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農業生態修復

農業生態修復

發布時間: 2020-12-17 06:55:18

Ⅰ 農業資源與環境(生態恢復方向)專業屬於環境科學類嗎

我是學這個專業的,學的時候涉及很多環境的保護,和生態恢復,只是在我們國家似乎不怎麼喜歡生態的方法保護和修復。

Ⅱ 自然資源局組建成後鄉鎮國土所怎麼辦

自然資源局組建成後鄉鎮國土所不再保留。2018年3月17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版代表大會第一次權會議《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中規定組建自然資源部。不再保留國土資源部、國家海洋局、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

鄉鎮國土所主要負責的就是受上級國土部門和同級政府委託,對鄉鎮土地進行管理,編制和日常的地籍的管理工作,主體承擔的還是相對應的行政職能。因此鄉鎮國土所也不再保留。

(2)農業生態修復擴展閱讀

組建自然資源部。將國土資源部的職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組織編制主體功能區規劃職責,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城鄉規劃管理職責,水利部的水資源調查和確權登記管理職責,農業部的草原資源調查和確權登記管理職責。

國家林業局的森林、濕地等資源調查和確權登記管理職責,國家海洋局的職責,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的職責整合,組建自然資源部,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

Ⅲ 生態農業修復

生態農業就是運用生態學、生態經濟學原理,通過系統工程方法實現高產、優質、高效與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農業生產體系。它的本質就是將現代化農業納入農業生態化發展的軌道,以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一種生產模式。通過農業生產多樣化和農業生物種群多樣化,實現綠色植被覆蓋率最大化,高效、合理利用光、水、溫、土地資源,使物質循環良性發展,減少廢棄物產生,達到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同步增長和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目的。

生態農業修復多種多樣,在災毀土地修復中最典型的就是大型塌陷區和堰塞湖區水陸交換互補的物質循環類型。它充分利用堰塞湖或塌陷區積水的特點,將積水區挖深,修建魚塘或蓄水池,再把挖出的泥土填到較淺的區域,按設計的農田標高進行平整。按照生態學的食物鏈原理進行合理組合,實現農、漁、禽、畜等綜合經營,構成以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為中心的生態群體。農作物和青飼料可作為雞、鴨、蠶等的飼料;動物的糞便既能作為農作物生長的肥料,也可以作為水產品的餌料;微生物對各種有機物的分解產物也可作為肥料或喂養水產品,這樣建立食物鏈,實現能量與物質的良性循環。生態農業的基本模式是「整體、協調、循環、再生」,是生態農業基本原理的運用。

Ⅳ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

光合作用是綠色植抄物在葉襲綠體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釋放氧氣,同時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合成的有機物中的過程.①其中它合成的有機物不僅滿足了自身的需要,如植物體的生長、發育、繁殖等.同時還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來源,有機物被分解釋放出能量,滿足生物生命活動的需要;②同時綠色植物通過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又以水蒸氣的形式通過蒸騰作用散失到空氣中去,參與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環;③綠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維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故答案為:能量;吸收水分;蒸騰作用;碳-氧

Ⅳ 防止海洋污染的措施有哪些

1、防止、減輕和控制海上養殖污染

海水養殖主要位於水交換能力較差的淺海灘塗和內灣水域,養殖自身污染已引起局部水域環境惡化。

建立海上養殖區環境管理制度和標准,編制海域養殖區域規劃,合理控制海域養殖密度和面積,建立各種清潔養殖模式,控制養殖業葯物投放,通過實施各種養殖水域的生態修復工程和示範,改善被污染和正在被污染的水產養殖環境,減輕或控制海域養殖業引起的海域環境污染。

2、防止和控制沿海城市污染物污染海域環境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沿海城市發展迅速,對沿岸海域環境壓力加劇。對此,中國政府採取有力措施防止、減輕和控制沿海城市污染沿岸海域環境,調整不合理的城鎮規劃,加強城鎮綠化和城鎮沿岸海防林建設,保護濱海濕地。

加快沿海城鎮污水收集管網和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增加城鎮污水收集和處理能力,提高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脫氮和脫磷能力,沿海城市環境污染防治能力進一步加強。

3、防止、減輕和控制沿海農業污染物污染海域環境

一些沿海省、市結合生態省、生態市建設,積極發展生態農業,控制土壤侵蝕,綜合應用減少化肥、農葯徑流的技術體系,減少農業面源污染負荷。

嚴格控制環境敏感海域的陸地匯水區畜禽養殖密度、規模,建立養殖場集中控制區,規范畜禽養殖場管理,有效處理養殖場污染物,嚴格執行廢物排放標准並限期達標。

(5)農業生態修復擴展閱讀:

隨著社會發展,海洋污染問題日趨嚴重,已經成為「一個影響到世界各大洋的全球性環境問題」。海洋污染不僅破壞海洋生態景觀,造成視覺污染,還可能威脅航行安全,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甚至影響海洋生態系統健康及人類健康安全。

各個國家應高度重視海洋環境污染的防治工作,採取一切措施防止、減輕和控制陸上活動和海上活動對海洋環境的污染損害。

Ⅵ 如何利用土壤改良修復技術發展生態有機農業

健康的土壤是發展生態有機農業的基礎,任何需要土壤的農業生產都可以利用土壤改良修復技術,只是目前國內的土壤修復技術要麼成本太高,要麼沒有很好的方法。目前有機肥改良土壤是比較切實可行的方式。

Ⅶ 太湖水污染你的觀點

從五里湖談太湖水污染防治

口 朱喜

摘 要 五里湖是太湖北部的一個湖灣,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於大量生活、工業污水入湖,湖水被嚴重污染。近年來,無錫市為治理五里湖水污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採取生態清淤、生態修復等綜合措施治污,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五里湖的污染實踐對太湖水污染治理有一定借鑒意義。結合五里湖治污實踐,對太湖治理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 五里湖 大湖 生態清淤 水污染

一、五里湖水污染防治初見成效

五里湖又稱蠡湖,系太湖北部的一個湖灣。20世紀70年代以前,五里湖水清澈見底,水草隨水流漂動。由於圍湖造田,從70年代開始,五里湖面積不斷縮減,幾經曲折才又恢復到目前的5.8km2。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於大量生活、工業污水入湖又無人罱湖泥,淤泥又二次污染,五里湖水質越來越差,水生態受到嚴重破壞,水草死亡,水體嚴重富營養化,夏天時有藻類爆發。依據《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2002》評價,21世紀初五里湖多項水質指標均劣於V類。

為治理五里湖的污染,無錫市曾投入大量資金,用綜合性措施進行過多次治理。2002年投入5000萬元採用先進的環保清淤設備進行了生態清淤(又稱環保清淤),清淤248萬m3,減少了底泥二次污染,增加水深40-50cm;2003年是五里湖水污染治理成效顯著的一年,首先是投入2.5億元實施退魚還湖,把湖周圍219hm2魚池徹底清除池底淤泥後還給五里湖,為此同時搬遷48家工業企業,大大減少了魚池污染和工業污染,使五里湖面積擴大2.19km2,並投入4500萬元實施「863」計劃中的治理太湖水污染——五里湖生態修復和生態清淤研究,已修復100hm2的水生植物區,在利用水生植物吸氮除磷作用凈化水體的同時,又增添了湖區的觀賞性。在此基礎上,又投資1.2億元,建成了抽水能力為50m3/s的梅梁湖泵站,對五里湖、梅梁湖和無錫城區實施調水換水。還投資數百萬元在西五里湖北部的退魚還湖處建設噴水高度超百米的噴泉,稱為「蠡湖之光」,既是景觀又可增加溶解氧。在2000年「零」點行動的階段性成果(封閉了賓館、飯店、招待所、療養院等生活污水入湖排污口)的基礎上,實施五里湖周圍污水截流工程,拆除湖中魚網和魚籪,放養200萬尾鰱、鱅魚苗。

經過治理,五里湖水質有較明顯改善,2003年4-12月每月一次的檢測結果顯示,五里湖高錳酸鹽指數7.6mg/L(Ⅳ類),較2002年下降10.6%,總磷0.127mg/L(Ⅳ類),下降36.2%,總氮6.41mg/L(略有下降),透明度由原來的20-30cm增加到40-60cm。水質改善效果湖心好於河道入湖口,西五里湖好於東五里湖。其中,水質改善效果最好的是西五里湖北部大面積退魚還湖區域,原因是該區域清淤徹底,並封堵了河道人湖口,種植了水草,建設了高噴泉。根據2004年1-4月每月一次的檢測結果,該區域平均值高錳酸鹽指數5.69mg/L(Ⅲ類),總磷0.03mg/L(Ⅲ類),總氮基本持平,透明度有時可達到lm以上。五里湖水又恢復到凹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清澈,五里湖周邊地價因此開始升值。

五里湖水污染治理雖取得較為明顯的成效,但水質尚未得到根本改善,總氮仍居高不下,距離2010年水功能區的Ⅳ類水目標還甚遠。治理五里湖水污染任務還十分艱巨,根據其自然地理特點,應進一步完善落實綜合性水污染防治措施。

二、太湖的水污染

1.太湖水污染的原因

一是人湖污染物量大,超過其自凈能力。污染物來源主要是工業、生活、種植業、養殖業、水土流失、航運旅遊、降雨降塵等外源和長期積存於湖底的淤泥等內源的二次污染。

二是太湖水污染防治進展速度不快。主要表現在投入不足、污水處理能力嚴重不足、控制外源和內源的力度不夠、生態修復進度慢、規劃及其實施滯後、水資源開發利用不合理、執法不嚴等。

2.太湖水污染的重點區域

一是湖灣。太湖東半部污染較輕,西半部污染較重,特別是五里湖、梅梁湖、竺山湖這3個湖灣是太湖中污染最重,污染發展速度最快、危害最大的湖灣,現狀年均水質均為劣於V類,主要污染指標為總氮、總磷,並在1990、1994、1995、1997年發生藻類大爆發或嚴重「湖泛」,湖水發臭,嚴重影響人民生活和經濟建設,此後藻類幾乎年年爆發。

二是河道入湖口。主要是太湖上游的宜興、湖州的河道入湖口和梅梁湖的直湖港、武進港、梁溪河入湖口。入湖河道把大量的生活、工業、農業污染物帶入湖中。

3.太湖防治水污染重點是五里湖、梅梁湖、竺山湖和入湖河道

五里湖、梅梁湖、竺山湖這三個污染最重的湖灣治好了,全太湖的水污染也就能治好了。控制主要入湖河道兩岸的污染,大量減少其帶入湖中的污染物,也是防治水污染的重中之重。

三、太湖水污染防治的幾點建議

1.應制訂統一的各區域污染防治規劃

各區域應在太湖流域管理機構的領導下,根據其特定的自然、社會和經濟條件統一制訂相應的水污染防治規劃。各區域水污染防治的基本措施是控制外源,適當清除內源,並根據具體情況採取相應的重點措施,如:五里湖應全封閉,提高水位,建成水庫,實施生態清淤、生態修復;梅梁湖為大口袋型湖灣,應以控制人湖河道及其兩側外源、擋污、清淤、調水和生態修復為主;竺山湖為小口袋型湖灣,應以控源、生態清淤和生態修復為主;貢湖為開敞式湖灣,應以調水、擋污和生態修復為主;東太湖為下游湖灣,應以生態清淤和生態治理為主;太湖上游的西岸和南岸以控源為主。

2.適當確定污染物總量控制目標

要糾正某些人認為只要工業污水達標排放和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就行了的觀點,其他如控制外源、清淤、調水、建閘擋污、生態修復等工程技術措施、保障措施也是完全必要和至關重要的。如無錫城市污染物現狀排放總量COD(化學需氧量)大於2010年允許納污量的4.5倍,NH3—N大3.25倍;而目前主要工業企業已有96%達標排放,但河水相當長時間仍呈黑臭狀態,所以提高污水排放標准,適當確定污染物總量控制目標,才能達到防染物總量控制目標。

太湖流域經濟社會發達,污染物排放總量大於允許納污量數倍,各區域需適當確定其污染物總量控制目標。否則,即使是局部達標排放,但匯流後也會使太湖不堪負重。為此,有關部門一方面要研究出比較切合實際的允許納污量,另一方面又不要過於看重允許納污量這個指標,重要的是把注意力集中到有效削減各類污染負荷和提高環境容量上。

3.切實控制工業污染

應全過程實行清潔生產,使用不產生或少產生污染物的工藝、技術、設備、原料,用數十年或更長一點的時間,使工業企業達到污染物「零」排放。目前工業企業達標排放只是最起碼、最基本的要求。由於太湖流域經濟發達,工廠眾多,特別在城鎮,就是大中小工業企業全部達標排放,其污染物排放量仍很大。目前應採用接管、搬遷、調整結構和關閉的措施。其中,接管是把工業污水(不含電廠或熱電廠排放的循環水等不增加污染的廢水,下同)全部接進污水收集管網,進污水廠處理,有些不能直接進污水廠的應預處理合格後再進污水廠;搬遷是把重污染企業搬遷進相應工業園區,按不伺類型進行分類污水處理。

4.建設足量的高標准污水處理系統

建設足量的污水處理廠及其配套管網,確保全部工業、生活污水進污水廠處理。城市污水廠以處理生活污水為主,兼顧處理工業污水,鄉鎮污水廠應兼顧處理工業、生活污水。如目前無錫市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已超過50萬t/d,占生活污水排放量的60%左右,在江蘇省處於前列,但由於管網配套不足,實際處理率仍只有30%-40%,工業污水進污水處理廠的比率更低。所以太湖流域各地必須把加大投入,建設足量的污水處理系統作為控制工業污染的硬任務,當務之急是要探索出一條市場化運作的路子。

隨著污水處理能力的加大和生活、工業污染的控制,污水處理廠處理過的水將是太湖流域最大的污染負荷,所以應提高污水廠的排放標准,最大限度減少污水廠排出的污染負荷。如無錫城區污水處理廠,在2010年若仍採用二級排放標准(《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GBl8918-2002》,下同),僅污水廠排放的污染物COD(化學需氧量)這一項,就將超過城區COD的允許納污能力。所以,在江南經濟社會發達的各個城市,污水廠的污染物排放標准應提高到一級A標准,這樣能比二級標准排放的COD減少一半。

5.封閉城鎮排污口,控制農業、農村污染

太湖流域有數以萬計的生活、工業排污口,非常難管理。為確保工業、生活污水進污水廠集中處理和便於監督管理,必須封閉全部城鎮工業、生活污水排污口,農村排污口封閉應根據當地允許納污能力的大小確定。

要嚴格控制農業、農村污染,農業污染包括種植業、養殖業(禽畜、漁業),農村污染是生活污染。主要控制措施:一是大力推進農村城市化,建設居民區,集中居住,生活污水集中處理;二是全面建設農業、農村污染控制區。農業、農村污染控制區是在某一個主要農業區域,採用一整套統一完整的污染治理措施,控制該區域內的種植、養殖污染和分散居住農民的生活污染。要重視其他非點源污染的治理,這里的其他非點源是指農業以外的非點源。主要是地面、道路、廣場、屋面的積聚物和車輛產生的污染物隨雨水進入水體,及降雨降塵等。每次大雨之初由城鎮雨水管中排出的雨水是黑色的,可見污染負荷之大。控制措施是:廣植樹多種草,提高綠化、植被覆蓋率,減少地面徑流;在城鎮全面建設截流式雨污分流系統,減少非點源污染進入水體。

6.持續進行生態清淤

生態清淤是為改善水質和水生態環境而進行的清淤,目的是減少二次污染,不同於為改善航行和排澇行洪條件而進行的疏浚。五里湖實施生態清淤有較好效果,無錫城區第一遍河道清淤已完成,農村河道第一遍清淤也將完成。在生態清淤後,無錫市的水生態環境改善明顯,其改善效果依次為:五里湖一宜興農村一錫澄片農村一一般城鎮一無錫城區。這說明生態清淤顯示出的改善水環境效果與水體受污染情況、底質受污染情況、底質釋放污染物的速率、水體的流速等因素有關,也與清淤的方法、採用的機械設備及清淤質量有關。

這里要強調的是,生態清淤要控制生態清淤深度,在太湖平原河網區和湖泊中,污染和淤積嚴重的區域、近30-40年內積聚的淤泥均需清除,生成時間久遠、污染物含量小、產生二次污染少的淤泥可不清。

生態清淤要採用適當的機械設備和方法,要掌握生態清淤的周期和時間,太湖和其他湖泊需清淤的區域每15-20年一次,河網每5-10年一次。生態清淤在基本控制外源後實施效果較好。同時生態清淤應與生態修復工程相配合,在計劃種植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區域應考慮適當減小清淤深度或不清淤。

7.建閘擋污是太湖中下游平原特有的簡單可行的治污辦法

在外源污染未得到徹底控制前,建閘擋污可有效控制部分污染物人湖,以保護重點水域。如梅梁湖人湖河道梁溪河、直湖港、武進港均已建閘擋污,減少了40%-60%的人湖污染物量;人貢湖的14條河道均已建閘,並開始擋污。要加強擋污管理,並解決直湖港;武進港和人貢湖14條河道兩側的污染控制和與泄洪排澇相協調的問題。

8.適當提高太湖水位

太湖周邊各城市的生活、工業和生態用水量隨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斷增加,需提高水位,增加蓄水量;太湖自身治理水污染也需提高水位,增加環境容量。太湖大堤及其有關涵、閘、泵站工程均已建成,太湖已初步形成可封閉並可人工調節水量的湖泊,太湖的防洪標准已有較大提高,適當提高太湖水位和增加蓄水量已成可能。太湖水位提高幅度應考慮枯水期3.20m(吳淞基準),平時3.40m,若低於上述標准應及時調水補水;建議太湖防汛警戒水位根據現實情況適當提高到3.60-3.80m。

9.合理調水是改善太湖流域河湖水質和增加水量的有效措施

望虞河已建成清水走廊,近年每年調長江水人太湖,改善了兩岸和太湖水質,效果較好,引江濟太已被中央領導肯定。望虞河在不妨礙防洪的前提下,應持續調水。當初設計望虞河工程時,不可能預見到太湖流域經濟社會發展有如此高的速度和生態用水量大增的情況,所以,現有望虞河已不能滿足流域調水供水的需求,應增加其他線路調引長江水。如新建新溝河一直湖港一梅梁湖清水通道進行調水,流量100-200m3/s或更大一點,可以補充太湖水資源和有效改善梅梁湖、錫澄片河網的水質,也可擴建望虞河增加調水量。

10.加快生態修復

太湖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有良好的生態系統,20世紀末,太湖東半部的生態系統尚可,而西部遭到了嚴重破壞,水生物的品種和數量大大減少。五里湖目前生態修復的成功經驗和以前3次(中橋水廠取水口、梅園水廠取水口和湖濱飯店旁)生態修復的經驗,說明生態修復對改善水質有明顯的效果,但必須慎重選擇生物品種,並注重長效管理。

應建立多個濕地保護區。太湖日取水量5萬t及以上的取水口都應建立水源地濕地保護區,較大河道的入湖口應建立河口濕地保護區,起氧化塘作用,以種植挺水植物為主,每個濕地保護區面積應在2-5km2;河網間的湖盪應建立湖盪濕地保護區,在城鎮附近的,兼可建成景觀湖泊;有些地方可以利用魚池或低窪區域開挖、新建濕地保護區,同時滿足生態、蓄洪、滯洪的需要;生態修復工程應注意建立長效機制,否則不能持久。

11.加強科研和水資源監測,實現資料共享

太湖及流域各區域水污染綜合防治模型試驗,農業農村污染控制區示範試驗,控制總氮、總磷有效途徑研究,藻類爆發機理研究,除藻、吸藻的機械和方法研究,淤泥、藻類綜合利用研究等信息應全流域共享。

要加強水資源監測,包括河道水量、水質監測和污水水量、水質監測,每一個水功能區都要有一個或數個監測點,每一個排污口都要監測,要增加監測頻次,並且向自動化監測過渡。實行監測資料共享,有利於治污方案的確定、治污效果的測定和對治污的監督。

太湖為全流域造福,全流域要全力保護太湖。流域是一個整體,流域內各省、市、縣各級機構應在中央的統一安排下,加快水污染防治的步伐,使太湖水早日變清,為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創造良好水環境。 ■

Ⅷ 包頭市禾潤土壤修復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包頭市禾潤土壤修復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於2011年05月23日在包頭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稀土高版新技術產權業開發區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侯瑞華,公司經營范圍包括許可經營項目:一般經營項目:青貯玉米氨化飼料等。
法定代表人:侯瑞華
成立時間:2011-05-23
注冊資本: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50208000027536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1151)
公司地址: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稀土高新區鹿港小鎮花園3-303房間

Ⅸ 保護水資源的措施

一、積極推進節約用水,提高用水效益。
1、是嚴格用水管理。依法推行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制度。對建設項目取水、用水實行水資源論證制度,強化取水許可審批,從源頭上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按照國務院批復的分水方案,在黃河流域實行了取水總量控制。全國有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發布了用水定額,實行計劃用水。
2、是加強農業節水。1998年以來,各級財政投入資金200多億元,社會和農民投入600多億元,重點開展灌區節水改造,發展節水農業。全國建設600個節水增產重點縣和1000多個節水示範項目,節水灌溉面積已達到3.2億畝,形成300多億立方米的年節水能力,新增糧食綜合生產能力400多億公斤。建立了近300個旱作節水農業示範基地,在近3億畝農田中推廣非工程節水技術措施。全國農田灌溉面積畝均用水量從1993年的529立方米降至2003年的430立方米。
3、是推進工業和城市節水。出台了加強工業節水工作的有關政策,原國家經貿委、水利部等六部委於2000年10月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強工業節水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了工業節水的目標和具體政策措施。先後發布了兩批《當前國家鼓勵發展的節水技術、設備(產品)目錄》,禁止引進高耗水、高污染工業項目,鼓勵發展節水高效、高新技術產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品升級換代,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由1998年的55%提高到2002年的62%。全國各城市加快了城鎮供水管網改造,積極推廣使用節水器具,開展了各類節水示範區建設,城市年節水量約38億立方米。
4、是深化水價改革。國務院下發了《關於推進水價改革促進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通知》。發展改革委和水利部聯合頒布了《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管理辦法》,完善了水價的形成機制和管理手段。2003年全國水利工程供水價格達到每立方米3.3分,比1991年提高2.3倍,促進了節約用水,供水成本得到一定補償。城市供水初步實現由福利型向商品型轉變。目前全國已有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征水資源費,60多個城市實行階梯式水價,300多個城市開征污水處理費。
5、是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水利部在甘肅張掖、四川綿陽、遼寧大連、陝西西安開展了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共開展了94個省級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張掖市通過積極探索,形成了「總量控制、定額管理、以水定產(地)、配水到戶、公眾參與、水量交易、水票流轉、城鄉一體」的節水型社會建設運行機制和體制,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和推廣各項節水技術,提高了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幅度削減了用水量,完成了黑河分水任務,實現了當地經濟增長和促進下游生態修復的雙贏。


二、加大水污染防治和水資源保護工作力度,修復生態環境。
1、是加強水污染防治。「九五」以來,國家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推進清潔生產,淘汰關閉浪費水資源、污染水環境的小企業,僅淮河流域1994年以來就先後關停了近5000家污染嚴重的小企業和生產線。組織開展了「三河三湖」、三峽庫區、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及東線工程沿線、北京市、環渤海等重點流域、區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全國共設置了760多個監測斷面,組成了國家水環境質量監測網,建成了117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實現了監測數據實時傳輸。在重點流域、敏感水域初步建立了環境應急體系,提高了對突發性污染事件的應變能力。到2003年底,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計劃安排的工程項目已完成32%,全國污水處理總能力達到6626萬立方米/日,城鎮污水處理率為42.3%。在經濟快速增長、人口不斷增加的情況下,重點流域水質急劇惡化的勢頭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2、是強化水資源保護。全國有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按《水法》規定批准實施了水功能區管理制度,七大流域和部分省份按照水功能區定期公布水資源質量狀況報告。核定了三峽庫區、黃河幹流、淮河流域、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沿線及中線水源區等水域納污能力和限制排污總量意見。完成了全國入河排污口普查,加強了入河排污口的監督管理。組織淮河等流域水污染聯防,開展淮河水質監測預報、閘壩防污調度等工作。
3、是採取積極措施,修復生態環境。從1999年起,對黃河流域實施水資源統一調度,在連續5年來水偏枯的情況下,實現幹流不斷流。國務院批復了《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規劃》、《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規劃》,這兩個規劃實施以來取得顯著成效。黑河連續幾年向下游輸水,乾涸多年的終端湖泊東居延海出現了36平方公里的水面。我國最大的內陸河塔里木河,斷流20多年的下遊河道,從2001年起恢復過流,尾閭台特瑪湖水域面積最大達200多平方公里,兩岸大片胡楊林復甦,兩大沙漠中間的綠色走廊重現生機。實施引江(長江)濟太(太湖)工程,緩解了太湖流域生態環境急劇惡化的趨勢。組織實施了南四湖應急生態補水、扎龍濕地補水、引察(察爾森水庫)濟向(向海濕地)、引岳(岳城水庫)濟淀(白洋淀)等水資源調配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生態和社會效益。組織開展了全國牧區水利、小水電代燃料、黃土高原淤地壩等工程建設,加強了水土保持工作,鞏固了退耕還林成果。啟動了全國地下水保護行動計劃,強化了對地下水的保護和超采區的治理。濟南市停涌多年的趵突泉實現復涌。蘇錫常等超采區實現全面禁采,地下水位開始止降回升,地面沉降速率顯著降低。


三、優化配置水資源,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1、是農村飲水解困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飲水困難問題,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2000年,國家啟動了全國農村飲水解困項目。5年來,中央安排國債資金98億元,地方各級政府配套和農民自籌資金90多億元,累計解決了5700多萬人的飲水困難,提前完成「十五」計劃中解決農村人口飲水困難的任務。人民群眾把這項工程稱為「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
2、是加強了水資源配置和防洪減災工程建設。國務院批准實施了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南水北調東線、中線一期工程已開工建設。國家「十五」計劃重點水資源配置工程相繼開工建設。完成了甘肅引大入秦、青海黑泉水庫、四川大橋水庫、寧夏扶貧揚黃等一大批西部地區重點水利工程,新增供水能力500億立方米。全國年供水能力達到近6000億立方米。1998年以來,加強了以大江大河堤防為重點的防洪體系建設,長江干堤加固基本實現預定目標,全面加快了淮河災後重建工作和治淮骨幹工程建設,黃河和其他大江大河大湖重要堤防、重點海堤、清淤疏浚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目前已基本完成了第一批1191座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
3、是加強流域、區域水資源統一管理和調度。依據《水法》,進一步明確了流域管理機構的法律地位和行政職能。各地根據當地水資源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深化水管理體制改革,北京、上海、黑龍江、海南實現了涉水事務的統一管理。先後9次實施引黃濟津,2次實施從山西、河北向北京集中輸水等應急措施,保障了連續5年乾旱的京、津地區供水安全。針對近年來乾旱缺水的嚴峻形勢,各地加強了水資源統一調配和抗旱工作,保證了群眾生活和工農業生產的正常用水,維護了社會穩定。
4、是加大了非傳統水源開發利用力度。2003年全國工業循環冷卻海水利用量達330億立方米,海水淡化年產量1130萬立方米。城市污水集中處理回用量每年達6億立方米。北方和西北缺水地區普遍加強了雨水集蓄利用。按照人水和諧的理念,積極探索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的轉變,通過完善防洪和抗旱調度方案,科學調度,運用河道、窪淀蓄滯洪水,開發利用洪水資源,回灌地下水。

拓展資料:

全球淡水資源不僅短缺而且地區分布極不平衡。按地區分布,巴西、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印度尼西亞、印度、哥倫比亞和剛果9個國家的淡水資源佔了世界淡水資源的60%。約佔世界人口總數40%的80個國家和地區約15億人口淡水不足,其中26個國家約3億人極度缺水。更可怕的是,預計到2025年,世界上缺水人口將增長一倍,40個國家和地區將面臨淡水匱乏。我國人口眾多,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雖然我國也是水資源大國,但人均淡水資源只佔世界人均淡水資源的四分之一。

保護水資源網路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