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存環
Ⅰ 我國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主要有哪些
一、耕地面積急劇減少
二、土地沙漠化日趨嚴重
三、森林資源缺乏且急劇減少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五、 淡水資源嚴重缺乏
六、生物多樣性不斷減少,大量物種面臨滅絕
七、各種污染嚴重
Ⅱ 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各自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
★北方地區:
1.東北平原——我國十分重要的農業和重工業基地,在發揮其土地和資源的同時,應注意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
2.黃淮海平原——中低產田集中分布,旱澇,鹽鹼,風沙嚴重
旱災(春):春季氣溫回升快,降水少,徑流小,植物蓄水量大
澇災(夏):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勢低平,排水不暢
鹽鹼(春):不合理灌溉,蒸發旺盛,降水季節變化大
風沙(春):土質疏鬆,氣溫回升快,植被覆蓋率低,多大風天氣
解決辦法·····綜合治理
3.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
原因:土質疏鬆,植被覆蓋率低,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地形崎嶇,過度墾植和放牧,不合理采礦
解決辦法: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還草,小流域綜合治理(固溝,護坡,保原)
★南方地區:
問題:水土流失,山區土地肥力下降,平原旱澇災害頻繁,土壤貧瘠
原因:低山丘陵廣布(橫斷山脈板塊碰撞擠壓形成),高溫多雨
★西北地區:
位於大興安嶺以西,青藏高原以北。位於非季風區,氣候乾燥、降水少
多牧業為主。
問題:植被破換嚴重,土壤沙漠化嚴重,水資源短缺
解決方法:退耕還林還草,南水北調,合理放牧。
★青藏地區
位於第一級階梯,海拔高,氣候寒冷,大部分山峰終年積雪,冰川縱橫
藏族居多,多牧業為主。
問題:植被破壞嚴重
解決方法:保護植被
Ⅲ 可可西里原始生態環境保存較好的原因
可可西里保護區內分布著眾多的冰川與湖泊,其中面積最大的烏蘭烏拉湖有544.5平方公里。回
鹹水湖答與半鹹水湖是可可西里湖泊的常態,大量的鹽與澄澈的湖水融合在一起,人類根本無法食用,造成了那裡非常不適合人類生存。但是也使得可可西里原始生態環境保存的較好。
Ⅳ 生態環境的存在問題
生態環境中的生態平衡是動態的平衡。一旦受到自然和人為因素的干擾,超過了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而不能恢復到原來比較穩定的狀態時,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遭到破壞,物質和能量輸出輸入不能平衡,造成系統成分缺損(如生物多樣性減少等),結構變化(如動物種群的突增或突減、食物鏈的改變等),能量流動受阻,物質循環中斷,一般稱為生態失調,嚴重的就是生態災難。 森林被譽為「地球之肺」、「大自然的總調度室」,對環境具有重大的調節功能。因發達國家廣泛進口和發展中國家開荒、採伐、放牧,使得森林面積大幅度減少。據綠色和平組織估計,100年來,全世界的原始森林有80%遭到破壞。另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最新報告顯示,如果用陸地總面積來算,地球的森林覆蓋率僅為26.6%。森林減少導致土壤流失、水災頻繁、全球變暖、物種消失等。一味向地球索取的人類,已將生存的地球推到了一個十分危險的境地。
生物多樣性減少
生物多種性減少是指包括動植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生物物種,由於生態環境的喪失,對資源的過份開發,環境污染和引進外來物種等原因,使這些物種不斷消失的現象。據估計,地球上的物種約有3000萬種。自1600年以來,已有724個物種滅絕,瀕危物種,7240個物種為稀有物種。多數專家認為,地球上生物的1/4可能在未來20~30年內處於滅絕的危險,1990~2020年內,全世界5%~15%的物種可能滅絕,也就是每天消失40~140個物種。生物多樣性的存在對進化和保護生物圈的生命維持系統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核污染
核污染是指由於各種原因產生核泄漏甚至核爆炸而引起的放謝性污染。其危害范圍大,對周圍生物破壞極為嚴重,持續時期長,事後處理危險復雜。如1986年4月,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核泄漏事故,13萬人被疏散,經濟損失達150億美元。
海洋污染
海洋被譽為「國防的前線、貿易的通道、資源的寶庫、雲雨的故鄉、生命的搖籃」。然而,她正受到嚴重的污染。海洋污染常見的主要有原油污染、漂浮物污染和有機化合物污染及其引起的赤潮、黑潮。海洋污染直接導致海洋環境的惡化,生物品種的減少。
噪音污染
工業機器、建築機械、汽車飛機等交通運輸工具產生的高強度噪音,給人類生存環境造成極大破壞,嚴重影響了人類身體的健康。 人口爆炸,已使地球不堪重負;環境污染,已使其傷痕累累;生態失衡,已使她失去了昔日的輝煌;物種滅絕危及整個生物圈。面對無窮無盡的污染,河流在悲泣,泉水在呻吟,海水在怒號。森林匿跡,溪流絕唱,草原退化,流沙塵揚。我們的地球,正超負荷運轉;我們的家園,正走向衰亡,人類的警鍾,是自己把她敲響,挽救自然,挽救生態,挽救環境,挽救地球已刻不容緩。否則,人類的末日將是自己釀造的一杯毒酒。
Ⅳ 我國水域存在哪些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
水質污染(工農業用水排放),水體富營養化,赤潮現象,黃河到了旱期會斷流,長江到了豐水期有時會出現洪災
Ⅵ 新疆生態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新疆現在生態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一些地方開荒過度,造成水土不平衡,原始植被破壞,沙塵暴發生平凡。特別是南疆部分地區,有的地方還在開荒建農場。
Ⅶ 我國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主要有哪些
1、水土流失嚴重。建國初期,全國水土流失面積為116萬平方公里。據1992年衛星遙感測算,中國水土流失面積為179.4萬平方公里,佔全國國土面積的18.7%。中國水土流失特別嚴重的地區(從北到南)主要有:西遼河上游,黃土高原地區,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橫斷山脈地區,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區。
2、沙漠化迅速發展。中國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國家之一。北方地區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過149萬平方公里,約占國土面積的15.5%。近25年共喪失土地3.9萬平方公里。目前約有5900萬畝農田,7400萬畝草場,2000多公里鐵路以及許多城鎮、工礦、鄉村受到沙漠化威脅。
3、草原退化加劇。70年代,草場面積退化率為15%,80年代中期已達30%以上。全國草原退化面積達10億畝,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萬畝退化速度在擴大。由於草原的嚴重退化,從而導致牧草產量持續下降。
4、森林資源銳減。中國許多主要林區,森林面積大幅度減少,昔日鬱郁蔥蔥的林海已一去不復返。全國森林採伐量和消耗量遠遠超過林木生長量。
5、生物物種加速滅絕。據估計,中國的植物物種中約15-20%處於瀕危狀態,僅高等植物中瀕危植物就高達4000-5000種。近30多年來的資料表明,高鼻羚羊、白鰭豚、野象、熊貓、東北虎等珍貴野生動物分布區顯著縮小,種群數量銳減。
6、地下水位下降。多年來,由於過分開采地下水,在北方地區形成8個總面積達1.5萬平方公里的超產區,導致華北地區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2厘米。1949年以來,中國湖泊減少了500多個,面積縮小約1.86萬平方公里,占現有面積的26.3%,湖泊蓄水量減少513億立方米,其中淡水量減少340億立方米。
7、水體污染明顯加重。據1987年典型城市監測調查,有42%的城市飲用水源地受到嚴重污染;63%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調查的532條河流中,有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國約有7億人口飲用大腸桿菌超標水,約有1.7億人飲用受有機物污染的水。
8、大氣污染嚴重。中國大氣污染屬於煤煙型污染,北方重於南方;中小城市污染勢頭甚於大城市;產煤區重於非產煤區;冬季重於夏季;早晚重於中午。目前中國能源消耗以煤為主,約占能源消費總量的四分之三。
煤是一種骯臟能源,燃燒產生大量的粉塵、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是中國大氣污染日益嚴重的主要原因。近年來,廢渣存放量過大,垃圾包圍城市。中國廢渣年產生量已超過5億噸,處理能力趕不上排放量。1988年全國積存量為66億噸,人均6噸廢渣。
據統計,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為6000萬噸/年,比10年前增加了一倍。在380個城市中,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城市處在垃圾包圍之中。僅北京三環、四環路之間就有50米以上的垃圾山4500多座,佔地超過7000畝。
9、環境污染向農村蔓延。鄉鎮企業迅速發展成為農村工業化的重要方向,以及二元經濟結構向現代經濟結構轉變的中介。與此同時,也給農村帶來生態環境更大范圍的污染,對農業資源、礦產資源造成更為嚴重的浪費。1978年以前,農村環境污染主要是化肥、農葯等,1978年以後鄉鎮企業成為農村主要污染源。
(7)生態存環擴展閱讀:
報告展示了2018年生態環境狀況的多組數據。
從大氣環境來看,空氣質量繼續改善,污染程度有所減輕。2018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有121個城市達標,同比增加22個。
全年優良天數比率為79.3%,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同比下降0.3%;PM2.5濃度同比下降9.3%。重污染天氣過程的峰值濃度、污染強度、持續時間和影響范圍均明顯降低。
在水環境狀況方面,報告顯示,全國地表水Ⅰ-Ⅲ類水體比例同比提高3.1個百分點,劣Ⅴ類水體比例同比降低1.6個百分點。
長江、黃河、珠江等10大流域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同比提高2.5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同比降低1.5個百分點;重點湖庫水質有所好轉,水生態環境問題依然突出,總磷仍是重點湖庫的首要污染物。
在土壤環境狀況方面,全國土壤環境風險管控進一步強化,部分地區耕地土壤污染加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
Ⅷ 廣西生態環境存在那些問題
桉樹種植面積過大,配套的造紙業造成的污染也大。
Ⅸ 中國現在生態環境存在哪些問題,原因又
我國環境問題的現狀
當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已發展到威脅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世界性的重大社會問題,人類所面臨的新的全球性和廣域性環境問題主要有三類:一是全球性廣域性的環境污染;二是大面積的生態破壞;三是突發性的嚴重污染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