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樂場美工
⑴ 勒內·馬格利特的簡介
勒內·馬格利特 (Rene Magritte )
比利時畫家,超現實主義運動的主要成員之一。
1898年生於萊錫內,性格內向,他14歲時,母親自殺,這件事給當時馬格里特幼小的心靈帶來了很大的創傷。18歲時,馬格里特進入了布魯塞爾藝術學院,時斷時續的學習了幾年。在他成長過程中,詩人布爾喬亞以及馬宋對他起了很大的影響。
1922年,馬格里特看到了契里柯的復製作品《愛之歌》,馬格里特從此確定了自己的風格。1925年,馬格里特進入了超現實主義時期,他做於這一年的《兩姐妹》,實際上是一個女孩白天和夜晚的雙重形象。1926年他創作的《受威脅的兇手》,則是比較典型的,以日常生活為基礎,然而是十分恐怖的、色情的馬格里特慣用的題材。
1927年8月,馬格里特遷居法國郊區,與勃勒東、艾呂雅又密切交往。此後的3年,是馬格里特創作上的豐收時期,他的傑出的作品都作於這一階段。
由於對巴黎爭論和癲狂氣氛的厭倦,馬格里特於1930年回到布魯塞爾,與巴黎這個世界藝術中心遠離,他不再引起人們的注意。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在美國紐約舉辦的現代藝術回顧展上,馬格里特再次被人們所認識。
馬格里特一生的風格變化不大,他不受流行的新技巧影響,而專注於創作奇幻的、恐怖的、充滿特殊構想的形象。他的繪畫作品彷彿謎語一般讓人猜想,作品裡浮現一種死寂的安靜,表達的觀點含括了從政治到哲學的理性世界,對於其他大師們常用的有關男女情愛的題材,馬格里特極少涉及。
勃勒東稱馬格里特的作品是「最清晰的超現實主義」。馬格里特的創作對西方現代繪畫,特別是對達利、馬宋及年輕一代的波普藝術家有較大的影響。
馬格利特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流亡法國。後多次參加在歐美舉行的重要畫展,逐漸成為國際知名畫家。1960年在美國舉辦第一次個人回顧展。其國際聲譽尤以1965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回顧展達到高潮。
馬格利特的繪畫風格基本保持了被稱之為精密、神秘的現實主義,或魔幻現實主義的超現實主義風格。作品真實地表現日常場景,不作變形歪曲,但事件與細節的意外組合,產生奇特怪誕的神秘意味,如同睡眠中醒來一瞬間,在不清醒狀態下所產生的錯幻視覺,具有超凡的想像力,形成了超現實主義繪畫中獨具一格的畫風。
***********************************
勒內·馬格里特 生平
1 8 9 8 年 -- 勒內·佛朗索瓦·馬格里特於1898年11月21日出生於比利時萊納。其父里奧波爾德(Léopold)是裁縫師,其母阿德琳娜(Adeline Bertinchamp)是一名板樣師。
1 9 0 0 年 -- 馬格里特全家遷移至比利時的Gilly。同年6月29日馬格里特的弟弟雷蒙(Raymond)出生。第二個弟弟於1902年10月24日出生。
1 9 0 2 年 -- 1902-1910年期間馬格里特全家喬遷至夏特萊(Châtelet)和夏勒華(Charleroi)。
1 9 1 0 年 -- 勒內·馬格里特第一次接觸繪畫教育——參加了夏特萊的兒童繪畫班。
1 9 1 2 年 -- 馬格里特14歲時母親自殺,享年42歲,自殺原因一直不詳。
1 9 1 3 年 -- 回到夏勒華,馬格里特進入中學。在夏勒華,馬格里特幾兄弟一直由他們的祖母以及一個傭人照料。在這一年馬格里特邂逅了後來成為他妻子的喬歐捷特·貝爾傑(Georgette Berger),她出生於1901年2月22日。
1 9 1 6 年 -- 在布魯塞爾藝術學院學習二年。在那兒拜師於象徵派畫家凡·達姆(Va Damme)、吉貝特(Ghisbert)、康巴斯(Combaz)以及蒙塔爾德(Montald)。
-- 馬格里特認識了大畫家維克多·塞佛朗克斯(Victor Sevfanckx)。
1 9 1 8 年 -- 馬格里特全家移居至布魯塞爾。
1 9 1 9 年 -- 21歲的馬格里特認識了一些藝術界的先鋒派人物:詩人皮埃爾·布爾熱瓦(Pierre Bourgeois)、其兄維克多·布爾熱瓦(Victor Bourgeois)和抽象派畫家皮埃爾路易·弗羅蓋(Pierre-Louis Flouquet)。馬格里特和他們一起出版了幾期期刊《操縱》,為未來派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1 9 2 0 年 -- 馬格里特在布魯塞爾舉行了關於荷蘭一個團體《De Stijl》和他本人純粹主義派思想德演講會。其未婚妻喬歐捷特當時在布魯塞爾一個藝術社團工作。
1 9 2 1 年 -- 馬格里特在安特衛普服兵役,並完成三幅其指揮官的肖像畫。
1 9 2 2 年 -- 勒內·馬格里特與喬歐捷特·貝傑特於該年6月完婚。在畫家塞佛朗克斯推薦下,馬格里特在布魯塞爾郊區一家印刷廠當美工設計師,並與塞佛朗克斯一起撰寫了《純藝術·保衛審美觀》。
-- 為詩人皮埃爾·布爾熱瓦的詩集設計了封面,該封面的設計融合了俄爾浦斯派及立體主義派的風格。
1 9 2 3 年 -- 馬格里特離開印刷廠,開始集中精力為展覽以及廣告宣傳進行創作設計。
1 9 2 4 年 -- 第一次賣出了自己的作品:為歌唱家Evelyne Brelia畫的肖像畫。同年,達達派重要刊物《391》第19期刊登勒馬格里特的一些藝術言論。 結識了卡米爾·戈曼(Camille Goemans)和馬賽爾·勒孔特(Marcel Lecomte)。
1 9 2 5 年 -- 與梅森(Mesens)一起出版了僅一期的達達派雜志《食筐》。
-- 馬格里特開始欣賞契里科(Giorgio de Chirico)的作品《愛之歌》。
-- 為馬賽爾·勒孔特德散文集《Application》作了兩幅插圖。
-- 為梅森的音樂集設計了封面。
-- 結識了保羅·羅傑(Paul Nouge)和音樂家安德烈·蘇里斯(Andre Souris)。
1 9 2 6 年-- 成功的完成了其第一部超現實主義繪畫作品《丟失的騎師》(Le jockey per)。
-- 放棄了一份廣告設計合同,進入了布魯塞爾的《精品》(《Sélection》)畫廊。
-- 與比利時其他幾位超現實主義藝術家一起發表了兩篇抨擊文章《某些卑鄙的行徑》和《埃菲爾鐵塔的新郎們》(Quelques turpitudes、Les mariés de Tour Eiffel)。
1 9 2 7 年 -- 8月馬格里特攜其妻離開布魯塞爾來到巴黎近郊居住,在那兒他們生活了三年。
-- 在巴黎開了一家畫廊。
-- 馬格里特融入法國超現實主義團體,並和許多畫家結下勒友誼,如布雷東、達利、阿爾普、艾呂亞、米勒等。
-- 凡埃克(Van hecke)發表一篇關於馬格里特的文章《馬格里特:抽象思維的畫家》,刊登於1927年3月期的《精品》雜志上。
-- 結識了路易·斯居耐特(Louis Scutenaire),並和他結下深厚友誼。
1 9 2 8 年-- 馬格里特的父親去世,享年58歲。
-- 幫助保羅·羅傑的雜志《距離》(Distances)配圖。(共3期)。
-- 法國Grenoble市的藝術博物館購買了馬格里特的作品:《影子的殘骸》。
1 9 2 9 年 -- 與保羅·艾呂亞(Paul Eluard)和嘉拉·艾呂亞(Gala Eluard)逗留於達利家中,後來嘉拉·艾呂亞成為嘉拉·達利。
-- 在雜志《超現實主義革命》最後一期(12月15日)封面上刊登了有名的合成攝影作品《隱藏的女人》(La Femme cachée),又名《我看不見這個女人》(Je ne vois pas la femme),作品的內容是一個女人緊閉雙眼,被巴黎超現實主義團體成員的肖像攝影所包圍。這期雜志同時也發表了馬格里特的文章《文字與圖象》。
-- 年底,馬格里特關閉了《半人半馬》畫廊,他從1926年就開始了這里的工作。
1 9 3 0 年 -- 由於巴黎藝術圈的冷淡態度,馬格里特於年中回到布魯塞爾定居。
-- 由於沒有了固定的經濟來源,馬格里特賣掉了其圖書室。
-- 重新開始了廣告設計工作,同時創立了「多戈」工作室(Studio Dongo)。
-- 布魯塞爾家中,馬格里特只能將飯廳做畫室,其兄保羅幫他處理財政方面事務。
1 9 3 2 年 -- 第一次加入了比利時共產黨組織,後由於意見分歧而幾次退出。
-- 馬格里特化名弗洛朗·貝爾傑(Florent Berger)為左派撰寫了一些文章。
-- 結識了保羅·克林勒(Paul Colinet)。
1 9 3 4 年 -- 比利時《超現實主義國際簡報》8月份第3期封面採用了馬格里特一幅水粉作品。
1 9 3 5 年-- 保羅·艾呂亞在《藝術手冊》第5、6期上發表了一首詩《勒內·馬格里特》。
-- 布雷東在巴黎出版了《超現實主義是什麼》一書,封面採用的是馬格里特的作品《蹂躪》(Le Viol)。
1 9 3 6 年 -- 馬格里特重新加入比利時共產黨組織。
-- 為某些通俗音樂集子設計封面。
1 9 3 7 年 -- 馬格里特來到倫敦銀行家愛德華·詹姆斯家中,為他畫了三幅巨幅肖像。
-- 在倫敦參加梅森主辦的研討會,同時舉辦了《年輕的比利時藝術家》的展覽。
-- 為雜志《Minotaure》第十期設計封面。
-- 結識了馬賽爾·馬里安(Marcel Mariën)。
1 9 3 8 年 -- 參加比利時安特衛普皇家博物館舉辦的《生命之線》講座會。
1 9 3 9 年 -- 為路易·斯居耐特的詩集《敲碎鏡子》(Frappez au miroir)設計封面、插圖。
1 9 4 0 年 -- 離開比利時,在路易·斯居耐特和伊雷娜·漢莫爾(Irene hamoir)陪伴下來到法國卡爾卡索內(Carcasonne)生活。
-- 在那畫了多幅肖像,並和喬·布斯凱、拉夫爾·於巴克和保羅·艾呂亞重逢。
-- 在所謂的「雷諾」時期,馬格里特開始了《前奏曲》(Preludes)的創作。
-- 馬格里特積極參加了於巴克主編的《集體創作》,並出版了第一期。
1 9 4 1 年 -- 保羅·艾呂亞出版了其詩集《美德與睡眠》,馬格里特負責了其中插圖工作。
1 9 4 3 年 -- 馬格里特在「雷諾」時期的第一幅作品完成。「雷諾」時期一直持續到1944年。
-- 馬里安出版關於馬格里特的專題著作,並介紹了雷諾時期馬格里特23幅作品。
1 9 4 5 年 -- 最後一次加入比利時共產黨組織。
-- 布雷東的著書《超現實主義和繪畫》(Le Surrealism et la pictuere)重新再版,封面啟用了馬格里特的作品《紅色模型》(Le modele rouge) 。
1 9 4 6 年 -- 第一部表現超現實主義蓬勃發展的書籍問世,書名《繼續探索》(L'experience Continue),由布斯凱、馬里安、米歇爾、羅傑、斯居耐特和馬格里特共同簽名。
-- 由於《繼續探索》的出版,引起了巴黎超現實主義團體和布雷東的不滿,使馬格里特和他的那些朋友們之間產生了距離。
-- 馬格里特和馬里安匿名出版了《粗俗傳單》(Tracts Scatologique)。
-- 馬里安負責主編的一期紐約雜志《觀察》介紹了比利時的超現實主義,馬格里特的畫做為封面。
1 9 4 7 年 -- 馬格里特最後並永久的退出了比利時共產黨組織。
1 9 4 8 年 -- 戈梅·科艾雅(Gomeg Correa)在智利聖地亞哥出版了艾呂亞的新詩《致馬格里特》(A Rene Magritte),以十三幅馬格里特的作品做為插圖。
1 9 5 1 年 -- 馬格里特首次創作壁畫:布魯塞爾皇家劇院的穹頂。
1 9 5 2 年 -- 馬格里特的第一張明信片作品《大自然的明信片》完成,這套以明信片形式出現的作品共有十張,作品從1952年到1956年四月期間完成。
1 9 5 3 年 -- 該年七月,馬格里特的第二幅壁畫《奇妙的領域》揭幕,這次是為一個叫Knokke-Le Zoute的市鎮的游樂場設計的。
1 9 5 5 年 -- 結識了莫里斯·拉賓,此人為馬格里特的書信出版做了簡明注釋。
1 9 5 6 年 -- 馬格里特和亞歷山大·伊歐拉斯(Alexandre Iolas)簽訂了一項專有出版權合同,肖像畫不包括在內,以後幾乎所有馬格里特私人畫展都是由此人主辦的。
-- 馬格里特拍攝了一系列短片,有些短片的劇情是由馬格里特和他朋友創作的。
-- 馬格里特在布魯塞爾取得了Guggenheim大獎。
1 9 5 7 年 -- 馬格里特的第三幅壁畫《無知的仙女》(La fée ignorants)完成,是為夏勒華藝術宮殿創作的。
-- 結識法學家哈里·托茨內爾(Harry Torczyner),後來此人成為馬格里特法律顧問。
-- 幾次搬遷後,馬格里特定居在布魯塞爾的斯哈爾貝克(Schaerbeek),直到去世。
1 9 5 8 年 -- 結識了《修辭學》的出版商安德烈·波斯曼(Andre Bosmans),並和他互通了大量信件,還合作了一期雜志。
1 9 5 9 年 -- 在畫家本人的住處,呂克·德·歐斯(Lud de Heusch)開始拍攝電影《勒內·馬格里特,即現實之課》(Rene Magritte ou la leson de choses),第二年放映。
-- 為梅森的《1923—1958詩集》配圖。
1 9 6 0 年 -- 拜訪安德烈·布雷東。
-- 蘇絲·加裡布克(Suzi Gablik)在馬格里特住處搜集素材,准備為其著書。
1 9 6 1 年 -- 第四幅壁畫《神秘的路障》完成,布魯塞爾議會大廈。
1 9 6 3 年 -- 馬格里特計劃修建新的住所,由於健康原因未能實現。
1 9 6 5 年 -- 馬格里特健康出現問題,並做了專科檢查。
-- 12月馬格里特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去美國,參加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回顧展。
1 9 6 6 年 -- 在斯居耐特和伊雷娜·哈莫爾陪同下逗留於康城、米蘭等地,最後到以色列。
1 9 6 7 年 -- 在義大利維羅納(Verone)為他的八個銅塑作品上臘,可是他最終卻未能親眼看到它們的完成。
1 9 6 7 年 -- 1967年8月15日,他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⑵ 網路游戲是怎麼做出來的
1、編寫游戲引擎、建模:需要熟練掌握C/C++、Microsoft Develop Studio開發環境、使用SDK或者MFC、DirectX/OpenGL、SQL編程、SQLServer或Oracle資料庫配置。
2、策劃、美工、音效:MAYA、3DMAX、PS(音效製作方面不熟,這方面無法提供)。流程:策劃——引擎——建模——美工——測試。團隊:首先要組成一個由各功能小組核心構成的策劃組,負責構思整個游戲的內容架構。
包括故事大綱,游戲風格,人物造型,操作模式,任務模式,裝備模式等等,以及程序編寫、美工貼圖能否實現等等,資金預算能否維持等等。
然後籌建各功能小組:主編程組,負責游戲引擎。建模組,負責編寫一個完整的世界,各種人物、怪等。美工組,負責包裝游戲。測試組,設置若干組伺服器,對游戲進行測試。
(2)游樂場美工擴展閱讀
網路游戲產業是一個新興的朝陽產業,經歷了20世紀末的初期形成期階段,及近幾年的快速發展,中國的網路游戲產業處在成長期,並快速走向成熟期的階段。在中國整個網路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從無到有,發展到成為中國網路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網路游戲產業之所以可以打破在原來中國整個網路經濟中的平衡,主要緣於在20世紀末中國網路經濟泡沫破滅整個網路經濟大受打擊的時候,網路游戲卻異軍突起成為整個網路經濟發展的領頭羊,得到迅猛的發展。
2007年4月9日,新聞出版總署、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團中央、信息產業部、公安部、全國婦聯、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等八部委已聯合下發《關於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實施網路游戲防沉迷系統的通知》,決定從2007年4月15日起,在全國網路游戲中推廣防沉迷系統。
2016年12月5日晚,文化部發布《關於規范網路游戲運營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工作的通知》,首次明確規定網路游戲虛擬貨幣、虛擬道具不能兌換法定貨幣。2018年8月30日晚間,教育部等八部門關於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的通知,提總量控制網游。
⑶ 大家覺得學習淘寶美工工資高還是平面設計工資高啊
這個來客觀跟你說吧
其實平面設計換自句話說就是美工,美工呢也算是設計師,美工的方向有很多,有修圖美工(如人物,產品,化妝品等),還有網站美工,淘寶美工,廣告美工等等。
專業軟體一樣,PS AI CDR FW DW 等。
只是名稱上有些不同。
待遇 是看能力,怎麼看能力呢,就是作品統一認為感覺可以。能達到老闆的要求,基本上是OK了。當然也是看方向與行業。設計是件苦B的事情。。好作品是修改出來的,所以被批被罵被指指點點是過程。(有句話說的好,每件事情的背後都有一些指指點點的神) 只要堅持下來了到時就成功了。 待遇這事基本是看經驗吧。你說剛畢業給你五六千是不可能的。除非那些所說的特別牛或者有關系的。那種是百個人只有一兩個。所以大眾來說,是一年年工資往上升。
好了,寫了這么多。過來人經驗,記得採納給分喲。
⑷ 哪些途徑可以選擇幼兒藝術活動的題材和內容
幼兒園美術教學方法點滴談
幼兒園美術活動是幼兒喜歡的一種藝術活動,是幼兒認識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幼兒把自己關注的熱點、感興趣的事物和幻想的美好世界畫在紙上變為現實。因此,活動中教師要通過各種途徑,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讓美術教育發揮更大的作用。
一、啟發幼兒自願接受學習
首先,要用幼兒喜聞樂見的形式去激活他們的創作慾望,讓他們內心產生創作的沖動。其次,配合教學要有豐富多彩的認知活動。如春天來了,讓幼兒觀察迎春花、桃花是怎樣由含苞到開放的,花叢中的蝴蝶長著幾只翅膀,翅膀上有什麼樣的花紋等。另外,還要配合教學開展游戲活動,讓幼兒在玩中增長知識。如把所畫的人物、動物都做成活動教具,讓孩子可以通過玩活動教具掌握其結構,自由變化出各種動態,增加對所畫內容的體驗。
二、鼓勵幼兒自我發現、自我創造
利用幼兒的年齡和心理特點,讓他們充分發揮想像力,給所畫物體注入生命、感情,用擬人化、主觀情趣化的手法去畫一些人物、動物,使幼兒感覺就像在畫自己。在作畫過程中,要為他們畫出的新穎有趣具有豐富想像力的作品加油,為他們感想、求異的精神鼓掌。
三、教學內容、方法要具有科學性和系統性
幼兒園階段,美術教學內容要特別強調繪畫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創造意識的啟迪和審美情趣的培養。從繪畫造型能力來說,主要掌握線、形、色和簡單的繪畫工具、材料以及簡單的組織畫面的能力。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難易順序來說,線由塗鴉期的亂絲線、圓弧線、曲線到垂直線、水平線、斜線;形由圓形、方形、三角形到組合形;色由三原色(紅、黃、藍)到三間色(橙、紫、綠);人物畫由塗鴉期的蝌蚪人、火柴人到雙勾人;要讓幼兒逐步了解人物、動物的主要結構、簡單動態,在畫面中有主次、大小的進行構圖。
繪畫是一種智力活動,是一個完整的創造過程,既有思維,又有表達。強調先教幼兒會想再會畫,是因為思維在先,表達在後,「意在筆先」,兩者不能偏廢。
四、客觀、公平、合理評價幼兒作品
評價幼兒的作品是一個提高幼兒審美能力、集思廣益的過程,要讓幼兒人與,積極發表意見、看法。通過品評、交流,幼兒的自信心逐步增長,他們的創造性會更強,畫畫更有動力。
論文提要:
繪畫活動是幼兒的游戲,他們畫畫首先是宣洩自己的情感體驗。每一幅作品裡都有他們要表達的含義,也是個性化的活動,不帶任何的功利目的。兒童繪畫能力的發展表現出其個性心理綜合能力水平的發展,教師根據其發展線索,在幼兒繪畫活動的過程中適機、適時地做好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可使幼兒的興趣、能力獲得發展,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觀察幼兒在繪畫游戲中的行為表現,根據其發展線索,總結出「全程游戲教學法」、活動區材料的投放、教學游戲的8個環節、不同發展時期的指導、因人施教的指導等五個方面的應對策略。
一、問題的提出
經過「九五」幼兒園美術教育的課題研究,突破了「示範——模仿」呆板的美術教法,研究了如何選材、教與學的方法之後,我們繼續探究在幼兒的繪畫活動中如何落實《綱要》「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的精神,經過深入的對幼兒在美工區自發的繪畫活動和教師組織的繪畫活動中的觀察,發現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生活環境、個性品質及知覺能力和思維水平的個體幼兒,有大膽的個性張揚,也有在繪畫過程中表現出種種發展需要和發展中的困難,特別是因為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不足或因羞怯、膽小等原因不能把信息清晰的傳達給老師或家長,而他們的表情、動作或其它外在的行為表現以及繪畫作品裡,表明他們需要教師的關注和一些具體幫助與引導。
二、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主要採用觀察法用於整個研究過程,包括對幼兒在繪畫過程中各種表情、言語、行為的觀察,和對施教者教育行為的觀察。經驗總結法:將教師已有的優秀經驗總結上來,並進行概括、歸類,並要在研究的過程中繼續發現、收集有關經驗,形成教育策略。還採用了個案研究法、文獻研究和行動研究等方法。
三、研究的主要內容
我們認為幼兒從事繪畫活動,是在表達自己看到的、知道的和想到的事情,孩子有創造符號的能力,有表現表達的願望,而沒有任何功利目的。通過繪畫活動是培養幼兒的有益興趣,豐富的幼兒情感、觀察與認知的能力、對外界事物的敏覺性、表現表達的能力、想像與創造的能力、個性與習慣的養成的有效途徑;幼兒通過繪畫把他們對事物的觀察、體驗、認知、想像,用自己創造的符號進行表現與表達,其能力是與其心智能力同步發展起來的並不斷建構性的發展過程。本課題就此進行了有關的研究。
(一) 對幼兒的研究
1、 對幼兒繪畫行為的觀察
幼兒在做各種事情時,由於其興趣、知覺能力、個性特點等原因,在活動中會有各種行為表現。本研究從幼兒在繪畫活動中觀察其行為表現,為教師形成有效的教育策略提供依據。在對幼兒進行了細致的觀察,收集了「孩子為什麼亂塗亂畫?」「畫四條腿的公雞是怎麼回事?」「孩子總是畫的很小怎麼辦?」「孩子的畫面很凌亂怎麼辦?」「為什麼有的孩子用色很單調?」「一塗色就破壞畫面怎麼辦?」「愛磨蹭是因為性子慢嗎?」等百餘個問題。
2、 兒童繪畫心理對我們的啟示
幼兒進行繪畫活動的心理因素包括智力與認知特徵、情緒和情感的易激活性、興趣、表達欲與創作欲、性格等心理活動因子,而影響幼兒繪畫活動的觀察感知、形象加工以及興趣、經驗…無不與這些心理因子的活動有關。通過繪畫活動幼兒可以比較輕松的享受到自己的勞動成果,獲得愉悅的心情。所以我們在重視給幼兒提供材料、提供支持、以游戲化的形式鼓勵幼兒大膽創造表現,充分享受繪畫活動帶來的情感滿足與精神愉快等心理上的滿足。
(二)對教師教育策略的研究
策略一:創建「全程游戲教學法」
根據幼兒在繪畫活動中表現出的種
種行為表現,在順應幼兒心理發展特點,
探尋出一條幼兒喜愛的教與學的共同體,
創建了以幼兒為主體的「全程游戲教學
法」,形成的有效策略之一,這種方法將:
繪畫材料玩具化——盡可能多的為幼兒提供多種美術材料,如各種質地、大小、形狀、顏色的畫紙,顏料、畫筆,(有些工具可以是自製的,還可以讓孩子在地上、可擦的牆壁上作畫)有的孩子正是在嘗試新材料的同時,產生新感受的創作。
繪畫題材兒童化——像「快樂的自主餐」「時裝模特表演」「種子寶寶長大了」、「我是魚王」、「太陽十兄弟」等孩子們生活中有意義、有情節的事情,我們都支持、鼓勵幼兒大膽的表現。
繪畫活動的導引情景化——用情景引導幼兒把自己經歷過的、想像的各種奇妙的事情表現出來。如「外星人的故事」、「大鳥帶我去旅行」、「快樂游樂場」。
繪畫過程游戲化——幼兒在繪畫過程中把自己想像成力大無比的螞蟻、載著孩子的貓媽媽、乘著樹葉去旅行的天使,畫畫是可以不斷構建、發展情節的游戲活動。
繪畫評價故事化——鼓勵或幫助幼兒將作品編出有趣的故事,向同伴、老師、家長進行介紹。並在評價 的過程中,引導幼兒發現每一位小朋友作品中好的表現方法,學著接納和欣賞同伴。
「全程游戲教學法」,突出遊戲性和幼兒的體性,我們將這一策略貫穿於課題的始終。
策略二:美工區的材料投放
「全程游戲教學法」,體現教師的教法,更重視體現幼兒的學法,除了在有組織的教學活動外,活動區是另一個途徑。在此,我們強如教師在美工區為幼兒提供欣賞的圖片豐富的游戲材料,並提倡一些如「油水分離」、「碘酒噴畫棉簽澱粉」、「泥刻版畫」等多種易於幼兒發揮想像和創造的繪畫材料,通過幼兒自選材料、自由表達、自由張貼,和向全班幼兒講述自己想法的時空,使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感悟、想像和情感的宣洩,張揚自己的個性。
策略三:對教學環節的研究
幼兒繪畫活動的全過程都強調以游戲引發孩子的興趣和表達表現的慾望。以《大家來跳舞》為例,分析教師在組織教與學的活動過程中,要把握好以下8個環節:
1、准備——包括經驗和物質材料的准備。特別是幼兒的前期經驗,如同教師的備課同樣重要,不能教師個人准備是充分的,而幼兒毫無思想准備。因此選擇與主題活動相關的教學內容比較好。如《大家來跳舞》就是在班級開展「我們愛運動」的主題活動中的一次繪畫活動。
2、導入——要導入活動要生動、簡明,起到引發幼兒的興趣,明確活動的目的。可通過看圖片、觀察實物、講故事、玩游戲、猜謎語等活動形式。
3、觀察認知——通過觀察、回憶、想像要表達的事物,在幼兒的腦海里創建物象。如在《大家來跳舞》的活動中,幼兒通過觀察、模仿來分析各種舞蹈的動作、服裝、表情的特點。
4、幼兒的想法——在觀察認知之後,引發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和獨到的見解。在《大家來跳舞》的活動中,幼兒根據以前的和新獲得的經驗,想出要表現「千手觀音、孔雀舞、王子和公主跳的雙人舞、街舞」等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5、表現表達的方法——探討怎樣把自己一系列想法中的重點內容表現在畫面上,包括如何構思、構圖、造型等。
6、重點指導——教師根據本次活動的目標結合幼兒的具體需要,有重點的進行指導。克服在幼兒繪畫過程中,教師不理解幼兒的發展需要,無所適從的現象。如在本次活動中,教師根據目標,支持、幫助幼兒「想的出來並要畫的出來」如小朋友在畫「千手觀音」時,畫不出來手了,老師通過引導她觀察、模仿這個舞蹈中手的動作,細致體會手的物象造型特點,幼兒畫出了第一隻手,之後,教師及時的鼓勵,幼兒畫出一隻又一隻的手。還有一名幼兒想表現街舞旋轉的樣子,教師引導他在親自旋轉的過程中體會旋轉的動態 ,幼兒在產生體驗之後,表現出跳街舞的動態效果。
7、經驗分享——每次活動孩子們都會獲得不同的經驗,可通過采訪、講述、記錄、張貼等多種方式分享幼兒的有益經驗。本次活動教師通過在活動後張貼、展示幼兒的作品,讓幼兒介紹和發表自己見解的過程等,分享大家的經驗。
8、延伸活動——幼兒通過新經驗的啟發或一些想法,不能在一次活動中全部實現,可通過其它途徑如活動區或其它活動繼續完成。比如在《大家來跳舞》的活動中,就引發了幼兒在表演區和美工區的一些活動。
策略四: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行為進行指導
1、興趣——入門的第一把鑰匙
繪畫是幼兒的游戲,但也有的孩子對畫畫沒有興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材料是否吸引幼兒、選材合不合適?是否是幼兒能夠獨立操作的?那怕是同伴一句不經意的評價也會影響幼兒的繪畫興趣。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要考慮選材是否合適。同樣是畫小魚,小班就可以粘貼小魚添畫泡泡;中班可以畫我是魚王,大班則可以表達奇妙的海底世界……如果背離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小班的幼兒會因為畫不出來而失去興趣;中班、大班幼兒則會因為畫著沒趣而失去興趣。
2、觀察與認知——步入智慧之門
脫離「示範—模仿」的傳統繪畫教學方式,要求幼兒要通過自己的眼睛看、腦子想、用手畫來完成創作。但也有的孩子畫不出形來,這往往是因為他沒有很好的觀察事物。如,幼兒畫樹時常常把樹干畫成一個長方形,老師可以帶幼兒觀察一顆真的大樹,摸一摸樹干、看一看樹枝的樣子。有時幼兒會把樹根部畫的很窄,可以和幼兒玩一個游戲,讓他們學一學兩腳並得很緊的大樹干被「大風吹一吹」、被「小朋友搖一搖」,讓小朋友體會一下「下窄上寬」的大樹干站得穩嗎?引導幼兒觀察,同時也要注意觀察孩子。對觀察能力較弱的幼兒引導語要游戲化、貼近幼兒生活,便於幼兒理解;對於觀察力較強的幼兒要提出更具體更詳細的觀察要求。
3、表現與表達——童心童趣的流「路」
這是教師根據幼兒在不同的發展階段、繪畫能力發展的線索和繪畫活動中展現出的常見問題,總結出來多種有效的教育經驗、教學方案和指導策略。
(1)塗鴉期:尊重並引導幼兒從亂塗亂畫到不亂塗亂畫,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培養他們正確握筆,鍛煉小肌肉動作靈活性,並注意培養他們的習慣。
(2)象徵期:「一形多義」是這一時期的幼兒繪畫的主要特點,這時,成人在注意傾聽幼兒的想法的同時,可引導並幫助他們實現自己的想法和意願,並可安排一些可填畫的題材。
(3)形象期是本策略重點突破的內容,揭示了
形象期幼兒學習美術的特點,重點研究的內容有:
A造型——教師首先要主動理解、接納幼兒誇張
的造型表達的手法,並向家長其他幼兒做介紹。
並引導幼兒通過造型符號表達自己心中的「故事」,還可以通過手工活動、填畫、寫生等方法幫助造型困難的孩子,學會用造型符號進行表達。
B設色——幼兒運用色彩的表現是很有個性的,在玩色、認色的基礎上,應鼓勵和引導幼兒用色彩表達和渲染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為幼兒提供多種美術顏料,他們有時會用對比強烈的色彩、或黑與白的色彩反差、或用強烈的色彩、跳躍的色彩、誇張的色彩大膽而巧妙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認知和心情。
C構思——通過觀察、談話等活動,鼓勵幼兒從先畫後想,到先想後畫來學習構思,使繪畫活動不僅是幼兒動手操作的活動,更是動腦思考的活動。通過老師的引導,幼兒學會了在生活中學習構思,如:過新年、自助餐;在游戲中學習構思,如:游樂場、我愛游泳;在想像中學習構思,如:瓦罐火車、螞蟻的王國;在故事中學構思,如:美人魚、小老鼠;在觀察中學構思,如:我和動物是朋友、大樹模特等。
D構圖——讓幼兒感受並運用多種構圖的方法,使畫面更加的生動、有趣。如:突出主題式的構圖「淘氣的小貓」;滿天星式的構圖「豐盛的晚餐」;遮擋式的構圖「太陽十兄弟」;並列式構圖「手拉手」;突出造型的構圖「原始人的臉」;大小對比的構圖「八條腿的章魚」、誇張式的構圖「閃亮的星
星」;均衡式的構圖「七色花」;線路式的構圖
「十字路口」等多種構圖方法,教師可根據幼
兒的表達需要,引導他們選擇或創造新的構圖
方法。
(4)想像與創造——神奇的天使
繪畫活動是釋放和開發兒童創造性最有
效途徑之一。教師創設有關的環境、設計有關的題材、運用有效的引導方法,放飛幼兒想像和創造的翅膀。實踐對幼兒創造意識、創造思維、創造人格的培養過程。
策略五:體現因人施教的指導過程
在繪畫活動中孩子們的性格和能力是千差萬別的,有的幼兒畫起畫來誇張大膽;有的卻畏手畏尾;有的幼兒畫起畫來興致勃勃,畫面越添越豐富,有的則草草幾筆了事;還有的幼兒用色鮮艷大膽給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覺,有的卻偏偏喜歡使用黑色和棕色……幼兒在繪畫活動中的種種表現,都與幼兒自身的性格、認知水平、情感變化、興趣需要等心理因素密不可分。
例如,情感是極其豐富與敏感的幼兒,為什麼卻畫不出自己的情感體驗呢?因為幼兒的記憶以無意記憶為主,比我們成人要短暫的多。當時發生的事如果不及時表達,他就會記不起來了。比如,上個星期吃的自助餐,這個星期孩子無論如何也畫不出當時滿嘴嚼著大蝦的開心和滿足。如果第二天就畫效果會好許多,但仍需要老師激發幼兒回憶當時的情景,放一放當時的錄像,給吃得最香的孩子幾個放大的特寫……只有引發幼兒回憶起當時的場面,調動起幼兒激動的情緒,才能令幼兒在畫面中表現出生動而誇張的情趣。
對個性太強的幼兒怎麼指導?我們看到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有的孩子膽小不敢動筆;有的孩子自尊心很強,畫畫總用手捂著;還有的孩子總想在別人的畫上畫幾筆…不管孩子的性格如何,他們和我們成人一樣都希望能把事情做好。教師要正確理解幼兒這些表現,並有針對的進行指導,找到具體施教的方法策略。
個案一:大班的李晨曦每次畫畫,他每畫一筆就拉著老師的手說:「老師我不會。」老師讓他先看看別的小朋友是怎麼開始的,告訴他怎麼開始畫,甚至幫他點一個點、畫一個圓、劃一條直線……漸漸的李晨曦越來越少說「我不會」這樣的話,畫面上卻出現了不少點、線、面的奇特組合。在畫「我愛我家」 的主題意願畫時他的畫了一個線條簡單的桌子,桌子正中把他最愛吃的年糕畫成了一個的大綠點,依稀是一塊粘著綠果脯的大年糕。這種簡練概括的表現手法得到了老師的表揚:「真想吃一口,能把咱倆吃年糕的樣子畫下來嗎?」每次他的畫老師總能找出有趣的地方並不斷鼓勵他。現在他依然來拉老師的手,說的卻是:「老師看看我的畫。」對這樣的孩子耐心和鼓勵是很有效的策略。
個案二:客人老師來了,小朋友們都很高興。拿起畫筆快速的畫了起來。張墨蝶卻怎麼也不肯動筆。是她不會畫嗎?不,平時她畫的小兔子、小精靈可有趣了。可任憑老師怎麼鼓勵她也不肯動筆。客人老師要走了張墨蝶卻拿起了畫筆認真的畫了起來……這種孩子自尊心很強見到生人總擔心自己畫不好,於是不肯動筆。我們應該把這種情況區別於其他不會畫的幼兒。不要嘮嘮叨叨的催促,而是盡量的給她以寬松的環境、自我的空間。面對自尊心強怕畫不好的幼兒要從尊重其自尊心入手,讓她畫自己平時最擅長畫的或最喜歡畫的內容,還可以在旁邊和別的老師不經意的談論她的平時種種優點,鼓勵她樹立起自信心。
個案三:中班的牛牛、王子豪思維活躍。每個話題都能激起他倆爭先恐後的回答。什麼草地上的螞蟻王國、宇宙中的流星隕石、強大威猛的機器怪獸……他們簡直無所不知。開始作畫了,小朋友們都安靜的畫自己剛才想好的內容。活躍的牛牛、王子豪卻在座位上大喊:「老師怎麼畫呀?我不會。」剛才說的那麼熱鬧,這會怎麼會不會畫呢?原來這些幼兒對情節感興趣而並沒有掌握觀察事物的方法。當問到螞蟻有幾條腿?身體分幾節?眼睛長在哪?一問三不知。頭腦里沒有螞蟻具體的形象。這就需要老師在活動中多幫助幼兒進行物象分析並教會幼兒正確的觀察方法。如畫「淘氣的小貓」時,要引導幼兒分析:貓的身體有哪幾部分?都是什麼樣的?當幼兒觀察到小貓的尾巴長長的,再進一步提問他:貓尾巴像什麼呢?只有一步一步把幼兒頭腦中的形象、語言調動出來使之轉化為具體的物象再回到大腦中才能使幼兒逐步做到說的出來畫的出來。
通過「全程游戲教學法」的繪畫活動,幼兒在繪畫活動過程中有效的師幼互動,我們看到孩子放飛自己想像和創造的翅膀,大膽的把各種奇思妙想落在了紙上。孩子們的行為也發生了凸現的變化:如有的孩子從老師不示範自己就不敢畫到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畫世界;有的孩子從堅持畫不了一會兒,到著迷的一次次向老師要紙畫第二張、第三張;有的孩子從開始不敢畫、畫的很小到能夠放開筆大膽作畫;有的孩子從畫亂線來代表自己的想像,到「自己想的出來就畫的出來」。 畫紙記錄下他們童心流露出的善良和美麗------孩子們從畫出「眼中的世界」到畫出「心中的世界」。使每個孩子從敢畫、愛畫,到初步的會用畫畫的形式表達自己的心聲,並使其審美與創造的能力得到了發展。我們並將對幼兒進一步認識的觀念和其中的經驗擴展到幼兒園的課程之中,影響教師的教育行為有所變化。
⑸ 哆啦A夢的全集目錄
1、夢中城市
2、大雄夢幻樂園
3、變身餅干
4、應付考試的轉印麵包
5、NS徽章
6、摔交殺手
7、大雄的新娘
8、哆啦A夢的大預言
9、獵恐龍
10、最高機密
11、間諜大作戰
12、幸運槍
13、詛咒照相機
14、建設地下鐵
15、一輩子至少想考一次100分
16、交換媽媽游戲
17、空中大戰
18、無中生有門
19、奔跑吧,機械竹馬
20、啊,喜歡,喜歡,喜歡
21、交通道具組合
22、漂亮的小美
23、玩具兵團
24、鯉魚躍龍門
25、舊道具競走
26、紙勞作真快樂
27、猛獸馴服手套
28、祖先們,加油吧
29、像白百合一般的女孩
30、心是口非笛
31、時光照相機
32、求婚大作戰
33、事前約定機
34、狸貓變身機
35、誰的誰做什麼
36、拍馬屁的口紅
37、懷念的祖母(前)
38、懷念的祖母(後)
39、和未來相遇的呼叫器
40、我的老師
41、鏡子里的大雄
42、立體烤具
43、坐潛水艇到海里去
44、友情膠囊
45、悟空頭圈
46、公寓樹
47、用時光機把犯人...
48、射擊王比賽
49、罰金箱
50、大雄漂流記
51、空氣方塊製造機
52、繼續噴霧器
53、拿回失物機
54、預先天線
55、聲音的硬塊
56、許願星
57、變成雷吧
58、XYZ光相機
59、未來世界的怪人
60、機器子的愛
61、拿雲來玩吧
62、真相膠布
63、假宇宙人
64、我出生的日子
65、用弓箭上學
66、用鏡子廣告
67、蝸牛屋好輕松
68、人類製造機
69、偷出媽媽的鑽石
70、東不辣粉
71、來自未來的購物
72、機器人操縱訓練機
73、榻榻米田
74、貓開公司了
75、速度時鍾
76、女朋友目錄
77、手取望遠鏡
78、家越來越遠
79、賄賂作戰計劃
80、撒哈拉沙漠不能讀書
81、撒謊鏡子
82、扔扔繩
83、向邪惡之道前進
84、男生女生葯
85、碰碰葉
86、失憶鐵錘
87、歡笑生活
88、宇宙泰山(前)
89、宇宙泰山(後)
90、靈魂機器
91、就算在胃中、水中
92、夢的頻道
93、進化退化放射線源
94、超級鎧甲
95、溫泉旅行
96、如果技安是超人
97、老鼠跟炸彈
98、如意丸
99、看到的特訊
100、人類遙控器
101、製造討厭機
102、台風的風子
103、不在的淋浴
104、預感蟲
105、萬能韁繩
106、慢慢吞吞慌慌張張
107、跟蹤徽章
108、健忘鳥
109、自動販賣時間機
110、爺爺托夢
111、機器人紙
112、黑帶大雄
113、超級混合器
114、無人島的製作方法
115、台風製造機
116、不要錢的世界
117、顛顛倒倒
118、分享口香糖
119、大雄左衛門的秘寶
120、計劃鍾
121、遠古漂流記
122、到處大炮
123、飛天魚
124、一寸法師
125、到處搬家
126、夢游機
127、怪談燈
128、預言日記好可怕
129、投手帽
130、茶壺錄音機
131、倍倍葯
132、錯亂鍾
133、讀書室的大雪崩
134、芝麻鎖
135、粘粘金幣
136、機器丸
137、奇怪的傘
138、如果電話亭
139、時間撲滿
140、主角套用機
141、心電感應機器人
142、獎券中大獎
143、實物立體日光相機
144、報社游戲
145、贊美機器人
146、在公園滑雪
(5)游樂場美工擴展閱讀
《哆啦A夢》(日語:ドラえもん;英語:Doraemon;舊譯叮當/小叮當)是由日本漫畫家藤本弘(筆名藤子·F·不二雄)創作的漫畫。
漫畫敘述了一隻來自22世紀的貓型機器人——哆啦A夢,受主人野比世修的託付,回到20世紀,藉助從四維口袋裡拿出來的各種未來道具,來幫助世修的高祖父——小學生野比大雄化解身邊的種種困難問題,以及生活中和身邊的小夥伴們發生的輕松幽默搞笑感人的故事。
作品自1970年1月開始在《小學1-4年級生》雜志中開始連載,並且大受小學生歡迎。《哆啦A夢》系列的篇幅浩繁,由原作者親自執筆的短篇漫畫共1345回(分為45卷單行本),大長篇漫畫16回,《哆啦A夢Plus》6卷,在藤本弘去世後,又由其弟子創作了大量漫畫,至今仍有新作品在不斷推出。
哆啦A夢的創造要追溯到1969年的某個截稿日,大師藤子·F·不二雄的家裡突然闖進了一隻小貓,雖然很快就要截稿了,但大師還是和小貓玩了起來,還替小貓撓虱子,而這一撓就是幾個小時,等大師發現時間不夠用的時候,已經來不及完成稿子。
這時老師像熱鍋上的螞蟻走來走去,突然踢到了女兒的不倒翁玩具,於是老師靈光一顯,把貓的形象和不倒翁結合起來,就創造了帶給我們歡樂的哆啦A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哆啦A夢
⑹ 怎樣在繪畫活動中發展幼兒的個性
幼兒園美術教學方法點滴談
幼兒園美術活動是幼兒喜歡的一種藝術活動,是幼兒認識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幼兒把自己關注的熱點、感興趣的事物和幻想的美好世界畫在紙上變為現實。因此,活動中教師要通過各種途徑,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讓美術教育發揮更大的作用。
一、啟發幼兒自願接受學習
首先,要用幼兒喜聞樂見的形式去激活他們的創作慾望,讓他們內心產生創作的沖動。其次,配合教學要有豐富多彩的認知活動。如春天來了,讓幼兒觀察迎春花、桃花是怎樣由含苞到開放的,花叢中的蝴蝶長著幾只翅膀,翅膀上有什麼樣的花紋等。另外,還要配合教學開展游戲活動,讓幼兒在玩中增長知識。如把所畫的人物、動物都做成活動教具,讓孩子可以通過玩活動教具掌握其結構,自由變化出各種動態,增加對所畫內容的體驗。
二、鼓勵幼兒自我發現、自我創造
利用幼兒的年齡和心理特點,讓他們充分發揮想像力,給所畫物體注入生命、感情,用擬人化、主觀情趣化的手法去畫一些人物、動物,使幼兒感覺就像在畫自己。在作畫過程中,要為他們畫出的新穎有趣具有豐富想像力的作品加油,為他們感想、求異的精神鼓掌。
三、教學內容、方法要具有科學性和系統性
幼兒園階段,美術教學內容要特別強調繪畫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創造意識的啟迪和審美情趣的培養。從繪畫造型能力來說,主要掌握線、形、色和簡單的繪畫工具、材料以及簡單的組織畫面的能力。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難易順序來說,線由塗鴉期的亂絲線、圓弧線、曲線到垂直線、水平線、斜線;形由圓形、方形、三角形到組合形;色由三原色(紅、黃、藍)到三間色(橙、紫、綠);人物畫由塗鴉期的蝌蚪人、火柴人到雙勾人;要讓幼兒逐步了解人物、動物的主要結構、簡單動態,在畫面中有主次、大小的進行構圖。
繪畫是一種智力活動,是一個完整的創造過程,既有思維,又有表達。強調先教幼兒會想再會畫,是因為思維在先,表達在後,「意在筆先」,兩者不能偏廢。
四、客觀、公平、合理評價幼兒作品
評價幼兒的作品是一個提高幼兒審美能力、集思廣益的過程,要讓幼兒人與,積極發表意見、看法。通過品評、交流,幼兒的自信心逐步增長,他們的創造性會更強,畫畫更有動力。
論文提要:
繪畫活動是幼兒的游戲,他們畫畫首先是宣洩自己的情感體驗。每一幅作品裡都有他們要表達的含義,也是個性化的活動,不帶任何的功利目的。兒童繪畫能力的發展表現出其個性心理綜合能力水平的發展,教師根據其發展線索,在幼兒繪畫活動的過程中適機、適時地做好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可使幼兒的興趣、能力獲得發展,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觀察幼兒在繪畫游戲中的行為表現,根據其發展線索,總結出「全程游戲教學法」、活動區材料的投放、教學游戲的8個環節、不同發展時期的指導、因人施教的指導等五個方面的應對策略。
一、問題的提出
經過「九五」幼兒園美術教育的課題研究,突破了「示範——模仿」呆板的美術教法,研究了如何選材、教與學的方法之後,我們繼續探究在幼兒的繪畫活動中如何落實《綱要》「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的精神,經過深入的對幼兒在美工區自發的繪畫活動和教師組織的繪畫活動中的觀察,發現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生活環境、個性品質及知覺能力和思維水平的個體幼兒,有大膽的個性張揚,也有在繪畫過程中表現出種種發展需要和發展中的困難,特別是因為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不足或因羞怯、膽小等原因不能把信息清晰的傳達給老師或家長,而他們的表情、動作或其它外在的行為表現以及繪畫作品裡,表明他們需要教師的關注和一些具體幫助與引導。
二、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主要採用觀察法用於整個研究過程,包括對幼兒在繪畫過程中各種表情、言語、行為的觀察,和對施教者教育行為的觀察。經驗總結法:將教師已有的優秀經驗總結上來,並進行概括、歸類,並要在研究的過程中繼續發現、收集有關經驗,形成教育策略。還採用了個案研究法、文獻研究和行動研究等方法。
三、研究的主要內容
我們認為幼兒從事繪畫活動,是在表達自己看到的、知道的和想到的事情,孩子有創造符號的能力,有表現表達的願望,而沒有任何功利目的。通過繪畫活動是培養幼兒的有益興趣,豐富的幼兒情感、觀察與認知的能力、對外界事物的敏覺性、表現表達的能力、想像與創造的能力、個性與習慣的養成的有效途徑;幼兒通過繪畫把他們對事物的觀察、體驗、認知、想像,用自己創造的符號進行表現與表達,其能力是與其心智能力同步發展起來的並不斷建構性的發展過程。本課題就此進行了有關的研究。
(一) 對幼兒的研究
1、 對幼兒繪畫行為的觀察
幼兒在做各種事情時,由於其興趣、知覺能力、個性特點等原因,在活動中會有各種行為表現。本研究從幼兒在繪畫活動中觀察其行為表現,為教師形成有效的教育策略提供依據。在對幼兒進行了細致的觀察,收集了「孩子為什麼亂塗亂畫?」「畫四條腿的公雞是怎麼回事?」「孩子總是畫的很小怎麼辦?」「孩子的畫面很凌亂怎麼辦?」「為什麼有的孩子用色很單調?」「一塗色就破壞畫面怎麼辦?」「愛磨蹭是因為性子慢嗎?」等百餘個問題。
2、 兒童繪畫心理對我們的啟示
幼兒進行繪畫活動的心理因素包括智力與認知特徵、情緒和情感的易激活性、興趣、表達欲與創作欲、性格等心理活動因子,而影響幼兒繪畫活動的觀察感知、形象加工以及興趣、經驗…無不與這些心理因子的活動有關。通過繪畫活動幼兒可以比較輕松的享受到自己的勞動成果,獲得愉悅的心情。所以我們在重視給幼兒提供材料、提供支持、以游戲化的形式鼓勵幼兒大膽創造表現,充分享受繪畫活動帶來的情感滿足與精神愉快等心理上的滿足。
(二)對教師教育策略的研究
策略一:創建「全程游戲教學法」
根據幼兒在繪畫活動中表現出的種
種行為表現,在順應幼兒心理發展特點,
探尋出一條幼兒喜愛的教與學的共同體,
創建了以幼兒為主體的「全程游戲教學
法」,形成的有效策略之一,這種方法將:
繪畫材料玩具化——盡可能多的為幼兒提供多種美術材料,如各種質地、大小、形狀、顏色的畫紙,顏料、畫筆,(有些工具可以是自製的,還可以讓孩子在地上、可擦的牆壁上作畫)有的孩子正是在嘗試新材料的同時,產生新感受的創作。
繪畫題材兒童化——像「快樂的自主餐」「時裝模特表演」「種子寶寶長大了」、「我是魚王」、「太陽十兄弟」等孩子們生活中有意義、有情節的事情,我們都支持、鼓勵幼兒大膽的表現。
繪畫活動的導引情景化——用情景引導幼兒把自己經歷過的、想像的各種奇妙的事情表現出來。如「外星人的故事」、「大鳥帶我去旅行」、「快樂游樂場」。
繪畫過程游戲化——幼兒在繪畫過程中把自己想像成力大無比的螞蟻、載著孩子的貓媽媽、乘著樹葉去旅行的天使,畫畫是可以不斷構建、發展情節的游戲活動。
繪畫評價故事化——鼓勵或幫助幼兒將作品編出有趣的故事,向同伴、老師、家長進行介紹。並在評價 的過程中,引導幼兒發現每一位小朋友作品中好的表現方法,學著接納和欣賞同伴。
「全程游戲教學法」,突出遊戲性和幼兒的體性,我們將這一策略貫穿於課題的始終。
策略二:美工區的材料投放
「全程游戲教學法」,體現教師的教法,更重視體現幼兒的學法,除了在有組織的教學活動外,活動區是另一個途徑。在此,我們強如教師在美工區為幼兒提供欣賞的圖片豐富的游戲材料,並提倡一些如「油水分離」、「碘酒噴畫棉簽澱粉」、「泥刻版畫」等多種易於幼兒發揮想像和創造的繪畫材料,通過幼兒自選材料、自由表達、自由張貼,和向全班幼兒講述自己想法的時空,使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感悟、想像和情感的宣洩,張揚自己的個性。
策略三:對教學環節的研究
幼兒繪畫活動的全過程都強調以游戲引發孩子的興趣和表達表現的慾望。以《大家來跳舞》為例,分析教師在組織教與學的活動過程中,要把握好以下8個環節:
1、准備——包括經驗和物質材料的准備。特別是幼兒的前期經驗,如同教師的備課同樣重要,不能教師個人准備是充分的,而幼兒毫無思想准備。因此選擇與主題活動相關的教學內容比較好。如《大家來跳舞》就是在班級開展「我們愛運動」的主題活動中的一次繪畫活動。
2、導入——要導入活動要生動、簡明,起到引發幼兒的興趣,明確活動的目的。可通過看圖片、觀察實物、講故事、玩游戲、猜謎語等活動形式。
3、觀察認知——通過觀察、回憶、想像要表達的事物,在幼兒的腦海里創建物象。如在《大家來跳舞》的活動中,幼兒通過觀察、模仿來分析各種舞蹈的動作、服裝、表情的特點。
4、幼兒的想法——在觀察認知之後,引發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和獨到的見解。在《大家來跳舞》的活動中,幼兒根據以前的和新獲得的經驗,想出要表現「千手觀音、孔雀舞、王子和公主跳的雙人舞、街舞」等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5、表現表達的方法——探討怎樣把自己一系列想法中的重點內容表現在畫面上,包括如何構思、構圖、造型等。
6、重點指導——教師根據本次活動的目標結合幼兒的具體需要,有重點的進行指導。克服在幼兒繪畫過程中,教師不理解幼兒的發展需要,無所適從的現象。如在本次活動中,教師根據目標,支持、幫助幼兒「想的出來並要畫的出來」如小朋友在畫「千手觀音」時,畫不出來手了,老師通過引導她觀察、模仿這個舞蹈中手的動作,細致體會手的物象造型特點,幼兒畫出了第一隻手,之後,教師及時的鼓勵,幼兒畫出一隻又一隻的手。還有一名幼兒想表現街舞旋轉的樣子,教師引導他在親自旋轉的過程中體會旋轉的動態 ,幼兒在產生體驗之後,表現出跳街舞的動態效果。
7、經驗分享——每次活動孩子們都會獲得不同的經驗,可通過采訪、講述、記錄、張貼等多種方式分享幼兒的有益經驗。本次活動教師通過在活動後張貼、展示幼兒的作品,讓幼兒介紹和發表自己見解的過程等,分享大家的經驗。
8、延伸活動——幼兒通過新經驗的啟發或一些想法,不能在一次活動中全部實現,可通過其它途徑如活動區或其它活動繼續完成。比如在《大家來跳舞》的活動中,就引發了幼兒在表演區和美工區的一些活動。
策略四: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行為進行指導
1、興趣——入門的第一把鑰匙
繪畫是幼兒的游戲,但也有的孩子對畫畫沒有興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材料是否吸引幼兒、選材合不合適?是否是幼兒能夠獨立操作的?那怕是同伴一句不經意的評價也會影響幼兒的繪畫興趣。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要考慮選材是否合適。同樣是畫小魚,小班就可以粘貼小魚添畫泡泡;中班可以畫我是魚王,大班則可以表達奇妙的海底世界……如果背離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小班的幼兒會因為畫不出來而失去興趣;中班、大班幼兒則會因為畫著沒趣而失去興趣。
2、觀察與認知——步入智慧之門
脫離「示範—模仿」的傳統繪畫教學方式,要求幼兒要通過自己的眼睛看、腦子想、用手畫來完成創作。但也有的孩子畫不出形來,這往往是因為他沒有很好的觀察事物。如,幼兒畫樹時常常把樹干畫成一個長方形,老師可以帶幼兒觀察一顆真的大樹,摸一摸樹干、看一看樹枝的樣子。有時幼兒會把樹根部畫的很窄,可以和幼兒玩一個游戲,讓他們學一學兩腳並得很緊的大樹干被「大風吹一吹」、被「小朋友搖一搖」,讓小朋友體會一下「下窄上寬」的大樹干站得穩嗎?引導幼兒觀察,同時也要注意觀察孩子。對觀察能力較弱的幼兒引導語要游戲化、貼近幼兒生活,便於幼兒理解;對於觀察力較強的幼兒要提出更具體更詳細的觀察要求。
3、表現與表達——童心童趣的流「路」
這是教師根據幼兒在不同的發展階段、繪畫能力發展的線索和繪畫活動中展現出的常見問題,總結出來多種有效的教育經驗、教學方案和指導策略。
(1)塗鴉期:尊重並引導幼兒從亂塗亂畫到不亂塗亂畫,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培養他們正確握筆,鍛煉小肌肉動作靈活性,並注意培養他們的習慣。
(2)象徵期:「一形多義」是這一時期的幼兒繪畫的主要特點,這時,成人在注意傾聽幼兒的想法的同時,可引導並幫助他們實現自己的想法和意願,並可安排一些可填畫的題材。
(3)形象期是本策略重點突破的內容,揭示了
形象期幼兒學習美術的特點,重點研究的內容有:
A造型——教師首先要主動理解、接納幼兒誇張
的造型表達的手法,並向家長其他幼兒做介紹。
並引導幼兒通過造型符號表達自己心中的「故事」,還可以通過手工活動、填畫、寫生等方法幫助造型困難的孩子,學會用造型符號進行表達。
B設色——幼兒運用色彩的表現是很有個性的,在玩色、認色的基礎上,應鼓勵和引導幼兒用色彩表達和渲染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為幼兒提供多種美術顏料,他們有時會用對比強烈的色彩、或黑與白的色彩反差、或用強烈的色彩、跳躍的色彩、誇張的色彩大膽而巧妙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認知和心情。
C構思——通過觀察、談話等活動,鼓勵幼兒從先畫後想,到先想後畫來學習構思,使繪畫活動不僅是幼兒動手操作的活動,更是動腦思考的活動。通過老師的引導,幼兒學會了在生活中學習構思,如:過新年、自助餐;在游戲中學習構思,如:游樂場、我愛游泳;在想像中學習構思,如:瓦罐火車、螞蟻的王國;在故事中學構思,如:美人魚、小老鼠;在觀察中學構思,如:我和動物是朋友、大樹模特等。
D構圖——讓幼兒感受並運用多種構圖的方法,使畫面更加的生動、有趣。如:突出主題式的構圖「淘氣的小貓」;滿天星式的構圖「豐盛的晚餐」;遮擋式的構圖「太陽十兄弟」;並列式構圖「手拉手」;突出造型的構圖「原始人的臉」;大小對比的構圖「八條腿的章魚」、誇張式的構圖「閃亮的星
星」;均衡式的構圖「七色花」;線路式的構圖
「十字路口」等多種構圖方法,教師可根據幼
兒的表達需要,引導他們選擇或創造新的構圖
方法。
(4)想像與創造——神奇的天使
繪畫活動是釋放和開發兒童創造性最有
效途徑之一。教師創設有關的環境、設計有關的題材、運用有效的引導方法,放飛幼兒想像和創造的翅膀。實踐對幼兒創造意識、創造思維、創造人格的培養過程。
策略五:體現因人施教的指導過程
在繪畫活動中孩子們的性格和能力是千差萬別的,有的幼兒畫起畫來誇張大膽;有的卻畏手畏尾;有的幼兒畫起畫來興致勃勃,畫面越添越豐富,有的則草草幾筆了事;還有的幼兒用色鮮艷大膽給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覺,有的卻偏偏喜歡使用黑色和棕色……幼兒在繪畫活動中的種種表現,都與幼兒自身的性格、認知水平、情感變化、興趣需要等心理因素密不可分。
例如,情感是極其豐富與敏感的幼兒,為什麼卻畫不出自己的情感體驗呢?因為幼兒的記憶以無意記憶為主,比我們成人要短暫的多。當時發生的事如果不及時表達,他就會記不起來了。比如,上個星期吃的自助餐,這個星期孩子無論如何也畫不出當時滿嘴嚼著大蝦的開心和滿足。如果第二天就畫效果會好許多,但仍需要老師激發幼兒回憶當時的情景,放一放當時的錄像,給吃得最香的孩子幾個放大的特寫……只有引發幼兒回憶起當時的場面,調動起幼兒激動的情緒,才能令幼兒在畫面中表現出生動而誇張的情趣。
對個性太強的幼兒怎麼指導?我們看到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有的孩子膽小不敢動筆;有的孩子自尊心很強,畫畫總用手捂著;還有的孩子總想在別人的畫上畫幾筆…不管孩子的性格如何,他們和我們成人一樣都希望能把事情做好。教師要正確理解幼兒這些表現,並有針對的進行指導,找到具體施教的方法策略。
個案一:大班的李晨曦每次畫畫,他每畫一筆就拉著老師的手說:「老師我不會。」老師讓他先看看別的小朋友是怎麼開始的,告訴他怎麼開始畫,甚至幫他點一個點、畫一個圓、劃一條直線……漸漸的李晨曦越來越少說「我不會」這樣的話,畫面上卻出現了不少點、線、面的奇特組合。在畫「我愛我家」 的主題意願畫時他的畫了一個線條簡單的桌子,桌子正中把他最愛吃的年糕畫成了一個的大綠點,依稀是一塊粘著綠果脯的大年糕。這種簡練概括的表現手法得到了老師的表揚:「真想吃一口,能把咱倆吃年糕的樣子畫下來嗎?」每次他的畫老師總能找出有趣的地方並不斷鼓勵他。現在他依然來拉老師的手,說的卻是:「老師看看我的畫。」對這樣的孩子耐心和鼓勵是很有效的策略。
個案二:客人老師來了,小朋友們都很高興。拿起畫筆快速的畫了起來。張墨蝶卻怎麼也不肯動筆。是她不會畫嗎?不,平時她畫的小兔子、小精靈可有趣了。可任憑老師怎麼鼓勵她也不肯動筆。客人老師要走了張墨蝶卻拿起了畫筆認真的畫了起來……這種孩子自尊心很強見到生人總擔心自己畫不好,於是不肯動筆。我們應該把這種情況區別於其他不會畫的幼兒。不要嘮嘮叨叨的催促,而是盡量的給她以寬松的環境、自我的空間。面對自尊心強怕畫不好的幼兒要從尊重其自尊心入手,讓她畫自己平時最擅長畫的或最喜歡畫的內容,還可以在旁邊和別的老師不經意的談論她的平時種種優點,鼓勵她樹立起自信心。
個案三:中班的牛牛、王子豪思維活躍。每個話題都能激起他倆爭先恐後的回答。什麼草地上的螞蟻王國、宇宙中的流星隕石、強大威猛的機器怪獸……他們簡直無所不知。開始作畫了,小朋友們都安靜的畫自己剛才想好的內容。活躍的牛牛、王子豪卻在座位上大喊:「老師怎麼畫呀?我不會。」剛才說的那麼熱鬧,這會怎麼會不會畫呢?原來這些幼兒對情節感興趣而並沒有掌握觀察事物的方法。當問到螞蟻有幾條腿?身體分幾節?眼睛長在哪?一問三不知。頭腦里沒有螞蟻具體的形象。這就需要老師在活動中多幫助幼兒進行物象分析並教會幼兒正確的觀察方法。如畫「淘氣的小貓」時,要引導幼兒分析:貓的身體有哪幾部分?都是什麼樣的?當幼兒觀察到小貓的尾巴長長的,再進一步提問他:貓尾巴像什麼呢?只有一步一步把幼兒頭腦中的形象、語言調動出來使之轉化為具體的物象再回到大腦中才能使幼兒逐步做到說的出來畫的出來。
通過「全程游戲教學法」的繪畫活動,幼兒在繪畫活動過程中有效的師幼互動,我們看到孩子放飛自己想像和創造的翅膀,大膽的把各種奇思妙想落在了紙上。孩子們的行為也發生了凸現的變化:如有的孩子從老師不示範自己就不敢畫到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畫世界;有的孩子從堅持畫不了一會兒,到著迷的一次次向老師要紙畫第二張、第三張;有的孩子從開始不敢畫、畫的很小到能夠放開筆大膽作畫;有的孩子從畫亂線來代表自己的想像,到「自己想的出來就畫的出來」。 畫紙記錄下他們童心流露出的善良和美麗------孩子們從畫出「眼中的世界」到畫出「心中的世界」。使每個孩子從敢畫、愛畫,到初步的會用畫畫的形式表達自己的心聲,並使其審美與創造的能力得到了發展。我們並將對幼兒進一步認識的觀念和其中的經驗擴展到幼兒園的課程之中,影響教師的教育行為有所變化。
⑺ 如何讓孩子保證好熱忱的繪畫興趣
妙計一:利用童話語言
用童話的語言指導小朋友不斷提高繪畫水平,是小朋友容易理解和樂於接受的方式。
童話式的評語還能對孩子的每一點發現、創造和進步給與溫馨的表揚、肯定,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妙計二:手工活動也是繪畫
這里所說的手工活動包括泥工、紙工活動。愛玩泥、撕紙是孩子的天性,手工與繪畫相結合的美工活動,不像單純繪畫活動那樣追求作品效果,而注重動手操作的樂趣,自然為小朋友所喜愛。
更何況,小朋友在捏泥、撕紙折紙、粘貼的活動中所獲得的對物體的感知,有助於他們在繪畫時表現此物體。例如:為了讓小朋友感知、理解對稱,爸媽可以先讓他們玩染紙。通過折疊、印染等一系列活動,他們感知了對稱,在繪畫時,對畫對稱物絲毫不會覺得困難。
妙計三: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
有些孩子愛畫相同的形象,始終沒有變化,時間長了容易形成一定的概念或模式這樣會影響繪畫水平的提高。對於這樣的孩子,首先應該去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這是幫助孩子在藝術天地里成長的重要方式。
舉例來說,帶孩子爬山、游泳、唱歌、跳舞甚至生活中的吃飯、洗澡、刷牙、睡覺等點點滴滴,都可以說是豐富孩子作畫感的源泉。孩子要透過親身的經驗,才能描寫出生動、真摯、充滿情感的作品,這樣孩子也能在繪畫過程中得到滿足。
小朋友對塗塗畫畫很感興趣,但由於年齡小,生活經驗較欠缺,以及手部小肌肉群發育不完善、手眼協調能力差等因素,導致幼兒繪畫作品的形象性及色彩的飽滿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所以,對於小朋友的塗鴉作品,家長不應按照有關美術繪畫的要求,生硬地讓他們學習兔子怎樣畫,小草怎樣畫,而該重視孩子的心理感受及繪畫興趣的培養。
爸爸媽媽是與孩子相處時間最多的人,自然也是孩子心目中的依靠,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好以下幾點,相信孩子的繪畫興趣及能力都會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營造兒童繪畫場所
很多家長往往把繪畫局限於在紙上用筆作畫,這種形式的單一性、紙張大小的制約性,久而久之會使孩子喪失繪畫的興趣和樂趣。
不妨給孩子豐富多彩的水粉顏料、若干報紙、畫筆,把他請到廁所去。在那裡,白色的瓷磚是最好的作畫場所,而大面積鮮艷的色彩更是孩子們所熱愛的。他可以按他心中的想法隨意作畫,畫錯了也不用膽戰心驚,擦掉就是了。
就在這樣隨意輕松的游戲中,他知道了顏色的變化,提高了繪畫的自信心。當然了,樹葉貼畫、各種印畫都能在廁所中進行。給幼兒想像空間
這樣做的好處不言而喻,語言能力、邏輯能力、想像力都得到了發展,而孩子也會因為你喜歡他的畫、懂他的畫而更愛你,親子關系也會更融洽。
共同協作完成作品
孩子還小,生活上需要大人照顧,很少有機會獲得成功感,那麼,就和他一起協作畫畫吧。
在這樣的對話中,其實你是在潛意識教孩子正確的方法。作品完成後,告訴孩子因為有了他的幫助,這幅作品才那麼漂亮。在孩子體驗成功感的同時,他的自信心也增強了。
據研究表明:人腦的左半部是抽象思維,右半部處理總體形象信息。而目前部分家長和教師重視的文字、數字這些教育內容,則使幼兒左腦負擔過重,右腦鍛煉不足。這種現象有損於幼兒正常的和諧發展。
繪畫就是用有趣、新奇的刺激,啟發和誘導幼兒去感知事物的外形、結構,主要通過想像和形象思維,有利於右腦的發育。鍛煉協調性
美術教育還要求幼兒手腦並用,不但可以鍛煉幼兒的小肌肉群,使手指和手腕協調配合,還可以促進大腦的控制和調節能力,增強幼兒的動作靈活性和准確性。經常鍛煉,幼兒就會大膽構思,進一步開發智力,提高幼兒的創造性。
曾有文章說,瑞典的小學生三年級前幾乎沒有文化課,美國的小學生二年級也還是大字不識一斗。他們大部分時間都拿來玩美術、音樂之類。這話可能有些極端,但是人的思維分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智力發展只有兩種思維均衡發展才是最好的。不給小孩子機會去自由想像,他的想像力就不會因為學美術而獲得提高,他的形象思維就不會因此獲得發展。因此,如果少兒學習美術僅限於所謂的基本功,也就是規范技術的掌握,那麼他就會丟掉發展形象思維這個更寶貴的機會。培養好奇心
喜歡繪畫的人普遍具有較強的好奇心,而且常常涉獵面很廣,旅遊、探險、考古、攝影、民俗、各門類藝術等等,從工作到生活各個方面。這些連帶的豐富的興趣愛好不但可以極大地豐富一個人的精神生活,而且同時也拓展了一個人的發展空間,增強人的社會競爭力。繪畫無疑是培養兒童好奇心的有效途徑,也是保持人的童心和青春活力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