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城析城山門票
㈠ 山西省陽城縣析城山小米廠在哪裡多少錢
好像在卧庄轉盤以前西關的pvc廠院
㈡ 陽城的特產有什麼
析城山小米 陽城蠶繭 陽城山茱萸
析城山小米地理標志產品
「析城山小米」又簡稱為「老穀米」。 2007年被認證為「無公害食品」,2010年注冊商標被列為「山西省名牌」。 據《神農本草經》記述:「粟米味甜微寒,養腎氣,除胃寒,治消渴(糖尿病),利小便」,有很高的保健和營養價值,由於陽城縣特定的丘陵嶺地,特有的生態環境,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降水充沛的自然條件等諸多因素,特別有利於穀子的生長成熟,有利其籽粒營養成分的積累轉化。穀子品種優良,種植的穀子品種有紅苗谷、晉谷21、晉谷40、晉谷41和晉谷42,其米粒色澤金黃,粒大均勻,米質上乘。穀子生長期為120—135天……[詳細]
推薦2
陽城蠶繭地理標志產品
「陽城蠶繭」,山西省陽城縣特產,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以其歷史悠久、產量高、質量優而聞名於世。「陽城蠶繭」色澤好、上車繭率高、解舒率高、出絲率高、雙宮繭少、黃斑繭少、紫印繭少、死籠繭少。用「陽城蠶繭」所繅的梅花牌SE桑蠶絲,質地柔軟,光潤潔白,產品遠銷日本、前蘇聯、英國、荷蘭、瑞士、印度等20多個國家。陽城是全國三大優質蠶繭基地之一。山西省陽城縣歷史悠久,其特產「陽城蠶繭」就以其歷史悠 圖1 陽城蠶繭成品.久、產量高、質量優而聞名於世。「陽城蠶繭」色澤好、上車繭率高、解舒率高、出絲率高、雙宮繭少、黃斑繭少、紫印繭少……[詳細]
推薦3
陽城山茱萸地理標志產品
陽城是全國山茱萸四大產地之一,以色紅質高著稱。主產地在陽城桑林鄉蟒山一帶。洪水庄一株老樹高達8.58米,樹圍2.18米,樹冠94.46平方米。年產鮮果可達200餘公斤。山萸原系天然生長。1967年由陽城縣葯材公司原長甫人工栽培成功,推廣全國各地。山萸亦稱山茱萸,俗名紅奶。觀賞兼葯用植物,落葉喬木,樹皮褐色,片狀剝落小枝四棱,花簇生於小枝頂端。先天花後出葉,花小,為黃綠色,成散形花序。可供觀賞或佩戴。核果呈長圓形,光滑,熟時紅色,果內有一核。去柄去核的乾果可供葯用,中醫認為,其性平、味甘、酸,功能養肝腎,斂陰止汗救脫……[詳細]
㈢ 山西陽城海拔是多少
陽城位於晉城市域西南部,地處太行、太岳、中條三大山脈交匯處,與河南內省濟源市接壤。轄10鎮、7鄉、容一個辦事處,467個行政村,1745個自然庄,總人口40萬,總面積1968平方公里,總耕地54.6萬畝。海拔最高處(雲蒙山峰1951.4米)與最低處(東冶鎮沁河出界380米)落差達1570多米。全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1.7℃,無霜期180天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為627.4㎜,年蒸發量2000㎜以上;年平均日照時數2400小時。
㈣ 晉城陽城析城山賣的蜂蜜是固態的,就專門是固態的嗎求詳解
有些蜂蜜就是固體的,有些是低於0下結晶的,比如蜜源庄的黑蜂椴樹蜜就是豬油一樣的固體蜜,但是口感清香,功效也非常顯著,祝你生活愉快。
㈤ 陽城有什麼土特產啊
析城山小米 陽城蠶繭 陽城山茱萸
析城山小米地理標志產品
「析城山小米」又簡稱為「老穀米」。 2007年被認證為「無公害食品」,2010年注冊商標被列為「山西省名牌」。 據《神農本草經》記述:「粟米味甜微寒,養腎氣,除胃寒,治消渴(糖尿病),利小便」,有很高的保健和營養價值,由於陽城縣特定的丘陵嶺地,特有的生態環境,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降水充沛的自然條件等諸多因素,特別有利於穀子的生長成熟,有利其籽粒營養成分的積累轉化。穀子品種優良,種植的穀子品種有紅苗谷、晉谷21、晉谷40、晉谷41和晉谷42,其米粒色澤金黃,粒大均勻,米質上乘。穀子生長期為120—135天……[詳細]
推薦2
陽城蠶繭地理標志產品
「陽城蠶繭」,山西省陽城縣特產,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以其歷史悠久、產量高、質量優而聞名於世。「陽城蠶繭」色澤好、上車繭率高、解舒率高、出絲率高、雙宮繭少、黃斑繭少、紫印繭少、死籠繭少。用「陽城蠶繭」所繅的梅花牌SE桑蠶絲,質地柔軟,光潤潔白,產品遠銷日本、前蘇聯、英國、荷蘭、瑞士、印度等20多個國家。陽城是全國三大優質蠶繭基地之一。山西省陽城縣歷史悠久,其特產「陽城蠶繭」就以其歷史悠 圖1 陽城蠶繭成品.久、產量高、質量優而聞名於世。「陽城蠶繭」色澤好、上車繭率高、解舒率高、出絲率高、雙宮繭少、黃斑繭少、紫印繭少……[詳細]
推薦3
陽城山茱萸地理標志產品
陽城是全國山茱萸四大產地之一,以色紅質高著稱。主產地在陽城桑林鄉蟒山一帶。洪水庄一株老樹高達8.58米,樹圍2.18米,樹冠94.46平方米。年產鮮果可達200餘公斤。山萸原系天然生長。1967年由陽城縣葯材公司原長甫人工栽培成功,推廣全國各地。山萸亦稱山茱萸,俗名紅奶。觀賞兼葯用植物,落葉喬木,樹皮褐色,片狀剝落小枝四棱,花簇生於小枝頂端。先天花後出葉,花小,為黃綠色,成散形花序。可供觀賞或佩戴。核果呈長圓形,光滑,熟時紅色,果內有一核。去柄去核的乾果可供葯用,中醫認為,其性平、味甘、酸,功能養肝腎,斂陰止汗救脫……
㈥ 陽城桑林好玩的地方
蟒河自然保護區
蟒河位於山西省陽城縣桑林鄉境內
蟒河風景區
,北承太岳,東接太行,西依中條,南連王屋,且與河南濟源市毗鄰。居暖溫帶之南緣,亞熱帶之北界。地理座標為東經112°22ˊ10″-112°31ˊ35″,北緯35°12ˊ50″-35°17ˊ20″,總面積5573公頃。
蟒河自然風景旅遊區,東起三盤山,西至砥柱山,南至河南省界,北至花園嶺。海拔最高的砥柱山1572.6米,最低的拐庄溝300米。總面積80多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在80%以上,地貌特徵多以深澗、峽谷、奇峰、瀑潭為主。蟒河自然風景旅遊區是中國發現較晚、保護最好的一塊原始的自然風景富集區。[6]
九女仙湖景區
九女仙湖景區位於陽城北留鎮的太行山沁河峽谷中
,東距晉城市30公里。九女仙湖景區是一處佔地面積約13平方公里,以水上游樂為主的自然風光旅遊景區。主體景觀為一回水長達20華里的高峽平湖。[7]
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原名「中道庄」
皇城相府 (20張)
,清時由康熙賜名並親筆御書「午亭山村」。後因康熙皇帝兩次於此下榻,故名「皇城」,俗稱「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是建於明清時期的官宦宅居建築群,為清代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康熙字典》總閱官、輔佐康熙皇帝半個世紀之久的一代名相陳廷敬故居。整個建築由內城和外城兩部分組成。內城系明代遺構,外城為清代所建。內外城牆總長達780餘米,平均高度12米左右,寬度在2.5與3米之間,總佔地面積為10萬平方米,有大型院落16座,房屋640餘間。
歷山風景區
歷山,位於陽城縣、
沁水縣、垣曲縣、翼城縣等縣的交界處。
歷山是中條山的主峰,總面積為100平方公里,海拔2358米,與翼城、垣曲、陽城毗連銜接。歷山1982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海會寺
海會寺亦名龍泉寺,
海會寺
位於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城東北15公里大橋村西,為陽城縣境內主要寺院之一。該寺創建於唐,初名郭峪院,唐昭宗乾寧元年(894年)賴賜名額為「龍泉寺」,後歷代重修,增修。
析城山
析城山,又名析津山、聖王坪、東坪。位於山西晉城市陽城縣西南30公里處,方圓2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888米,在250萬年前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四周崖壁似城,中間凹陷如盆,有東、西、南、北門分析,故曰析城。舊志:山峰頂平、四周如城,有東西南北四門,故名。
析城山地表為8.516平方公里亞高山草甸,地下有數量眾多的溶洞景觀和地下河水,是中國華北地區保存最好、具有一定科研價值的封閉式岩溶窪地,屬非常珍貴、不可再生的地質自然遺產。
析城是古老的中華名山。中國最早的地理經典文獻《禹貢》記載了大禹治水時,沿著山脈從西往東,導山疏河經砥柱、析城、至於王屋、太行、恆山,至於碣石。可見析城山之名甚古,幾乎就是伴著中華文明的歷史而來。
清末民初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今本書紀年疏證》中記述:商湯「二十四年,大旱,王禱於桑林,雨。」桑林在哪裡?清《山西通志》說:「桑林水,導源析城之東麓。」陽城縣古稱獲澤,相傳析城山即是當年湯王祈雨處。千百年來,晉豫間官祀民禱,香火不絕。
天官王府
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天官王府
天官王府
,是明代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官至刑、戶、吏三部尚書,曾輔佐明王朝達四十年之久的重臣王國光及其家族數代相承建造的大型官居建築群,距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為是國家AAAA級景區。
㈦ 陽城有什麼特色小吃
陽城鹵肉、陽城雜格、陽城雜餎、燒肝、黃米油糕。
1、陽城鹵肉
陽城鹵肉,運城市地方名吃,山西一絕。來自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陽城鎮的街頭,是山西省境內不可多得的名吃。
在眾多的陽城鹵肉店中,最出色的代表當屬東娃鹵肉,被地方政府授予「地方名吃」、「山西一絕」等稱號。其真空包裝的鹵肉銷售至山西各地。
2、陽城雜格
陽城雜格是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著名的風味小吃。雜格到處都有,不同的地方做法略有不同,但一般都是用羊或牛的心、肝、五臟六腑來做,走到路邊,聞見挺香,吃一口齒頰留香。
3、陽城雜餎
一種地方名小吃,盛行於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境內。主要配料有土豆粉條,牛肉絲,蘿卜片等。食用時再佐以一二個泡煎餅,口感更佳。享譽盛名的有鳳橋雜餎,北留雜餎,潤城雜餎等,是當地人民非常喜歡的一種小吃。
4、燒肝
燒肝,是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特色小吃。以鮮豬肝加佐料,用花油包卷,經煎、蒸、炸等工序達焦黃酥軟即成。其特點是外焦里脆,味美適口,佐酒佳餚,熱食不膩。配料有13種之多,主要原料有:鮮豬肝、豬花油、澱粉、豬油脂粉、雞蛋等。
5、黃米油糕
黃米油糕是很有特色的山西省傳統小吃之一,黃米油糕以黃米為主要材料烹飪的做法為主。以熟黃米麵包紅小豆泥茸,油炸而成。吃時撒少許白糖。外焦里嫩,色澤金黃,香味撲鼻,甜香可口。
㈧ 山西陽城析城山從焦作能去大車嗎
你好,焦作到陽城沒有直達的大巴,需要先從焦作到晉城
㈨ 陽城縣有多少鄉鎮
截至2017年,陽城縣有17個鄉鎮,其中有10個鎮,7個鄉。
10個鎮分別是:北留鎮、町店鎮、次營鎮、芹池鎮、蟒河鎮、鳳城鎮、河北鎮、東冶鎮、潤城鎮、橫河鎮;
7個鄉分別是:駕嶺鄉、白桑鄉、固隆鄉、寺頭鄉、演禮鄉、西河鄉、董封鄉。
(9)陽城析城山門票擴展閱讀:
陽城縣位於山西省東南部,地處太行、太岳、中條三山交匯處,北依太岳,南俯中原。全縣國土總面積1968平方公里,總耕地54.6萬畝,隸屬晉城市,常住人口40萬。
侯月鐵路穿境而過,與天津、日照、連雲港等港口以及附近的長治、太原、洛陽、鄭州、運城、西安等機場都有高速公路連接,交通十分便利。
陽城歷史悠久,文風長盛。古稱濩澤,為堯舜夏冀州之域,是黃河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戰國時疊屬韓、魏。西漢初(公元前206年)置縣,屬河東郡。唐朝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濩澤為陽城縣。在置縣兩千多年的歷史中,文風長盛,名人輩出。
自隋朝科舉以來,先後出過120餘名進士。明清兩代,先後出過4名尚書、2名宰相。清順治三年,10人同中舉人,10人同中進士;順治八年,又有10人同中舉人,留下了「十鳳齊鳴、十鳳重鳴」的佳話。
清康熙、雍正年間,陽城與陝西韓城、安徽桐城同為文化發達之鄉,在澤州府所轄五縣中文風最高,贏得了「名列三城,風高五屬」的美譽。恢復高考制度以來,先後考入各類大專院校近3萬人。
陽城資源豐富,能源充裕。擁有煤炭、煤層氣、鋁礬土、硫鐵礦、陶瓷粘土、白雲石等數十種礦產資源。
煤炭探明儲量56.18億噸,佔山西省總儲量的1/10還多,是全國優質化工原料無煙煤生產基地;煤層氣探明儲量78億立方米,開發潛力巨大;水資源可利用儲量15.8億方,在山西屬於相對的富水縣;
有動植物1100多種,列入國家一、二級保護的動植物有40多種,其中野生獼猴、林麝、鹿、金錢豹、大鯢和褐馬雞等極為珍稀;有野生中葯材300餘種,紅豆衫北方罕見,山茱萸全國最佳。
擁有大型坑口火力發電廠——陽城電廠,總裝機330萬KW,年發電量200億度,縣域內電網完善齊備。中國天然氣「西氣東輸」管道和山西至河南煤層氣輸送管道穿越縣境,並預留配氣口。
陽城氣候宜人,風光獨特。陽城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平均氣溫11.7℃,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生態良好,森林覆蓋率達到51.1%,林木綠化率達到56.7%。
境內旅遊景點眾多,人文景觀以「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宅」、國家5A級景區皇城相府為代表,有保存較好的明代民居建築群郭峪古城、頗具江南水鄉特色的明代民居城堡砥洎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海會寺等。
自然風光以國家4A級景區蟒河為代表,有喀斯特地貌奇觀析城山、傳說中仙女下凡遊玩之所九女湖等。
㈩ 陽城的介紹
陽城縣,古稱獲澤,隸屬於山西省晉城市,位於山西省東南端,地處版太岳山脈東支,中條山東權北,太行山以西,沁河中游的西岸。地理坐標在東經112°一112°37',北緯35°12'——35°40'之間。縣境南北長約54公里,東西寬約53公里。陽城縣東與晉城市郊區為界,北與沁水縣為鄰,西南與垣曲縣接壤,南與河南省濟源市相連。陽城縣總面積1930.7平方公里,轄10鎮,7鄉,1街道,總人口390796人(2014年)。2012年,陽城縣全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600516萬元,比2011年增長14.5%。清康熙、雍正年間,陽城與陝西韓城、安徽桐城同為文化發達之鄉,在澤州府所轄五縣中文風最高,贏得了「名列三城,風高五屬」的美譽。陽城縣有「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宅」、國家5A級景區皇城相府、有保存較好的明代民居建築群海會寺、天官王府、郭峪古城等,以及中華名山析城山、蟒河與歷史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