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

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

發布時間: 2020-12-16 23:30:39

Ⅰ 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

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版各方面和全過程,這的權確需要全社會的努力。觀念上的更新、消費行為的改變需要政府、企業、媒體、公眾全方位的參與,綠色價值觀引導的綠色政策、綠色生產、綠色消費逐步到位,一個美麗的中國才會如約而至。

對於如何建設生態文明,首先必須轉變生產方式,全面促進資源節約,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嚴格控制開發強度,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與此同時,要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最突出的環境問題為重點,強化污染防治力度,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此外,應轉變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改變一些傳統的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改變奢侈消費、劣質消費等習慣。

Ⅱ 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

(一)我們應該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監督、管理、宣傳,對一切破壞生態文明的行為采 取相應的處罰措施,並對他們進行教育和指導,這就要求我們的相應政 府部門盡職盡責做好自己的工作,執法必嚴,不要徇私枉法,多徵求下 面的意見,主動接受群眾監督,積極回應群眾訴求,實事求是的處理問 題,政府部門領導及下屬也需要定時的做出工作總結,除此之外政府部 門應該進行生態文明建設的宣傳,邀請相關專家給我們的相關部門做一 些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講座,爭取能夠使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普及到每 個角落,使人民迅速的形成一種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

(二)然而隨著 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措施的不斷完善,我們更加的能夠發現城市和農村在 這方面的差距越來越大,因此我們的政府應該逐步的加大對農村生態文 明建設的投入,使生態文明建設體制在農村也建立起來,因為創建農村 生態文明是落實科學發展觀,落實黨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政策的重大 舉措,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農村中的具體體現。隨著工業發 展由城市向農村轉變,農村的生態破壞也逐步的加劇,以前美麗的鄉村 也已經在逐步的轉變,所以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迫在眉睫。這就要求 我們的政府採取相應的措施,首先我們在農村的投入得加大,比如我們 可以定時的在農村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積極引導農民群眾採取更加積極 的生產方式,要進一步完善農村的文化設施,健全農村公共文化系統。 我們需要堅持不懈的進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使現代文明觀念和生產方 式在農村更快的形成。另外我們需要在農村設立相應的基礎設施,比如 我們可以在農村設立垃圾桶和垃圾場,定期的對它進行處理,隨之而來 也就會出現鄉村整潔的現象,另外我們的政府在從外地招商引資的時候 也不能只顧著眼前給我們帶來的收益,我們需要考慮可持續發展。

(三) 國家在生態研究上的經費投入需要加大,這樣可以使我們的實驗儀器更 加的先進,促使我們的研究者研發出各種新型的環保材料 ,雖然現在 的一些「白色垃圾」的替換材料在不斷的出爐,但是筆者認為這些替換品 沒有完全解決問題,因為在普通群眾看來這些東西的消費還是有點偏 高,不能滿足大眾的需求,因此他們在選擇的時候可能還是會選擇那些 欠環保材料。在我們還沒研究出更加完善的材料出來的時候,筆者認為 我們需要自覺的回收再利用東西,給我們的地球減輕壓力。

Ⅲ 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如何從自身做起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黨的十八大報告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進一步強調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昭示了我們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意志和決心。那麼作為我們該怎樣做呢?
一、 尊重生命 尊重自然 樹立生態文明理念
人類自認為是萬物的主宰,往往忘了動物的基本屬性,只不過是思維發達的高級動物而已。我們重視自己的生命,對其他生命卻缺乏尊重。掠奪式開發給人類自己帶來了大麻煩,森林破壞、濕地萎縮、河湖乾涸、水土流失、地面沉降,沙漠化、石漠化和草原退化,造成了其他生命的滅絕,生物多樣性銳減,各種災害頻發,自然生態系統嚴重受損。人類生活受到了困擾,甚至威脅到人類子孫後代的生存。這是不尊重生命、不尊重自然規律的惡果。生命的個體之間要相互尊重,和諧相處,因為,誰都離不開誰,就像我們離不開水、空氣和陽光一樣。我們每天在享受自然界帶來的愉悅時,是否想到生物多樣性的喪失?不敢想像假如有一天我們的餐桌上就剩下大米和白菜時,可能就要步恐龍的後塵。尊重生命,尊重自然,十八大報告給了明確答案,那就是要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
二、 資源節約,保護環境從點滴做起
十八大報告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任務: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這就要求我們每個公民,自覺履行適度、合理消費,綠色消費,低碳消費。生活勤儉節約;自覺保護自然和環境;自覺遵守相關法律法規。
「縱有廣廈千萬間,睡覺只需三尺寬;縱有衣服千萬件,一次也只能換一件;縱有資金千百萬,一天也只吃三頓飯;縱有家產億億千,最後也只得化青煙」。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有限,作為國民應該充分認識國情,自我約束,少些慾望,生活中從點點滴滴節約做起,自覺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為生態文明建設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近在電視CCTV的一個頻道看到一則廣告「我的環保搭檔」,一群小朋友在學習中兩面用紙,生活中自帶水壺,吃飯不用一次性餐具,自帶筷子等一些點滴環保行為,很是值得提倡。媒體的正面引導是不容忽視的正能量,也希望各地方媒體都能積極行動參與其中,加大環保宣傳力度,提高廣大公民尊重自然保護環境的自覺意識。
三、 為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工作
相信每一位生態工作者看到十八大報告中「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時候,都會感到無比振奮,體現了黨和國家對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的重視。生態研究工作的前途是光明的,但同時也有壓力和挑戰。對從事生態研究的單位與個人來說,是機會,更是挑戰。如何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需要我們生態人的理性思考。保護清新的空氣、清潔的水源、宜人的氣候以及人類健康生存所必須的一切生態產品,是我們每個公民的責任和義務,作為從事生態研究隊伍的一員,必須要把握機會迎接挑戰,努力工作,為大美龍江、生態龍江建設,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Ⅳ 怎樣在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

首先應該轉變我們傳統的價值觀。傳統觀念認為,只有人是主體,版生命和自然權界是人的對象;因而只有人有價值,其他生命和自然界沒有價值;因此只能對人講道德,無需對其他生命和自然界講道德。但是,生態文明認為,不僅人是主體,自然也是主體;不僅人有價值,自然也有價值;不僅人有主動性,自然也有主動性;不僅人依靠自然,所有生命都依靠自然。
因而人類要尊重生命和自然界,人與其他生命共享一個地球。要想發展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就必須轉變我們的傳統觀念。
其次應該轉變傳統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傳統的生產方式,從原料到產品到廢棄物,是一個非循環的生產。
建設生態文明,我們需要構造一個以環境資源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准則、以可持續社會經濟文化政策為手段的環境友好型社會,來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共贏。

Ⅳ 如何為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奉獻自己

建設生態文明,就是要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准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專標的資屬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我們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我們要大力培育生態文化。在全社會大力倡導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觀念。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觀念,從建設生態文明全局著眼,,形成弘揚生態文化的良好社會導向。把生態環保、適度消費的理念落實到每一個單位、家庭和個人。發展生態產業。以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為主攻方向,堅定不移走生態型、環保型發展路子。要以發展高產、優質、高效、安全的現代農業為主攻方向,堅持不懈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標准化生產和品牌化建設,全力打造高效生態的農業強。優化生態環境進一步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靠生態制度的硬約束開創生態文明新局面。我們要從自身、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努力爭做文明人,為文明進程貢獻自己應有的貢獻,提高我們的幸福指數。

Ⅵ 談談我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保護環境和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實際上也是人類自身發展的一部專分!屬
長久以來,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以犧牲環境、破壞自然為代價實現的,近年來,一系列突發性、惡性環境事故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震撼!癌症村、血鉛、矽肺等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和生存!
因此,應正確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
首先,認識到自然是人類的發展的基礎。因為,缺少適宜人類的自然環境,人類難以生存,保護環境也是在延續人類的發展!
其次,人類的發展應遵循自然規律。人類的發展應與自然規律相一致,人類發展的產物應在自然的承受能力之內!
再次,避免走先發展後治理的老路,應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結合的道路!

Ⅶ 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

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途徑
21世紀初是中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階段。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任務依然沉重。基於中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的困境與挑戰,中國必須繼續堅持以人為本,以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為主線,以經濟發展為核心,以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為根本出發點,以體制創新為突破口,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加強生態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生態道德素質。生態道德意識是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精神依託和道德基礎。只有大力培育全民族的生態道德意識,使人們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轉化為自覺的行動,才能解決生態保護的根本問題,才能為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必須把道德關懷引入到人與自然的關系中,樹立起人對於自然的道德義務感,養成良好的「生態德性」。尤其要抓好學校教育的環節,特別要重視青少年生態道德意識的培育和提高,幫助學生樹立環境生態觀念、環境資源觀念、環境道德觀念。
改革生產方式,做強生態產業。對現行的生產方式進行生態化改造是推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現階段發展生態產業的重點,是要建立起資源節約、環境少污染型的國民經濟體系,走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的發展道路。要下決心關停並轉那些能源消耗大、經濟效益差、環境污染重的企業。發展生態農業,主要包括綠色農業食品和綠色食品原料,生態林業、草業、花卉業,生態漁業,觀光農業,生態畜牧產品,生態農業手工業等方面。為此,要研究開發生態技術,防止土壤肥力退化,進行植物病蟲害綜合防治,實現生活用能替代和多能互補、廢棄地復墾利用和陡坡地退耕還林,發展山地綜合開發復合型生態經濟、以庭院為主的院落生態經濟,以及農村綠色產業和綠色產品,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促進農村生態經濟的發展。另外,還要重視生態旅遊業和環保產業的發展。
實施生態工程,全面推進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治理。生態工程是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中國的自然、經濟和社會特點,「十五」期間,應重點解決危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社會最為關心的環境問題:一要加強城鄉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加強工業廢水和城市污水的生態處理,抓好重點流域、區域、海域的污染防治工作;二要抓好退耕還林還草和植樹造林工程,特別是北京地區風沙源治理、天然林保護和沿海防護林等生態工程建設;三要防治大中城市空氣污染、危險廢物污染,防止生態破壞;四要加快自然保護區、環境優美城市和生態省(市、自治區)的創建工程;五要繼續推進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提高全社會的計劃生育意識,確保控制人口數量,確保提高人口質量;六要在鼓勵使用可再生資源的同時,控制可再生資源的利用率不能超過其再生和自然增長的限度,提倡少用或不用不可再生資源,防止資源驟減,力爭全面推進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治理。
完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政策體系和法律體系。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不僅需要道德力量的推動,也需要政府和權力機關出台必要的政策、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來進行硬約束。要建立綜合決策制度,用政府的權威保證生態環境免遭破壞。特別是在制定規劃、計劃及重大經濟行為的擬議過程中,充分發揮政府綜合決策的作用,把生態環境目標和經濟發展目標結合起來、統籌考慮,以從源頭上解決對生態的危害問題。要適時出台相關政策,用宏觀調控手段引導生態建設的積極性。包括:引導生態型項目開發的扶持性政策,防止和遏制破壞性經營的剛性約束政策,旨在快速恢復生態植被的資源補償性政策,以及旨在為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智力支持的科技投入政策。要充分發揮環境和資源立法在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約束作用。要加大執法檢查的力度,努力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切實維護法律的尊嚴。

Ⅷ 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

(一)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國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必須珍惜每一寸國土。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推動各地區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發展,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
(二)全面促進資源節約。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要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強節能降耗,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加強水源地保護和用水總量管理,推進水循環利用,建設節水型社會。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強礦產資源勘查、保護、合理開發。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
(三)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要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擴大森林、湖泊、濕地面積,保護生物多樣性。加快水利建設,增強城鄉防洪抗旱排澇能力。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提高氣象、地質、地震災害防禦能力。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力原則,同國際社會一道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四)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稅費改革,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積極開展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交易試點。加強環境監管,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形成合理消費的社會風尚,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