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城市生態綠地

城市生態綠地

發布時間: 2020-12-17 06:30:00

『壹』 城市綠地生態系統生態環境效益評估

在生態水文分區的基礎上,推算受水區各城市生態環境的配水量,這是進行生態環境影響效益評估的重要一環。根據7.1.1中河南省各縣(市)綠地用水量比例及表7.1可以知道北調水用於保育城市綠地生態系統的水量(表7.4)。

表7.4 中線一期工程北調水中用於保育河南受水區城市綠地生態系統的水量

據此,結合南水北調河南受水區生態水文分區結果,可以得出各分區的綠地用水量。需要指出的是,由於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可研報告中北調水量的分配僅具體到地市級,而本研究分區是以縣為分區單元的,所以,當同屬某個地市的縣分別位於不同生態水文區時,本研究綜合考慮該縣(市)的人口、經濟等因素,將該地區的分水量進行了細分。單位面積城市綠地年用水量,本研究取值為 2000m3/hm2。根據綠地用水量以及單位面積用水量可得出北調水可保育的各城市綠地面積(表7.5)。

表7.5 河南受水區北調水可保育綠地面積

根據式(6.5)~式(6.20)可計算出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過保育河南受水區城市綠地生態系統能夠產生的生態環境效益物質量和價值量(表7.6,表 7.7),則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能夠給受水區城市綠地生態系統帶來的年度生態環境效益價值為301627.76萬元。

表7.6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河南受水區受保育城市綠地生態系統的生態環境效益物質量

表7.7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河南受水區受保育城市綠地生態系統的生態環境效益價值量

『貳』 生態景觀綠地可做哪些類型的開發

1、公園綠地 是指向公眾開放,以遊憩為主要功能,兼具生態、美化、防災等作用的綠地.
2、生產綠地 指專為城市綠化而設的生產科研基地.
3、防護綠地 指改善城市自然條件和衛生條件而設的防護林.主要功能是改善城市的污染環境、衛生條件、通風或防風、防沙,包括衛生隔離帶、道路防護綠地、城市高壓走廊綠帶、防風林、城市組團隔離帶等.
4、附屬綠地 指城市建設用地中綠地之外各類用地中的附屬綠化用地,包括居住綠地、公共設施綠地、工業綠地、倉儲綠地、對外交通綠地、道路廣場綠地、市政設施綠地、特殊綠地等
5、其他綠地 指對城市生態環境質量、居民休閑生活、城市景觀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有直接影響的綠地,包括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野生動植物園、濕地、垃圾填埋場恢復綠地等.

『叄』 城市生態系統中,城市綠地尤其重要。下圖為城市綠地系統模式圖。據圖回答下題。 (2)從甲、乙、


(6分)
甲模式的優點是可以凈化從郊區流入城市的空氣(2分)。缺點是無法降低城市的熱島效應(2分),城市中心污染物不易擴散,尤其是遇到大氣穩定少動時對污染物擴散更為不利(2分)。乙模式優點是綠地向城市中心延伸,在一定程度上減弱城市的熱島效應(2分)。缺點是城市中心地區其他用地面積比重大(2分),向城市中心延伸的綠地在調節、凈化環境等方面的作用有限(2分)。丙模式優點是綠地在城市中心形成網狀,進一步減小了城市熱島效應(2分)。而且由於綠地從城市邊緣延伸到中心地區,使空氣流動較通暢,有利於降低城市的大氣污染(2分)。缺點是城市中心地租高的地區,土地利用率降低(2分)。

『肆』 城市綠地的功能有哪些

城市綠地的功能:

1.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 (不同類型城市綠地光合作用效應比較)

理論上,每人所需要面積為10m2的樹林或25m2草坪的綠地。 世界環保局:每人就應有50㎡城市綠地,300 ㎡郊區綠地。

2、吸收有害氣體:有害氣體雖對植物生長不利, 但在一定條件下, 有許多植物對他們具有吸收和凈化作用

在散發有害氣體的污染源地區附近, 選擇與其相應的具有高吸收和強抗性能力的樹種進行綠化, 對於防止污染、凈化空氣是有很大意義的。

3、吸滯煙塵和粉塵: 植物, 特別是樹木對煙塵和粉塵有明顯的阻擋、過濾和吸附作用。這一方面由於枝葉茂密, 具有強大的減低風速的作用; 另一方面也由於葉子表面粗糙、有絨毛或黏性分泌物, 當空氣中的塵埃經過樹木時, 便附著於其葉面及枝幹上。

4、減少空氣中的含菌量:綠地可以減少空氣的含菌數量, 這一方面是由於綠地上空灰塵減少, 從而減少了黏附其上的細菌; 另外一方面還由於許多植物本身具有分泌殺菌素的能力, 如懸鈴木、檜柏、白皮鬆、雪松等都是殺菌能力較強的綠化樹種

5、凈化土壤

植物的根系能吸收大量有害物質, 從而具有凈化土壤的能力。

(4)城市生態綠地擴展閱讀

城市綠地是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為主要存在形態的城市用地。

它包含兩個層次的內容:

一是城市建設用地范圍內用於綠化的土地;

二是城市建設用地之外,對城市生態、景觀和居民休閑生活具有積極作用、綠化環境較好的區域。

心理功能

植物對人類有著一定的心理功能。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不斷深化對這一功能的認識。在城市中使人鎮靜的綠色和藍色較少,而使人興奮和活躍的紅色、黃色在增多。因此,在綠地的光線則可以激發人們的生理活力,使人們在心理上感覺平靜。

綠色使人感到舒適,能調節人的神經系統。植物的各種顏色對光線的吸收和反射不同,青草和樹木的青、綠色能吸收強光中對眼睛有害的紫外線。對光的反射,青色反射36%,綠色反射47%,對人的神經系統、大腦皮層和眼睛的視網膜比較適宜。

『伍』 生態綠地規劃的內容

1 保持基址的整體性與連續性
城市濱水綠地建設要站在濱水綠地之外,從整個城市綠地系統乃至整個城市系統等更高級的系統出發去研究問題。像中國古代軍事家所說的那樣:善弈者,謀勢;不善弈者,謀子。「勢」就是全局發展趨勢。江河的形成是一個自然力綜合作用的過程,這種過程構成了一個復雜的系統,系統中某一因素的改變都將影響到景觀面貌的整體。所以在進行濱水景觀規劃建設時,首先應把濱水綠地作為一個系統來考慮,從區域的角度,以系統的觀點進行全方位的規劃,而不應該把河道與大的區域空間分割開來,單獨考慮。
3.2 遵從基址的生態環境特徵,減少人為干擾與破壞
在地球表面進行任何的改造都會對其造成影響,但這並不表明人類就退出生物圈不再進行建設了,而是應該認識到人類的建設行為對生態系統影響的成因與大小,通過設計來減少或避免這種影響。保持生態系統的恢復能力,讓環境充滿生機與活力。任何園林景觀生態系統都有特定的物質結構與生態特徵,呈現空間異質性,規劃設計之前應該對基址進行系統的分析,考慮基址的氣候、水文、地形地貌、植被以及野生動物等生態要素的特徵,並在規劃設計過程中遵從這些生態環境特徵,盡量減少人為干擾與破壞。
3.3 生態、景觀、防洪等多功能兼顧
城市濱水區的整治不單純是解決水運、防洪等使用功能的問題,還應包括改善水域生態環境,改進江河、湖泊的水質,增加濱水綠地的遊憩機會和景觀效果,提升濱水地區周邊土地的經濟價值等一系列問題。僅從某一角度出發.均會有失偏頗,造成損失,因此必須統籌兼顧,整體協調。濱水景觀的規劃建設必須以系統工程為指導,在滿足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合理考慮景觀、生態等需求,把濱水綠地建設成多功能兼顧的復合城市公共空間,以滿足現代城市生活多樣化的需求。
3.4 以綠為主,生態優先
城市濱水綠地在城市中重要的生態功能要求,主要是通過植物來完成的,這就決定了對城市濱水空間的規劃建設,必須依據景觀生態學原理,模擬自然江河岸線的自然生態群落結構,以綠化為主體,以植物造景為主體,強調以鄉土樹種為主,兼顧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樣性,運用天然材料,創造自然生趣的濱水景觀。規劃設計應以保護生物多樣性,增加景觀異質性,強調景觀個性,促進自然物能循環,構架城市生境走廊,實現景觀的可持續發展等幾個方面作為濱水綠地生態規劃的主要內容加以體現。
3.5 景觀結合文化,突出地方性特色
自然景觀整治與文化景觀(人文景觀)保護相結合,是城市濱水綠地體現城市歷史文化底蘊、突出濱水綠地文化內涵和地方景觀特色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對一些具有深厚歷史文化的名城,充分挖掘城市歷史文化特色,利用園林景觀表現手法加以表達,保持城市歷史文脈的延續性,是濱水綠地生態規劃設計的重要原則,它對恢復和提高濱水景觀的活力,增強濱水綠地的地方特色、文化性、趣味性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陸』 城市綠化對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具有哪些不可或缺的作用

城市綠化對改善城市環境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人們對城市公園、河流、綠地趨之若鶩,其周邊的房屋也因此增加許多買點,那麼綠化對改善城市環境有哪些作用呢?

七是城市特定區域的綠化防護帶具有良好的防風防沙作用,可以有效地保護人們日益脆弱的城市環境。

『柒』 城市生態規劃、生態修復、綠地規劃 與現階段的城市規劃有什麼關系

我覺得可能存在的關系有:
1,綠色規劃有利於環境的建設和提高
2,有利於規劃好的城市風格
3,有利於緩解空氣的質量

『捌』 城市綠地的生態防護功能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

在公路、鐵路、水利、礦山等基礎設施的施工過程中,原地貌植被的破壞不可避免,棄土、棄石、開挖等會給和諧的自然環境留下大量的裸露邊坡.這些邊坡有的是岩質邊坡,有的是土質邊坡,或陡或平.根據恢復生態學原理,在排除環境干擾的條件下,土質邊坡有自我修復、恢復的能力,但這是個漫長的過程,隨著環境的變化有很多不確定性,不能及時達到防護和綠化的效果.岩質邊坡因缺乏植被生長的條件,更難於自我恢復[1].鑒於此,只有藉助人工才能加快其恢復過程.利用植被穩定邊坡、改善生態環境在生態學上稱為邊坡生態防護.近10多年來,人們開發出了多種既能起到良好的邊坡防護作用,又能改善工程環境、體現自然環境美的邊坡植物防護新技術.它不同於以往的工程防護措施,能與傳統的坡面工程防護措施共同形成邊坡工程植物防護體系,以坡面長期穩定為目的,以保護當地自然植物群落結構、恢復生態系統、防止水土流失、減輕管理工作量為宗旨,主要靠植物根系與土壤之間的附著力以及根系之間的相互纏繞來達到加固邊坡的目的.邊坡生態防護可以涵養水源、減少水土流失,還可以有效地凈化空氣、保護生態、美化環境,具有生態效益[2]. 邊坡生態防護的主體是植物,目前採用最多的是豆科、禾本科等草本植物[3],對灌木、喬木等木本植物研究較少,實踐中也不太成功,但木本植物在生態防護中有自己的優勢.本文通過分析草本、木本植物在邊坡生態防護中的作用,著重研究灌木的應用前景. 1 生態防護的理論體系 生態防護的目標之一是使植物存活並正常生長.然而長期以來,人們僅把不良自然條件下樹或草坪的成活作為研究目的,並在栽培方面獲得了很大成功,形成了一系列在不同條件下的施工工藝或技術,如植生帶、土工網、三維網、草袋、保水劑、生根粉等[4].現代生態防護工程則不能僅以植物存活為研究目的.大量的施工實踐證明,邊坡防護施工後,有的看似達到了生態防護的目的,表面上植被恢復了,水土流失也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時間一長,由於植物之間的惡性競爭或外界環境不能滿足植物生態習性的要求,致使植物生長勢逐漸減弱,群落開始逆行演替,剛剛恢復植被覆蓋的土地又會退化為裸地,形成水土流失現象[5]. 為發揮植物持續永久的綜合生態功能,應運用生態學原理構建一個和諧有序、穩定的植物群落,這一點非常重要,其關鍵是護坡植物的選擇.下面研究在不同的邊坡上制定物種配方應遵循的原則. 1.1 遵從植物生態習性,因地制宜 植物的生態習性是指植物生長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包括氣候生態條件、土壤生態條件、生物生態條件等.氣候生態條件(光照、濕度、溫度等)影響植物的生長繁殖,決定植物能否順利越冬、越夏;土壤生態條件(養分、肥力、結構、pH值、鹽分等)與植物的生長密切相關;生物生態條件關系著植物的生長發育.如果外界環境不能滿足植物的生態習性,植物生長就要受到阻礙甚至發生退化.因此,在選配植物時應綜合考慮環境條件,因地制宜合理種植. 1.2 保持物種多樣性,建立自然群落結構 目前,學術界就物種多樣性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提出了很多假設,如冗餘種假設[6]、零假設、特異反應假設、鉚釘假設等,對這個問題的看法還沒有完全一致的認識.多數生態學家認為,物種多樣性是群落穩定的一個重要尺度,物種多樣性指數高的群落,物種之間往往形成比較復雜的關系,植物鏈或植物網更加趨於復雜,當面對來自外界環境的變化或群落內部種群的波動時,群落有一個較強的反饋系統,可以緩沖干擾.當某一物種發生病蟲害時,不可能侵染所有的物種,即病蟲害不易傳播.植物的自然群落結構是草、灌、喬三位一體的多層次的復雜結構,物種多樣性指數高,在一般的情況下抗外界干擾的能力強,即使群落中一種或幾種植物受到病蟲害的危害而死亡,其他的植物也會填補其留下的空白. 1.3 遵從生態位原則,優化植物配置 基於物種多樣性的考慮,在利用植物進行邊坡防護時採用的植物種類較多,這就要求擬定一個合理的配方,因自然群落中的物種、種群不是偶然的組合,而是生態上的協調與組合[7].綠化植物的選配除了要考慮它們的生態習性外,實際上還取決於生態位的配置,這是生態防護工作關鍵的一步,它直接關繫到系統生態功能的發揮和景觀價值的提高.因此,在選配植物時,應充分考慮植物在群落中的生態位特徵,從空間、時間和資源生態位上的分異來合理選配植物種類,使所選擇植物生態位盡量錯開,從而避免種間的直接競爭[8]. 1.4 遵從互惠共生的原理,協同植物之間的關系 在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根系作為植物和土壤的重要界面,不僅是重要的吸收和代謝器官,而且是重要的分泌器官[9].它一方面從生長介質中攝取養分和水分,另一方面也向生長介質中分泌離子和大量的有機物質.當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對另一些植物的生長發育有利時,他們互惠共生,相互促進生長,如皂莢與七里香在一起生長時,互相都有促進作用;當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對其他植物的生長發育不利時,就會影響其生長.群落中植物的分泌物對其他植物的生長發育有很大的影響,在選配植物種時應高度重視. 2 生態防護的現狀 目前,在生態防護中草坪應用比較廣泛.根據草種對氣候的適應性,可將草種分為冷季型草種(早熟禾屬、羊茅屬、黑麥草屬、胡枝子屬、苔草屬、三葉草屬、百脈根屬等)、暖季型草種(狗牙根屬、狼尾草屬、地毯草屬、鈍葉草屬、假儉草屬、馬蹄金屬、畫眉草屬等)、過渡型草種(野牛草屬、結縷草屬等).在邊坡防護工程中大都選擇一些根系發達、固土能力強的草種,如早熟禾、黑麥草、羊茅草、狗牙根、假儉草、鈍葉草、馬蹄金等[10],然後採用合理的施工技術播種,並精心呵護以保證一定的成活率.早期,種子發芽率高、出芽整齊,如黑麥草,播種7天後,發芽率可達90%以上,1個月後,原來裸露的邊坡就披上了綠裝.表面上看,植被恢復了,水土流失得到了控制,生態環境得到了改善,但這種好景不長,短則一年半載,長則2~3年就會發生衰退現象.如華南地區引進的多年生黑麥草,不耐高溫、不能越夏,在夏天很快就消失,不能完成世代交替[11],但麥草在初期生長非常旺盛,有競爭優勢.為達到四季常青的效果,在護坡工程中還常常採取冷季型草與暖季型草混播的措施,但因暖季型草在冬天枯萎後常阻礙冷季型草的發芽、繁殖,冷季型草在夏天又阻礙暖季型草的發芽、繁殖,還是很難達到四季長青的效果.究其原因,我們認為這種生態防護工程旨在利用人工的方法加快植被恢復過程,往往違背了自然演替規律,在選配植物時,大多隻考慮單個物種的生態習性,欠考慮物種間的競爭關系,忽略了物種多樣性對生態系統功能的貢獻.另外,草本植物在水土保持功能上也有一定的缺憾:一是根系較淺,固坡護坡效果較差;二是群落易發生衰退,二次恢復很困難;三是管理費用高;四是外來種的大量採用,對生態安全有很大風險. 3 灌木在生態護坡中的作用 我國的邊坡坡度一般為45°,有的甚至達到60°以上,單純用草本植物雖然覆蓋度大、美觀,初期植被均勻整齊,但防護效果不太理想,而栽植喬木又會提高坡面負載,在風力作用下極易造成坡面的不穩定或坍塌.隨著實踐經驗的提高,人們逐漸認識到灌木綠化具有的優勢.灌木不僅具有良好的抗旱、保水、保土、防風沙、降塵土、抗鹽鹼等優點,而且生長快、耐貧瘠、對土壤環境要求不高,和草本植物相比,優勢相當明顯:一是灌木類木本植物根系的先端部位能向土壤母質內部延伸,在吸取其營養的同時固持風化土層,增強邊坡的穩定性.二是維護管理作業量小,灌木對水、肥的需求少,適應性強.三是對小氣候的改善作用明顯,能緩和陽光的熱輻射,使酷熱的天氣降溫、失燥,給人以舒適的感覺.同時由於灌木的生物量比草本植物大,進行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多,吸滯煙灰粉塵,稀釋、分解、吸收和固定大氣中的有毒有害物質也較多,能更好地凈化空氣.但單一的灌木群落也易產生表土侵蝕,對初期的水土保持不利.因此,在邊坡防護過程中,植物種的選擇以草本植物與灌木配合為宜,二者結合,可起到快速持久的護坡效果,有利於生態系統的正向演替. 但採用草本植物種子和灌木種子混合播種時,有時會不盡如人意,常常形成稀樹草原的格局,這是因為草本植物一般發芽早、成坪快,往往扼殺剛剛發芽的灌木幼苗.所以在當今的綠化施工過程中,一般先種植生長速度快、成坪快的先鋒草本植物[12],以達到快速恢復植被,控制早期水土流失的目的,然後因地制宜栽植灌木.

『玖』 城市園林綠地的生態效益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減少噪音,凈化空氣,增加空氣濕度,豐富物種多樣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增加居民生活幸福感。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