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汶水庫
㈠ 急急急!!!!!!!雲南與四川2009後要建的水電站有哪些啊
岷江是長江水量最大的支流,發源於岷山南麓,幹流流經1062千米,沿途匯入黑水河、雜谷腦河、大渡河、馬邊河等重要支流,在宜賓匯入長江。(但有觀點認為在樂山與之匯合的大渡河才是岷江水系的正源,理由是岷江自樂山匯合處到源頭的江段的總水量遠遜於大渡河,該分支的長度亦不如大渡河。)岷江上有著名的戰國修建的都江堰,是滋潤成都平原的重要水利工程,至今仍在發揮灌溉效用。可能因為古人們對長江正源金沙江缺乏足夠了解,因此在古代相當長的時期內岷江都被誤認作長江正源。
=================================================
岷江水系岷江又稱汶江、導江,以「岷山導江」而得名。
岷江發源於岷山弓杠嶺和郎架嶺,全長735公里,流域面積14萬平方公里;全河落差3560米,水力資源1300多萬千瓦。岷江是長江上游水量最大的一條支流,都江堰以上為上游,以漂木、水力發電為主;都江堰市至樂山段為中游,流經成都平原地區,與沱江水系及眾多人工河網一起組成都江堰灌區;樂山以下為下游,以航運為主。岷江有大小支流90餘條,上游有黑水河、雜谷腦河;中游有都江堰灌區的黑石河、金馬河、江安河、走馬河、柏條河、蒲陽河等;下游有青衣江、大渡河、馬邊河、越溪河等。
其中最大的一條支流大渡河全長1150公里,比岷江正流還長415公里。在四川境內的長度也有852公里,比岷江還長百餘公里。大渡河古稱沫水、峨水,源頭在川、青交界處的果洛山,從壤塘北部入川,流經阿壩、甘孜、涼山、雅安,最後在樂山與岷江匯合,流域面積約8萬平方公里。大渡河流域自然資源豐富,除礦產和動植物資源外,就充沛的水力資源而論,可與金沙江、雅礱江一較高下,多達三千多萬千瓦,已建成的龔嘴電站,裝機容量70萬千瓦;銅街子電站60萬千瓦。
=================================================
岷江發源於四川西北部的岷山南麓,全長735公里,流域面積13.8萬平方公里。長度和面積都不算大,但水量和水力資源在支流中首屈一指。川西山地是全國著名的多雨中心,有「巴山夜雨」、「西蜀漏天」之說,峨眉山一帶降水量竟達2000毫米以上。岷江得到大量的雨水補給,年水量達868億立方米,相當於黃河的一倍半。歷史上曾把岷江誤認為長江的上源,估計與岷江水量大有關系。談到岷江,人們一定會聯想起岷江的支流大渡河,它發源於四川和青海交界的果洛山,在樂山縣注入岷江,全長1070公里,流域面積9.1萬平方公里,約占岷江的67%。無論長度、流域面積還是水量,大渡河都比樂山縣以上的岷江大,根據「江源唯遠」的原則,岷江應是大渡河的支流。然而把大渡河作為岷江的支流,已經是多年形成的習慣了。岷江上游賓士在岷山腳下。山高水急,挾帶著大量泥沙和卵石進入成都平原後,流速突然變緩,泥沙卵石大量沉積,淤塞河道,經常泛濫成災。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早在200多年前,李冰父子和當地勞動人民修建起聞名中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使災害頻繁的成都平原變成了沃野千里的糧倉。也許是因為岷江給四川帶來「天府之國」的美名,強化了人們對岷江的印象,才使它在眾多支流中居於重要地位。
=================================================
違規電站蠶食岷江
岷江是四川的主要水利資源之一。它的生態狀況直接影響著整個成都平原的生態環境。然而,密布其河面上的十幾座水電站目前正不斷地破壞、傷害著這條川西平原的「母親河」!
95%的水電站為違章建設
9月15日—21日,四川省有關部門對岷江流域涉水事務進行了一次聯合大檢查。在所查13座水電站中,其違章建設的比率竟高達95%!違反開發規劃、嚴重浪費水源,結構設計不合理、侵佔行洪河道……這些不良行為不僅危害著當地生態環境,還將直接影響到中下游地區和整個流域。水利部門目前已經責令施工單位限期整改,並表示將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9月22日上午,四川省十屆人大常委會議上,人大代表謝文楷指出,從去年到今年,岷江上游由於頻繁的水電站建設,使得該區域生態環境遭受了十分嚴重的破壞:周圍植被覆蓋面減少,泥石流頻頻發生,河水渾濁不堪,而且還出現了斷流的情況。「如此下去,川西平原的母親河將面臨枯竭甚至斷流。
亂建電站埋下四大毒瘤
「項目審批部門不嚴格把關,基建手續不完全具備就批准立項開工,是造成這些問題存在的主要原因。」談到岷江上游大修水電站的情況,四川省水利監察總隊王文峰總隊長痛心疾首地表示。在談到其危害時,他歸納為以下四點:
一是棄渣截流大江。大量棄渣傾倒在河道內,導致岷江不少河道變窄,最嚴重的地段河床已不足10米寬;二是降低行洪能力。主汛期一齊泄洪,發電廠下方將承受更大的洪水威脅;三是破壞生態環境。由於上游的水被攔截或輸入地下,這段從堤壩到發電廠之間的河段,地表往往容易形成河水斷流,附近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四是百姓用水困難。有關專家表示,按照規定,水電站在取水時,應保留足夠水量,以滿足沿岸群眾的生活用水和生態用水。而部分業主為了多放水、多發電、多賺錢,沒有按照規劃和項目要求留足水量。
有知情者稱,在岷江上出現這么多水電站,這背後存在著特殊的利益格局。由於近兩年全國電力缺乏,僅在今年全國高峰期就缺電2500萬千瓦,而四川地處長江上游,省內河流眾多,並且水勢湍急,落差大,適合水電資源的開發,一些私營投資者紛紛將資金投向小水電。
==================================================
對任何一條大江大河來說,只有上游地區成為生態屏障,整個流域的生態安全才有保障。反之,上游地區生態遭到破壞,其危害不僅反映在本地區,還將通過「下游效應」影響到中下游和整個流域。這就是岷江上游「不少江段面目全非」真正令人憂心之所在。
問題的嚴重性還在於, 岷江上游發生的事情在我省並非絕無僅有。這樣的事一再發生,說到底,是發展觀陷入誤區的結果。生態文明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系,是在走文明發展道路的百年大計。只有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才能真正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人與自然關系的轉變。這就是我們從岷江上游生態環境遭人為破壞應當記取的教訓。
岷江上游承載我省重要生產生活水源區,又是著名的旅遊資源和人文歷史景觀富集的黃金旅遊走廊。但是,頻繁的各類建設、開發活動,使岷江上游不少江段面目全非。15日至21日,記者隨省水利廳聯合檢查組從成都溯岷江而上,對上游在建項目涉水事務進行檢查。
第一站是通向汶川三江景區的岷江支流——壽溪河。在汶川縣水磨鎮下游約500米處,壽溪河左岸山坡上兩台推土機將渣土隨意推下河岸,棄渣已經侵佔行洪斷面三分之一。「這些渣土將隨雨水、河流的沖刷,流向岷江,抬高河床,明年紫坪鋪蓄水後,則會淤積庫容,縮短水庫使用壽命。」同行的水利專家擔憂地指出。
滔滔岷江水似乎正在證實水利專家的擔憂。除了已經建成的電站之外,大大小小的水電站星羅棋布,再加上新開工的都(江堰)汶(川)高等級公路,用專家們的話來說,「都江堰以上岷江幹流簡直就是一個大工地」,部分河段施工棄渣隨意堆向江面。
現場一:位於汶川縣銀杏鄉、岷江幹流上的桃關變電站上游1公里處,有一因電站棄渣堆積起的高約20米的台地,雖然進行了復耕,但邊坡沒有任何防護,裸露的棄渣直接延伸至滔滔的岷江中。
現場二:今年開工建設的都汶高等級公路如在懸崖峭壁的峽谷上「剖」開一條路。在岷江左岸二三公里江段,大量開山後的棄渣不是傾倒在專門的棄渣場,而是任意拋入岷江。
現場三:岷江右岸、汶川縣威州鎮下游500米處是桑坪電站3號支洞。大量花崗岩棄渣由於沒有任何攔擋設施,依舊滾入江里,並進占江堤20米左右。
現場四:姜射壩電站2號支洞位於茂縣南新鎮,支洞洞口就在岷江右岸。省水利廳負責人拿著去年檢查時拍攝的圖片對比後告訴記者,業主沒有按照去年檢查組的要求進行整改,「去年洞口下游右岸,棄渣直瀉江中,導致江面只有10米寬,就像大江截流一樣。」江堤上棄渣依然放肆地躺在那裡,湍急的岷江水在不到20米的江面奔流。位於岷江幹流茂縣境內的金龍潭電站4號支洞,去年要求整改的棄渣仍然沒有清理。支洞洞口棄渣擠占河道連綿近1公里。
「這些去年就要求整改、完善手續的電站,到今年卻看不出有什麼進展。對部分電站還實施了經濟處罰,但對上億元的工程來說,經濟處罰微乎其微。」省水利綜合監察總隊王文峰總隊長嘆息道,隨著老項目的深入和新項目的動工,現在岷江上游受到人為破壞比去年更多更嚴重了。
去年我省對全省涉水手續不完備的水電站進行了一次拉網式的檢查,共查處128座。這次記者在岷江上游竟也看到了這樣的違規電站。
裝機10.2萬千瓦的吉魚電站位於茂縣石鼓鄉。目前完成工程量三分之一,巨大的廠房已經在岷江右岸成形。但檢查組卻發現,該水電站,竟是在沒有行洪論證、水土保持方案、水資源論證等情況下開工,建設程序完全倒置。這次檢查中發現,許多業主存在僥幸心理,不進行水土保持方案、行洪論證、水資源論證,就採取先開工、後辦手續,甚至不辦的方式,以此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穿行於岷江河谷,不時發現施工中被丟棄的渣土隨意堆放在岷江兩岸。天然河道由於工程用地及棄渣的堆積,有的甚至被堵塞了一半以上,湍急的江水只能從這狹窄的河道中流過。
隨行的省地方電力局調研員李銀書用「後患無窮」描述批准手續不完備的電站的危害。他說,若沒有涉水事務的科學論證就開工,工程將存在極大安全隱患。它們有的違反了開發規劃,水力資源浪費嚴重,有的結構設計存在安全隱患,有的侵佔行洪河道,影響防洪安全……不少電站業主甚至連砌擋牆的程序都省略了,直接將渣土推向離洞口最近的岷江。李銀書舉例說,姜射壩電站5號支洞約一公里長的棄渣,若要完全清理至少需要1000萬元。
岷江上游沿岸大部分區域,屬乾熱河谷地帶:降雨量少,蒸發量大;山高坡陡,土地瘠薄;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災害時有發生,自然生態形勢本來就嚴峻,加之人為破壞,治理岷江環境艱難而又緊迫。
岷江上游生態憂思錄(中)——「暗河」漏走一江水
汽車沿著岷江峽谷崎嶇的公路行進著,車窗外的水電站一個接著一個,大壩連廠房,廠房連下級大壩。岷江被截成一個個片段,湍急的水流變得平靜。
當汽車快到茂縣城的時候,遠遠望去,滔滔岷江水一下萎縮了許多,成了一條穿行於河床巨石間的細流,彷彿一部樂章中突然出現不和諧的音符。原來汽車正行進在銅鍾電站5.8公里長的引水河段,岷江水在一旁的山體中和我們並行。
不只是銅鍾,下游太平驛引水10.5公里、福堂19.3公里、姜射壩11公里,上游金龍潭13公里、天龍湖6.7公里……這些岷江梯級開發中的水電站都為引水式,上一級的出水口還常常連著下一級的進水口。隨行的水利專家說,水電站為了獲得較大的落差,將上游的河水築壩攔截,然後通過地下涵洞或管道,將水輸送到下游發電廠發電。由於上游的水被攔截輸入涵洞或管道,從堤壩到發電廠之間的河段往往容易形成江河斷流。
一旦岷江上游水電站全部建成並發電,將形成連續不斷的減水段甚至枯水期的斷流段。原來豐沛的地表水流在水電開發地段成為「暗河」。岷江的多處河段趨於乾涸,除了給河流動植物系統造成不可逆轉的危害外,還使岷江乾旱河谷更加乾旱。同時,電站後靠移民的安置也會破壞水源涵養區,危害水資源安全。
茂縣吉魚電站的引水段引發省水利廳聯合檢查組的專家們的擔憂。此江段共有6個農業提灌站,而枯水期岷江根本就滿足不了電站需要的230立方米/秒流量。省水文資源勘測局提供的資料顯示,近3年紫坪鋪最小流量僅為65立方米/秒。「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保證此岷江段有足夠流量用於農業生產?」省水利廳綜合監察總隊總隊長王文峰不無憂慮。
據悉,《四川省水資源總體規劃報告》中明確了岷江上游的開發任務是發電、調蓄洪水和枯水期工農業及生活用水,以保證成都平原和都江堰灌區的用水。而有的業主往往只考慮滿足發電需要,忽視了水資源的綜合利用,尤其是願意開發投資小的電源點。
漁子溪是橫穿卧龍自然保護區的岷江一級支流。記者在這里看到,原本水量豐沛的河流,當其流經下游兩個引水電站時,水量減少一大半。記者回想起1999年國慶節經過時,該河段幾乎斷流,河床乾涸,巨石突兀,很難想像這是一條流經國家自然保護區的河流。
岷江流域本身就位於一個巨大的地質斷裂帶中:谷坡陡峻,山巒高聳,山體破碎,植被稀疏。因為缺少水源的涵養和電站施工的影響,岷江兩岸環境顯得格外脆弱,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頻頻發生。就在9月19日凌晨,僅一場大雨,紫坪鋪庫區漩口路段就發生多處泥石流,近千車輛被堵。
「不僅是泥石流等災害發生,河流上只要有一個水電站,就可能對生活在岷江河流的野生保護魚類造成巨大影響!」水利專家告訴記者。由於阻斷江河水的流向和水量,致使下遊河道斷流———改變了物種的生存條件,導致生物多樣性銳減———減緩了水流速度,削弱了水體的自凈能力,加重了水質污染程度;抬高或降低了河床和河水水位。按照生物學家鄧其祥教授的調查,岷江上游的魚類已經從上世紀50年代的40種下降到如今的16種,國家二級保護魚類虎嘉魚已經在汶川河段消失10多年了。
「保護斷流段生態環境的唯一辦法就是從擋水建築物下泄一定的水量,保證該段的生態用水。而遺憾的是國內對此還沒有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強制性要求。」省水利廳負責人認為,開發水電資源是應該的,關鍵在於協調好生態和經濟建設的關系。
岷江上游生態憂思錄(下)——支流之痛
雜谷腦、黑水河、漁子溪……正是這些人們不太熟悉的河流,匯集成滔滔岷江。岷江上游幹流「受傷」,支流的現狀又如何呢?
逆雜谷腦河而上,從汶川向理縣方向進發,汽車拐進正在施工的回龍橋水電站,迎接我們的依然是堆積如山的施工棄渣。檢查組對雜谷腦河畔的這座在建電站憤慨不已:去年6月檢查時就要求補做水資源論證報告,但一年後依然如故。
回龍橋電站取水於雜谷腦河支流猛屯河的大溝和小溝。取水樞紐處有一引水隧洞,洞口立有「決不在此洞留遺憾」的標語。然而,在洞口下游50米處就是綿延棄渣。
據理縣水利局同志介紹,他們曾多次下發整改通知,但業主置若罔聞。去年6月,被征服的河流開始發威,洪水裹挾棄渣形成泥石流終於爆發了,公路被毀,河道阻塞,下游百姓苦不堪言。至今泥石流痕跡仍觸目驚心,河水似乎不是在河床上流,而是在巨石間跌撞。
理縣境內在建的獅子坪電站二號支洞施工工地出現在我們的視野里。重型工程車來回奔波,往返於渣場和山洞之間,傾倒從洞里拉運出來的石渣。
地處畢棚溝和米亞羅間的獅子坪電站,是幹流的龍頭水庫電站。據說該電站因處於風景區,部分手續、論證的審批過程異常「曲折艱辛」。這次檢查組發現,該電站沒有水資源論證和行洪論證。其一、二號支洞未按水保要求先擋後棄;樞紐上游左岸沿河有不規范的棄渣;大壩上游右岸水土保持不完善、標准不夠,造成水土流失。
雜谷腦是岷江上游第二大支流,藏語意為吉祥河谷,發源於鷓鴣山南麓海拔4200米處,全長168公里,落差3092米,水力資源豐富,全流域將建成1個水庫9個梯級電站。回龍橋電站、紅葉電站、獅子坪電站、米亞羅電站、畢棚溝電站……從下游至上游,水電站一座接著一座。整個雜谷腦河很快將布滿大大小小的水電站,幾乎每隔十幾公里就可以在河面上看到一座水電站。這些如雨後春筍般崛起的大小水電站,因為棄渣占河、違規開發等不良行為,不僅破壞了河道和周圍的生態環境,還使雜谷腦河行洪能力遭到極大破壞。
由於雜谷腦流域屬褶皺構造,岩層破碎,岸坡穩定性差,易發生滑坡、泥石流。特別是理縣以下屬乾旱河谷,水土流失嚴重,生態問題突出。去年8月,一場大雨襲擊阿壩州東南部,位於雜谷腦河右岸的汶川縣克枯鄉下庄村發生約3000立方米泥石流災害,溝口末端的下庄電站引水渠被毀壞,河流被堵塞,回水數公里。就在紅葉電站大壩以下斷流河段達數公里之長。由於生態惡化,兩岸不時出現的垮塌淤積河道。
和雜谷腦河的雜亂景觀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岷江右岸一級支流黑水河,這條並不知名的河流不但是岷江上游最大支流,還是地理意義上的岷江源頭。黑水河流域水能蘊藏量達170萬千瓦,規劃為兩座水庫三級開發。
由於目前幹流上只有裝機8萬千瓦的竹格多電站開始動工,所以122公里的黑水河奔騰咆哮,綺麗風光令人流連忘返。望著洶涌的黑水河,檢查組專家們越發擔憂起來:隨著兩座水庫的全面開發,怎樣才能保證涉水事務違規行為不在黑水河上演?在本次檢查的即將開工的幾座電站中,90%以上的都沒有涉水事務的科學論證。省地方電力局調研員李銀書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在岷江上游支流自然條件較好的河段,投資一個裝機容量為1萬千瓦的水電站,約需資金4000萬元。建成投產後,如果每年平均發電5萬小時,每度電按0.18元計算,除300萬元的成本,每年的利潤高達600萬元,利潤率高達12%。
岷江的大小支流是古羌人繁衍的地方,孕育了多彩的藏羌文化,同時兩岸豐富的人文自然風光與河流相互依託,黑水河流域的雅克夏國家森林公園、達古冰川,雜谷腦河畔的桃坪羌寨、米亞羅,漁子溪畔的卧龍自然保護區……如今,他們的命運和水電開發息息相關。
檢查組翻越夢筆山進入大渡河流域的小金縣。潘安電站、孟古橋電站、美沃電站、吉馬電站、中馬廠電站、還有夾金山國家森林公園門口的夾金電站,這些都是已開工卻沒有完成涉水論證的電站,並不同程度存在違規棄渣行為。
對岷江的憂心使我們為美麗的大渡河擔憂———大規模的開發即將降臨大渡河。
㈡ 泰安有什麼湖泊水壩
泰安有天頤湖、東平湖、戴村壩等湖泊水壩。
1、天頤湖
泰安天頤湖位於泰安市岱嶽區滿庄鎮天頤湖(原勝利水庫)水區,規劃面積8.6平方公里,水面5.5平方公里,佔地800畝,總庫容達5920萬立方米。緊臨泰安市南部新區,距泰安市主城區10公里,西臨104國道,南眺大汶口文化遺址,西南依伴上泉古泉群。
整個湖區建成之後,將分為八大功能區域濱水綜合娛樂區、主題樂園遊憩區、湖濱公園休閑區、旅遊康體度假區、濕地公園遊憩區、郊野公園體驗區、杏香酒溢遊憩區、水上運動體驗區。
2、東平湖
東平湖,古時稱蓼兒窪、大野澤、巨野澤、梁山泊、安山湖,到清朝咸豐年間才定名稱為東平湖,她是《水滸傳》中八百里水泊唯一遺存水域,1985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同時也是山東省推出的水滸旅遊線路中的重要景區。總面積627平方公里,常年水面124.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5米,蓄水總量40億立方米。
3、戴村壩
戴村壩景區位於東平縣城東南10公里處,彭集鎮南城高村東北百米的清、汶兩水交界處,橫截大汶河,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素有「第二都江堰」之譽。
該壩東北西南走向,略呈弧形,全長1500米,由三段組成。南段由南向北分為亂石壩、流水壩、玲瓏壩三部分,均為石壩;中段稱太皇堤;*北為三合土壩。三座相連的石壩高度不一,隨著汶水水位的升降,三壩先後漫水或停止漫水,以調節入運的水量。特大洪水到來時,三合土壩自行漫水,泄洪保壩。
㈢ "母親河水電站"的資料
母親河水電抄站指黃河源水電站,位於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境內,壩高為18米,裝機容量為2500千瓦,年均發電量為1753萬千瓦時,於1998年4月8日破土動工,投資總額近8000萬元。
黃河源水電站壩高為18米,裝機容量為2500千瓦,黃河源水電站將作為黃河源第一座水電站載入水電建設史冊,還將以24億立方米的庫容在河源大地造就一大奇觀,為扎陵湖、鄂陵湖這兩個「姐妹湖」再添新姊妹,塑造亮麗風景。
為做好黃河上游生態環境保護,消除黃河下游防洪安全隱患,2017年8月16日起,瑪多縣對黃河源水電站(瑪多縣黃河源水電站於1998年4月開工建設,2001年12月建成投運營)進行拆除。
(3)水汶水庫擴展閱讀:
水電廠把水的位能和動能轉換成電能的工廠。它的基本生產過程是:從河流高處或其他水庫內引水,利用水的壓力或流速沖動水輪機旋轉;
將重力勢能和動能轉變成機械能,然後水輪機帶動發電機旋轉,將機械能轉變成電能。
電站一般主要由擋水建築物、泄洪建築物、引水建築物及電站廠房四大部分組成。
㈣ 在五行中代表水的文字有哪些
一、在五復行中代表水的制文字有:
1、【氵】部:汀、匯、漢、江、河、湖、海、洋、溪、汕、湯、池、灃、汪、沛、沐、沙、沃、汶、沁qin、滬、沈、沫、法、泳、治、泓、波濤、潔、洪、洞、洛、瀏、濟、洲、滸、津、浙、涓、浩瀚、流、潤、浪、漲、涌、浚、清、漸、添、淑、淵、淳、淡、深、涵、港、湘、渤、溫、渡、灣、滿、溥pu、源、溶、濱、演、漳、潛、澎湃、潮、潭、潘、澈、瀾、澄。
2、【水】部:水、永、泉、淼。
3、【雨】部:雨、雲(雲)、雯、需、霽、霄、霈、霖、霏、露、霧。
4、【子】部:子、孔、存、孫、孟、學、孺。
㈤ 上海石洞口水庫在哪兒
沿汶水東路直行至廣粵路上匝道上高架,到中環共和新路立交橋右轉,到南北高架右轉,沿薀川路直行,到盛石路右轉。
㈥ 汶訶的發源地在哪
黃河。
㈦ 汶水屬於泰安哪個市
大汶河
大汶河,古汶水。發源泰萊山區,匯泰山山脈、蒙山支脈諸水,自東向西流經萊蕪、新泰、泰安、肥城、寧陽、汶上、東平等縣、市,又經東平湖流入黃河,全長208公里,流域面積8536平方公里。自泰安大汶口至東平縣戴村壩為中游,戴村壩以下為下游,現為大清河(另文)。大汶河中游自東平縣接山鄉鄣城村南入境流經東楊郭庄、西楊郭庄、後口頭、前口頭、齊村、劉所至戴村壩,長12公里,為東平所轄河段。大汶河屬季節性河,流量差異大,防洪流量7000米3/秒,平均年經流量18.83億米3,每立方米含沙0.53—3.12公斤。
大汶河,歷史上流域及名稱多次變遷。北魏時期,汶水是濟水的支流。入東平境後,經鄣城西南、桃鄉城西(今戴村壩址),過無鹽城(今無鹽村)南,西南經壽張城(今霍庄)北、安民亭(小安山)南,入濟水。北宋時期,梁山泊(古大野澤)以北的濟水(北清河)與汶水合流,又名大清河,汶水成為大清河的支流。宋咸平以後,黃河多次潰決。東平城南二汶入濟河道淤塞,一繞東平城東,奪漆溝下游北流;一繞城南相會於馬家口,全流至清河門入大清河。明永樂九年(公元1411年),開復會通河,引汶濟運,寧陽以北築
㈧ 昭通市永善縣溪洛渡水電站的詳細資料
溪洛渡壩址控制流域面積454375km2,多年平均徑流量1436億m3。最大壩高278米,水庫正常蓄水位米,死水位540米,水庫總庫容126.7億立方米,調節庫容64.6億立方米,可進行不完全年調節。左、右兩岸布置地下廠房,各安裝9台77萬KW水輪發電機組,電站總裝機1386萬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571.2億千瓦時,裝機容量與原來世界第二大水電站——伊泰普水電站(1400萬kw)相當,是中國第二、世界第三大水電站。
發電效益
溪洛渡電站現為不完全年調節。上游梯級電站建成後,保證出力可達665.7萬千瓦, 溪洛渡水電站
年發電量640億千瓦時。同時,該電站建成後,可增加下游三峽、葛洲壩電站的保證出力37.92萬千瓦,增加枯水期電量18.8億千瓦時。
攔沙效益
金沙江中游是長江主要產沙區之一,溪洛渡壩址年平均含沙量1.72千克每立方米,約佔三峽入庫沙量的47%。經計算分析,溪洛渡水庫單獨運行60年,三峽庫區入庫沙量將比天然狀態減少34.1%以上,中數粒徑細化約40%,對促進三峽工程效益發揮和減輕重慶港的淤積有重要作用。
防洪效益
溪洛渡水庫防洪庫容46.5億立方米,利用水庫調洪再配合其它措施,可使川江沿岸的宜賓、瀘州、重慶等城市的防洪標准從20年一遇過渡到符合城市防洪規劃標准。溪洛渡水庫汛期攔蓄金沙江洪水,直接減少了進入三峽水庫的洪量,配合三峽水庫運行可使長江中下游防洪標准進一步提高。研究成果表明,長江中下游遭遇百年一遇洪水,溪洛渡水庫與三峽水庫聯合調度,可減少長江中下游的分洪量約27.4億立方米。 溪洛渡水電站
改善下游枯水期通航條件:溪洛渡水庫建成後,由於水庫的水量調節和攔沙作用,將增大枯水期流量,經計算,可使新市鎮至宜賓河段枯水期流量較天然情況增加約500立方米/秒。
環境效益
水電是清潔、可再生能源,溪洛渡水電站大量的優質電能代替火電後,每年可減少燃煤41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5億噸,減少二氧化氮排放量近48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近85萬噸。而且,庫區生態環境和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實,將有助於提高區域整體環境水平。
社會經濟效益
隨著溪洛渡水電站的建設,庫區對外、對內水陸交通條件的改善,移民及工程開發建設資金的投入,對庫區各縣的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開發利用、優化產業結構、發展經濟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編輯本段截流工程
2007年11月7日,溪洛渡水電站截流工程啟動。據中國三峽工程總公司溪洛渡工程建設部副 溪洛渡水電站
主任王樹凱介紹,截流開工前,由於上游下雨,金沙江流量增大為每秒3520立方米,比預計多了300多立方米,再加上金沙江支流較少、河道較窄,「龍口(截流施工點)」流速較高,達到每秒7米左右,施工難度極大。 截流現場,數十輛工程車正在47米寬的「龍口」兩岸緊張地施工,向河道中間進占;距「龍口」前方不遠處的5個導流洞也全部打開進行分流,根據溪洛渡水電站建設部的測算,在目前的水文狀況下,通過導流洞可成功分流江水53.4%。 為確保本次截流工程成功,施工方案已經做了最保守的設計,以每秒6000立方米的流量作為方案制定標准,並按照這一工程設計量的1.5倍准備了截流投物量。 溪洛渡水電站位於金沙江下游雲南省永善縣與四川省雷波縣相接壤的溪洛渡峽谷,是中國僅次於三峽的特大型水利工程,電站總裝機容量1260萬千瓦,壩高278米,水庫正常蓄水位600米,相應庫容115.7億立方米,防洪庫容46.5億立方米。 作為金沙江下游梯級電站中的第一個開工建設項目,溪洛渡水電站標志著金沙江這條流淌著巨大能源和財富的河流被打開水電開發的大門。金沙江一般是指青海玉樹至四川宜賓之間的長江,全長2326公里。金沙江水量豐沛,落差巨大,水力資源豐富,是開發建設大型水電站的理想之地。
1985年,成都勘察設計研究院正式進場,開展溪洛渡水電站預可行性研究工作。 1994年4月,水利規劃設計總院主持召開溪洛渡水電站壩址選擇審查會,審查同意選用玄武岩壩段的中壩址。 1996年5月,成勘院提交的《金沙江溪洛渡水電站預可行性研究報告》在北京通過審查。 2002年10月16日,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批准溪洛渡水電站工程立項。 2003年2月9日,三峽總公司金沙江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籌建處成立,啟動溪洛渡、向家壩兩座水電站建設的前期工作。 2003年2月26日,溪洛渡水電站工程第一個招標項目一一對外交通專用公路勘察設計招標在成都開標。 2003年3月9~10日,三峽總公司分別與雲南省、四川省政府簽訂溪洛渡水電站施工區「三通一平」征地移民協議書。 2003年7月20日,溪洛渡水電站工程左岸還建公路(汶白路)開工。 2003年8月,溪洛渡水電站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審查。 2003年8月4日,三峽總公司與雲南、四川兩省政府聯合發文,成立溪洛渡水電站施工區管理委員會。 2003年8月5日,溪洛渡水電站工程施工區第一個項目一一左右岸低線路公路開工。 2003年8月15日,金沙江溪洛渡水電站工程施工總布置及總進度計劃專題研究會在宜昌召開。 2004年1月9日,溪洛渡水電站工程首批54戶230名移民外遷。 2004年2月18~20日,三峽總公司總經理李永安、副總經理樊啟祥一行赴金沙江考察,與四川、雲南兩省及其相關市州縣商討加快金沙江開發問題。 2004年4月29日,溪洛渡施工區移民搬遷任務圓滿完成。 2004年5月21日,雲南、四川兩省政府與三峽總公司在雲南永善縣聯合召開移民工作表彰大會。 2004年5月25日,第五屆中國西部博覽會在四川成都國際會議展覽中心開幕。中國三峽總公司應邀參展,新聞宣傳中心承辦展示了「三峽工程建設與金沙江開發」。曾培炎副總理出席本次中國西部博覽會,對總公司展區給予了特別關注。副總經理樊啟祥陪同參觀。 2004年6月,水利部的水函【2004】106號文批復了溪洛渡水電站水土保持方案報告。 2004年6月,三峽總公司成立溪洛渡工程建設部,全面負責溪洛渡水電站建設管理。 2004年6月11日,三峽總公司分別與水電六局和葛洲壩集團公司簽訂溪洛渡水電站導流洞及電站進水口開挖工程施工合同。導流洞及電站進水口開挖工程是溪洛渡水電站第一個主體工程項目。 2004年6月21~22日,溪洛渡工程大壩混凝土澆築方案專家咨詢會在成都召開。 2004年10月8~15日,總公司張超然總工在成都主持召開金沙江溪洛渡水電站混凝土拱壩優化設計審查會。潘家錚等19位專家應邀出席會議。 2004年10月17日~20日,溪洛渡水電站地下工程設計及施工岩石力學專家咨詢會議在成都召開,錢七虎等20多位專家參加會議。 2005年1月17日,三峽總公司樊啟祥副總經理在溪洛渡工地主持召開溪洛渡水電站工程建設2005年工作會議。李永安總經理出席會議並作了重要講話,要求「工程建設好、移民安置好、綜合治理好、團隊協作好」,把溪洛渡、向家壩工程建設成為西南水電開發的典範工程。 2005年2月26日~27日,金沙江溪洛渡水電站電氣主接線、引出方式和開關站位置選擇專題審查會在成都召開。 2005年2月28日~3月2日,溪洛渡水電站主體工程實施規劃審查咨詢會在溪洛渡工地召開。 2005年3月21日~23日,溪洛渡水電站混凝土原材料和導流洞(含尾水洞)混凝土配合比試驗成果審查會在成都召開。 2005年3月28日~4月1日,總公司應邀參加了在成都舉辦的四川國際水電博覽會。總公司新聞宣傳中心承辦展示了「三峽工程建設與金沙江開發」。 2005年4月,國家環保總局的環審【2005】315號批復了溪洛渡水電站環境影響報告書。 2005年4月27日~29日,溪洛渡水電站泄洪建築物布置設計優化審查會在溪洛渡工地召開。 2005年4月30日,溪洛渡水電站導流洞上層開挖結束,第一個節點工期目標實現。 2005年5月15日~16日,溪洛渡水電站引水發電系統及泄洪洞工程招標規劃審查會在成都召開。 2005年6月3日~4日,金沙江下游梯級水電站地震監測預警系統總體規劃方案審查會在成都召開。 2005年6月11日~14日,溪洛渡水電站引水發電建築物與泄洪洞工程招標設計審查會在成都召開。 2005年11月,中國國際咨詢公司受國家發改委的委託,完成了溪洛渡水電站工程建設項目評估報告。 2005年11月10日,國家發改委在北京召開溪洛渡工作會議,明確了溪洛渡電站工程已基本具備開工條件。 2005年11月,三峽總公司與兩省移民管理機構簽訂了《金沙江溪洛渡水電站建設征地移民安置任務及補償投資包干協議》。 2005年11月下旬,地下廠房招標工作結束,葛洲壩集團公司、水電十四局中標。地下廠房土建施工及金結安裝工程總投資約50億元人民幣,水電八局中標。 2005年12月14日,溪洛渡水電站施工區管理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在溪洛渡工地召開。 2005年12月下旬,溪洛渡水電站獲得國家核准。 2007年4月,大壩主體工程開工。 2007年11月7日,溪洛渡水電站啟動截流工程。
㈨ 全國七大水系指哪七大水系
海河、遼河、黃河、淮河、松花江、長江、珠江.
共有河流不可能有統計的,光一個長江,大河小河算上起碼也有上萬條。
海河、遼河、黃河、淮河、松花江、長江、珠江.
我國的第一大河——長江,全長6300公里,在世界世川中,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居世界第三位。長江從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發源,幹流流經青、藏、川、滇、渝、鄂、湘、皖、蘇、滬等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支流延至甘、陝、黔、豫、浙、桂、閩、粵等8省、自治區。長江水系龐大,浩盪的長江幹流加上沿途700餘條支流,縱貫南北,匯集而成一片流經180餘萬平方公里的廣大地區,佔中國總面積的18.8%。長江的主要支流有雅礱江、岷江、嘉陵江、烏江、沅江、漢江和贛江等,它們的平均流量都在1000立方米∕秒以上(均超過黃河水量),其中,流域面積以嘉陵江為最大,為16萬平方公里;長度以漢江最長,為1577公里;水量以岷江最豐,為877億立方米。長江流域大部分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溫暖濕潤,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多年平均入海水量近1億立方米,佔中國河川徑流部量的36%左右,等於20條黃河。
黃河全長5464公里,為中國第二大河。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古宗列盆地,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等9省、自治區,在山東省墾利縣注入渤海。黃河流域面積79.5萬平方公里(包括鄂爾多斯內流區4.2萬平方公里),匯集了40多條主要支流和1000多條溪川,流域面積達75萬平方公里。黃河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而黃河平均年徑流總量僅580億立方米,佔全國河川徑流總量的2%,在中國各大江河中居第8位。黃河含沙量極大,年輸沙量16億噸,平均含沙量達35公斤,是舉世聞名的多沙河流。黃河的主要支流有上游段(河源至河口鎮)的大夏河、洮河、湟水(包括大通河),其中洮河是黃河上游的最大支流,發源於甘肅斜山東麓,在劉家峽附近入黃河;中游段(河口鎮至河南鄭州的桃花峪)的無定河、汾河、渭河、伊洛河,其中渭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發源於甘肅省渭源的鳥鼠山,橫貫八百里秦川的關中平原,在潼關匯入黃河;下游段(鄭州以下至河口),此段處於華北平原上,是地上「懸河」,黃河兩岸幾乎所有河流都無法注入黃河,只有發源泉於山東泰山的汶河,居高臨下,藉助於京杭大運河,才使其一部分水量注入黃河。黃河流域幅員遼闊,地形復雜,各地氣候差異較大,從南到北屬濕潤、半濕潤、半乾旱和乾旱氣候。
淮河位於長江與黃河兩條大河之間,是中國中部的一條重要河流,由淮河水系和沂沐泗兩大水系組成,流域面積26萬平方公里,干支流斜鋪密布在河南、安徽、江蘇、山東4省。流域范圍西起伏牛山,東臨黃海,北屏黃河南堤和沂蒙山脈。淮河發源於河南與湖北交界處的桐柏山太白頂(又稱大復峰),自西向東,流經河南、安徽和江蘇,幹流全長1000公里。汶、泗、沂、沭4條河流,原來都是淮河的支流,後因與大運河相通,只有部分水量進入淮河,但廣義的淮河域仍包括這4條河流。淮河是中國地理上的一條重要界線,是中國亞熱帶濕潤區和暖溫帶半濕潤區的分界線;中國平均950毫米的等雨量線也基本沿淮河幹流;在農業上,淮河以北一般以兩年三熟耕作制居多,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而淮河以南水田比重大,以稻麥兩熟制較為普遍。
海河是中國華北地區最大水系。海河幹流起自天津金鋼橋附近的三岔河口,東至大沽口入渤海,其長度僅為73公里。但是,它的卻接納了上游北運、永定、大清、子牙、南運河五大支流和300多條較大支流,構成了華北最大的水系——海河水系。這些支流像一把巨扇鋪在華北平原上。它與東北部的灤河、南部的徒駭與馬頰河水系共同組成了海河流域,流域面積31.8萬平方公里,地跨京、津、冀、晉、豫、魯、內蒙古等7省、自治區、直轄市。
珠江是中國第四大河,幹流總長2215.8公里,流域面積為45.26萬平方公里(其中極小部分在越南境內),地跨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以及香港、澳門8省、自治區和特別行政區。珠江之名,始於宋代,原指流溪河流至廣州白鵝潭至虎門一段70多公里的河段。現在所說的珠江,是個水系的概念,它由西江、北江、東江和三角洲河網組成的珠江水系,干支流河道呈扇形頒分布,形如密樹枝狀。西江是珠江水系的主幹流,全長2214公里,流域面積35.3萬平方公里。珠江水系河流眾多,集水面積在1萬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條,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條。
松花江全長1927公里,流域面積約為54.5公里,占東北地區總面積的60%,地跨吉林、黑龍江兩省。其主要支流有嫩江(全長1089平方公里,流域面積28.3萬平方公里,占松花江流域總面積的一半以上)、呼蘭河、牡丹江、湯旺河等。佳木斯以下,為廣闊的三江平原,沿岸是一片土地肥沃的草原,多沼澤濕地,為我國著名的「北大荒」。松花江雖然是黑龍江的支流,然而在經濟意義上卻遠遠超過黑龍江。
遼河全長1430公里,流域面積22.94平方公里,地跨內蒙古、遼寧二省區。東、西遼河在遼寧省昌圖縣福德店附近匯合後始稱遼河。遼河幹流河谷開闊,河道迂迴曲折,沿途分別接納了招蘇台河、清河、秀水河,經新民至遼中縣的六間房附近分為兩股,一股向南稱外遼河,在接納了遼河最大的支流――渾河後又稱大遼河,最後在營口入海;另一股向西流,稱雙檯子河,在盤山灣入海。
塔里木河全長2137公里,流經新疆境內,為我國最大的內流河。塔里木河的上游由阿克蘇河、葉爾羌河及和田河3條支流組成(喀什噶爾河在歷史上也是塔里木河上游的支流之一,後因水量減少,變為尾閭消失於沙漠的獨立河流)。上述3條支流在阿瓦縣境內匯合後始稱塔里木河。幹流沿塔里木盆地北部邊緣自西向東流,最後在塔克拉瑪干沙漠東端折向東南,穿過大沙漠注入台特馬湖。幹流長約1100公里,若以葉爾羌河為源,則河流全長2137公里。塔里木河幹流處於非常乾旱的塔里木盆地中屬於徑流散失區,河水主要靠上游的阿克蘇河補給(占幹流總流量的80%以上)。
錢塘江、閩江、韓江等河流也頗為著名。如錢塘江又名浙江或之江,因流向曲折而得名。它發源於安徽休寧縣懷玉山,至海鹽縣澉浦附近注入東海杭州灣,全長605公里,流域面積4.88萬平方公里,其中浙江境內流域面積4.2萬平方公里。新安江又名徽江,是錢塘江最大的支流,源於安徽黃山南麓,東流入浙江,在梅城與錢塘江幹流會合,全長293公里。閩江是東南沿海最大的河流,發源於閩贛邊界的武夷山脈,向東南流入東海。幹流全長577公里,流域面積近6.1萬平方公里,占福建全省總面積的一半以上。閩江支流眾多,水量豐富,多年平均徑流量為1980立方米∕秒,佔全國各大江河的第7位(流域面積比閩江大11倍多的黃河,水量只及閩江的92%)。韓江發源於福建長汀縣北部的武夷山東南麓,自北向南流入廣東省境內,至三河壩與南源梅江相匯後始稱韓江,又流向東南注入南海。韓江全長325公里,流域面積3.43平方公里,其中70%在廣東境內,30%在廣東境內。韓江水量豐沛,雖然流域面積僅為淮河的18%,但水量卻相當於淮河的85%。
㈩ 梁山為什麼沒水了
如今的梁山水泊是一點水都沒有,剛剛我去看了,人們在梁山下面建造了一個水庫,為後人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