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三陵墓門票
1. 北京的十三陵為什麼只有十三個陵墓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於南京,死後葬於南京鍾山之陽稱「明孝陵」。內
第二帝朱允炆(建文帝)因其叔容父朱棣以「靖難」為名發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蹤。
第七帝朱祁鈺,因其兄英宗皇帝被瓦剌所俘,在太後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後英宗被放回,在心腹黨羽的策劃下,搞了一場「奪門之變」,英宗復辟,又做了皇帝。朱祁鈺被害死,英宗不承認他是皇帝,將其在天壽山區域內修建的陵墓也給搗毀了。而以「王」的身份將他葬於北京西郊玉泉山。
2. 北京十三陵盤龍台公墓的北京十三陵盤龍台公墓
整個公墓三面環山,左有龍山之吉祥,右傍虎山之青翠,前觀帝王陵園之勝景,後靠玉金山專之龍勢。屬
整個墓區環境遍布蒼松翠柏,春杏秋柿,令人怡然。寬大的停車場,便利的交通,使墓區更加秩序井然。墓區內設有24小時保安,負責墓區安全,專業綠化隊負責綠化;專職的清潔工人,長期負責清掃;專業石匠精心設計、雕刻、描金。整個陵園以優質的服務,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為故去的親人建造一處風水極佳、景色宜人的安靈凈土,以此慰藉對故人的追思。 公墓景觀秀麗,一年四年如春,背面山水清靈,是逝者安息的寶地
北京市昌平區十三陵風景區,距市區約1.5小時車程。京藏高速與六環線交叉口向東北向大約20公里處明十三陵風景區內,交通方便 快捷。
3. 北京十三陵墓
明十三陵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總面積一百二十餘平方公里,距離天安門約五十公里。十三陵地處東、西、北三面環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區周圍群山環抱,中部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後、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兩位太監。截止2011年,已開放景點有長陵、定陵、昭陵、神路。[1]
2015年10月,國家旅遊局暗訪檢查,明十三陵景區的主要存在外圍欺客宰客現象嚴重,無明碼標價;衛生情況差,景區垃圾裸露多,地面污物清掃不及時;游覽設施不足,遊客中心功能不全等問題,對景區給予嚴重警告,並公開通報,給予6個月時間整改。
交通線路
選擇自駕車游覽十三陵景區,請從北三環馬甸橋駛入京昌高速公路,在通往「昌平西關環島」出口駛出高速公路;盤西關環島半圈後即可駛入十三陵景區
景點 公共交通乘車路線
明定陵 1、德勝門西站乘345支線至昌平東關路口轉314路;2、德勝門西站乘881路至昌平東關路口轉314路.
明長陵
明昭陵
1、德勝門西站乘345支線至昌平體委轉22路;2、北京立水橋乘「昌平22路」公交線-昭陵村;3、德勝門站乘881路至沙河站轉昌平22路。
總神道
1、德勝門西站乘345支線至昌平體委轉22路;2、德勝門西站乘345支線、881路至昌平東關路口轉314路南新村站下;3、北京地鐵5號線天通苑乘「昌平22路」。
居庸關 1、德勝門乘坐345快到沙河下車,換乘昌68路車直達景區; 2、德勝門乘坐883路到南口東街下車,再換乘昌68路車直達景區; 3、城鐵(13號線)龍澤站下車換乘昌平區城鄉班車68路車直達景區。
銀山塔林 1、德勝門乘345路在「昌平北站」轉31路至銀山塔林站下。
4. 十三陵墓每個陵墓的名字叫什麼
長陵、獻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慶陵、德陵、思陵。
1、長陵
明長陵為明十三陵之首,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後徐氏的合葬墓,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主峰南麓。
明長陵建於永樂七年(1409年),在十三陵中建築規模最大,營建時間最早,陵園規模宏大,用料嚴格考究,施工精細,工程浩繁,營建時日曠久,僅地下宮殿就歷時四年。地面建築也保存得最為完好。
長陵的陵宮建築佔地約12萬平方米。其平面布局呈前方後圓形狀。其前面的方形部分,由前後相連的三進院落組成。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區內最主要的旅遊景點之一。1961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獻陵
獻陵的營建是在仁宗死後開始的。仁宗臨終曾遺詔:「朕既臨御日淺,恩澤未浹於民,不忍重勞,山陵制度務從儉約。」
宣宗朱瞻基即位後,遵照仁宗遺詔營建獻陵。他召尚書蹇義、夏元吉至皇宮,對他們說,國家以四海之富葬其親,豈惜勞費?然古之聖帝明王皆從儉制。作為孝子也只是想使親人體魄永久保存,並不想厚葬。
秦、漢時期厚葬的弊病,足為明戒。何況皇考遺詔從儉建陵,天下共知,今建山陵,我認為應遵皇考先志,卿等以為如何? 蹇義等回答說:聖見高遠,發於孝誠,這是對千秋後世都有益處的事。於是,宣宗親定陵園規制,並委派成山侯王通、工部尚書黃福總理修陵事宜。
從洪熙元年七月興工,到八月玄營落成,埋葬仁宗,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地面建築也陸續營建。八月,行在工部奉命營建門樓、享殿、左右廡配殿和神廚。正統七年(1442年)十二月建造明樓,次年三月,陵寢建築全部完工。
3、景陵
景陵的營建始自宣宗去世之後。英宗朱祁鎮即位後隨即派人赴天壽山陵區卜地。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十一日,陵寢營建正式動工。太監沐敬、豐城侯李賢、工部尚書吳中、侍郎蔡信等奉命督工。
成國公朱勇、新建伯李玉、都督沈清及內府各衙門、錦衣衛等共發軍民工匠10萬人興役。六月二十一日,葬宣宗。天順七年(1463年)三月十九日,陵寢工畢。其間斷斷續續共歷28年的時間。
陵園制度,一遵獻陵儉制。其神道從長陵神道北五空橋南向東分出,長約1.5公里,途中建單空石橋一座。陵宮朝向為南偏西55°,佔地約2.5萬平方米。
寶城因地勢修成前方後圓的修長形狀。前面的二進方院和後面的寶城連成一體。中軸線上依次修建祾恩門、祾恩殿、三座門、欞星門、石供案、方城、明樓等建築。
4、裕陵
裕陵始建於英宗去世後的天順八年(1464年)二月二十九日,太監黃福、吳昱,撫寧伯朱永,工部尚書白圭,侍郎蒯祥、陸祥奉命督工。參加營建的軍民工匠共達8萬餘人。
蒯祥和陸祥是明代初年兩位技藝高超的匠師。
蒯祥,江蘇吳縣人,原為香山木工,後授職營繕所丞,官至工部左侍郎。他技藝超群,能主大營繕,「凡殿閣樓榭,以至迴廊曲宇隨手圖之,無不中上意者。
能以雙手握筆畫雙龍,合之如一。每修繕持尺準度若不經意,既造成,不失厘毫。憲宗時,年八十餘,猶執技供奉,上每以『蒯魯班』呼之」,正統年間曾主持重建皇宮三大殿的工程。
5、茂陵
明茂陵,位於明十三陵明裕陵右側的聚寶山下,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明憲宗朱見深和王氏、紀氏、邵氏三位皇後的合葬陵寢。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二十二日去世年41歲。謚「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同年十二月十七日葬茂陵。
茂陵始建於1487年9月,同年12月玄宮建成,葬入憲宗皇帝和紀氏。1488年4月,陵寢建成,歷時八個月。茂陵陵園的形制大體與裕陵相同,但規模略大。寶城內琉璃照壁後面設有左右兩個方向的踏跺,這一點與其他各陵不同。
5. 北京的十三皇陵對外開放了幾個陵墓
舉世聞名的十三陵,是明朝十三個封建皇帝的陵墓。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縣境內的燕山專山麓 。據京屬城約五十公里,總面積一百二十餘平方公里。這里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金碧輝煌的帝王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後、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一位太監(世系表)。是當今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共開放了一座就是定陵
6. 北京旅遊時說的十三陵是哪個十三個皇帝的陵墓
明十三陵是明朝遷都北京後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寢的總稱,依次建有長陵(成祖)、獻專陵(仁宗)屬、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憲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慶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稱十三陵。景區已開放景點有長陵、定陵、昭陵、神路。
7. 北京明十三陵為什麼大部分陵墓都不開放
由於我國的文物政策為:對於歷史人物或封建皇家陵冢不主動開掘。除非已經版被盜墓分子非法盜挖的陵墓,權政府相關文物部門才會有限度的保護性挖掘開發,也就是開放。
十三陵中
1、定陵被挖掘了,故而對外開放定陵的地下宮殿;
2、長陵:由於其是地面建築保存最完整的一個陵,建築最早、面積最大、規模最宏偉、工藝用料最考究、原建築保護最完整,有很大的歷史價值,故而開放其地面宮殿群——金絲楠木大殿
3、昭陵是目前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規模復原修葺的陵園,修繕完畢就可以對外開放了。
8. 北京的十三陵,都是哪位皇帝的陵寢呢
明朝自開國以來,一共傳了16位皇帝,其中兩位不在明十三陵:明太祖朱元璋和建文帝朱允炆❕後來,明成祖朱棣將明朝都城遷到了北京,一共傳了14帝❕
(明太祖朱元璋)
明代皇後都不單獨建陵,無論死在皇帝之前,還是之後,都要與皇帝合葬地宮。十三陵區域內,另外有七座妃子墓和一座太監墓。
除了上述帝陵外,在江蘇盱眙有明祖陵,是朱元璋高祖、曾祖、祖父衣冠冢及祖父墓原址。在安徽鳳陽有明皇陵,為朱元璋父母墓。都是大明朝建立後修建的。
另外太子朱標死後,葬東陵,其址在明孝陵東側。但永樂帝繼位後,撤銷了大哥的皇帝追謚和陵號。
9. 明皇室的後代想去十三陵掃墓,要不要收門票
溥儀和杜聿明、沈醉是獄友。沈醉回憶:1960年三人被特赦,杜聿明和沈醉邀請溥專儀一起去游覽故宮。溥儀屬怕觸景生情不願意去,後勉強答應了。到了故宮門口一起排隊買門票。溥儀悶悶不樂地說:「我今兒回自個兒的家,還要買門票?」
人家皇上回家都要買票,題主你就不要想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