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陽游樂場
A. 祁陽陶鑄公園的游樂場現在還開沒開
沒開了。門票太貴了
B. 祁陽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文昌塔位於縣城東隅湘江左岸,臨水而踞的「萬卷書岩」之高阜。始建於明萬曆初年,清乾隆年間重建。現塔高36.7米,基面76.3平方米,七級八方,每級八門,級邊雙層蝶垛,棱檐雙面翹角,二至四層外檐繞以石欄,各層八角頂端的砂石上,均有龍、鰲、虎頭形精細雕刻,揚頭躍尾,口口卸銅鈴,風動亦呤。塔內階經曲折通頂,塔頂有鐵鑄空心寶葫蘆相輪,重達1500公斤。塔取「文化昌盛」之意而命名,有清邑人胡山王與詩為證「巍峨—塔兆文昌,乘興登臨俯大江。山自西來連百粵,水從東逝匯三湘。梅花洞古殘煙里,漫叟祠欹落照傍。往哲風流誰繼武,空餘洲菼色蒼蒼」。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維修後,更為雄偉壯觀,遊人不斷。 天主教堂 天主教堂 坐落於縣城浯溪鎮九塘沖,縣人民醫院住院部旁,1936年建成,歐洲哥特式建築,總面積700平方米。穹頂式經堂內有禮拜廳、祭台、唱經台、講道台、更衣室,四壁景置聖母、耶穌等油畫,各項設施典雅。是湖南省現有最古老、保存完好的天主教堂。1995年被定為湖南省重點宗教活動場所,2003年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甘泉寺 甘泉寺位於縣城龍山社區居委會,原為明成化已丑(1470年)僧法佑募建,有大雄寶殿、三世佛須彌座、鸞風輪、螺傘蓋等,佔地10公頃,房舍300餘間,香火鼎盛時有僧侶200多人。1949年丘尼居所「文革」中寺毀,1987年11月,12名比丘尼重返,1989年至1993年重建齋堂客舍,塑釋迦牟尼寶像、十八羅漢等,現尼數十,香客不斷。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龍山革命烈士紀念碑亭 在縣城龍山之巔,祁陽縣人民政府為紀念革命烈士而建兩碑兩亭。一亭中豎1951年王首道所題的「精神猶存」的漢白玉碑,背面刻祁陽縣人民政府所撰的1925年至1927年大革命運動中在祁陽壯烈犧牲的9位革命烈士英名和紀念碑文。另一亭中豎陶鑄手書「精神不死」的石刻,背面刻祁陽縣人民政府撰寫的復立說明。兩碑之上均建有相同式樣和規格的紀念亭,6面6柱,2層12飛檐,紅柱青瓦,亭高10.5米,直徑5.5米,兩亭相距2.9米,聳立於鬱郁蔥蔥的松樹樟樹之中。因長期日曬雨淋,瓦爛木朽,遂於2001年重修,鋼筋混凝土結構(僅6面窗欞為木構件),蓋黃色琉璃瓦,立柱窗欞添朱紅顏色,蔚為壯觀,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浯溪摩崖石刻 「浯溪形勝滿湘中」。浯溪摩崖石刻,位於湖南省永州市祁陽縣城西南祁陽湘江大橋南端的浯溪公園內。此處蒼崖石壁,瀕臨湘江,巍然突兀,連綿78米,最高處撥地30餘米,為摩崖文字天然好刻處。因而,浯溪露天摩崖,為南國摩崖第一家,為神州一顆璀璨的文化明珠。浯溪摩崖詩文書法,博大精深,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歷時千百年,享譽海內外。 唐代傑出散文家、詩人元結,於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年)被任命為道州刺史。永泰元年(765)罷任。次年再任道州刺史。大歷二年(767)二月從潭州都督府返道州,舟經祁陽阻水,泊舟登岸暫寓。受此處幽勝,遂將一條「北匯於湘」的元名小溪命名「浯溪」,意在「旌吾獨有」,撰《浯溪銘》,浯溪得名從此始。元結又將「浯溪東北廿余丈」的「怪石」命名「吾台」,撰《吾台銘》;還在溪口「高六十餘尺」的異石「上築一亭堂,命名「語亭」,撰《吾亭銘》。返任後,將三銘交篆書名家季康、瞿令問、袁滋分別用玉箸篆、懸針篆、鍾鼎篆書寫,並刻於浯溪崖壁上。從此有了「三吾」之名。這三塊碑都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特別是唐相袁滋書寫的《唐亭銘》碑,現為國家文物局列為一級石刻,視為「國寶」。 大歷六年(771)元結從篋中檢出10年前率兵鎮守九江抗擊史思明叛軍時寫下的充滿浩然正氣的名篇《大唐中興頌》舊稿補充定稿,派專人赴臨川,請他的好龍顏真卿大筆書寫,並於夏六月石刻於摩崖上。 唐刻《大唐中興頌》碑為浯溪摩崖之精華。此處崖壁寬廣120平方米,中興碑高3.2米,寬3.3米,全幅面積10.56平方米。書從左起,21行,每行20空,除去空格,共332字。每字直徑約15公分。顏真卿寫頌時下筆激越高昂,氣勢磅礴,字字剛正雄偉,氣度恢宏,精神內蘊,字里行間充滿剛毅之氣,使中興碑成為魯公生平得意之筆,被譽為「宇宙傑作」,致使後人「百拜不能休」。清乾隆帝見到拓片便視為「天球拱璧」。這樣的人,這樣的文,這樣的書法,集中於浯溪一地,這是歷史對浯溪的厚愛。加上刻頌的摩崖臨江矗立,如斧削成,「地辟天開,其文獨立;山高水大,此石不磨。」因文奇、字奇、石奇,世稱「摩崖三絕」,致「古今中外皆知」了。後人為保護摩崖三絕,自宋仁宗皇佑五年(1053)始,已經六次修建「三絕堂」。 《中興頌》摩崖是浯溪的核心和精髓。《中興頌》之後1200餘年來,歷代傑士名流,游躅接踵,運筆抒懷,吟詩作賦,打碑刻石,鏤玉雕瓊,使浯溪滿山皆字,無石不詩。宋神宗熙寧八年(1104),大詩人、大書法家黃庭堅自鄂州赴宜州謫所,風雨中經浯溪,「三日徘徊崖次」後,在中們碑右側,題七言長詩十四韻《書摩崖碑後有序》。黃刻運筆圓勁蒼老,古茂清遒,「深得蘭亭風韻」,自稱「佳詩妙墨」。寧代四大書家竟有兩位在浯溪留下翰墨,這是十分難得的。 清同治元年(1862),著名書法家何紹基游浯溪,步山谷詩韻,作《題摩崖中興頌碑詩並跋》,刊於黃碑右側,行楷,顏體,世推為「顏後第一」。清光緒十九年(1893),著名書法家、金石學家吳大雨中游浯溪,讀中興頌,也次出山谷詩韻作長詩,刻於何碑之右側。楷體,書法秀勁,至此,顏、米、黃、何、吳等一代代宗師、碩大無朋的真跡寶卷,一字兒排開,成為浯溪的一道亮麗風景。加上其他大家的翰墨,僅在此120平方米的摩崖上,就有名刻95方,使之成為書法精品的薈萃地,群星璀璨,美不勝收,形成一個永久性的詩展、書展聖殿,舉世絕無僅有。 在中興碑左側10步遠的崖壁上,嵌有黑色大理石鏡石一方,宋時已盛傳於世。歷代都有詠鏡石的詩。民間還流傳許多有關鏡石的傳說故事。使得平民百姓「縱然不識吳鉤字,也為摩挲石鏡來。」 在中興碑左側、鏡石上方懸崖上,鐫刻著一個直徑2.7米的「」,似字非字,似符非符,人不能識。這是宋代詞不州通判柳拱辰特意留刻下來的,成為浯溪摩崖的特殊組成部分。為此而引發的神話傳說,更為浯溪留下了一點神秘感,增添了一種浪漫情調。 大唐中興頌摩崖是與磐樂、石鼓類「至寶垂元垠」的。故而歷代名臣、大吏、文人、書家及海外人士,不避地僻路險,夢以求地來浯溪游歷瞻仰及吟詠題刻。歷代的石刻,從內容看,突出的有《大唐中興頌》、《大宋中興頌》、《大明中興頌》、元結的《老三銘》、吳大的《新三銘》;從字體看,楷、行草、隸、篆,五體皆全,最大的「聖壽萬年」四字,刻於懸崖,每字直徑逾丈,最小的字,只有螞蟻那麼大。 浯溪摩崖經歷千年風雨之侵蝕,近代抗日戰爭期間,日寇鐵蹄之踐踏,復經「文革」十年之浩劫,破壞較重。為保護浯溪摩崖,縣政府設立了浯溪文物管理所。1988年,「浯溪摩崖石刻」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縣政府設立了浯溪文物管理處。經文物工作者的努力,查明自唐大歷二年(767)至民國九年(1920)猶存300我人的詩、詞、書、畫、題詞石刻(包括活碑、殘碑505方,其中唐代30方,宋代113方,元代5方,明代78方,清代88方(包括安南——越南使臣詩5方),民國9方,還有時代不明的182方。 1996年,無產階級革命家陶鑄《東風》詩碑,樹立於浯溪吾台南面山麓下的陶鑄銅像左側山坡上。此為新中國成立後浯溪之第一碑。1998年,又在《東見》詩碑右側,樹立陶鑄《踏莎行》詞碑。 浯溪露天摩崖,是我國摩崖中的佼佼者,在全國摩崖中也是出類拔萃的。它是民族文化之鄉,文物薈萃之鄉,形成一部龐大的石書,一座書法藝術的寶庫。它在文化史上的地位是崇高的,在書法藝術的寶庫。它在文化史上的地位是崇高的,在書法藝術上的價值是無與倫比的。現在,浯溪摩崖得到了應有的重視和保護。它將發揮它在今天應的功能,使之無愧於歷史賦予它的偉大使命。
採納哦
C. 永州市祁陽縣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祁陽縣旅遊資源豐富,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三處,國家級森林公園一處,省級自然保護區一處。浯溪碑林浯溪碑林風景名勝區[1][2]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湖南省十大文化遺產、百姓喜愛的「湖南省景」、湖南新「瀟湘八景」。2009年2月1日,被國家批准為AAAA級旅遊景區。景區位於縣城西南的湘江西岸,此地山水秀美,蒼崖石壁連綿78米。文昌塔祁陽文昌塔,矗立在「萬卷書崖」之上,坐落在祁陽縣城東區的湘江之濱、祁陽師范西側;與浯溪碑林遙相對峙。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天主教堂天主教堂坐落於縣城 祁陽縣天主教堂浯溪鎮九塘沖,縣人民醫院住院部旁,1936年建成,歐洲哥特式建築。是湖南省現有最古老、保存完好的天主教堂。1995年被定為湖南省重點宗教活動場所,2006年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龍溪古民居龍溪李家大院及周邊古民居位於祁陽縣潘市鎮龍溪村, 祁陽縣龍溪李家大院距衡昆高速公路出口1500米,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家大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歷經80餘年陸續營建至萬曆十年(1583)才全部建成。[3]三聖湖三聖湖旅遊區位於祁陽縣南面的大江林場和肖家村鎮轄區內,區內有瑤、漢居民1068人,距縣城45公里,是一個利用黃沙河與大江水庫、八廟溫泉等景點進行漂流、探險、觀光、溫泉洗浴、休閑、娛樂的旅遊項目。八廟溫泉又稱暖水渡溫泉,位於祁陽縣城東40公里的肖家村鎮八廟村,毗鄰芭蕉村風景區和肖家中心小學。故名八廟溫泉。該溫泉屬天然地質熱泉水源,有泉眼18處,面積40多畝,水溫均衡,恆溫為37℃。石洞源景區石洞源風景區面積為10平方公里, 祁陽縣石洞源風景區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陶鑄同志的故鄉。景區內現有陶鑄故居、陶公亭、松風亭、陶母墓、鐵錚圖書館。金洞漂流被稱為「亞洲第一漂」的金洞漂流,驚險、刺激、安全,野趣橫生,吸引了眾多的遊客。位於金洞國家森林公園,有「流金的仙人洞」之稱。瀟湘樓瀟湘樓位於湖南省祁陽縣城浯溪鎮祁水(小東江)與湘江交匯處突兀的石山上,因傍古城牆瀟湘門而得名。瀟湘樓始建於明嘉靖年間,現樓系民國初年重建,為磚木結構中西合璧式建築,建築面積一百餘平方
D. 誰能告訴我,湖南永州祁陽有啥好玩的
祁陽縣旅遊資源豐富,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三處,國家級森林公園一處,省級自然保護區一處。浯溪碑林浯溪碑林風景名勝區[1][2]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湖南省十大文化遺產、百姓喜愛的「湖南省景」、湖南新「瀟湘八景」。2009年2月1日,被國家批准為AAAA級旅遊景區。景區位於縣城西南的湘江西岸,此地山水秀美,蒼崖石壁連綿78米。文昌塔祁陽文昌塔,矗立在「萬卷書崖」之上,坐落在祁陽縣城東區的湘江之濱、祁陽師范西側;與浯溪碑林遙相對峙。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天主教堂天主教堂坐落於縣城 祁陽縣天主教堂浯溪鎮九塘沖,縣人民醫院住院部旁,1936年建成,歐洲哥特式建築。是湖南省現有最古老、保存完好的天主教堂。1995年被定為湖南省重點宗教活動場所,2006年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龍溪古民居龍溪李家大院及周邊古民居位於祁陽縣潘市鎮龍溪村, 祁陽縣龍溪李家大院距衡昆高速公路出口1500米,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家大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歷經80餘年陸續營建至萬曆十年(1583)才全部建成。[3]三聖湖三聖湖旅遊區位於祁陽縣南面的大江林場和肖家村鎮轄區內,區內有瑤、漢居民1068人,距縣城45公里,是一個利用黃沙河與大江水庫、八廟溫泉等景點進行漂流、探險、觀光、溫泉洗浴、休閑、娛樂的旅遊項目。八廟溫泉又稱暖水渡溫泉,位於祁陽縣城東40公里的肖家村鎮八廟村,毗鄰芭蕉村風景區和肖家中心小學。故名八廟溫泉。該溫泉屬天然地質熱泉水源,有泉眼18處,面積40多畝,水溫均衡,恆溫為37℃。石洞源景區石洞源風景區面積為10平方公里, 祁陽縣石洞源風景區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陶鑄同志的故鄉。景區內現有陶鑄故居、陶公亭、松風亭、陶母墓、鐵錚圖書館。金洞漂流被稱為「亞洲第一漂」的金洞漂流,驚險、刺激、安全,野趣橫生,吸引了眾多的遊客。位於金洞國家森林公園,有「流金的仙人洞」之稱。瀟湘樓瀟湘樓位於湖南省祁陽縣城浯溪鎮祁水(小東江)與湘江交匯處突兀的石山上,因傍古城牆瀟湘門而得名。瀟湘樓始建於明嘉靖年間,現樓系民國初年重建,為磚木結構中西合璧式建築,建築面積一百餘平方
E. 祁陽哪有好耍的地方
祁陽縣旅遊資源豐富,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三處,國家級森林公園一處,省級自然保護區一處。浯溪碑林浯溪碑林風景名勝區[1][2]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湖南省十大文化遺產、百姓喜愛的「湖南省景」、湖南新「瀟湘八景」。2009年2月1日,被國家批准為AAAA級旅遊景區。景區位於縣城西南的湘江西岸,此地山水秀美,蒼崖石壁連綿78米。文昌塔祁陽文昌塔,矗立在「萬卷書崖」之上,坐落在祁陽縣城東區的湘江之濱、祁陽師范西側;與浯溪碑林遙相對峙。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天主教堂天主教堂坐落於縣城 祁陽縣天主教堂浯溪鎮九塘沖,縣人民醫院住院部旁,1936年建成,歐洲哥特式建築。是湖南省現有最古老、保存完好的天主教堂。1995年被定為湖南省重點宗教活動場所,2006年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龍溪古民居龍溪李家大院及周邊古民居位於祁陽縣潘市鎮龍溪村, 祁陽縣龍溪李家大院距衡昆高速公路出口1500米,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家大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歷經80餘年陸續營建至萬曆十年(1583)才全部建成。[3]三聖湖三聖湖旅遊區位於祁陽縣南面的大江林場和肖家村鎮轄區內,區內有瑤、漢居民1068人,距縣城45公里,是一個利用黃沙河與大江水庫、八廟溫泉等景點進行漂流、探險、觀光、溫泉洗浴、休閑、娛樂的旅遊項目。八廟溫泉又稱暖水渡溫泉,位於祁陽縣城東40公里的肖家村鎮八廟村,毗鄰芭蕉村風景區和肖家中心小學。故名八廟溫泉。該溫泉屬天然地質熱泉水源,有泉眼18處,面積40多畝,水溫均衡,恆溫為37℃。石洞源景區石洞源風景區面積為10平方公里, 祁陽縣石洞源風景區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陶鑄同志的故鄉。景區內現有陶鑄故居、陶公亭、松風亭、陶母墓、鐵錚圖書館。金洞漂流被稱為「亞洲第一漂」的金洞漂流,驚險、刺激、安全,野趣橫生,吸引了眾多的遊客。位於金洞國家森林公園,有「流金的仙人洞」之稱。瀟湘樓瀟湘樓位於湖南省祁陽縣城浯溪鎮祁水(小東江)與湘江交匯處突兀的石山上,因傍古城牆瀟湘門而得名。瀟湘樓始建於明嘉靖年間,現樓系民國初年重建,為磚木結構中西合璧式建築,建築面積一百餘平方米。
F. 祁陽縣的旅遊景點
浯溪碑林
浯溪碑林風景名勝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湖南省十大文化遺產、百姓喜愛的「湖南省景」、湖南新「瀟湘八景」。2009年2月1日,浯溪碑林被國家批准為AAAA級旅遊景區。景區位於縣城西南的湘江西岸。
文昌塔
祁陽文昌塔,坐落在祁陽縣城東區的湘江之濱、祁陽師范西側;與浯溪碑林遙相對峙。祁陽文昌塔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天主教堂
天主教堂坐落於縣城浯溪鎮九塘沖,縣人民醫院住院部旁,1936年建成,歐洲哥特式建築。是湖南省現有最古老、保存完好的天主教堂。1995年被定為湖南省重點宗教活動場所,2006年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龍溪古民居
龍溪李家大院及周邊古民居位於祁陽縣潘市鎮龍溪村,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衡昆高速公路出口1500米,龍溪李家大院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李家大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歷經80餘年陸續營建至萬曆十年(1583)才全部建成。
三聖湖
三聖湖旅遊區位於祁陽縣南面的大江林場和肖家村鎮轄區內,區內有瑤、漢居民1068人,距縣城45公里。
八廟溫泉
八廟溫泉又稱暖水渡溫泉,位於祁陽縣城東40公里的肖家村鎮八廟村,毗鄰芭蕉村風景區和肖家中心小學。
石洞源景區
石洞源風景區面積為10平方公里,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陶鑄同志的故鄉。景區內現有陶鑄故居、陶公亭、松風亭、陶母墓、鐵錚圖書館。
金洞漂流
金洞漂流位於金洞國家森林公園,有「流金的仙人洞」之稱。
瀟湘樓
瀟湘樓位於湖南省祁陽縣城浯溪鎮祁水(小東江)與湘江交匯處突兀的石山上,因傍古城牆瀟湘門而得名。瀟湘樓始建於明嘉靖年間,現樓系民國初年重建,為磚木結構中西合璧式建築,建築面積一百餘平方米。
陶鑄廣場
陶鑄廣場位於湖南祁陽城西,為紀念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陶鑄同志誕辰100周年而修建,2008年建成。
G. 祁陽那個地方怎麼樣
祁陽地處湘南,永州之北,湘江中上游,因位於祁山之南而得名。東臨常寧,南接桂陽、新田、寧遠、雙牌4縣,西抵零陵、冷水灘,北連祁東。縣域總面積2538平方公里,轄3街道、19鎮、3鄉,1個省經濟開發區,總人口107萬,常住人口87萬。祁陽是一個歷史悠久、人文厚重、資源豐富、區位優越、人、人才輩出、經濟發達的縣級城市。
一、歷史悠久
舊、中石器時期就有人類在祁陽居住,公元元年前後,漢高祖劉邦的第十四代孫劉誼被封為「祁陽侯」。三國東吳孫皓元興元年(264年)始建祁陽縣,至今已1700多年。縣名一以貫之,且均為「郡之首邑」、「一等縣」、「特等縣」。直至宋代均隸零陵郡,清代隸永州府,民國3年(1914)隸衡陽道,民國27年(1938)隸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2年隸湘南行政公署,1954年隸衡陽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隸零陵地區行政公署,1996年隸水州市。
二、人文厚重
祁陽得湘江之便,北通長淮,南達桂粵,中原文明和百越文明在此交融,自古以來文風昌盛、文化繁榮。浯溪摩崖、文昌寶塔、祁劇、木偶戲等傳統文化融湘楚文化之大成,蜚聲海內外;萬卷書岩、棲真洞天、李家大院等自然景觀和人文勝跡孕祁陽文化之精髓,形勝滿湘中。位於城南湘江河畔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浯溪摩崖石刻,自唐至民國積碑石500多方,篆、隸楷、行、草諸體兼備,詩、詞、聯、文、畫各有千秋,人謂「文學瑰寶」、「藝術大觀」,乃全國所僅有,歷史所罕見。唐代詩人元結撰文、書法家顏真卿書丹的《大唐中興頌》石刻,因文奇、字奇、石奇而世稱「三絕」。在祁陽數千年燦爛歷史文化的長河中,祁劇以歷史悠久、劇目豐富而著稱於世。祁劇發祥於祁陽,形成於明代成化年間,迄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目前已發展為940多個傳統劇目、550餘支曲牌的大劇,在全國8個省區、20多個地區廣為流傳,在美國播放錄像片。祁劇因祁陽而得名,祁陽因祁劇而名揚中外。
三、資源豐富
祁陽縣境山崗、丘陵、盆地、平原兼有,大小河流250餘條。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境內三山(祁山、陽明山、四明山)聳峙,四水(湘江、祁水、白水、清江)縱橫。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礦產有煤、鐵、錳、大理石、重晶石等20多種,享有「有色金屬之鄉」美稱。水能蘊藏量38萬千瓦,可開發量30萬千瓦,開發潛力巨大。境內到處茂林修竹,鳥語花香。動植物種類繁多,已發現植物有135科972種,受國家保護的珍稀樹種有水杉、銀杏、光葉珙桐等20多種,森林活立木蓄積量400多萬立方米,素有「湘南亞森」之稱;野生動物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梅花鹿、穿山甲等和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中國祁陽小鯢」。
四、區位優越
祁陽居長沙、桂林之中點,「珠三角」之北端,是內地的前沿,沿海的近鄰。
唐宋之後,縣城依湘江黃金水道和數條驛道而成為水陸要沖、湘南重鎮。民國時期,建湘桂公路和湘桂鐵路,祁陽火車站年貨物吞吐量已達150萬噸,成為湘南與西南物資轉運要塞;衡昆高速公路、322國道、320省道均貫穿全境;湘江繞城而過,終年通航,通江達海;縣內鎮鎮通油路、水泥路,村村通公路。國道、省道、縣道、鄉道、河道經緯交織,四通八達,構築了通往全國各地的水陸運輸網路。
優越的區域位置和便捷的交通條件,使祁陽成為投資者興業的理想之地。
五、人傑地靈
祁陽秦創私塾,宋立學宮,元辦書院,清開學堂,「士習文風,蒸蒸日上」,僅宋至清就有文武榜眼各1名,進士126名,舉人129名,並先後孕育了繼諸葛亮為相的蔣琬、明戶部尚書陳薦、清軍機大臣陳大受、抗法名將歐陽利見等文臣武將。
祁陽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1926年1月成立中共祁陽特別支部,為湘南最早的黨組織之一,領導大革命運動,組建工農武裝,成立蘇維埃政權;首位特支書記雷晉乾、首任中共祁陽縣委書記劉東軒和其他一些共產黨員為革命英勇獻身。抗戰時祁陽人民組織抗日自衛隊英勇打擊日寇。解放戰爭之「衡寶戰役」時,祁陽人民參軍參戰,踴躍支前。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為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國家的自強和人民的幸福,祁陽兒女拋頭顱灑熱血,犧牲的共產黨員和軍人達2000之多。1994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祁陽縣為革命老根據地。這里誕生了無產階級革命家、黨和國家領導人陶鑄,走出了14位紅軍,培育了共和國第一代將軍劉金軒、周玉成。現坐落於浯溪公園的陶鑄銅像、陶鑄革命事跡陳列室和石洞源故居已成為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六、經濟發達
祁陽縣2017年縣域經濟綜合實力排名全省第17位,是「中國油茶之鄉」、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經開區是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祁陽是改革大縣,國家新型城鎮化、智慧城市「中國好糧油」、電子商務進農村試點縣等改革先行先試,是省政府重點支持發展成為30-50萬人口城市、支持撤縣設市的縣區之一。
湘江流經祁陽縣境100.8公里,一江九洲,百里畫廊,森林覆蓋率60.42%,成功創建太白峰國家森林公園、浯溪國家濕地公因,浯溪國家水利風景區、大江省級森林公園,是全國綠化模範縣,全國衛生縣城、湖南省園林城市。
當前,祁陽正圍繞「打造經濟強縣、決勝全面小康、實現撤縣設市」三大目標,爭當永州市縣域發展排頭兵,建設美麗幸福新祁陽。撤縣設市工作目前進展相當順利,祁陽已經排在湖南省撤縣設市的第一順位,不出意外的話,2020年5-7月間,祁陽縣將更名為「祁陽市」。
「東風吹暖碧瀟湘,聞道浯溪水亦香」,祁陽就是這樣一個有著悠久歷史、輝煌文化、優越交通、豐富資源、輩出人才、經濟發達的城市。
H. 湖南永州的祁陽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啊
祁陽金洞河夜光漂流起自牛欄灣,終於牛頭山,全程4.7公里。遊客們泛航於水勢平緩、流水潺潺的金洞河中,兩岸燈火林立,相互輝映,宛如給夜幕籠罩下的山、水披上了一層薄薄的輕紗,神秘又朦朧。奇山、異石、怪樹顯現在夜霧之中,令人浮想聯翩,心曠神怡。夜光漂流是生態休閑漂流家族中的新生代,金洞河夜光漂在全國是第三家,在湖南屬首創。祁陽金洞林場先後投入數百萬元大力發展旅遊產業。去年5月起漂的祁陽金洞河在湘南地區激起了一股漂流熱。今年林場又投資100萬元,將人造燈光夜景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將「激水漂」與「夜光漂」聯合推出,整體開發,給林區旅遊發展寫下亮麗的一筆。
石洞源風景區面積為10平方公里,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陶鑄同志的故鄉。陶鑄同志的故居就座落在風景宜人的石洞源旅遊區內。陶鑄故居在潘市鎮石洞源陶家灣村。1958年修建石洞源水庫時,因水淹拆遷至西向的後山背高處,一正一橫兩棟,土磚牆,椽、門窗、青瓦大部為搬遷來的原物。房前有小坪,四周樹木蔥郁。1997年於其旁建陶鑄故居陳列室,青瓦平房5間,計200平方米,前有約1500平方米的廣場,可集會停車。山頂建有陶公亭、松風亭。俯瞰湖水,波映青山,松濤陣陣,去思悠悠。2003年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石洞源風景區內群山疊障、山高林密、松竹疊翠,四季薄霧潦繞,恰似人間仙境,南面有一峽谷,從峽谷中有公路通往故居,小徑通幽別有洞天。景區內現有陶鑄故居、陶公亭、松風亭、陶母墓、鐵錚圖書館;有保留最完整的明清古民居——龍溪李家大院;有何仙姑修道的古剎八角嶺白尼寺佛教聖地;有新發現的大型溶洞群馬祖洞等旅遊景點。
「浯溪形勝滿湘中」。浯溪摩崖石刻,位於湖南省永州市祁陽縣城西南祁陽湘江大橋南端的浯溪公園內。此處蒼崖石壁,瀕臨湘江,巍然突兀,連綿78米,最高處撥地30餘米,為摩崖文字天然好刻處。因而,浯溪露天摩崖,為南國摩崖第一家,為神州一顆璀璨的文化明珠。浯溪摩崖詩文書法,博大精深,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歷時千百年,享譽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