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光孝寺門票
Ⅰ 泰州光孝寺2020年今年還可以燒香嗎
可以先去進香上上香的,但是今年有點特殊情況。好像是對這個規定比較嚴格的點吧
Ⅱ 泰州市蓮花六區北門去光孝寺的公交車
公交線路:16路,全程約3.9公里
1、從蓮花六區步行約50米,到達蓮花六號區西門站
2、乘坐16路,經過8站, 到達實驗小學站
3、步行約280米,到達光孝寺
Ⅲ 泰州光孝寺的地址,住持叫什麼
位於泰州五一路88號。
住持弘法大和尚
光孝寺於東晉義熙(455~)年間覺禪建。北宋崇寧二年(1103)徽宗賜名崇寧萬壽寺,政和元年(1111)重賜名天寧萬壽寺,並賜寺田5000畝。南宋紹興八年(1138)高宗為徽宗設道場,敕改名報恩光孝禪寺,紹興三十一年毀於戰火。
慶元二年(1196)德范任住持,先建百尺鍾樓,再建重檐八楹、高一百一十尺的最吉祥殿,置化、菩薩羅漢塑像31尊,佛像後陡壁上嵌彩塑海島,工藝精湛。又建高閣六楹,用寧宗在潛邸時書賜的「碧雲」2字作題額,同時建成方丈室、寮房、廚庫、水陸堂及左右廡廂。慶元六年四月,陸游撰寫《報恩光孝禪寺最吉祥殿碑記》,勒石為志。明崇禎四年(1631),方誌應聘來寺,重修殿宇,此後光孝寺正殿最吉祥殿成為祝禧道場,地方官朝賀、慶典均在此行禮。
清乾隆九年(1744),性慧自寶華山分燈來寺任住持,光孝寺改屬律寺,稱光孝律寺,性慧為光孝律寺工世祖。後經圓能、明慈、定運3代相繼努力,至乾隆四十年前後修成香雨樓、左右長廊、觀音殿、地藏殿、韋馱殿、天王殿、山門、方丈前後樓、齋堂、祖堂、祝禧廳事(專供地方官祝禧用)等。祝禧廳事後又建千華戒壇,高十級、周長七丈八尺,白礬三石砌成。
Ⅳ 泰州光孝寺票價
平常不要門票,初一十五要門票。
大年30晚上是最熱鬧的。
你進去的時候跟門口說是做佛事的,就不要門票了
Ⅳ 泰州光孝寺簡短導游詞(800字)
泰州光孝寺
始建於東晉安帝義熙年間(405至418),寺初名已不可考。北宋徽宗崇寧二年(1103),趙佶賜名「崇寧萬壽寺」;政和元年(1111)改賜名「天寧萬壽寺」。南宋高宗紹興七年(1137),趙構為超度父皇亡靈,詔令這座由父皇兩度賜名的古寺啟建道場,並御敕名為「報恩光孝禪寺」。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兵南下,佔領兩淮,光孝寺毀於戰火。南宋寧宗慶元二年(1196),時任住持的德范和尚開始大規模修復光孝寺,趙擴書賜墨寶「碧雲」二字,光孝寺後來的方丈室名為「碧雲丈室」,即緣於此。 慶元五年(1199)大雄寶殿落成。此殿高一百一十尺,垂檐八楹,置佛、菩薩、羅漢塑像三十一尊。取《華嚴經》句名「最吉祥殿」,沿謂至今。慶元六年(1200),德范派弟子赴浙江,請詩人陸游撰寫《泰州報恩光孝禪寺最吉祥殿碑記》,勒石為志,詳細記敘了光孝寺的歷史。陸游還作了長篇七言銘文,贊美泰州「海陵奧區名圜中,長淮大江為提封」;贊美光孝寺「是邦巍然千柱宮,中有廣殿奉大雄」。至此,寺名大振,蜚聲江淮。 清高宗乾隆九年(1744),性慧和尚自句容寶華山隆昌寺來任住持。光孝寺改禪宗為律宗,開示戒法,稱「光孝律寺」,相傳至今。師父文海和尚將其在京為皇壇傳戒時庄親王所賜的「汝帖」交給性慧,作為紀念。「汝帖」是北宋徽宗大觀三年(1109)河南汝州郡守匯集七十餘家真草隸篆手跡碑刻拓本而成,後成為光孝寺鎮寺之寶,歷代相傳。
光孝寺由禪改律,自性慧為一世祖,後經圓能、明慈、定蓮三代相繼努力,至乾隆四十年(1775)前後修建了香雨樓、左右長廊、觀音殿、地藏殿、韋馱殿、天王殿、山門殿、方丈前後樓、齋堂、祖堂、祝禧廳等。後又建千華戒壇,高十級,周長七丈八尺,漢白玉製成,光孝寺地位因此重新提高。
清德宗光緒二十年(1894),泰州光孝寺等江蘇十大名剎聯合進京請藏經。光孝寺得乾隆版《大藏經》一部(簡稱龍藏)。時任住持德厚和尚將「香雨樓」改名為「藏經樓」,將龍藏供奉其上。光緒二十二年(1896),德厚為慶祝恭請到《大藏經》,舉行了一次傳授三壇大戒盛典。從晚清至民國年間,光孝寺每隔一二年傳戒一次。光孝寺高僧輩出,據民國初年楊仁山著《江蘇名山方丈錄》載:名山方丈,泰籍者佔十之七八。
二十世紀初,光孝寺禮請玉成長老出山。民國十五年(1926),玉成老和尚促成光孝寺創辦覺海學院,每期招收青年僧人三四十人,學制三年。民國二十年(1931),常惺法師任光孝寺住持,二十一年(1932)創辦光孝佛學研究社,一切沿襲前制。二十年辦學,光孝寺造就了成一、妙然、真禪、自立、隆根、了中等一批僧才。二十二年(1933)春,光孝寺千佛三壇大戒法會開壇,常惺法師簽發戒牒,此次傳戒弟子達二百六十二人。
建國初期,光孝寺僧人離散,寺內戒壇、殿宇、廡廂等主要建築,被逐步拆除或挪作它用,僅存山門殿、法堂、碧雲丈室及傳妝樓、小休樓等。一九八四年二月,江蘇省政府批准將光孝寺列為省重點寺廟之一,開始進行修復。一九八九年泰州成立光教寺修復委員會,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任名譽會長。
修復光孝寺,引起了海內外人士的關注,成一、妙然、了中等大師動員海外僧眾及善男信女踴躍為修復捐助。他們還多次來泰參加佛事活動,了解拆遷和建設情況。經過二十年的努力,光孝寺中軸線上的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全部建成。 佛教至遲於東晉時傳入泰州,唐宋極盛,元代稍衰,明清復盛。境內規模較大的寺庵多數為唐宋時興建,明清時復修。抗日戰爭爆發後,泰州佛教日漸衰微,民國38年前後,寺庵陸續改作他用。清末與民國時期,僧尼除日常功課外,每逢香期各寺庵均舉行法會,誦經念佛,平時也應施主之請做經懺、放焰口。唯有光孝寺僧人一向注重修持、研求佛學,弘法利生,不赴應、不做經懺,僅於農歷七月三十日晚,住持親率僧眾至大林橋布施利孤焰口一台,長達4小時。1954年肇源法師等發起經懺接洽組,佛事活動由經懺接洽組進行。1964年秋,經懺接洽組解散,佛教活動基本停止。1984年1月,泰州市佛教協會成立,光孝寺也作為江蘇省重點寺廟批准開放,佛教活動恢復。至1987年底,在美國弘法的如皋定慧寺印海台灣華嚴蓮社住持靜海、美國紐約東禪寺住持浩霖菲律賓隱秀寺住持乘如等,先後來光孝寺參拜。
清代以來,泰州佛教宗派並不繁雜。光孝寺、東山寺、西山寺、南山寺、北山寺、雨聲寺、覺正寺、永寧寺、凈因寺九大叢林(光孝寺、北山寺、雨聲寺、永寧寺、凈因寺為十方叢林)中的光孝寺、東山寺、南山寺及永寧寺屬律宗,其餘屬禪凈雙修。除光孝寺、北山寺、雨聲寺、覺正寺與永寧寺實行傳賢制外,其他寺庵均為子孫庵性質。
泰州佛教寺產富厚。《(民國)泰縣志稿·宗教》載:「邑田地二十分之產,僧得其一。」1951年土地改革時,寺觀仍有土地1234.9畝,占土地總面積的6.92%,其中多數為佛教寺產。
一、 教徒
清末民初,泰州僧尼有2000人左右,民國37年後漸少,1951年參加僧尼學習班者已不足500人。1965年,曾作僧尼者約300人,其中多數已轉入工農業生產崗位。1987年僅剩60多人,且半數為老弱。民國初期,泰州善男信女人數從多,解放後信佛者日益減少。 泰州高僧輩出。楊仁山所著《江蘇名山方丈錄》雲,名山方丈「泰籍者佔十之七八」。民國12年,佛教學術界關於《大乘起信論》真偽的辯論中,年僅28歲的常惺撰《大乘起信論料簡駁議》一文,對論爭具有一定影響,深為弘一法師等賞識。民國25年常惺任中國佛教會秘書長,
泰州光孝寺導游詞
一度在上海主持中國佛教會總辦事處會務,積極辦理各項社會福利事業,聲譽甚高。此外,谷鳴、玉成、智光、南亭也是民國時期泰州名僧。
二、 佛教組織
泰州佛教會成立於民國元年,至1949年共歷7屆,每屆起止年月已無確考。主要成員先後有谷鳴、玉成、郎仙、文心、常惺、南亭、肇源、沛霖、雲開、盧誠德、陳志悟、楊浣石等人。
泰州市佛教協會成立於1984年1月。會長光孝寺肇源,副會長永寧寺蓮知與廣蔭庵昌林,理事有準提庵聖如、西山寺松林、凈因寺希堯(兼秘書)岳廟先益、中茅山戒高及王光鉞居士等。1987年6月,佛教協會舉行第二次理事擴大會議,推松林與王光鉞為副會長,增補光孝寺監禪為理事兼秘書。
三、 佛教團體
民國14年念佛社創立,同年改為居士林,林址設於稅東街海珊宅內,錢干庭為林長。
民國19年遷至升仙橋南大街,並改選項理事會,吳玉樹為林長,另有職員20多人,居士近500人,每年經費約3000元,均靠勸募及實施。民國26年吳玉樹告退,楊浣石繼任林長。1949年居士林解散。居士林於民國14年接辦由上海遷泰州的佛學刊物《海潮音》(月刊),由王誠普、錢庭等主辦。持續3年,出28期後復移上海續辦。在此期間,還創辦過佛經流通處及林報《佛化周刊》,斷續刊出100期左右,後因人力、財力不濟停辦。
民國22年,在居士林內與南斗宮後創泰縣佛教婦女凈土院,接納孤寡婦女入院供養,1949年解散。
四、 寺庵
泰州舊時幅員廣闊,唐宋時寺庵在500座以上。民國初年,泰州城區的九大叢林及都天廟(都天行宮)、岳廟(岳武穆祠)、都土地廟、准提庵,姜堰鎮的凈業寺、岱嶽寺,海安鎮的廣福寺、祗樹禪林等,均為規模較大的寺庵。民國38年初,城區有僧寺66座,尼庵75座。至1987年,除岳廟較為完整外,其餘或毀或改作他用,僅存部分殿宇。
光孝寺位於城中西橋西(今五一路88號),東晉義熙(455~418)年間覺禪建。北宋崇寧二年(1103)徽宗賜名崇寧萬壽寺,政和元年(1111)重賜名天寧萬壽寺,並賜寺田5000畝。南宋紹興八年(1138)高宗為徽宗設道場,敕改名報恩光孝禪寺,紹興三十一年毀於戰火。慶元二年(1196)德范任住持,先建百尺鍾樓,再建重檐八楹、高一百一十尺的最吉祥殿,置化、菩薩羅漢塑像31尊,佛像後陡壁上嵌彩塑海島,工藝精湛。又建高閣六楹,用寧宗在潛邸時書賜的「碧雲」2字作題額,同時建成方丈室、寮房、廚庫、水陸堂及左右廡廂。慶元六年四月,陸游撰寫《報恩光孝禪寺最吉祥殿碑記》,勒石為志。明崇禎四年(1631),方誌應聘來寺,重修殿宇,此後光孝寺正殿最吉祥殿成為祝禧道場,地方官朝賀、慶典均在此行禮。
清乾隆九年(1744),性慧自寶華山分燈來寺任住持,光孝寺改屬律寺,稱光孝律寺,性慧為光孝律寺工世祖。後經圓能、明慈、定運3代相繼努力,至乾隆四十年前後修成香雨樓、左右長廊、觀音殿、地藏殿、韋馱殿、天王殿、山門、方丈前後樓、齋堂、祖堂、祝禧廳事(專供地方官祝禧用)等。祝禧廳事後又建千華戒壇,高十級、周長七丈八尺,白礬三石砌成。江蘇境內此種石戒壇僅寶華山隆昌寺、南京古林寺、揚州萬壽寺與泰州光孝寺各有一座。此時光孝寺規模極盛,佔地達40多畝,僧人千人以上,成為泰州九大叢林之首。光緒二十三年(1897),住持德厚自京師請來《龍藏》一部,藏香雨樓上,改樓名藏經樓。宣統元年(1909),法成、德厚、谷鳴修葺方丈室前後樓,前樓藏光孝寺歷代相傳的《汝帖》,定名「傳汝」,後樓為法成起居處,定名「小休」。民國14年以後,寺內經常駐兵,逐漸頹敗。民國38年初,往持沛霖去江南,寺僧大部離散。1951年後,戒
Ⅵ 泰州海陵區光孝寺除夕開放嗎
泰州海陵區光孝寺除夕開放的
Ⅶ 泰州光孝寺怎麼去
五一路,建設銀行,過馬路向西300左右就能看到啦
Ⅷ 泰州光孝寺保護措施
泰州光孝寺保護措施,禁止遊客隨地亂扔垃圾,還有不能隨便在牆壁或者其它地方亂采亂碰
Ⅸ 泰州光孝寺位置
你好,光孝寺位於泰州五一路88號。 住持弘法大和尚 光孝寺於東晉義熙(455~418)年間覺禪建。
Ⅹ 泰州進光孝寺需要門票或是走其他費用嗎
泰州的光孝寺是免費開放,不需要門票的,也不需要走其他費用。寺內參觀人員較少。它始建於東晉安帝義熙年間(405-418年)。後毀於戰火,南宋寧宗慶元二年(1196年)修復。現保存有最吉祥殿,藏經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