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壘鳴沙山門票
❶ 木壘哈薩克自治縣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木壘胡楊林、木壘鳴沙山、老君廟、原始胡楊林等。
❷ 木壘鳴沙山的攀登沙山
最讓你童興大發的抄還是「滑沙」。當你從山頂偕伴向下滑行,流沙順勢而下,腳下流沙如浪,兩耳響聲大作。我曾看過許多描述沙鳴的文章,大都以雷鳴之聲形容它,其實一點也不確切,木壘鳴沙山的沙鳴聲完全像噴氣式飛機發出的聲音,沉默而持久。更有趣的是,沙山中流動的細沙不是向下流,而是由下向上流淌,就像湖水因風縐面,盪起一圈圈柔和優美的漣漪。從沙山上的不同位看下滑會有不同的響聲,而且滑痕稍現即逝,馬上平復,令人稱奇不已。當汽車開近沙山時,似有雷鳴號角之聲從沙山內部發出,時斷時續,時高時低,忽如絲弦悠揚,忽若鐵騎奔突。那流動的細沙不是向下流,而是由下向上流淌,就像湖水因風縐面,盪起一圈圈柔和優美的漣漪。
❸ 木壘有什麼好玩的
木壘哈薩克自治縣
鳴沙山
鳴沙山,又叫響沙山。哈薩克族稱之為「阿依艾庫木」,「阿依艾蓋庫木」是呼喊的意思,「庫木」為沙漠。據說很早的時候有一個名叫葉勒森的哈薩克牧民放牧到這里迷失了方向,他在沙漠里轉啊轉,忽然聽到一陣一陣急促的喊叫聲,他驚喜萬分。可是,找了很久也沒有找到喊叫的人,他感到非常奇怪。又找了好長時間發現是沙山發出的轟鳴聲,心裡十分驚懼,以為是到了魔鬼呆的地方。以後人們又把這里的沙漠叫做「葉勒森庫木」。意思是說「能聽到鬼叫的沙漠」。
坐落在這片浩瀚沙海中的鳴沙山共有5座,其中一座最大的目測長度為500—800米,相對高度50—70米左右,西南—東北走向。遊人到沙山之前,強大的雷鳴號角之聲從沙山之內發出,時續時斷,時高時低,忽而笛聲悠悠,如泣如訴;忽而絲弦悠揚,情意柔和纏綿;忽如鐵騎狂奔,金瓶怒炸。人們爬到上面隨著沙的流動,雷鳴般的響聲振聾發饋,猶如轟炸機群飛來而令人毛骨悚然。數人並排下滑,股下就象觸電一般生出一種劇麻感。有趣的是,沙山上的流沙不是從上往下流,而是從下往上飄,好象碧綠的湖水微風吹拂盪漾起柔和優美的漣漪。滑到底端回眸一望,原來的沙痕竟然無影無蹤,引起人們無盡的臆想遐思。
據說,全世界這樣的沙海景觀屈指可數。已知全國范圍內也僅有甘肅的敦煌,寧夏的騰格里,內蒙古的毛烏素沙漠和新疆巴里坤發現有如此迷人絕倫的自然景觀,而其中響聲之大,樂趣之多當以木壘鳴沙山為最。
一堆沙山為什麼能發出如此令人震撼的轟鳴聲?大自然怎地神工鬼斧般地創造出如此的奇特景觀?有人認為這里的地下可能有某種磁性物質;也有人認為這里的天空有強磁場存在;還有人認為這里的流沙屬石英沙構造。當然,一個古老的傳說也不失為一種說法。相傳,唐代時平西大元帥樊梨花率兵平定突厥叛亂,到了蘆花河(今木壘河)由於長途奔波,士兵們疲憊不堪,加之西突厥在河西岸重兵防守,樊梨花只好派200親兵連夜繞道紅柳峽到鐵勒道總營(今巴里坤)搬兵。200親兵沿北新道急速而行,不想到了鳴沙山遇到了一股強大的黑風,瞬時間將200親兵埋在了沙下。如今人們聽到沙山發出的哀怨聲,便是樊梨花200親兵的呼救聲。比較科學的說法是認為這里可能有某種磁性物質,造成空中磁場極強,人體運動產生的靜電與風吹流沙發生摩擦,在磁場作用下便發生強烈的轟鳴聲。有人曾做過這樣的試驗:下雨天後,若雨水滲入10公分,推動覆蓋的濕沙層,沙山會象地震般的轟鳴,引得大地顫抖;雨水滲入20公分左右,沙山便無一點聲音,但下面的干沙丘用腳蹬仍可發出微弱的聲音。
翻滾泉
在木壘縣東北120公里處,鳴沙山以南的地方黃沙掀起整齊的波浪,在廣袤的沙海中有一叢翠綠的蘆葦在微風中搖曳,似乎向人們頻頻示意。在這身姿婀娜,青春洋溢的葦叢中有一泓碧水,牧人叫她"救命泉",詩人稱她"月亮泉",哈語名字叫"喀依納爾",意思是沸騰翻滾的泉水。該泉水冒出地面時,似水沸之狀,故有此名。翻滾的積水呈圓形,猶如一輪滿月,面積約10平方米。泉水清澈見
木壘哈薩克自治縣
底,水從泉底向外噴涌而出,泉底純凈的青沙不斷被沖成變幻無窮的花樣。時而荷花朵朵、時而風起雲涌、時而微波盪漾,四個泉眼噴水弄沙在陽光下的折射下,色彩繽紛,猶如變幻無窮的萬花筒。翻滾泉(哈依那爾)
翻滾泉,又叫「黑水泉」,因泉吐黑水而得名。哈薩克則不因水黑而貶低,莊重地稱之為哈依那爾,意思是「生命之泉」。
千里戈壁,廣袤曠野,一片翠茂的蘆葦在徐徐清風中搖曳,隱藏其中的一眼積水面積不過10平方米的小泉卻在中國的地圖上名聞遐邇,給人們帶來了生命的呼喚。
相傳在地老天荒的遠古,這里是一片大海,大海中生活著一條造福萬物的黑龍。有一天,突然,天崩地裂填埋了大海,乾涸了海水,黑龍為了不使滄生竭渴而死,便將諾大的身驅變成了一個小盆地,日夜不斷地把腹中積存的海水吐出地面,滋潤萬千生靈。黑龍悠悠盪盪噴吐而出的水在陽光彩雲的映照下呈現出黑色,故稱之為「黑水泉」。泉中雖有黃沙溢慢卻是極為清澈,捧幾口喝下,如同甘洌的礦泉水,浸入肌膚,沁人心肺,水是生命之源,可以想像,漢唐和明清時期,來往於「駱駝路」上的先民們頭頂烈日,跋涉於千里大漠的時候,驚奇地發現一眼翻滾著生命激清的清泉,他們該是何等的歡欣鼓舞!一定會奮不顧身地撲向她那飽滿的胸懷,盡情地吮吸瓊漿玉液般的乳汁,刻骨銘心地永遠記著她那卓越的風姿。
高山岩畫
在木壘縣境內的群山中發現的岩畫較多。在照壁山鄉平頂山村,東城鄉雞心梁牧業村山中,大南溝烏孜別克鄉鹿場山中,白楊河鄉山中和該鄉蘆塘溝村山中,博斯坦牧場的霍加木溝,大石頭鄉烏宗布拉克村山中都有岩畫,分布很廣。岩畫是古代人鑿在山崖和石壁上的圖畫,屬人類早期文化遺址。博斯塘岩畫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岩畫中有大量動物圖案,狩獵、放牧場面,還有祭祀、舞蹈、人物肖像。生動地反應了古代游牧民族的生產生活場景。
在博斯塘哈沙霍勒,有一幅珍貴的岩畫,畫中有個女的盤腿坐著比男人高。蘇北海教受說他看過南北疆山中不少的岩畫,在這里發現這幅屬於母系氏族社會的岩畫還是首次。岩畫中的女人高51厘米、寬81厘米。她的帽子是尖的,兩手叉腰,穿著多種格子紋飾的衣服,挺直了身軀,端坐不動,顯出女人肥大的臀部和兩條修長的腿,讓人感到十分威嚴而又神采奕奕。她的臉正對著前來朝見的人。左邊一個男人正牽引兩個騎馬人前來朝謁,右手高舉著一件物品向端坐的女人示意。這幅形象逼真的岩畫,已距今三千多年了,雖經歷風雨雪雹的剝蝕,仍清晰地顯現在今天人們的面前。這不是木壘古老歷史的見證么?!
新疆大學歷史系教授蘇北海老先生說過:「木壘縣博期塘牧場縱橫幾十公里之內的天山中,一座山連著一座山,從山麓到山頂都是岩畫,不下幾萬幅。這不僅在國內各省是罕見的,在世界各國也是少見的」。地處木壘博斯塘鄉的霍加墓溝山色青黛,曲折蜿蜒,山峰陡峭,寂靜肅穆。
在群山相連,岩畫分布極為廣泛的峭壁上最珍貴的一幅岩畫,當屬女酋長接受男人謁拜圖。畫中的女人高51厘米,寬18厘米,頭冠尖頂帽,雙手叉腰,穿著多種格子紋飾,身驅挺直,威嚴禁坐,顯示出女人肥大的臀部和修長的雙腿,令人感到威嚴而又神采奕奕。其臉部正對著前來朝見的人。左右各一個男人正牽著兩個騎馬人,右手高舉著一件物品向端望的女人示意。蘇北海教授說:「從這幅畫中可以看到遠古時候的男人對女人十分崇敬,不管多少人來,她都昂然而坐,決不起來迎接。顯然只有母系氏族社會,女權高於一切的時候才能如此。遠古藝術家所以把女人刻劃得如此威嚴而高大,正是當時母系氏族,社會內婦女操縱一切權勢的反映。因此這幅岩畫中的婦女顯然是鑿刻的一個母系氏族的酋長」。這幅畫距今已有三千年的歷史。
在數不清的岩畫中,或鑿刻牧羊人;或彎弓射箭追捕獵物;或牛駝悠閑;或奔馬嘶鳴,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活靈活現,栩栩如生,雕刻的技藝已達相當程度,雖然雕刻的粗獷,卻不失豪放。尤其是對人的鑿刻,頭上多是尖頂帽。這使人一下就想到如今的哈薩克人禦寒的緞面尖頂四瓦形,兩旁有下圓大護耳,背後還有一個下面也是圓形護肩背的狐狸皮帽子。從這些著裝可以看到,頭戴尖頂帽民族確與古時的烏孫、塞種和車師族有著密切的關系,史籍中記載不清的地方,岩畫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有關氏族學的極為形象的珍貴資料。
木壘岩畫分布極為廣泛。東起大石頭,西止雞心梁馬圈灣,地域跨度幾十公里都有類似的岩畫存在。無論畫中是放牧之餘的娛樂舞蹈,還是對生殖器的崇拜,無不反映出原始氏族社會人們對生活和生產時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情不自禁的追求。
霍加墓
木壘縣博斯坦霍加墓在縣城東南約60多公里處,因地處木壘縣博斯坦鄉境內而得名。海拔高度約2400米。墓下方西北處有一聖水泉和一大片麻扎(墳塋)。遊人和朝聖者乘車只能行駛到聖水泉,然後徒步登山行約2公里方能到達霍加墓。
❹ 木壘有什麼好玩的地方,木壘旅遊攻略
木壘有什麼好玩的地方,木壘旅遊攻略
由木壘鳴沙山北行30公里,可見一片回鬱郁蔥蔥、遮天蔽日的林帶答,那就是著名的[原始胡楊林]。據說這片方圓30多平方公里的胡楊林至少有6500萬年的歷史雖然歷經風雨滄桑,卻仍然保持著古的原始風貌。胡楊是一種生命力極頑強的原始樹種,素被人類譽為抗擊沙漠的勇士。樹身高達20多米。鐵干虯樹,龍盤虎踞,好不壯美,且有層層綠葉,形狀各異或葉圓似卵,或狀態如柳葉,層層疊疊,密不透風。走進胡楊林,撲面而來是一種原始的氣息,會讓你感受到一種原始生命的律動。那磅礴向上的氣勢,向你展示著不屈不撓的精神,那鬼斧神工般的形態,更使你感到大自然的壯美。千百年來,它們以頑強的意志抗擊著沙漠的侵蝕。讓人驚嘆的是,這些鐵骨錚錚的樹干,形狀千姿百態,有的似鯤鵬展翅,有的象駿馬揚蹄,還有的如纖纖少女。簡直就是一座天然藝術宮殿。有詩寫道:「矮如龍蛇數變形,蹲如熊虎踞高崗。嬉如神狐九尾,獰如夜叉牙爪張。」胡楊林之美,由此詩可略見一斑
❺ 木壘縣有什麼好玩的
木壘縣
木壘縣
木壘縣
鳴沙山,又叫響沙山。哈薩克族稱之為「阿依艾庫木」,「阿依艾蓋庫木」是呼喊的意思,「庫木」為沙漠。據說很早的時候有一個名叫葉勒森的哈薩克牧民放牧到這里迷失了方向,他在沙漠里轉啊轉,忽然聽到一陣一陣急促的喊叫聲,他驚喜萬分。可是,找了很久也沒有找到喊叫的人,他感到非常奇怪。又找了好長時間發現是沙山發出的轟鳴聲,心裡十分驚懼,以為是到了魔鬼呆的地方。以後人們又把這里的沙漠叫做「葉勒森庫木」。意思是說「能聽到鬼叫的沙漠」。
座落在這片浩瀚沙海中的鳴沙山共有5座,其中一座最大的目測長度為500—800米,相對高度50—70米左右,西南—東北走向。
據說,全世界這樣的沙海景觀屈指可數。已知全國范圍內也僅有甘肅的敦煌,寧夏的騰格里,內蒙古的毛烏素沙漠和新疆巴里坤發現有如此迷人絕倫的自然景觀,而其中響聲之大,樂趣之多當以木壘鳴沙山為最。
一堆沙山為什麼能發出如此令人震撼的轟鳴聲?大自然怎地神工鬼斧般地創造出如此的奇特景觀?有人認為這里的地下可能有某種磁性物質;也有人認為這里的天空有強磁場存在;還有人認為這里的流沙屬石英沙構造。當然,一個古老的傳說也不失為一種說法。相傳,唐代時平西大元帥樊梨花率兵平定突厥叛亂,到了蘆花河(今木壘河)由於長途奔波,士兵們疲憊不堪,加之西突厥在河西岸重兵防守,樊梨花只好派200親兵連夜繞道紅柳峽到鐵勒道總營(今巴里坤)搬兵。200親兵沿北新道急速而行,不想到了鳴沙山遇到了一股強大的黑風,瞬時間將200親兵埋在了沙下。如今人們聽到沙山發出的哀怨聲,便是樊梨花200親兵的呼救聲。比較科學的說法是認為這里可能有某種磁性物質,造成空中磁場極強,人體運動產生的靜電與風吹流沙發生摩擦,在磁場作用下便發生強烈的轟鳴聲。有人曾做過這樣的試驗:下雨天後,若雨水滲入10公分,推動覆蓋的濕沙層,沙山會象地震般的轟鳴,引得大地顫抖;雨水滲入20公分左右,沙山便無一點聲音,但下面的干沙丘用腳蹬仍可發出微弱的聲音。
❻ 烏市到木壘看胡楊鳴沙山自駕游路線、日程怎麼安排
鳴沙山是地球第一響,胡楊林不愧為世界胡楊王。烏市到木壘看胡楊鳴沙山自駕游路線、日程的安排。
首先從吐烏大高速走,如果走高速不行的話,可以從米泉--阜康--吉木薩爾--奇台--木壘。
到木壘之前應訂好住的賓館,現在旅行的人多了,住宿緊張,最好先安排好,避免到時候影響行程!
胡楊林要在靜中看。觀胡楊林,不宜發出聲響,更不可攀爬躁動,這里每棵樹都生長了幾千年,是神樹,你要懷著敬畏之心,走進林子,走到樹旁,平心靜氣,觀賞她,朝拜她。最好是變換角度,發揮想像,靜靜的體會她的千種風姿,感悟胡楊的百折不撓,堅強執著。
游鳴沙山要迎著太陽。最好是在晴天,從向陽的一面山體滑下,就會聽到飛機般的轟鳴聲。在太陽照射到的陽面,只要用手輕輕一撥,山體就會震動,你會更加驚嘆。
觀胡楊林最好避開強光。日出或日落映襯下,胡楊的身軀會更加偉岸。此時,站在胡楊樹旁,靜靜觀賞胡楊絕唱、胡楊日出、胡楊輓歌,體味胡楊之滄桑,人生之短暫,生命之頑強,而後你就會更加珍惜時光,加倍努力工作,不讓時光虛度。
鳴沙山和胡楊林是在一起,距離很近,可以用一天時間遊玩。早上去,晚上回來,或者你晚上直接回也行,回來時候到烏茲別克鄉前面就是高速的入口了。
建議早一天去,休息好。一定記得多帶水,充電寶還有防曬的!
❼ 木壘胡楊林門票是多少
你好,胡楊林鳴沙山兩景區門票通票70元一人,根據景區特色,有氈房可供住宿普通10人氈房價格為400元一間。可自行扎營,備好睡袋防潮墊和保暖衣物。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❽ 木壘胡楊林鳴沙山景區的門票多少錢
線路介紹:距離烏魯木齊440公里,烏市出發途經吉木薩爾、奇台、木壘、鳴沙山到達胡楊林,途中3個收費站。駕車烏市至木壘需要三個半小時木壘至胡楊林四小時,東三縣全程限速。
路況介紹:從烏魯木齊到木壘路況較好,從木壘至胡楊林景區路況為沙石平整路面但彎道多急,車速不宜過快,自駕車遊客對路況不熟一定要小心駕駛注意安全行駛,拐彎不能過急。
景區介紹:木壘胡楊林整個林帶呈東西走向,總面積3平方公里,林內古木參天,地貌起伏、形成形態各異的土丘,雜以大片的紅柳、梭梭,至今還保持著一種原始的風貌。
注意事項:胡楊林鳴沙山兩景區門票通票70元一人,根據景區特色,有氈房可供住宿普通10人氈房價格為400元一間。可自行扎營,備好睡袋防潮墊和保暖衣物。
❾ 新疆巴里坤鎮的鳴沙山的簡介
鳴沙山
木壘鳴沙山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州木壘縣哈依納爾北5公里處,當地哈薩克人稱其為「阿依艾庫木」,意為「有聲音的沙漠」。其山雄踞沙海,平地而起,共有5座赭紅色的沙丘,其中最大的一座約500米,垂直高度過100米左右,呈現西南至東北走向。平時常有雷鳴號角之聲從內發生,時斷時續,時高時低,忽而聲響如萬馬奔騰、忽而柔細若琴若笛。假如你抓一把細沙奮力揚出,立刻就會激起無數蛙鳴。當你數人並排下滑,但聞遍山雷聲滾滾,大有叱吒風雷之勢。故此得名。
更有趣的是,那流動的細沙不是向下流,而是由下向上流淌,就像湖水因風縐面,盪起一圈圈柔和優美的漣漪。一清代詩人曾:「雷送餘音聲裊裊,風生細 響語喁喁」。可見鳴沙山的迷人之處。鳴沙山下不遠處,有一泉,形同滿月,周圍黃沙浩浩,虎視狼逼,千百年來卻不為其所滅,實在叫人驚嘆不已。但見泉水由沙底而出,清澈透明,飲之清涼甘洌,泌人肺腑。使鳴沙山更添幾處神奇。
天地奇響,自然妙音──鳴沙山,位於甘肅敦煌市南郊七公里的鳴沙山北麓,面積約200平方公里。鳴沙山、沙峰起伏,山「如虯龍蜿蜒」,金光燦燦,宛如一座金山。鳴沙山曾被稱為「沙角山」。處於騰格里沙漠邊緣,與寧夏中衛縣的沙坡頭、內蒙古達拉特旗的響沙灣和新疆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境內的巴里坤鎮同為我國四大鳴沙山之一。是「郭煌八景」之一,景名「沙嶺晴鳴」。
所謂鳴沙,並非自鳴,而是因人沿沙面滑落而產生鳴響,是自然現象中的一種奇觀,有人將譽為「天地間的奇響,自然中美妙的樂章。」當你從山巔順陡立的沙坡下滑,流沙如同一幅一幅錦緞張掛沙坡,若金色群龍飛騰,鳴聲隨之而起,初如絲竹管弦,繼若鍾磬和鳴,進而金鼓齊,轟鳴不絕於耳。自古以來,由於不明鳴沙的原因,產生過不少動人的傳說。相傳,這里原本水草豐茂,有位漢代將軍率軍西征,一夜遭敵軍偷襲,正當兩廝殺難解難分之際,大風驟起,颳起漫天黃沙,把兩軍人馬全都埋入沙中,從此就有了鳴沙山。至今猶在沙鳴則是兩將士的廝殺之聲。
據《沙州圖經》載:鳴沙山「流動無定,俄然深谷為陵,高岩為谷,峰危似削,孤煙如畫,夕疑無地。」這段文字描述鳴沙山形狀多變,其原因是流沙造成的。遊人攀上沙丘,由山頂往下滑,沙礫隨人體而落下,也會發出一陣陣轟響,近聞如獸吼雷鳴,遠聽如神聲仙樂。自古人們將這一景觀傳為一奇。山體高達數十米,東西綿亘40多公里,南北縱橫20公里,海拔1650米,宛如兩條沙臂張伸圍護著鳴沙山麓的月牙泉。
1994年1月10日,甘肅省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中國三大鳴沙山?
1) 甘肅敦煌「鳴沙山」
(2) 內蒙古達拉特奇「響沙灣」
(3) 寧夏中衛「沙坡頭」
鳴沙山 月牙泉
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鳴沙山,位於敦煌城南約5公里處,東起莫高窟崖頂,西接黨河水庫,整個山體由細米粒狀黃沙積聚而成,狂風起時,沙山會發出巨大的響聲,輕風吹拂時,又似管弦絲竹,因而得名為鳴沙山。鳴沙山有兩個奇特之處:人若從山頂下滑,腳下的沙子會嗚嗚作響;白天人們爬沙山留下的腳印,第二天竟會痕跡全無。
月牙泉被鳴沙山環抱,長約150米,寬約50米,因水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月牙泉的源頭是黨河,依靠河水的不斷充盈,在四面黃沙的包圍中,泉水竟也清澈明麗,且千年不涸,令人稱奇。可惜的是,近年來黨河和月牙泉之間已經斷流,只能用人工方法來保持泉水的現狀。月牙泉邊現已建起了亭台樓榭,再加上起伏的沙山,清澈的泉水,燦爛的夕陽,景緻相當不錯,一定不要錯過哦!
交通:從市區有中巴直達(但也許不是最方便),也可打車到鳴沙山(約需15元左右),體力好的人不妨自己租自行車前往。
門票:80元
購物:從敦煌市區到鳴沙山的途中,有一條街邊有很多小攤的「駱駝一條街」,主要出售一些旅遊紀念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用絨布製成的工藝品駱駝,形態各異,可愛逼真,充滿童趣,且價格相當便宜。
特別關照:鳴沙山的日落景觀非常漂亮,不可不看,所以游覽時間最好選在夏季黃昏;在景區乘駱駝時,要先講好價錢,以免麻煩;沙山上風沙很大,最好作一點防範措施。
內蒙古達拉特奇「響沙灣」
響沙灣在蒙語中被稱為「布熱芒哈」,意思是「帶喇叭的沙丘」。它坐落在內蒙古達拉特旗境內庫布其沙漠東端,北距草原鋼城50公里,高大的沙丘呈月牙形狀約有80多米高,橫亘數公里,金黃色的沙坡掩映在藍天白雲下,有一種茫茫沙海入雲天的壯麗景象,好似一條金黃色的卧龍。
銀肯響沙(即響沙灣)居中國各響沙之首,被稱為「響沙之王」。它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南部,庫布其沙漠的東端,北距草原鋼城包頭市50公里,銀肯是蒙語,漢語意思是「永久」,銀肯響沙陡立於罕台河谷西岸,有清泉從坡底湧出。響沙灣沙高110米,寬400米,依著滾滾沙丘,面臨大川,背風向陽坡,地形呈月牙形分布,坡度為45度角傾斜,形成一個巨大的沙丘迴音壁。沙子乾燥時,遊客攀著軟梯,或乘坐纜車登上「銀肯」沙丘頂,往下滑溜,沙丘會發出轟隆聲,輕則如青蛙「呱呱」的叫聲,重則像汽車、飛機轟鳴,又如驚雷貫耳,更像一曲激昂澎湃的交響樂。
響沙灣的沙漠面積約有1.6萬平方公里,沙坡斜度約50°,其上沒有任何的植被覆蓋,從沙丘的頂部向下滑會響起「嗡嗡」之聲。響沙灣的沙鳴奇跡至今仍是一個謎團,千百年來,人們解釋不了響沙的成因,卻賦予它許多美麗的傳說。傳說很早以前;這里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喇嘛廟,正當千餘喇嘛聚眾頌經,擊鼓吹號時,突然狂風大作,頃刻間,將寺廟掩埋在沙漠之中,這聲音,便是喇嘛們冤魂未散,至今仍在擊鼓、吹號的聲音..... 傳說固然美麗,但不能揭開響沙之謎。近年來學者提出了「地形說」、「共鳴箱原理」、「靜電學說」來揭示它的成因,還有人認為,響沙灣沙丘之中的含金量較大,因此發出響聲;也有人認為沙漠表面的沙子細且乾燥是沙鳴的原因。然而,沒有哪種解釋將響沙灣的謎團徹底解開。
這幾年,響沙灣又開發了騎駱駝游沙漠、沙漠滑翔傘、滑沙車、地方民族歌舞等旅遊使得響沙灣更具魅力。
這里沙丘連綿分布,景色壯觀,嫩黃色的沙漠,一望無垠,景區內有東西500米長的沙灣,呈彎月狀,沙丘高度110米,坡度為40度,從沙丘頂部滑下,沙子會發出轟鳴聲,形成著名的「響沙」奇觀,是罕見的自然景觀。除此以外,在這里騎駱駝、玩滑翔傘等項目都將讓你興奮難忘。
在這里滑沙,真是件最愜意不過的事了,坐在沙丘上,雙腿前伸,用力下滑時,耳畔會響起「嗡嗡」的轟鳴聲,隨著下滑速度的加快,聲音也越來越響,令人驚異不已。騎駱駝沙海探奇則是另一種體驗,在搖曳不定的駝背上,明麗的藍天、白雲、黃沙都悠遠無邊,讓人有一種神遊物外的不真實感。
沙坡頭
沙坡頭: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以沙漠生態治理與旅遊聖地聞名於世.
《中國國家地理》推出「中國最美的地方」寧夏沙坡頭入選。
寧夏沙坡頭自然保護區
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1984年建立,面積1.3萬余公頃,主要保護對 象為騰格里沙漠景觀、自然沙塵植被及其野生動物。
地處騰格里沙漠東南緣,是草原與荒漠、亞洲中部與華北黃土高原植物區系 交匯地帶,植物有422種,野生動物有150餘種,充分展示出一個以亞洲中部北溫 帶向荒漠過渡的生物世界。
該保護區是中國第一個具有沙漠生態特點,並取得良 好治沙成果的自然保護區,是乾旱沙漠生物資源「儲存庫」,具有重要的科學研 究價值。
寧夏沙坡頭旅遊區
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的沙坡頭游覽區是一處景觀獨特的游覽區。
過去,沙坡頭是以治沙成果而聞名。包蘭鐵路在中衛境內六次穿越 沙漠,其中以沙坡頭坡度最大,風沙最猛烈。為了保證鐵路暢通,避免 路軌被沙埋住,從50年代起,在鐵路兩側營造防風固沙工程。這項工程 取得了成功,鐵路兩側巨網般的草方格里長滿了沙生植物,金色沙海翻 起了綠色的波浪 ,包蘭鐵路沙漠段幾十年來安然無恙。這一治沙成果引 起了全世界治沙界的普遍關注,不少外國治沙專家慕名前來考察。
到了80年代,旅遊部門發現沙坡頭有著獨特的景觀,便將它建成一 個頗具特色的游覽區。
沙坡頭游覽區的特色之一是滑沙。遊人從高約百米的沙坡頭的坡頂 往下滑,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地質結構,滑沙時座下會發出一種奇特 的響聲,人鍾巨鼓,沉悶渾厚,稱之為「金沙鳴鍾」。
特色之二是沙山北面是浩瀚無垠的騰格里沙漠。而沙山南面則是一片鬱郁蔥蔥的沙漠綠洲。遊人既可以在這里觀賞大沙漠的景色,眺望包蘭鐵路如一條綠龍伸向遠方;又可以騎駱駝在沙漠上走走,照張相片,領略一下沙漠行旅的味道。
特色之三是乘古老的渡河工具羊皮筏,在滔滔黃河之中,渡向彼岸。 這種羊皮筏俗稱「排子」,是將山羊割去頭蹄,然後將囫圇脫下的羊皮, 扎口,用時以嘴吹氣,使之鼓起,十幾個「渾脫」製成的「排子」,一 個人就能扛起,非常輕便。遊人坐在「排子」上,筏工用槳劃筏前進, 非常有趣。
許多人在評價中國旅遊區形象的說到,「看的多,玩的少;讓人沉思的,讓人心情愉快的少」,在寧夏這片被中國旅遊界稱之為「中國旅遊最後的處女地」的土地上,當神秘的面紗被掀起時,一次「看的過癮,玩的盡興」現代時尚的沙漠旅遊拉開了序幕。因為這里好看,2005年10月被最具權威的《中國地理雜志社》組織國家十幾位院士和近百位專家組成的評審團評為「中國最美的五大沙漠」之一;因為這里好玩,在2004年10月被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旅遊電視委員會、全國電視旅遊節目協作會、中央電視台評為「中國十大最好玩的地方」之一。
沙坡頭旅遊區位於寧夏中衛市城區以西20公里騰格里沙漠東南邊緣處。這里集大漠、黃河、高山、綠洲為一處,即具西北風光之雄奇,又兼江南景色之秀美。自然景觀獨特,人文景觀豐厚,被旅遊界專家譽為世界壟斷性旅遊資源。
沙坡頭旅遊區是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景區,是第一個國家級沙漠生態自然保護區,是中國三大鳴沙一一沙坡鳴鍾所在地,豐碩的治沙成果於1994年被聯合國授予「全球環保500佳單位」的光榮稱號,同年被國務院授予「科技進步特別獎」被世人稱為「沙都」。2004年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民健身二十個著名景觀」。2007年5月8日,中衛市沙坡頭旅遊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這里有中國最大的天然滑沙場,有總長800米、橫跨黃河的「天下黃河第一索」--沙坡頭黃河滑索,有黃河文化的代表一一古老水車,有中國第一條沙漠鐵路,有黃河上最古老的運輸工具——羊皮筏子;有沙漠中難得一見的海市蜃樓可以騎駱駝穿越騰格里沙漠,可以乘坐越野車沙海沖浪,咫尺之間可以領略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的奇觀。黃河南岸是一塊三面環沙,一面靠山的「U」半島,這里地形優越,景觀奇特,民俗淳樸,資源豐富,可以在演繹中心觀看具有異域風情的、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可以住宿黃河塞上人家干農家活、吃農家飯、睡農家炕、享農家樂;濱河浴場可以體驗母親河的沐浴,秦代長城和陶窯在這里留下了千古不朽的遺址。
❿ 木壘哈薩克自治縣的旅遊景點
鳴沙山:鳴沙山位於木壘縣城東北130公里處,起於戈壁礫石地面,相對高度可達100米,長約1500米,寬約800米。鳴沙山的沙鳴是一大特色,只要沙粒順沙大面積滑動,便會發出隆隆的轟鳴聲,這種聲音響度大,傳播遠,頗具節奏,恰如戰斗機群低空作業,由遠至近,由近至遠,聲音雄亮,經久不息。
原始胡楊林:原始胡楊林距離木壘縣城東北150公里處,在一個被漢族人稱為「梧桐窩子」,哈薩克族人稱為「玉托朗格」(意為氈房似的胡楊林)的地方。胡楊林面積約30平方公里,距今已有6500萬年。胡楊「活著一千年不死,死後一千年不倒,倒後一千年不朽」,因而有「沙漠英雄樹」的美稱。
高山岩畫:在木壘縣境內的群山中發現的岩畫較多。在照壁山鄉平頂山村,東城鎮雞心梁牧業村山中,大南溝烏孜別克族鄉鹿場山中,白楊河鄉山中和該鄉蘆塘溝村山中,博斯坦牧場的霍加木溝,大石頭鄉烏宗布拉克村山中都有岩畫,分布很廣。生動地反應了古代游牧民族的生產生活場景。
石人子溝:石人子溝位於木壘縣城以南28公里的南部天山。石人子溝蒙語為夏干布特,在木壘河的上游。河段呈東西向,長13公里,河谷寬350米。河段南岸有眾多支流匯入其中,右岸坡度相對較緩,約15—20度,森林、草原茂密,春季柳絮飛舞,當地人稱夏干布特,「夏干」蒙語意為白色,「布特」即一叢之意。而石人子溝之名則因溝口有一塊高約2米,狀如人形的石頭而得名。
民族博物館:木壘哈薩克自治縣民族博物館,位於縣城新建西路,創建於1987年,主展廳以時間為引線,共展出文物1000餘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達10餘件。所屬文物特色顯著,其中以早期社會、民風民俗、表現草原游牧文化的文物最具有代表性。展廳內還展有自先秦至明清的其它各類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