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原生態
❶ 凍原生態的類型與分布
極地凍原抄分布於泰加林和北極寒漠襲之間,沿著歐亞大陸和北美的北部,環繞北冰洋構成一寬廣的凍原帶。歐亞大陸西部受墨西哥暖流影響,所以該處凍原帶很窄。隨著大陸性自西向東的增強,凍原帶的范圍向南擴伸,特別在西西伯利亞和中西伯利亞伸展得更南。在亞洲東北部和北美西北部,凍原帶較窄,但在山區廣泛發育山地凍原。北美東北部地勢比較平坦,又受寒流影響,在此處凍原又向南延伸,最南可達北緯52°左右。
在山地,凍原常出現於垂直帶的上部,其頂部過渡到高山冰雪帶。
中國因緯度較低,不存在平地凍原,但在長白山和阿爾泰山的近頂部,存在山地凍原。
根據R.H.惠特克(1970)等人的統計,世界凍原面積為800萬平方公里,占陸地總面積5.4%。
❷ 凍原生態的營養物質是怎樣循環的
對於凍原生態系統來說,植物從岩石和土壤中吸收所需要的營養物質,有些回貯存答在小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身體中,尤其是它們的根部,同時每年又以枯枝落葉的形式將一多半吸收的營養物質還給土壤,就以這樣的方式進行生物小循環。
因為凍原土壤溫度低、水分多、空氣狀況又差,所以,厭氧性細菌的活動占絕對優勢,而需氧性的固氮細菌與硝化細菌的活動卻受到限制;不但氮素養分貧乏,而且有機質的分解非常緩慢,或者分解不徹底,出現半泥炭化和泥炭化的有機物質積累,大大延緩了元素周轉和生物循環。在凍原上,凋落物分解比率(凋落物總量/每年凋落物數量)是20~50,在草原是1~1.5,在泰加林是10~17。由上述可知,凍原的養分元素循環周期甚至比草原和泰加林都更長。
❸ 凍原生態系統的起源是什麼
答案來D 凍土苔原生態系統動植物種類源少,群落營養結構簡單,抵抗力穩定性弱,恢復力穩定性強,所以A錯誤。B項中高溫雨多,因凍土苔原生態系統不存在高溫雨多的環境,所以錯誤。C項凍土苔原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比熱帶雨林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弱,所以C項錯誤。D項在調查某生態系統中某種群密度時,可用標志重捕法調查動物的種群密度,用樣方法調查植物種群密度,所以D項正確。此題較難。
❹ 凍原生態的類型分布在哪些地方
凍原生態主要分布於北極平原地區的叫平地凍原或極地凍原;分布於山地頂部的叫山版地凍原權。山地凍原是平地凍原在山地的變型。極地凍原分布於泰加林和北極寒漠之間,沿著歐亞大陸和北美的北部,環繞北冰洋構成一寬廣的凍原帶。歐亞大陸西部受墨西哥暖流影響,所以該處凍原帶很窄。隨著大陸性自西向東的增強,凍原帶的范圍向南擴伸,特別在西西伯利亞和中西伯利亞伸展得更南。在亞洲東北部和北美西北部,凍原帶較窄,但在山區廣泛發育山地凍原。北美東北部地勢比較平坦,又受寒流影響,在此處凍原又向南延伸,最南可達北緯52°左右。在山地,凍原常出現於垂直帶的上部,其頂部過渡到高山冰雪帶。由於中國的緯度很低,所以並不存在平地凍原,不過在長白山和阿爾泰山的近頂部,也有一些山地凍原。依據惠特克(1970)等人的所做的統計,世界凍原面積大約是800萬平方公里,占陸地總面積的5.4%。
❺ 凍原生態的凍原的開發
人類對極地凍原生態系統的影響,相對說來是較小的。過去只有愛斯基摩內人居住在這里,並飼養馴鹿容和採食野生植物的可利用部分。北美阿拉斯加或歐亞大陸北部的凍原,已經開始建設道路、機場、房屋,建立小規模農場和鋪設油管等,進行開發,這對凍原生態系統開始產生影響。由於凍原生態系統與其他生態系統不同,要從變化或破壞中恢復過來是很慢的;低溫也大大妨礙廢棄物的降解和植被自然發生的演替過程。因此,在開發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環境保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