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檢察生態環境犯罪

檢察生態環境犯罪

發布時間: 2020-12-15 22:45:18

1. 委員建議檢方加強監督杜絕什麼現象發生

委員建議檢方加強監督 ,杜絕環境領域內"以罰代刑"現象。

連續五年開展專項立案監督活動、檢察公益訴訟全面鋪開、環保領域法網日益嚴密……劉東生、楊忠岐等全國政協委員表示——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助力實現天藍地綠水清。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林科院首席專家楊忠岐。

「近幾年來,為更嚴格保護生態環境,針對環境污染等行為的法規網越織越密。」楊忠岐說。

楊忠岐還表示,近年來,最高檢加強與最高法、環境保護部等有關部門的密切配合,進一步完善懲治破壞生態環境犯罪的司法解釋,明確定罪量刑標准,指導司法實踐,為生態環境立法提供支持,「最高檢在保護環境方面司法解釋調研工作,做到了及時、有力、吐故納新。」

正如楊忠岐所言,近年來,最高檢會同最高法出台《關於辦理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關於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多個和環境相關的司法解釋,進一步明確了相關犯罪的法律適用。

「面對經濟的高速發展,生態環境領域立法將面臨新的問題。」劉東升、楊忠岐都建議檢察機關加強調研,聯合相關部門統一辦案標准,完善細化相關規定,積極實現與公安、法院等就涉環境資源類刑事案件在證據收集、證明標准、定罪量刑方面達成共識,不斷強化法律及司法解釋在司法實踐中的可操作性,為打擊破壞環境資源犯罪提供有力支撐。

「在促進完善法律的同時,檢察機關要通過及時發布典型案例,指導地方統一辦案尺度,向公眾以案釋法,減少犯罪的發生。」楊忠岐補充說。

2. 檢察機關五年督繳生態修復費多少億

在懲治污染環境違法行為方面,檢察機關不僅要求違法行為人損害賠償,更強調生態環境的治理修復。6月25日,最高檢通報檢察機關服務保障「三大攻堅戰」主要工作情況。在污染防治攻堅戰中,過去五年間,檢察機關通過公益訴訟共督繳生態修復費用6.7億余元,監督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涉嫌破壞環境資源類案件7872件。

據最高檢統計,目前有16個省的三級檢察機關會同法院、公安、環保等部門共建立生態環境恢復性檢察工作機制1818個。


數據顯示,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檢察機關共監督補植復綠樹木73585.75萬株,增殖放流魚苗46853.75萬尾,恢復耕地81408畝,恢復草場9964畝,修復礦山960個,繳納生態修復費用67264.27萬元;聯合地方政府建立各類生態恢復基地362個、面積144220畝。

3. 《人民的正義》改名《巡迴檢查組》,該劇是一部怎樣的題材劇

《巡迴檢察組》是一部犯罪和反腐題材的電視劇。是由韓雪和於和偉主演的電視劇,他們在這部劇中飾演的是檢察官,這部劇向我們展示了檢察官們在對案件處理的細心和秉持正義的態度去處理問題。

《巡迴檢察組》這類電視劇是我們現在社會所需求的,而我們卻總是被一些古裝劇和愛情劇占據了全部的看劇時間,當然,這些電視劇也是好的,但是我們要學會全面發展,都要去接觸不同類型的電視劇。

4. 生態環境犯罪偵查大隊是干什麼的

生態環境犯罪偵查大隊在之前就是指的環保警察,專職打擊辦理犯罪違法行為,比如生態環境,食品葯品犯罪動態,分析研究犯罪規矩,制定預防打擊對策,指導協調犯罪案件偵辦等。

5. 人民檢察院生態環境資源檢察室是干什麼的

你好,對於這個部門,各個地方檢察院的稱呼可能有所不同,職能上也可能有細微的差別,總體來說有這樣一些職能:一、辦理本轄區內生態環境資源檢察部門法律監督工作,包括對辦理生態環境資源刑事案件中公安機關立案和偵查活動、人民法院審判活動的監督,並對生態環境保護行政機關的執法行為進行監督。
二、負責辦理本轄區破壞生態環境資源刑事案件的審查批准逮捕和審查起訴工作,承辦相關案件。
三、直接初查、偵查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該領域職務犯罪案件以及上級檢察機關和領導交辦的其他案件。
四、開展生態環境領域職務犯罪預防和綜合治理工作。
五、協助相關部門做好生態環境資源檢察機構和隊伍的規范化建設。
六、開展生態環境資源檢察業務工作調研,解決工作中的疑難問題。
七、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6. 大學生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情況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社會實踐報告(節能減排)
作者:

文章導讀:全球變暖給我們敲響了警鍾,地球,正面臨巨大的挑戰。保護地球,就是保護我們的家。讓我們行動起來,拋掉自私自利的陋習,以博大無私的善心、善行,挽救地球家園的命運,維護人類得以繼續生存的未來
節能減排標志節能減排有廣義和狹義定義之分,廣義而言,節能減排系指節約物質資源突出抓好重點行業和企業,繼續加強鋼鐵等重點行業,以及年耗能萬噸標准煤以上重點企業的節能減排工作。

4.加快推進市場機制發展,通過實行稅費政策等「經濟杠桿」政策措施,可以有效地激勵節能環保行動,遏制污染行為。為此,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健全節能環保政策體系,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綜合運用經濟手段,以促進節能環保工作。

5.確立有效的約束手段。節能環保需要健全約束機制,建立科學的監督管理體系,嚴格現有法律的執行,加大懲戒力度,由原來的軟約束變成嚴懲污染行為的硬約束。為此,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強化執法監督管理,建立更為有效的節能環保監督管理體系,依法懲處各種違法違規行為。

以上這幾個方面,正是我國在現代化進程中不得不面對地自身的缺點。節能減排,給了我們正視並且重視這些缺點的機會。通過改進這些我國社會體制中不完善的地方可以有效地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推動現代化進程。

一些簡單易行的改變,就可以減少能源的消耗。例如,離家較近的上班族可以騎自行車上下班而不是開車;短途旅行選擇火車而不搭乘飛機;在不需要繼續充電時,隨手從插座上拔掉充電器;如果一個小時之內不使用電腦,順手關上主機和顯示器;每天洗澡時用淋浴代替盆浴,每人全年可以減少約0.1噸二氧化碳的排放…… 還可以根據不同的環境、地點,進行適當的調整。

一、在家裡

1.照明用電

注意隨手關燈。使用高效節能燈泡。美國的能源部門估計,單單使用高效節能燈泡代替傳統電燈泡,就能避免四億噸二氧化碳被釋放。

節能燈最好不要短時間內開關,有資料說節能燈其實在開關時是最耗電的。

白天可以幹完的事不留著晚上做,洗衣服、寫作業在天黑之前做完。早睡早起有利於身體健康,又環保節能。

2.低碳烹調法

盡量節約廚房裡的能源。食用油在加熱時產生致癌物,並造成油煙污染居室環境。減少煎炒烹炸的菜餚,多煮食蔬菜。不要把飯鍋和水壺裝得太滿,否則煮沸後溢出湯水,既浪費能源,又容易撲滅灶火,引發燃氣泄漏。調整火苗的燃燒范圍,使其不超過鍋底外緣,取得最佳加熱效果。如果鍋小火大的話,火苗燒在鍋底四周只會白白消耗燃氣。

自家煮飯炒菜,量足夠吃就好,不多炒。路上看到被人丟棄的食物,可以撿起來喂野狗、野貓和小鳥等小動物。變質的飯菜可以埋在地里做肥料。

3.節水妙招

淘米水是很好的去污劑,可以留下來洗碗或者澆花。

沾了油的鍋和盤子要先用用過的餐巾紙擦乾凈,洗起來既節水省時,又可少用洗滌劑,減少水污染。

沖洗衣服時,可以加入少量肥皂粉,因為洗衣粉遇到肥皂會減少很多泡沫,既省水又節約清洗的時間。

洗臉、洗手用小臉盆接住水,然後倒進大桶收集起來。

洗手、洗澡、洗衣、洗菜的水和較干凈的洗碗水,都可以收集起來洗抹布、擦地板、沖馬桶。

刷牙時用多少水就盛多少水。

4.愛惜衣物之道

穿衣以大方、簡潔、莊重為美,加少量的時尚即可。相比那些時尚的服飾,傳統衣著的保鮮度和耐用xing更好。

外出時穿的正式服裝和家居服分開,回家就換上寬松舒適的家居服,可以延長正裝的壽命。

吃飯、走路時注意照管衣服,避免濺上油污和泥漬。

做飯、幹活時穿上圍裙或勞動服,保護衣服不被損污。

洗頭、洗臉時,用毛巾遮護衣領,捲起袖子,避免衣服被水打濕。

脫下來的衣服要折疊好,放在衣櫃里或者掛進衣櫥,不要在外面亂堆亂放,以免落上塵埃雜穢。

晚上休息時換上睡衣,既整潔又不損壞衣服。

臟衣服洗干凈以後,如果有破綻的地方,可以用顏色相近的布塊補綴,不要怕丟面子。服裝莊重整潔,舉止禮貌得體,才真正有威儀、有面子。

5.家用電器的節能使用

購買洗衣機、電視機或其他電器時,選擇可靠的低耗節能產品。

電視、電腦不用時及時切斷電源,既節約用電又防止插座短路引發火災的隱患。不用時關掉飲水機的電源。保持冰箱處於無霜狀態。

6.循環再利用

靠循環再利用的方法來進行材料的循環使用,可以減少生產新原料的數量,從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例如,紙和卡紙板等有機材料的循環再利用,可以避免從垃圾填埋地釋放出來的沼氣(一種能引起溫室效應的氣體,大部分是甲烷)。據統計,回收一噸廢紙能生產800千克的再生紙,可以少砍17棵大樹,節約一半以上的造紙原料,減少水污染。因此,節約用紙就是保護森林、保護環境。

回收塑料及金屬製品,一公斤鋁的重新利用可以避免十一公斤二氧化碳排放。

盡量少消耗鋁膜包裝的利樂磚包裝,以及其他一次xing用品。

7.節能的健身方式

假如所住樓房的樓梯通風採光狀況良好,安全設施齊備,可以每天做「爬梯運動」,在節電的同時,健身、健心、健xing情一次完成。

手洗輕便的衣服,也是一種很好的運動。以站樁的姿勢在洗衣池前站定,既鍛煉腳力,又可使經常處於緊張狀態的腰部和背部放鬆。雙手同時搓洗衣服,節水節電的同時鍛煉了手指靈活xing和左右腦的協調能力。

8.節省取暖和製冷的能源

大部分家庭的能源都消耗在取暖和製冷上。只要有效地使用自然通風和避免房間過暖,就能簡單地減少10%的費用和二氧化碳排放量。

檢查閣樓和空心牆隔熱材料的質量。冬季檢查門和窗邊的縫隙是否密閉。

夏季天氣不算十分炎熱時,最好用扇子或電風扇代替空調。使用空調時,不要把溫度調得太低。

9.可再生能源

用各種可再生能源的技術,能大大地減少我們在使用能源的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太陽能可以加熱水和發電。在一些歐洲國家越來越多地採用生物質採暖系統,還有一些新式的小型風力渦輪發電機已經可以供家庭使用。

10.垃圾分類處理

垃圾分類可以回收寶貴的資源,同時減少填埋和焚燒垃圾所消耗的能源。例如,廢紙被直接送到造紙廠,用以生產再生紙;飲料瓶、罐子和塑料等也可以送到相關的工廠,成為再生資源;家用電器可以送到專門的廠家,進行分解回收。家裡可以准備不同的垃圾袋,分別收集廢紙、塑料、包裝盒、廚余垃圾等。每天進行垃圾分類和回收,不僅是我們應盡的責任,也有利於培養孩子愛護環境的習慣和自覺xing。

11.交流捐贈多餘物品

將多餘或不用的物品集中起來,通過交換和捐贈的辦法,達到重復利用的目的。

二、在路上

1.經濟型汽車

高能效汽車每公里產生更少二氧化碳。一般說來,汽車重量越大越耗油,產生的二氧化碳越多。與經濟型的小汽缸車相比,大型SUV汽車和豪華汽車排放至少兩倍以上的二氧化碳。越野型汽車安全系數高,但比較耗油。自動檔汽車的動力傳遞通過液壓完成,在工作中會造成動力損失,尤其是在低速行駛或堵車中走走停停時,油耗更大。

2.燃料

汽油和柴油:環保型的汽油和柴油能提高汽車的xing能。它能清潔汽車的引擎,減少引擎的摩擦力,並使燃油能更充分燃燒,從而降低對空氣的污染。

生物液體燃料:生物液體燃料與傳統車用燃料相比,可以潛在地帶來二氧化碳減排。中國已經是世界燃料乙醇的第三大生產國和使用國。燃料乙醇在全國9個省的車用燃料市場得以推廣和使用。

3.明智的旅行

先計劃好最佳路線再出發。

仔細想想你旅行需求。盡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你有想過跟家人和朋友共乘一輛汽車嗎?你真的需要飛行嗎?可能一個電話會議更節省時間、金錢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4.汽車保養

做好汽車的日常養護,確保它能在最佳狀態下行使。檢察輪胎氣壓和機油。不需要的時候,把車頂行李架和箱子拆下來,因為這些都會使車子的效率降低超過10%。

5.開車時

行駛時注意油離配合,保持在經濟時速。試驗顯示,油門踩到底比中速行駛費油2—3倍,所以在行駛中猛剎車、猛起步都是大忌,盡量做到平穩起步。

在排隊、堵車或等人時,盡量避免發動機空轉。發動機空轉3分鍾的油耗可以讓汽車行駛1公里。因此,如果滯留時間超過1分鍾,就應該熄火。

6.提高出門辦事效率

除非必需,不單獨駕車出門。每次出門之前,把要辦的事列出來,爭取一口氣辦完。這樣可以減少塞車造成的能源浪費和環境污染。

三、購物時

1.自備購物袋或重復使用塑料袋購物

塑料的原料主要來自不可再生的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物能源,節約塑料袋就是節約地球能源。我國每年塑料廢棄量超過一百萬噸,「用了就扔」的塑料袋不僅造成了資源的巨大浪費,而且使垃圾量劇增。

2.購買本地的產品

購買本地的產品能減少在產品運輸時產生的二氧化碳。例如:根據環境、食品和鄉村事務部公布的一份報告,在英國,8%從車子釋放的二氧化碳來自運送非本地產品的車輛。

3.購買季節xing的產品

購買季節xing的水果和蔬菜能減少溫室生長的農作物。很多溫室都消耗大量的能源來種植非季節xing的產品。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本地的食品最適合當地人食用。本地生產的其他商品,維修保養方便且成本低廉。季節xing的食品是在最適宜該物種生長的自然生態下成熟的,最富營養,同時也少有各種催生的添加品。而反季節食品不僅價格貴而且營養較少,添加的農葯、化肥和催生劑也危害健康。

4.減少肉、蛋、奶等動物xing食品的采購

飼養家畜要消耗掉2/3以上的耕地;地球上人為產生的甲烷中,畜牧業就佔16%。肉類的生產、包裝、運輸和烹飪所消耗的能量比植物xing食物要多得多,其對引發地球溫室效應所佔人類行為的比重高達25%。

5.少用一次xing製品

商場里充斥著一次xing用品:一次xing餐具、一次xing牙刷、一次xing雨衣、一次xing簽字筆……一次xing用品給人們帶來了短暫的便利,卻給生態環境帶來了災難。它們加快了地球資源的耗竭,所產生的大量垃圾造成環境污染。以一次xing筷子為例,我國每年向日本和韓國出口約150萬立方米,需要損耗200萬平方米的森林資源。

6.不要掉進奢侈品的陷阱

越時尚的商品,更新換代的速度越快。無論是電子產品還是時髦的服裝,商家通過不斷地推陳出新,刺激人們的購買欲。那些追求奢侈品消費的「月光族」和「車奴」、「卡奴」,不僅浪費資源,還使自己背上沉重的經濟枷鎖,究竟是富人還是「負人」,只能冷暖自知。

7.過度包裝

注意購買包裝簡單的產品。這代表在包裝的生產過程中,消耗了較少的能量。減少了送往垃圾填埋地的垃圾,也減少消費者的經濟負擔。

8.使用再循環材料的好處

比起用原始材料製造的產品,用再循環材料製造的產品,一般消耗較少的能源。例如:使用回收鋼鐵來生產所消耗的能源比使用新的鋼鐵少75%。

全球變暖給我們敲響了警鍾,地球,正面臨巨大的挑戰。保護地球,就是保護我們的家。讓我們行動起來,拋掉自私自利的陋習,以博大無私的善心、善行,挽救地球家園的命運,維護人類得以繼續生存的未來

7. 作為中學生,你准備怎麼遵守憲法

寬於待人 嚴於律己 自我約束與管理,遵守社會公德。堂堂正正做人,不做違法的事情。
P.S.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全文)

第一章 總綱

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破壞社會主義制度。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

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第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

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

中央和地方的國家機構職權的劃分,遵循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的原則。

第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關系。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製造民族分裂的行為。

國家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加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

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第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

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第七條 國有經濟,即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國家保障國有經濟的鞏固和發展。

第八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農村中的生產、供銷、信用、消費等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是社會主義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經濟。參加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經營自留地、自留山、家庭副業和飼養自留畜。

城鎮中的手工業、工業、建築業、運輸業、商業、服務業等行業的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經濟。

國家保護城鄉集體經濟組織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鼓勵、指導和幫助集體經濟的發展。

第九條 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自然資源,都屬於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森林和山嶺、草原、荒地、灘塗除外。

國家保障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保護珍貴的動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用任何手段侵佔或者破壞自然資源。

第十條 城市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

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屬於集體所有。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

一切使用土地的組織和個人必須合理地利用土地。

第十一條 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國家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並對非公有制經濟依法實行監督和管理。

第十二條 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國家保護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用任何手段侵佔或者破壞國家的和集體的財產。

第十三條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

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產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

第十四條 國家通過提高勞動者的積極性和技術水平,推廣先進的科學技術,完善經濟管理體制和企業經營管理制度,實行各種形式的社會主義責任制,改進勞動組織,以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發展社會生產力。

國家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國家合理安排積累和消費,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利益,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

國家建立健全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度。

第十五條 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國家加強經濟立法,完善宏觀調控。

國家依法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第十六條 國有企業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有權自主經營。

國有企業依照法律規定,通過職工代表大會和其他形式,實行民主管理。

第十七條 集體經濟組織在遵守有關法律的前提下,有獨立進行經濟活動的自主權。

集體經濟組織實行民主管理,依照法律規定選舉和罷免管理人員,決定經營管理的重大問題。

第十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允許外國的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個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的規定在中國投資,同中國的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進行各種形式的經濟合作。

在中國境內的外國企業和其他外國經濟組織以及中外合資經營的企業,都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它們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的保護。

第十九條 國家發展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提高全國人民的科學文化水平。

國家舉辦各種學校,普及初等義務教育,發展中等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並且發展學前教育。

國家發展各種教育設施,掃除文盲,對工人、農民、國家工作人員和其他勞動者進行政治、文化、科學、技術、業務的教育,鼓勵自學成才。

國家鼓勵集體經濟組織、國家企業事業組織和其他社會力量依照法律規定舉辦各種教育事業。

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

第二十條 國家發展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事業,普及科學和技術知識,獎勵科學研究成果和技術發明創造。

第二十一條 國家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現代醫葯和我國傳統醫葯,鼓勵和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國家企業事業組織和街道組織舉辦各種醫療衛生設施,開展群眾性的衛生活動,保護人民健康。

國家發展體育事業,開展群眾性的體育活動,增強人民體質。

第二十二條 國家發展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文學藝術事業、新聞廣播電視事業、出版發行事業、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和其他文化事業,開展群眾性的文化活動。

國家保護名勝古跡、珍貴文物和其他重要歷史文化遺產。

第二十三條 國家培養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各種專業人才,擴大知識分子的隊伍,創造條件,充分發揮他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

第二十四條 國家通過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紀律和法制教育,通過在城鄉不同范圍的群眾中制定和執行各種守則、公約,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

國家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在人民中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的教育,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教育,反對資本主義的、封建主義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

第二十五條 國家推行計劃生育,使人口的增長同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相適應。

第二十六條 國家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國家組織和鼓勵植樹造林,保護林木。

第二十七條 一切國家機關實行精簡的原則,實行工作責任制,實行工作人員的培訓和考核制度,不斷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反對官僚主義。

一切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必須依靠人民的支持,經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聯系,傾聽人民的意見和建議,接受人民的監督,努力為人民服務。

第二十八條 國家維護社會秩序,鎮壓叛國和其他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活動,制裁危害社會治安、破壞社會主義經濟和其他犯罪的活動,懲辦和改造犯罪分子。

第二十九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屬於人民。它的任務是鞏固國防,抵抗侵略,保衛祖國,保衛人民的和平勞動,參加國家建設事業,努力為人民服務。

國家加強武裝力量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的建設,增強國防力量。

第三十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如下:

(一)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

(二)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

(三)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

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市。

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第三十一條 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

第三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護在中國境內的外國人的合法權利和利益,在中國境內的外國人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於因為政治原因要求避難的外國人,可以給予受庇護的權利。

8. 縣級從嚴查處破壞生態環境犯罪案件工作制度

危害環境犯罪是人類發展至今關注度最高的問題之一。20世紀70年代末期以來,我國在實現經濟蓬勃發展的過程中,也蒙受環境質量迅速惡化的後果。面對環境質量持續惡化的壓力,我國政府以「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代替過去「先污染,後治理」的發展模式,這一策略的改變體現在司法上即是採用了極具進取性和威懾性的刑事手段,以加強打擊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破壞環境資源的違法行為。隨著刑法控制手段逐漸成為環境管治的重要措施,對破壞環境的犯罪案件的偵查也引起了學術界和實務界的重視。
危害環境犯罪在國內外有不同的稱謂,英國稱之為公害罪,但英國的公害罪除了危害環境犯罪之外,還包括打淫穢電話、賣淫等對人們思想有公害的犯罪。日本稱之為公害犯罪。我國有些學者將1997年刑法的第6章第6節規定的「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作為環境犯罪的稱謂:有些學者主張借鑒日本「公害犯罪」的概念。各國對環境犯罪的稱謂雖然有所不同,但究其內涵,並無太大差別,都能反映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犯罪的本質屬性。
雖然我國學者對環境犯罪的概念有較多的分歧,但是無論是什麼樣的概念或觀點,筆者認為都至少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危害環境犯罪的前提一般要違反特定的環境資源保護法規;二是危害環境犯罪的本質與他類犯罪的本質不同,是破壞人類環境和其他生態環境即自然環境:三是危害環境犯罪的成立,需看刑事法律的規定,按照罪行法定的原則,只有刑事法律有規定的,才能認定為犯罪,否則「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
從犯罪案件偵查的角度,本文將我國刑法典、單行刑法、附屬刑法規定的危害環境犯罪大致分為污染類、破壞自然資源類和與危害環境犯罪相關的犯罪三大類,即污染類環境犯罪,包括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非法處置進口的固體廢物罪、擅自進口固體廢物罪、走私廢物罪;破壞自然資源類的環境犯罪,包括非法浦撈水產品罪、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等;與危害環境犯罪相關的犯罪,包括走私廢物罪、環境監管失職罪等。

一、危害環境犯罪的特點
危害環境犯罪是一類新型的犯罪,它不同於自然犯自古就有,而是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生態平衡遭到嚴重破壞時刑法所進行干預的一種犯罪,因而其具有自身的特點:
(一)危害環境犯罪的行政從屬性
所謂危害環境犯罪的行政從屬性,是指本罪成立依賴於行政法規及行政命令。[1]危害環境犯罪通常以未獲行政機關許可的行為或違反行政法規的安全標准、安全要求為前提,凡是環境保護行政機關許可的行為或符合環境保護行政機關標準的行為,都是排除犯罪性的行為,所以,危害環境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全部或部分地決定於是否符合行政法上的要求,行政從屬性是環境刑法上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每一種危害環境犯罪的確立都涉及到行政從屬性。一般來說,行政從屬性對危害環境犯罪的成立所起的作用,一是違反環保行政法規及行政機關禁令的行為即構成犯罪。由於這種單純違反環保行政法規而構成犯罪的情形,極有可能造成濫罰,因此,我國目前的環境刑事立法尚無此種規定,但西方國家如德國的刑法典里就有針對單純違反環保行政命令或法規的行為規定為犯罪的情形。二是行政法規或行政機關許可的行為只是構成危害環境罪的條件之一。
(二)危害環境犯罪的潛伏性
危害環境犯罪危害結果的產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方能表現出來,其行為往往表現為行為人向外排放廢水、廢塵、廢氣,或者不合理地開發利用資源等等。這些行為實施以後,其對環境和人類造成的危害結果不會馬上表現出來,中間要經過一個潛伏期,有的危害結果的發生往往要等幾十年,甚至更長,涉及到子孫後代的健康和利益,如日本四大案件中的熊本水俁事件,從20世紀50年代初發現食魚的貓「自殺」,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又發生周圍居民神經中毒症狀,死亡幾十人,一直無法查清原因,直到熊本大學醫學院作了大量貓的解剖化驗,並檢測了工廠的排污口,才發現是甲基汞在作怪,其間經歷了十幾年的時間。[2]
(三)危害環境犯罪的復雜性
危害環境犯罪對社會造成的危害性不像其他犯罪那樣易於察覺,需要進行嚴格的價值判斷才能揭示其危害性,並且常常涉及高科技的背景,一般人包括普通的司法人員難以具有這種知識,判斷這一類型的犯罪難度通常巨大,需要花費相當的時間、人力和物力,例如,環境犯罪的超標准排放廢水、廢塵、廢氣,或者不合理地開發利用資源等都需要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測定,制定出符合人類生存的標准,而在現實生活中是否超標排放,又需要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才能予以測定。同時,超標排放的污染物可能是由數個不同行為主體排放的,污染物排放後,它們相互之間以及它們與各種環境要素之間會發生諸如毒性與病理轉化、擴散、生物降解和積累等化學、物理、生物的反應和作用,要去分析和鑒別這些問題,其復雜性和困難程度可想而知。
(四)危害環境犯罪行為的間接性
傳統的犯罪行為,如殺人、放火、搶劫等,行為人的行為一般都直接針對受害人本身,行為所造成的損害後果非常明顯。但環境犯罪卻不同,行為人污染環境、破壞自然資源的行為首先作用的是環境這個載體,然後再通過環境作用於受害人,在懲治方面,人們對於危害環境犯罪行為的非難和譴責遠沒有其他刑事犯罪那麼強烈,司法機關打擊危害環境犯罪的積極性也不像打擊其他犯罪行為高。

二、危害環境犯罪案件中的證據調查
(一)證據調查中的策略
1、積極主動。危害環境犯罪中證據的隱蔽性和不易收集性決定了主動發現、收集證據的重要性。主動性是突破證據隱蔽性的思想意識基礎。一般的環境資源犯罪沒有具體、明確的直接被害人,這樣,由於種種主客觀原因,在偵查機關和社會民眾中就沒有強烈要求查清犯罪事實、懲罰犯罪人的願望,這易使偵查人員缺乏壓力感和責任心,進而就缺乏偵查破案的主動性。同時,由於犯罪人事前一般有周密的策劃,行動也非常隱蔽,加之犯罪人在破壞環境的過程中即同時注意了盡量避免留下證據和銷毀證據,導致了許多危害環境犯罪出現了只有犯罪結果可查,但證據不足的局面。
偵查人員收集證據的主動性,來源於政策上、法律上以及自身合法權利的保障。除了在制度上和法律上創造有利於偵查人員發揮主動性的規定外,就偵查人員自身而言,不能因為案件沒有直接的被害人就沒有那種因被害人而產生的壓力感和道德責任,而缺乏工作的責任心。實踐中,許多犯罪危害環境案件沒有進入到偵查的視野范圍內,就是因為偵查機關和偵查人員的主動性不夠。
2、加強間接證據、傳來證據的收集。相當一部分危害環境犯罪案件常常缺乏直接證據,這就需要我們加強和重視對間接證據的收集。一方面通過收集間接證據進而獲取直接證據,特別是用證據來消除犯罪嫌疑人的僥幸、頑抗心理,獲取其口供。另一方面通過收集充分的、能形成一個證據體系的間接證據破獲案件。
在立案前的審查和偵查初期,沒有直接證據的案件是普遍存在的,但沒有間接證據的情況是沒有的。即使一些犯罪分子在犯罪全過程上竭盡全力去掩飾自己的罪行,但犯罪行為總是佔用了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犯罪人也總是生活在社會之中,同各個行業、有關人員來往,其言行總會為某些人所知曉,這就難免使犯罪人周圍的人和事發生變化,從而可能由此溢生出大量的間接證據。危害環境犯罪通常要涉及多個部門和多個區域,這就更增加了犯罪人掩飾犯罪的難度,從這個意義上講,犯罪案件不難發現、收集間接證據。
3、提高收集、固定和保全證據措施的科技含量。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收集證據是現代犯罪案件偵查的重要環節。危害環境犯罪行為涉及的技術手段很多,其造成的危害結果通常也需要科技手段去認定,如污染物鑒定、污染物機理鑒定、中毒者的法醫鑒定、固體廢物鑒定等等。其犯罪後果很多時候是不能直接用感官去發現和認定的,而必須依賴現代科學技術才能對證據實現收集、固定和保全。
在實踐中,提取固定和保全證據的具體形式主要有:製作筆錄、製作書面鑒定結論,扣押、調取、攝影、造型、制圖、實驗、裝套、塑封、冷凍、葯藏等。歸納起來主要可以分為四類:一是文字記錄形式,二是實物收集固定形式,三是技術檢驗鑒定形式,四是審判判斷形式。這四類除第一大類外,都涉及到有關科學技術的大量應用。[3]
4、注意基礎資料和信息的收集與共享,基礎資料和信息,相當一部分本身嚴格來說不是證據,它是偵查機關在日常工作中對群眾的舉報、已經掌握的犯罪信息如破獲案件的信息、陣地控制和秘密力量獲取的信息,以及自然人和單位的基本信息等收集、存貯、加工、系統化的結果,而基礎資料和信息的共享,是指通過現代通訊技術和計算機網路技術,偵查機關共同佔有這些基礎性資料並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為環境資源管理和危害環境犯罪案件偵查服務的過程,實現環境犯罪信息工作網路化,偵查工作的信息化,最大限度地發揮環境犯罪信息的作用,實現信息資源共享。
(二)證據調查的范圍
依刑法理論,任何犯罪的成立都必須具備四個方面的要件: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犯罪客觀方面以及犯罪客體。危害環境犯罪同樣由四要件構成,危害環境犯罪的證據調查需要發現、收集和保全的內容和范圍,就是能夠證明危害環境犯罪構成要件事實的證據。但是相對於傳統犯罪的犯罪行為本身的違反社會倫理道德的「無價值行為」性質,環境危害行為往往是社會經濟活動所附隨的行為,具有相當程度的社會有用性,如排放廢水,傾倒垃圾等。因此,危害環境犯罪的構成要件的外延和內涵必然與傳統犯罪構成要件有所不同。
1、主體證據。環境犯罪的主體不僅包括自然人,還包括法人,具有二元性。除了要有證明犯罪主體自身情況的證據,如有關自然人姓名、出生日期、出生地,文化程度、住址、職業等的證據和單位名稱、住所、性質、企業類型、場所、法定代表人等的證據外,證明犯罪主體事實的證據,還應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證明犯罪行為是犯罪主體實施的證據。也就是證明進入偵查視野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同實際犯罪人是同一的。
第二,證明犯罪主體具備承擔刑事責任條件的證據,環境犯罪的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具體來說,對於自然人作為環境犯罪主體的,要求其是已滿十六周歲的自然人,應當負刑事責任;而作為環境犯罪主體的單位來說,要求其是依法成立並有合法活動范圍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從廣義的環境犯罪來說,違法發放林木採伐許可證罪(刑法第407條)、環境監管失職罪(刑法第408條)、非法批准徵用、佔用土地罪(刑法第410條)也屬於環境犯罪,而這三個罪名的主體則是特殊主體,即具備特定身份或職務的人才能構成犯罪。
環境犯罪的犯罪主體證據調查要圍繞以上兩方面進行重點調查。
2、主觀方面證據。在危害環境犯罪中,絕大多數是因污染環境而構成的犯罪。環境污染形成機制非常復雜,它常常是透過廣大空間並經過長時間孕育而形成;企業及其管理人員對其危害後果一般缺乏明確、清醒的認識。因此,危害環境犯罪絕大多數是過失犯罪。當然也有故意犯罪,如破壞自然資源的環境犯罪,然而,這里的「故意」與嚴格意義上的故意犯罪還是有區別的,因為在這類犯罪中,犯罪人的直接目的並不在於破壞自然資源,而在於非法獲取自然資源背後的經濟利益,只是在這一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對環境的破壞。
犯罪的主觀方面是屬於人內心活動的深層次范疇,其表現形式的非物質性使得偵查過程中對犯罪人的主觀方面的認定困難較大。因此,對犯罪入主觀方面的認定,通常採用推定的方法。但這種推定必須以與待證明的犯罪主觀方面事實有必然聯系的基礎事實為前提,而這種基礎事實大多數情況下是犯罪人的某些行為及結果,也均需要由證據來加以認定。
3、客體證據。從刑法分則的安排體例來看,將危害環境犯罪列入「破壞社會管理秩序罪」一章中,說明其屬於破壞社會管理秩序的犯罪,其同類客體具有破壞社會管理秩序的屬性,由此可推出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的環境保護管理秩序。然而有不少學者認為環境資源保護管理秩序不足以全部概括環境犯罪的客體特徵。危害環境犯罪的本質特徵在於危及整體社會的環境利益,一方面直接危害生態系統的平衡,另一方面間接危害人類的生存和延續。因此,環境刑法所保護的客體應是人與自然之間生態關系受到破壞所反映的社會關系。
在實踐中,對犯罪客體的證明,通常是通過對與犯罪客體有密切聯系的犯罪對象以及犯罪結果的調查取證,進而推定犯罪客體事實存在的。危害環境犯罪的犯罪對象和犯罪結果一般是以量化形式表現的,如通過採伐國家一級、二級珍貴樹木的事實,推定為是對破壞社會管理秩序的侵犯。通過對排放物對空氣的污染嚴重程度,可以推定其是否破壞了生態平衡等。
4、客觀方面證據。犯罪客觀方面是指刑法規定的犯罪活動的客觀外在表現。犯罪客觀方面在犯罪構成中佔有中心地位,是整個犯罪構成體系的基本要件。危害環境犯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主體違反環境保護法規,通過各種活動實施了污染環境,破壞自然資源的犯罪行為。危害環境犯罪行為從犯罪手段上可以分為污染行為和破壞行為。污染環境的行為是指環境主體向環境輸入大量物質或能量,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調節機能,引起環境質量下降,造成嚴重後果或有嚴重危險的行為。這種行為多指企業的作為或不作為。破壞環境的行為,是指環境主體在開發、利用自然環境的過程中,非法攝取資源,改變或破壞生態平衡的行為。[4]從表現形式上看,既包括作為,也包括不作為。不作為負刑事責任應以承擔特定的作為義務為前提,作為的義務可以由個人品德、職務、業務以及由自己對他人承擔的義務。
(三)證據調查的具體內容
危害環境犯罪案件的證據調查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本文從物證和書證兩個方面對其發現、收集的重點進行列舉式闡述。當然,實踐中個案之間有時會有非常大的差異,偵查人員在發現和收集證據時要根據案情靈活掌握,以敏銳的洞察力發現有力證據。
首先,從物證方面看,偵查人員應根據案件的性質、犯罪行為和結果來進行勘查、檢驗。
污染環境類的犯罪,其勘查重點是污染物,而在各具體犯罪形式上來講,其勘查對象又有所不同:重大環境污染事故案件,勘查重點是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非法處置進口的固體廢物案件,勘查重點是固體廢物及其他危險廢物、運輸工具、設施;擅自進口固體廢物案件,勘查重點是國家禁止進口不能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和限制進口可以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等等。
破壞自然資源、生態環境類的犯罪,其勘查重點是犯罪活動所使用的工具、手段以及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的破壞程度。具體到各個罪名如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件,勘查重點是非法獵捕物和非法殺害物的數量,非法殺害所使用的獵槍、麻醉槍、葯物等獵捕、殺害工具;非法佔用農用地案件,勘查重點是非法佔用農用地的方式,如開工廠、建造住宅、建墳、築路、采礦、取土、堆放固體廢物等;破壞性采礦案件,勘查重點是不合理的開采順序、不合理的選礦工藝等,破壞性開采方法開採的礦石數量等:非法採伐、毀壞珍貴樹木案件,勘查重點是非法採伐、毀壞的珍貴樹木的等級和數量,電鋸、板斧、砍刀、拖拉機、汽車等工具;盜伐、濫伐林木案件和非法收購盜伐、濫伐的林木案件,勘查重點是與犯罪有關的工具以及林木的數量。
另外,危害環境犯罪通常的表現形式為未獲得某些行政許可或違法了行政禁令,或者偽造行政許可而擅自進行危害環境的行為或工作,因此,實踐中查獲證據的重點一是其許可證書或證明文明是否真實,二是其許可的有效性和其行為是否符合國家或行業標准。另外,由於犯罪主體在犯罪行為中可能會隱藏相關證件及數據的准確性,犯罪主體的日常活動流程所表現出來的工作和數據單據、憑證、合同等也需要偵查人員特別注意。如重大環境污染事故案件,要注意收集廢物檢驗、處理單,環境污染防治規劃書,排污費收據,環境污染罰款收據,排放許可證,排污申報登記表,賬簿,票據,記賬憑證等。又如非法處置進口的固體廢物案件,要注意收集排污申報單,排放、臨時排放許可證,廢物入境檢疫證、運單,排污處理通知書,賬簿,記賬憑證等;非法佔用耕地案件,要注意收集佔用耕地審批表,佔用耕地申請書,土地使用證(未經批准非法佔用耕地、採取欺騙手段騙取審批手續),計劃用地報告,規劃用地文件,破壞土地資源收費收據(賣土、賣沙、賣石等),賬簿,發票,記賬憑證,支票等;非法採伐、毀壞珍貴樹木案件,要注意收集採伐許可證,採伐面積、樹種、株數、期限的證明文件,銷售合同,賬簿,記賬憑證,支票,匯票,發票,銀行帳,佔用林地計劃任務設計書,木材運輸證,林木更新驗收證明,林木更新措施文件及其他:盜伐、濫伐林木案件,要注意收集真假採伐許可證,真假採伐文件,真假木材運輸證明,真假林木更新驗收證明,真假林木更新措施文件,佔用林地計劃任務設計書,記賬憑證,賬簿,發票,支票,匯票等。[5]
(四)證據調查的具體措施
在證據調查過程中,主要使用到的取證措施主要有調查訪問、訊問、勘查、檢查、搜查、查詢、辨認和鑒定等,有關這些措施的實施程序與實施重點已經有許多理論界和實務界的相關人員做過了相當多的闡述,而這對環境犯罪案件中的取證工作同樣適用,這里限於篇幅,僅做一個簡單總結。
調查訪問。調查訪問是指為查明案件基本情況、查清犯罪嫌疑事實、取得證人證言和被害人陳述而進行的取證措施,如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中的污染物大多來自企業的工業生產和建設過程,因此就要對污染地區的居民以廣泛走訪和個別詢問等方式了解環境污染的程度和有犯罪嫌疑的企業、單位,了解其排放方式和排放地點,以及是否發生過危害人身安全的事件等,從而對污染事件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在此當中,有一些甚至還可以作為證據來用。
勘查現場。危害環境犯罪案件多有犯罪現場可查,犯罪行為或多或少會留下痕跡,這就為我們偵查提供了重要線索和證據。如重大環境污染事故案件中除對大氣的污染外,對土地和水體的污染大多有現場可查,危險廢物也通常保留在現場。通過現場勘查可以大致確定污染物質及危險廢物、污染范圍、污染程度、污染發生以及持續的時間等:又如盜伐林木案件中根據樹樁可以確定盜伐數量,還要查明其實施犯罪活動所使用的手段、工具等。當然,有些現場還可以發現與犯罪人相關的其它痕跡物證。
檢查、查詢。危害環境犯罪案件中的書證大多是從檢查犯罪嫌疑人或單位的會計資料、合同以及其它文字性資料和查詢犯罪嫌疑人或單位的物品、資金流向中獲取的,因此,檢查、查詢等措施在危害環境犯罪這類書證較多的犯罪類型的偵查過程中有重要地位。
鑒定,危害環境犯罪案件中的鑒定主要分為對危險廢物及其含量、具體的污染程度及致害程度、對自然資源和生態資源的破壞程度等方面的鑒定,對相關文書的製作時間、來源、真偽等的鑒定,以及對受環境污染而導致人身損害的人員進行的法醫學鑒定。由於偵查機關缺乏相關方面特別是環保方面的專業知識,因此對所提取的污染物質的鑒定應注意與環保部門配合或邀請相關方面的專家進行鑒定。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