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陰大寨山門票多少錢
㈠ 平陰的大寨山好玩嗎
大寨山是省級森林公園,天柱峰很漂亮,昧心橋很考驗膽量。總的來說,值得一游。只是宣傳不到位,所以旅遊的人不是特別多。
下面附上大寨山的簡介:
大寨山位於洪範襪州池鎮東南,海拔494.8米,為平陰縣境內最高峰。清咸豐年間,當地居民因避戰亂,於上建房紮寨,故名。現在石室、寨門尚存。此山古名大山,因狼溪河發源於此,故又名「狼山」。相傳,古時洪水泛濫一片汪洋,唯獨此山露在上面,所以也稱其為「浮山」。
該山重巒疊嶂,橫列如屏,異常壯觀。漫山林木繁巧好敬茂,百草叢生,難辨路徑。山上怪石嶙峋,巨岩嵯峨。山頂,兩峰南北對峙,壁立如削,中有石樑相連,人稱「天門觀」。北峰一側景觀眾多,諸如「天乳泉」、「王母台」、「錦屏岩」、「透風崖」等,尤以透風崖、錦屏岩壯美。透雲翠山天柱峰風崖兩壁矗立,高約10米,中間縫隙1米余,從一側看去,僅見孝慎一線藍天。山風吹來,嗚嗚作響,似虎嘯,人聽之,毛骨悚然。若值陰雨,浮雲從縫隙穿過,如浪濤翻滾。錦屏岩,又稱滴水崖,平展嶂列,上有清泉,漱玉泄璣,陽光朗照,五彩繽紛。南峰一側,峭壁奇險。其中有一段通向峰頂的石岩,長約50米,頂寬僅2米余,兩側皆深谷,俯視不可見底。人行其上,心驚膽顫,為攀登大寨山之最險絕處。相傳,心地不善者難以通過,故人稱此處為「捫心橋」。明萬曆年間,文學家於慎行於此經過時,提心吊膽,冷汗澆身,過後甚為慶幸,遂寫「阿彌陀佛」四個大字刻於岩頂。歷經400餘年風雨剝蝕,字跡至今顯明可見。捫心橋景色怪異,如遇陰雨天氣,一側雲霧迷,將一切景物隱去,另一側則一草一木,清晰可見。由捫心橋登至峰頂,放眼四野,氣象萬千。西南方,東平湖似明鏡,銀光閃閃;古黃河如玉帶,掛在青蔥翠峰間。遠眺東方,群山逶迤,如濤如浪。
㈡ 有濟南平陰的嗎
1、玫瑰園 2、阿膠生產基地 3、洪範泉群(濟南72泉之一) 4、玫瑰湖公園 5、平陰黃河版濕地生態權區 6、聖母山生態農業觀光園區 7、南天觀(門票10元) 8、平陰原生態山區村落石頭民居 9、平陰天主教堂 10、大寨山(海拔494.4米) 11、永濟橋 12、於林白皮鬆
補充:
13、東流泉 14、翠屏山
㈢ 山東省平陰縣洪範鎮的大寨山海拔高度是多少
海拔494.8
㈣ 平陰有什麼好玩的
平陰縣是山東省會濟南的市郊縣,屬沿海經濟開放區,距離濟南市60公里,與肥城、東平、東阿、長清等縣(市)區接壤,總面積827平方公里,總人口36萬(截止2006年底),轄6鎮1鄉,346個行政村。素以「玫瑰之鄉」和「聖葯阿膠」的正宗產地而聞名中外。
平陰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通訊便利。地處東經116°23′至116°37′,北緯36°01′至36°23′。位於濟南、泰安、聊城三地市的結合部,是華北與中原、山東半島與內陸地區進行經濟貿易的必經之地,歷史上就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物資中轉站,今天已成為濟南向魯西南輻射的重要窗口,105、220兩條國道和014省道貫穿全境,與京滬、京九兩大動脈相連,縣、鄉道路全部實現柏油化。通訊實現了傳輸光纜化、交換程式控制化,全縣萬門程式控制電話和行動電話並入國際通訊大網,實現了村村通電話。
平陰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平陰之名始見於《左傳》,因地處古東原北部群山之陰,古濟水之南而得名。隋大業二年即設縣,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平陰處於山東「一山一水一聖人」旅遊熱線的中心位置,這里人文景觀薈萃,名勝古跡眾多,是旅遊觀光、尋古覽勝的好地方。先聖孔子曾到平陰講學,留下了「杏壇遺響」;三國時「七步成詩」的一代才子曹植,曾封王於該縣東阿古城;明代文學家、學者於慎行領文壇「一時之風騷」,他讀書講學時的書院以及墓地於林已成為著名的風景區;地處城南的胡庄尖山教堂,是全國三大聖母堂之一;還有玫瑰鎮的翠屏佛塔,洪範池鎮南天觀等眾多的人文自然景觀……這一切都構成了豐富燦爛的平陰文化
平陰山清水秀,氣候宜人,資源豐富。平陰玫瑰是中國傳統玫瑰的代表,素以花香色艷、品質優異而著稱;名貴中草葯阿膠,因始產於我縣東阿鎮一帶而得名,自古以來被人們視為滋補珍品,曾多次榮獲國際金獎和國內優質產品稱號;洪範龍池天然礦泉水甘甜純正;刁山坡氡鍶復合型熱礦水,治療疑難病症具有神奇療效;白雲岩、石灰石、大理石分布廣、儲量大,開發價值高。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泰山余脈縱貫縣境中部,西部和北部有黃河流經,南部有山東省第二大淡水湖東平湖潤澤,平均海拔35.5米。地勢南高北低,中部隆起。主要地貌類型分為四種:山地佔總面積的30.80%;丘陵占總面積的33.30%;平原占總面積的24%;窪地佔總面積的11.90%。
縣境內山脈為泰山西伸余脈,呈西南走向。從肥城縣北部的陶山西入境,主峰天堂山;蜿蜒向南、北、中各地延伸,山巒起伏,縱橫交錯。自天堂山起分北、南兩支。北支由毛鋪村北經興隆村東向西北行經三皇殿村,至黃河岸邊的望口山。南支從天堂山南行延至分水嶺,向南延伸至九峪山,向北延伸至田山。自分水嶺向西北經胡山口、堡子、陶庄、刁山坡向西至外山,長20公里。這條支脈又分4條小山脈。主要山峰有黑山、靈芝山、羅寨山、鶴山、卧牛山、外山等;自爛柯山向東北分出一支到安子山,向西分出一支到楊河村東,向北延伸一支經石板台、花石崖、石門至亭山,由石板台向西經龍山頭至窯頭;自大寨山向北經石碑子至紙房南,向西南經扈山、南天觀、雲翠山至鳳凰山;自舊縣村東南向西延伸至大清河邊的陳山口、浮糧店村。自舊縣村北的華山向北延伸至少岱山、黃山。全縣有大小山頭848個,其中海拔400米以上的16個,300~400米的75個,其餘均在300米以下。大寨山最高,海拔494.8米。主要山脈有天堂山及其支脈,九峪山及其支脈,黑山及其支脈,大寨山及其支脈,大紅頂及其支脈,大荊山及其支脈等。縣境內主要山頭:
天堂山位於毛鋪村東,海拔371.6米,山高坡陡,峰巒環列,形勢險要。
饅頭山位於興隆鎮村東北,海拔268.7米。
黃麓山位於林窪村北,海拔233米。
寨山位於常天井村西,海拔227米。
尖山又名文筆山,位於縣城東,海拔176米。
青龍山位於二級站東南,海拔162.7米,山西面有金斗峪山泉、烈士陵園和田山引黃電灌工程二級站。
皇路山位於蔣溝村西北,海拔195米。
孔子山位於孔子山村西,海拔168米。
九峪山位於刁鵝嶺村西,海拔419米。主峰邵家寨,東北面有1個大峪和9個小峪,故名「九峪山」。山北有拔箭泉。
曬經山位於大荊山村東南,海拔260.1米。
狗蹄子山位於黃坡村東北,海拔259米。
大荊山位於大荊山村南,海拔285.6米。
爛柯山位於晃峪西南,海拔398.5米。
翠屏山位於縣城南10公里的西胡庄村南,海拔229米。山上多泉,草木旺盛,又名「水山」。山頂古塔聳立,古廟遺址尚存。山下多植玫瑰花。
亭山位於大站村西,海拔159.9米。西面懸崖峭壁,山坳有洞,東靠石門山。
黑山位於黑山村南,海拔335.9米。
大寨山又名「山監山」,位於大寨村西,海拔494.8米。東面與華蓋山並列,西面與雲翠山對峙,南與東平縣水牛山相連,北和劉寨山相接,諸山環繞,惟大寨山高聳。山上蒼松翠柏,花果滿山。
雲翠山又名油簍寨,位於大寨山西,海拔434.9米。山上南天觀廟宇殘垣尚存,柏樹滿山,景色秀麗。
華蓋山又名韓寨山,位於丁泉村東,海拔443.9米。
大山位於任庄村西,海拔371米。
黑風口山位於張海村西,海拔338米。
鳳凰山位於劉廟村東,海拔411.7米。
大紅山俗稱「大紅頂」,位於大吉城村東南,海拔377米。
華山位於舊縣村北,海拔288米。山上有洞、有泉、有石佛像。
獅耳山位於尹村村北,海拔250米。山勢峻秀,山上有洞、有泉。
黃河平陰段
黃河從舊縣鄉前姜溝村入平陰縣境,向東北方向流去,流經東阿鎮、刁山坡鎮、平陰鎮、欒灣鄉,至欒灣鄉東部的王營出境,流入濟南市長清縣(現長清區)。隔河與東阿縣東西相望,南北與東平陰縣,濟南市長清區(原長清縣)相連,全長40.48公里。
黃河平陰段是河道由寬向窄過渡的起點,左岸(東阿縣)有堤防險工護灘工程,右岸(平陰縣)為山地。河道最寬處5公里,最窄處不足0.5公里,形成天然卡水口。大水時上下水頭相差30多厘米。1958年最大流量12600立方米/秒,水位43.13米。河床高出地面,給沿黃人民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脅。
新中國建立後,黨和人民政府領導全縣人民不斷的治理河道,修築控導工程,護灘工程,護城堤工程,引黃電灌工程,逐步的把黃河水害變為水利。先後在平陰段河岸修築了8個壩頭,10處控導工程。長3913米,頂寬8米,高程44米的護城堤;全長29.4公里,頂寬3--4米的沿黃生產堤;1968年修建了山東最大的灌溉面積2.1萬公頃的田山引黃電灌站;1970年建成了連接東西黃河兩岸,全長963.5米的平陰黃河大橋;歷年修築小型引黃電灌工程6處,把黃河變成了灌溉良田,造福平陰的生命之源。
1996年山東省委、省政府作出黃河灘區村莊搬遷和築台重建的決策。三年來,平陰縣黃河灘區共搬遷村莊27個,4323戶,新建住宅47.29萬平方米,新建搬遷小學19處,建房1.56萬平方米;77個灘區村,10433戶村民築村台528.98萬立方米,加固學校22處,安置學生8991名。灘區103個搬遷村和築台村均達到了防禦10000立方米/秒洪水的安全標准。灘區村民可以安心的脫貧致富奔小康。
2002年國家又投入200多萬元,對田山一級站設施進行維修,翻新了機房,維修了水渠和其它設施,美化了環境,把田山一級站變成了吸引人們駐足觀賞黃河景色的新亮點。黃河平陰段堤岸,隨山嶺曲折蜿蜒,時斷時續,如巨龍盤旋。水面時窄時寬,窄處如銀練飄動,寬處如湖波浩渺。秋末春初常有遷棲的大雁成群結隊的在河水邊休息覓食。
新中國建立50多年來,平陰段河道穩定,岸邊人民安居樂業。堤外河水奔流,堤內阡陌相連,村莊相望,綠野無邊,果園成片。灘外的40公里防護林帶,綠草如茵,林木參天,鳥雀鳴叫,景色誘人。近年來,這條綠色的屏障也成了人們旅遊休息的好去處。
浪溪河
發源於洪範池鎮的南部山區,源頭由三條較大的支流匯成:一條發源於雲翠山西側,大山頂東側的劉庄一帶。另一條發源於雲翠山東側,大寨山西側,兩條支流在張海村東匯流。從張海村東向北至紙坊村,又和發源於大寨山東側與韓寨山之間的支流狼溪匯流,為浪溪河上游。這段河道兩岸山高坡陡,水流湍急,一般溝深30米左右。
浪溪河從紙坊村向北流經東阿老城,把舊東阿城分為東西兩半,著名的永濟橋,就坐落在浪溪河上。穿過東阿城,向西北由小河口流入黃河,河道長18公里。舊縣志記載:「浪溪河與大清河、運河相連,航運貨船能直通南(江南)北(河北)和海邊(利津),黃河奪清後,漕運不通,黃水倒灌,河道淤積,山洪泛濫。清光緒三十年、三十一年(1904、1905)和民國十年(1921)舊官府曾數次對下遊河道疏浚。」浪溪河寬30至50米,流域面積118平方公里。最大流量150立方米/秒。
浪溪河上游匯集了各具特色的泉水,各泉雖形狀不一,大小不等,卻各有風韻,景色佳妙,讓人稱奇。主要有洪範池、丁泉、白雁泉、扈泉、書院泉等,常年清水長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縣人民政府領導人民對浪溪河進行了多次治理。在上游建成了大小水庫15座,塘壩11座,揚水站35座,水電站4座,已裝機5台430千瓦。1957年建成的東阿水電站,被山東省水利廳稱為「山東省第一顆夜明珠」,解決了人們磨面、照明和澆地用電。發展灌溉265公頃。如今的東阿水庫水量豐富,水面廣闊,已更名為九匯湖。湖東寬闊高大的公路大橋飛架南北,為九匯湖增了幾分姿色,更引的人們流連忘返。浪溪河上,因水庫相連,如同一串用碩大的珍珠穿成的項連,把平陰縣的西部山區裝扮得閃光耀眼。1999年東阿鎮政府曾組織農民對浪溪河下游進行了統一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