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生態學謬誤

生態學謬誤

發布時間: 2020-12-18 06:24:02

⑴ 有哪兩種事物容易被人們混淆

因果和相關
「相關不等於因果」和「脫離劑量談毒性」已經成為知乎上評論區打臉的標回配了,答然而當討論到因果和相關性強弱時,卻又容易發生混淆。比如研究中證實A與B存在因果關系,在排除了混雜因素的影響後,是不是A和B一定高度相關呢?答案並不是,如果沒有效應修飾作用,A和B的因果關系是一個與人群無關的量,而相關性卻會隨人群變化而變化,如果在一個人群中A的取值都相同,A和B的相關性為0,但A和B的因果關系卻總是存在的。

生態學研究容易出現生態學謬誤嗎

容易出現。主要由於:1 理論假說本身就是錯誤的,那麼驗證得到的結果當然也不會有意義;2 樣本量不足;3 實驗設計有錯誤或者漏洞。

⑶ 生態學研究生態學謬誤的名詞解釋

生態學謬誤(ecological fallacy)
在生態學研究中,生態學謬誤是此類研究最主要的缺點,其是由於生態學研究是由各個不同情況的個體「集合」而成的群體(組)為觀察和分析的單位,以及存在的混雜因素等原因而造成的研究結果與真實情況不符。

生態學研究(ecological study)是描述性研究的一種類型.
它是在群體的水平上研究某種因素與疾病之間的關系,以群體為觀察和分析的單位,通過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狀況與疾病的頻率,分析該暴露因素與疾病之間的關系。
疾病測量的指標可以是發病率、死亡率等;暴露也可以用一定的指標來測量,例如各個地區人群的煙草消耗量可以從煙草局等有關部門獲得。

⑷ 生態學謬誤的介紹

生態學謬誤復(ecological fallacy)在生態學研究制中,生態學謬誤是此類研究最主要的缺點,其是由於生態學研究是由各個不同情況的個體「集合」而成的群體(組)為觀察和分析的單位,以及存在的混雜因素等原因而造成的研究結果與真實情況不符。

⑸ 請問北京馬甸到後九條之間一帶有沒有可以給傳染病患者打針的地方

1.流行病學:研究人群中疾病與健康狀況的分布及其影響,並研究防治疾病及促進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學
2.潛在減壽年數:某病年齡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壽命與實際死亡年齡之差的總和
3.傷殘調整壽命年:從發病到死亡所損失的全部健康壽命年,包括早死和傷殘引起的健康壽命損失年
4.橫斷面分析:分析同一時期或不同年代不同年齡組的發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的變化。多用於傳染病
5.出生隊列分析:對同時期出生的一組人隨訪若干年,觀察其死亡情況。明確呈現致病因素與年齡的關系,評價患病年齡分布的長期變化趨勢,提供病因線索
6.描述性研究:利用已有的資料,按不同地區時間以及人群特徵分組,把疾病或健康及影響情況發生發展的真實規律展現出來
7.生態學研究:以人群為基本單位收集和分析資料,進行暴與疾病關系的研究
8.生態學謬誤:生態學研究的主要缺點,是生態學研究以各個不同的個體「集合」而成的群體為觀察的單位,存在的混雜因素而造成的研究結果與真實情況不符
9.決定樣本大小的因素:。預期的患病率,越接近50%,樣本含量越小
。 對調查結果精確性的要求
。 資料的性質,定性還是定量
。 抽樣的方法
10.分層:一個好的層因素為每一層個體差異變小,層間差異較大,保證每個層都抽到,估計總體的參數值,估計每個層的情況
11.偏倚產生:主管選擇研究對象、任意變換抽樣方法、導致樣本缺乏代表性。資料收集的測量偏倚,及混雜因素
12.相對危險度(RR):暴露組發病或死亡的危險是飛暴露組的多少倍
13.歸隱危險度百分比(AR%):暴露人群的發病率歸因於暴露的部分佔暴露人群全部發病的百分比
14.人群歸因危險度百分比:全人群的發病率中,歸因於某種暴露引起的發病占總人群全部發病的百分比
15.歸因危險度AR:暴露組發病率與飛暴露組發病率相差的絕對值
16.隊列研究的優點:資料可靠,直接獲得RR,AR,發病率,患病率,因果現象發生時間順序合理,助於了解疾病自然史
17隊列研究的缺點:不適用與發病率低的,失訪偏倚,耗費人力物力財力,位置變數引入是問題復雜化
18匹配過度:匹配的目的是保證對照組和病例組在某些方面的可比性。把不必要的因素列入匹配,丟失了信息,降低的研究效率,增加了工作難度
19實驗流行病:以人群為研究對象,以醫院社區工廠學校為實驗室的試驗性研究,加入人為干預因素,四個基本特徵:對照,隨機分組,人為干預,前瞻追蹤觀察
20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整合生物醫學,行為科學和社會醫學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多維思維方式解決健康問題,以預防為導向的服務模式是符合現代醫學模式的最佳服務模式
21雙向策略:把對整個人群的普遍預防和對高危人群的重點預防結合起來,互相補充提高效率
22第二代監測:以血清學監測和行為學監測相結合的綜合檢測
23一級預防:健康促進和健康保護
二級預防:早發現早治療早診斷
三級預防:防止傷殘,促進康復,延長壽命,降低病死率

⑹ 心理學、社會學、精神病學這些學科和犯罪學有什麼關系求答案

但是,客觀來講,無論是心理學也好還是社會學也好,它們都不能自動地解釋犯罪行為。
精神病學是起源於法庭精神病學或者心理醫學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心理學和社會學才作為單獨的學科產生時精神病學已經確立地位了。精神病學不僅能為犯罪學提供基本概念,也致力於查明法庭上被告的心理狀態,因此在法庭上,精神病學專家經常會以專家證人的身份出現並在對最終對被告的判決量刑上起到重要的參考作用。
在英國,早期的犯罪人的心理學研究大多是在監獄進行的,而精神分析學不屬於學院心理學,這門學科非常重視甚至更重視實驗。於是一些心理學家參與了創建1931年成立的少年犯罪研究與治療研究所 (the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and Treatment of Delinquency,非常有名的機構),這個研究所後來成為「病態人格診所」 (the Psychopathic Clinic),以後又被稱為「波特曼診所」 (the Portman Clinic)。
同樣在美國,早期對犯罪學產生影響的也是心理學和精神病學。但是由於精神病學對其他學科的排斥,另外也由於社會學此時已建立了自己的學科地位並且避免了向心理學觀點靠攏這樣的變化造成的一個重要的結果,就是在社會學內部也建立了自己的學科分支——社會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試圖解釋個人犯罪行為,同時掩飾自己的解釋與心理學解釋和精神病學解釋的相似性。
現在可以看出,實際上這些學科的獨特貢獻在於它們不同的分析單元。曾有一種觀點認為,對犯罪率的研究應屬於社會學家的范圍,因為社會學家他們探討與社會結構有關的犯罪的發生率和分布;而對於個別犯罪人的研究,則屬於心理學家的范圍,因為心理學家他們把犯罪行為與犯罪人的個人特徵、個人歷史、直接情境聯系起來。但這種觀點忘記了一點就是,總的犯罪率是不能脫離對其有影響的個人特徵的。比方說犯罪率與貧窮程度有相關關系,但這樣並不意味著貧窮會直接引起犯罪行為,因為這種聯系可能是以和這些條件有關的個人特徵為中介的。
也就是說,如果有一種理論,認為總體水平的相關反映了個人水平的相關,那這種理論就會變成一種「生態學謬誤」。同樣,個人特徵與犯罪之間的相關也可能來自無法測定的宏觀的社會現象。因此,社會學機制和心理學機制都有可能影響犯罪率和個別犯罪人的行為。而學科分工的基礎就是解釋因素的類型,即社會結構或者個人特徵。
其實本身許多相關學科對犯罪的探討是相互重疊的。比如社會學家,他也不光是研究宏觀的,他也研究個人特徵。社會學這門學科,不僅研究群體現象,它也研究社會結構怎樣為人類行為提供條件。而心理學,這門學科則適當地關注人們所具有的認知和情緒特徵,並將這些特徵與塑造它們的社會生活聯系起來。但是,這種聯系又受人類主觀能動作用的影響。另外又比如一些其他的交叉學科,比如對犯罪的心理學研究現在仍然主要是依靠心理動力學理論或行為模式理論 (著名美劇 CM 中的 behavioural model 理論),而行為模式理論其實是從動物的學習而不是從社會心理學中這門學科中產生的。
總的來說,在犯罪學,尤其是犯罪的心理學理論中,佔主導地位的仍然是個人主義的理論。不過,對犯罪的心理學分析又不可能避免有關人類行為的性質、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之類的問題。於是犯罪學家需要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們,因為犯罪的社會學理論和心理學理論,它們都對同一現象提供不完全的解釋。因為不完全,它們才需要互相合作,互相兼容。犯罪學的研究是脫離不開它們的。

⑺ 人得了羊傳染病是否打針能除根

請問北京馬甸到後九條之間一帶有沒有可以給傳染病患者打針的地方?
懸賞分:0 -
提問時間2009-4-15 21:34
我是外地人,患有傳染病,因為來這邊工作所以自己帶了醫院開的處方和針劑到這邊打針,自己在這附近找過,但都不給打,說是傳染病又是外來針,不給打。急需各位幫助。。謝謝了。
1.流行病學:研究人群中疾病與健康狀況的分布及其影響,並研究防治疾病及促進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學
2.潛在減壽年數:某病年齡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壽命與實際死亡年齡之差的總和
3.傷殘調整壽命年:從發病到死亡所損失的全部健康壽命年,包括早死和傷殘引起的健康壽命損失年
4.橫斷面分析:分析同一時期或不同年代不同年齡組的發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的變化。多用於傳染病
5.出生隊列分析:對同時期出生的一組人隨訪若干年,觀察其死亡情況。明確呈現致病因素與年齡的關系,評價患病年齡分布的長期變化趨勢,提供病因線索
6.描述性研究:利用已有的資料,按不同地區時間以及人群特徵分組,把疾病或健康及影響情況發生發展的真實規律展現出來
7.生態學研究:以人群為基本單位收集和分析資料,進行暴與疾病關系的研究
8.生態學謬誤:生態學研究的主要缺點,是生態學研究以各個不同的個體「集合」而成的群體為觀察的單位,存在的混雜因素而造成的研究結果與真實情況不符
9.決定樣本大小的因素:。預期的患病率,越接近50%,樣本含量越小
。 對調查結果精確性的要求
。 資料的性質,定性還是定量
。 抽樣的方法
10.分層:一個好的層因素為每一層個體差異變小,層間差異較大,保證每個層都抽到,估計總體的參數值,估計每個層的情況
11.偏倚產生:主管選擇研究對象、任意變換抽樣方法、導致樣本缺乏代表性。資料收集的測量偏倚,及混雜因素
12.相對危險度(RR):暴露組發病或死亡的危險是飛暴露組的多少倍
13.歸隱危險度百分比(AR%):暴露人群的發病率歸因於暴露的部分佔暴露人群全部發病的百分比
14.人群歸因危險度百分比:全人群的發病率中,歸因於某種暴露引起的發病占總人群全部發病的百分比
15.歸因危險度AR:暴露組發病率與飛暴露組發病率相差的絕對值
16.隊列研究的優點:資料可靠,直接獲得RR,AR,發病率,患病率,因果現象發生時間順序合理,助於了解疾病自然史
17隊列研究的缺點:不適用與發病率低的,失訪偏倚,耗費人力物力財力,位置變數引入是問題復雜化
18匹配過度:匹配的目的是保證對照組和病例組在某些方面的可比性。把不必要的因素列入匹配,丟失了信息,降低的研究效率,增加了工作難度
19實驗流行病:以人群為研究對象,以醫院社區工廠學校為實驗室的試驗性研究,加入人為干預因素,四個基本特徵:對照,隨機分組,人為干預,前瞻追蹤觀察
20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整合生物醫學,行為科學和社會醫學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多維思維方式解決健康問題,以預防為導向的服務模式是符合現代醫學模式的最佳服務模式
21雙向策略:把對整個人群的普遍預防和對高危人群的重點預防結合起來,互相補充提高效率
22第二代監測:以血清學監測和行為學監測相結合的綜合檢測
23一級預防:健康促進和健康保護
二級預防:早發現早治療早診斷
三級預防:防止傷殘,促進康復,延長壽命,降低病死率
回答者:
- 2009-4-15 22:14
2009-12-10
2007-2-14
4 2006-12-22
2008-4-30
2006-12-17
查看同主題問題:

⑻ 提出生態學謬誤的robinson w s,中文譯名是什麼

William S Robinson威廉羅賓遜
美國社會學家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