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湖橋遺址博物館門票
1. 跨湖橋遺址博物館有什麼主要東西
跨湖橋遺址博物館
杭州市蕭山跨湖橋遺址博物館坐落於風景秀麗的浙江湘湖旅遊度假區,跨湖橋遺址博物館是一座綜合跨湖橋遺址博物館反映跨湖橋遺址考古發掘和研究成果的專題性博物館,前身為2006年4月開館的跨湖橋遺址臨時陳列館,2009年9月28日新館建成開館 ,其中收藏和展示出土的骨、木、石、陶等器物。博物館佔地83畝,建築面積6800平方米,展陳區域由"八千年回首"主題陳列和遺址保護廳組成,建築總體以船為造型。2009年9月28日正式對外開放。
跨湖橋遺址自1990年6月首次發掘以來,經過三次考古發掘,其中2002年發掘出土的獨木舟及相關遺跡,中華第一舟經碳十四測定,距今8000-7000年,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年代最早的獨木舟。獨木舟採用火焦法製作,出土時在其周圍發現樁架結構、木槳、石錛、編織物等大量相關遺跡和遺物,對研究我國造船史、交通史以及世界造船史,都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被譽為"世界第一舟"的跨湖橋獨木舟,採取原址保護的方式,安卧在湘湖水底下6.5米的遺址廳內。、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湘湖路978號(近湘湖)。
交通:K716(跨湖橋站下,向北步行220米)、K707(跨湖橋站下,向南步行380米)均可到達。
2. 跨湖橋遺址博物館小小講解員文化知識問答題
1、湘湖最早的歷史文獻,目前所見到的為_____許景衡所撰的《方文林墓誌銘》。
A、宋 B、明 C、清
2、湘湖的前身可以追溯到西城湖。而最早見於史書的關於西城湖的記載的是北魏酈道元的_____ 。
A、《再續行水金鑒》 B、《水經注》 C、《地理志》
3、現存最早的明_____《蕭山縣志》在第一卷•山川和第二卷•水利兩處記述了湘湖,清康熙和清乾隆年間修的《蕭山縣志》、民國《蕭山縣志稿》等志書也對湘湖有所記述,而且越來越翔實。
A、萬曆 B、嘉靖 C、景泰
4、在湘湖的歷史上有三本專業志——清初毛奇齡所撰的_____三卷、清中葉於士達所編的《湘湖考略》和民國時周易藻所編的《蕭山湘湖志》。
A、《湘湖記略》 B、《湘湖記》 C、《湘湖水利志》
5、北宋政和二年,在縣令_____的主持之下「以山為界,築土為塘」,建成一個人工湖,這就是後來的湘湖。
A、楊時 B、魏驥 C、朱筠
6、越州永興(今蕭山)人_____生性曠達豪放,好飲酒,常與李白、李適之、汝陽王李進、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飲酒賦詩,時稱「醉八仙」。
A、杜甫 B、張夏 C、賀知章
7、漢末童謠曰:「天子當興東南三餘之間」。「三餘」之中,_____即蕭山。
A、余暨 B、餘姚 C、餘杭
8、孫權黃武年間,改余暨為永興,屬會稽郡。唐_____,改永興為蕭山,沿用至今。
A、天寶元年 B、 貞觀元年 C、聖歷五年
9、蕭山自西漢建縣,至1988年1月1日撤縣設市,歷經_____余年,其行政區劃屢有變更。
A、1000 B、2000 C、3000
10、蕭山位於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區南緣,地形類型多樣,以_____為主。
A、山林 B、盆地 C、平原
11、_____是春秋時越國薴蘿人。「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中的「沉魚」,講的就是她浣紗的經典傳說。
A、西施 B、王昭君 C、貂蟬
12、南朝江氏舍宅建寺。南宋書法家_____ 因此而題匾「江寺」,遂有江寺之名,現為蕭山縣級文保單位。
A、張即之 B、王安石 C、趙孟
13、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樓塔《細十番》始於明朝洪武年間,由明代宮廷御醫_____從宮廷帶入民間。
A、樓鄯 B、樓晉 C、樓英
14、20世紀60年代起,湘湖附近陸續興建起許多磚瓦廠,傳統的以湘湖_____為原料的磚瓦業普遍發展。
A、淤泥 B、粘土 C、黃土
15、2006年5月28日,跨湖橋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_____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A、第一批 B、第二批 C、第六批
16、_____,「跨湖橋考古學術研討會暨《跨湖橋》考古報告首發式」在蕭山舉行,國內考古界權威人士鄭重地向新聞媒體宣布了「跨湖橋文化」的命名。跨湖橋文化的命名,標志著一個嶄新的考古學文化概念正式誕生。
A、2006年12月 B、2005年12月 C、2004年12月
17、明代學者劉宗周有撰聯:「此地曾傳嘗膽事,我來猶憶卧薪人。」此地是指_____。
A、查浦 B、一覽亭 C、老虎洞
18、春秋末期,湘湖一帶屬於_____疆域,是吳越相爭的主戰場之一。
A、吳國 B、楚國 C、越國
19、湘湖建成之後,作為一個人工湖泊,蓄洪防旱,灌溉周邊九鄉農田。每畝田納原糧七合五勺,稱「_____ 」。
A、均包湖米 B、方田均稅 C、攤丁入畝
20、湘湖,隔_____與西湖南北對稱,被稱為西湖的「姐妹湖」,是「人間天堂」又一顆明珠。
A、西小江 B、浦陽江 C、錢塘江
21、「翻九樓」是蕭山的所前、_____ 一帶流傳的一種民俗活動。已於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A、浦陽 B、瓜瀝 C、南陽
22、以下蕭山名人中_____曾奉調應召參與《永樂大典》的纂修工程。書成還任,薦任太常博士。
A、趙綸 B、單道 C、魏驥
23、來裕恂民國《蕭山縣志稿》記載的寺廟宮觀達306座,佛教建築佔293座。正如_____所稱「吳越多淫祠」。
A、《戰國策》 B、《越絕書》 C、《論語》
24、浣紗溪畔有范蠡庵、起步廟。范蠡庵鄉人稱_____,以范蠡在此訪得西施,有功於越,鄉人思之,故名。
A、娘娘廟 B、日思庵 C、後江廟
25、航塢山,又名龕山,位於瓜瀝鎮,與錢塘江遙遙相對,山勢險峻。是蕭紹平原上的一座「名山」,山上有宋代_____ ,香火鼎盛,遊客如雲。
A、白龍寺 B、白馬寺 C、安山廟
26、跨湖橋遺址位於蕭山城區西南約_____的城廂街道湘湖村。遺址西南約3公里為錢塘江、富春江與浦陽江三江的交匯處,在此形成曲折之形,往北再折向東流入東海。
A、400公里 B、40公里 C、4公里
27、明代_____有《題湘湖圖》詩雲:「君山洞庭隔江水,彭蠡無風波浪起;明窗曉晴圖畫開,興入湘湖三百里。」
A、朱元璋 B、劉伯溫 C、常遇春
28、跨湖橋遺址的第二次搶救性考古發掘從2001年的5月正式開始,至_____底結束。發掘面積為300多平方米。
A、7月 B、8月 C、9月
29、跨湖橋時期已經出現了家養_____,這是國內目前發現的最早的。
A、羊 B、牛 C、豬
30、跨湖橋遺址發現的木弓作為弓的特徵十分明確,弓柎完整,特別是採用_____的邊材料製作,外捆紮樹皮增加其強度,說明當時的製作技術已經比較成熟,被國外學者稱之為「中國第一弓」。
A、松木 B、桑木 C、柳木
31、傳說_____ 死後成了潮神,每當他發怒時,就乘著素車白馬,在錢塘江中奔騰吼叫。從此,錢塘江潮水大發,波濤翻滾,怒浪洶涌。
A、伍子胥 B、范仲淹 C、屈原
32、越王城遺址,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當年句踐屯兵抗_____的重要軍事城堡。
A、楚 B、吳 C、秦
33、跨湖橋遺址出土的獨木舟,用整段_____挖掘而成,經測定是世界上最早的獨木舟。
A、馬尾松 B、水杉 C、花梨木
34、1960年,「湘湖旗槍」改名「湘湖龍井」。1966年,復名「湘湖旗槍」。1980年,省物價委員會和省供銷社聯合命名「湘湖旗槍」為「_____」。
A、西湖龍井 B、浙江龍井 C、湘湖龍井
35、以下湘湖特產中,宋時為貢品的是_____。
A、蒓菜 B、櫻桃 C、菱角
36、《蕭山縣志》載:「楊梅主要產區在_____和湘湖附近山坡,已有800餘年栽培歷史。」
A、浦陽鎮 B、所前鎮 C、進化鎮
37、清乾隆年間,_____《孫氏宗譜》創錄了湘湖八景。
A、小湖孫村 B、孫家村 C、湖裡孫村
38、_____坐落在壓塢山南側。《蕭山湘湖志》記載,該寺咸豐辛酉年被毀,同治年間重建,民國12年重修。
A、湘雲寺 B、東殿寺 C、蓮華寺
39、_____位於史家橋村,明嘉靖四十年奉旨赦建,以表彰本鄉11人中舉甲科。
A、節孝承恩坊 B、湖中雙鳳坊 C、甲科濟美坊
40、關於蕭山縣境范圍的文字記載,最早見諸於_____《嘉泰會稽志》,當時全境東西寬六十二里,南北長九十里。
A、北宋 B、南宋 C、明
41、位於最西端的蕭山、富陽兩地交界處,主峰海拔744米的_____是蕭山最高峰。
A、老虎洞山 B、船塢山 C、航塢山
42、_____時,西興、坎山等地,為吳越國王錢鏐的屯兵處。
A、 春秋戰國 B、 五代十國 C、三國
43、蕭山歷史悠久,商、周時期,已有部落和村莊。春秋戰國時,為越國屬地。西漢時,始建縣,屬_____ 。
A、臨安府 B、紹興府 C、會稽郡
44、中國宋代瓷器生產,以汝窯、_____、哥窯、鈞窯、定窯五個窯口產品最為有名,後人統稱其為「宋代五大名窯」。
A、官窯 B、壽州窯 C、霍窯
45、作為近代傑出畫家,_____在「四任」之中成就最為突出。英國《畫家》雜志認為他的藝術造詣與西方梵高相若,在19世紀中為最具有創造性的宗師。
A、任熊 B、任薰 C、任伯年
46、1841年9月英軍進攻浙江定海,定海鎮總兵_____ 、處州鎮總兵鄭國鴻、壽春鎮總兵王錫朋率部血戰,先後陣亡。史稱定海三總兵。
A、關天培 B、餘步雲 C、葛雲飛
47、蕭山最早的金融機構是錢庄,而最早的錢庄為臨浦_____,創辦於清光緒二十四年。
A、泰孚錢庄 B、源泰錢庄 C、道源錢庄
48、跨湖橋遺址原是城廂磚瓦廠取土工地,磚瓦廠從_____起就在這里挖土燒磚。
A、19世紀70年代 B、20世紀70年代 C、20世紀80年代
49、_____,蕭山市文管辦接到浙江廣播電視大學蕭山分校來電,反映該校學生鄭苗在湘湖撿到幾件出土文物。6月1日,工作人員前往實地調查。10月10日到12月11日,省考古所與市文管辦聯合進行了第一次發掘。
A、1990年5月30日 B、1995年5月30日 C、2000年5月1日
50、橡子窖藏發現於跨湖橋遺址1990年第一次發掘區,共有_____。坑內都存有大量的橡子。
A、1處 B、2處 C、3處
51、在跨湖橋遺址出土陶器中,品種分為黑陶、灰陶和_____三類。生活用具主要有釜、罐、缽、盆、盤、豆六類,另有器蓋、支座及少量不明器物。
A、白陶 B、紅陶 C、彩陶
52、跨湖橋遺址共出土完整石器_____,主要有石錛、石斧、石鑿、磨石、石銼、石鏃、璜形飾件等,功能包括生活用具、生產工具、狩獵器具等。
A、15件 B、35件 C、135件
53、石鏃是一種_____,出土3件。其中有一件青灰色石料,殘長3.3厘米、翼寬1.35厘米。形如柳葉,鋌部及鋒尖均已殘損。
A、生活用具 B、狩獵器具 C、生產工具
54、跨湖橋遺址共出土木器_____,主要有錐、盤、勺、鏟、鏃、叉、弓、槳、浮標、梯、器柄等,另有一些不名器物,包括砣形器、槌形器、管形器、尖槽形器、鏟形器、啞鈴狀器、凹形器等。
A、12件 B、26件 C、126件
55、_____是用動物肢骨鋸切磨製而成的。形態圓潤,尾端均有對穿孔。
A、骨針 B、骨笄 C、骨叉
56、彩陶是跨湖橋文化最重要特徵之一,_____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尚無其他遺址出現如此豐富的彩陶。
A、中國 B、中原地區 C、東南沿海地區
57、跨湖橋遺址2002年發現的 「獨木梯」是_____存在的一種間接證明。
A、土牆式建築 B、洞穴式建築 C、干欄式建築
58、跨湖橋遺址考古發現,距今7000-8000年前_____時代早期,蕭山已有人類活動。
A、舊石器 B、新石器 C、青銅器
59、跨湖橋遺址,是由古湘湖的上湘湖和_____之間有一座跨湖橋而命名。
A、錢塘江 B、中湘湖 C、下湘湖
60、2003年5月,在湘湖區域發現了與跨湖橋遺址同類型的_____。
A、河姆渡遺址 B、下孫遺址 C、馬家浜遺址
61、在報請國家文物局批准後,省考古所與_____聯合組成考古隊,仍由省考古所蔣樂平任領隊,對下孫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發掘工作從2003年11月開始,至2004年1月結束。
A、蕭山圖書館 B、蕭山文化館 C、蕭山博物館
62、下孫遺址與跨湖橋遺址直線距離僅_____,均因海浸而遭廢棄。遺址上部的潮間帶、潮上帶為特徵的海相沉積一致。
A、1000米 B、3000米 C、2000米
63、下孫遺址陶器相對單調,外觀比跨湖橋遺址的陶器差,陶衣褪色嚴重,不見_____。這可能是保存的環境條件不同所致。
A、彩陶 B、黑陶 C、灰陶
64、洪武九年,知縣張懋在湘湖畔造了一座祠,以紀念湘湖的創建人及保護人,春秋祭祀,名為「_____ 」。
A、楊氏祠 B、顧沖祠 C、四長官祠
65、《湘湖——九個世紀的中國世事》一書由_____學者蕭邦齊所著。
A、美國 B、法國 C、義大利
66、魏驥墓位於石岩鄉_____。魏驥,字仲房,號南齋,官至南京吏部尚書。他對湘湖水利建設多有貢獻,並著有《蕭山水利事述》。
A、戚家塢 B、青山張 C、湖山村
67、勾踐是_____後裔。春秋末期越國的君主。越王允常之子。因「卧薪嘗膽」而名垂千古。
A、大禹 B、殷紂 C、嫘祖
68、越國遭受戰爭創傷,田地荒蕪,人口減少,生產受到很大破壞。為使國家富強,勾踐採納了范蠡、文種提出的「_____」之策。
A、三年生聚,三年教訓 B、五年生聚,五年教訓 C、十年生聚,十年教訓
69、公元前496年前後_____入越,輔助句踐廿余年,終於使句踐滅吳。又以「大名之下,難以久居」,遂乘舟泛海而去。
A、文種 B、范蠡 C、西施
70、清人王勉《湘濱秋泛》詩雲:此中暢得遊人意,湫口窯頭都作記。借問霜天何處鍾,船娘遙指楊岐寺。」 即詠 _____ 。
A、楊岐鍾聲 B、橫塘棹歌 C、山腳窯煙
71、一覽亭旁的先照寺,系 古剎。每當旭日東升,萬道霞光首先照亮古寺的黃牆飛檐。「旭日之光先照此寺」,寺名由此而來。
A、北宋 B、南宋 C、隋唐
72、位於石岩山巔的一覽亭,是全景式觀賞湘湖和錢塘江的最佳位置。登亭西望,千頃湘湖盡收眼底,兩岸青山歷歷在目。此景名為_____。
A、城山懷古 B、跨湖夜月 C、覽亭眺遠
73、明朝嘉靖年間,孫學思榮升中書舍人。嘉靖三十三年(1664),他為了便於湖西的孫氏與湖東的_____兩姓往來,在湖上造了一座橫穿湖面的跨湖橋。
A、王氏 B、張氏 C、吳氏
74、明清以降,臨浦一直是蕭紹平原的重鎮。民國時期為浙江省四大名鎮之一(塘棲、南潯、蘭溪、臨浦),素有「_____」之稱。
A、十里鋪 B、水市 C、小上海
75、毛奇齡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儒科,授翰林院檢討、國史館纂修等職,奉命撰寫_____。
A、《宋史》 B、《明史》 C、《清史》
76、蕭山跨湖橋遺址博物館是一座綜合反映跨湖橋遺址考古發掘和研究成果的專題類博物館。_____9月28日正式對外開放。
A、2007年 B、2008年 C、2009年
77、東方文化園位於義橋鎮楊歧山麓。園區以周易八卦布局,儒、_____ 、道三家同構建築。
A、法 B、墨 C、釋
78、首屆中國國際跨湖橋文化節將於2010年_____舉行。
A、7月18日 B、8月18日 C、9月18日
79、2004年6月5日,在休博會國內重點城市合作會議上,_____正式成為休博會的首位形象大使。
A、楊瀾 B、姚明 C、劉翔
80、蔡東藩寫_____的時候,社會上未見有民國史的書籍,而他則敢於撰寫,並對清廷之腐敗,予以抨擊。從此可以看出他的膽識和才能。
A、《民國通俗歷史》 B、《民國歷史扼要》 C、《民國通俗演義》
3. 距今已有8000年,世界上年代最早的獨木舟在哪裡
在湘湖旅遊度假區,除了造型獨特,博物館的材料選擇同樣別出心裁,其外觀採用了銹蝕質感的材料,盡顯歷史滄桑感。
4. 蕭山機場附近景點
1,浙江湘湖旅遊度假區
浙江湘湖旅遊度假區系首批國家級版旅遊度假區。度假區位權於杭州市蕭山區城西,距杭州市中心約20公里,隔錢塘江與西湖風景名勝區相對,與西湖、錢塘江構成杭州旅遊風景的金三角。
2,蕭山錢江觀潮城
蕭山錢江觀潮城位於蕭山區南陽赭山,是一個觀賞錢塘江大潮的觀潮點,每年前往觀潮的遊客絡繹不絕。觀潮期間,都會舉行中國國際錢江(蕭山)觀潮節,至2014年已舉辦了二十一屆。
3,杭州樂園
杭州樂園是長三角地區著名的綜合性主題公園,地處湘湖中心區域,地鐵直達,交通便利。園區分為瑪雅部落、失落叢林、冒險島等主題區域。
4,杭州市蕭山跨湖橋遺址博物館
杭州市蕭山跨湖橋遺址博物館坐落於風景秀麗的浙江湘湖旅遊度假區,是一座綜合反映跨湖橋遺址考古發掘和研究成果的專題類博物館。
5,浙江楊岐寺
浙江楊岐寺位於浙江省蕭山市義橋鎮戚家山村,背靠楊歧山,左鄰湘湖,右連漁浦,遠山近水,漁浦村落,風光秀麗,歷史上「楊岐鍾聲」列為「湘湖八景」之一。
5. 跨湖橋遺址博物館的館藏文物
跨湖橋遺址自1990年6月首次發掘以來,經過三次考古發掘,其中2002年發掘出土的獨木舟及相關遺跡,經碳十四測定,距今8000-7000年,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年代最早的獨木舟。獨木舟採用火焦法製作,出土時在其周圍發現樁架結構、木槳、石錛、編織物等大量相關遺跡和遺物,對研究我國造船史、交通史以及世界造船史,都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被譽為「世界第一舟」的跨湖橋獨木舟,採取原址保護的方式,安卧在湘湖水底下6.5米的遺址廳內。
1、第一部分——跨湖橋文化的誕生
人類文明的總體路徑,是從山地、洞穴向河谷、平原發展。從實際的考古發現看,浙江地區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分布於浙中山區,跨湖橋文化是山地文化向平原文化發展的早期一支。跨湖橋文明的誕生與氣候環境的變化有密切的關系。全新世偏早期曾發生過一次間歇性的降溫事件,東亞低緯度地區呈現一種乾旱的氣候狀態,人類為了更好的生存,被迫向水源更為充沛的下游轉移。古跨湖橋人沿江而下,帶著已經萌芽的農業文化傳統,來到更適宜人類生存的河口地帶,在距今8000年~7000年之際,迅速繁榮發展起來,創造出一支具有地域特色的史前文明。
2、第二部分——跨湖橋人的活動
跨湖橋人在古湘湖之濱生活了近千年之久。農業、採集、漁獵支撐著他們的基本生活。他們製作骨器、木器、石器作為生產工具,製作各種各樣的精緻陶器作為生活器皿,木作技術也已經十分發達,榫卯技術已經出現,值得稱道的是,跨湖橋人自然知識十分豐富,跨湖橋人懂得了用生漆塗飾木器、用動物或植物的膠汁粘補陶器,在他們的精神世界裡,已經出現拜火崇日的宗教觀念。
3、第三部分——農業起源的探索
農業起源是人類從攫取型經濟向生產型經濟轉變的歷史性事件,被稱為「偉大的農業革命」。 從「世界農業起源圖」揭示了農業的三大中心,說明農業起源與人類文明息息相關。同時,人類的生存形態已經開始從單純依賴自然資源的狩獵採集向食物生產過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動植物馴化。跨湖橋遺址的稻作遺存分布范圍較廣,50%以上的稻穀明顯不同於普通野生稻,是人類馴化後的栽培稻。跨湖橋文化中,野豬馴化成家豬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
4、第四部分——聚焦跨湖橋遺址
主要集中展示了跨湖橋遺址發現、發掘、研究及文化命名的發展歷程。跨湖橋遺址自1990年第一次發掘至今歷時近二十年。跨湖橋遺址的發現,打破了河姆渡文化、馬家浜文化對浙江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兩分體系,建立起區域文化的多元格局,為長江流域新石器時代文化研究中整體觀念的形成樹立了新的坐標。期間,社會各界和多學科專家對跨湖橋遺址的研究和保護傾注了大量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