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綠色船
Ⅰ 冒險島綠色的船好不好打
你是什麼職業??
冰雷的話不好打,因為綠船是冰屬性,冰雷用冰打傷害會減半,如版果是火毒就很權好了,用火打是1.5倍傷害。
打綠船的地圖,綠船數量很多,適合群攻厲害的職業來,比如龍騎,弓手來的話經常被近身,而且弓手群攻比較弱,所以不太適合弓手。其他職業來打綠船都挺不錯的。
Ⅱ 船訊網上的海圖怎麼看海圖中的標示都代表什麼意思綠色船舶和黃色船舶代表什麼
在船舶類型里看,我經常用中國港口船舶跟蹤shiptracker、可以看船舶軌跡、歷經港口、船舶資料、船隊管理,都不花錢。可以結合著船訊看,船訊有的收費的。
該圖通過岸基AIS,衛星AIS,Inmarsat-C, inmarsat D+ 等各種方式獲得的船舶動態位置,利用大眾互聯網的WebGis技術,直觀、方便的將這些信息顯示在電子海圖上。無論使用者身在何處,辦公室、咖啡廳、機場,只要能通過電腦或者手機上網,就可方便、快捷的訪問船訊網,查詢到全球船舶的實時動態。
Ⅲ 船舶漆的綠色船舶理念
我國已正式實施《綠色船舶規范》。今後建造的船舶都要按能效、環保、工作環版境三大指標進行綠色權認可,並劃分三個等級:GreenShipⅠ、GreenShipⅡ、GreenShipⅢ(其中:GreenShipⅢ為最高級)。
綠色船舶規范》,共分四章:通則;能效要求;環境保護要求以及工作環境要求。通篇雖沒有談及船舶設計建造中使用綠色塗料的問題。
既然綠色船舶是未來航運業發展的必然的趨勢,那麼保護河流海洋生態義務,塗料行業責無旁貸。
《綠色船舶規范》的出台,不僅與國際海洋環境保護發展趨勢有關,而且也與我國在全球海洋裝備領域立足龍頭應承擔的責任有關。因此,隨著綠色船舶理念的深化,對於涉足船舶塗料生產與銷售的企業,如果繼續對溶劑性塗料(包括有毒有害的添加)採取「維穩」的態度,將遭遇無情地洗牌風險。
Ⅳ 長江「黃金水道」如何打造綠色航運
在8月4日於武漢舉行的「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媒體見面會上,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局長唐冠軍表示,發展航運必須保護生態,要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貫穿長江航運規劃、建設、發展等各個領域,著力推進長江航運綠色發展。
在綠色船舶建設方面,加快推進船型標准化,重點推進老舊船舶拆解,推廣標准船型、三峽船型和清潔能源動力船,三峽庫區載貨汽車滾裝運輸船舶基本實現標准化。同時,還強化了長江干線船舶污染防控,在船舶污染總量風險防控上做減法,在監管與應急處置能力上做加法,在防污體系、制度建設上做乘法,在綠色倒逼、排放懲罰上做除法。
積極推動綠色港口創建,加快重慶果園、武漢陽邏、南京龍潭等一批沿江港口岸電設施建設,積極支持沿江港口完善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及處置設施,推動LNG加註站碼頭、洗艙站布局規劃建設,進一步提升長江港口綠色發展水平。
大力開展打擊破壞長江生態和航道、岸線資源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非法采砂,加大非法碼頭治理,嚴查非法傾倒垃圾行為。
唐冠軍說,接下來將進一步推進綠色航運發展,主要目標是《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標准》的有效實施(7月1日起實施),「船上儲存、交岸處置」為主的「零排放」治理模式初步形成;確保飲用水源保護區不受船舶污染;100%完成系統內公務躉船搬遷、公務船艇(躉船)生活污水處理裝置改造。
來源:中國新聞網
Ⅳ 綠色船舶對航運的意義
氣候變化、全球變暖,日益嚴峻的環境壓力,將船舶及航運業對環境的污染問題推到了「聚光燈」下,船舶減排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全球業界對綠色船舶充滿期待。那麼,綠色船舶的核心要素是什麼?綠色船舶能帶給我們哪些變化?它的未來將走向何方?
綠色標准
「綠色船舶」顧名思義就是相對於常規船舶更為「綠色」。目前國際國內對綠色船舶沒有統一而明確的定義,但業界在對綠色船舶的理解和認識上,卻有著共同點。「綠色船舶是從設計、建造、營運到拆解的整個生命周期內,通過應用綠色技術最大程度上實現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能效、安全健康的功能目標。該目標的實現體現在船舶的整個生命周期,包括設計、生產、使用、回收利用等環節的綠色要素。」中國船級社上海規范所所長楊忠民介紹。
「綠色」標準是對船舶節能環保全方位的考慮。目前國際上「綠色船舶」的標準是在現有SOLAS和MARPOL兩大海事支柱性公約體系的基礎上進行延伸和發展的。SOLAS和MARPOL中,與綠色要素有關的規則均是綠色船舶標準的組成部分,尤其是MARPOL公約以及與環境保護有關的公約規則更是體現綠色要素的重要部分。如:MARPOL、壓載水公約、防污底公約、拆船公約和正在研究的船舶能效標准。要確保船舶在整個生命周期內實施與綠色要素有關的標准,則需要考慮如何實現綠色要素,而綠色要素則包括:船型優化、船舶無壓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可再生材料的利用、能耗系統的優化、節能技術的應用、綠色製造、船舶營運優化、船舶無害拆解等。
綠色功能
「綠色船舶」的發展無疑會起到保護全球環境、推動船舶製造業和航運業良性發展的作用。全球日益嚴峻的環境壓力,使得船舶及航運業對環境污染的問題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以空氣污染為例,國際海事組織專家組的研究報告認為,2007年全球航運業CO2排放量為11億噸,到2020年這個數字將達到14億噸。而這還僅僅是航運業污染環境所表現的一個方面。
針對海洋環境保護問題,國際海事組織(IMO)對MARPOL公約重新審視梳理,先後對防油污標准、空氣污染NOX、SOX 排放標准等進行了修訂,又陸續通過了壓載水公約、無害環境拆船公約,當前的重心又轉移到控制CO2的排放上。IMO近年來工作重心的轉變,也是它從環保標准向綠色標准轉變的歷程,從契合國際社會對環境保護的需求出發,陸續完善以實現環保、節能、安全等方面要求為目標的標准,這些標准將是構成未來「綠色船舶」標准體系的基礎。
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IMO相關標準的出台,引導著全球船舶工業的發展方向,發展綠色船舶已是全球的選擇。另外,從行業、企業進行能源管理的需求出發,綠色船舶也是其實施能源目標的重要手段。「綠色」標志作為船舶的綠色身份證,是造船和航運企業獲得政府支持,公眾認可,開展綠色營銷的主要保證。
綠色先機
節能環保的熱潮席捲著航運業和造船業,綠色船舶標准也不可避免地成為了新一輪國際標准權益競爭的焦點。「雖然目前尚沒有完整明確的國際性『綠色船舶』標准,但歐美、日本等國家已在國內立法方面有所行動,並可能提前單邊實施,從以前防污染要求來看,海運界實施單邊行動計劃並不乏先例,如美國的90油污法案。」楊忠民如是說。
如今,許多國家都以非常熱衷而積極的態度發展綠色船舶。歐盟於2009年1月22日發布「2018年前歐盟海運政策目標及建議案」,以促進安全、保安、清潔、高效的航運業,歐洲航運及相關海上產業在全球市場的長期競爭優勢以及其整個海上運輸系統如何面對21世紀挑戰,成為此戰略計劃的核心部分;英國政府在溫室氣體減排方面推出的總量控制與排放交易方案,認為是航運業有效的減排方式;丹麥設立「未來綠色船舶」項目通過使用現有技術實現船舶減排,該項目旨在對NOx和SOx減排達到90%、CO2減排達到30%;日本確定的目標是,到2011年將把新造船CO2排放減少30%。
應環境保護需求而誕生的綠色船舶,因貼上了「綠色」的標簽,必將更多地得到國際社會及公眾的認可。我們在不久的將來也許能看到這樣的畫面:具有「綠色」標志的船舶,可優先通過「綠色通道」進入歐美等繁忙港口;港口國監控對具有「綠色」標志的船舶實施「信任」措施;保險機構對於「綠色」標志船舶實施低保費率;各國金融機構對於「綠色」標志船舶建造計劃提供更加優惠的融資條件......
可以預見的是,對於船舶、航運業及相關企業來說,誰先實施「綠色」標准,誰就能搶佔先機。
綠色船舶在我國的發展尚屬起步階段,我國政府已意識到綠色船舶是未來世界造船業、航運業競爭的關鍵所在,目前正積極組織國內有關部門研究開發綠色船舶及相關技術。作為大系統產品的船舶來說,它涉及方方面面的技術,船舶不可能僅通過某一方面的新技術來達到環保或節能的效果,而需要通過不同的切入點採用「綠色技術」,這就意味著綠色船舶的認定標准可能千差萬別,這也是我國綠色船舶系統標准相對於其他「綠色產品」(如綠色家電、綠色食品、綠色建築等)而言,出台較晚的原因。
楊忠民強調說,從國內來看,任何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取決於政府主導、國民意識、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等方面。我國正為實現可持續發展以及節能減排的總體目標醞釀出台一系列的標准。
Ⅵ 船舶的綠色理念
我國已正式實施復《綠色制船舶規范》。今後建造的船舶都要按能效、環保、工作環境三大指標進行綠色認可,並劃分三個等級:GreenShipⅠ、GreenShipⅡ、GreenShipⅢ(其中:GreenShipⅢ為最高級)。
《綠色船舶規范》,共分四章:通則;能效要求;環境保護要求以及工作環境要求。通篇雖沒有談及船舶設計建造中使用綠色塗料的問題。但是綠色船舶是未來航運業發展的必然的趨勢,那麼保護河流海洋生態義務,各行業責無旁貸。
近些年來,我國船舶建造業在《船舶工業振興調整規劃》的指引下,隨海洋物流平台的興盛躋身為國際強國。而《綠色船舶規范》的出台,不僅與國際海洋環境保護發展趨勢有關,而且也與我國在全球海洋裝備領域立足龍頭應承擔的責任有關。
Ⅶ 如何倡導綠色造船,提高綠色指數
綠色GD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考慮了自然資源(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礦產、水和版海洋權)與環境因素(包括生態環境、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等)影響之後經濟活動的最終成果,即將經濟活動中所付出的資源耗減成本和環境降級成本從GDP中予以扣除。改革現行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對環境資源進行核算,從現行GDP中扣除環境資源成本和對環境資源的保護服務費用,其計算結果可稱之為「綠色GDP」。綠色GDP這個指標,實質上代表了國民經濟增長的凈正效應。綠色GDP佔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國民經濟增長的正面效應越高,負面效應越低,反之亦然。根據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九五」重點課題——「以EPD為核心指標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研究」中對北京市1997年綠色GDP進行核算的結果表明,按生產法計算的綠色GDP佔GDP的74.94%,按支出法計算的綠色GDP佔GDP的75.75%
Ⅷ 綠色船舶的概念
採用降低降低大氣排放、降低燃油消耗、降低產出環境有害物質的各種技術以滿足可內持續發容展的要求的船舶就是綠色的船舶。例如:
1. 排放綠色:如LPG發動機、風帆推進、太陽能電力推進、原子能核反應堆推進、PEMFC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推進等,這些推進的特點是沒有或者極低的二氧化碳及其他含硫等的排放,不對環境造成污染;
2. 環境適應性/友好性綠色:如不產生對環境有危害或者降解的重金屬、核廢料、有害化合物等,這點來說,就是LPG、太陽能和風帆以及燃料電池推進更加綠色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