客觀規律辦事。(3分)

❺ 生態自然觀屬於自然辯證法內容嗎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存在物
人是自然界發展的產物,決定了人與自然之間成先後的關系。馬克思的生態自然觀確認自然界先於人、先於人類社會,把人類社會看作自然界的一部分[2]。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依賴於自然界。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人與自然二者之間是密不可分的,人是自然界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人本身就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人離不開自然界,要靠自然界來生活。關於人的自然屬性,馬克思恩格斯首先指出,人是自然界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人始源地依寓於自然之中,與自然界渾然一體,不可分割,必然地要進行物質的交換和循環。作為人的外部環境的自然,首先主要地表現為人類物質生產活動的自然環境、自然條件,即活動要素。這是在外部自然條件下把人自身的自然能力激發起來的自然,是人的自身自然支配外界自然物質的自然,是兩種自然在人的活動、人的勞動中

require.async(['wkcommon:widget/ui/lib/sio/sio.js'], function(sio) { var url = 'https://cpro.static.com/cpro/ui/c.js'; sio.callByBrowser( url, function () { BAIDU_CLB_fillSlotAsync('u2845605','cpro_u2845605'); } ); });

2
的統一[3]。在這里,自然毫無疑問表現為人類物質生產活動的要素,但又不是作為勞動過程的幾個要素相並列的單獨的要素。自然滲透在勞動對象、勞動資料、勞動者和整個勞動過程中。
1.2人與自然以勞動為中介相互改造
恩格斯說過,人類與自然界的關系優於動物與自然界的關系的標志就是人類的生產勞動,人同動物的根本區別就在於人能通過生產勞動自覺地利用和支配自然。勞動是人與自然對立統一的基礎,是馬克思恩格斯生態自然觀的立足點。正如馬克思所說:「勞動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間的過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動來引起、調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交換過程。」勞動不斷改造、支配自然界,使自然界深深地打上人類的烙印[4]。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時也改造了自己。人使自然變化,自然又使人多方面地變化,二者相互作用。那種利潤驅動下的,以對自然單方面的征服為價值追求的,只考慮向自然索取,完全不顧人的持續健康、環境的持續清潔和資源的永續利用的異化勞動,擾亂了自然界物質的正常循環,造成人與自然、人與人關系的扭曲。
恩格斯又特別警告人們,作為自然存在物的人必須和自然界和諧相處。人類不要站在自然之外去統治自然。如果這樣做,自然界必然無情地報復人類。人類活動的每一步成功,都意味著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和利用。人越是主動地去改變自然,越是受制於自然,實踐愈深入,受制愈深刻;而受制愈深刻,認識的難度就愈大。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一書中指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既然自然界存在著客觀規律,我們在勞動中就必須正確地認識和尊重自然規律。只有不斷地認識和尊重自然規律,人類才能維持生態平衡,免遭自然的報復[5]。
1.3生態危機的社會根源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在利潤驅動下的生產,以對自然的征服為價值追求。在資本家來看,只要生產能為自己帶來利潤,就可以不顧環境污染和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正是資本家的這種短視行為造成了對生態的破壞。馬克思強調,要立足社會關系去認識和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馬克思指出:社會化的人,聯合起來的生產者,將合理地調節他們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把它置於他們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讓它作為盲目的力量來統治自己[6];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無愧於和最適合他們的人類本性的條件下進行這種物質變換。

❻ 運用唯物辯證法的相關原理分析科技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關系

論科技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關系
生態文明,從廣義上講是人類遵循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規律,推進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所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從狹義上講,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的一個方面,即人類在處理與自然的關系時所達到的文明程度,是指人類社會與自然界和諧共處、良性互動的狀態。科技進步是指國家堅持科學發展觀,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實行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持續發展、引領未來的科學技術工作指導方針,構建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手段和成就。本文科技進步和創新的內涵主要是指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及社會環境影響力的增強。人類社會的每一步發展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科技進步在人類對自然界和社會的改造和征服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從以四大文明古國為代表的農業文明到以西方工業革命為代表的工業文明,再發展到當代社會的生態文明,我們不難發現,人類改造和征服自然界的方法多種多樣,其中最為重要、影響最為深刻的手段就是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類利用科學技術發明了許多自然界本不存在的事物,提高了社會生產力和物質生活水平,實現了人類社會的空前繁榮和發展。但同時,科學技術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和資源匱乏,尤其是核技術的濫用,可能會對人類生活的整個地球造成毀滅性的潛在威脅。因此我們要科學地看待生態文明建設和科技進步的辯證關系,合理地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造福人類。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理念,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科技的發展對我們建設生態文明具有重要的意義。馬克思主義作為共產黨員看待社會,改造社會的基本的理論基礎,為建設生態文明提供了思想基礎和方法論的指導。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要求我們用辯證的觀點看問題。 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聯系是之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和事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關系。聯系具有普遍性,包含三個方面,第一、任何事物內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聯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處於一定的相互聯系中。第三、整個世界是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聯系具有客觀性,事物的聯系是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觀臆想的。科技和生態文明建設之間處於一定的相互聯系之中,科技的進步會影響到生態文明的建設。
近幾年我國發生了許許多多的生態環境災害,2013年蘆山地震(中國地震局定名為四川省蘆山「4·20」7.0級強烈地震),是一場發生於北京時間(UTC+8)2013年4月20日(星期六)上午8時02分46秒的強烈地震,震中位於中國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龍門鄉馬邊溝,距離省會成都市約100千米。中國地震局測定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級為Ms7.0,震源深度13千米。中國科學院評估此次地震的烈度為IX度,受災范圍約15,720平方千米(按照地震烈度6度區域計算)[15]。除了雅安市及成都市外,四川省其他地區及周邊的重慶市、甘肅省、陝西省、貴州省及雲南省也有震感。地震造成四川省直接經濟損失851.71億,災區的地貌、水利、生態、通訊、 電力、 交通、 鐵路、 航空、 公路、文物古跡等亦收到影響或破壞。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發生里氏8.0級地震,地震造成69227人遇難,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此次地震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內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廣、總傷亡人數最多的一次地震,被稱為「汶川大地震」。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決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為全國哀悼日。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
還有甘肅舟曲的泥石流等一系列我國最近幾年發生的自然災害,
都深深的危
及我們百姓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我們有必要更好的防治這些災害,
這就需要科技
的發展和進步。
科技的發展能夠讓我們更好的預測這些自然災害,
能夠給人們流
出更多的生命時間。更准確的預報,能夠更好更積極的防禦。同時,科技的進步
能為我們的救災提供更好的,
更適合的,
更有效的救援工具,
能夠在災害發生後
更及時,更有效的救出被困的群眾,能節約寶貴的救援時間,救出更多的人們。

事物是永恆發展的,
發展是前進的上升的運動,
發展的實質是揚棄。
事物發
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否定之否定規律告訴我們,
事物的發展是在
不斷的否定中不斷發展的,事物的發展過程是肯定與否定的相互轉化的過程。

2005

11

13
日,位於吉林省吉林市的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雙苯廠一
車間發生連續爆炸。
在這之後,
監測發現苯類污染物流入該車間附近的第二松花
江(即松花江的上游),造成水質污染。
14

10
時,吉化公司東
10
號線入江
口水樣有強烈的苦杏仁氣味,苯、苯胺、硝基苯、二甲苯等主要污染物指標均超
過國家規定標准。松花江九站斷面
5
項指標全部檢出,以苯、硝基苯為主。隨著
污染物逐漸向下游移動,
這次污染事件的嚴重後果開始顯現。
特別是黑龍江省省
會、
北方名城哈爾濱市,
飲用水多年以來直接取自松花江,
為避免污染的江水被
市民飲用、造成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市政府決定自
2005

11

23
日起在全
市停止供應自來水,這在該市的歷史上從未發生過。停水之後,蘇家屯斷面(哈
爾濱市飲用水源取水口上游
16
公里處)
硝基苯濃度
24

18
時為
0.4417
毫克/
升,超標
25

19
時為
0.5177
毫克/升,超標
29.45
倍;
25
日零時為
0.5805

克/升,超標
33.15
倍,達到最大值,隨後濃度開始下降。在松花江水各項指標
符合國家標准之後,該市於
11

27
日恢復供水。

工業技術的發展,大量工廠的建立,造成了大量廢棄物、污染物。廢水、廢
氣、廢渣。污染著我們的生存環境,影響著我們的正常生活,損害者我們的身體
健康。
這是科技的發展帶來的社會進步,
生產力提高,
同時它也帶來了環境的污
染,
生態的破壞。
科技在不斷的發展與否定中朝著正確的、
有利於人們生產生活
及生存環境的方向發展,
科技的進步也將在破壞生態和保護生態的博弈中不斷推
動生態建設,推動生態文明的發展。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對立統一規律是事物發展的根本規律。
科技的發
展與生態文明建設之間既對立又統一。
一方面,
科技的發展會在一定程度上破壞
生態,
人們有更好的技術來改造自然,
同時也可能破壞了自然,
人們大膽的改造
自然本身就是一種破壞自然地行為,科技的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是對立的關系;
另一方面,
科技的發展也為人們更好的進行生態文明的建設提供有效的工具和方
式。

總而言之,
生態文明建設和科技發展之間有密切的關系,
我們可以通過正確
的利用現有的科技和以後待發展的科技來推動生態文明的建設,
同時,
生態文明
建設的需要也將推動科技的發展

❼ 自然辯證法 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有何重要意義

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這一重要論述,反映了我們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再深化,標志著我們黨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規律、自然資源永續利用規律和生態環境規律的認識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對於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一、建設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
二、建設生態文明是改善生態環境的迫切需要;
三、建設生態文明是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四、建設生態文明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迫切需要。
建設生態文明,是黨中央為了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從現階段我國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出發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標志著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和水平。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十八大報告關於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論述,在全社會廣泛開展生態文明教育,努力踐行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就能夠加快實現,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中國必將展現在世界人民的面前。

❽ 唯物辯證法的自然觀對生態學專業的意義

內容:主要以科學技術及其與社會的關系為研究內容,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方法論是自然辯
證法的基石,自然辯證法仍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織部分。

范圍:它的研究對象與研究范圍涉及如下廣泛的領域:自然界—科學—技術—社會。

體系:自然辯證法的體系和主要內容是:自然觀—科學觀—技術觀—科學技術與社會。

研究和學習自然辯證法的意義

我們的時代,正處於一個偉大的轉變時期。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科學自身也在轉變之中」,
並且正是科學的轉變深刻地影響著時代的轉變進程,所以人們都把科學看作一種希望。科學
家們也更加自覺地「追隨我們時代的主要潮流,並把時代的發展、變比和向前的趨勢反映到
科學之中。
整整一個世紀以來,
經典力學經歷了一場深刻的革命,
已經突破廠它幾百年來所
遵循的古典決定論的、
精確的和解析的傳統。
如果說在19世紀以進化論的創立為標志,
生物學首先發展為一門演化的科學的話,
那麼20世紀尤其是近幾十年的科學進展——關於基本粒子的復雜性的發現,關於早期宇宙演化的宇宙學的建立,關於非平衡的、相乾的、一致的結
構的研究——使物理學和化學也已發展成為演化的科學。科學本身的發展正在改變著我們對
自然界的看法,也改變著科學關於平衡與非平衡、有序與無序、可逆與不可逆、對稱與非對
稱、進化與退化、漸變與突變、簡單性與復雜性、精確性與模糊性、系統與要素、結構與功
能等一系列最基本的觀念。
在這一過程小,

自然科學的發展不但沒有遠離哲學,
而且在自然
觀、認識論和方法論方面部提出廠越來越多的問題需要在哲學認識層次上加以認真的研究。
處於科學前沿的理論自然科學家們,也不能不對這些問題進行嚴肅的哲學思考。這樣,對自
然辯證法的研究,就個是游離與科學發展之外,更不是強加於科學研究之上的什麼多餘的東
西。而是自然科學本身發展的一種需要。

「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現代科學的發展、已經完全證實廠
這一論斷。在當今世界上,新的科學革命正在引起新的技術革命,新的技術革命正在引起社
會生產力的巨大飛躍和社會經濟結構的劇烈變革。以致生活環境、職業性質、文化教養迥然
不同的人們都同樣深切地感受到科學技術的力量和價值;不管西方學者還是東方學者都同樣
把科學技術視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決定性因素;不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同樣在
它們所面臨的戰略選擇中把科學技術的發展置於首要地位,與此同時,科學技術本身也已發
展成為龐大而復雜的社會建制,它又與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等各種社會要素發生和發展
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因此它的發展也在越來越大的程度上受到社會為它提供的條件和環境的
制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更加自覺地推進科學技術的發展,並通過它的發展來推動經濟
發展與社會進步。要做到這一點,就不僅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科學技術發展的內在規律,而
且必須更加深入地研究它在社會小發展的規律、包括科學技術的發展如何轉化為經濟、社會
發展的機制。因而,自然辯證法關於科學技術觀的研究,也就具有了特別突出的意義。

20世紀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和廣泛應用,
一方面導致了許多積極結果,
實現著人們利用
科學造福於社會的理想;另一方面也帶來了不少未曾預料的消極後果,引起了諸如在環境、
生態、資源、人口、糧食等方面所產生的一系列全球性問題。被科學技術不斷擴大著的人對
自然界的影響,已 經超過作為一個自然系統的地球的自我調節和所能承載的界限。人類把越
來越強大的科學技術手段用於社會,其廣泛而深刻的社會影響更難以為人們所預料。於是,
幾個世紀以來一直被人們所尊崇的理性與自然的和諧似乎已經破裂,代之而起的是兩種對立
的思潮:一種認為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一個用計劃和控制的世界來掃除習俗和無知的世界的有
益過程;一種認為科學技術使人間自然,並同自己的本質相分離,它以對人本身的侵犯代價
去征服自然,以內部的精神的喪失為代價去換取外部的物質的滿足。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
能不認真地進行反思:人類在自然界和社會面前,以及在科學技術發展畫前,到底獲得了多大自由?

而為了擴大人類活動的自由度,
我們就得更多地認識必然。
為了更充分地理解自己行
動的意義和後果,理解由於這種行動將給周圍世界帶來的變化,我們就得更深刻地把握和更
自覺地遵循科學技術發展的客觀規律。所自然辯證發的研究、對於真正實現人和自然的協調
發展以及科學、技術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都是絕對必需的。

研究自然辯證法,還是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需要。辯證唯物主義作為適用於自然界、
社會和人類思維的最一般的發展規律的科學。是在自然科學對自然界的認識、社會科學對社
會的認識和思維科學對思維的認識的基礎上總結和概括出來的。它必須隨著這些科學的發展
不斷豐富、更新自己的內容改變自己的形式。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馬克思主義哲學充分
體現時代的精神,就必須從當代迅速發展的自然科學中吸取營養,也就必須發展自然辯證法
的研究,這是顯而易見的,如果自然辯證法的研究被冷落,馬克思主義哲學聯系科學技術的
紐帶被阻斷,哲學的發展就會失去其最重要的基礎之一,也就難以擺脫陷於貧困的危機。

當代中國正在進行前所未有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科學技術現代化無疑是整個現代化的關
鍵。
恩格斯早就指出:
「一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
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
在科學革命的過程中,哲學對科學的促進作用就巫為明顯。它可以啟迪科學家的思維,開闊科
學家的思路。如果說用唯物辯證法武裝我們科學家的頭腦,使之變得更加高明,對廠推動我
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是十分重些的;那麼以唯物辯證法為指導、真正在切實掌握科學技術發展
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制定發展科學技術的方針和政策就更為重要、因為對一個國家來說,這種
方針、政策的指導是否正確將從根本上決定科學家個人努力的成敗。自然辯證法對科學技術
觀的研究,可以為科學技術方針和政策的制定、科學技術發展的規劃、科學技術工作的領導
和管理提供科學基礎,其重要性正日益突出。

自然辯證法只有被科學技術認識與實踐的主體所掌握,才能更好地實現其存在價值。對
於科學技術工作者來說、學習和研究自然辯證法、行助於提高自己的哲學素養、進一步樹立
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用正確觀點去分析科學技術發展,提出的各種問題,並分析科學技術
領域中的各種哲學、社會思潮以增強自身的鑒別能力;有助於增進辯證思維能力,掌握和運
用科學的思維工具去探索自然界和科學技術發展的規律性;增強自身從事科學技術活動的自
覺性;有助於加深對黨和國家的科學技術方針、政策的理解,並密切結合自身的科學技術工
作實際,更自覺地貫徹、執行這些方針、政策。

❾ 試用唯物辯證法關於事物普遍聯系的觀點,說明保持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保持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歷史證明,由於人類的盲目自大,破壞了生態平衡,屢屢招來毀滅人類自己的生態災難。破壞生態平衡的誘因歸結為三類:一、破壞環境:由於環境是生態系統的成分之一,它的改變會影響生態系統的穩定。由於破壞環境打破生態環境平衡的例子很多,諸如:湖沼富營養化的形成;日本汞中毒事件;氟化物破壞了臭氧層;阿斯旺水壩生態環境惡化;「六六六」、「DDT」施用後的惡果;地球的「濕室效應」等。二、破壞植被,以森林為主體的植被是陸地生態平衡的杠桿,地球上由於破壞植被導致的生態災難最多,如1934年發生在美國西部的黑風暴,毀掉耕地4500餘萬畝;1963年發生在前蘇聯農墾區的大風暴,毀田3億多畝;同樣因森林的破壞,使古老的巴比侖文明滅亡;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的塔爾平原,因森林破壞淪為沙漠,沙漠面積達65萬平方公里;中國黃河流域生態條件的變壞,源於其中上游森林植被的破壞,當今長江將變成第二條黃河;東北林區生態條件變壞,主要原因是對西南林區和東北林區森林的不合理採伐和過度採伐。三、破壞食物鏈:破壞食物鏈打破生態平衡的例子如:因過量捕殺害蟲的天敵引發林木病蟲害;印度曾大量捕殺水獺使病魚增多,魚產量下降;牧業發達的澳大利亞,因牛糞覆蓋草地成災引發蜣螂解救的例子更為新鮮。當然在生物圈內往往是幾種誘因並存的。

中國是一個生態災難多發的國家,中國感受最早最深的生態災難是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氣候變壞、洪水泛濫、庫壩被淤等。近年來,我國水域污染增多:網眼小了,魚蝦少了。科學家們預言:「生態危機將成為21世紀人類共同面臨的最大危機。」這就告訴人們,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人口壓力的加大,人類必須學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人的身體機能失去平衡,就要得病甚至死亡;

一個地方的生態失去平衡,別的地方也會品嘗苦果;

整個生態失去平衡,人類整體的生存環境就會惡化……

人們已逐漸認識到,人類並不是地球的主宰,野生動物和人一樣,都是生物鏈中的一環,都有著生存的權利。對野生動物的殘忍,就是對生命的漠視,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保護人類自己。所以,關愛野生動物,弘揚人的善心,是在更深層次的意義上體現出人類關懷自己的生存與發展,改善動物處境的同時,也完善了人類。

這不僅是一個觀念問題,也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體現了一個國家文明的程度。正因如此,在德國、英國、印度、菲律賓等國家,不要說捕殺野生動物,就是普通動物在情感上受到了虐待,都會受到法律的追究。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