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雲水庫節
『壹』 節約用水文章
身為北京人我們經常自豪地說:「北京什麼都不缺!」但是越來越嚴重的水危機已經使我們北京人再不敢誇這樣的海口了。
一天, 我和爸爸媽媽去密雲水庫玩,路上我看見一修車店門前竟然掛著一個寫有「純礦泉水洗車」字樣的大牌子。看後我在想,現在北京這么缺水,你卻用礦泉水洗車,有朝一日水荒了,你一定會傻眼。
我曾經在報紙上看到一條消息:每人每月限量用水1噸,超出限量每噸40元!這不是駭人聽聞。大連已在壓縮城市供水量,對超標用水收取20倍的水費;天津供水源潘家口水庫降到了歷史最低點,開始調動死庫容水量供水;此外,哈爾濱、沈陽、威海、西安等許多城市都在採取限量和提價的方式降低水耗。為解決華北地區全面缺水的狀況,水利部緊急上馬南水北調工程。
如果,沒有了水我們的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呢?如果沒有了水,花兒就不會存在,樹木就會枯萎,河流就會乾枯。沒有了植物,也沒有了綠色,也就沒有了動物,沒有了動物,生態就會失去平衡。想像看吧!如果沒有了水,也就等於宣判了我們人類的死刑。
水是萬物之源,水是我們人類生存之本。假如有一天,地球上的水消失了,大自然失衡了,那麼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就會加倍的報復我們人類,漫天的黃沙、滔滔的洪水、強烈的地震就會隨之而來。如果那時我們再來挽救我們失去的一切,就太晚了。這一切不是駭人聽聞,危言聳聽,我們每一個人都應從小事著手,愛護環境,爭取在還沒有「亡羊」的時候,就先「補牢」不是更好嗎?畢竟我們離「亡羊」的時候已經不遠,惡劣的環境就像一隻狼,正在窺視著我們的美好生活。
來吧!讓我們作為保護地球的使者,為了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為了天地萬物生生不息;為使子孫後代長治久安;為使地球生命繁榮燦爛而奮斗吧!
『貳』 請告訴我兩個勤儉節約的故事。(400字)
1——毛主席的故事——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是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先為我們作出了榜樣。在毛主席生前用過的一百多件日常生活用品中,有一件穿過20 多年、已補過73次的睡衣。身邊的工作人員多次提出給他換一件新的,他都執意不肯,直到逝世前夕,他老人家還是穿著這件補釘綴補釘的睡衣。在國民經濟困難時期,他老人家首先倡導不吃肉、不吃水果,常常是幾個烤芋頭就是一餐飯,與全國人民同甘共苦。在周總理身上,這樣的例子也數不勝數。1962年夏,周總理到遼寧省視察工作,剛一住下,他就從口袋裡掏出一張紙,交給負責接待的同志,說:「上面寫的東西都不能做。」原來,這張單子開著20多種禁吃的菜名,雞鴨魚肉之類都包括在內。正是這一樁樁、一件件小事,鑄就了他們偉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我黨我軍光榮傳統的化身!
2——鄧小平厲行節儉伴隨他三落三起的一生,有許多感人的細節,魅力無窮,再三回味。「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現在一些先闊起來的人已把節儉看作小氣摳門,把浪費當成促進消費。但是這些人完全忘記了我們資源匱乏的國情。我國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氣等重要資源的人均佔有量,分別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1/10和1/22。在全國六百多個城市中,已有四百多個供水不足。「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而人之欲無極。以有時有限奉無極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間,則必物暴殄而財乏用矣。」這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資源危機觀。厲行節儉,是應對資源短缺的最重要的選擇。今天,深感水荒、電荒、煤荒、油荒切膚之痛的我們,應比白居易更加具有節儉的緊迫感,深深感到領袖們厲行節儉的細節魅力的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