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嶽水簾洞門票價格
Ⅰ 請問南嶽衡山的南嶽大廟、水簾洞、祝聖寺應該分別安排多長的游覽時間為宜謝謝!
如果你是住在南嶽山抄下的話,走路去南嶽大廟一般不超過十分鍾,游覽約一小時至兩個小時。游完大廟後去水簾洞和祝融寺都很方便,去水簾洞在大廟後坪坐車就行,加來回及游覽約兩個半小時。去祝聖寺從大廟前門步行約十五分鍾,寺較小,游覽花不了多少時間。如果你早上八點起床,那麼基本上一上午就可以全部游完的。
Ⅱ 想了解去南嶽衡山旅遊的情況
衡山,又名南嶽,是我國五嶽之一,位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湖南省第二大城市——衡陽市南嶽區。 衡山七十二群峰,層巒疊嶂,氣勢磅礴,素以「五嶽獨秀」、「宗教聖地」、「文明奧區」、「中華壽岳」著稱於世。現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和國家5A級旅遊景區。
由於氣候條件較其他四岳為好,處處是茂林修竹,終年翠綠;奇花異草,四時飄香,自然景色十分秀麗,因而又有「南嶽獨秀」的美稱。 祝融峰之高、藏經殿之秀、水簾洞之奇、方廣寺之深堪稱「衡山四絕」;春觀花、夏看雲、秋望日、冬賞雪為「衡山四季佳景」。 南嶽衡山還有許多名勝古跡和神話傳說,吸引了歷代各種人物,形成豐富多彩的文化沉積,宛如一個遼闊的人文與山水文化和諧統一、水乳交融的巨型公園。 1982年,衡山作為我國著名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以湖南衡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2007年8月1日,南嶽衡山經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到達與離開:衡山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去衡山最方便的交通方式是坐客車前往。
長沙至衡山景區120分鍾車程,衡陽距衡山景區50分鍾車程,衡山縣至衡山景區20分鍾車程。 通往衡山最便利的機場是長沙黃花機場,可直飛北京、上海、廣州等國內各大城市。 選擇乘坐火車進出衡山十分方便。
衡陽火車站距景區45公里,衡山火車站距景區16公里。 景區內部交通主要是旅遊大巴、索道和轎運。
景區類型:山峰
最佳季節:8月-10月是最佳旅遊時間,這時候天氣涼爽,植被豐茂,景色比較優美。 12月至次年2月初到衡山,則可以欣賞到著名的衡山霧淞(雪景)。
由於特殊的氣候條件,衡山有著南方其他地方都沒有的霧淞奇觀。
建議遊玩:2天
門票:通票100.00元
開放時間:旺季(4月~10月):08:00~18:00 淡季(11月~3月):08:30~17:30
地址: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
衡山景點
五嶽獨秀之南嶽衡山南嶽衡山又名壽岳、南山,為我國五嶽名山之一,主峰坐落在湖南省第二大城市——衡陽市南嶽區,七十二群峰,層巒迭嶂,氣勢磅礴。素以「五嶽獨秀」、「宗教聖地」、「文明奧區」、「中華壽岳」著稱於世。《詩經》中「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的「南山」即衡山。現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和國家AAAAA級旅遊區。
衡山為南中國的宗教文化中心,中國南禪、天台宗、曹洞宗和禪宗南嶽、青原兩系之發源地。南方最著名的道教聖地,有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三洞天——朱陵洞天,道教七十二福地之青 南嶽衡山玉壇福地、光天壇福地、洞靈源福地。
祝融峰
衡山山勢雄偉,綿延數百公里,號稱有七十二峰,其中以祝融、天柱、芙蓉、紫蓋、石稟五座最有名。南嶽四絕是:「祝融峰之高,方廣寺之深,藏經殿之秀,水簾洞之奇。」 衡山景點之祝融峰山巔祝融峰,海拔1300.2米,登衡山必登祝融。唐代文學家韓愈詩雲:「祝融萬丈拔地起,欲見不見輕煙里。」這兩句詩既寫了祝融峰的高峻、雄偉,又寫了衡山煙雲的美妙。登臨其上,可見北面洞庭湖煙波渺渺,若隱若現,南面群峰羅列,如障如屏,東面湘江逶迤,宛如玉帶,西面雪峰山頂,銀濤翻騰,萬千景象,盡收眼底。
傳說祝融峰是祝融游息之地。祝融是神話傳說中的火神,自燧人氏發明取火以後,即由祝融保存火種。峰上有祝融殿,是明代所建。祝融峰的西邊有望月台,在無雲的夜晚,到這里賞月,別有一番美景。峰上還有觀日台,是看日出奇景的好地方。
麻姑仙境
麻姑仙境位於天柱峰下,相傳為南嶽魏夫人侍女麻姑給魏夫人祝壽的地方,它採取「點石成景、引水造景、修路出景、植樹添景」等造景手法,使麻姑仙境成為名副其實的人間仙境。主要景點有麻姑祝壽、絳珠亭、盜桃石、卧虎石、靈芝噴泉等。
靈芝噴泉由靈芝湧泉和游泳池組成,人工造景靈芝噴泉將山上的泉水匯集後噴涌而出,十分壯觀,是日光浴、森林浴的絕好去處。
由半山亭西行約1公里即至麻姑仙境。麻姑是傳說中的仙女,為在農三月初三給西王母祝壽,她每年在衡山采靈芝釀酒,然後飛天去給王母祝壽。
南嶽水簾洞
水簾洞瀑布源頭,在紫蓋峰的泉水。三支泉水匯集一起,流入水簾洞上方谷地。谷地闊三丈,原是梁朝的九位真人白日飛升的棲息之地,後建造九仙觀。九仙觀附近有太陽泉、洗心泉、洞真源、仙人池等。相傳泉水深不可測。泉水從石壁上飛流直瀉,發出雷鳴般的聲音,聲傳十里。
明朝張居正游此地後說:「瀑泉灑落,水簾數疊,掛於雲際,垂如貫珠,霏如削玉」。確實,它從絕壁上噴瀉下來,寬達三太,高五十餘米,瀉珠濺玉,彷彿一幅巨大的白布簾,在石壁當中被亂石嶙岩擋住,然後再從石縫里屈曲折射,跳躍出來,滿谷水花四濺,閃爍著晶瑩奪目的光彩。水簾絕壁下的碧潭,天上的雲彩和兩邊的蒼翠的山巒,構成一幅美麗的山水畫。明朝張居正作《水簾洞》一贊道:「誤疑瀛海翻瓊浪,莫擬銀河倒碧流;自是湘妃深隱處,水晶簾掛五去頭」。這首詩可說是寫出了水簾洞的光、聲、影三絕的奇景了。
山下水簾洞,飛瀑如瀉,簾影高懸,宋朝畢田有詠水簾洞詩一首,專道其妙處:「洞門千尺掛飛流,玉碎珠聯冷噴秋;古今不知誰卷得,綠蘿為帶月為鉤。」可見其景緻之不一般。
寺廟宮觀
山上寺廟很多,著名的有福嚴寺、南台寺、藏經殿、方廣寺。福嚴寺規模很大,稱為「南山第一古剎」,寺右有一株1400餘年的銀杏樹,樹干粗壯,枝葉茂盛。南台寺建於六朝,到現在已有1400多年。日本佛教曹洞宗視南台寺為祖庭。藏經殿因明太祖賜大藏經一部存放於此,故名藏經殿。其周圍層巒疊翠,古木參天,景色秀麗,附近有搖錢樹、同根生、連理枝等奇樹以及允春亭、梳妝台、釣魚台等古跡。「藏經殿之秀」為南嶽四絕之一。方廣寺處於南嶽峰嶺間,古樹蒼蒼,流水潺潺,幽雅深邃,因而有「方廣寺之深」的說法。
但是,南嶽最大的寺廟是位於衡山腳下的南嶽廟。它規模宏大,布局嚴謹,佔地面積多達98500平方米,在南方一帶也是數一數二的大廟。南嶽廟始建於唐,歷代進行重修、擴建,規模不斷擴大。現存建築是清代重修的。整個廟宇有9進,包括正殿、寢宮、御書樓、盤龍亭等建築。正殿高22米,庄嚴肅穆,氣勢雄渾。殿內有72根石柱,象徵著衡山七十二峰。正殿中央供奉著「南嶽司天昭聖帝」,即祝融神君。南嶽廟以總體布局完整著稱。
衡山美食
南嶽衡山是佛道勝地,菜餚自然以素食為主。南嶽素食始於東晉,千餘年來,技藝日臻精巧,已由一般素食發展到高級齋宴,各大寺廟、飯館均擅長製作。南嶽的齋席,通常有「一品香、二度梅(霉)、三鮮湯、四季青、五燈(燉)會、六子連、七層樓、八大碗、九如意、十樣景之說」。有全仿葷席辦成十大碗的,十樣景用料多樣,製作精細,酸甜軟脆俱備,水陸素食皆有,食此即可領略齋席的全部風味。
南嶽齋席,還有一種具有濃厚鄉土風味的豆腐、香椿、辣椒、筍子、菌子等幾十種菜的吃法,別饒佳趣。
衡山美食:豆腐花、壽酒、壽茶、壽餅、南嶽雲霧茶
Ⅲ 花果山的水簾洞和衡山的水簾洞是兩個不同的洞嗎
你好!
花果山在連雲港,那個洞在瀑布裡面。衡山的水濂洞是在瀑布附近的一個象隧道一樣的很短的山洞。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Ⅳ 南嶽水簾洞怎麼樣
離南嶽衡山不遠,但是卻很失望啊,純粹打著花果山水簾洞的頭銜,過於人工修飾了。
Ⅳ 南嶽衡山門票價格:衡山門票多少錢
南嶽抄衡山旅遊景點門票:
1、中心景區(進山):100元/人+保險3元
2、南嶽大廟:50元/人+保險2元
3、萬壽大鼎:20元/人
4、水簾洞: 30元/人
5、祝聖寺: 20元/人
6、索道上行:40元/人、下行:40元/人。索道來回:70元/人
岳衡山景區門票(學生)優惠價格:全日制統招本科、大專、中專、高職院校學生(不含研究生、成人教育生、自考生、短期進修院校學生)和身高1.3米以上中小學生(含中職學生)進入景區(點),憑有效注冊的在讀學生證給予5折門票優惠。
提醒:如果是一日游,最好放棄爬山(至少3小時),除非是在衡山住一晚。因此買票時直接將大門票(103元)和來回索道票(70元)買好(不趕回來時間,走路下山也可以,單程索道40元)。買了索道票可免費先坐環保車到半山亭,然後從半山亭坐索道到南天門,然後就是爬山。
南嶽衡山進香:南嶽衡山有很多的香店,可以在當地購買;自己帶的話一定要帶環保香才能進山哦。
南嶽衡山住宿:由於南嶽衡山山頂住宿接待能力有限,尤其是旅遊旺季往往很難訂到房間(山上:70-120元/間),其實住山下(40-60元/間)條件比較好的旅館,晚上上山看日出也是挺方便的。
Ⅵ 衡山四絕的水簾洞之奇
自南嶽鎮向東北行約4公里,入曲折小徑,過石橋,沿溪行百步許,便是水簾洞。它內坐落在容紫蓋峰下,人稱「紫蓋仙洞」。洞夾在吐霧、香爐兩峰之間,山光水色,相映生輝。 水簾洞的水,由紫蓋峰分支而來,經山澗匯入石洞,洞寬二、三丈,深不可測,水滿溢出,形成二十餘丈飛瀑奇觀,銀光奪目,寒氣逼人,它與石壁間隔尺余,是一道燕飛不進、風吹不散的水簾。 水簾洞左岸有龍神祠,祠畔有雪浪亭,以水簾瀑色如雪,聲如激浪得名,頗有詩意。
Ⅶ 衡山水簾洞的朱陵洞
朱陵洞有水簾洞為「南嶽四絕」之一,位於紫蓋峰下南嶽鄉水簾村,距南嶽鎮4公里。 據《一統志》、《福地誌》記載,水簾洞古名朱陵洞,相傳是朱陵大帝居住的地方。唐朝人稱朱陵洞為「紫蓋仙洞」。道家認為它是道家的「第三洞真虛福地」,乃「朱陵太虛小有之天」,簡稱「朱陵洞天」,歷來是神仙居住的洞府。《潛霍類書》說:相傳遠古時候,大禹治水,來南嶽求金簡玉書,曾在朱陵洞天舉行祭祀的典禮,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七三八年),唐玄宗曾派遣內侍張奉國帶道士孫智涼等人,專程從京師來到南嶽朱陵洞投放金龍玉簡。這一「洞天投龍」的盛況,詳細地記載在《南嶽志》上,後人在水簾洞投金龍玉簡處寫下一副對聯: 北向獨不朝,瀉千尺銀河,濺玉飛珠,相望源頭來紫蓋;西巡應有恨,棄九重金闕,投龍續命,空尋洞穴向朱陵。朱陵洞有水簾洞瀑布源頭,在紫蓋峰的泉水。三支泉水匯集一起,流入水簾洞上方谷地。谷地闊三丈,原是梁朝的九位真人白日飛升的棲息之地,後建造九仙觀。九仙觀附近有太陽泉、洗心泉、洞真源、仙人池等。相傳泉水深不可測。泉水從石壁上飛流直瀉,發出雷鳴般的聲音,聲傳十里。明朝張居正游此地後說:「瀑泉灑落,水簾數疊,掛於雲際,垂如貫珠,霏如削玉」。確實,它從絕壁上噴瀉下來,寬達三太,高五十餘米,瀉珠濺玉,彷彿一幅巨大的白布簾,在石壁當中被亂石嶙岩擋住,然後再從石縫里屈曲折射,跳躍出來,滿谷水花四濺,閃爍著晶瑩奪目的光彩。水簾絕壁下的碧潭,天上的雲彩和兩邊的蒼翠的山巒,構成一幅美麗的山水畫。明朝張居正作《水簾洞》一贊道:「誤疑瀛海翻瓊浪,莫擬銀河倒碧流;自是湘妃深隱處,水晶簾掛五去頭」。這首詩可說是寫出了水簾洞的光、聲、影三絕的奇景了。 如今龍神祠無存,只有娃浪亭依然存在。它為遊人休憩,觀賞水簾洞的奇景提供了方便。傳說朱陵洞與衡陽石鼓山上的朱陵洞相通,在石鼓的為朱陵後洞,在南嶽的朱陵前洞。水源來自南嶽紫蓋峰頂,流經山洞,匯入6米余寬、深不可測的石洞 ,水滿溢出,垂直下瀉,形成瀑布,高60餘米,宛如水簾懸掛九天,故名水簾洞。每逢晴日當空,水簾上面,飛虹耀目,五彩繽紛,蔚為奇觀。唐、宋、明、清各個朝代,都有不少詩人名家為之題刻賦詩。石刻有宋代的「南嶽朱陵洞天」,清代的「夏雪晴雷」、「醉眠觀瀑」。此外還有「飛瓊濺雪」,「簾掛古今」等。 水簾洞是唐代道教活動的地方。他們把它當做洞天福地,稱為「朱陵洞天」。唐玄宗還派朝廷內史帶領道士們在投龍潭祭祀。 水簾洞上面的谷地,朱陵洞在石鼓山東側的懸崖下,是道家的所謂「洞天福地」。傳說唐朝天寶年間,有個叫董奉先的道士曾在洞內煉丹,因而得了仙洞之名。又傳此處有洞通衡岳,這是是後洞,前洞在南嶽山底下,首尾相通。還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個人從南嶽到衡州來賣豆腐,由這個洞出入,來回一百多里的路程,只一個早晨就可以往返。但實際上這個洞不過幾平方米寬、兩米多高,並沒有什麼深奧的地下通道。人們贊美朱陵洞,不因虛無縹緲的仙跡,而只因蔚然大觀的詩詞。「朱陵洞內詩千首」,它以詩詞名冠三湘。唐宋以來,許多詩人墨客,在此乘興作賦吟詩,常常把詩詞刻在岩洞石壁的內外,被衡陽山水所陶醉的杜甫、韓愈、張籍、呂溫、杜荀鶴、范成大、文天祥等文壇名士,都用詩抒發了他們的情懷。「洞里瑤光應不夜,步虛人入水晶宮。」(王在晉:《朱陵洞》)這是多麼綺麗的風光啊!這個洞可能是幾千年以前經過湘水沖擊而形成的溶洞,內壁上留下歷代詩人們的作品,年久月深也殘缺不全了,尤其是日寇的狂轟爛炸,裡面的碑文、鐫刻都被破壞了。解放後,只剩下小洞的殘邊及洞口上「朱陵後洞」和「東崖」幾個鐫刻大字。近幾年,又設法恢復了洞的原形,在我國傳統優秀詩歌的熏陶下,朱陵洞將會激發出新的詩人們寫出更多更好的詩。
Ⅷ 南嶽水簾洞的風景
水簾洞瀑布源頭,在紫蓋峰的泉水。三支泉水匯集一起,流入水簾洞上方谷地。谷地闊三丈,原是梁朝的九位真人白日飛升的棲息之地,後建造九仙觀。九仙觀附近有太陽泉、洗心泉、洞真源、仙人池等。相傳泉水深不可測。泉水從石壁上飛流直瀉,發出雷鳴般的聲音,聲傳十里。明朝張居正游此地後說:「瀑泉灑落,水簾數疊,掛於雲際,垂如貫珠,霏如削玉」。確實,它從絕壁上噴瀉下來,寬達三太,高五十餘米,瀉珠濺玉,彷彿一幅巨大的白布簾,在石壁當中被亂石嶙岩擋住,然後再從石縫里屈曲折射,跳躍出來,滿谷水花四濺,閃爍著晶瑩奪目的光彩。水簾絕壁下的碧潭,天上的雲彩和兩邊的蒼翠的山巒,構成一幅美麗的山水畫。明朝張居正作《水簾洞》一贊道:「誤疑瀛海翻瓊浪,莫擬銀河倒碧流;自是湘妃深隱處,水晶簾掛五去頭」。這首詩可說是寫出了水簾洞的光、聲、影三絕的奇景了。
水簾洞右邊,石壁陡峭。原先在岩上有石屋一幢,龍神祠。這祠堂是唐玄宗派內侍張奉國和道士孫智涼投「金龍玉簡」的處所。距龍神祠相隔二十餘丈的山澗對面,有一座麻石嵌鑲建造的六角涼亭,叫雪浪亭。是清人李元度在清光緒十年(公元一八八四年)時建成的。亭中有石桌、石凳。亭以澗水翻騰如雪浪而取名。當時坐在亭中,眼觀碧潭裡的珠玉跳躍,耳聽甾聲轟鳴,自能體會石壁上鐫刻的「夏雪晴雷」四字所寓的情趣。如今龍神祠無存,只有娃浪亭依然存在。它為遊人休憩,觀賞水簾洞的奇景提供了方便。
傳說朱陵洞與衡陽石鼓山上的朱陵洞相通,在石鼓的為朱陵後洞,在南嶽的朱陵前洞。水源來自南嶽紫蓋峰頂,流經山洞,匯入6米余寬、深不可測的石洞,水滿溢出,垂直下瀉,形成瀑布,高60餘米,宛如水簾懸掛九天,故名水簾洞。每逢晴日當空,水簾上面,飛虹耀目,五彩繽紛,蔚為奇觀。唐、宋、明、清各個朝代,都有不少詩人名家為之題刻賦詩。石刻有宋代的「南嶽朱陵洞天」,明代的「天下第一泉」,清代的「夏雪晴雷」、「醉眠觀瀑」。此外還有「飛瓊濺雪」,「簾掛古今」等。 水簾洞是唐代道教活動的地方。他們把它當做洞天福地,稱為「朱陵洞天」。唐玄宗還派朝廷內史帶領道士們在投龍潭祭祀。 現在水簾洞上面的谷地,已於1964年修成了一座大水庫,過去的太陽泉、洗心泉等都淹沒在水庫中了。水庫的水既可以灌溉農田。又可以發電。瀑布象一層潔白的薄薄的細紗,輕盈地垂入潭底。所以「水簾洞之奇」,仍不失為南嶽一絕。
Ⅸ 尋求了解衡陽地區南嶽水簾洞風景好嗎有了解的嗎
對於第一次過來的朋友來說,南嶽水簾洞風景還算可以。對我們本地人來說,內南嶽水簾洞這個風景只有容一般。南嶽水簾洞的風景沒有以前我們小時候的,原始的味道。
去南嶽水簾洞玩,建議從水簾洞中間那條道上去,風景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