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樂園門票 » 大余梅嶺門票

大余梅嶺門票

發布時間: 2021-01-17 11:31:11

① 大余丫山門票多少錢,本地身份證有優惠嗎

我是大餘人,現在丫山新增了旅遊點,通票80,本地身份證半價40。

② 介紹大余梅嶺、石鍾山

大余梅關位於大余縣以南偏西10公里的梅嶺隘口,亦稱大梅關。秦統一全國,始在大庾嶺設關,名「橫浦」,派兵戍守。舊關早圮。唐代新辟驛道。宋嘉佑八年(1063),南安知軍蔡挺築關樓於其上,立石表雲「梅關」。梅嶺在古代亦稱為《大庚嶺》,高300多米,居五嶺之首,海拔746米。古時稱塞上、台嶺、東嶠、連溪山,相傳西漢庾勝將軍奉漢武帝令統率大軍駐此以征戰南越,庾將軍嶺下築城,嶺上建寨,且嶺形似稟庾(糧倉)故又稱庾嶺、大庾嶺,為五嶺之一。梅嶺有一條石道可讓人登上嶺頂。這是古代有名的一條官道,早在秦代便已具雛形,梅關是梅嶺上粵贛交界的一個隘口,秦時在此設關,叫梅關;到了唐代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廣東的張九齡奉詔開鑿,路基寬約5米,可讓大型馬車通行。

自此梅嶺山隘便成為中原和南粵之間交通的重要驛道,也是古來兵家必爭之地。因其地勢險要,地理位置重要而著名。它既是古戰場,又是革命戰爭年代紅軍點頭過的地方。梅嶺頂部的梅關,自古為南來北往的交通要道,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如今,這條古道自然不再有車轔轔、馬蕭蕭的氣氛,沿著古道慢慢往上走,只見兩旁的山壁鬱郁蔥蔥,嶺頂上,聳立著一方沉沉穩穩的城關,廣東與江西的省界,便在這城關的中央。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陳毅曾在梅關古道領導了三年游擊戰爭,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梅嶺三章》。現在,當年陳毅活動過的地方,已被開辟為旅遊景點。梅嶺因有著滿山遍野的梅花而得名,其嬌艷獨特的梅花景緻從古至今都吸引著無數詩人墨客前來觀景賞梅,吟詩作賦,揮毫刻碑,實為一大景觀

石鍾山

位於湖口縣鄱陽湖出口處。海拔61.8米,相對高度約40米 左右,面積僅0.2平方公里。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擊出如 鍾鳴之聲而得名。尤以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曾夜泊山下,尋聲探 源,並撰寫聞名天下的《石鍾山記》而相得益彰。 石鍾山地勢險要,陡峭崢嶸,因控扼長江及鄱陽湖,居高 臨下,進可攻,退可守,號稱「江湖鎖鑰」,自古即為軍事要 塞,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登臨山上,既可遠眺廬山煙雲,又可 近睹江湖清濁。如在月色之夜,可謂「湖光影玉壁,長天一月 空」。自古以來,文人雅士絡繹不絕來此山賞景。如唐代李勃, 宋代蘇拭、陸游,元代文天祥,明代朱元璋,清代曾國藩等。 郭沫若留詩《登湖口石鍾山》於此。石鍾山從唐代起就有建築, 經歷代興廢,現仍存懷蘇亭、半山亭、紺園、船廳、江天一覽 亭、鍾石、極慈禪林、聽濤眺雨軒、芸芍齋、石鍾洞、同根樹 等景點,但多為清代重建。 游罷石鍾山可東去彭澤縣境內的龍宮洞溶洞群,相距43公 里,可乘汽車到達。

③ 誰知道大余梅嶺的梅花開了嗎

不知道喲,不過我們這梨花開了

④ 大余哪裡好玩

第一:梅嶺 可以去梅嶺那裡玩爬爬山,看看梅花.那裡是以前連通廣東的驛道,有南嶽第一關專之稱.過了屬關門,廣東那側還有狀元樹,東坡樹.山頂還有兩江廳,不過我是沒看到有兩江.另外還有陳毅寫的梅嶺三章.過年的時候人應該還是有一些的.元旦的時候人比較多,梅花開的風景很不錯.山路比較長,適合你們一個群人去玩.門票比較貴,每人要二十元,到時候你們多人去,和她講價,估計一共給個三百塊左右就可以搞定了,別多給. 第二:靈隱寺 到黃龍那裡看看,那邊山上有個靈隱寺,風景也不錯.不過路途較遠,而且寺廟比較靜,不適合喧嘩.這個不需要門票. 第三:正覺寺 過了梅關大橋就到了,山比較矮,寺廟也比較小.門票是兩元. 第三個和第一個可以放在一起玩. 先看了正覺寺在去梅嶺古驛道,寺廟你們贛州都有,大余最適合你們的也就是梅嶺了.既有古跡,也有新痕

⑤ 江西大余本地人三月三景區門票價格

江西大余本地人三月三景區門票不用價格

⑥ 江西大余縣梅嶺的梅花開了嗎凋謝了沒

門票20元,其他早期很少看到它,然後一個。

⑦ 誰能給我介紹一下大余的牡丹亭或梅嶺

牡丹亭是著名的戲劇《牡丹亭還魂記》故事的發源之地,明代大戲曲家湯顯祖以牡丹亭為背景寫下了《牡丹亭還魂記》的故事,在1997年香港上映了這部戲劇之後,許多遊客慕名而來,牡丹亭由此名揚四海。來到公園門口,大家看到的是1995年按原貌重新修建的後花園。中間最為高大的建築便是園中的主體建築——牡丹亭。其它的建築,按照江南園林的建築風格分布在公園的四周,使整個公園顯得小巧玲瓏、清新典雅,具有典型的江南私家園林風格。這里是一處集名勝古跡、地文景觀、風土人情、為主,融文化、古跡、建築、娛樂為一體的主題景區,也是全縣最大的文化公園景區。
牡丹亭 為明清時代南安府衙後花園的十景之最,當時名冠江南。始建於明代之前,歷盡淪桑,屢興屢廢,修茸過6次之多。1929年在戰亂中被焚毀。1987年將南安府衙後花園十景在縣城東山公園舊址重建,命名「牡丹亭公園」。1995年開工興建牡丹亭,1996年竣工。正面亭眉懸掛曹禺書寫的「牡丹亭」題匾,正北面亭眉懸掛沙孟海的「牡丹亭」題匾,內外柱有錢塘許庚身題寫的「光照臨川筆,春分庾嶺梅」
公園中心那個古樸重檐的八角亭,就是牡丹亭了。牡丹亭三個大字是出自曹禺的手筆。這亭子在古代花園中是供人觀賞牡丹花的地方,亭建八角,雙層檐,上層具有精緻的「亞」字形花格窗欞,底層內外各八柱,整個建築顯得精緻而嚴謹,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但使牡丹亭名揚天下的不僅僅是建築藝術,主要是湯顯祖筆下的《牡丹亭》,正是「文以亭名,亭以文傳」,牡丹亭和《牡丹亭》劇才得以廣為流傳。現在大家所看到的牡丹亭是1995年開工,1997年元月完工的新牡丹亭。曹禺、關山月等為牡丹亭的建成題寫了「莫道此曲天上有,人間春歌處處聞」和「遙祝牡丹亭新生」等。
《牡丹亭還魂記》講的是南宋初年,南安府太守杜寶之女杜麗娘,長期被父母禁錮在深閨之中,一日在侍女春香的引逗下,來到後花園游春。自然界的美好風光,引起了杜麗娘對美好愛情的嚮往。她回到閨房後昏然入睡,在夢中遇到一位青年男子,手持柳枝,拉她來到後花園內的牡丹亭旁梅樹下幽會。醒來後,麗娘念念不忘夢中的情人,憂思成疾,不久竟傷情而死。臨死前,她自畫真容,托春香藏在花園內的太湖山石邊,並要其父將她葬在後公園的梅樹下,三年後,青年書生柳夢梅去臨安應試路過這里,不幸病倒在南安,被陳最良救起,暫時留在道觀養病。一日閑游府衙花園,在太湖石邊偶拾麗娘畫像,深為愛慕,並與麗娘的鬼魂相遇。得知她曾是自己三年前在夢中幽會過的那位小姐,便依照杜麗娘鬼魂的指點,掘墳開棺,使麗娘起死回生,兩人便結為夫妻。但杜寶卻堅決不認同兩人的婚姻,逼麗娘離棄柳夢梅,後由皇帝做主,杜寶才勉強認下來女兒和女婿。
被譽為「東方莎士比亞」的湯顯祖,生於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字義仍,號海若,江西臨川人。出生於書香門第之家,由於祖上幾代無一人為官,因此,家長人便把讀書做官、光宗耀祖的希望寄託在他身上,取名為顯祖。少年時受道教思想的影響,十二歲先後授學於徐良溥和羅汝芳,兩人剛正不阿、不屈權貴的品行影響他。青年時,就表現出了傑出的才華,在二十一歲那年參加江西鄉試中舉。以擅寫時文而名播天下,被稱為當代舉世八大家之一。湯顯祖雖身負高才,文名遠播,但在科場上很不順利。直到萬曆十一年,(1583年)才中進士,萬曆十九年(1591年),他上書《淪輔臣科臣疏》震驚朝野,觸忤權貴,被貶到雷州半島徐聞做典史,是年越大庾嶺赴任。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調任浙江遂昌知縣,復經大庾時,因涸水待舟逗留近一個月。在這期間游覽大庾名勝,遍訪名人,並聽到南安府後花園太守之女死後還魂的故事,後來以南安府衙後花園的牡丹亭為背景,創作了傳世名劇《牡丹亭還魂記》。湯顯祖自稱:「一生四夢,得意處唯在《牡丹亭》」,而且《牡丹亭》也是湯的成名之作。(《臨川四夢》:《紫釵記》《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
東山大碼頭 位於江西大余縣城東部,章江之濱,距梅關大橋約150米。碼頭東、南、北三面臨水,河面開闊,地形優越。始建於唐代,至宋代臻於完備,其裝卸貨物場地面積約20畝,可供幾艘貨船同時裝卸,是古代中原通往嶺南的重要交通運輸埠口、中轉碼頭,在粵漢鐵路、余雄公路通車之前發揮過巨大的樞紐作用。現存遺址包括台階、拴船柱、登船台、牌坊、石柱等,台階與河流流向大致平行。台階寬23米,石級斜坡14米,有24級台階。碼頭及沿江河堪長約170米,高出水面3—4米。大碼頭上豎有一座赭紅石質(八面體)四柱三門牌坊,上方楷書陽刻「南安東山大碼頭」七字,每字約一尺見方。中間二柱高5,5米,外側二柱高4.5米。柱上有人物和動物浮雕。拴船樁是一個從台階東面一米寬的石砌平台水平伸向河中的龍頭。沿江河堪用青磚與片石砌成,並用石灰混合桐油粘結,至今仍很牢固。牌坊旁立有清嘉慶十年(1805年)六月所立《奉憲巡示禁》石碑一塊,碑文記載的是明代章江河運管理的概況。
焦龍亭 位於牡丹亭西面,生長著一叢辟火蕉,又名鳳尾蕉,狀如龍形旋之地,十分奇特,極為珍貴。傳說歷經數百年仍無堅不摧,盤根布葉,鬱郁蔥蔥。清同治年間,南安知府楊豫成為其題名「鐵漢」二字立碑於左。光緒九年(1883年)南安太守林載亨稱其為「蕉龍」,並作《蕉龍記》一篇。光緒十二年(1886年),南安知府周浩在鐵漢樓舊址上新建蕉龍亭
梅花觀 它是杜麗娘的靈位所在地。故事講到杜麗娘為愛情死後,杜寶夫婦很悲痛,在花園建了道觀供奉女兒的靈位,並托石道姑看守。裡面擺放了毛澤東題寫的牡丹亭唱詞《游園驚夢》
梳妝台位於麗娘冢側。傳說,杜麗娘魂歸黃泉後,萬分悲痛的杜寶夫婦為寄託對愛女的哀憐之情而建,並把麗娘生前閨房中使用的梳妝用品擺放其中。現僅存一亭,梳妝用品已無。
綠蔭亭 在南安府衙後花園十景中,歷史悠久,為北宋至道元年(995年)南安知軍李夷庚所建。亭周圍茂林修竹、綠影成蔭,因名「綠蔭亭」,為封建時代的士大夫、官僚們賞竹之亭,與牡丹亭正好一艷一綠、一陰一陽各得其彰。
麗娘冢 為《牡丹亭》劇中女主人公杜麗娘的墓地,墳前有梅樹數棵,相傳麗娘是在梅樹下「因春感情,遇秋成恨」的,留下遺言死後要葬於梅樹下,「守的個梅根相見」。為世人探尋堅貞不屈的愛情留下了美好的去處。麗娘冢稱為「天下第一回生墓」而受世人關注
舒瀟閣 位於牡丹亭東側,頗高爽,可遠眺。上為樓,下為廳,東西為門,樓上窗戶四面玲瓏,為南安府衙後花園十景之一。舊時,南安學士文人吟風作詩,常聚於此,是文人騷客、官僚高紳,題詞賦詩,賞景宴會的好地方。
玉池精舍 所謂「精舍」,相當於現代的圖書館,古代則為官員、學子查閱經籍的場所。原南安府玉池精舍有聯曰:「聽橫浦濤聲,悟到源頭活水;觀遠山塔影,送來屋角斜陽」。在玉池精舍前有一水池,名為「玉池」。這用大理石砌成的「玉池」是為了紀念北宋著名的哲學家周敦頤而修建的。周敦頤是北宋時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也是宋明理學的開創人,在北宋慶歷五年(1045年)周敦頤被推薦到南安古府任司理參軍,並在南安府成立書院,即周程書院,所以大余又被稱為儒雅之邦。他一生酷愛蓮花,把蓮花比作「花之君子」。每到一地都要挖一水池種上蓮花,沒事獨自欣賞。他也曾寫過《愛蓮說》等著名文章,後人為紀念他,在牡丹亭內建這「玉池」,以示蓮花池。
芍葯欄 沿著小徑我們看到 「回」字型長廊,這叫「芍葯欄」,是南安府後花園中觀賞芍葯花的地方。在回字型長廊中心有一小石山叫「太湖石」。在《牡丹亭》劇第二十四齣《拾畫》中描述:柳夢梅游園,並在太湖石便拾得麗娘畫像,故事中的太湖石就在這里。

⑧ 有知道贛州大余縣梅嶺的梅花什麼時候去賞最適合

梅嶺以梅著稱,種有梅花1000多畝。「庾嶺寒梅」是我國歷史上聞名的四大賞梅勝地回之一,尤其是梅嶺由答於嶺南嶺北氣候的明顯差異,嶺上的南枝先開北枝後放的奇景更是令人驚嘆。早春二月,梅花盛開的季節,站在梅嶺之巔,展現眼前的是雄關漫道,花團錦簇,漫山遍野的梅花將「南粵雄關」裝點得更加壯麗。這里又是粵贛兩省的分水嶺,腳踏兩省,極目遠眺,南北風光盡收眼底。自古,梅嶺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多姿多採的自然景觀吸引了歷代的文人墨客、達官賢士。賞景之餘,總會揮毫灑墨,吟詩作賦,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梅嶺也由此成為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體的游覽勝地。

「早春二月」所指的應該是農歷的二月,也就是這個月底到下月初期間。

⑨ 梅嶺古道的賞梅攻略

距南雄市區30公里的來梅關古道,自默默無聞幾百年,石階早已被歲月磨得溜光,如今卻因「梅」而遊人如織。每年花期,古道兩旁紅梅、白梅、綠梅、臘梅花海如潮,穿行其間只見暗香盈袖,再襯上古樸的城門樓,登高而望遠的悠悠意境,這一出賞梅似乎穿越到了秦漢。
梅嶺各種梅花先後開放的時間共三個月左右,白梅先開,紅梅隨後。隨著氣溫下降,梅花將愈開愈多、愈開愈艷,一直持續到2月下旬。花期很長。元旦前後游覽, 最好是從南雄上梅嶺,到關樓再下十來分鍾折回。若春節過後,還想碰碰運氣看梅花,可從江西大余上梅嶺。

⑩ 江西大余丫山、梅嶺、西華山、天華山的資料

天華山位於江西大余縣內良鄉 它東接內良李洞村 南連廣東仁化縣長江鎮,西界是崇義,北靠湖南汝城,與長江鎮萬時山遙遙相望,素有"一腳踏三省"之稱.。天華山山體俊秀挺拔.海拔1300多米,是大余縣的最高峰,也是五嶺之一大庾嶺的主峰.屬羅霄山脈南端,面積約10平方公里。因其山脊形似伐木工使用的扛木,故俗稱扛木嶺。
天華山地形起伏不平,有平台,也有懸崖峭壁,有明顯的植物生長垂直分布帶。我帶的手機有gps 可以測到海拔高度 為我們了解植物分布起了很大作用 天華山一股山泉發源於頂 順山勢奔流而下 山上各種動物不時出沒於密林深處 竹參 何首烏 黃精等野生葯材隨處可采 山腰以上雲霧繞騰 野牛怪石隨處可見。古木參天濃蔭蔽日松濤竹濤聲此起彼伏 天然野趣 景色怡人

西華山
中國對世界鎢業發展作出了舉世矚目的貢獻。我國鎢礦於1907年發現於江西省大余縣西華山,鎢礦開采始於1915~1916年(據《中國礦床發現史·江西卷》,1996年)。此後在南嶺地區相繼發現不少鎢礦區,生產不斷擴大,至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鎢精礦產量達到萬噸,躍居世界鎢精礦產量首位,至今仍居世界第1位。

大余梅關位於大余縣以南偏西10公里的梅嶺隘口,亦稱大梅關。秦統一全國,始在大庾嶺設關,名「橫浦」,派兵戍守。舊關早圮。唐代新辟驛道。宋嘉佑八年(1063),南安知軍蔡挺築關樓於其上,立石表雲「梅關」。梅嶺在古代亦稱為《大庚嶺》,高300多米,居五嶺之首,海拔746米。古時稱塞上、台嶺、東嶠、連溪山,相傳西漢庾勝將軍奉漢武帝令統率大軍駐此以征戰南越,庾將軍嶺下築城,嶺上建寨,且嶺形似稟庾(糧倉)故又稱庾嶺、大庾嶺,為五嶺之一。梅嶺有一條石道可讓人登上嶺頂。這是古代有名的一條官道,早在秦代便已具雛形,梅關是梅嶺上粵贛交界的一個隘口,秦時在此設關,叫梅關;到了唐代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廣東的張九齡奉詔開鑿,路基寬約5米,可讓大型馬車通行。

丫山丫山靈岩寺
丫山靈岩寺坐落於大余縣丫山景區東北角的丫山(又稱雙秀峰),是仿明代建築,為「江西有數,贛南為甚」的寺院之一。寺內殿堂廊舍,結構嚴整,廊道互通,渾然一體,人們步入寺院頓有一種殿宇輝煌,寶像庄嚴之感。每年農歷十月初一、十五舉行佛會,來自贛、粵、湘邊區的善男信女,商賈遊人雲集於此,盛況空前。
靈岩寺坐落在丫山腹地的深山叢林之中,這座千年古寺,幾度興廢,歷經滄桑。古寺青磚綠瓦,殿宇連天,飛檐挑棟,樓閣高聳,到處雕龍畫風,九曲迴廊,遍地金碧輝煌。寺院四周古木參天,怪石嶙峋;寺前流水淙淙,滿地奇花異草。朝暮晨昏香光縈繞,雲山霧海佛鍾長鳴。
今日古寺乃為明代建築風格。建築總面積為4531平方米,寺院坐北面南,磚木結構,台階式書案型布局,寺前台階左右雕有青石獅一對,寺門楣上:刻有「靈岩古寺」大型木刻燙金匾額—塊,寺門左右刻有寺聯一幅,聯曰:「靈感三千界,岩藏五百僧」。殿堂布局,巧奪天工。
丫山森林公園
丫山森林公園距縣城9.5公里,佔地面積3000餘畝,森林覆蓋率80%以上,公園內珍貴樹植諸多,有羅漢松、銀杏、竹柏等數十種,有草鹿、穿山甲等幾十種珍稀野生動物。公園內有丫山靈岩古寺、丫山龍山瀑布群等景點。景區景色秀麗,如詩如畫,是一個山、林、泉、寺等自然景觀和諸多人文景觀薈萃的綜合性游覽地,屬省級風景名勝區。
丫山龍山瀑布群,地處丫山腹地,景區長約4公里,呈階梯狀分布,有大小瀑布20餘處,溝壑縱橫、懸崖峭壁,飛瀑懸掛,林幽泉清、氣候宜人。
(資料)一
在大余縣梅關—丫山國家森林公園靈岩古寺內,生長著兩棵樹形酷似「丫」字和「山」字的千年鐵樹,令眾多遊客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驚嘆不已。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